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从众实验_毙考题
心理学实验考研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实验考研题库及答案心理学实验考研题库及答案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掌握心理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心理学实验考研题库及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 阿斯奇实验是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斯奇于1951年进行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刺激的感知和记忆能力。
以下哪个选项是阿斯奇实验的主要发现?A. 人们对于高度情绪化的刺激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B. 人们对于正面刺激的感知和记忆能力更强。
C. 人们对于负面刺激的感知和记忆能力更强。
D. 人们对于中性刺激的感知和记忆能力更强。
答案:A. 人们对于高度情绪化的刺激更容易感知和记忆。
2.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进行的一项心理学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在监狱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以下哪个选项是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主要结论?A. 人类行为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
B. 人类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
C. 人类行为受到性别因素的决定。
D. 人类行为受到社会地位的决定。
答案:A. 人类行为受到环境的极大影响。
3.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以下哪个选项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A. 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B. 感知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后操作期C. 感知期、前操作期、形式操作期、后操作期D. 感知期、前操作期、后操作期、抽象操作期答案:C. 感知期、前操作期、形式操作期、后操作期4. 门罗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进行的一项心理学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
以下哪个选项是门罗实验的主要结论?A. 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为7个加减2个信息。
B. 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为5个加减2个信息。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5)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5)2019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冲刺预测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过程包括()A、理解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理解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水准(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
A.动觉B.痛觉C.平衡觉D.内部感觉5.()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B模式理论C特异化理论D行波理论6.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合()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个特点指的是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9.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A典型事例B定义C言语讲解和概括D概念名称的组合10.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是()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1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12.内容效度主要用于考察()的有效性A智力测验B人格测验C特殊水平测验D成绩、技能测验13.既影响信度又影响效度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抽样误差D评分误差14.考察学生某次考试的分数与教师评定学术等级之间的相关水准,应采用()A积差相关B斯皮儿曼等级相关C肯德尔和谐系数D二列相关15.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16.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有的方式是()A语言的加工B语言的理解C语言的表征D语言的产生1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到神经18.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19、在“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这个研究中,自变量是()A目标熟悉性B任务难度C前瞻性记忆D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20、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形状和方向错觉()A佐尔拉错觉B冯特错觉C爱因斯坦错觉D潘佐错觉二、多项选择题21.F检验能够用于()A三个及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B判断连个方差是否来源于同一个总体C三个及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D两个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22.在声音掩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02:定位速效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前去10公里外的村庄。
甲组学生不知道村庄有多远,只让他们跟着导游走,刚走二三公里,就有学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学生开始抱怨,情绪低落而且开始散乱,以致溃不成军。
乙组学生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没有路牌,他们只跟着向导走,走了多少,还剩多少一概不知。
结果行走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来越慢。
丙组学生不仅知道距离目的地有10公里,而且能不时看到路牌,上面写有里程,他们走了多少还剩多少心中都很清楚。
结果这一组学生一路上精神饱满,每当他们疲劳时,看看路牌,都为自己已走过的路程感到振奋,没人叫苦。
实验的最终结果显而易见,丙组最快,乙组次之,甲组最慢。
心理学把这种按计划工作、目的明确、效率增高的现象叫“定位速效法”。
心理学实验03:蔡格尼克效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Zeigarnik)曾做过的一个有趣实验:他要求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去完成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最终允许其完成,而另一半的工作则中途人为地加以阻止,使其无法完成。
当这些人完成实验任务后,要求他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忆。
