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合集下载

第2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汇总

第2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汇总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号——组织架构》讲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号——组织架构》(以下简称《组织架构指引》指出,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的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组织架构存在缺失或缺陷,其他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保持成功?主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事实上,串谋舞弊往往可以在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环节找出根源。

那些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理层权力不受监督、岗位职责未适当分离的企业,发生串谋舞弊的风险非常高。

2004年 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董事会对经理层缺乏监督、内部审计机构丧失独立性、期权交易员越权操作等问题,虽然与企业文化、员工胜任能力等内部环境要素不无关系,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组织架构设计或运行的无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为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监督,公司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包括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权责关系、内部报告与沟通
机制等方面,确立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架构的要求如下:
一、公司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人员应承
担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责任。

公司应设立内控组织或内控部门,
并制定内控机构的职责,依据各业务线的特点,明确部门与职能的设
置和职责分工。

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规章制度、程序规定等要求进行业务活动,并对所负责的内控工作负责。

二、公司应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并制定相关规定,层层建立内
部控制工作体系。

内部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指导
各部门内控工作的开展。

各部门内控组织应定期向内部控制委员会报
送内控自查结果及改进情况。

三、公司应建立内部报告与沟通机制。

各级管理人员应保持与下
属部门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业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同时,
公司应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向内部举报,并对举报
者保密和保护。

四、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履职情
况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公司内部控制工作应与公司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等工作相结合,实现内外环节的有效衔接,确保企业顺利运营。

六、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意
识和能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控制环境类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_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控制环境类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会计继续教育答案之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继续教育答案之企业内部控制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讲组织构架1、组织构架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和运行.如何嘉庆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核心是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判断题)(错误)11:18A、正确B、错误2、从治理结构层面上,组织构架设计运行的主要风险是什么(A.B.C。

D)21:30A、治理结构形同虚设B、缺乏科学决策C、缺乏执行力D、缺乏良性运行机制3、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出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但是可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中担任负责人。

(正确)30:18A、正确B、错误39:33:004、“三重一大”问题主要是指(A、B、C、D)A、重大决策B、重大事项C、重大人事任免D、大额资金使用50:19:005。

组织架构的运行从治理结构的层面来看应关注…。

(错误)第二讲企业发展战略8:551、企业在进行战略改变时,要注意什么。

(A、B、C)A、对手的战略B、市场的变化C、企业目标的变化D、企业员工的意愿16:242、战略委员会工作的范围。

(A、B、C、D)A、对公司产品战略提出建议B、对公司融资方案进行研究C、对公司营销战略提出建议D、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25:08:003、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

(A、B、C、D)A、稀缺资源B、不可模仿资源C、不可替代资源D、持久的资源4、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错误)A、正确B、错误47:50:005、保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要做到下面哪几点(A、B、C、D)A、培养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B、优化调整组织结构C、整合内外部资源D、相应调整管理方式58:08:006、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错误)A、正确B、错误第三节人力资源10:251、人力资源管理所关注的内容有哪些.(A、B、C)A、人员的招聘B、人员的培训C、员工的评价D、员工的家庭24:33:002、企业引进高管人员时,董事要关注那些方面.(A、B、C、D)A、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B、是否符合企业当前及长远的需求C、是否有明确的岗位设定和能力要求D、是否设定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引进方式30:34:003、企业在引进技术人员的时候要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注意招收具有一定技能、能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员工,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完整版
战略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其任职资 格和选任程序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
第七条 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 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董事会在审议方案中如果发现 重大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方案作出调整。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 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 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 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 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 机制。
第二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四条 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 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 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5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 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 务和实施路径。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
2
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
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 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第八条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 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 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以下简称《组织架构指引》)指出,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的意义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如何管控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的风险。

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分三章共十一条。

(一)组织架构的本质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

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内部机构则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需要和控制要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类型。

治理结构与内部机构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而言,治理结构主要服务于以下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而内部机构则主要服务于另外三类控制目标,即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本指引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组织架构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组织架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应该包括以下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2.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道德价值观、管理层的行为等。

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和权利,并制定合理的职责分工和授权制度。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行动,包括制定政策和程序、分配职责和权限、制定审批程序以及建立内部审计等控制活动。

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控制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执行。

5.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建立和维护企业内部控制所需的信息和沟通渠道。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
及时、安全传递。

