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XX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代码:题目: 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 奉XX学号: 1440000000指导教师: 易开题时间: 2015 年 12 月 30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0 日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二、设计目的与任务 (3)1、课程设计目的 (3)2、课程设计的任务 (3)三、设计方案 (3)1、需求分析 (3)2、概要设计 (4)3、详细设计 (5)4、程序清单 (13)四、调试分析与体会 (19)五、运行结果 (20)六、结论 (24)七、致谢 (24)八、参考文献 (25)摘要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列举了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例,通过综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和动手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内容,并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内容包括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递归、树与森林、图、堆与优先级队列、集合与搜索结构、排序、索引与散列结构等关键字:数据结构;分析;掌握Abstract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lists the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nalysis and solve problems in many aspects, programming, and hands-on abilit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help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tent of data structure, and using the data structure of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Content including array, linked list, stack and queue, recursion, tree and forest, graph, heap and priority queu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and search, sorting, indexing and hashing structure, etcKeywords:data structure;Analysis;master《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一、引言二、将一组数据运用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进行排序,要求使用递归与非递归方法三、本次课程设运用到了数组、链接表、栈、递归、排序等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快速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八-快速排序

实验8 快速排序1.需求分析(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中间用空格或者回车隔开。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及假设用户输入都是合法的。

(2)输出的形式: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在操作系统中,当有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输出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4)测试数据:输入请输入任务个数:9请输入任务用时:5 3 4 2 6 1 5 7 3输出任务执行的顺序:1 2 3 3 4 5 5 6 72.概要设计(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应以整数存储用户的第一个输入。

并将随后输入的一组数据储存在整数数组中。

(2)算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将任务按完成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则在完成前一项任务时后面任务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小,即得到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采取对输入的任务时间进行快速排序的方法可以在相对较小的时间复杂度下得到从小到大的顺序序列。

3.详细设计(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第一次输入的正整数要求大于零,为了能够存储,采用int型定义变量。

接下来输入的一组整数,数据范围大于零,为了排序需要,采用线性结构存储,即int类型的数组。

(2)实现程序的具体步骤:一.程序主要采取快速排序的方法处理无序数列:1.在序列中根据随机数确定轴值,根据轴值将序列划分为比轴值小和比轴值大的两个子序列。

2.对每个子序列采取从左右两边向中间搜索的方式,不断将值与轴值比较,如果左边的值大于轴值而右边的小于轴值则将二者交换,直到左右交叉。

3.分别对处理完毕的两个子序列递归地采取1,2步的操作,直到子序列中只有一个元素。

二.程序各模块的伪代码:1、主函数int main(){int n;cout<<"请输入任务个数:";cin>>n;int a[n];cout<<"请输入任务用时:";for(int i=0;i<n;i++) cin>>a[i];qsort(a,0,n-1); //调用“快排函数”cout<<"任务执行的顺序:";for(int i=0;i<n;i++) cout<<a[i]<<" "; //输出排序结果}2、快速排序算法:void qsort(int a[],int i,int j){if(j<=i)return; //只有一个元素int pivotindex=findpivot(a,i,j); //调用“轴值寻找函数”确定轴值swap(a,pivotindex,j); //调用“交换函数”将轴值置末int k=partition(a,i-1,j,a[j]); //调用“分割函数”根据轴值分割序列swap(a,k,j);qsort(a,i,k-1); //递归调用,实现子序列的调序qsort(a,k+1,j);}3、轴值寻找算法://为了保证轴值的“随机性”,采用时间初始化种子。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表、树、图等常见数据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2. 学会分析不同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和操作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2. 能够运用排序和查找算法,优化程序性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认识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作用和分类,重点讲解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非线性结构(树、图)的特点。

2. 线性表:讲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相关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

3. 栈和队列:介绍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存储结构及相关操作。

4. 树和二叉树:讲解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及线索二叉树。

5. 图:介绍图的定义、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6. 排序算法:讲解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的原理、实现及性能分析。

7. 查找算法:介绍线性查找、二分查找等查找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1.综合应用2.折半查找3.快速排序专业:软件工程班级:1101座号:3110305129姓名:潘聪2012 年 6 月26 日设计题目1:综合应用一、问题描述有N名学生,每名学生含有如下信息:学号、姓名、某四门课的成绩,并计算其总分,用一结构数组表示之。

然后实现以下功能:(1)将这些数据存放至文件stuf.dat中;(2)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出至结构数组中,并显示之;(3)输出总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名字;(4)输出总分在34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的名单;(5)求出各科平均分数;(6)按总分排名;(7)输出补考名单。