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以完成工作的回忆,前者的回忆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启示:人类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有时甚至是强迫自己追求完美。
这使得我们有时会无法容忍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情,以致于让那些没做完的事情给自己造成压力。
但更现实的是,并非所有事情对我们或我们的工作都如此重要,事情也并非因为其未被做完而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时常停下来思考什么是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完成的事情很重要。
心理学实验04 :反馈效应实验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作者:08工商管理郑明贵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音乐会或是其他的什么演出完毕后,前排的观众一个接一个的起立鼓掌,当这股浪潮向你而来时,你也站起来了吗?如果你对这次演出不满意,你完全可以不站起来,不是吗?你有这样的自由和权利,相信在场的人中有不少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演出并不满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站起来了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了,成为那样不从众的少数派便真的那么难吗?那么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对这些从众行为的研究吧-----三大从众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Sherif的规范形成第一步:Sherif要求一个试验者A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用肉眼观察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长短,并说出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因为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是根据大数原则,在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后,说出的答案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事实试验者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第二天中,试验者A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身边多了倆个试验者B和C(但是B和C是Sherif的工作人员),这次的实验的标准答案是1.5米,按昨天A的表现,他会在多次实验后得出接近1.5米的答案,而在Sherif的安排下B和C的答案要求向2.5米靠近,结果在此后的实验中,A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出1。
5的接近答案,而是2.5米,这便是规范的形成结果。
在这次sherif的实验中,得出了从众可能是来源与规范形成,这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们在很多程度上的行为,比如:西方人礼貌性的吻别,中国人过年一定回家,走路向右靠,都是潜在的规范形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从众,这样的规范来源与暗示的影响的结果(起码sherf是这么认为的),而让我提到暗示又不得不提起的是暗示的另一种影响即“自杀是会传染的”人的本性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自杀的本性。
Asch的群体压力这次提到的asch实验,有区别与sherif的规范实验在于它针对的不再说模糊的现实情景,而是更具体的东西,这有利于我们把从众的原因了解的更直白和客观。
2019考研: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实验篇之从众实验_毙考题
2019考研: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实验篇之从众实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实验篇之从众实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从众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
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
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
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
判断共进行了18次。
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个原因是我们对规范的主流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
遵循主流社会规范(即大多数人认同的)往往可以得到奖赏和正向激励。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信息的社会影响所做出的反应。
尊重规范并不是人们从众的唯一原因,人们从众还因为团体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个原因是,当任务有难度时从众现象会增加。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误差变异越大,信度越低;误差变异越小,信度越高。
这里的误差指的是( )A.抽样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计算误差正确答案:B解析:心理测量中的误差主要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只影响效度并不影响信度,因此C项错误。
随机误差既影响信度也影响效度,因此随机误差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信度的高低,B项正确。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量表(MMPI)采用的编制方法是( )A.理论推演法B.经验效标法C.因素分析法D.序列系统法正确答案:B解析:人格调查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逻辑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法和综合法,MMPI是采用经验法编制而成的。
3.心理测验实质上测量的是( )A.人的行为指数B.人的行为整体C.人的行为标准D.人的行为样本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测验无法测量与某种心理特质相关的所有行为,因此往往需要选取行为样本来进行测量。
行为样本是指从要测量的总体行为中抽取出来的,能够反映个人特定心理特质的一组行为。
4.在心理学实验准备阶段,使用心理测验对被试进行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A.心理诊断B.描述评价C.控制观察D.取样分组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测量在实验准备阶段使用主要是为了用测验结果对被试进行实验分组,以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
5.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不属于四种合成分数指数的是( )A.言语理解指数B.知觉推理指数C.数量关系指数D.加工速度指数正确答案:C解析: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共有15个分测验,量表结构为“四指数”结构,分别是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
6.根据样本数据推理总体时,可能犯如下错误:虚无假设正确,但被拒绝。
