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由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山西大学为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包括张立伟、李石飞、赵建斌、柴建新、梁锐、汪青波、李亚婷、雷富强、王庆等。
本项目于2017年7月立项。
前期经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并结合检验数据以及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分析,形成了初步草稿。
组织相关专家对初步草稿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标准是新制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主要内容如下:(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原料的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
(二)术语和定义:连翘叶为野生或野生抚育的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叶,4~9月采收。
连翘叶叶片革质,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
考虑到目前连翘叶原料主要有两种使用方式,鲜连翘叶用于制备连翘叶茶,干制连翘叶可用于加工其他食品,因此,定义了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
鲜连翘叶为从连翘树上采摘下来,经挑选、去杂后的连翘鲜叶;干制连翘叶为以鲜连翘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包括晾晒)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连翘干叶。
(三)技术要求1.感官指标:随机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样品各30批次,分别取一定量的每批样品试样,于洁净的白瓷盘中,置于自然光明亮处,用肉眼观察其外观、色泽和质地,清洁后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
确定了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的感官指标要求。
2.理化指标:采用GB 5009.3-2016和GB 5009.4-2016食品中水分和总灰分的测定方法对干制连翘叶的水分和总灰分含量进行了检测。
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本标准中规定了干制连翘叶水分≤8.0%、灰分≤6.0%。
3.污染物限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GB 5009.12-2017、GB 5009.15-2014、GB 5009.17-2014、GB 5009.123-2014和GB 5009.268规定的方法对鲜连翘叶中的总砷、铅、镉、总汞和铬5种污染物和干制连翘叶的铅进行了测定,并根据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规定了本标准中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污染物限量值(见表1)。
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
黄芪茎叶质量标准研究目的建立黄芪茎叶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藥典法测定黄芪茎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黄芪多糖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
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黄芪茎叶水分为6.24%~12.24%,总灰分为8.21%~10.55%,水溶性浸出物为12.12%~27.30%,醇溶性浸出物为6.89%~10.28%,总皂苷为23.74~26.52 mg/g,黄芪多糖为23.31~45.70 mg/g,黄芪甲苷为0.047%~0.1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0.21%~0.26%。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黄芪茎叶质量,可作为黄芪茎叶质量的主要控制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quality standards for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Methods A method of TLC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for qualitative discrimination. The moisture,total ash and extracts contents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were determined by pharmacopoeia method. Total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an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y. The astragaloside Ⅳand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contents were detected by HPLC. Results The spots of TLC were round and clear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were between 6.24%–12.24%;the total ash was between 8.21%–10.55%;the water- solubility extracts were between 12.12%–27.30%;alcohol-solubility extracts were between 6.89%–10.28%;the total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were between 23.74–26.52 mg/g;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were between 23.31–45.70 mg/g;the astragaloside Ⅳcontents were between 0.047%–0.18%;the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were 0.21%–0.26%.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fast and repeatable,and the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 effectively,and as the main index of the quality standard.Key words:the stem leaf of Astragali Radix;TLC;colorimetry;HPLC;quality standard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 mongholicus(Bunge)Hsiao的干燥根[1]。
