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报告文学

合集下载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什么体裁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什么体裁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什么体裁《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体裁是报告文学,也叫通讯文,魏巍写的。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什么体裁《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魏巍,体裁是通讯,本文选自《魏巍散文选》。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先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作者魏巍,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简介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

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

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

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

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谁是最可爱的人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一个故事展现了志愿军对敌人的仇恨,并在战斗之中,英通无比,表现出了战胜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气概。

第二个故事则是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表现出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个故事同是描写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心受苦,在艰难的环境之中苦中作乐,哪怕是吃雪填饱肚子,都是心甘情愿的。

作者通过三个故事看似完全独立的故事,证明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人,而我们也要热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包身工ppt10 人教课标版

包身工ppt10 人教课标版

17:00放工
揭露制度的罪恶 ,
预言其必灭亡 (议记、抒情)
以小见大 揭露与抨击包身工制度
思考
找出文章哪些是新闻事实,哪些 是背景材料?它们是如此有机融 合在一起的?
“点面结合”
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 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 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 的关系。
回顾
新闻具有( )和( )的 特点。 新闻中所用的材料包括( )、 ( )、( )三种。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 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 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 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 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 品种。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 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
夏衍
省 杭 州 市 人 。
1、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变换词语感 情色彩) 2、排比 3、比喻(明喻与借喻) 4、对比(从吃住穿、收入等方面把包身工与老板们
对比)
5、夸张(“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摸着她的骨头会
作噩梦”等)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 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 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 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 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 品种。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 中的轻骑兵。
比如典型事例有:没吃上粥的包身工,接 受老板娘亲自制作的“美食” ;
典型细节有:包身工在“离开别人不到一 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
使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 面前,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还能举 出一些例子吗?
小结:文章的三个结合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议、 说、抒) 2、新闻材料与背景材料有机结合 3、“点面结合”再现包身工生活

报告文学是什么的一类

报告文学是什么的一类

报告文学是什么的一类《包身工》学案《包身工》学案学习目标1.介绍报告文学及其特点。

2.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3.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一、介绍作者和报告文学的特点。

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

其中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

《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三大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3、背景简介《包身工》的写于1935年。

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夏衍.()水门汀.()弄.堂()游说.()锭.壳()皮辊.()褴褛..()骷髅..()执拗..()惺.忪()蹲.伏()船舷.()谄.媚()解释成语:生杀予夺——三、结构把握: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相互交织。

中职语文报告文学

中职语文报告文学

中职语文报告文学
中职语文报告文学课程报告
一、课程概述
中职语文报告文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以报告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报告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报告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发展历程等知识。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阅读、分析和评价报告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课程内容
1. 报告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作品。

3.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报告文学作品选读和分析。

四、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五、课程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报告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包身工-优秀教案

包身工-优秀教案

《包身工》教案第一课时1.导入语: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

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板书):包身工。

2.时代背景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话还得从头说起。

在20世纪30年代,具体来说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3 解题:什么是包身工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明确:命运:极其悲惨(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地点:上海东洋纱厂来历:贫困农家女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实质:赚钱机器命运:极其悲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

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体裁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体裁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是什么体裁的书
体裁:报告文学。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由于其对历史的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新闻知识解读

新闻知识解读
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 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 用。
• 亦理亦情: •
基本思路:
•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
• 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 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新闻的六要素
•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原因 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 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今天,网络发展得异常迅猛,但也带来 了很多负面作用,如“网络暴力”, “虚假新闻”,你认为网络能代替传统 新闻载体吗?为什么?
什么是报告文学
•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 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 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 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中国农民调查
• 作者:陈桂棣、春桃 • 本书真实全面展现 了当下中国农民悲惨的 生活现实,长达三年的 一线调查,作者用悲悯 的笔法分析了农民生存 的真实状况,对众多体 制制度提出了深刻质疑, 是这些年来最具深度也 是最具良心的报告文学。
世界著名广播机构
• 英国广播公司,简 称BBC,是英国最大 的新闻广播机构。 • BBC以43中语言向全 球广播,它的新闻 报道公正、客观, 长久以来一直被认 为是全球最受尊敬 的广播媒体之一。
电视:荧屏连着我和它
• 优点:时效性强, 感染力强;
• 缺点:选择性差, 不利于保存。
世界著名的新闻电视台
• 1、标题 • 2、消息头 • 3、导语:最重要的信息 • 4、支持段:次重要,对导语的补充 • 5、再次(或结尾)
倒金 字塔 结构
什么是通讯?
• 通讯是对新闻 事件、人物和 各种见闻的比 较详尽而生动 的报道。
通讯有什么特点?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文学作品1、简要说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答:区别: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根据文学生产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学产品的类型作出的划分。

