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教学提纲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美国丽人》:经典三幕式结构的理想典范
《美国丽人》:经典三幕式结构的理想典范作者:安晓红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6期摘要三幕式结构在《美国丽人》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整部电影象一曲优美的挽歌,在三幕式的灵活框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思想并且创造出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三幕式结构《美国丽人》美《美国丽人》在第72届奥斯卡领奖会上独揽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
这部影片在美国好评如潮,有的认为它是经历困惑坎坷的男性中年危机的典型经历,有的把它看作是美国市郊麻木不仁生活的一记重击。
还有人认为它是对美国成功价值观念的控诉,而这部具有广泛、深入社会现实意义的电影恰恰诞生于一个扣人心弦、生动有力的精致故事框架,即经典的三幕式结构。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意味着在电影的一些特定时刻会出现一些有着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
第一幕的作用是给电影打基础,它包括吸引起观众注意力的“引子”,点出电影主题的“主线”,打乱主人公正常生活的“引发性事件”以及主人公应对某种危机的“转折点”。
在《美国丽人》中的引子是主人公莱斯特在电影开始时说的“我四十二岁。
再有不到一年就会死去。
当然。
哪会儿我还不知道。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死了”。
影片一开始,男主人公的旁白就告诉我们事情的结尾——他死了。
虽然很多电影使用了这样的手法,但很少有足够坚实的织体能够支撑起一个已知的结局。
在第一幕中的“引子”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之后不久,就是电影的“主要线索”。
这个线索就是莱斯特所说的:“我要找回失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太迟。
”整部电影将要探究的就是一个中年男人醒悟以后是否可以重拾青春的乐观和朝气。
电影的“引发事件”是主人公第一次看到女儿的同学安吉拉,一个迷人的金发少女。
他的美令他灵魂出窍。
这个引发事件正好在第1 5分钟出现,莱斯特胸中燃起了青春逝去后再也不曾感受到的激情。
但是,直到“第一个转折点”出现。
他都没有因为这种激情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他和邻居家的孩子里基一起吸大麻,跟安吉拉喝酒,任由他的妻子和刚勾搭上的情人幽会。
古老的故事结构“三幕剧”(附案例解析)
第三幕的结局前进,所以在设计剧情时,必须有整体感,主⾓每克服⼀道困难,就离终幕更进⼀步,从头到尾,剧情必须环环相扣,戏剧张⼒节节升⾼。
在奋战的过程中,主⾓可以遭遇失败……。
不,应该说主⾓「必须」遭遇失败,从低⾕中重新崛起的故事更加扣⼈⼼弦。
⽽在这抑扬之间,主⾓也随之成长、改变。
读者始终站在主⾓⾝边,见证着他从挫败中重振旗⿎、狠狠反击,也看到主⾓从在磨难中逐步蜕变成熟。
主⾓的最终⽬标,依作品类型⽽有所不同,也许是异界称霸、也许是抱得美⼈归、也许是看穿真相逮捕凶⼿、也许是长⽣飞仙。
既然主⾓不同,其⽬标也各有不同,⾃然冲突困境也⼤有殊异。
第三幕在第三幕,主⾓解决最後的冲突,⽽他在故事中的⽬标可能达成、可能没达成,也可能达成⼀部份,视剧情⾛向,也许主⾓不会再回到⽇常⽣活。
在这⼀幕,必须揭开所有伏笔,所有遗留未解的谜团都在此解开,⽆论是不是悬疑或推理⼩说,最好能准备⼀个震撼⼈⼼的真相。
有些⼩说⾮常精彩,但结局收得确实不怎麽样,所以若想写出余味悠长,令⼈回味⽆穷的结局,最好从动笔前就开始设计。
三幕演过,就是⼀个完整的故事。
三幕剧的机制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论是电影、⼩说、漫画……等作品,三幕剧的架构⽆所不在。
为什麽这架构,经过了两千多年,依旧如此普遍⼴泛呢?其实三幕剧可以概括为六个字:「触发」、「冲突」、「解决」。
三者涵盖⼀个完整的事件,描述事件时,少了其中任何⼀段,都会觉得哪边不对劲。
在创作的过程中,三幕剧也可以有各种变形。
例如系列作,其中每⼀集都符合三幕剧的架构,但全系列也同样是三幕剧的结构。
例如哈利波特每⼀集都有完整结局,但直到最后⼀本,才做掉了他的⽣平⼤敌。
「触发」、「冲突」、「解决」的概念,也可以穿插运⽤在长篇作品,交错促进剧情推进,其结构也可以按照个⼈喜好变化。
例如:触发A 冲突A 解决A 触发B 冲突B 解决B触发A 触发B 冲突A 解决A 冲突B 解决B触发A 触发B 冲突A 冲突B 解决AB世界充满着例外写作是艺术,⽽⾮科学,当你有个极待实现的想法,但与三幕剧(或是任何其他理论)相悖,去他的理论吧,想写什麽就写,写作应该是写⾃⼰喜欢的东西,若在乎其他⼈的看法,读者的回馈会告诉你什麽才是对的……三幕剧式结构有⼀⼤好处,就是它把⼀个2⼩时的故事划分成⼏个单元,使编剧更容易实⾏操作。
论《珍珠港》的叙述结构
论《珍珠港》的叙述结构作者:司微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6期【摘要】一部电影所采用的叙述结构对其能否最终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The classic Three-Act Linear Structure)在电影《珍珠港》中得到了巧妙而灵活的运用,起到了增强推动力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因而为《珍珠港》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珍珠港》叙述结构三幕式直线结构推动力主题一、引言美国影片《珍珠港》是一部典型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好莱坞大片。
