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病例一:患者,男, 9岁,于3岁时出现多饮、多尿。

曾就诊于当地某医院,查血糖正常, B超检查双肾结石,预排石治疗。

不久出现乏力,再就诊于该医院,生化检查肾功能正常,血钾、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均低。

经口服氯化钾,乏力减轻,但多饮、多尿无改善。

6岁时发现肾功能异常,尿素氮7.0~8.5mmol/L之间、血肌肝170~190μmol/L之间。

今年四月份来我院就诊。

查体:身材(较同龄)矮小,骨骼发育尚正常,生化检查血尿素氮13.2mmol/L,血肌肝212.0μmol/L,血钾2.8mmol/L,血钙 1.9mmol/L,血磷0.8mmol/L,血氯12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5mmol/L。

尿常规pH: 6.4。

氯化铵负荷试验尿pH: 5.8。

治疗用枸橼酸合剂(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枸橼酸钾49g,加水至1000mL)[1], 5~10mL,每日3次,半年后复查血生化、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赵亚清.Ι型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6期:55)病例二:女,73岁。

因双下肢疼痛伴关节畸形25 a入院。

患者于198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骨、关节持续性疼痛,以膝关节疼痛为主,不慎跌倒后出现右踝关节骨折,在外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经治疗后(具体不详),遗留右踝关节畸形及疼痛。

此后相继出现双侧髋关节、膝关节、左侧踝关节、胫骨、多根肋骨等多处骨折,治疗后遗留关节畸形、双下肢活动受限。

1996年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消瘦,在县级医院化验血糖及尿糖偏高,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004年查肾功能发现血肌酐、尿素氮偏高,考虑为(1)2型糖尿病;(2)糖尿病肾病;(3)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一直口服百令胶囊等药物护肾治疗,肾功能无明显好转,血肌酐逐渐上升至300μmol/L。

于2006-09-29收住我院内分泌科。

无类似家族史。

12例儿童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分析体会

12例儿童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分析体会

12例儿童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分析体会目的探讨小儿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诊治经验。

方法对确诊为肾小管酸中毒(RTA)的1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多饮多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是小儿RTA常见的临床表现;12例(100%)患儿均出现低血钾及碱性尿,8例(66.7%)出现血氯增高,8例(66.7%)肾脏B超检查提示有肾钙质沉积。

误诊率高达66.7%(8/12),其中误诊为低钾有33.3%(4/12),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例,尿崩症、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

结论小儿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电解质检查异常是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依据,对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与追踪观察。

标签:肾小管酸中毒;儿童;低钾血症;误诊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主要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1],常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肾钙化、骨病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引发肾功能衰竭等。

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防止产生疾病进展的根本性措施。

因此,笔者对本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RTA患儿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诊治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儿均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RTA患儿,RTA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2]。

12例RTA患儿病例资料中,男7例(58.3%),女5例(41.7%)。

第一次入住本院时的年龄<1岁5例,1~6岁5例,7~14岁2例;其中最小4个月,最大12岁,平均3.2岁。

有2例有类似家族史,1例发病前有服用肾损害药物病史。

1.2 方法记录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等资料。

2 结果2.1 临床表现本组资料12例RTA患儿第一次就诊于本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8例(66.7%);营养不良8例(66.7%);发育迟缓5例(41.7%),5例均伴有营养不良;呕吐、腹泻4例;肌无力3例,其中1例伴有肌痛;肉眼血尿1例;骨折1例。

肾小管酸中毒-任老师

肾小管酸中毒-任老师

6.14 3.54
尿K
血PH 尿PH 7.370 6.5 7.330 7.330 6.0
28.39
23.94
7.330 6.0
34.57
7.370 6.0
血电解质
08电 解质
Na
140.8 139.2 4.6
K
cl
98.0 ↓ 104.3 105.4 111.3 105.3 106.7 78.1 ↓
6.10 144.5 6.11 143.8 6.14 135.5 6.15 138.1 6.17 105.6↓