二、解决问题的算法思想描述(1)子函数:首先确定需要的子函数,总共7个,对应的功能分别是题目要求的七项(2)主函数:主函数中,要设计出易于使用的人机界面,就必须要用到switch 。

(3)文件的存放读取,必须要用到文件的函数,fopen,fread,fclose等。

(4)把每个学生的信息定义在一个结构数组中,利用结构数组更加方便。

(5)各科成绩排名用冒泡排序即可。

(6)输出总分,补考名单,各科的平均分都比较简单。

三、设计1. 数据结构的设计和说明//定义结构体typedef struct{int num; //学号char name[10]; //姓名int score1; //语文int score2; //数学int score3; //物理int score4; //化学}student;student stu[MAX]; //结构数组2.模块结构图及各模块的功能:3. 关键算法的设计(必须画出流程图)打印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名单算法流程图:四、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五、课程设计总结注意细节方面,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能忽视,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六、关键源程序的清单关键算法一:按照总成绩排名:void paiming(){read();student x;int sum[MAX],t=0,i,m,n,j;for(i=0;i<MAX; i++){sum[i]=stu[i].score1+stu[i].score2+stu[i].score3+stu[i].score4;}for(m=0;m<MAX-1;m++)for(n=m+1;n<MAX;n++)if(sum[n]>sum[m]){t=sum[n];sum[n]=sum[m]; //总成绩交换sum[m]=t;x=stu[n];stu[n]=stu[m]; //总成绩对应的学生也要同时交换stu[m]=x;}printf("学号\t姓名\t语文\t数学\t英语\t物理\t总分\t名次\n");for(j=0;j<MAX;j++){printf("%-8d%-8s%-8d%-8d%-8d%-8d%-8d%-8d\n",stu[j].num,stu[j].name,stu[j].score1,stu[j].sc ore2,stu[j].score3,stu[j].score4,sum[j],j+1);}}关键算法二:打印出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姓名:void maxmin(){int sum[MAX],i,j,m=0,n=0,max,min;read();for(i=0;i<MAX; i++){sum[i]=stu[i].score1+stu[i].score2+stu[i].score3+stu[i].score4;} //求书每个人的总分max=min=sum[0]; //用一维数组保存成绩,并且先令第一位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高分和最低分for(j=0;j<MAX;j++){if(sum[j]>max){m=j;max=sum[j]; //定义变量m,n分别保存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下标}else if(sum[j]<min){n=j;min=sum[j];}}printf("\n最高分:%s 总分%d\n",stu[m].name,sum[m]);printf("\n最低分:%s 总分%d\n\n",stu[n].name,sum[n]);}设计题目2:折半查找一、问题描述用折半查找法,实现对任意一组数据的查找。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内部排序算法比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的排序是一项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操作。

内部排序算法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将对几种常见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重复地走访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数据元素,如果顺序不对则进行交换,并一直重复这样的走访操作,直到没有要交换的数据元素为止。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实现,但其效率较低,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性能不佳。

因为它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平均时间复杂度也为O(n²)。

插入排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插入排序在数据量较小时表现较好,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也都是 O(n²),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性能可能会优于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则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同样为O(n²),但它在某些情况下的交换操作次数可能会少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的排序算法。

它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小,另一部分的元素都比基准大,然后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快速排序通常表现出色,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也是一种分治算法,它将待排序序列分成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有序,然后将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本文是范文,仅供参考写作,禁止抄袭本文内容上传提交,违者取消写作资格,成绩不合格!实验名称:排序算法比较提交文档学生姓名:提交文档学生学号:同组成员名单:指导教师姓名:排序算法比较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1.掌握各种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算法实现。

3.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优劣分析及花费的时间的计算。

4.掌握各种排序方法所适应的不同场合。

2、设计内容和要求利用随机函数产生30000个随机整数,利用插入排序、起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等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统计每一种排序上机所花费的时间二、运行环境(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Vc6.0编程软件运行平台: Win32硬件:普通个人pc机三、算法设计的思想1、冒泡排序:bubbleSort()基本思想: 设待排序的文件为r[1..n]第1趟(遍):从r[1]开始,依次比较两个相邻记录的关键字r[i].key和r[i+1].key,若r[i].key>r[i+1].key,则交换记录r[i]和r[i+1]的位置;否则,不交换。