自2001年5月上映后《珍珠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影评家和学者们研究和评论的焦点。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其恢弘的战争场面一很多学者认为战争特效的使用是其能够成功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些学者批评其过度渲染战争场面而忽略了内涵:“《珍珠港》过于依赖形式的气派与华丽。
长达40多分钟的轰炸段落,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争特技大场面的确极其逼真,日轰炸机蜂拥而来。
战舰一艘艘被炸,袭击东京的美国战机直刺碧海蓝天的雄奇瑰丽景象,观之令人迷醉。
然而掀开这些华美的视觉冲击,人们就会发现,影片对那场事件的本质、矛盾内核的阐发却是浅尝辄止”(刘冰,2001)。
然而,在经过对影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推敲之后就会发现《珍珠港》在除战争场面以外的其它方面并非乏善可陈一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这种效果的实现要归功于影片采用了恰当的叙述结构,即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The Classic Three-Act Linear Structure)。
二、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的概念电影的叙述结构指的是其“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事件组合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故事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Lynn,2005)。
电影的叙述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结构会达到不同的叙述效果,而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众所周知的是,西德·菲尔德率先将这一结构系统化。
电影制作中的故事结构和剧本编写要点
电影制作中的故事结构和剧本编写要点电影是一种强大的媒介形式,能够通过故事的方式触动观众的情感和思维。
而一个成功的电影,离不开良好的故事结构和精心编写的剧本。
本文将探讨电影制作中的故事结构和剧本编写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
一、故事结构的重要性故事结构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电影的骨架,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并使观众对故事的发展保持持续的兴趣。
在电影制作中,常见的故事结构包括三幕式结构和五幕式结构。
三幕式结构由开头、发展和高潮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引入冲突、发展情节和解决冲突的方式,使故事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
而五幕式结构则是在三幕式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起始和尾声,使故事更加完整和有层次感。
二、剧本编写的要点剧本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故事的蓝图,直接决定了电影的质量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以下是一些剧本编写的要点,供电影制作者参考。
1. 引人入胜的开头电影的开头应该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一个独特的角色或一个令人惊讶的事件来实现。
开头要能够迅速建立起观众对故事的兴趣,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渐入佳境的发展剧本的发展部分应该能够逐渐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引入冲突、发展情节和刻画角色的方式,使故事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
发展部分要注意节奏的掌握,既要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也要有缓和的片段,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3. 高潮的冲突和解决电影的高潮是整个故事的关键点,是故事发展的最高潮和最紧张的部分。
在高潮部分,冲突应该达到顶点,引发观众的情感高潮。
解决冲突的方式可以是角色的转变、冲突的解决或意想不到的结局。
高潮要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使观众对整个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合理的结尾剧本的结尾应该是故事发展的自然延伸,既能够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又能够给观众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解析
