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殖技术汇总
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baca8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c.png)
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鱼的养殖在农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然而,鱼的养殖也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鱼的养殖方法及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正文:鱼类的养殖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中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无论是淡水鱼养殖还是海水鱼养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鱼的养殖方法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鱼的养殖方法1. 建立养殖池塘或鱼塘: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设立鱼塘。
建成后,需加固池堤,确保鱼塘的安全。
2. 选择合适鱼种:根据养殖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鱼种。
如淡水鱼可选择草鱼、鲤鱼等,海水鱼可选择比目鱼、鲈鱼等。
3. 控制水质:鱼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养殖鱼类前需测试水质,保证水质良好。
控制温度、溶解氧和PH值等水质要素。
4. 确保饲料营养全面:选择适合鱼类的饲料,控制饲料添加量,使鱼类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5. 做好疾病防治:及时观察鱼类的行为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二、鱼的养殖注意事项1. 看护池塘安全:定期检查鱼塘的堤坝和网箱等设施是否完好,防止鱼类逃逸或受到外部威胁。
2. 控制投喂量:饲养者应懂得控制鱼类的饱食度,适量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3. 防治鱼类疾病:疫病是鱼类养殖中的头号敌人,饲养者应及时对鱼类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
4. 防止过度养殖:鱼塘中鱼群的数量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造成养殖密度过大而影响鱼类生长。
5. 牢固池塘设施:鱼塘的池堤和排水系统等设施要加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
6. 健康环境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定期清理鱼塘底面的杂质和积淤物,保证水质健康。
7.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鱼的品种和体型,控制鱼的数量,不宜养得过多,以保证每尾鱼都能有充足的生存空间。
总结:鱼的养殖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项目,但也需要饲养者花费心力和耐心。
养殖渔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
![养殖渔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87d0b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5.png)
养殖渔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养殖渔业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任务,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来确保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生物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帮助养殖渔业从业者更好地管理和运作养殖业务。
1. 水质管理养殖渔业中的水质管理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点之一。
其中,监测水质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定期检测水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合理控制水质,可减少鱼类生病的风险,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2. 配料管理饲料是鱼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来源。
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合理的饲料配料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严禁随意更换饲料品牌或种类。
其次,根据饲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浪费和水质恶化。
3. 环境维护养殖渔业的环境维护是养殖效果的关键之一。
首先,保持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清洁,防止污水、杂草等对养殖池的污染。
其次,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设备,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同时,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4. 病害防控病害是养殖渔业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合理的防控措施能够减少损失。
建议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性,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表现。
同时,养殖者应保持养殖池的清洁,并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等防病措施。
发现病害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疾病蔓延。
5. 饲养操作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正确的饲养操作能够提高养殖效果。
首先,定期观察和记录养殖池中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数量,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溶氧量,避免温度和溶氧的波动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
此外,定期清理和更换鱼类所依赖的修饰物,保持养殖环境的舒适性和洁净度。
综上所述,养殖渔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十分重要。
水质管理、配料管理、环境维护、病害防控和饲养操作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养殖者有效管理养殖业务,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812eb1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4.png)