干制蔬菜(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干制蔬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合蔬菜干制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西兰花、菜花、四季豆、百合花、鹿角菜,灰灰菜,苜蓿芽菜,枸杞芽菜、蕨菜、大葱、白菜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分切、杀青、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的干制蔬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LY/T 1673 山野菜NY/T 960 脱水蔬菜叶菜类NY/T 1045 绿色食品脱水蔬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新鲜西兰花、菜花、四季豆、白菜:应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无霉变,并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3.1.2 鹿角菜、灰灰菜、蕨菜、苜蓿芽菜:应符合LY/T 1673的规定。
3.1.3 百合花:选用新鲜、花型完整,无霉变、腐烂、无虫蛀的百合花。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三七叶饮片质量标准编制说明.pdf.pdf
公司、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
理工大学、文山市华信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刘源生三七药业有限公司、云南
美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文山三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表 1 标准起草人员及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项目分工
1
朱永宏
云南天士力三七药业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 组织策划
2
韦美膛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 技术支持 技术研究 资料撰写 技术研究 资料撰写 技术研究 资料撰写 技术研究 资料撰写 技术研究 资料撰写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 资源协调
表 2 标准制定过程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联合不少于 5 家生产企业、
前期准备
第三方检验机构及三七种植 企业,确定本标准编制工作
2.1 原料要求 三七叶饮片原料为生长二年及二年以上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地上茎叶部位,应
无霉变、无虫蛀。
4
采收后的三七新鲜茎叶按照DB 53/T 055.13规定的加工规程,经拣选,扎把,
清洗,干燥,制得三七茎叶,质量标准应符合DB 53/T 055.5的规定。
2.2 炮制
取三七茎叶,除去杂质及部分茎,保留不大于10cm的茎,再切制成10-15cm
≤9.0
醇溶性浸出物(%)
≥13.0
人参皂苷Rb3(%)
≥1.0
2.5.1 水分
水分含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规定的方法测定。
测定20191101、20191102及20191103三批三七叶饮片水分,结果为10.28%、
9.77%和9.99%。
2.5.2 总灰分
总灰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302规定的方法测定。
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杜仲叶编制说明
《食品平安地方标准杜仲叶》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概况(包括任务来源与工程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1.任务来源本课题依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第二批广西食品平安地方标准工程计划的通知(2021年10月11日)及广西食品平安地方标准制修订工程委托协议书(桂地标食2021005号),开展标准编制工作。
2.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祥华、张占江、李翠、龙海荣、雷明、谭桂玉、梁洁、周雅琴、乔丽娅、胡凤云、童婷婷、唐春风、廖苏奇、蒲祖怡、冀晓雯、杨沛奕。
工程参加人员一览表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四)关于本标准纳入的杜仲叶种属杜仲叶的定义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杜仲叶为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科杜仲属植物的叶子。
杜仲树属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
杜仲叶呈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 薄革质,长6-15厘米,宽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 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 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五)样品的收集杜仲叶为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科杜仲属植物的叶子,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
该标准的使用范围为在广西辖区种植、生产、流通的用于食品加工的杜仲叶,也应包括来源于其他省份在广西市场流通的作为食品原料的杜仲叶。
该标准编制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样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课题组收集了广西、陕西、湖南、河南等13个省、自治区所属的县区产地的39份样品,表1所示。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承担单位根据原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黑卫食品发〔2017〕82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列入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承担单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黄芪指豆科黄芪属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两种植物,又称北芪或北耆,亦作黄耆,别名棉芪、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等,为多年生草本。
黄芪的应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补药之长。
国内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其中,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而黑龙江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
