高校的幸福观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教师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从改变思维方式、培养积极心态和关注内心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变思维方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由于外界环境、家庭教育等原因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幸福观念。
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我们需要引导他们改变思维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幸福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去追求内心的愉悦和对价值的追求,而非过多的物质欲望。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他们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正视困难和挫折,学会从中寻求成长和收获,这是培养学生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一步。
二、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培养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自我成长和进步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此外,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让他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只有通过培养积极心态,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拥有正确的幸福观。
三、关注内心需求培养学生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扰和挣扎,他们有着种种的担忧和压力。
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应对情绪问题和困扰。
此外,要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家长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总结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和教育者共同努力。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培养积极心态和关注内心需求,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成就他们健康、快乐和有意义的人生。
实施“幸福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
实施“幸福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摘要】幸福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幸福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校的环境。
通过幸福教育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幸福教育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幸福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值得高度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幸福教育、学校发展、学生幸福感、综合素质发展、学习动力、学校环境、积极影响、重要途径。
1. 引言1.1 幸福教育的概念幸福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个体心灵的舒展与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的快乐,并通过教育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幸福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关注学生综合成长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品质和生活技能,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扰。
幸福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通过实施幸福教育,学校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积极健康、快乐自信的学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幸福教育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学校、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发展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学校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
一个发展良好的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学校的发展也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学校发展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学校幸福教育方案
学校幸福教育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数量导向型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幸福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学校幸福教育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积极、全面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幸福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学校幸福教育方案。
二、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身心健康是学校幸福教育的基石。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锻炼身体,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有效处理情绪和压力。
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校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提供舒适、安全、美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合理的教室布局,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设施,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个性化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五、积极尊重和合作学校应该教育学生积极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积极合作的精神。
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和尊重他人意见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幸福教育方案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品德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幸福教育方案需要与家庭相结合,形成密切的家校合作关系。
当代大学生和谐幸福观教育探究
确的幸福观,就要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物质和
精 神 的关 系 ,就 要 帮助大 学生 正确 看待 和把握 享受
学生的第一温床 ,父母的一言一行潜在地影响他们
对 幸福 的理 解 ,父母 往往 把对 孩子 进行 德 育教 育寄
的问题 。 当代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幸福追求 , 而对他 人和社会集体的幸福关注不够 ; 比较重视感知幸福 , 而对创造幸福准备不足;比较重视家庭对幸福的影
响 , 而一定 程度 上影 响 了其 自身 的发展 。 从 大学 生 的 主要任 务是 学 习 ,不 仅应 把今天 的大学学 习看成 是 实 现将 来幸 福 的需要 ,更应 看 到学 习本身也 是创 造
托于学校 , 忽视了其 自身对孩子的影响 , 使得幸福观 教育在家庭与学校链接环节 出现了“ 断点” 。社会是
每个 人 的发展 ,最大 限度地 满足 个人 的精神 和物 质
需要 。 3 .形成合 力 育人 的社 会环 境
的、 与时代密切相关 的幸福知识教育 , 如针对汶川大 地震的发生及当前大学生 自杀事件的足的现状进行科学理财教育与感恩教育 。这样的 德育课程内容设置与德育方法 ,导致德育过分强调
倡导素质教育 , 尤其要重视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 个性
人 格 的健全 发展 的教 育 , 真正 实行 “ 因材施 教 、 因学
施教” 。因此 , 我们急需探索有利于个体获得所需幸
福 观教 育 的方式 方法 。
2 .缺乏 有效 整体 互动机 制
传 统人 生 观教 育 中隐含 的幸福 观 教育 观念 往往 把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幸 福 观 教 育 的 环 节 集 中在 学 校 教 育, 忽视 了家庭 和社会 对学 生 幸福 观 的影 响 。 庭是 家