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技术是指养殖者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养殖水质管理、饲料选择、病害防治等方面。
下面将具体介绍鱼苗养殖技术的几个方面。
一、鱼苗水质管理
1、水源选择:鱼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应选用清洁、经过净化的水源进行养殖。
2、水温控制:不同鱼类对水温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种类的鱼类选择适宜的水温进行养殖。
3、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参数,保证水质稳定、清洁。
4、底泥管理:增加底部水流、适时更换水质,减缓底泥沉积,避免鱼类死亡。
二、鱼苗饲料管理
1、饲料选用:合理选择鱼类所合适的饲料,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环
境条件下的鱼类,饲料应有所差异。
2、饲料养殖:为了避免水污染和浪费,可以养殖人造饲料供鱼类食用。
3、饲喂管理: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欲,避免过度饲喂,饲喂时间和定量、频率应适应环境条件和鱼类食性。
三、鱼苗病害防治
1、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消毒、清洗、通
风等公共卫生工作。
2、常用药剂:纯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物质可以达到防病效果。
民间一些
药膳如大蒜汁、鲫鱼血可达到抑菌效果。
3、症状观察:鱼苗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
如果发现
鱼类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通过以上对鱼苗养殖技术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养殖者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鱼苗的水质管理,科学选择饲料、防治病害等方面,提高
鱼类的存活率,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
![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d157a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b.png)
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鱼类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而要成功养殖鱼类,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1. 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的鱼类适应的环境和养殖条件有所不同。
在养殖鱼类之前,首先要了解所要养殖的鱼类的特性和习性,确保其适应所提供的水质、温度和食物。
2. 提供良好的水质: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鱼类需要清洁、富含氧气的水体。
养殖鱼类时,应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并确保水体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3. 控制水温: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在养殖鱼类时,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喜温性,在不同季节调整水温,确保水温适宜。
4. 提供适宜的饵料:不同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
在养殖鱼类时,要根据所养鱼类的食性,选择适宜的饵料,并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或不足投喂。
5. 控制鱼类密度:鱼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鱼类的数量。
过高的鱼类密度会导致鱼类之间的竞争激烈,影响生长和健康。
在养殖鱼类时,要控制鱼类密度,避免过度养殖。
6. 防止疾病传播:鱼类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为了保证养殖鱼类的健康,应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7. 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鱼类在养殖环境中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鱼类时,要提供适宜的水生植物、物理结构和避风设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8. 注意鱼类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期: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期。
在养殖鱼类时,要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养殖计划,提供适宜的养殖条件,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9. 定期清洗和维护养殖设施:养殖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对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定期清洗养殖设施,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施,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10. 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养殖鱼类是一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理论和实践经验。
养殖者应不断学习养殖知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
养鱼的养殖技术
![养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200d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2.png)
养鱼的养殖技术养鱼是一项古老的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材,还可以美化环境,增加观赏性。
然而,要想成功养鱼,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对广大养鱼爱好者有所帮助。
1. 确定鱼类品种在养鱼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想要养殖的鱼类品种。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养殖环境和饲养需求。
常见的鱼类品种有金鱼、锦鲤、孔雀鱼等。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
2. 创建鱼缸或鱼塘养鱼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根据鱼类的大小和数量,选择合适大小的鱼缸或鱼塘。
鱼缸或鱼塘的底部需要铺设一层细沙或石子,以便鱼类可以在上面觅食和寻找庇护所。
同时,鱼缸或鱼塘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供鱼类游动,避免过度拥挤。
3. 控制水质和温度水质是养殖鱼类的关键因素之一。
鱼类需要水中含氧量充足,并且pH 值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补充氧气和调整pH 值。
此外,适宜的水温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鱼类的喜温性进行调控。