主义是具体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联系:主义是型文学在近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前者分别成为后者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同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现实型——再现现实;理想型——表现情感;象征型——寄寓某种意蕴。

2、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而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突出意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是什么?答:1、主观性;2、假定性。

4、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2、极力推崇想象与幻想;3、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强调从生活的瞬息变幻、精神的动荡以及富于特征性的各种奇特现象中提示美。

5、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写作,是首要原则;2、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3、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并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4、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

6、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2、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3、在艺术整体上强调主观性;4、语言上注重音乐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和从中显示出的神秘性。

7、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2、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3、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8、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包身工

包身工

包身工了解时代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 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作者介绍包身工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被揭露,不得不提到一个作家,一个进步作家,他从事过工会工作,后来又曾经长期居住在工人区,因为经常和工人打交道,从工人的口中得知了包身工的事情。

这位作家,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

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经过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这些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这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就是夏衍。

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夏衍选集》关于报告文学夏衍当时得到一些有关包身工的材料,正好有一位同仁叫做沈西苓同志要写一个以上海女工为题材的电影剧本,夏衍就把包身工的有关材料给他。

夏衍认为这件事,用电影的方式来揭露效果要比文章的方式好,更能引起观众“灵魂的震动”,后来明星电影公司,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叫《女性的呐喊》。

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

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点,是处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什么是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报告文学是新兴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

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

●也就是说,它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动人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所作所为和儿童所关注、所向往的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新闻性●这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

新闻性指的是真实性和时效性。

●真实性是新闻性的内核。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反映的事物必须是现实生活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夸大,不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

另一方面,要反映正确,即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全真实。

●报告文学同样要讲究实效性,要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感应时代的脉搏。

所谓时效性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报道时间要快,一是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需要,及时抓住生活中具有新意的东西,回答小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优秀的儿童报告文学总是将报告的聚焦点置于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领域,将探究的笔触伸向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

而当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时,他们不仅能发现儿童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值得张扬、宣传和歌颂的诸多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同时也会注意到现实社会中与少年儿童成长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2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 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 事实。
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 标题的区别 • 时效性的区别 • 内容详略的区别 • 描写生动与否的区别
通讯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的定义
•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 实的新闻体裁。 •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 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 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 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 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 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 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 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 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 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新闻特写范文
在养鸡场的西面,只见房顶那几吨重的钢梁和铁 板被残暴的大风掀了个“仰面”朝天,整个破烂不堪 的钢铁房顶在地上干嚎着流着痛苦的“泪水”,千疮 百孔的西面墙体就像被炮弹炸过一样所剩无几。目睹 这些,令人不禁想起了“汶川大地震”, 其场面惨不 忍睹,其悲惨情景使每个目睹者感到万分震惊! 上午7点左右,尽管残淡的太阳爬上了高空,但大 风仍然呼啸。闻讯赶来的40多个乡亲们,纷纷帮助刘 具成从废墟里抢救着一个个活着的母鸡,并从被砸成 “饼子”的铁笼里将血淋淋的一个个死鸡艰难地抠出 来。只见死鸡一片片,烂鸡蛋满地可见,活鸡被装上 了汽车„„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1]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1]

1、什么是新闻简单并通俗地说,新闻就是最近最新发生的所见闻的事情。

或者说,新闻就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能引起广大读者或听众感兴趣的事情事件的报道。

就字面而言,新闻泛指新近发生的让人感兴趣的事情。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新闻,是特指通过一定传媒对这种事情的报道。

这特指的新闻,有两个必备构件,一是新闻事实,二是传媒报道。

现媒体通行的说法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2、价值评定新闻的关键词:新近发生,社会意义,广泛兴趣。