栽培黄芪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甘肃、东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
黄芪传统药用部分为根部,而产量较大的地上茎、叶部分虽然在我省有三十多年的食用习惯,但由于缺少安全性评价及食品标准,一直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严重浪费黄芪资源。
研究显示,黄芪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皂苷、黄酮、多糖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产量是根的3~5倍,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芪嫩苗在明代就有做蔬食的记载,在清代则作为“贡品”进献,官府禁止百姓聚众采挖。
黄芪茎叶作为黑龙江省地方特色食品,在民间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
早在1985年,我省郑屹教授以黄芪茎叶、花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北芪茶”,1992年升级为“北芪神茶”,于1996年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批号国卫新食准字(96)第4号》。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黄锋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据和DBS32/005-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方便菜肴》确定了产品的质量内控项目为食盐及相应指标值。
2.2过氧化值:本产品中添加有食用植物油,标准中原拟设立酸价和过氧化值指标,但因为在检测中发现产品配料中添加的辣椒油、花椒油、红油中的辣椒色素和一些酸性配料如酸辣椒、酸柠檬、酸笋等严重干扰酸价的测定,使滴定终点无法判定,难以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因此,本标准仅设立过氧化值作为监测产品是否发生酸败的安全性指标。
2.3畜禽肉方便菜肴、畜禽副产品方便菜肴、水产方便菜肴污染物限量指标参照DBS32/005-2014中5.4.1要求“应符合GB2762相应食品类别下的限量指标”制定;其他(混合类)方便菜肴参照DBS32/005-2014中5.4.2要求制定:2.3.1镉指标:畜禽肉方便菜肴、畜禽副产品方便菜肴(肝脏方便菜肴、肾脏方便菜肴除外)、其他鱼类方便菜肴(凤尾鱼、旗鱼除外)WO.1,畜禽副产品(肝脏)方便菜肴W0.5,畜禽副产品(肾脏)方便菜肴WL0,凤尾鱼、旗鱼方便菜肴W0.3,均是等同采用GB2762-202x中相应类别指标要求。
2.3.2总汞指标:其他(混合类)方便菜肴等同采用DBS32/005-2014中相应指标要求。
2.3.3甲基汞指标:肉食性鱼类方便菜肴等同采用GB2762-202xW1.0指标要求,除肉食性鱼类方便菜肴外的其他水产方便菜肴等同采用GB2762-202xW0.5指标要求。
2.3.4总碑指标:畜禽肉方便菜肴、畜禽副产品方便菜肴等同采用GB2762-202x中肉制品指标要求,其他(混合类)方便菜肴等同采用DBS32/005-2014中相应指标要求。
2.3.5无机碑指标:鱼类方便菜肴等同采用GB2762-202xW0.1指标要求,除鱼类方便菜肴外的其他水产方便菜肴等同采用GB2762-202xW0.5指标要求。
2.3.6锡指标:等同采用GB2762-202x中相应指标要求。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干制黄芩叶
干制黄芩叶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以黄芩叶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干制黄芩叶,可做饮料、做代用茶。
2术语和定义2.1黄芩叶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叶子。
2.2干制黄芩叶以新鲜的黄芩嫩叶为原料,经杀青、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3技术要求3.1原料要求夏季黄芩生长旺盛时采收嫩叶,要求无杂质、无腐烂,无霉变,无虫蛀。
3.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绿色或墨绿色取适量样品置于洁净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通过目视观察其色泽、组织形态,检查是否含有外来异物、嗅其香气,用温水漱口后品尝其滋味滋味和气味清香气味,无其它异味,嚼之微苦组织形态皱缩弯曲的叶片或自然干燥后的形态,泡开后呈披针形杂质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3.3特征性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特征性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总黄酮含量/(%)≥0.6SN/T 45923.4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水分/(g/100g)≤10.0GB5009.3灰分/(g/100g)≤12.0GB5009.4 3.5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污染物限量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总砷(以As计)/(mg/kg)≤0.5GB5009.11总汞(以Hg计)/(mg/kg)≤0.2GB5009.17铅(以Pb计)/(mg/kg)≤ 2.0GB5009.12镉(以Cd计)/(mg/kg)≤0.3GB5009.15 3.6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
4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花黄》简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花黄》简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2012年)”(项目编号为spaq-2012-41),食品添加剂红花黄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共同组织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梅元碧、柴秋儿、吴楚林、文雁君、李惠宜、王东、孙瑾、程含友、杨家秀、杜鉴、孟祥云。
二、简要起草过程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针对制定红花黄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之后组建了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牵头,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等红花黄生产单位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研究参考这些标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2012年10月17日,起草工作组在山东青岛组织召开了标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单位外,还有一些应用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对标准草案中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安排相关单位对标准中的一些试验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之后,工作组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多次沟通讨论,根据起草单位反馈的验证数据,完善了标准讨论稿。