(i=1,2,...n-1)第1趟之后,n个关键字中最大的记录移到了r[n]的位置上。

第2趟:从r[1]开始,依次比较两个相邻记录的关键字r[i].key和r[i+1].key,若r[i].key>r[i+1].key,则交换记录r[i]和r[i+1]的位置;否则,不交换。

(i=1,2,...n-2)第2趟之后,前n-1个关键字中最大的记录移到了r[n-1]的位置上,作完n-1趟,或者不需再交换记录时为止。

2、选择排序:selSort()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不像冒泡排序算法那样先并不急于调换位置,第一轮(k=1)先从array[k]开始逐个检查,看哪个数最小就记下该数所在的位置于minlIndex中,等一轮扫描完毕,如果找到比array[k-1]更小的元素,则把array[minlIndex]和a[k-1]对调,这时array[k]到最后一个元素中最小的元素就换到了array[k-1]的位置。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算法实验报告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在操作系统中,我们总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所有的任务。

但事情总是要一件件地做,任务也要操作系统一件件地处理。

当操作系统处理一件任务时,其他待处理的任务就需要等待。

虽然所有任务的处理时间不能降低,但我们可以安排它们的处理顺序,将耗时少的任务先处理,耗时多的任务后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

只需要将n 件任务按用时去从小到大排序,就可以得到任务依次的处理顺序。

当有 n 件任务同时来临时,每件任务需要用时ni,求让所有任务等待的时间和最小的任务处理顺序。

二、需求分析1. 输入事件件数n,分别随机产生做完n件事所需要的时间;2. 对n件事所需的时间使用快速排序法,进行排序输出。

排序时,要求轴值随机产生。

3. 输入输出格式:输入:第一行是一个整数n,代表任务的件数。

接下来一行,有n个正整数,代表每件任务所用的时间。

输出:输出有n行,每行一个正整数,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依次代表着操作系统要处理的任务所用的时间。

按此顺序进行,则使得所有任务等待时间最小。

4. 测试数据:输入 95 3 4 26 1 57 3 输出1 2 3 3 4 5 5 6 7三、概要设计抽象数据类型因为此题不需要存储复杂的信息,故只需一个整型数组就可以了。

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一个给定的进行快速排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轴值,假设输入的数组中有k个小于轴值的数,于是这些数被放在数组最左边的k个位置上,而大于周知的结点被放在数组右边的n-k个位置上。

k也是轴值的下标。

这样k把数组分成了两个子数组。

分别对两个子数组,进行类似的操作,便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程序的流程输入事件件数n-->随机产生做完没个事件所需时间-->对n个时间进行排序-->输出结果快速排序方法:初始状态 72 6 57 88 85 42 l r第一趟循环 72 6 57 88 85 42 l r 第一次交换 6 72 57 88 85 42 l r 第二趟循环 6 72 57 88 85 42 r l 第二次交换 72 6 57 88 85 42 r l反转交换 6 72 57 88 85 42 r l这就是依靠轴值,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的实例。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八快速排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

2. 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二、实验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基于交换的排序方式。

它是由图灵奖得主 Tony Hoare 发明的。

快速排序的原理是:对一个未排序的数组,先找一个轴点,将比轴点小的数放到它的左边,比轴点大的数放到它的右边,再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完成整个数组的排序。

优缺点: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思想的算法,因此,在分治思想比较适合的场景中,它具有较高的效率。

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大数组中选取一个基准值,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一般是选取数组的中间位置。

然后把数组的所有值,按照大小关系,分成两部分,小于基准值的放左边,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放右边。

继续对左右两个数组递归进行上述步骤,直到数组只剩一个元素为止。

三、实验步骤1.编写快速排序代码:void quicksort(int *a,int left,int right) {int i,j,t,temp;if(left>right)return;temp=a[left];i=left;j=right;while(i!=j) {// 顺序要先从右往左移while(a[j]>=temp&&i<j)j--;while(a[i]<=temp&&i<j)i++;if(i<j) {t=a[i];a[i]=a[j];a[j]=t;}}a[left]=a[i];a[i]=temp;quicksort(a,left,i-1);quicksort(a,i+1,right);}2.使用 rand() 函数产生整型随机数并量化生成的随机数序列,运用快速排序算法对序列进行排序。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快速排序能够有效地快速地排序整型序列。

在随机产生的数值序列中,快速排序迅速地将数值排序,明显快于冒泡排序等其他排序算法。

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排序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实践能力。

1.理解排序算法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常见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3.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