2.02 0.87

14.1 18.1 10.8 2.49 1.18 2.24 0.95
辅助检查
血气 PO2( mm Hg ) 80.5 68.0↓ 78.0↓ PCO2(m PH mHg ) 34.3 37.0 35.0 7.405 7.380 7.300↓ BE(mmol/ L) BEECF(m mol/L) CHCO3(m mol/L) SO2(%)
6.5 6.12 6.17
-2.7↓ -2.8↓ -8.1↓
-3.7↓ -3.2↓ -9.2↓
21.0↓ 21.9↓ 17.2↓
96.3 93.0↓ 94.0↓
辅助检查
08年 尿PH 6.5 6.50 6.7 6.00
余大便、血常规,肝肾功、肌酶、免疫、补体、TSH、 FT3、FT4均未见异常。 胸片、B超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06年 血K 尿K 尿PH 7.0 4.25 3.88 4.29 4.06 5.5 3.92 5.7 3.70 42.38 20.77 5.8 5.10 4.24 39.00 5.11
07年 血K
6.4 3.77

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

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

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
一、概述
上个星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多尿、烦渴多饮、骨骼及肌肉疼痛这些症状,后来某同事的一个学医的朋友发现了,他说某同事这是肾小管性酸中毒,由于某同事被发现得早,因为是早期治疗所以很快就好了,同时某同事的朋友还告诉了某同事一些关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该如何治疗的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步骤/方法:
1、轻型者以口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钾和其他支持疗法。

2、重症病例改用静脉给药并加强辅助治疗,可选用“C”项药物人血白蛋白或复方氨基酸。

合并肾结石者必要时排石治疗。

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出现高血钾者,口服离子交换树脂或加强利尿、补碱、补钙等。

若症状无改善,可行透析治疗
3、有需要的朋友也可以试一下中医中药,可按肾阴虚或肾阳虚辨证施治应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附地黄丸等。

三、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
1.矫正代谢性酸中毒。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治疗原发病。

4.治疗并发症。

5.高钾血症严重、明显时可行血透。

6.对症支持疗法。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9例患儿中纳差、呕吐、腹泻、消瘦、发育落后、低体重、矮身材、多饮、多尿、贫血、佝偻病等是肾小管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低血钾、血气pH值低、血气碳酸氢根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碱剩余异常、尿pH值升高等是肾小管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特点。

结论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查血气、电解质、尿常规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血症;误诊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临床非常见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矮身材、低体重、佝偻病等,易造成误诊或漏诊[1,2]。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與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确诊的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患儿,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其中男5例,女4例,<1岁4例,1~5岁3例,6~10岁2例。

1. 2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小管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学检查、治疗等。

2 结果2. 1 临床表现9例患儿中纳差、呕吐、腹泻、消瘦、低体重、矮身材、多饮、多尿、贫血、佝偻病等是肾小管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1。

低血钾、血气pH值低、血气碳酸氢根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碱剩余异常、尿pH 值升高等是肾小管酸中毒的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特点。

见表2。

2. 2 治疗效果对急性重度酸中毒,先静脉滴注碳酸氢钠,酸中毒改善后口服碳酸氢钠片。

重症低钾血症时、先补钾后纠酸,可避免低钾危象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不用氯化钾,可防治血氯升高加重酸中毒,对于低血钙者予口服维生素D及钙剂。