高校思想政治理课视角下大学生幸福观培养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摘要: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幸福观也在变化。
高校学生在新形势下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值得学界关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关乎社会思潮及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整体上加强对师生的当代幸福观教育,努力挖掘整理幸福观的文化内涵,顺应当代幸福观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幸福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84-02每个人都在向往和追求幸福。
当代大学生也在追求着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幸福内涵的把握出现了偏差,甚至存在着病态的幸福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等。
有些学生则因为学业的压力、环境的认知和体验能力不足、情感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僵化,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快乐。
幸福需要教育。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因此,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新时期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凸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幸福观的内涵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独特的理解。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道德即是幸福”的观点。
他们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
这种观点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在西方社会占主流,成为西方世界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
但是,近代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则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幸福与道德的对立。
他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幸福,这是人的正当权利,但人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是道德世界的主体,只追求德行。
他看到片面强调追求德行与幸福都有局限,于是便企图在他设想的最高境界——至善中将二者统一起来。
康德以后,费希特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追求二者的统一,他把自我分成经验自我与纯粹自我两方面,前者追求幸福,后者追求德行,但人又不断由经验自我上升到纯粹自我,从而实现二者的合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幸福观教育的思考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加 强 幸 福 观 教 育 的思 考
贾 亚 君
( 浙江财 经 学院人 文 学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摘要: 幸 福 应 该 既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出发 点 , 也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终 极 价 值 目标 。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观 。马克思 主义 幸福 观强调 : 物质生 活和精 神 生活 的统 一是 幸福 的主要 内容 ; 劳动 和创 造 是 幸 福 的源 泉 ; 个 人 幸 福 与社
格 拉底 认 为幸 福 是 灵 魂 的 特 性 , 追 求 幸 福 要 靠 对 上 帝 的信
仰; 伊 壁鸠 鲁 却认 为幸福 是“ 肉体 的健康 和灵 魂 的平 静 ” ;1 9 世纪 法 国著 名 作 家 爱 弥 尔 ・左 拉认 为 “ 幸 福 的 根 源 在 于 知 识” 。关 于幸福 , 中 国的儒家 颂扬 “ 孔 颜之 乐 ” 的安贫 乐 道 , 同
时也 赞叹“ 曾点之 志” 的乐水 乐 山 ; 孟 子认 为君 子 有 三 乐 : 父
会幸福 的统 一是 幸福 的核 心 ; 奉 献是 幸福 的终 极归 宿 。这体
现 了幸 福观 的实 质 , 真 正将人 类发展 和社 会发展 有 机结 合起 来, 是正 确的 幸福 观 , 也是我 们进 行幸福 观教 育必 须遵循 的 。
才是 真正 的幸福 。人 们 对幸 福 的 理 解 由 于其 所 处 经 济地 位 的不 同 、 阶级地 位 的差异 、 文 化修 养 的差距 等 因素 , 对 幸 福 的
观 的研 究 主要有 “ 五福 ” 幸福 观 、 儒 家德 福 一 致 的 幸福 观 、 道 家合 于 自然 的幸 福观 、 墨家义 利并 重的幸 福观 等 等 。幸 福 的 内涵 和价值 并不 是恒 定不 变 的 , 在 不 同的社会历 史 条件 下人 们往往 会形 成不 同 的幸福 观 , 人类 社会 的发展 和文 明 的进 步
试析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与培养
此 ,内心的主观体验也影响幸福观的形成。
自我 实现 需 要 也 是 影 响 当 代 大 学 生幸 福观 又一 重要 的 内部 因 素 。他 们希 望 通过 自身 努 力顺 利 完成 学 业 ,并 提高 自身素质 ,
幸福 观 是 世 界观 和 人 生 观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 ,科 学 的 幸 福 观
扬弃和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 ,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认识和改造世
界过 程 中所 创造 的物质 和精 神 成果 的 总和 ,它 同一 个 国家和 民族
的历史兴衰同步。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以群体 、以社会为本位
的 价值 主体 是 中国传统 价 值观 的 基础 ,以理想 人格 、理想 社会 为 价值 目标 是 中国传 统价 值 观的 灵魂 ,以 “ 重义 轻 利” 、 “ 见利 思
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 向是 中国传统价值观 的核心 ,以 “ 和
合 ”与 “ 大一统 ”为价 值标 准 是 中国传 统 价值 观 的主要 特 征 ,以
“ 天行 健 ,君 子 自强 不息 ” 的艰 苦 奋斗精 神作 为 价值 现 途径 是
影响当代大学 生幸 福观 的因素总体上可分 为内部 因素和外 素。
大 的是 个 人 的生 活观 和价 值 观 。一 方 面他 们继 承 和发 扬 了我 国 的
优秀文化传统 ;另一方面又不断汲取现代多元文化的精华 ,还有 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构建了他们个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从 而 形 成与 之相 对应 的幸 福观 。幸福 是一 种 感觉 ,是 一 种 积
社会的奋斗 目标 ,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2) 幸 福 观 。幸 福 观 是人 们 的 世 界观 、人 生 观 的反 映 。 由 于人 们 的生 活价 值 目标 不 同 ,人们 的幸 福观 也就 不 同 ,尤其 是不 同 的阶级 有 不 同的幸 福 观 。 ( 3) 传 统文 化 教 育 与 大学 生 幸 福观 教 育 。 中华 民族 是 一个
幸福教育的看法
幸福教育的看法幸福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幸福感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在学业上、生活上和社交上都能够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幸福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幸福。
首先,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学业和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幸福教育提倡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压力应对能力和抑郁预防能力等。
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导师制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在面对不同环境和人际关系时的适应能力。
