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堰流特征与分类——学习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单元一、堰流特征与分类
一、堰流的概念
水流受到从河底(渠底)建起的建筑物(堰体)的阻挡,或者受两侧墙体的约束影响,在堰体上游产生壅水,水流经堰体下泄,下泄水流的自由表面为连续的曲面,这种水流称为堰流,这种建筑物称为堰。
例如溢流坝溢流(图7-1(a))、堰顶部闸门脱离水面时的闸口出流(图7-1(b))都属堰流。
通过有边墩或中墩的小桥的孔出流(图7-1(c))、涵洞进口水流等在水力算时也按堰流考虑。
(a)溢流坝溢流(b)闸门脱离水面时的闸口出流(c)小桥桥孔出流平面图
图7-1 堰流
水流流近堰顶的过程中流线发生收缩,流速增大,势能转化为动能,堰上的水位产生跌落。
由于水流在堰顶流程较短,流线变化急剧、曲率半径很小,属于非均匀流中急变流,因此能量损失主要是局部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可忽略不计。
水流在流过堰顶时,一般在惯性的作用下均会脱离堰(构筑物),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具有自由表面的液流会产生垂直收缩。
二、堰流的类型
通常把堰前水面无明显下降的渐变流断面0―0 称为堰前断面(如下图)。
该断面处水面到堰顶的水深称为堰上水头,用H表示。
实测表明,堰前断面距堰壁上游约为(5~3) H 。
堰前断面平均流速0v称为行近流速。
P1和P 2 分别为上、下游堰高。
图7-2 堰流的类型
工程上一般以堰顶的厚度δ与堰上水头H 的比值大小,(见图7-2)将堰流分成以下3种类型。
1.薄壁堰流: 67.0/≤H δ
堰前的水流由于受堰壁的阻挡,底部水流向上收缩,水面逐渐下降,使过堰水流形如舌状,称为水舌。
水舌下缘的流速方向为堰壁边缘切线的方向,堰顶与堰上水流只有一条线的接触。
水舌离开堰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回落。
当水舌回落到堰顶高程时,距上游堰壁约0.67H 。
这样,当67.0/≤H δ时,水舌不受堰宽的影响,这种堰流称为薄壁堰流(图7-2(a))。
薄壁堰壁一般用钢板或木板作成,常做成锐缘形,故又称锐缘堰。
薄壁堰主要用于测量流量的设备中。
2.实用堰流: 5.2/67.0≤<H δ
堰顶厚度大于薄壁堰,水舌下缘与堰顶面接触, 水舌受到堰顶面顶托和摩阻力作用, 对过流有一定的影响,堰上的水流形成连续的降落状,这样的堰流称为实用堰流。
实用堰的剖面有曲线型(图7-2(b))和折线型(图7-2(c))两种,工程中多采用曲线型实用堰;有些中、小型工程中,为方便施工,也
采用折线型实用堰。
3.宽顶堰流:10/5.2≤<H δ
堰顶的宽度较大,堰顶面对水流的顶托作用非常明显。
进入堰顶的水流受到堰顶垂直方向的约束,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增大,动能增大,势能相应减小;再加上水流进入堰顶时产生了局部水头损失;故水流在进入堰顶时产生第一次水面跌落。
此后水流在较宽的堰顶的顶托作用下,形成一段几乎与堰顶平行的水流。
如下游的水位较低,水流在流出堰顶时将产生第二次跌落,如图7-2(d)所示,这种的堰流称为宽顶堰流。
实验表明宽顶堰流水头损失仍以局部水头损失为主,沿程水头损失可忽略不计。
特别要注意,同一个堰,当堰上水头较大时,可能为实用堰;当较小时,则可能为宽顶堰。
当堰顶的厚度δ与堰上水头H 的比值10/>H δ时,沿程水头损失逐浙起主导作用,水流也逐浙具有明渠水流特征,其水力计算已不能用堰流理论,而要用明渠水流理论解决。
三、堰流的影响
水过堰时由于断面发生变化故其过流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水力计算中必须要加以考虑。
1.由于堰坎的存在,水流过流断面在过堰时将发生竖向收缩,在能量方程中加以考虑。
2.当堰口宽小于上游水面宽时,过水时还将产生侧向收缩,需要使用侧收缩系数进行修正。
3.进入下游时,如果下游的水位高于堰顶也将对堰流产生影响。
当下游水位较高影响堰流时,称为淹没堰流;否则就称为自由堰流。
研究堰流的目的在于探讨过堰水流的流量与堰上水头、堰顶形状以及过水宽度等因素的关系,从而解决工程中有关的水力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