4. 合理饲养养殖鱼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鱼类饲料,可以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
同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数量和喂食频率。
过度喂食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健康。
5.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鱼缸或鱼塘是保持水质稳定的重要措施。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质,清除底部的废弃物和残留物,以维持水质的清洁。
此外,检查和修复鱼缸或鱼塘的过滤装置,确保其正常运作。
6. 防治疾病在养鱼的过程中,鱼类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
常见的鱼类疾病有白点病、鳃腐病等。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7. 定期观察和繁殖定期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调整饲养和管理策略。
同时,如果有繁殖鱼类的需求,可以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繁殖。
结语养鱼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只有掌握了合适的养殖技术,才能使鱼类健康生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养鱼技术对广大鱼类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能促进养鱼业的发展。
小鱼养殖技术
![小鱼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78a42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f.png)
小鱼养殖技术
小鱼养殖技术是指在有限的水域或养殖设施中,针对小
型鱼类进行饲养和繁殖的技术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小鱼养殖技术:
1. 水质管理: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是成功养殖小鱼的关键。
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并定期进行水质调整和水体清洁。
2. 饲料管理: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饲喂方法,根据小鱼的品种和生长阶段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
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食和饲料浪费。
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小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并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
4. 繁殖管理:根据小鱼的繁殖特点,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和刺激条件。
控制繁殖季节和温度,促进小鱼的产卵和仔鱼的孵化。
5. 密度控制:根据养殖场的水域或设施的大小,合理控制小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竞争和生长不良。
6. 监测和记录:定期记录和监测小鱼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水质参数等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养殖管理策略。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小鱼养殖技术,实际的养殖操作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鱼类品种和养殖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建议在养殖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学习,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e401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0.png)
养殖淡水鱼小技巧
1、水温:一般热带鱼20~32度。
水草18~28度。
一天变化不得超过4度。
加温时一天2~3度为宜,治病时加温至30度。
2、放鱼:换环境时第一周最危险。
适温30分钟,整袋浸泡。
混水20分钟,让鱼自己游出来。
3、养水:最重要,培养菌态,稳定水质。
最少一周,最佳一个月。
为了让生态维持平衡,增加新鱼以每个月5条为宜。
4、菌肥: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养鱼,不但能促进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小动物加速繁殖,且其中的有效菌可促进各种有益菌种的扩繁。
此外,菌肥中的有效活菌还可促进水中饲料残余物和排泄物分解,净化水体,改善水质。
5、加水:天然水最佳;其次为自来水加水质稳定剂;再其次自来水静置或打气三天,不可超过七天。
6、开灯时间:连续6~8小时。
过多、强:容易使水质优氧化,水变绿色,长青苔,藻类。
过少、弱:水草光合作用不足,长不好。
水草面积约占底面积15~20%。
7、维持满水位,既美观,又不会水花四溅,降低水流声。
不可使水位降低超过3厘米,这会让水质变化过大,较不稳定。
农村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农村养鱼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96b1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4.png)
农村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养鱼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在农村地区养鱼更加广泛,那么在农村
养鱼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一、种植水生植物
1. 选择贴地水生植物:贴地水生植物可以除去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减
少对鱼类的污染,以及改善水质。
2. 水植覆盖率不要过大:太大的覆盖率会影响水的流动,缺少水生植
物的生存空间。
二、增强水体抗病能力
1、减少水体浊度:应定期清理水库上的有害残渣,沉淀物,改善水质;
2、添加抗病药物:可采用抗生素或其他抗病药物,增强水体抗病能力;
三、种植水产养殖物
1、选择品种:应根据温度、溶氧以及水的水质和淤泥,选择水产养殖
物种类。
2、布置养殖箱:在水域天然生物多且繁殖条件较好,应在此背景下安
置鱼米养殖箱;
四、抗虫害
1、采取有限抗虫措施:防范草鱼及白腹青脂鱼等常见虫害;
2、种植保护作物:种植桑树、芦荟等可以预防虫害;
五、调度水量
1、春季养殖池:春季养殖池应小巧精湛,可采取活动式水量调度,加
快繁殖速度;
2、夏季法兰调节:夏季调度水量应该让后水先出,可采用法兰式调节
水量,以保持水质稳定;
六、养鱼饲料
1、品种选择:应根据对鱼的养殖需求,挑选合适的鱼料;
2、添加护肝补血物质:添加护肝补血物质可强化鱼体抗病能力,减少
养殖风险。
以上就是在农村养鱼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条件适当,方法正确,才能
达到养鱼的可行性和效益,也能有效保护水质和环境,造福养鱼群体。
观赏鱼养殖技术及方法大全
![观赏鱼养殖技术及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dcbc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2.png)