6.监督与反馈
监督与反馈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及时反馈和改进。

7.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应该建立在明确的管理层职责和权利、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控制活动方案、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内部沟通机制以及定期的内部审计和评估等基础之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和良性运行机制,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审计、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业务重复或职能交叉,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构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节总则一、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的基本目的及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应用指引。

二、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的基本目标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面临着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方面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1)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不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不能做到相互分离,形不成制衡而给企业和投资人带来的损失。

(2)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不具备足够的职务知识、经验和和职业道德带来的损失。

(3)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设计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较大差距,组织架构不能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正常运转导致的损失。

(4)对子公司的投资缺乏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导致企业投资损失的风险。

三、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治理层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并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

既要能够保证企业高效运营,又要能适应内部控制环境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1)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2)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符合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职能机构。

内控第1号试卷-习题

内控第1号试卷-习题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A.组织架构B.企业文化C.人力资源D.社会责任【正确答案】A2. 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不包括()。

A. 股东会B. 董事会C. 监事会D. 内部审计部门【正确答案】D.3. 企业设置内部职能机构的原则不包括()。

A. 透明B. 高效C. 合理D. 科学【正确答案】C.4. 负责行使企业经营决策权的组织机构是()。

A. 经理层B. 股东会C. 董事会D. 监事会【正确答案】C5. 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风险不包括()。

A. 内部机构运行效率低下B. 内部机构形同虚设C. 权责分配不合理D. 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正确答案】B6. 企业治理层面的风险不包括()。

A. 治理结构形同虚设B. 缺乏科学决策机制C. 缺乏良性运行机制D. 权责分配不合理【正确答案】D7. 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要求是()。

A. 单独决策B. 董事长决定C. 总经理决定D. 集体决策【正确答案】D8. 企业组织架构中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管人员的机构是()。

A. 股东会B. 董事会C. 监事会D. 经理层【正确答案】C9. 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是()。

A. 经理层B. 监事会C. 董事会D. 股东会【正确答案】A10.下列关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B.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C.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D.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可以不需要明确分工【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 组织架构的风险包括哪两个方面。

()A.治理结构的风险B.组织机构方面的风险C.缺乏执行力风险D.机构形同虚设的风险【正确答案】A,B2. 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两个层面理解。

第1号组织架构

第1号组织架构

第1号组织架构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

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护企业财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本文将对该指引作一解读。

首先,组织架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它规定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设置、职责与权限等。

正确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指引首先强调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

高层管理者负有制定与确保执行内部控制政策的职责,他们应该为内部控制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向全体员工明确传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此外,高层管理者还应当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其次,指引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划分的原则。

在组织架构中,应当明确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和过程的规范性。

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执行这些制度。

另外,指引还对内部控制的沟通和报告机制作出了明确要求。

组织架构需要确保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必要的信息传递和报告机制应当建立起来,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各种风险和问题。

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报告。

此外,指引还提到了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应当根据集中控制原则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程序和机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

最后,指引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评估,并将改进的成果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内部控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挑战。

2022年会计继续教育(企业类)答案

2022年会计继续教育(企业类)答案

2022年会计继续教育(企业类)答案第1号——组织架构选择题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制定的依据是(C)A《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D)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A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经理层C监事会、经理层D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3、(A)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A董事会B监事会C经理层D高层管理人员4、(B)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A董事会B监事会C经理层D高层管理人员5、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D)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A治理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运行机制等D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6、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B)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A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B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C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D董事、监事判断题1、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2、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对组织架构的评估,以发现组织架构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3、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驶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4、内部审计机构享有特定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采取临时性强制手段的权利。

(某)5、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核心是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某)6、组织架构的运行从治理结构的层面来看应关注其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从内部机构层面来看应关注董事、监事、经理等的任职资格及履历情况和他们的运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引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徵《论法的精神》: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法学家。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某西方企业管理者: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就是笨蛋也能使企业赢利。

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的或者非法的收益,主要存在以下领域:虚假财务报告、资产的不适当处置、不恰当的收人和支出、故意的不当关联方交易、税务欺诈、贪污以及收受贿赂和回扣等方面。

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成功的关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了对员工的道德准则体系的培训,内部审计监察不严,内部人员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滥用职权,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企业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小,信访事务处理不及时,缺乏相应的舞弊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报告舞弊案例:安永2002年全球反欺诈调查:预防察觉欺诈的手段及效用等级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人的贪欲是普遍的,差别只在于:是否有制衡与惩罚机制去约束人的贪欲!弗洛伊德__“冰山结构” 学说案例分析运犯人的故事案例: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想把罪犯运送到澳洲去,让英国船主承包了运送罪犯的任务,以上传人数作为支付费用的标准。