3、时效因素新闻的生命在于新;新闻的价值也在于新。

距离发生时间越近,就越鲜活,越有吸力,越拥有受众。

不新,不是新闻,充其量只是故事与往事。

时效,是新闻与故事分界线。

4、载体形式目前,基本的新闻载体有如下几种:第一,民间口传。

第二,报刊,主要是日报(含晚报与早报)。

第三,广播电视。

第四,互联网,包括新闻网站和论坛、博客、微博等。

第五,通信工具,手机报。

第六,公文,主要是和各单位部门的信息类“工作简报”、“工作通讯”与“内参”等。

二、新闻的基本体裁新闻的基本体裁主要有四种: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和新闻评论。

其实,我们公文中的“简报”,也是一种新闻体裁,仅仅是它传播的范围较固定与特殊。

新闻的基本表现方式有三类:客观直录类、多手法表现类、评述论说类。

(一)消息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速。

2、消息的特征主题突出,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客观真实,时效迅速。

3、消息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种类动态消息、现场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二)通讯1、通讯的定义通讯,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报道价值的人和事的真实而详尽并且富有感染力的记叙,以迅速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2、通讯的特征第一,新闻性:第二,真实性:第三,生动性:第四,形象性:通讯,一般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拥有较为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用较为娴熟的写作技巧,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方法,使之形象丰满、内容生动、贴近生活、真实可信。

文学理论重点

文学理论重点

文学理论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叙事学: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法国当代叙事学20是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它与传统叙事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立足于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文化理论,更加注重作品本文及其结构而不是作品的社会意义,注重叙事作品的共性而不是具体的艺术成就5、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6、行动元与角色:指在叙事作品中,人物并非仅仅起“行动元”的作用,他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

叙事学中把人物性格的这种独特的审美性称为“角色”。

7、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8、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精炼而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9、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11、文学批评:是指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或,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一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评价方式。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为基础,通过作者的观察、调查和描述,展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报告文学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散文、小说、杂文、随笔等,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的表达方式,传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观点。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具有文学性,更具有社会性和传播性,因此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

它要求作者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对待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做虚构、夸大或歪曲事实的描述。

通过真实的细节和情节,使读者对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明显区别。

另一个特点是生活性。

报告文学是以生活为素材的文学形式,它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通过对这些生活素材的观察和记录,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活性使得报告文学更贴近读者的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从而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此外,报告文学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它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记录,更是作者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导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报告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注重艺术性,通过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手段,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形式,它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思考,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当代社会,报告文学具有重要的传播功能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更是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映,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引导和影响。

因此,报告文学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解释题1、文学(作者用语言形象化地再现现实、表现感受、启发读者的一门艺术。

)2、文学文本(作者创造的结果,读者欣赏或解读的对象。

)3、文学作品(读者还原、引申或再造的结果。

)4、文学意义(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内容和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价值。

)5、题材(题材是提炼素材得到的文本意义。

它既指文学对象又指文本意义。

)6、主题(主题是文本意义的核心或中心。

它决定文本品位。

)7、肖像的正面描写(由叙述代言者静态介绍。

)8、肖像的侧面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静态介绍。

)9、肖像的白描(即画龙点睛似的静态介绍。

)10、肖像的夸张(即放大特征的静态描写。

)11、肖像的纵比(即变化的动态描写。

)12、心理剖析(由叙述代言者的全知视角分析。

)13、心理独白(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受限视角自我表述。

)14、梦幻描写(由全知视角或受限视角来描绘幻觉或白日梦。

)15、意识流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内视角非逻辑性地呈现。

)16、典型角色(典型角色具有独特性格,是“熟悉的陌生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7、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即文学的审美的情调、语气、语调,侧重于文学的独创性,产生于创作气质,体现于文本话语在遣词、用句、修辞、表达上对规范语言的偏离。