9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酸中毒及低钾、高氯血症很快得以纠正。

浅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浅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浅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目录 CONTENTS
• 病例概述 • 肾小管酸中毒病理分析 • 肾小管酸中毒诊断与治疗 • 病例研究 • 肾小管酸中毒预防与护理
01
病例概述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籍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病例病情简介
症状
患者自述乏力、腰酸、夜尿频繁,尿液呈碱 性。
肾脏排泄功能障碍
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引发酸中毒。
病理变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和脱落,导致肾小管结构不完整 。
肾脏间质纤维化
长期肾脏损伤导致肾脏间质纤维化,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其他病变
如肾结石、肾钙化等,也可能出现在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肾脏中 。
03
综合治疗
将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如饮食调整、 运动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
04
病例研究
病例临床表现
酸中毒症状
电解质紊乱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呼吸深快等酸中毒症状。
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 等电解质紊乱表现。
骨骼系统改变
其他症状
长期酸中毒可能导致骨骼系统改变,如骨 痛、骨折、佝偻病等。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 对症治疗措施。
03
02
补充电解质
针对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适 当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采 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
04
治疗进展
01
02
03
新药研发
针对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病 机制,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
个体化治疗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

患者杨玉萍女57岁住院号:1166238因“反复乏力一年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二月突然出现四肢乏力,无法起床,于当地医院发现血钾偏低,具体数值不详。

伴口干,不伴发热及高血压,夜尿不多。

给予补钾后乏力有所缓解,但低钾原因不明。

出院后每天口服60ml 的Kcl口服液补钾,乏力可以缓解。

5月再次因乏力入住当地医院,给予静脉补钾后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Kcl口服液维持治疗。

门诊以“低钾原因待查”收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体检:T 36.5℃P 92bpm R 20bpm BP 105/72mmHg 神清,自动体位,步入病房,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甲状腺未及。

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

双下肢无水肿。

病理征(—)入院诊断:低钾原因待查:1.肾小管酸中毒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其他待排入院辅检:24/2 血常规示HB 92.7g/l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尿比重1.010 酸碱度7.00血气ph 7.267 SB 16.2mmol/l AB 15.8mmol/l 全血剩余碱-10.3mmol/l血生化K 4.05mmol/l CL 114.5mmol/l免疫全套:IgG 22.8g/l ESR 39mm/H CRP正常范围24h 尿钾53.08mmol/l 尿cl 154.05mmol/l风湿全套:抗核抗体核均质型1:320 核颗粒型1:1000 抗SSA 抗体(+)抗SSB抗体(+)甲功全套: A-TG >4000IU/ml A-TPO 208.3IU/mlACTH CORT 正常范围HBS Ab 25.11MIU/ml HIV Ab (-)24h 可滴定酸0 氨根离子26.88mmol/24h 净酸排泄量36.96 mmol/24h ( 口服枸橼酸钾一天后)唾液腺ECT 示双侧唾液腺摄取和排泌功能严重受损,对酸性刺激无反应。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21例误诊分析参考模板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21例误诊分析参考模板

儿童肾小管酸中毒21例误诊分析【关键词】肾小管;酸中毒;误诊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排泌H+和回吸收HCO-3发生障碍使尿酸化受损,以高氯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

RTA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

早期诊治可避免儿童由于反复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骨骼畸形甚至骨折,肾钙化等严重并发症。

我院1995年10月~2008年6月肾小管酸中毒误诊2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32天~12岁,其中0~1岁9例,1~3岁6例,3~6岁4例,6~12岁2例。

起病年龄18天~11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达8年。

就诊至确诊时间最短23天,最长1年。

临床表现生长落后18例,骨骼畸形11例,肌无力7例,骨折1例,恶心、呕吐、喂养困难6例,多饮多尿2例,心律失常2例。

1.2 辅助检查代谢性酸中毒19例,均为阴离子间隙(AG)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pH失代偿(&lt;7.35)18例,代偿于正常范围(7.35~7.45)3例。

低血钾18例,低血钠2例,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尿pH5.5~8.0(18例尿pH&gt;6.0),肾脏超声17例中发现肾结石2例,肾钙化2例,肾实质回声增强4例。