2012年10月25日,起草工作组又在湖北黄石召开了标准研讨会。
黄芪相关食品的国家法规标准解读及产品开发探析
标准关注/ Standard Attention黄芪相关食品的国家法规标准解读及产品幵发探析赵斌1,张袓维2,巩强1,巩红霞3(1.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2.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山西晋中030801;3.太原海关技术中心,山西太原030000)摘要:黄芪未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仍处于试点阶段。
尽管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已发布了相关地方标准,但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还存在政策障碍。
黄芪是可用于保健食 品的原料,但仍未列入最新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产品需进行注册方可获得生产许可。
对于黄芪的注册,其保健功能的声称是重要的注册材料,也是近年来政策变化较大的部分。
结合近年来政策的变化和报道的科研成果,建议从业者开发声称“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保护胃粘膜”“有助于抗氧化”“调 节肠道菌群”的产品,不建议开发“改善生长发育”“改善性功能”“抗辐射”“(辅助)抑制肿瘤”的产品:, 特殊医学配方食品中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某些配方功能与黄芪或黄芪提取物的功效相吻合,但是否可以使用需进一步法规明确。
关键词:黄芪;食品原料;法规要求;产品开发思路黄民(A stra g alu s m em branaceus )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者蒙古黄芪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戴糁;《本草纲目》称黄芪,作为中华民族中药的 瑰宝,几千年来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黄芪的人工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在我国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黑龙江均有分布,产量逐年扩增,黄芪产业化势头迅猛。
近年来,黄芪作为食品原料的 呼声也越来越强,我国各相关部门也在密集出台相应 的政策支持;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也面临着食品功能 的适宜人群、夸大不实宣传等食品安全性问题和压力,在政策方面也保持着谨慎和底线的考量,黄芪作为普 通食品原料的限制还存在。
食品安全标准黄芪
DBS62甘肃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62/002-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黄芪2021-02-05发布2021-02-05实施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DBS 62/002-2021前言本标准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陇萃堂营养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甘肃国丽康中药材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拥军、陈军辉、谢迎春、张琳、陈威涛、孙建云、殷晓春、顾永娥、徐钰、李剑、薛利新、贾海红、高向娜、夏智恒、吕青君、魏孔炯、姜交龙。
DBS 62/002-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黄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芪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黄芪为原料,经去杂、净洗、干燥、切片或不切片加工等工艺制成的黄芪及其产品。
2 术语和定义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根。
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应具有黄芪特有的形态特征及固有的气味、滋味,无腐烂、无霉变、无异味、无虫蛀。
采收时间应在春、秋二季,且符合相关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切面皮部呈淡黄色,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取一定量的被测样品,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于自然光明亮处,观察其色泽、组织形态和杂质,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
气味、滋味气微,味微甜,无异味,嚼之微有豆腥味组织形态原枝外表有不规则的纵沟纹或抽缩皱纹,呈圆柱形,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切面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杂质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铁皮石斛茎(干制品)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8月31日目录1.项目背景 (1)1.1产业现状 (1)1.2立项背景 (2)1.3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6)2、工作简况 (9)2.1任务来源 (9)2.2协作单位 (9)2.3主要工作过程 (9)2.4标准主要起草人、分工及其所承担工作 (11)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12)3.1制定标准的原则 (12)3.2制定标准的依据 (13)3.3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14)3.4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14)4、主要条款的说明及确定依据 (15)4.1标准适用范围 (15)4.2规范性引用文件 (16)4.3术语和定义 (17)4.4技术要求 (17)4.5标签 (28)4.6包装 (30)4.7其他 (31)5、主要试验(验证)的测试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 (33)6、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33)7、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及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 (34)8、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34)9、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34)10、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 (34)一、项目背景:全省产业现状、立项背景及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产业现状石斛,兰科石斛属植物。