)18、文学经典(生命长久、读者众多、久读不厌、启迪深刻的文学作品。

)二、简答题1、文学有哪三大功能?(认识、教化、审美。

)2、文学认识的基本维度是什么?(现实、作者、文本、读者。

)3、“载道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学是载道、传道、悟道的手段或工具。

1、儒家主张“文以载道”。

2、道家主张“得鱼忘筌”。

)4、“模仿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

1、古希腊认识论者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是对世界异质同构的模仿。

2、古希腊本体论者柏拉图认为文学模仿外形,低于现实、理念。

3、古希腊反映论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实质,高于历史。

)5、“镜子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文学史三十年-—什么是文学

文学史三十年-—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大家愿意知道,大家愿意回答,答案很多,却都不能成为定论。

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定论,因为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时代演变,随时代堆积的。

因演变而质有不同,因堆积而量有不同,这种种不同都影响到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上。

比方我们说文学是抒情的,但是像宋代说理的诗,十八世纪英国说理的诗,似乎也不得不算是文学。

又如我们说文学是文学,跟别的文章不一样,然而就积得那么多,文士们都钻在里面生活,我们不得不认这些为文学。

当然,集部的文学性也许更大些。

现在除经史子集外,我们又认为元明以来的小说戏剧是文学。

这固然受了西方的文学意念的影响,但是作品的堆积也多少在逼迫着我们给它们地位。

明白了这种种情形,就知道什么是文学这问题大概不会有什么定论,得看作品看时代说话。

新文学运动初期,运动的领导人胡适之先生曾答复别人的问,写了短短的一篇《什么是文学?》。

这不是他用力的文章,说的也很简单,一向不曾引起注意。

他说文字的作用不外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

他说,文学有三种性:一是懂得性,就是要明白。

二是逼人性,要动人。

三是美,上面两种性联合起来就是美。

这是并不特别强调文学的表情作用;却将达意和表情并列,将文学看作和一般文章一样,文学只是“好”的文章、“妙”的文章、“美”的文章罢了。

而所谓“美”就是明白与动人,所谓三种性其实只是两种性。

“明白”大概是条理清楚,不故意卖关子;“动人”大概就是胡先生在《谈新诗》里说的“具体的写法”。

当时大家写作固然用了白话,可是都求其曲,求其含蓄。

他们注重求暗示,觉得太明白了没有余味。

至于“具体的写法”,大家倒是同意的。

只是在《什么是文学?》这一篇里,“逼人”“动人”等语究竟太泛了,不像《谈新诗》里说的“具体的写法”那么“具体”;所以还是不能引人注意。

再说当时注重文学的型类,强调白话诗和小说的地位。

白话新诗在传统里没有地位,小说在传统里也只占到很低的地位。

这儿需要斗争,需要和只重古近体诗与骈散文的传统斗争。

报告文学(通用10篇)

报告文学(通用10篇)

报告文学(通用10篇)文学报告篇一我们都知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指路明灯,一个人只有思想才会进步,才能在时代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而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认为一个人要有很强的理想抱负和远大的志向,有了理想抱负,他一定能够成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和善良的人。

而理想抱负和远大的志向,又是由多个因素来支撑的。

理想的目标是什么呢?理想就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它决定着他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方向。

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学习,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会一落千丈。

那么要想实现理想,首先就应当做个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向的人,这样他才能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不会迷失方向。

有了计划,理想就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努力,终有回报。

我们在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都应当积极想办法克服,而不是逃避。

我们要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神。

这是我们成功的原因。

我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很好,只会把自己想象的比较好,而只是把自己想不到的放在比较好的位置上,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理想的目标应该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第一,努力学习,不要只学文化科学知识,而将其作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为人处世和生活。

第二,学会做人。

做人就不是做官德,这是为了做官更要以人为本。

第三,要勤奋工作。

不是做官的人,就不是当官考官,而是做一个有责任、有义务、有修养的人。

我们不能只是一个人,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文学报告的格式范文模板篇二一、学情分析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报告文学
言及报告文学,人们都会想到它是“真”的,缘何?有“报告”二字管着。

何谓报告?《辞海》上列了一大串,但无论是“公文”意义上的报告,还是“新闻纸”上和报告文学中的报告,它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

至于报告文学中的“文学”二字,无论从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中,还是从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典型化途径看,说白了就是艺术虚构,或者是源于生活的合理想象。