观赏鱼养殖技术及方法大全1.建立适宜的鱼缸:观赏鱼饲养的首要条件是提供一个适宜的鱼缸环境。
鱼缸的大小应根据所养鱼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每条鱼需要10-15升的水体。
鱼缸内应设置过滤装置,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2.水质管理:观赏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不合适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水质调节。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并搅动底部的沉淀物,以保持水质清洁。
3.合理投喂:观赏鱼的饲料应根据其种类和大小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市售的鱼食,并根据鱼的食欲和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投喂。
鱼食的投喂量应适量,不可过度喂食,以防止水质恶化。
4.定期观察:观赏鱼的健康状况需要定期观察。
养殖者应观察鱼的食欲、活动情况、鳞片和鳍等外观特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对于发现有病鱼的情况,应将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鱼类。
5.避免过度繁殖:观赏鱼繁殖能力强,但过度繁殖会导致养殖环境的不稳定。
养殖者可以采取控制繁殖行为的方法,如移开繁殖鱼或及时清除鱼卵,以维持适宜的养殖密度。
6.温度控制:观赏鱼对水温的要求较高,不同种类的鱼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养殖者应了解所养鱼种对温度的适应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水温调节。
可以通过加热器或冷却器等设备来控制水温的稳定。
7.防止病害:观赏鱼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养殖者应注意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可以定期使用杀菌剂处理养殖设备和鱼缸,并定期对鱼类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即时治疗。
8.鱼类的选择:观赏鱼有很多种类,养殖者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鱼类。
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鱼搭配养殖,以增加观赏性和经济效益。
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1c428d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2.png)
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鱼类养殖的最基本的方式。
所需要的池塘有天坛水潭改造的,也有人工开挖而成的,一般面积都比较小,几亩到几十亩。
池塘的条件最好能做到自然灌溉,有一定的坡度。
要有足够的水源,水质一定要优良,ph值要在7.5~8.5之间,确保没有对鱼有害的化学物质。
池水的透明度应该在30厘米左右;早晨9时的溶氧量在2毫克升左右。
养殖时要经常冲水。
要经常进行水的外排。
排水系统要配套,配备增氧机,对池塘进行清整,并进行消毒。
2、庭院养殖
庭院养殖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庭院的水体进行鱼类养殖。
这种养殖既可增收,又能对庭院进行美化,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庭院养殖的养殖方式很多,有标准的池塘养殖方式、观赏性养殖方式、小型养殖方式等等。
3、稻田养殖
稻田养殖是利用稻田的水质环境综合养殖鱼类的方式,能做到种稻与养鱼双丰收。
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养殖方式之一。
想要进行稻田养殖,选择合适的位置很关键,需要地势平坦,土壤保水性能优越,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且确保没有化学污染。
比较好
的是盐碱地也可以进行稻田养殖。
4、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也叫密目网箱养殖。
是把池塘静养技术运用到条件和环境比较优越的较大水面而取得高产的一种方式。
是现在大规模养鱼的一种主要养殖方式。
网箱养殖所在水域最好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水质要好,生长期的平均水温要在20摄氏度以上。
养殖所用的网箱有固定式网箱、浮动式网箱、和下沉式网箱这几种,并且每种网箱都有适宜的使用条件。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8768b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0.png)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基础
1、水质的选择:水质的好坏对淡水鱼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淡水鱼喜欢温度稳定、水质清澈营养丰富的水体,所以选择水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2、饲料的选择:淡水鱼大多数依靠饲料和营养得到供给,所以饲料也要选择有营养的,而且淡水鱼不同的饲料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平时淡水鱼养殖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原则,掌握饲料的数量,适当加入维生素和营养元素。
3、水体配备:淡水鱼要有一定的水体配备,如水温、水流量、水质等,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淡水鱼的生长发育,群落的平静性和稳定性。
二、养殖技术
1、选择良种:良种的选择是淡水鱼养殖的基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的优良苗种,以及容易被养活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淡水鱼的养殖效率和产量。
2、适当投喂:淡水鱼的日粮要根据季节变化和淡水鱼的特性而定;在投喂时要及时,以免造成鱼类营养摄取不足;投喂淡水鱼的时候要选择干净的衣服,以免传染病毒对淡水鱼的生长发育。
3、采用贴标法:淡水鱼养殖要根据不同的品种采取不同的贴标方法,以便统计淡水鱼的发育情况,并且可以记录淡水鱼的体重变
化和生长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淡水鱼的生长发育。
4、注意防病:淡水鱼的养殖应注重预防,经常检测水质,防止病原体的污染,并且要及时诊断,治疗及时,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淡水鱼快速高效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鱼快速高效池塘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00d2524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4.png)
淡水鱼快速高效池塘养殖技术
1.选择优质鱼苗:选择养殖常见品种,如草鱼、鲫鱼、鲤鱼等。
选择
活力强、身体健康的鱼苗,不要选择含疫苗的鱼苗。
2.控制水质:池塘养殖需要控制好水质,维持适宜的鱼类生存环境。
要注意水质的pH值、温度、含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并及时调整。
3.合理投料:科学投饵,控制好饵料营养成分和占比,避免饲养过量,造成水质污染,影响养鱼效益。
4.做好清淤除藻:池塘养殖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清除淤泥和清除水