我国石斛种属有78种,贵州有25种,常见的以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主,其中铁皮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
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石斛种植面积约30万亩,我省石斛种植面积15.95万亩,其中铁皮石斛6.78万亩、金钗石斛9.17万亩,年产石斛鲜条8097.73吨(其中铁皮石斛1002.73吨、金钗石斛7095吨),产值21.61亿元,现我省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仿野生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铁皮石斛近野生栽培总面积占全国85%),全省石斛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县(市、区)有18个;其中赤水市、锦屏县、安龙县、沿河县、荔波县、独山县等6个县为省级石斛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均超过5000亩,贵州石斛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石斛产业正慢慢改变我国石斛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以黔西南、黔南石漠化区铁皮石斛产业集群。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制黄芪茎叶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检验方法、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及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XX省境内种植、生产的且符合3.1定义的干制黄芪茎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干制黄芪茎叶以蝶形花科(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鲜茎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干茎叶。
4要求4.1 原料要求鲜黄芪茎叶:无霉变、无腐烂、无虫蛀,无荚果等外来异物,并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及有关规定。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花》等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公告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花》等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1.16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花》等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公告
2019年第2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黑卫食品规发〔2018〕2号)有关规定,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花》(DBS 23/006-2019)等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DBS 23/006-2019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花
DBS 23/007-2019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
特此公告。
附件:两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及编制说明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1月16日。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簕菜及干制品》(2018年版)
2 术语和定义
2.1 簕菜(Eleutherococcustrifoliatus(L.) S. Y. Hu) 学名白簕,为五加科五加属多年攀援灌木,又称鹅掌簕、禾掌簕、三加皮、三叶五加。广泛分布
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2.2 簕菜干制品
以新鲜簕菜茎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包括晾晒)等加工工艺制成的干制品。
DBS 44/009—2018
检验方法 GB 5009.3 GB 5009.4
3.3 污染物限量 簕菜污染物限量应符合 GB2762 对叶菜蔬菜的规定,簕菜干制品应符合 GB2762 对叶菜蔬菜干制品
的规定。 3.4 农药残留限量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 GB 2763 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对叶菜类蔬菜的要求。 4 每日推荐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 4.1 每日推荐食用量
DB 44
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DBS 44/009-2018
簕菜及干制品
2018-11-01 发布
2019-05-01 实施
广 东 省 卫 生 健 康 委 员 会 发布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前 言
DBS 44/009—2018
Ⅰ
DBS 44/009—2018
簕菜及干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簕菜茎叶及其干制品。
气味、滋味
具有本品应有的气味,微苦,无霉味、无异味
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口尝其滋味;
杂质
无肉眼可见的外来异物
干制品按产品包装所示食用方式处 理后检验气味、滋味。
3.2 理化指标 干制品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1
项目 水分/(g/100g) ≤ 总灰分/(g/100g) ≤
表 2 理化指标
指标 12.0 10.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编制说明(20200919220541)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连翘叶》由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山西大学为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包括张立伟、李石飞、赵建斌、柴建新、梁锐、汪青波、李亚婷、雷富强、王庆等。
本项目于2017年7月立项。