既然“报告”意味着“真实”,“文学”意味着“虚构”,那么,让—个真实的“报告”与—个虚构的“文学”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通婚,所孕育出来的“报告文学”究竟是“报告”还是“文学”?
事实上,关于报告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本身就有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比如,《新闻工作者手册》、《新闻写作》、《新闻文体写作》等一些基本新闻理论书籍,都将报告文学纳入“新闻体裁之一”;而《文学辞典》、《文学理论简明辞典》、《辞海》等文学理论书籍和权威性工具书,又都将报告文学划入“文学体裁之一”。

“报告文学”一仆两主,孰是?孰非?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

理论思维不清,学术观点不明,必然要导致实践上混乱、无序。

有人不承队“报告”与“文学”的矛盾性,指出:报告文学既不是新闻,也不是文学,是介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新闻与文学的综合体。

这种回答貌似客观、公正,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报告文学在我国产生至今,理论界除有人这么寥寥数语和泛泛而谈外,尚无有足够的论据和公认的论证来对这“综台体”的内涵与外延加以科学的质的规定性界定。

因此,不足为凭。

有人搬出《辞海》说:“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

也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有文学创作‘轻骑兵’之称”。

那么我要问,何谓“艺术加工”?“加工”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当”?为什么要“适当”?
还是茅盾先生说得干脆:“报告文学就是运用文学手法写出来的真人真事的报告。

”那什么又是“文学手法”?《写作问答》解释说:“报告文学的文学手法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

具体说来,它要通过对真人真事的严格选择,深入的调查研究,挖掘本质特征,然后再通过严格的选材、剪裁,对某情节、细节的提炼,对人物、景物的刻画
描绘,并认真地锤炼语言,从而鲜明生动、具体形象地
把典型的人和事表现出来。


毫无疑问,照这种方法“文学”出来的“报告”,应该不会出现“虚构”的成份。

这也是大家对报告文学的“文学”之所倡。

事实上,在报告文学一词出现前后,广大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在大量新闻作品中,一直都是这么选择典型、锤炼主题、精选材料的。

然而,目睹当今很多明显有虚构成份的报告文学,人们又将作何解释?不言而喻,理论上的“文学手法”代替不了现实中的“文学手法”。

时下一些报告文学中虚构成分增多的本质原因,就在于作者自觉或不自觉汲取了“文学”二字基本的、约定俗成的、理论与实践都赋予的主旨──典型化手法。

即“杂取”种种人创作出一个“典型”,或“杂取”种种人的事堆放在一个人身上。

可见,本本上的报告文学的定义再和谐、再统一,也掩盖不住当今报告文学失真较多的现实。

纵观当今形形色色的报告文学,说是报告吧,有的却带有明眼人一眼即知的文学虚构;说是文学吧,却都还注明了新闻的五个W且外加一个H。

结果,弄得报告不报告,文学不文学,真不真,假不假,假的变成了真,真的也变成了假。

请看一篇报告文学的细节:
“他的口腔已完全溃烂,无数个万恶的癌菌在争分夺秒地吞噬着他那灿烂的生命细胞。

他说不出话,可他想说话──引进设备的谈判进展如何?陈总工程师的调进手续办好
时,变成了现在这副不人不鬼的样子了呢?个中原因,新闻界、文学界早已说得没心再说了。

一言以蔽之,钱在作怪!
管你是男女老少天才蠢汉人才庸才阿猫阿狗,只要肯出银子,就能步入报告文学的殿堂。

银子出得多,稿子就写得长,“事迹”就“码”的多,照片也就大,题目也就随之醒目。

金钱、权力的渗透、介入、操纵、垄断,使得当今的文章价值、作者人格、社会和新闻观念、读者观念等一一扭曲、变态。

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中,报告文学不“文学”,不虚构,不失真,那才叫怪呢!
金钱驱动着作者打着“报告”的幌子大行“文学”之实。

既可利用“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欺上瞒下,从中捞取诸多好处;又可利用“文学”的艺术性推卸虚构的责任。

什么叫失实,我写的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你懂吗?那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允许艺术想象的。