《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解析作者:邓雯超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22期摘要: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严格遵循好莱坞电影编剧的三幕式结构,故事发展方向明确,故事结构简洁清晰,人物形象特征明显,构建了完整的故事框架,展现出了深刻的故事主题。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22-0-02《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威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男子摔跤全国冠军辛格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为印度女子摔跤冠军的经历,该电影于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5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以后掀起了一轮观影高潮,票房表现优秀,《摔跤吧!爸爸》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最主要的是电影本身故事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精彩地给观众讲述了一个体育励志故事,这个故事完整地展现了电影三幕结构。
电影的三幕结构,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戏剧理论,即戏剧包含着发展开始,中间,结束三个部分。
电影作品更多采用三幕式结构进行创作,戏剧三幕式结构的经典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对故事框架的构建,对电影剧本的打造,构建一个符合观众审美要求的剧本结构。
一、第一幕:故事的建置第一幕的作用是为整部电影的叙述构架基本的框架,进行故事的基本建置,交代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和主要事件,介绍主要人物的关系,在电影开始的十几分钟内,吸引观众看下去。
第一幕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建置的基本引发事件,第二部分就是故事建置的意外冲突。
《摔跤吧!爸爸》影片全长160分钟,按照三幕式结构的理论,第一幕的时间大约在47分钟左右。
首先,电影一开始介绍了爸爸把为国夺冠的梦想寄托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结果他却生了四个女儿,随着女儿的长大,他放弃了为国家取得金牌的梦想。
这一段剧情,向观众介绍了整部电影发生的背景,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未来故事发生的基本走向,是故事建置的基本引发事件。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愿望,好莱坞电影的主创人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叙事谋略:一是讲述一个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人故事。
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所叙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戏剧化的故事。
三个S的叙事原则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发明,也是赢得票房的法宝。
所谓三个S的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Satisfaction(满足、称心),以此来慰藉、回报那些掏了钱买票的观众。
二是编造一个似梦非梦、似真似幻的世俗神话。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
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
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
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
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
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
三段式电影名词解释
三段式电影名词解释三段式电影是一种常见的电影叙事结构,也称为三幕结构。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的和发展。
以下是三段式电影中的三个部分的解释:第一幕(设定):第一幕通常用来引入故事的背景和设定,介绍主要角色和他们的目标、愿望或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关注角色的引入和发展,以及故事的基本情境的交代。
这一段通常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建立故事的基础。
举例来说,电影《钢琴家》的第一幕展示了主人公身为一名音乐家的童年和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与父亲和老师的关系。
这些设定帮助观众了解主角的起点和他面临的挑战。
第二幕(冲突):第二幕是故事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发展的地方。
在这一部分中,主角会遇到各种障碍和挑战,他们会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一段通常包含紧张的情节发展和高潮点。
以电影《复仇者联盟》为例,第二幕展示了复仇者们的团队建立过程和他们与反派之间的冲突。
在这一部分中,复仇者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包括对手的攻击、内部矛盾和团队的合作问题。