船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尽可能多的装人,导致船上环境恶劣,很多犯人都在途中死去。

英国政府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派了一名官员上船监督,派了医生帮犯人治病。

但是并没有降低犯人的死亡率,甚至医生官员都死了。

原来,船主为了利益贿赂官员,官员要是不合作,他们就把官员扔到海里喂鱼。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肯定要从制度抓起,把以上船人数作为支付费用改成以到岸人数作为支付费用,这样,船主自己就会请医生,改善船上环境。

问题迎刃而解。

数据来源:Control Risk Group基于250家跨国公司的调查,其中:美、英、荷、德各50家,香港、新加坡各25家二、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应如何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核心是如何加强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管控。

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2)组织架构的本质;3)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4)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的本质分两个层面:治理结构层面风险: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机构层面风险: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从治理结构层面看,主要风险在于: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具体表现为:一是,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公开、自愿的原则;三是,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四是,企业是否对中小股东权益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使中小股东能够和大股东同等条件参加股东大会,获得与大股东一致的信息,并行使相应的权利;五是,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经理层和大股东,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适当数量的独立董事存在且能有效发挥作用;六是,董事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并且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时间来勤勉、诚信、尽责地履行职责;七是,董事会是否能够保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审批企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并定期检查、评价其执行情况,明确设立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承受度,并督促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八是,监事会的构成是否能够保证其独立性,监事能力是否与相关领域相匹配;九是,监事会是否能够规范而有效地运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正确履行职责并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十是,对经理层的权力是否存在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从内部机构层看,主要风险在于: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二是,企业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等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和规定,是否存在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的现象;三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否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四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的要求,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业务活动间的传递,有利于为员工提供履行职权所需的信息;五是,关键岗位员工是否对自身权责有明确的认识,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履行权责,是否建立了关键岗位员工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六是,企业是否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权限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对授权情况是否有正式的记录;七是,企业是否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恰当的描述和说明,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情况;八是,企业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了审核和监督,对于越权或权限缺位的行为是否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组织架构优化的案例:一个投资公司通过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的开发,这个企业现状得到大大的改观。

三、组织架构的设计(一)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1. 企业治理结构设计一般要求——“三权分立”。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这里强调的是设立“真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

例如:部分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只是“形式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难以胜任工作,甚至也“不愿”去履行职能。

再如,部分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或多或少地与上市董事长存在某种关系,在后续工作中难以秉公办事,直接或间接损害了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再有,一些公司出于照顾等方面因素让某人担任董事长,而实际上公司总经理才是幕后真正的“董事长”。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应当充分反映其“公众性”。

一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独立董事应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案例一:巴菲特谈独立董事案例二:微软的董事会(1、2、3)二是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特殊要求。

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当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审计委员会中至少还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并代表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侧重加强对经理层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监督,同时通过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信息披露、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三是设立董事会秘书。

在上市公司实务中,董事会秘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其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

3. 国有独资企业治理结构设计的特殊要求国有独资企业是我国比较独特的企业群体,其治理结构设计应充分反映其特色。

一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行股东(大)会职权。

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可以根据授权部分行使股东(大)会的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

二是,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包括公司职工代表。

三是,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但是监事会成员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四是,外部董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

外部董事在任期内,不得在任职企业担任其他职务。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三重一大”,这是国资委总结出来的,是从企业的大案,要案中总结出来的。

强调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加强决策讨论记录,(二)内部机构的设计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七条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在内部机构设计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努力识别出不相容职务,并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设立内部牵制机制。

第八条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企业内部各级员工必须获得相应的授权,才能实施决策或执行业务,严禁越权办理。

按照授权对象和形式的不同,授权分为:常规授权——一般针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程序性和重复性工作,可以在由企业正式颁布的岗(职)位说明书中予以明确,或通过制定专门的权限指引予以明确。

特别授权——一般是由董事会给经理层或经理层给内部机构及其员工授予处理某一突发事件(如法律纠纷)、作出某项重大决策、代替上级处理日常工作的临时性权力。

授权与指挥三忌:1.多头领导;2.越级指挥;3.管辖人员过多组织行为与责任的分配:1.对组织目标的协同作用2.责任与报告权力和职责的分配权力和职责的分配涉及到个人和团队被授权并鼓励发挥主动性去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以及对他们的权力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