如此进退自如,左右逢源,四方得宠,八面玲珑……这就是当今报告文学的又一大功效。

当然,作者采访不深不细,文笔太拙,道听途说,画龙点睛,拔苗助长等等,也是今天报告文学失真较多的原因之一。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当今的诸多报告文学,“报告”的少,“文学”的多,是假“报告”之名,行“文学”之实,尤其是一些自费出版的什么“厂长经理”之类的
报告文学集和报刊上以报告文学形式出现的整版整版的企业综述、总述。

“报告文学在贬值”──这是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报告文学作者,还生怕人们认识不到“报告”与“文学”既真实又虚构的矛盾性,竟然大笔一挥,把“报告”改为“纪实”、“新闻”,把“文学”换成“小说”,于是乎,一大批比标注“报告文学”更明显矛盾的“纪实小说”、“纪实文学”、“报告小说”等纷纷出笼。

笔者实在弄不明白小说中夹杂着真人真事的不伦不类的东西,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尽管“报告”与“文学”矛盾不通,有如众所周知的矛盾概念“打扫卫生”一般,但由于几十年来已约定俗成,姑且由之。

实际上,人们对报告文学质的规定性,认识上谁也不糊涂,都知道真实性是它的生命。

问题在于有些人出于种种目的,装假洋鬼子,故意给报告文学里掺假,反正有“文学”给他撑腰。

故笔者顺笔在此点破。

日前与一朋友闲聊,提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对方说:都啥年代了,还管得了那么许多?如今是市场经济,钱是大爷。

人家出了钱,不拔高就不典型,不典型就登不出来,不编咋行?编了,登了,钱来了。

作者拿小头,报刊拿大头,被写者拿风头,一些读者还都蒙在鼓里抢着当新闻看,真把人偷着笑死!
“时下的报告文学真多”──这也是社会各界普遍的共
识。

改革开放,典型层出,热点横溢,非大力讴歌而不能反映时代之貌,于是,报告文学就多了起来了。

这是站得住脚的理论。

多了不能滥,多了不能假,多了不能让钱所左右,多了不能置党的新闻原则于不顾。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纯而又纯。

有人把这话引进新闻写作,说报告文学既不可能做到100%的真实,也不可能是100%的失实。

我说:这是诡辩!
有一本叫《写作文体知识》的书上说:“采写报告文学,对那些早已消逝了或记者、作家无法看到的场景,允许作者经过仔细的体察,做些符合事实的艺术加工,进行‘合乎逻辑的想象’,使之在作品中重现。


这话说得矛盾。

没经过生死搏斗的场面,能“仔细的体察”出战斗的气氛吗?你给我体察一下试试。

还有一本书,叫《写作简论》。

书中说:“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不仅不利于表现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要求报告文学绝对真实,也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

还可以把报告文学比之为摄影艺术,那一幅幅壮丽的生活画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来的,但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兼容并蓄。


这话有些钻牛角尖。

既然常识告诉我们,世界是不存在“绝对化”的纯而又纯的事物,那么,人们要求报告文学“绝对真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口语化的、大白话的、形象化的说法,无非是要求报告文学“真实、真实、再真实。

”作者为何要片面地把人们对“绝对真实”的一般意义上的认识,硬扯进哲学原理的“真空”王国;再说,把摄影艺术与报告文学扯在一起类比,也是缺乏可比性的。

总之,报告文学“绝对”不能虚构。

此禁一开,实际上就等于取消了报告文学的存在性。

周恩来的《旅欧通讯》,瞿秋白的《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夏衍的《包身工》等,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作,都是绝对真实的。

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黄宗英的《大雁情》等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报告文学,也都做到了绝对真实。

前辈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尚能如此,我们今天也应该能够做到。

报告是寻找典型,人物事迹是从人物身上挖掘出来的;文学是创作典型,事迹是从他人身上移植上去的。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写照,是历史的反映。

今日之报告,明日之历史,昨日之报告,今日之历史。

倘报告文学都借“报告”之名行“文学”之实,那后人
编史修志时,依据今日虚构或水份甚多的“报告”来纵述历史,横陈百业,那煌煌史册岂不贻害子孙?!
文章千古事,乃传世之作。

这一路想下去,真有点儿不寒而栗,更觉笔杆子分量之重,也豁然明白了圣人孔子昔日写《春秋》时,为何要坚持“述而不作”的道理。

报告文学,你要“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