骨骼X线摄片11例中佝偻病活动期征象9例,骨龄落后7例,病理性骨折3例。

1.3 误诊疾病因骨痛、骨骼畸形误诊佝偻病7例,因乏力、四肢软瘫误诊周期性低钾麻痹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因生长缓慢误诊营养不良3例,呕吐、腹胀误诊巨结肠1例,呕吐、腹泻误诊腹泻病并电解质紊乱4例,呕吐、喂养困难误诊胃食管反流1例,幽门痉挛1例,多饮、多尿误诊尿崩症1例,糖尿病1例。

1.4 治疗及转归均接受碳酸氢钠静脉补碱纠酸,口服10%枸橼酸钠钾合剂,合并佝偻病时加用维生素D及钙剂,经过治疗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临床症状缓解。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讨论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讨论
长期并发症
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并发症,如骨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治疗和关注。
03
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
对于遗传性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基因突变类型和病情严重
程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随访建议
定期复查
临床启示
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但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医生应提高 对该病的认识,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思考
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药物治疗。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
血液电解质测定
肾功能检查
观察尿液pH值,了解尿 液酸化情况。
检测血液中钾、钠、钙、 磷等电解质水平,了解
电解质紊乱程度。
检测血液中尿素氮、肌 酐等指标,评估肾脏功
能。
血气分析
了解血液中酸碱平衡状 态,判断是否存在酸中
毒。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B超检查
06
病例讨论总结
病例特点与诊疗经验分享
病例特点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乏力、多饮、多 尿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高氯性酸中 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磷血症 等。
诊疗经验分享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 诊为肾小管酸中毒。治疗上采取纠正 酸碱平衡、补充电解质、控制血糖等 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对临床的启示与思考
关注并发症

肾小管酸中毒1例护理体会

肾小管酸中毒1例护理体会
, 、
0 1
8m m o l
,
/ L

立 即进行 抢救
,
氧气 吸入
给 杭

,
由静脉 补 液


子镇 静 感染
,
静脉 补液 能 量合 剂
,
纠 正 酸 中 毒及脱 水 补 钙 等 治疗
,
,
蛋 白
富含 维 生 素 的 半流食
病情 好转 后 改
3小
时后 抽
普食

( 本 文 承 蒙王 乃京 主 任 医师 指 导
牙关
,
勤换 尿布 次
,
,
每 日 用 温 水擦 洗臀 部及 会
,
紧闭
,
深 大 呼吸


吐 白沫
,

,
阴部
3一 4
以 保持会 阴及 皮肤清 洁
,
每2小
,
色苍 白 弹性 差 体温
双 眼窝 凹 陷
唇 粘膜 千 涩
,
皮肤
时翻 身 一 次
并用 滑 石 粉 按摩 骨 突 出部位

,
双 侧 瞳 孔等 大 正 圆
,
光 反 射存在 呼吸
On ”刀 H g
.
,

l /L
,

并用包 有纱布的压舌板放 于 上 下齿 之 问
,
,
A B 6 6m m
o
l
/乒 B E 一 1 5
o
,
lmm
及 时吸 出 口 腔 内 的分泌 物
4

保 持 口 腔清洁

血钾 4 6 5m m
l
/L
,

浅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浅论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确诊为肾小管酸中毒。
02
肾小管酸中毒的病理机制
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
先天性因素
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先天性肾小管 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
获得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损伤、感染等后 天因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其他原因
如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也可能影响肾小管酸 中毒的发生。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预防感染。
药物治疗方案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和佝偻 病等并发症。
如呋塞米等,用于降低血 钾和减轻水肿。
如碳酸氢钠等,用于纠正 酸中毒症状。
碱性药物
钙剂和维生素D 利尿剂
其他治疗方案
透析治疗
01
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进行透析治疗以清除体内过多的酸性物
鉴别不同类型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有多种类型,如远端型、近端型、高血钾型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鉴别不同 类型的肾小管酸中毒,以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2 3
重视病史采集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 体征及既往病史,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全面实验室检查
06
肾小管酸中毒的预防与日 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肾脏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肾小管酸中毒的发 生。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降低肾脏损伤的风险。
日常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一例阿德福韦酯引起的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析