幸福教育通过开展社交技能培训、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解决问题,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幸福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自主发展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制定目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幸福教育倡导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最后,幸福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同时,幸福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幸福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幸福感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它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高校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现状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高校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的现状。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得不对自己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对策,以期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
1. 追求名利,功利心重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大学生开始追求名利,功利心愈发重。
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和财富,才能获得幸福感。
这种功利心导致了他们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质条件之上,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
2. 对成就感过分追求在高校教育的环境中,很多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有些人对成就感过分追求,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导致他们对现状不满,对自己缺乏信心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3. 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受到过度宠爱,形成了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无法适应社会的挑战和压力,缺乏奋斗的动力和进取精神。
4. 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找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生活意义,导致他们对幸福的追求缺乏方向和动力。
1.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明白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名利和成就,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价值的认同。
只有明确人生目标,坚定人生信念,才能够真正迈向幸福。
2. 注重培养自律自强的品格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的品格,让他们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实现。
只有培养出自律和自强的品格,才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让他们知道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奋斗的助推器。
只有在不断地挑战和战胜困难中,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也才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就和价值。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浅谈高校大学生 的幸福 观教育
王鹏 宇
( 大连理 工 大学 摘 人 文社 会科 学 学院 ,辽 宁 大连 162) 103
要 :幸福 的获得 比快 乐的获得 更 需要人 的努 力 , 幸福 的获得 需要教 育. 经济 高速 发展 、 会迅速 在 社
变化 的今 天 , 高校 大学生 幸福观教 育成 为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重要 内容 . 高大 学生对 幸福 的感 悟 力 , 为提 提 升 生命 的质量 , 改 变教 育观念 , 面提 高 学生素质 , 强幸福观教 育 . 应 全 加
“ 福就是人 的根本 的总 体 的需 要得 到某 种程 幸 度的满 足所产 生 的愉 悦状 态 ” 追 求幸 福是 人 类生 . 活 的永恒 主题 和社 会发 展 的强 大动力 . 观 是人 幸福 们 对什么是 幸福 , 以及 如何追 求幸 福等 问题 所持态 度 的系统 观 念 . 福 是 一种 主 观 体验 , 福 观 是基 幸 幸 于这种 主观体验 之上 的一些 最基本 的看 法 、 识 和 认
第2 5卷 第 1 0期
20 年 1 09 O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o hf gU i r t N t aSine dtn o rl f i n nv sy( a rl c c io ) n C e ei u e E i
V 12 0 o . 5 No 1
人、 社会和集体的关系; 他们渴望成材 , 但缺乏艰苦 奋斗的精神 ; 他们想参与社会 、 政治 , 但却缺乏分辨
大是大 非的能力 和参 与社会 政治 的经 验 ; 他们反 对 救世 主 , 但却往 往 以救 世 主 自居 , 人 皆浊我独 清 , 世 世人 皆醉我 独醒 . 些特 点都 使 大学 生 容易接 受 ”这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与实践引言大学生幸福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它关乎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因此,培养和实践大学生幸福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理论探讨1. 定义和内涵幸福观是指对于生活本身的态度和评价,是每个人主观意义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而大学生幸福观则更加注重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它涉及到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2. 影响因素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和性格、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等。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容易给大学生的幸福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实践探讨1. 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勇于面对和应对。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身心健康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适当的锻炼和休息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每天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非常重要。
要主动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意见。
并且要有足够的社交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以便交流和分享。
4. 发掘兴趣爱好大学生要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既可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参与兴趣爱好的活动,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
5. 把握学习机会大学生应该将学习视为重要任务,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只有经过充分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满足感。
思政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思政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摘要: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却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这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思政工作的视角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并提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立正确幸福观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思政工作追求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
幸福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
”费尔巴哈也曾经指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