前期经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并结合检验数据以及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分析,形成了初步草稿。
组织相关专家对初步草稿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标准是新制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主要内容如下:(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原料的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
(二)术语和定义:连翘叶为野生或野生抚育的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的叶,4 〜9 月采收。
连翘叶叶片革质,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
考虑到目前连翘叶原料主要有两种使用方式,鲜连翘叶用于制备连翘叶茶,干制连翘叶可用于加工其他食品,因此,定义了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
鲜连翘叶为从连翘树上采摘下来,经挑选、去杂后的连翘鲜叶;干制连翘叶为以鲜连翘叶为原料,经挑选、清洗、干燥(包括晾晒)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连翘干叶。
(三)技术要求/ 1.感官指标:\随机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样品各30批次,分别取一定量的每批样品试样,于洁净的白瓷盘中,置于自然光明亮处,用肉眼观察其外观、色泽和质地,清洁后嗅其气味,品尝其滋味。
确定了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的感官指标要求。
2.理化指标:采用GB和GB食品中水分和总灰分的测定方法对干制连翘叶的水分和总灰分含量进行了检测。
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本标准中规定了干制连翘叶水分w %、灰分w%。
3.污染物限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GB、GB、GB、GB和GB规定的方法对鲜连翘叶中的总砷、铅、镉、总汞和铬5种污染物和干制连翘叶的铅进行了测定,并根据样品检测分析结果,规定了本标准中鲜连翘叶和干制连翘叶污染物限量值(见表1 )O表1污染物限量注:干制连翘叶中总砷、总汞、镉和铬染物限量以鲜连翘叶中相应污染物限量结合其脱水率折算。
DBS53 024-2017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干制三七茎叶(2017-5-11实施)
DBS 53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53/024—2017干制三七茎叶2017-04-11发布2017-05-11实施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干制三七茎叶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干制三七茎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3.1 干制三七茎叶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地上部分除花序外的干燥品。
在三七采收期采收,经过挑选、清洗、干燥制成。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4.1.1 三七茎叶:应无霉变、无虫蛀。
4.1.2 生产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4.4 污染物限量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污染物限量4.5 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农药残留限量4.6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4.7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5 每日推荐食用量和不适宜人群每日推荐食用量为1 g。
婴幼儿、孕妇、乳母不宜食用。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三七茎叶中人参皂苷Rb3的测定方法A.1 仪器与试剂A.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紫外检测器);电子分析天平;超声清洗机。
A.1.2 试剂乙腈(色谱纯),甲醇(分析纯),纯化水,人参皂苷Rb3对照品,其化学结构式及名称如图A.1所示。
A.2 实验方法A.2.1 色谱分析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 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 μL;色谱图如图A.2和图A.3所示。
编制说明-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
《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编制说明《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编制组二零一九年九月1.概述1.1任务来源黄芪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其用量大,产地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道地产区。
在子洲及其周边地域所产蒙古黄芪凭借其优良的品质逐步得到市场认可,被称为“子洲黄芪”。
为推进子洲黄芪产业进一步发展,2018年,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申报了《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的团体标准研制项目,并于2018年8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立项。
本标准受到子洲县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的横向课题“子洲黄芪药材专属性质量研究”课题的资助。
1.2目的意义项目目的:在市场调研、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凝练出子洲黄芪的质量特征,制定出《子洲黄芪药材质量等级标准》。
项目意义:本标准对于子洲黄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此标准规定了子洲黄芪独特的药材质量特征。
有效区别子洲黄芪与其他产区黄芪药材,为子洲黄芪生产、流通、监管提供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子洲黄芪质量的稳定、可控。
同时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子洲黄芪由于缺乏专有质量标准而被仿冒、无法区分等问题。
(2)此标准有助于子洲黄芪品牌的打造。
子洲黄芪药材相较其他产区黄芪药材来说有独特的优良性状,主要表现出:条长、径粗、分叉少、金井玉栏对比鲜明等特点,因此逐渐被市场所认可。
但目前对其内在质量的独特性缺乏研究,因此很难形成品牌,本标准的制定为子洲黄芪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础。
(3)此标准有助于规范子洲黄芪的商品市场。