假设检验中的这类错误被称为( )A.Ⅰ型错误B.Ⅱ型错误C.H0型错误D.H1型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虚无假设原本正确,但被拒绝时所犯的错误是I型错误,即弃真错误或α错误;虚无假设原本错误,但被接受时所犯的错误是Ⅱ型错误,即取伪错误或β错误。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4)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4)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2(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1.虽然是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让被试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实验室实验B.个案法C.自然实验√D.测验法解析:2.()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分数:2.00)A.个案法√B.传记法C.观察法D.实验法解析:3.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不属于大脑左半球功能的是()。
(分数:2.00)A.空间关系知觉√B.阅读C.书写D.逻辑推理解析:4.()是一种加法过程,就是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
(分数:2.00)A.色光混合√B.颜料混合C.马赫带D.颜色对比解析:5.如果我们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手上的白纸,那么我们在白纸上会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叫做()。
(分数:2.00)A.后像√B.闪光融合C.明适应D.暗适应解析:6.知觉辨认的方法主要用来测量()。
(分数:2.00)A.情景记忆B.感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解析:7.再认作业主要用来测量()。
(分数:2.00)A.情景记忆B.感觉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解析:8.下列哪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体现了干扰说的观点()。
(分数:2.00)A.系列位置效应√B.复习的时间C.提取线索D.情绪或动机的压抑解析:9.不属于内隐记忆测量方法的是()。
(分数:2.00)A.词干补笔B.知觉辨认C.颜色回忆√D.模糊字辨认解析:10.大脑左半球颞上回病变引发的病症是()。
(分数:2.00)A.运动型失语症B.表达性失语症C.接受性失语症√D.阅读障碍解析:11.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其依据是()。
(分数:2.00)A.思维表现形式B.思维的性质√C.思维的方向D.思维的结构解析:12.()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一组信息的最一般的排列或者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感觉剥夺实验_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学考研中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分别是感觉剥夺实验、延迟满足实验、情绪实验、从众实验、期待效应、晕轮效应,这几个实验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知识点,一起来看下。
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也证明了广泛联系的观点。
认为世界是广泛联系的,那么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
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
广泛联系是心理潜能激发的第一步。
广泛联系对孩子更为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如温室的鲜花。
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狭小,心胸狭隘。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Asch“从众”心理试验
Asch“从众”心理试验来自新浪崩溃ING博客/s/blog_442a13ee0100cutb.html阿施“从众”心理试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下面有四根线条,一条是标准线条(左图),另外三条:A,B,C 是试验线条(右图)。
请问哪一条线条与标准线条是一样长?很明显,C 线条与标准线条是一样长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该试验中,被试验的学生却出现惊人的判断错误(他们都和我们一样,眼睛是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阿施告诉前来参加试验的学生要做一个关于视觉测试的试验,然后他让被试验的学生坐在一张有七到九个人的桌子旁,每次向他们呈现一组卡片,每组卡片共两张,一张卡片有一条线条,称为标准线条;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条,其中有一条很明显的是和标准线条的长度相同。
所有正常的人都非常容易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试验开始,呈现第一组卡片后,被试验的学生依次大声地回答自己的判断,所有人的意见都一致,也都是正确,然后再呈现第二组,亦是如此。
正当这个无聊的测试使被试验的学生感到无聊乏味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第一位被试验的学生仔细看了看两张卡片上的线条后,郑重地做出了显然错误的答案,接着第二、三、四位等学生也作了同样错误的判断。
轮到最后一位被试验的学生做判断时,他明显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他的眼睛明显的告诉他别人的答案是错误的,他应该选择与标准线条一样的答案,但最终他还是小声地说出了和其他人一样的错误答案。
其实,真正的被试验的学生只有一个,其他的几个人都是为配合实验而故意安排的“助手”。
但在某一些被操纵的试验中,阿希的“助手”被指示要给予一个错误的答案,而阿希则在观察这样的情况会引发受试者怎样的行为。
该试验没有任何奖赏和惩罚的利益动机,被试验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答案,但当最后一位被试验的学生做出选择时,面临了强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来自群体。
当绝大多数人都做出同样反应时,个人判断很容易动摇。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一项研究想要了解当12个人(男女各半)挤在一部电梯里,是男性还是女性会感到更不舒服。
实验的自变量是( )A.被试性别B.被试人数C.电梯间的大小D.不舒服程度正确答案:A解析:该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被试的性别。
由于不是研究者能够操纵的变量,因此有时候性别、年龄等变量作为自变量时又叫准自变量。
2.用排除法控制额外变量的实验设计是( )A.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双盲实验设计D.多基线设计正确答案:C解析:排除法是将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额外变量排除掉,双盲实验设计就是在排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ABA设计和多基线设计是小样本研究中的一种设计方式;拉丁方设计是一种被试内设计,主要是为了平衡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
3.内隐联想测验依据的法则是( )A.简单反应时法则B.加法反应时法则C.减法反应时法则D.“开窗”反应时法则正确答案:C解析:在内隐联想测验的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此时辨别任务更多的是依赖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这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
所以,两种联合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相对一致性的指标,即内隐联想测验效应。
这是减法反应时,故答案为C。
4.依据费希纳定律制定的心理量表,采用的方法是( )A.数量估计法B.绝对阈限法C.差别阈限法D.信号检测法正确答案:C解析:费希纳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根据差别阈限法制作心理量表的逻辑和实验结果,提出了费希纳定律。