4.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编写程序实现常见的排序算法;6.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效率和适用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序算法的原理、实现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排序算法概述1.1 排序的概念和作用1.2 排序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指标第2课时:冒泡排序2.1 冒泡排序的原理2.2 冒泡排序的实现2.3 冒泡排序的效率分析第3课时:选择排序3.1 选择排序的原理3.2 选择排序的实现3.3 选择排序的效率分析第4课时:插入排序4.1 插入排序的原理4.2 插入排序的实现4.3 插入排序的效率分析第5课时:排序算法的应用5.1 排序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2 排序算法的选择和优化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排序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2.参考书:《算法导论》、《排序与搜索》;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占总评的30%。

排序算法课课程设计书

排序算法课课程设计书

排序算法课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排序算法的概念、原理和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编写排序算法代码的能力;能够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排序,并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的兴趣,使其认识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排序算法的相关知识,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具备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算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排序算法的概念和原理:介绍排序算法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常见排序算法:讲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基本排序算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实现过程。

3.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分析不同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4.排序算法的代码实现:让学生动手编写排序算法代码,培养其编程能力。

5.排序算法的执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讲解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概念,并分析不同排序算法的复杂度。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排序算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排序算法,并具备运用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排序算法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算法实现,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算法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排序算法的应用价值和性能特点。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排序算法代码,培养其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步骤以及时间复杂度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快速排序的原理,运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给定数组进行排序,并分析算法的性能。

1.了解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快速排序的算法步骤。

3.能够分析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4.能够运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给定数组进行排序。

5.能够运用递归思想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步骤、时间复杂度分析以及代码实现。

1.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以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2.快速排序的算法步骤:a.选择一个基准元素。

b.将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移到基准元素的左边,将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移到基准元素的右边。

c.对基准元素左右两边的子数组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3.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最好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平均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

4.快速排序的代码实现:使用递归思想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步骤和时间复杂度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快速排序算法的应用场景和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快速排序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快速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际效果。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快速排序算法代码,并进行性能测试,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1. 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问题描述设计⼀个测试程序,⽐较⼏种内部排序算法的关键字⽐较次数和移动次数以取得直观感受。

基本要求(1)对冒泡排序、直接排序、选择排序、箱⼦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及归并排序算法进⾏⽐较。

(2)待排序表的表长不⼩于100,表中数据随机产⽣,⾄少⽤5组不同数据作⽐较,⽐较指标:关键字参加⽐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记为3次移动)。

(3)输出⽐较结果。

选做内容(1)对不同表长进⾏⽐较。

(2)验证各算法的稳定性。

(3)输出界⾯的优化。

2. 排序算法思想的可视化演⽰—1基本要求排序数据随机产⽣,针对随机案例,对冒泡排序、箱⼦排序、堆排序、归并算法,提供排序执⾏过程的动态图形演⽰。

3. 排序算法思想的可视化演⽰—2基本要求排序数据随机产⽣,针对随机案例,,对插⼊排序、选择排序、基数排序、快速排序算法,提供排序执⾏过程的动态图形演⽰。

4. 线性表的实现与分析基本要求①设计并实现线性表。

②线性表分别采取数组(公式化描述)、单链表、双向链表、间接寻址存储⽅式③针对随机产⽣的线性表实例,实现线性表的插⼊、删除、搜索操作动态演⽰(图形演⽰)。

5. 等价类实现及其应⽤问题描述:某⼯⼚有⼀台机器能够执⾏n个任务,任务i的释放时间为r i(是⼀个整数),最后期限为d i(也是整数)。

在该机上完成每个任务都需要⼀个单元的时间。

⼀种可⾏的调度⽅案是为每个任务分配相应的时间段,使得任务i的时间段正好位于释放时间和最后期限之间。

⼀个时间段不允许分配给多个任务。

基本要求:使⽤等价类实现以上机器调度问题。

等价类分别采取两种数据结构实现。

6. ⼀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问题描述设计⼀个⼀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

基本要求⼀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1)输⼊并建⽴多项式;(2)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c2,e2,…,c n,e n,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 i,e i,分别是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指数降序排序;(3)多项式a和b相加,建⽴多项式a+b;(4)多项式a和b相减,建⽴多项式a-b;(5)计算多项式在x处的值;(6)计算器的仿真界⾯(选做)7. 长整数的代数计算问题描述应⽤线性数据结构解决长整数的计算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安排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安排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安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表、树、图等常见数据结构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 学会分析不同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劣,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问题求解。

3. 掌握常见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了解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设计并实现相应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2.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数据结构问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合作与交流。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将数据结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据结构基础,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数据结构有初步了解,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线性表:介绍线性表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包括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线性表的应用案例。