本标准对不同等级黄芪药材的质量进行了规定,使商品等级标准化,有利于子洲黄芪在市场流通中的“分级定价”,便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1.3工作过程1.4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子洲县人民政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研究工程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药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汉广中药材集团有限公司、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河北橘井药业有限公司、恒德本草(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子洲县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子洲黄芪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子洲县天赐中药材有限公司、子洲县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子洲县鼎盛中药材有限公司及子洲县永盛黄芪种植、子洲县永旺农产品销售、子洲县秦北中药材种植、子洲县正利中药种植等42家专业合作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和承担单位根据原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黑卫食品发〔2017〕82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干制黄芪茎叶》列入2017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承担单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黄芪指豆科黄芪属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两种植物,又称北芪或北耆,亦作黄耆,别名棉芪、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等,为多年生草本。
黄芪的应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是一种常用的补气药,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补药之长。
国内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其中,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而黑龙江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
栽培黄芪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甘肃、东北、陕西、山东、河北等地。
黄芪传统药用部分为根部,而产量较大的地上茎、叶部分虽然在我省有三十多年的食用习惯,但由于缺少安全性评价及食品标准,一直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严重浪费黄芪资源。
研究显示,黄芪茎、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皂苷、黄酮、多糖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产量是根的3~5倍,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芪嫩苗在明代就有做蔬食的记载,在清代则作为“贡品”进献,官府禁止百姓聚众采挖。
黄芪茎叶作为黑龙江省地方特色食品,在民间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
早在1985年,我省郑屹教授以黄芪茎叶、花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北芪茶”,1992年升级为“北芪神茶”,于1996年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批号国卫新食准字(96)第4号》。
“北芪神茶”问世以来,即为世人所瞩目,成为20世纪的保健名茶畅销国内外,除做茶饮用之外,还做汤料使用。
黑龙江省是黄芪的道地产区,具有发展黄芪的资源和地理优势,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成为我省重点发展方向,北药资源黄芪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研究和制定黄芪茎叶食品安全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黄芪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黑龙江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的起草过程(一)标准制定工作分工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李静辉主持标准制定与起草原则,汇总、分析标准数据及标准文本、编制说明的撰写,组织召开座谈会,负责课题总结。
文丽、马德志、刘韩等主要负责该项目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关系的调查、检索国内黄芪茎叶的食用历史、生产、销售情况。
刘吉成、丛明宇、张可勇、马德志、郭丽娜等主要负责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区黄芪茎叶样品的采集。
郭丽娜、马岩石、王良、马玉坤、刘琦、孔婉莹等负责干制黄芪茎叶样品指标的检测。
关宏、杨文钦、藏传刚、刘宇超等负责干制黄芪茎叶提取物的制备,用于动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负责干制黄芪茎叶动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完成。
(二)起草过程1.2017年7月—8月7月3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科技楼A座3楼会议室首次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标准制定工作小组。
在刘吉成教授为项目总负责人的带领下,明确领导组、专家协作组、资料收集组、样品采集组、样品分析组、资料汇总组和标准起草组等各工作小组的成员及工作职责,明确了样品取样的时间及地点。
7月25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召开第二次会议,安排了项目建议书和标准制定计划书的起草工作。
7月26日—8月17日,资料收集组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标准起草组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项目建议书》和《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书》并提交至原省卫生计生委。
8月18日,由领导小组丛明宇带队,到原省卫生计生委参加项目启动会暨第三次会议并进行立项答辩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并进行工作调整。
8月21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召开标准制定第四次会议,会议上汇报了项目启动会答辩工作情况,明确了项目启动的具体时间和项目内容。
2.2017年9月—11月经多方咨询,委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教授课题组进行干制黄芪茎叶食用安全性评估工作,为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依据。