这些冲突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和观众的紧张感。
第三幕(解决):第三幕是故事的结尾和解决部分,也被称为大结局。
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冲突被解决,主角达到他们的目标或得到答案。
这一部分通常包含故事的高潮和结尾的落实。
举例来说,电影《星球大战》的第三幕展示了反抗军与帝国的最后决战。
在这一部分中,主角与反派直接对抗,最终解决了故事中的冲突,恢复了和平。
这个结局为整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结束,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三段式电影通过设定、冲突和解决的结构,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故事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影视:《三幕式戏剧结构之开头》课件
之开端部分的重要性
三幕式戏剧结构
开端 发展 结局
线性叙事
• 事情发展的正常的时间顺序 • 3个重要元素:角色、时空关系、因果链条
推动与发展
第一幕 开端 Act I
• 作用 1. 确立结构,给后续的叙事发展打基础 2. 它引起观众注意,相当于“引子”
内容:
1. 背景环境(时空、事件发生状态) 2. 中心人物,及人物关系(正、反角色) 3. 主要事件/矛盾 4. 气氛、规矩的建立 5. 比重占1/4
• 篇幅比重 (开头400字 VS. 全文1700字) • 交代内容 • 相应作用(对于后文叙事发展)
王易坐在床沿边,混沌污浊的空气中,看
不清他的神色。他的背影显得十分颓废。直 到现在,他的呼吸时间只剩下15个小时了。 他的人工智能手表提醒他,他获取呼吸时间 的其他方式已经用尽,仅剩一次可以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 战模式来获取呼吸时间的机会。随着哔的一 声,手表随即为王易配对了对战对象,将他 直接致入对战空间,开始与另一方名叫雾霾 的对手进行对抗。
情节点I :情节深入 • 契机、导火索---刺激性、煽动性的事件
戏
转折点---新方向 为发展做准备
(主角对于导火索的反应--态度、想法、欲望, 主角的欲望将会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例析—电影
• 《隧道》(韩国,金成勋,2016) • 开端(前30分钟,视频到119到达结束)
开头的特点
• 篇幅比重 (开头 VS. 全片) • 交代内容 • 相应作用(对于后文叙事发展)
例析--故事
2200年,因百年前的人们漠视环保,导致现 在的气候环境异常恶劣。环境已经被破坏污染到 无以复加的地步,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存。在 这样的环境下,因空气稀薄,可供人们呼吸的氧 气不多,于是每个人每天的呼吸时间和次数都受 到严格限制。 而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已全面 进入人工智能阶段,每人都拥有一块独属于自己 的人工智能手表,用以记录人类可使用的呼吸时 间,以及可以获取呼吸的方式,以方便人类的生 存需要。直到有一天,可供人们呼吸的时间不足 一天的呼吸量,人们开始不惜代价的利用各种方 式去争取呼吸时间,以求续命。
好莱坞动画电影《坏蛋联盟》的叙事范式及文化传播
好莱坞动画电影《坏蛋联盟》的叙事范式及文化传播好莱坞动画电影《坏蛋联盟》的叙事范式及文化传播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能够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内容传递文化信息。
好莱坞动画电影《坏蛋联盟》是一部于2010年上映的经典作品,其叙事范式和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故事结构、角色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坏蛋联盟》的叙事范式及文化传播。
一、故事结构的叙事范式1.1 基本的三幕结构《坏蛋联盟》的故事结构遵循了基本的三幕结构,分别是引子、发展和高潮。
影片的引子部分通过向观众展示坏蛋格鲁的日常生活,使观众对坏蛋的原型有了初步的认识。
发展部分则是通过坏蛋格鲁与小女孩米儿的相遇与互动,以及他们一起对抗坏人维克多的故事来进行的,最终达到了高潮部分,即坏蛋格鲁通过感化和自我救赎,与女孩米儿共同击败坏人维克多的情节。
1.2 双线结构的运用《坏蛋联盟》还巧妙地运用了双线结构,即通过坏蛋格鲁与小女孩米儿的故事线和坏蛋格鲁与他的小黄人手下的故事线相互交叉并进,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通过小黄人的搞笑表演和各种搞怪行为,增加了观众的笑点和娱乐性,同时也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
1.3 呼应和矛盾的叙事手法《坏蛋联盟》通过呼应和矛盾的叙事手法,将引子与高潮进行了呼应。
在引子中,观众看到了坏蛋格鲁这个反派角色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认识到他的坏蛋本质;而在高潮中,坏蛋格鲁通过感化和自我救赎,最终变成了一个有爱心的正面角色。
这种呼应的叙事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角色塑造的叙事范式2.1 主角的塑造坏蛋格鲁是《坏蛋联盟》中的主角,通过其独特的形象和个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头戴一顶大而厚重的黑色帽子,身穿灰色的毛衣和牛仔裤,整个形象散发着一种坏坏的魅力。
同时,他的身边还有一群可爱的小黄人作为他的手下,使整个角色更加有趣和具有亲和力。
2.2 反派角色的塑造维克多是《坏蛋联盟》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一个疯狂科学家,一直想通过发射一种收缩光束来缩小地球上的一切物体。
影片结构总.