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单一的停留在高水准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而是呈现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既要有获得感,还要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幸福感淡化、幸福观扭曲等问题。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又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现状1、对幸福的理解有失偏颇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由于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幸福观。
当前在校的“95”后大学生生在物质生活充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心理发育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认知能力较弱,对幸福的要义的理解容易存在偏差。
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及其教育对策
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及其教育对策【内容摘要】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在目前愈来愈受关注,它成为了衡量人们是否幸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评判标准。
文章基于对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的调查,了解当前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现状,重点分析高校部分知识女性幸福观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探究高校知识女性进行科学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幸福观教育对策幸福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话题。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民生幸福一直都是我们党的工作着力点和关键点。
幸福指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使自我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性评价。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
高校知识女性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女教师、女管理干部、女职员等。
高校知识女性作为是一个高素质群体,还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
她们的幸福观正确与否,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极其重要。
本文重点对高校部分知识女性不正确的幸福观进行分类与概括,并分析其基本原因,找出可行的对策。
一、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现状2012年6月,笔者在《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调查表》问卷中,设置问题30项。
在5所高校共发放该调查问卷表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5份。
在收回的495份问卷表中,具体职业是:女教师198人,占40%;女管理干部119人,占有24%;女职员178人,占36%。
对幸福的满意程度,调查研究表明,总体“很满意”的18.5%,基本满意的52.7%,很失望的占28.8%;幸福观正确与否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幸福观基本正确,但有部分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呈现一定的物化趋势,奉行金钱万能,个人本位,享乐第一,从而造成幸福观的认识错位和实践迷失。
实施“幸福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
实施“幸福教育” 促进学校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其中“幸福教育”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幸福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实施“幸福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幸福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幸福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幸福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幸福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加自信、独立和积极向上。
幸福教育强调个体的整体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幸福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提高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幸福教育也有利于学校的改进和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教书育人的有效进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凝心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影响力。
二、幸福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教育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使其在学业、生活和情感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幸福教育的熏陶下,更愿意和善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
2.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学校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实施幸福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
学生在幸福教育的熏陶下,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校的发展更加和谐有序。
学校所有成员在幸福教育的影响下,更愿意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为学校的卓越发展夯实基础。
3.增强学校凝聚力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幸福教育使学校成员更加关注他人的幸福,形成社区共建的氛围。
浅谈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名 额 ; 他 们 需 要 娱 乐 的时 候 , 当 游戏 机 、 卡 对 人 生 目的 、 义 的理 解 、 幸 福 的追 求 过 意 对
免理 想 目标 不 能 实现 而 产 生 的 挫 折 感 , 采 通 片 、 国大 片 蜂拥 而 至 ; 他们 需 要 消 费 程 , 是 自觉 追 求 人 生意 义 的 过 程 。 外 当 就 人类 的 取 放 弃 或 降 低 理 想 而 盲 目接 受 现 实 的 态 的 时候 , 国处 于生 产 过 剩 时 期 ; 中 当他 们 走 文 明进 化 史 , 是 一 部 自觉 追 求 幸 福 的 能 度 。 就 向 社会 谋 生 的 时 候 , 上 知 识 经济 浪 潮 , 赶 一 动 实 践 史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未 尝 3. 要 加强 对 大学 生的 幸福 观教 育 “ 我 4 幸 福 观 教 育是 新 形 势 下 德 育 的重 要 内 上 班 拿 到的 工 资 就 是 父 辈们 干 到 退 休 也 没 不 可 以 说 , 于 幸 福 的 自觉 追 求 是 推 动 社 对 有 涨 到 的工 资 数 。 …似 乎 , … 所有 历史 的 不 会 历 史 进 步 的动 力 之 一 ” 【 。】 2
1 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呼吁幸福观教育
是 社 会 的某 种 至 善 。 类 在 对 幸 福 的 永 恒 人 人 幸 福 感 淡 化 , 求 感 官 刺 激 是 这 一 代 追 求 中进 步 。 类 的 一部 发 展 史 就 是 这 样 追 大 学 生 的 普 遍 特 征 。 在 的 大 学 生 大 都 出 现 部 对 幸 福 的 追 求 史 , 是 一部 通 过 对 幸 就 存 生 在八 十 年 代 , 大都 是 家 中的 独生 子 女 , 他 福 追 求 而 不 断 探 究 人 的 存 在 意 义 、 在 方
实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路径
力 的发展被 习惯性地 曲解为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叠加 , 并以此 作为教育 的本职追求 , 教育 由此变成 了一种适应性的教育 。 ”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 ,他们关注 的只是各种资
此可见 , 当代大 学生中仍有相 当部分没有正确认识享受幸福
和创造幸福之 间的联系 , 只将享受幸福理解为幸福 , 对于创 造幸福却准备不足 。 一些大学生对 父母、 老 师的依赖性较强 ,
要拥 有这 些就是幸福 ,从而忽视 了理想和精 神对幸福 的作
用。
7 7
历史学硕士 ,主要研究 方向为思 想政 治教 育。
( 二 )关注幸福享受 ,忽略幸福创造 在被 问及是否赞 成幸福是创造 幸福和享 受幸福 的统一 时,5 7 %选择了认同 ,3 6 %选择不清楚 ,7 %选择不认 同。由
过他们 的父辈 , 但他们的幸福指数是否和物质满足度成正 比
呢?他们创造 幸福 的能力又如何 呢?他们 在身处逆境 的时
一
幸 福 、幸福 观及 幸福 观教 育
候能 否摆脱困境寻找幸福呢?