草藻类,以维持水体通畅和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5.加强疾病防治:定期加强鱼类疾病的防治工作,保证养鱼的健康和
增产效益。
可选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和抗生素治疗等方法。
6.科学管理养殖场: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配备必要的养殖设施和设备,定期巡查养殖环境和鱼类生长情况。
加强管理与科学规划,以提高养殖效
益和降低养殖成本。
鱼养殖技术
![鱼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1994b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9.png)
鱼养殖技术
1. 文化池设计:应选用适宜的文化池设计,以满足不同鱼类生长的需求。
例如,对于长身型鱼类,应选择长而窄的文化池,而对于短胖型鱼类则应选择较短而宽的文化池。
2. 水质控制: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中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含量等都需要严密监测和控制,并进行必
要的调节。
3. 选种和投料:要选择适宜的鱼种,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饵料,保证鱼类受到充分营养的供应。
4. 疫病防控:鱼类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疫病的威胁。
对于鱼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隔离、消毒、药物预防等措施。
5. 流水养殖:相对于闭塞式池塘,流水养殖可以更好地保证水质的稳定,提高鱼类的生长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鱼类疫病。
6. 技术培训:鱼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养殖者随时跟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率,保证鱼类的健康和品质。
鱼类养殖的先进技术
![鱼类养殖的先进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67274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b.png)
鱼类养殖的先进技术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提高人类食品供应和保护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鱼类养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是鱼类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鱼塘水质、水温、溶氧量等指标,从而及时判断鱼塘的健康状况,并能自动调节水质,保持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这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并且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
二、水生态系统养殖技术水生态系统养殖技术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养殖方式,通过建立合理的水生态系统,使养殖场内的鱼类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
该技术注重生态平衡,通过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水质自净和养殖废水的利用。
这种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养殖场的生态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三、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养殖者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鱼的生长速度、饲料需求、疾病风险等,从而制定更科学的养殖方案。
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帮助养殖场自动化管理,实现自动喂食、自动换水、自动清理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养殖场的效率和生产力。
四、高效饲料研发高效饲料的研发是鱼类养殖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饲料是鱼类生长的重要源泉,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鱼类的消化系统和生长规律,不断改进饲料的配方,增加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高效饲料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果,还能够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环境友好型养殖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养殖方式。
它通过合理的养殖结构设计、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手段,减少环境压力,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例如,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可减少用水量,同时还能够回收废水中的养分和有机物质,减少对水的污染。
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够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75b72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0.png)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导语: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生鱼的市场需求也日益旺盛。
生鱼养殖技术与管理成为了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生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和管理策略,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生鱼养殖效益。
一、生鱼养殖技术1. 水质管理:水质是养殖生鱼的关键因素。
要保持水质清洁,养殖池塘应该进行定期清理,并控制饲料投放量,防止过度积累。
此外,应使用适量的活性炭或生物滤材来改善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pH 值和溶解氧含量。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生鱼养殖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选择适宜的饲料,并控制饲料投喂量和频率。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确保饲料的全面均衡,避免养殖鱼类出现疾病或生长缓慢的问题。
3. 疾病防控: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户应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
常见的疾病防控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等。