场景是构成影片的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是你编写剧 本的单位。 第一场 时间 地点 人物
6
实现整部影片的最终也是最小的结构单位,从实拍的思维来说, 是连续不断拍摄的一段胶片。 镜头的构成因素非常的复杂,我们的视听语言就是以镜头的各个 构成因素为研究的起点。
7
第一幕 故事开端 第一段落:驴子劝史瑞克为圣诞节做准备,史瑞克拒绝
13
时间、空间交错 视点交错
14
例:时间交错 某人失忆了,整部影片都是由主人公的现时生活和他逐渐回忆的片段 交错叙述组成。 如:周润发《赌神》
例:空间交错 警察部署抓捕嫌犯 警察怀疑---警察部署---警察行动 罪犯潜逃---罪犯逃亡---罪犯被捕
15
多视点结构
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个侧面(立场)观察同一个人物或同一个事件。 例1:《刺杀疑云》——恐怖份子刺杀总统(刺杀的是假的总统) 视点:新闻工作者的视点; 总统保镖的视点; 一位持DV拍摄了刺杀过程的人的视点; 总统的视点; 恐怖份子中保守者的视点; 恐怖份子中激进者的视点; 差点被恐怖份子的车撞到的小女孩和妈妈的视点等。 例2:经典影片——《公民凯恩》
22
例1:《法国中尉的女人》 时空分为戏剧时空、戏中戏时空等。 例2:学生作品3《斗胆》 学生作品4《梦魇》 这种结构比较复杂,在一些电视文艺作品中偶有使用。
23
大家在编创故事的时候往往更加注意编故事情节,但是同样的情节 ,用不同的方法来讲述,得到的结果往往差别很大。 学习了本课之后,希望同学们在编创情节的同时,把同样多的精力 放在选择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期待同学们可以用精彩的方法来讲精彩的故事。
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
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策略(2007-08-12 11:20:31)转载标签:知识/探索西方戏剧在舞台上讲故事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早在古希腊戏剧就已经开始形成完整的5幕式戏剧结构(序场Prelude、开场Introduction、发展Development、解决Resolution、尾声Epilogue)。
经典好莱坞影片很“霸道”的把借用这一结构样式讲故事的电影结构方法归入自己名下。
当然戏剧按照冲突律结构剧本,虽也适用于电影剧作结构,但“电影在应用这一定律时必须注意一些重要的特殊条件。
” (美国电影和戏剧理论家劳逊语)在经典好莱坞叙事结构中还有一种以序曲、主题、第一主题变奏、第二主题变奏、主题再现、尾声这一交响乐为蓝本形成的“电影交响乐结构”方式,本文不做展开了。
1、序曲和尾声。
古希腊戏剧多在广场集市上演,人来人往环境嘈杂,序曲的功能是等待观众,帮助观众情绪沉静下来。
序曲往往既没故事也没人物,只有音乐。
尾声的功能是让观众平静的回到现实。
六十—八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倾销年代,电影放映前广告已放映一会了,所以电影往往从第一个画面就开始进入故事。
中国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第一个画面巩俐就开始讲话了,就是一个例子。
尾声则由于故事已结束,就是让观众等灯亮起来的作用,也被很多剧作者和导演所舍弃。
早期经典好莱坞电影都是严格按5幕式进行结构的,八十年代以后的叙事结构变成了没有序曲和尾声,只有开场、发展、解决的三幕式成为主流。
这一演变不是美学因素造成的,而是环境造成的。
2、“起、承、转、合”。
中国古典派在文章结构的讲究上有“起、承、转、合”的概念。
这个结构故事的总结和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开场、发展、高潮、解决有着神似的相象。
开场(Introduction),在这一部分中编导的主要目的在于“破题”,即介绍剧中明星人物并介绍他的对手,设置一个矛盾或危机。
开场要求“开门见山”,是在富于动作性的冲突中展开的。
电影三幕式结构
电影三幕式结构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 :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三幕式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三段式
好莱坞经典剧作结构:三段式电影常用的三种剧本结构一、弗兰泰格金字塔19世纪德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弗兰泰格在《戏剧的技巧》中提出了戏剧的结构“弗兰泰格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分5个部分:1.介绍:介绍背景资料。
2.上升:将事件引向高潮的各种情节。
矛盾与阻碍逐渐显现。
3.高潮:戏剧张力最强处。
从此情节将逐渐转弱。
4.下降:高潮过后矛盾形式开始明朗,引向大灾难或者大成功。
5.结局:谜底揭晓,剧情完成。
二、希德.菲尔德的三段式结构希德.菲尔德[1]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表示三段式的结构:1.第一幕:建置(情节点1)2.第二幕:对抗(情节点2)3.第三幕:结局三、黑格尔“冲突律”和谐打破和谐。
重行建立和谐。