笔者 对合 肥市 4 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开展 了一次大学 生幸福观 现状 问卷 调查 ,调研对 象主要为在校 的全 日制本、 专科 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 1 0 0 0 份 ,回收有效 问卷 9 2 0 份, 回收有效率 9 2 %。 调查显示 : 当代大学 生幸福观 的主流是积
和提升 。大学生是青 年中 的特殊群 体 ,他们 的幸福观代表
的幸福观 教育 , 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能力 ( 感知 幸福 、 体验 幸福 和创 造幸福的能力) 为主要 目 标, 以实现幸福 的和谐状
态为评价 标准 ,有 目的有计划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刍议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刍议摘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建设“幸福中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幸福观方面存在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缺乏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需要以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来提升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幸福观教育近年来,关于“幸福”问题的讨论在中华大地持续升温,日益凸显出在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努力寻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统一和平衡。
增进民生幸福,提升民众幸福感,已经越来越成为考量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终极目标。
费尔巴哈曾指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
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不仅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本身的职责所在。
但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根据调查显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总体上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不高,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精神世界空虚迷茫,在什么是幸福以及怎样追求和实现幸福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偏差,长此以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出现扭曲,难以肩负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
因此,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正确地认知幸福、体验幸福并进而创造幸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本质、目标、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幸福观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1.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
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摘要: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幸福观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1]教育促进人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人更好地明白幸福的本质涵义,即幸福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全社会青年人思想发展的主流,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既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育界,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教师要使自身的幸福感在与学生的‘对话’、’共享’过程中顺利实现‘移植’,充分展现教育的本质”。
[2]一、幸福的科学内涵“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3](P.11)。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心灵活动。
”因为“合乎德性的活动所导致的快乐比任何其他快乐都更美好、更高尚、更令人快乐。
而最美好、最高尚、最令人快乐的就是幸福。
”[4](P.54)他们把有道德看作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把幸福看作是道德的最终目的。
认为只要人们努力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也就会纷至沓来。
实际上,“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它是人们对人生的反思中的完满的存在,并且它不仅仅是人的主观体验。
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王玉良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现实的人不断思索的,而对于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青年朋友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有利于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从而把幸福感传递给更多的人。
幸福幸福观社会主义幸福观人文素质教育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么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现实的人不断思索的,而对于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总体来说,幸福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为了实现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某种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评价;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有关人生幸福的认识,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
那么,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应包括哪些特殊内容?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理体验,但这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与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是分不开的。
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幸福观放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下去审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还应包括其特殊的教育内容。
1.感动教育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教育。
感动是人之善心的一种体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不幸福而是缺乏对幸福的感受。
人们虽然在追求幸福,但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需要我们用感动之心去体验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能导致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精神条件,而是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
许多人甚至不仅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反而产生沉重感、负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的“幸福观”教育
易
镓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93)
[摘要]当代大学生受人际关系、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网络成瘾等因素影响,幸福感淡化,幸福观出现偏颇甚至扭
曲。
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幸福观教学体系,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幸福观”教育中的作用,以改变大学生“幸福观”中的不协调因素,增加他们对幸福的感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易镓
(1988-),女,湖北咸宁人,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2012年第1期(总第38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012Total No.38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1-0123-02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幸福”更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名词。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与祖辈截然不同的环境,他们对幸福怀着渴望,却又有着犹豫、模糊的困扰。
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幸福”的内涵
什么是“幸福”?对于它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而最为常见的界定理论包括认知决定论、判断理论、态度协调论、体内生化论、目标理论、活动理论等等,其中,以“平衡”、“协调”、“和谐”为内核的态度协调论最为大众所接受和熟知。