4. 养殖环境控制:养殖环境的控制对于生鱼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调节水温、光照、氧气供应等环境因素,为鱼类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生鱼养殖管理1. 市场调研:在开始生鱼养殖前,应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规模进行养殖,避免养殖过剩或销售困难的问题。
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养殖户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养殖记录、饲料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积极进行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户应积极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能。
4. 风险管理:生鱼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天气灾害、疫病爆发等。
养殖户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保险投保、备用设备准备、疫病防控措施等,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鱼的养殖技术
![鱼的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856dc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b.png)
鱼的养殖技术
鱼的养殖技术包括:
1、孵化技术:通过控制孵化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调节水体的pH值,保证受精卵的正常发育。
2、小鱼养殖技术:选择合适的饲料,控制饲料量,定期更换水,控制水温,添加抗病药物,增强小鱼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进化技术:进行人工育种,改良品种性状,获得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等。
4、水质管理技术:控制养殖水质,改善水质,保持水的清澈,增强养殖水的流动性,保证鱼的健康成长。
5、饲料管理技术:合理配比饲料,丰富营养,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鱼的成长。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4ddae1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5.png)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一)池塘选址鱼塘是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考虑规划要求、自然条件、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规划要求,自然条件等五个方面。
1.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
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3.水源、水质条件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若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若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
养鱼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鱼技术及疾病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fbc70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2.png)
养鱼技术及疾病防治养鱼是一项古老而充满乐趣的业余爱好,也是一种重要的渔业产业。
养鱼技术的掌握和合理的疾病防治对于鱼的健康和产量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养鱼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养鱼技术1. 鱼池的准备养鱼的第一步是准备一个适宜的鱼池。
鱼池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养殖鱼种的需要来确定。
通常,池塘的底部应平整,池壁要牢固,并且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此外,为了防止外来病原体和害虫入侵,合理的水产防护设施也非常重要。
2. 鱼种选择在选择养殖鱼种时,应根据水体的温度、pH值以及水质等条件来进行。
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常见的养鱼鱼种包括草鱼、鲤鱼、鳜鱼等。
不同的鱼种对水质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养殖前需要了解相应鱼种的养殖要求。
3.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鱼的健康和生长非常重要。
首先,要合理配置饲料,确保鱼种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其次,定期清理鱼池的底泥,保持水质的清洁。
还要注意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的消化道疾病。
二、养鱼疾病防治1. 常见疾病的预防在养鱼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鱼类疾病,如白点病、细菌性感染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控制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参数,确保水体清洁无污染。
- 饲料卫生: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饲料,避免饲料中含有病原体。
- 避免池塘过度密度:避免鱼类之间过度竞争,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2.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当鱼群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在养鱼过程中,可以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使用周期,避免对鱼类产生过度的药物压力。
-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重要疫病,特别是细菌性感染,可以使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疾病的发生。
- 改善环境条件:在疫病发生后,有时是由于环境条件不佳导致的。
此时可以通过改良水质、调整饲料、增加氧气供应等措施来帮助鱼类恢复健康。
常见鱼类的主要养殖方式
![常见鱼类的主要养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3fdd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9.png)
常见鱼类的主要养殖方式
中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淡水鱼类,有着丰富的鱼类养殖技术。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主
要的养殖方式。
1、鲤鱼的池塘养殖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在各种水域中,而且
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所以比较适合开展池塘养殖。
鲤鱼池塘养殖需根据土地、水源、鱼类的生态特征等因素进行池塘、池塘保护和养殖管理,同时饲料也要保证营养均衡、口感好,这