黑格尔:戏剧动作的本质是引起冲突,而真正的动作整一性只能以完整的运动过程为基础(即冲突的产生、展开和解决)。
“冲突”是对本来和谐的情况的一种破坏,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的。
我们重点阐述希德.菲尔德的三段式结构术语:三段式电影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影片建构方式,常常表现为非线性叙述结构。
它打破了影片传统的按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叙述的程式,用三段,甚至是多段的结构将影片分解排列。
这么解释还是很抽象,那说简单点:三段式结构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故事情节布局,大致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
这么解释还是很抽象,那说简单点:三段式结构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故事情节布局,大致分为开头,中段和结尾。
这样听上去简单多了吧,但是三段式还是有讲究的:开头是故事的开始,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理念都是在这个阶段介绍给读者。
这个部分大概占据整个故事的1/4,以第一个小高潮告终。
第二部分是中段,这个部分用来描述主要的冲突,对抗,困难和主角对抗冲突与困难的选择。
中段有两个小高潮,第一个发生在中间的地方,第二个发生在中段的末尾。
中段是整个故事最长的部分,大概占据故事的1/2还要多。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尾,也就是高潮篇。
这个部分包括最终的大高潮,在第三部分的末尾,我们应该看到主人公很幸福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或者很悲催的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幕式结构的名词解释
三幕式结构的名词解释
三幕式结构是戏剧创作的一种基本结构形式,它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 第一幕:建置。
在这一部分,故事开始,主要角色和背景被介绍出来,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冲突被引入。
2. 第二幕:对抗。
这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故事的核心冲突得到展开和深化,角色们进行斗争以解决冲突。
3. 第三幕:解决。
在这一部分,故事达到高潮,主要冲突得到解决,角色们得到成长,故事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结束。
三幕式结构有助于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它也有助于平衡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发展,使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 :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如果戏剧性情境很优越能够帮助主人公迅速达成所愿,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平淡无奇。
越是与主人公欲望相悖的戏剧性情境越是能够让观众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关心主人公的命运。
这部影片的戏剧性情境是:逃离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似乎不可能!因为,没有人提供他无罪的证据,而监狱的看守很严,他随时有可能被粗暴的狱警打死,活着都成问题……种种这些伏笔告诉观众,安迪逃离这种命运的几率为零,或者是险中求胜。
而越是把这些矛盾障碍设置得很大,安迪想逃离这种命运的欲望和困难也就越大,观众就越关心主人公的命运,于是就越是想看下去。
开端部分如果建置不好故事的人物和情境,就很难引发出悬念勾着观众看下去。
有些电影为了能够在开头吸引观众,往往采用视觉感染力很强令人兴奋的进程,而《肖申克的救赎》却是采用严密地建置人物和情境完成的,这也是其剧作上的高明之处。
除了以上开端部分的三个问题的建置,还应该做好对结尾部分的建置,好的编剧在动笔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故事想要一个什么结尾。
结尾和开端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电影剧本。
故事的结尾一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故事的结尾一定是不可逆转的把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带入了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主人公再也不能回到过去。