由样品采集组进行干制黄芪茎叶样品采集,样品分析组进行干制黄芪茎叶提取物制备工作,用于动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
3.2017年12月—2018年2月2017年12月25日,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样品检测内容、方法、人员等细节问题。
4.2018年3月3月9日,在原省卫生计生委召开标准制定项目中期汇报会,会上专家就微生物指标是否设置进行了讨论,由于干制黄芪茎叶的特点,经专家讨论一致同意标准不设微生物限量指标。
3月30日,在原省卫生计生委召开第七次专家讨论会,确定标准设立的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农药残留指标需对样品进行检测的项目。
5.2018年4月—10月对30个批次干制黄芪茎叶进行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和农药残留指标检测,完成动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
6.2018年11月11月21日,在省卫生健康委召开第八次专家会议,对标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农药残留指标限量值进行了讨论,对不适宜人群进行了限定,并形成了标准文本草稿和标准编制说明。
12月上旬报送标准送审稿。
四、国内标准情况经资料收集组进行查询,国内未见有关于“干制黄芪茎叶”食品标准的相关报道。
五、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一)标准制定原则本标准起草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制。
本标准以保证产品食用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制定原则,依据干制黄芪茎叶自身的特点,结合采集样品的检验结果,确定了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及标志和包装等有关内容。
(二)各项指标的确定1.感官要求依据干制黄芪茎叶的特点,确定了产品的色泽、形态、气味、杂质。
2.理化指标根据干制黄芪茎叶的特点,依据30个批次样品检测结果以及各类干制品食品标准,确定了理化指标为水分、灰分和黄芪甲苷。
30个批次样品来源见表1。
表130个批次黄芪茎叶来源表序号样品来源取样时间序号样品来源取样时间1大兴安岭松岭区农户种植膜荚黄芪(四年)2017.716齐齐哈尔依安县兴俭村农户种植膜荚黄芪(一年)2017.82大兴安岭松岭区种植膜荚黄芪(三年;野生种子)2017.717齐齐哈尔依安县兴俭村农户种植膜荚黄芪(二年)2017.83大兴安岭新天林场17公里处野生黄芪2017.718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1-1号品种)2017.84大兴安岭松岭区旅游区种植蒙古黄芪(二年)2017.719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1-2号品种)2017.85大兴安岭松岭区旅游区种植蒙古黄芪(二年)2017.920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1-3号品种)2017.86齐齐哈尔讷河老莱种植膜荚黄芪(二年)2017.721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1-4号品种)2017.87齐齐哈尔讷河老莱种植膜荚黄芪(二年)2017.822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2号品种)2017.88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2号品种)2017.823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3-1号品种)2017.89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3号品种)2017.824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3-2号品种)2017.810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4号品种)2017.825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3号品种)2017.811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5号品种)2017.826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4号品种)2017.812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6号品种)2017.827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5号品种)2017.813齐齐哈尔依安种植膜荚黄芪(一年;齐医4-2号品种)2017.828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3-6号品种)2017.814齐齐哈尔梅里斯种植蒙古黄芪(一年)2017.829齐医示范基地蒙古黄芪(一年;齐医4-1号品种)2017.815小兴安岭伊春溪水林场野生膜荚黄芪2017.830齐医示范基地膜荚黄芪(一年;齐医4-2号品种)2017.8(1)水分对30个批次干制黄芪茎叶水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水分含量在4.9g/100g~6.19g/100g之间,平均值为5.61g/100g,因此,本标准确定水分≤10.0g/100g。
(2)灰分对30个批次干制黄芪茎叶灰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灰分含量在3.69g/100g~4.76g/100g之间,平均值为4.19g/100g,因此,本标准确定灰分≤7.0g/100g。
(3)黄芪甲苷研究及分析检测显示黄芪茎叶中含有黄芪甲苷,本标准将黄芪甲苷列为黄芪茎叶特征性指标,检测结果为阳性。
本标准中规范性附录A黄芪甲苷的定性方法是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黄芪项下黄芪甲苷的鉴别方法制定的。
3.污染物限量(1)铅:对30个批次的干制黄芪茎叶样品中铅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的铅含量在0.1066mg/kg~3.3325mg/kg之间,平均值为0.9761mg/kg。
参考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铅限量的相关规定,本标准确定干制黄芪茎叶中铅(以Pb计)≤2.0mg/kg。
(2)总砷:对30个批次的干制黄芪茎叶样品中总砷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的总砷含量在0mg/kg~0.5572mg/kg之间,平均值为0.1310mg/kg。
参考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总砷限量的相关规定,本标准确定干制黄芪茎叶中总砷(以As计)≤0.5mg/kg。
(3)镉:对30个批次的干制黄芪茎叶样品中镉进行检测分析,样品的镉含量在0mg/kg~0.0246mg/kg之间,平均值为0.0079mg/kg。
参考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镉限量的相关规定,本标准确定干制黄芪茎叶中镉(以Cd计)≤0.05mg/kg。
(4)总汞:对30个批次的干制黄芪茎叶样品中总汞进行检测分析,所检测样品的总汞含量在0.0040mg/kg~0.0237mg/kg 之间,平均值为0.0106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