5.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实验结果以下表方式呈现,则击中率是( ) A.f1/(f1+f2)B.f1/(f1+f3)C.f1/(f2+f4)D.f1/(f3+f4)正确答案:A解析:击中率即正确报告信号的频率,其概率等于击中次数(f2)/信号出现总次数(f1+f2)。
2019心理学考研核心考点精讲丨七大实验分析
/2019心理学考研核心考点精讲丨七大实验分析对人类活动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的七大实验分析在心理学考研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多,心理学考研的小伙伴快来看看文都dudu整理的七大实验分析核心考点精讲吧▲心理学七大实验之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也证明了广泛联系的观点。
/认为世界是广泛联系的,那么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
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
广泛联系是心理潜能激发的第一步。
广泛联系对孩子更为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如温室的鲜花。
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狭小,心胸狭隘。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心理学七大实验之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也有译“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个体与社会互动D. 文化差异答案:C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
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为了获得群体认同而改变行为C.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意识D.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D. 临床诊断答案:D4.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菲尔D. 艾森克答案:C5. 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社会事件D. 个体如何解释自然现象答案:B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见”是指()。
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答案:C7. 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极化现象是指()。
A.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更加中立B.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更加极端C.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更加一致D.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更加分散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
A.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帮助他人B. 个体在群体中更不愿意帮助他人C.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表达自己D. 个体在群体中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答案:B9.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
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面对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C. 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D. 个体在面对冲突时的心理状态答案:A10. 社会心理学中的“刻板印象”是指()。
A. 个体对特定群体的固定看法B. 个体对特定个体的固定看法C. 个体对特定事件的固定看法D. 个体对特定情境的固定看法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心理学考研著名的实验解析
心理学考研著名的实验解析心理学考研著名的实验解析心理学考研中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实验,都是我们常考的知识点。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心理学考研著名实验的资料,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心理学考研投射效应著名实验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人身上的倾向。
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
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里走动。
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
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投射释义: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这种投射发生在潜意识。
心理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
儿童发展心理学: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儿童常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即同化投射,在自我中心时期过渡不良的人常会出现同化投射。
同化投射可能产生在潜意识层,也可能产生在意识层。
类似的同化投射现象在成人中也会发生,它是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反面,人们不由他人角度而是由自身角度认识并推测他人与自己有同感。
分析心理学:投射是一种看不到的、存在于人们自身中的事物,它们在外部现实中一个与它们相似的事物,然后它们把自己投射到这个合适的吸引物中去。
投射不是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的,投射的发起者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心理内容,这些心理内容具有自发地反映自己、进入意识的自主功能。
社会心理学-从众
社会心理学-从众抢盐风波的发生说明了什么?1、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盲目从众的现象2、盲目从众的现象有很大的危害。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人们是怎样想的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将死了,盐没用完第六章从众第一节剖析从众一、经典的从众研究二、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三、从众、顺从与接纳一、经典的从众研究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于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
此后心理学家阿瑟(S.Asch)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个经典的从众行为实验请想象自己作为谢里夫实验之一的被试,你会发现自己坐在一个非常黑暗的屋子里。
在你对面15英尺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光点。
起初,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过了几秒钟,这个光点不规则地动了起来,最后消失了。
现在,你必须猜测光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
黑暗的屋子使你根本无法准确做出判断,因此,你不大确定地说,“6英寸”。
实验者又重复了这个程序。
这次你说,“10英寸”。