如果一部影片讲了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回归了原有的生活,那么观众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即便是主人公失败了,真回到了原点,那么经历了整部电影的努力之后,他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便回归了原有的生活,心境上也会是物是人非得到了成长。
只有这样的故事才会有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递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在经历了整部影片之后,他由寄希望于法律能为自己洗脱罪名,变成了最后运用法律让自己获得自由。
表面看来安迪确实实现了他最初的欲望———自由,但是此时的“自由”已非彼时的“自由”,好的影片结尾一定是让主人公以意料之外的方法实现自己在影片最初时的欲望。
不言而喻,《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
一个传统的三段式结构的剧本一定会有两个情节点把整个故事分成三段结构,《肖申克的救赎》也一样。
那么什么叫情节点情节点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外一个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因此,情节点就是剧本中的两个转变。
仔细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本,安迪蒙冤入狱,第一个情节是第一个监狱之夜同去的一个新犯人被狱警打死了。
第二个情节是他认识了在监狱里什么都能弄到的瑞德并向瑞德买了个小锤子。
第三个情节是他被监狱里号称“三姐妹”的三个男人性强暴。
我之所以称这是三个情节而不是三个事件,是因为这只是主人公的三个监狱生活的体现,并没有因此改变主人公的任何命运,主人公唯一做的就是承受和挣扎。
然而接下来的全影片的第一个事件出现了,在为监狱修补屋檐时,安迪急中生智发挥了自己的金融专业特长为警备队长海利节省了很多要纳税的钱。
从此安迪得到了警备队长的信任,在安迪被“三姐妹”打伤后,警备队长为安迪报了仇,把“三姐妹”的头儿打了个终身残疾,从此,安迪再也不用担心被性骚扰了。
之所以把它称为事件是因为它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并把主人公推向了另外一个生活。
这个事件就是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出现在影片的三十分钟左右,刚好在影片的近三分之一处。
它使主人公由第一段落默默地承受监狱生活转变为融入了监狱生活。
接下来,安迪在监狱里有了地位,建设了监狱图书馆,经历了很多事情,直到汤米出现,安迪看到了自己出狱的一线希望。
汤米能够证明安迪是被冤枉的,但是不幸的是监狱长怕安迪出狱泄露自己洗钱的罪名,杀害了汤米,这一事件使安迪认识到了他在监狱里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重获自由,于是安迪决定越狱。
汤米被监狱长杀害出现在影片一小时三十六分左右,在影片三分之二的位置,是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这个事件使安迪不再甘心融入监狱的生活,而是决定通过越狱完成自我救赎。
两个情节点把整部影片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主人公对监狱生活的认知和承受,第二个段落是主人公逃离监狱生活无望只好融入监狱生活,第三段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精彩地完成了越狱,获得了重生。
二、三段式结构与人物塑造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们作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在三段式结构中,第一个段落要把人物放在戏剧性情境下,这样才能激发主人公的欲望和行动。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出场就是被关进监狱,无论是被冤枉还是没有被冤枉,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失去一生的自由,在这样的压力下,主人公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所担忧。
一个故事的事件结构来自于人物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选择和他们采取的行动,而人物在压力之下选择如何行动可以揭示并改变人物。
正是安迪在监狱里承受的种种压力和离开监狱无望,于是安迪选择让自己在监狱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他铤而走险帮助警备队长海利,从而获得了更好一点的生活。
在压力下的人物做出了反应,将故事推向了第一个情节点,主人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正是因为主人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能够在监狱里发挥自己的专长,汤米才会接近主人公拜其为老师,两人才建立了友谊,然而主人公一手创造的友谊把故事推向了第二个情节点,汤米因为想帮助安迪而被监狱长杀害了,汤米的死再次激发主人公做出反应,于是安迪决心摆脱这种命运,高潮处的越狱段落也便产生了。