一例阿德福韦酯引起的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析

一例阿德福韦酯引起的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阿德福韦酯(ADV)是新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新药,具有较强的抗HBV作用,适用于治疗有HBV活动复制证据,并伴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后引起YMDD变异耐药的CHB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尤为适用,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药很少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因此具有潜在的肾毒性。

由于本药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影响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致使对磷的重吸收减少,血磷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本案例就一例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引起肾小管酸中毒的病例,探讨该药所引起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征、机制以及救治方法。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64岁,主因全身多处疼痛1年余入院。

患者于201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处疼痛,多于行走、翻身等活动时出现,呈进行性加重,非游走性,静息时疼痛缓解,未予治疗。

2011年8月,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生化示:血钙2.22mmol/L、磷0.70mmol/L、碱性磷酸酶200IU/L,予鲑鱼降钙素(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并予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疼痛无改善。

2011年9月,患者再次就诊,给予补钙、鲑鱼降钙素等治疗无效后停药。

2011年11月7日,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患者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长期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每日1次”;2型糖尿病12年,目前降糖方案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早18U、晚14U,皮下注射。

患者无吸烟、饮酒史。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异常。

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65mmHg,关节无畸形,双膝关节皮温略偏高,无红、肿、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血钾:3.7mmol/L,血钙2.29mmol/L,血磷0.68mmol/L,碱性磷酸酶236.7U/L,余无异常。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享ppt课件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享ppt课件