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你的估计会接近一个平均值,譬如说8英寸。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实验材料是12套成对的卡片(其中a与c韦等长线段),要求123名大学生判断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等长。
判断在两种场合中进行,一种为单独判断,另一种场合是按组进行判断。
在单独判断的时候,所有被均做出了准确无误的回答。
但是在分组判断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分组判断时,每组7个人。
其中6个人为实验者的助手,只有一个人为真正的被试。
当实验者呈现一对卡片时,要求被示回答“b、c、d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于线段a 等长?(要求助手先回答,被试后回答)”,在18次实验的前6次助手的回答是正确的,预备试的回答是完全一致的。
心理学考研重要实验归纳
心理学考研重要实验归纳心理学考研是许多心理学爱好者所追求的目标。
在备考中,熟悉并掌握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心理学考研中的几个重要实验进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
在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将食物与铃声同时呈现给狗,使得狗对于铃声的反应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在只有铃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仍然会出现唾液分泌的反应。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动物行为及条件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 条件反射实验(华生的恐惧光实验)华生的恐惧光实验是早期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华生将小白鼠置于一个被称为“恐惧光”的环境中,当光线照射到小白鼠身上时,华生发现小白鼠会出现恐惧的反应。
通过多次实验,小白鼠对于恐惧光的恐惧反应逐渐形成,进而展示出条件反射的效应。
这一实验为后来的恐惧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3. 短时记忆实验(米勒的数字记忆实验)米勒的数字记忆实验是心理学短时记忆领域中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中,米勒通过将一系列数字以单个数字的形式呈现给被试,然后要求被试重复这些数字。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最多只能正确记住约7个数字,这被称为“米勒的法则”。
这一实验揭示了短时记忆对于信息处理的限制,对于理解记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4. 学习曲线实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实验是研究遗忘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被试需要学习一段材料(例如一些单词),然后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后进行回忆。
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较快的遗忘,随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
这条遗忘曲线为后来的记忆强化和复习计划提供了依据。
5. 权威实验(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顺从实验是考察人们对权威的顺从程度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给一位角色扮演的学习者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会逐渐增加。
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试会顺从于实验者的指令,继续给予电击,即使他们对学习者的痛苦表现感到担忧。
2019年心理学专业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试卷附答案
2019年心理学专业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试卷(试卷分数:300分,答题时限:180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65题,每题 2.0分,共130分。
)1.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派是(A)机能主义(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2.当一个人非常开心的时候,大脑皮层最活跃的区域是(A)左侧颞叶(B)右侧颞叶(C)左侧前额叶(D)右侧前额叶3.甜味感受器主要分布在(A)舌尖(B)舌根(C)舌两侧前部(D)舌两侧后部4.天黑后刚走进房间会觉得黄色灯光刺眼,但过一段时间后,灯光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刺眼了,这种感觉现象是(A)颜色恒常性(B)色光适应(C)色光拮抗(D)视错觉5.电影胶片上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播放时人们看到的却是连续运动的画面,产生这种效果的视觉机制是(A)双眼视差(B)视轴辐合(C)视觉后像(D)线条透视6.下列有关时间知觉的表述,错误的是(A)情绪、动机影响时间知觉(B)时间知觉需要以某种客观现象作为参照(C)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D)回忆往事时,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觉得时间越短7.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电波的特点是(A)低频率、高波幅(B)低频率、低波幅(C)高频率、高波幅(D)高频率、低波幅8.系列位置效应被看作是支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划分的证据,如果在实验中加快单词系列中每个单词的呈现速度,最可能的结果是(A)对首因和近因效应都有影响(B)对首因、近因都没有影响(C)对近因有影响,对首因没有影响(D)对首因有影响,对近因没有影响9.在一项实验中,先让潜水员在海滩上或者水下学习一些单词,然后再检测其记忆效果,其中一组被试的测验环境与学习环境一样,另一组的测验环境与学习环境不同。
结果发现,前者的测验成绩优于后者,能够较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编码的特异性(B)信息的易提取性(C)状态依存性效应(D)逆行性遗忘10.要成功解决“用6根火柴拼列成4个等边三角形”这一问题(见下图),需要克服的消极影响是(A)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无关信息11.人在高兴时眉开眼笑,愤怒时双目圆瞪。
有关从众和服从的心理实验
有关从众和服从的心理实验有关从众和服从的心理实验有以下几个:1. 阿什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这个实验由心理学家Solomon Asch在1951年设计。
实验者需要在一个由一堆长度相等的竖线组成的图片中选择与对比线一样长度的线条。
每个测试者都被放在一个由其他人组成的团体中,而这些人事先被告知了正确的答案,并且都会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
实验结果表明,即便被试明显看到其他人给出错误的答案,但仍然选择与他们保持一致,违背了自己的判断。
2. 密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个实验由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1年设计。
实验者被告知他们要参与的是一项记忆测试,其中,他们被要求对一个学习任务的错误回答者进行电击。
虽然实际上参与者并没有真正遭受电击,但他们可以听到被电击者的尖叫声。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测试者可能感到不安,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继续按照命令施加电击,即使这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3.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这个实验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1971年设计。