可见,人物的行动与故事的结构是相互作用的,结构使人物有了压力和动力,人物的动力可以推动结构的铺陈。
整个故事的结构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同时人物塑造也是搭建结构的一部分。
三、三段式结构与主题结构是为抒发主题服务的,往往有些影片特殊的结构就是一种深刻的主题,还有一些影片结构是隐藏在故事之下的,结构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传达了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结构不但隐藏在故事之下传达了主题,而且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首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整个故事,结构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安迪被冤入狱最终逃离监狱的故事。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但是这只是这部影片的浅在意义,其深层涵义则来源于三段式结构。
在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曾把两个情节点划分的三段分别称为:建置、对抗和结局。
建置意在指开端部分前三十分钟对人物和规定情境的建置,中间的对抗部分写人物如何与阻力作斗争,结局讲述矛盾的化解。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故事走向,影片的第一段讲述的是安迪入狱,一心希望能够逃离。
第二段讲的是逃离监狱无望,安迪逐渐融入了监狱生活。
第三段讲的是安迪看透了即使他能证明是被冤枉的,这个监狱也不可能放他出去,于是安迪成功的越狱。
《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应该称为:逃离、融入、逃离。
值得研究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与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的三段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段落和第三段落的行为走向相同,第二段落的行为走向与第一、三段落相反。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段落是和解,那么第二段落肯定是对抗,第三段落则又会回归和解。
《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段落是对抗,第二段落是和解,第三段落则又回归对抗。
这便是好莱坞传统剧作的一种结构规律,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形成突转和波荡,否则整个故事一个行为走向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研究《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涵义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写照,主人公进监狱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婴儿进入人生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孩提时:反抗来到这个世界;中年:融入这个世界;老年: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返回头来看整部影片的某些情节安排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三姐妹”对安迪进行性强暴不安排在第一个情节点之后,而安排在第一个情节点之前,因为“三姐妹”对安迪进行性侵犯意味着这个社会对孩子的性教育,只有放在第一段落才合适,监狱里的规矩和犯人之间相处的规则都如同整个社会生存的一种规则,包括性在内。
孩子进入整个人生,首先是带着内心的恐惧去观察生活,并且带有一丝反抗,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抗衡。
这就像主人公安迪刚进监狱的样子,内心恐惧想逃离,但是又没有能力,他接受了这个监狱的教育,包括性教育,最终步入成熟,开始融入监狱生活。
第二个段落则是人逐渐融入了社会,被社会所用。
主人公安迪在影片的第二段落近乎一个监狱里的白领,他在监狱里如鱼得水的工作着。
放佛我们的人生,成年阶段开始慢慢融入这个社会。
第三个段落就像看透世间一切的老人,有足够的能力摆脱这个人生获得重生。
安迪逃离了监狱生活,在海洋的彼岸获得了重生。
整部影片证明,智慧和正直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得到真正的自由,我想这就是《肖申克救赎》所阐述的更深一层的人生思考。
整个《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人生的写照,很少有这样的影片能够把影片做出双层的故事涵义,然而《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成为一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