2.51 131.32 106.2 17.75
4-11
2.8
130.6
104.-07:
24h尿量:2000ml 24h尿钾:54
mmol/24h; 24h尿钠:172.4 mmol/24h; 24h尿氯:161.2 mmol/24h; 24h尿钙:5.46 mmol/24h;
辅助检查-甲功
日期 2011-06-28 2012-04-11
优甲乐用量 游离T3
T3 T4 游离T4 TSH
50ug/日 1.84
0.82 5.88 1.0 2.71
150ug/日 2.82
1.15 10.43 1.72 0.02
Anti-TG Anti-TPO
257.2 >600
207 >600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
日期 4-1
4-9
PH 7.259
7.439
PCO2 21.1
24.8
ABE -16.4
-6.0
SBE
阴离子间隙
-16.7 6.5
-6.0 6.9
辅助检查-骨代谢
2012-04-05 PTH:40.52pg/ml。 2012-04-05 钙磷四项:血钙1.8mmol/L、血镁 0.92mmol/L、血磷0.64mmol/L、碱性磷酸酶 142U/L。 骨密度:左侧髋关节T值-2.1,腰椎-2.0。 骨盆正位片:骨盆骨质形态结构及密度未见明 显异常。 泌尿系B超:双肾实质回声稍增强,双侧输尿 管未见扩张,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尿常规
日期 尿糖
酸碱度 尿蛋白
2011-06-28 阴性
7.0 1+
2012-04-04 阴性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 肌钙蛋白示:阴断
• 1.支气管肺炎; • 2.呼吸衰竭 ; • 3.低钾血症; • 4.低钠血症; • 5.低氯血症;
• 6.低钙血症, • 7.代谢性酸中毒; • 8.呼吸性碱中毒,
• 9.贫血”
第八页,课件共12页
• 腹部床边B超: • 1.右肾囊肿 • 2.双肾复发性强光团(结石?海绵肾?) • 3.肝胆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 床边胸片:支气管肺炎 •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房负荷值增大,
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第十一页,课件共12页
最后诊断
• 1.肾小管酸中毒 • 2.支气管肺炎 • 3.多脏器功能受损 • 4.低钾血症, • 5.低钠血症 • 6.低钙血症 • 7.贫血。
第十二页,课件共12页
• C反应蛋白示:33.5mg/L↑,
• 血气分析示:PH 7.13↓,SO2 67.6%↓,PCO2 2.79KPa↓,
PO25.82KPa↓ • 生化示:Na114mmol/L↓,K 1.2mmol/L↓Ca 1.51mmol/L↓,
BUN17.13mmol/L↑,肌酐 225.2mmol/L↑。
ST段改变. • 彩超:海绵肾及慢性肾功能损伤
第九页,课件共12页
第三日诊断
• 1.肾小管酸中毒 • 2.支气管肺炎 • 3.多脏器功能受损 • 4.低钾血症, • 5.低钠血症 • 6.低钙血症 • 7.贫血。
第十页,课件共12页
进一步检查
• 甲状旁腺激素示:15.6pmol/L↑ • 彩超示:甲状旁腺略肿大,约8*7mm。甲状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
第一页,课件共12页
病例内容
• 患儿,李XX,男,10岁, • 因“心跳加快伴气促1周” 收住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氨基酸代谢病 血、尿氨基酸分析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5项、风湿3项、自身抗体
? 肾钙化相关疾病 PTH、甲功、25-OH-VD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了解骨龄及骨病情况,有无肾结石 或肾钙化。
? 双肾B超检查
诊断试验 -酸负荷试验
判断远端肾小管泌 H+功能
? 试验前禁用酸碱药物。 ? 方法:口服5%氯化铵0.1g/kg (2ml/kg ) 一次性口
? 作用:判断肾小管重吸收 HCO3-功能
? 方法:连续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使血HCO3-每小时升高3mmol/L,
(需5%碳酸氢钠ml数≈3~5/kg/h),每小时测定血气一次,当血
HCO3-达24~26mmol/L时,即同时测定血、尿HCO3-与肌酐(Cr)值,
病例特点
? 患儿男,2岁5月起病 ? 生长落后、多饮、多尿、乏力,伴消化道症状 ? 重度低钾血症,伴肾性失钾 ? AG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 低比重尿,反常性碱性尿 ? 佝偻病、肾结石,低钙、低磷血症
??
低钾血症
? 摄入不足 ? 排泄过多
? 消化道 ? 肾脏 ? 皮肤
? 钾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
尿液检查
? 尿pH测定
? I–RTA / Ⅲ–RTA 尿pH>6.0;
? Ⅳ–RTA
尿pH <5.5 ;
? Ⅱ–RTA 当血HCO3-<16mmol/L 时尿pH<5.5
? 尿电解质(钾、钠、氯、钙、磷)
? 尿肾功
尿凈酸排出量(NAE)、尿NH4 +、 可滴定酸(TA)、HCO3 –测定
? NAE=(NH4++TA )- HCO3-
辅助检查:
? 血电解质:K+ 2.07mmol/L ,Na+ 134.9 mmol/L ,Cl115.6 mmol/L ,Ca 2.09mmol/L ,P 0.93mmol/L 。
? 血气:PH7.11, HCO 3- 7.3mmol/L,BE -18.9mmol/L , AG12mmol/L 。
? 多饮多尿
---(尿崩症、糖尿病 ?)
? 生长迟缓,矮小
---( 内分泌问题 ?)
? 软弱,无力,惊厥
---(神经系统疾病 ?)
? 肾结石,肾钙化,肾功能不全 ---(泌尿外科?)
? 各种骨病,顽固性佝偻病
---(骨科?)
? 常伴感染,发热(脱水热),酸中毒 ---(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 ? 血液检查 ? 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临床试验
肾小管酸中毒病例分享
病例
? 患儿,男, 2岁5月。 ? 多饮、多尿伴乏力 4天,伴食欲差、腹胀、恶心、
呕吐,精神倦。 ? 出生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 家族史:胞兄 7岁时因低钾、低钙等死亡。 ? 身高81.0cm(<-3SD),体重 8.0kg (<-
3SD),皮肤干燥,弹性可。方颅,眼眶稍凹陷, 唇干,肋缘外翻,肋骨串珠。心音低顿,腹胀, 质软,肠鸣音弱。四肢肌张力、肌力低下,双膝 反射减弱。
小儿正常参考值:尿 NH4+ >20(18.53~58.93) mmol/L
TA
>10(7.74~42.97) mmol/L
HCO3- <12(0.28~12.59) mmol/L
NAE >25(25.81~116.31)mmol/LRTA ຫໍສະໝຸດ H4+TA HCO3-
Ⅰ型 ↓↓
↓ N
Ⅱ型 N N
↑↑
Ⅲ型 ↓ ↓ ↑
? 基本病理生理特征:AG(阴离子间隙)正常 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
肾小管结构
发病机制
? 远端肾小 管泌H+ 或产NH3 障碍
? 近端肾小 管重吸收 HCO3-功 能缺陷
分类
? 按尿酸化功能缺陷部位与发病机制分 ? 按病因分: 原发性 继发性 ? 按血钾水平分:血钾下降或正常型 血钾升高型 ? 按有无代谢性酸中毒分:完全性 不完全性
? 尿PH7.0,比重<=1.005,尿糖-、尿酮体-,尿蛋白+。 ? 尿钾53.9mmol/L ,尿β2-微球蛋白2.1mg/L ,尿钙/肌酐
0.631,均明显升高。 ? 血常规、CRP、血糖正常,血氨 118umol/L 。凝血功能、
肾功、肝功正常。 ? 腹部B超:双肾结石,余未见异常。
治疗经过
? 入院后予补充静滴氯化钾,补碱,补液,调整胃 肠功能等治疗。血钾升至 2.5mmol/L 后予口服 10%枸橼酸纳钾合剂,并根据检测血电解质、血 气结果调整用量,症状消失,血钾、血气正常后 出院。
? 出院后一直门诊随诊,予口服 10%枸橼酸纳钾合 剂、合理饮食治疗,身高、体重均有追赶, 20117-7双肾彩超未见结石。
服或1小时内分次服完,使血HCO3-≤16~18 mmol/L ,服药后3~8h?每小时测定尿pH 1次。 ? 结果分析:若pH>6.0,支持Ⅰ–RTA或Ⅲ–RTA;
若pH<5.5,支持Ⅱ–RTA与IV–RTA。 ? 注意:肝功能不全者,可用氯化钙1mmol/kg 代替氯
化铵。
诊断试验 -碱负荷试验

