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哉●黄鹤楼!
各位嘉宾:
你们好!(导游员自我介绍后)大家来到黄鹤楼可能首先会产生疑问:偌大一座千古明楼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是如何经历了近1800年的历史变迁和风吹雨打,形成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座雄伟的名楼。
黄鹤楼与湖南的岳阳楼,以及江西的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是“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是由孙权修建的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眺望哨所演变而成的。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位居内陆腹地的武汉地区战略价值逐渐显现,成为各路诸侯角逐争夺的焦点。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占据湖北的一部分。夏口因位于三国鼎立的结合部受到三方关注。吴主孙权为了扼守战略要地,于吴黄武二年在黄鹄山依山据险,修筑了军事城堡——夏口城。当时孙权出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也就是现在的武昌蛇山,背山临江,修筑城墙。当时在城西临河处,有一块巨大而突出的矶山,名叫黄鹄矶。在这矶山上,他修了一座哨楼。正如筑城是为了防守,当时的楼也就是用于临江观望、观查敌情而已。而古时“鹄”字与“鹤”字是相通的,因此“黄鹄矶”上的楼,也就被称为黄鹤楼了。
黄鹤楼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除了这个因山得名的由来以外,还有因仙得名之说。但在历史上,“因仙说”之声却远远压倒了“因山说”。其原因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对那些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更感兴趣。
这里传说是一位老道,在一个叫辛和的人开的酒馆里喝了半年酒,却没付一分钱。临别前,在酒馆的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和,只要拍手相招,黄鹤便会走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从此,辛和的酒馆里因为有了这只神鹤,生意变得十分红火。十年后,老道再次来到酒馆,唤下墙上的黄鹤,乘着他,向西飞去。辛和为了感激这位道士的帮助,用十年间的酒馆积蓄,在黄鹄山上修了一座楼,命名为“黄鹤楼”。
黄鹤楼历以170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因战乱、火灾、雷击等劫难,但却屡毁屡建,并且形势规模日趋宏大,最终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其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动荡,至唐代脱颖而出,由最初眺望守戊的军事楼演变成为一个登临游乐的观赏楼。特别在人才辈出的唐朝,一批诗坛的名字高手先后登临黄鹤楼,陶醉于“峨峨楚山,浩浩汉水”,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使黄鹤楼更加蜚声中外。而在众多的有关黄鹤楼的诗句当中,尤享盛誉
的莫过于崔颢的那首《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说当年李白与他的书童来到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当他看到崔颢这首诗后,便说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便搁笔离去了。从此以后,也就有了崔颢提笔,李白搁笔的美谈。另外从王维,孟浩然,宋之问,白居易这些著名诗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那段时期鄂州地区社会环境安定,民众生活较为富足,这也是唐代黄鹤楼由“军事楼”向“观赏楼”转化的社会因素。
纵观千年历史,从楼阁形制上看,可以说唐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俊秀,而最具特点的,则是清楼。黄鹤楼从顺治十年(公元1656年)重修,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同治楼烧毁,其沧桑变故,可用“三经火发,工届八兴”来概括。“三经火发”是指黄鹤楼在清代遭受三次使楼体受到严重摧毁的火灾,而“工届八兴”则指清代黄鹤楼已经历了八次修葺。通过这一代代重建修葺,可以看出黄鹤楼当是在官绅民众心目中的地位。200余年间修葺八次,尤其在“康乾盛世”竟兴工5次,平均27年就修缮一次,这在历代名胜古迹修葺工程中是不多见的,据说,乾隆皇帝还亲笔为黄鹤楼题写过“江汉仙踪”的匾额。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同治楼,因山下房屋失火延烧,而于1884年化为灰烬。此后,虽有地方当局及各界有识之士多次奔走呼吁,以期募资重建,但由于当时清王朝已走向没落,朝不保夕,加上内忧外患的急剧增加,使清政府再也无力重振这座千古名楼的雄风了!
在我的讲解过程中,常有旅客会这样问道: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鹤楼屡次被毁却又屡次重建?我也只能这样回答,可能是因为人们不能忍受缺少与心目中的形象互为衬托的视觉上的黄鹤楼。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那些没有黄鹤楼的日子里,人们会用别的楼阁建筑来代替它。尤其是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人不断筹划重建此楼。社会各界人士久久盼望这座千古名楼能再次重现江城。于是当黄鹤楼故址附近出现了一座新的楼阁——奥略楼后,许多人为了满足对黄鹤楼实体的渴求,便习惯将这座楼阁称之为黄鹤楼。
奥略楼建于1908年,是原湖广总督张之洞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后,门生僚属集资为其在蛇山修建了纪念楼。奥略楼有3层,因此楼的建筑造型与黄鹤楼有某些相似这处,而且也仿造黄鹤楼,悬挂了“南维高拱”的匾额。最重要的是这座楼建在黄鹤楼故址附近,于是便有人忍不住去寻找它与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相似之处。周围
的居民也就乐意将错就错地把这座楼称作黄鹤楼。但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修建第一座长江大桥时,在黄鹤楼故址拆毁了此楼,一时被误传拆了黄鹤楼。
据说1957年,毛泽东主席来观看武汉长江大桥时问起过黄鹤楼,陪同人员回答说:正计划重建。毛泽东当即表示:“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毛泽东的回答不仅表达了他过人的意愿,因为以毛泽东对历史的谙熟,对人民的了解和对黄鹤楼的挚爱,我们可以说,应该是历史和人民借他的口发出了重建黄鹤楼的呼唤,这从他1927年春,在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时就曾作过《菩萨蛮.黄鹤楼》的诗词中可见一斑。如果说一次次的重建是因为历史需要它,人民需要它,而重建黄鹤楼的愿望终于在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一百年后实现,则是代表了千百万有识之士和人民大众的心声。
现代黄鹤楼于1981年破7月破土动工,1985年6月建成开放。它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保持了历代黄鹤楼巍峨雄奇的独特神韵。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它素以“制胜”著称,展现出一般古建筑所难以具备的宏伟气势。现代黄鹤楼共5层,高51.4米,大大高出只有三层的清楼,黄瓦红柱,金碧辉煌,而且全部楼体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这座黄鹤楼的安全性是空前的,它的自然寿命将大大超过历代古楼。
如今,借助人们关爱黄鹤楼的力量,黄鹤楼的美名早已传遍神州而飞越大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黄鹤楼这座国家4A级旅游景点,也渐渐成为广大海内外旅游者所钟爱的游览胜地。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黄鹤楼不仅是武汉的,也是中国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世界的。黄鹤楼已经有了一段骄人的历史,让我们共同期盼和为它更加辉煌的明天而祝福吧!
欢迎各位再度光临黄鹤楼,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明 月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