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2、草鱼的网箱养殖
草鱼又称“鲢鱼”,栖息在淡水河流、湖泊等水域中,肉质鲜美,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
草鱼的网箱养殖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养殖方式,
主要需要针对饲料、水质、水源等方面进行管理。
在饲料方面,需要使用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饲料。
同时,
要定期清理隔离器,保证水质清洁、新鲜,控制养殖密度,维护鱼类
健康生长。
3、虾类的池塘养殖
虾类养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农业,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塘
坑养殖两种,尤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
其过程主要涉及池塘的修建和
保护、高效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虾类的进口饲料主要应以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为主,而且要切
合虾类成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而在虾类繁殖期间,应实行密闭化培育,营造温湿适宜的环境,从而提高虾类的繁殖率。
总之,针对不同的鱼类,需要采取相应的养殖方式,并从池塘、
网箱、饲料、水源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
和规模化养殖效益。
同时,养殖者需关注鱼类的需求和生态特征,及
时进行疾病防治和养殖管理,保证鱼类的生命质量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达标的罗非鱼养殖技术字号:T|T2010-09-20 来源:养殖宝典网友评论0 条一、池塘条件与生产设施本试验池塘面积10亩,水深2.5米,水源为河道水,底质为粘土,有淤泥15厘米左右,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同时配备15千瓦的发电动机组1台,小型颗粒饲料机1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2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二、鱼种放养放养前按常规养殖方法进行清理消毒,以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合理混养,2007年4月15~18日共放养吉富品系吉诺玛罗非鱼(规格40尾/千克)12000尾、淡水白鲳(规格20尾/千克)3000尾、花鲢(规格4尾/千克) 500尾、白鲢(规格4尾/千克)800尾、彭泽鲫(规格40尾/千克)500尾,所有进塘鱼种在密封网箱内用高锰酸钾进行药浴后直接放养池塘。
三、饲料管理根据淡水白鲳可直接摄食黄豆的食性,与罗非鱼投喂时间错开,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饵,以淡水白鲳总体重的3%~6%(以养殖各阶段灵活掌握)称取黄豆,浸泡4小时后首先地定点投喂,过1小时后再按罗非鱼总体重的0.5%~5%定点投喂颗粒饲料。
水温20~22℃,体重30~100克,投饵率3~5%;水温22~25℃,体重100~300克,投饵率3~4%;水温25~28℃,体重300~500克,投饵率2~3%;水温28~30℃,体重500~800克,投饵率1~2%;水温30~32℃,体重800~1000克,投饵率0.5~1%。
为了节约成本及考虑到主养鱼的体质与生长速度,用小型饲料机对各阶段饲料配方进行调整,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长速度,增强鱼体自身抗病力。
具体做法是:在调整配方的同时,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与防病药物,一般一个月内有5~7天投喂添加防病药物的饲料,其余时间全程添加微生物制剂,虽然微生物制剂在高热作用下有所损失,但通过养殖观察对比,在增强体质、抗病力与提高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都高于未添加微生物制剂的其他同等条件的养殖塘。
各阶段饲料配方见表。
四、水质管理调好水质,能促进鱼类正常生长,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产量。
1、保持较高水位,有效利用各水层鱼类的生长,特别是混养池塘水位应相对稳定在2.5米左右。
夏天高温季节,每星期或10天换水1次,排去底层污水,加入新鲜水,换水量1/5左右,边排边注,保持水位稳定。
2、水体环境理化因子调控(1)溶氧高低是决定鱼类生长重要的因素。
池水溶氧全天保持5.0毫克/升以上最有利于各种鱼类生长,增强鱼类食欲,并可使水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做法是适时开增氧机,使池水成环流状态,在存塘量较高的情况下中午必须开增氧机2~3小时,以散发水中有害气体,溶入新鲜氧气,促进其他水生生物生长,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
(2)pH值高低也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生长,调节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长作用。
一般每半个月遍洒生石灰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量15~20千克,使池水pH值稳定在6.5~8.5之间。
(3)在全价饲料养殖鱼塘中,经2~3个月养殖累积,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影响鱼类生长,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死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可通过多开增氧机,投放特效增氧改水剂、底质改良剂或泼洒沸石粉(每亩20~30千克)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促进有益生物繁殖生长。
(4)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生物护水素(枯草芽孢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硫化细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可抑制有害藻类、有害微生物繁殖,促进绿藻、硅藻等优良藻类生长,净化水质,增强水生物的免疫力。
一般水温在20~32℃,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上午全池均匀泼洒,使用后5~7天内不要换水,使用前5~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五、鱼病防治本试验养殖全程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鱼病多发季节前作好药物预防,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配合水质调节与药饵预防,养殖过程共发生两次病害。
1、第一次在7月份捕捞白鲳成鱼上市时,部分罗非鱼受伤加上鱼因密度高引起的体表溃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病鱼体表呈斑块状溃烂,体表充血,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
防治:强氯精全池洒使池水成0.3克/立方米浓度,3天一个疗程,同时投喂新力康药饵6天,病情好转。
2、第二次于9月中旬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充血,鳃盖内侧充血,腹腔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
防治:二氧化氯0.3~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隔天一次;同时投喂大蒜素药饵5天。