态度协调论认为,所谓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主观的个人感知与体验,当一个人的三个成分:认知、情感、行为都协调时,就会有幸福感,反之亦然。
其中,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情感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和情感性体验;而行为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向外显示的准备状态和持续状态。
相应地,改变不幸福的途径有以下三种: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也提出了一个有关幸福的公式:总幸福=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中,后两者占了大部分的比重。
因此,塑造大学生科学、理性的“幸福观”需要大学生自己、家庭、高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良性联动,被誉为育人圣地的高校更是任重而道远。
二、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们的幸福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虽然主流是积极的,符合时代
发展规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迷茫、
信念模糊、责任缺失的现象;诚信团结意识淡薄、艰苦奋斗观念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其直接的后果便是大学生的幸福感淡化、幸福观出现偏颇甚至扭曲。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体验的因素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
生活幸福至关重要。
它可以减少空虚、恐惧、无助和压抑,是身心健康的要素,更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础。
然而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甚至厌恶交往的情况,长期以往就会演变成人际交往障碍。
(二)情绪情感问题
所谓情绪情感问题,表现为喜怒哀乐,并伴随有相应的表情和心理体验,当客观事物或情景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而当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
面临的各种诱惑、挑战日益增多,负面的情绪情感,如焦虑、失望、自卑、愤怒、耻辱等也逐渐增加,混乱扭曲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更是火上浇油,其中,最明显、最实际的案例就是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眼高手低。
如果不加以释放,大学生的精神就会处于长期的紧张、压迫之中,进而陷入一种继发性的抑郁,毫无疑问,这种不愉快的、痛苦的负面状态会对“幸福”起抑制或阻碍作用。
(三)自我意识问题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意识,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等几个方面。
而所
123--
谓的自我意识混乱是指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态度,以致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不能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一种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出现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的心理缺陷,从而阻碍良好自我意识和幸福感体验的形成。
(四)网络成瘾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网络成瘾症也已成为大学生新的精神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强烈的心理依赖、社交时间明显减少、通过网络逃避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全。
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大学生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弱、为人冷漠等症状。
三、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引导大学生的“幸福观”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对“幸福”概念和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的了解,我们便可以“按图索骥”、“对症下药”,改变大学生“幸福观”中的不协调因素,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以增加他们对幸福的感知。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
培养正确的幸福观是我们开展幸福教育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法宝,是指导我们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辩证、理性地对待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计划、幸福与磨难等矛盾,帮助大学生纠正各种错误的“主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收获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更多的幸福快乐。
在塑造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需要加强对道德人格的塑造。
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
所谓人格,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
研究表明,性格开朗的人,能根据生活变化而灵活地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避免消极的情绪情感。
对于不善于人际交往、内向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其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在心理上给予他们肯定,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幸福观教学体系
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建立系统的幸福观教学体系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体系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弘扬宣传,各高校也开始设立专门的学科对大学生的身心幸福进行教育和引导。
在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不是时髦的经济学课程,也不是实用的法律课程,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的“幸福课”。
虽然我国的高校“幸福观”教育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国情背景,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系可谓放之全球皆准,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理论课堂,将幸福观教育列为德育必修课的一部分;二是丰富实践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习实验以及创新创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幸福观”的教育。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论课堂缺乏新意和趣味,而实践课堂有待增设和重视。
(三)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幸福观”教育中的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幸福观”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我们不仅要改变大学生网络成瘾、所谓幸福的不健康现状,更要化被动为主动,对网络的多样性、交互性、时效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性进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发展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建立健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其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积极作用:完善高校的电子邮件系统、电子校务系统、BBS论坛系统,开展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优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开设师生交流平台,壮大网络管理队伍,分层次、有针对地对大学生的“幸福观“进行规范式建构。
[参考文献]
[1]易银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J].湖南
社会科学,2006
[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5
[3]吴璇.幸福教育的价值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7
[4]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5]朱春英.大学生幸福教育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6]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8]肖永春.幸福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9]游永恒.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
版社,2005
[10]杨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王凤娟]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1期SHANGYE JINGJI No.1,2012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