低钾血症





无肾性失钾
有肾性失钾
流 程
摄入少 胃肠丢失 周期性麻痹
碱中毒
酸中毒
Bartter 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等
肾小管酸中毒
肾性失钾:血钾﹤3.5mmol/L 时,24小时尿钾﹥25mmol/L 。
肾小管酸中毒 (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 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H+或产NH3和(或)近 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缺陷→肾脏净酸排 出量减少、尿液酸化功能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 征。
Ⅳ型 ↓ N N↑
血液检查
? 动脉血气分析 ? 血电解质(钾、钠、氯、钙、磷)/血阴离子
间隙
AG=Na+-(Cl-+HCO3-) 12mmol/L ±4
? 血常规、肝功、肾功能、碱性磷酸酶活性
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检查
? 肾盂肾炎
血/尿常规、培养、肾脏 CT
? 疑诊肝豆
血铜蓝蛋白
? 疑Ⅳ–RTA
血肾素、醛固酮与皮质醇水平
按尿酸化功能缺陷部位与发病机制分类
? Ⅰ型 远端RTA 最多 泌H+/产NH3↓ ? Ⅱ型 近端RTA 重吸收HCO3-障碍 ? Ⅲ型 混合型RTA Ⅰ型 + Ⅱ型 ? Ⅳ型 高钾型RTA 醛固酮↓/抵抗
多为 原发性
多为 继发性
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
? 呕吐,腹泻,脱水 ? 胃纳差,营养不良
—(消化道疾病 ?) ---(消化道疾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