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管理技巧字号:T|T2010-08-11 来源:水产前沿网友评论0 条立体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鱼价低迷时,利润空间较大,可操作性强。
如何从管理技巧上进一步提高立体养殖效益,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由于各地鱼塘租金不断上升,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很多地区水域资源有限,罗非鱼疾病时有发生,而成品鱼价格时高时低,行情并不乐观,如何降低养殖成本及风险成为养殖户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此,笔者就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的管理技巧谈谈自己的经验,仅供参考。
一、罗非鱼养殖模式效益分析以单养罗非鱼模式为例,如果采取全程投料,罗非鱼养殖成本约为3.5-4元/斤,一年能养两造。
采取鱼虾混养模式,全程投料,该模式下罗非鱼的养殖成本约合3-3.5元/斤,基本一年时间能养一造鱼。
而采取立体养殖模式,池塘中罗非鱼和四大家鱼混养,采取半投料方式,成本约在2-3元/斤,一年也能养一造鱼。
市场价格决定鱼的出路,单养成本过高,混养往往只能收支打平,立体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鱼价低迷时,利润空间较大,可操作性强。
二、立体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于是半投料养殖,鱼生长速度慢,且长速不均匀以致商品鱼规格不整齐,容易集中在年底出鱼高峰上市,而这个时候鱼价往往不好;第二,由于猪鸭等禽畜粪便过多时,容易使水体生物链失衡,水质极易恶化,这种环境对水体的鱼类生长速度影响极大;第三、当池塘中水质恶性循环时,鱼类容易暴发病害甚至死亡;第四、养殖环境、苗种、饲料、水产动物用药、禽畜用药等环节都可能存在药物残留;第五、养殖户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对鱼病防治及水质调节不够重视,极易因为水质恶化引起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三、立体养殖模式管理技巧1、合理密殖、适当搭配以20亩左右鱼塘为例,假设该鱼塘水深为2.5-3米,投放种苗比例可为:大头鱼40-50尾/亩,鳊鱼30-40尾/亩,白鲫300-400尾/亩,罗非鱼1300-1600尾/亩,再适当搭配其他鱼种。
大头鱼和鳊鱼可一年放养两造,其它鱼类一年产一造。
其实无论哪种养殖模式,都必须根据实际养殖环境适当布置养殖密度,掌握生产周期。
2、分级养殖建议养殖户多花点时间将购买回来的幼苗先集中在小塘培育至大规格苗种再过塘分养。
这样操作既有利于管理,精料喂养,又可提高苗种成活率,同时鱼种过塘后对养殖密度掌握可以较为准确。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轮番捕捞、放养,不仅提高鱼塘利用率,也可增加池塘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对主产塘的管理和掌控。
3、注意杀虫、杀菌及水体消毒罗非鱼立体养殖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鱼病发生。
虫、菌过多会导致鱼类的摄食能力大大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使得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暴发鱼病,严重时导致鱼类死亡。
养殖管理时每个月应定期检测鱼体,看是否有虫感染等,特别是100克之前的罗非鱼要注意经常杀虫,100克以后每月应定期杀虫一次。
操作时应遵循先杀虫、后杀菌的基本原则。
4、注重水质调节“养鱼先养水”,只有水体环境好了,才能达到省料、少病、鱼快大的效果。
养殖户应经常检测养殖水体的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也应合理利用增氧机和适时更换部分养殖水体。
阴雨天或闷热天气一般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达到中和水温、增加水体溶氧量,挥发氨氮的效果。
采用慢排、慢灌方式更换鱼塘水体。
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中调水工作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注意6-9月份气温、水温过高时容易诱发罗非鱼链球菌病,这时养殖户应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5、有效利用禽畜粪便合理投喂全价饲料(1)、罗非鱼立体养殖模式投喂饲料重点在于“重两头,轻中间”。
罗非鱼50-100克之前,以全价饲料为主,禽畜粪便为辅,促进罗非鱼前期长骨架,发育健全。
当罗非鱼长到100-250克阶段,以禽畜粪便为主,配合全价饲料投喂,达到节省养殖成本的目的;当罗非鱼达到250-300克以后,合理供喂全价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增加罗非鱼的出肉率。
(2)、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情况及鱼类摄食量增加或减少饲料投料量。
(3)、每个月定期在饲料中拌入抗菌、护肝等药物进行投喂,增强罗非鱼的免疫能力,每年6-9月份尤为重要,一般每月拌药投喂1-2次。
(养殖过程中避免使用抗生素类及水产养殖禁用的药物)水产养殖贴士:罗非鱼两茬连养模式字号:T|T2010-06-10 来源:海洋与渔业网友评论0 条作者:高州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董文业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梁前才两茬罗非鱼连养模式:分级标粗大规格罗非鱼苗种,在成鱼养殖池搭配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鲢、鳙鱼以及植食性草鱼,肉食性青鱼,一起纯投料养殖。
待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后捕捞出售,搭配养殖鱼类视规格大小决定是否出售。
不干塘立即放养第二茬大规格罗非鱼种,养殖到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出售后进行干塘,以上所说的就是两茬罗非鱼连养技术是根据茂名高州市罗非鱼养殖户近年来养殖吉富罗非鱼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养殖模式,养殖两茬罗非鱼才清一次池塘。
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节约养殖时间、资金回笼快、产品符合出口健康养殖标准、并且能提高混养鲢、鳙等配养鱼的经济效益,相对降低罗非鱼养殖池塘租金成本,提高罗非鱼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是茂名高州市罗非鱼纯投料养殖户的首选养殖模式,据有地方特色。
一般具备罗非鱼能自然越冬的气候,专业的捕捞队等条件就能利用这一养殖模式并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此种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一、两茬连养的前提条件1、成鱼养殖池成鱼养殖池不要求很规则,淤泥在20厘米以下,面积5~40亩,水深1.5~4米,池底平整、易于捕捞的池塘或者小山塘均可,一般要求5~10亩水面配有2~3kw增氧设备。
成鱼养殖池池底条件如淤泥深浅、池底是否平整对于罗非鱼的起捕率影响很大,如池底坑洼不平则难以达到较高的起捕率,会留下大量第一茬罗非鱼,从而不适合两茬罗非鱼连养。
2、罗非鱼苗种选择罗非鱼苗种可以是吉富罗非鱼、也可以是奥尼罗非鱼,但是要求生长速度快,雄性率高,起捕率高,最适合两茬连养的是吉富罗非鱼。
为了保障罗非鱼苗质量,养殖户最好选择信誉好的罗非鱼苗场苗种。
3、分级标粗培养大规格罗非鱼苗种罗非鱼养殖分级标粗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节约池塘租金,另外也易于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