实验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他们被放置在一个模拟监狱环境中。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在角色扮演中的行为和态度。
结果显示,在过于强调从众和服从感的环境中,“狱警”表现出了侵犯和不人道的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被动和顺从的行为。
这些实验旨在揭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出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压力、权威性命令等,会产生从众和服从的行为。
这些实验引起了人们对个体如何受到群体影响的关注,并对了解群体心理学和道德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作者: 工商管理 郑明贵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音乐会或是其他的什么演出完毕后,前排的观众一个接一个的起立鼓掌,当这股浪潮向你而来时,你也站起来了吗?如果你对这次演出不满意,你完全可以不站起来,不是吗?你有这样的自由和权利,相信在场的人中有不少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对演出并不满意),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站起来了呢?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了,成为那样不从众的少数派便真的那么难吗?那么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对这些从众行为的研究吧 三大从众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的规范形成第一步: 要求一个试验者 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用肉眼观察一个光点移动的距离长短,并说出光点到底移动了多少,因为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但是根据大数原则,在实验重复进行多次后,说出的答案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答案,事实试验者也是如此。
第二步:在第二天中,试验者 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是身边多了倆个试验者 和 (但是 和 是 的工作人员),这次的实验的标准答案是 米,按昨天 的表现,他会在多次实验后得出接近 米的答案,而在 的安排下 和 的答案要求向 米靠近,结果在此后的实验中, 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做出 。
的接近答案,而是 米,这便是规范的形成结果。
在这次 的实验中,得出了从众可能是来源与规范形成,这很大程度上与人的社会性有关,人们在很多程度上的行为,比如:西方人礼貌性的吻别,中国人过年一定回家,走路向右靠,都是潜在的规范形成,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从众,这样的规范来源与暗示的影响的结果(起码 是这么认为的),而让我提到暗示又不得不提起的是暗示的另一种影响即“自杀是会传染的”人的本性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自杀的本性。
的群体压力这次提到的 实验,有区别与 的规范实验在于它针对的不再说模糊的现实情景,而是更具体的东西,这有利于我们把从众的原因了解的更直白和客观。
第一步:请来 个试验者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便是给他们一个木棒 ,在另外的三个木棒 中,找到最接近 长度的一根,如图:个试验者都是著名大学中优等生,在数次的轮流做题中几乎都未曾失败过。
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每篇一个社会实验
社会心理学实验整理201407500140 赵涛人际影响:从众实验: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自变量:助手的选择因变量:被试的选择实验过程:阿希(S. 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是从众实验中的又一经典实验。
与谢里夫实验不同的是,谢里夫的实验是对在模糊情境下从众情况的研究,而阿希实验是在情境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
被试是123 名大学生,分别来自三所大学.每组7 人同时参加测试,其中只有1 人是真正的被试,其余6 人是主试的助手,真被试被安排在倒数第2 个回答问题,这样他可以听到大部分不正确的回答。
实验材料是18 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绘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绘有比较线段(见图2)。
阿希告诉被试这是一个视觉感知实验,要求被试判断卡片中a、b、c 三条线段哪一条线段的长度与标准线段相同。
18 套图片共呈现18 次,前6 次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到了第7 次开始,假被试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主试观察真被试的反应是独立判断还是从众,并加以记录统计。
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情境明确的情况下,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没有被其他人所影响,保持了独立的判断;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的发生;所有被试的平均从众行为34%。
在实验结束后的询问中,被试普遍反映在实验中感受到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自变量:主试的命令因变量:被试的选择实验材料:电机装置(该电机装置有30个可调节的开关,不同开关代表着不同的电压,电压从30V开始,每次以15V的单位递增,一直增加到450V。
这些开关被分成三组:轻微电击组、中等电击组、高压危险电击组.实际上,这只是一个伪造的电击装置)实验过程:被试来到耶鲁大学的社会互动实验室后会碰到主试和另一个被试(该被试由助手假扮)。
主试告诉被试:这是一个对学习中惩罚效应的研究,靠从帽子里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实际上这个签是研究者事先安排好的,被试总是抽到老师,助手总是抽到学生).然后学生被带到隔壁的房间,被试看到工作人员将学生绑在一张电椅上,并在其手腕上搁置电极,该电极与老师房间里的一个电击装置连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从众实验
心理学考研中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分别是感觉剥夺实验、延迟满足实验、情绪实验、从众实验、期待效应、晕轮效应,这几个实验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知识点,一起来看下。
2019心理学考研7大著名实验:从众实验
从众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
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
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
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
判断共进行了18次。
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规范的主流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反应。
遵循主流社会规范(即大多数人认同的)往往可以得到奖赏和正向激励。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信息的社会影响所做出的反应。
尊重规范并不是人们从众的唯一原因,人们从众还因为团体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个原因是,当任务有难度时从众现象会增加。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
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