2. 栈和队列:讲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和操作方法,分析其应用场景,如表达式求值、递归算法等。

3. 串:探讨串的定义、存储结构以及模式匹配算法,如BF算法、KMP算法等。

4. 树:研究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线索二叉树、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5. 图:介绍图的定义、存储结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搜索)、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和Floyd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如Prim和Kruskal算法)等。

6. 排序算法:讲解常见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及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快速排序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步骤;2. 学生能掌握快速排序中的关键操作,如选择基准元素、划分操作;3. 学生能够了解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 学生能够认识到快速排序在各类排序算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快速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编写快速排序的程序代码,并通过调试使其正确运行;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优化快速排序算法的性能;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排序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编程的欲望;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分析、解决和优化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他们已掌握的编程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快速排序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编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编程基础,提高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排序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介绍;- 算法背景- 基本思想- 算法流程图2. 快速排序的程序实现:- 选择基准元素的方法- 划分过程的详细步骤- 快速排序算法的递归实现3. 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稳定性分析4. 快速排序的优化策略:- 随机化基准元素- 三数取中法- 小数组优化5. 快速排序与其他排序算法的对比:- 与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的比较- 快速排序的优势与不足6. 实践案例分析:- 实际问题引入快速排序的应用- 编程实现快速排序并解决具体问题- 性能测试与优化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以课本为依据,系统性地安排了快速排序的相关知识。

快速排序c语言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c语言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快速排序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

2. 学生能掌握使用C语言实现快速排序的方法,包括递归与非递归两种方式。

3. 学生能了解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并分析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语言编写快速排序程序,解决实际排序问题。

2. 学生能通过调试和修改代码,提高程序的效率和稳定性。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排序算法进行优化,提升算法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

2. 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一部分,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但可能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尚不熟练。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实际案例为引导,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快速排序的编程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排序基本原理:介绍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步骤和关键操作,如选择枢轴、分区操作等。

2. C语言实现快速排序:- 递归方式:详细讲解递归实现的快速排序算法,包括代码编写、调试和优化。

- 非递归方式:介绍使用栈或迭代方法实现非递归快速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步骤。

3. 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分析快速排序的平均、最坏和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分析快速排序的空间复杂度,并探讨优化方法。

4. 快速排序优化:- 三数取中法:介绍如何选择枢轴,提高快速排序的性能。

- 小数组优化:针对小数组,采用直接插入排序等方法进行优化。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综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年级专业:指导教师:付丹丹二〇一一年十二月2- 3 - 3摘要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

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

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

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

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

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学科经典的内容,其中内部排序现有的算法有很多种,其中包含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等,各有其特点。

对排序算法比较的分析可以遵循若干种不同的准则,通常以排序过程所需要的算法步数作为度量,有时也以排序过程中所作的键比较次数作为度量。

特别是当作一次键比较需要较长时间,例如,当键是较长的字符串时,常以键比较次数作为排序算法计算时间复杂性的度量。

当排序时需要移动记录,且记录都很大时,还应该考虑记录的移动次数。

究竟采用哪种度量方法比较合适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主要考虑用比较的次数作为复杂性的度量。

41概要1.1设计目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题目:多种排序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科嵌入式(12-1)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多种排序摘要:排序是算法中最基础的问题之一,经典的排序算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到的,基于比较的方法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主要存在插入法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每一种排序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插入法排序适用于那些长度短的排序,要是长的话,有些爱莫能助啦,堆排序主要是依据了二叉堆的特性,但是创建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希尔排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精确的过程,但是目前也只是一个经验方式。

归并排序是一个递归的问题,采用分治的思想实现,但是这种算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快速排序虽然是实践中比较常用的算法,但是对于有序的数组采用快速排序就是灾难。

比较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最优也只能到达O(NlogN)。

关键词:归并排序快排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内部排序目录1. 设计背景 (3)1.1问题描述 (4)1.2 问题分析 (4)2.设计方案 (4)2.1 算法设计 (4)2.2 功能模块分析 (6)3.主要算法流程图 (15)4. 结果与结论 (16)4.1正确结果 (16)4.2错误信息 (18)5. 算法复杂度以及稳定性分析 (18)6. 收获与致谢 (19)7. 参考文献 (19)8. 附件 (20)1. 设计背景1.1问题描述利用随机函数产生N个随机整数(10000以上),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排序。

包括: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

1.2 问题分析经典的排序算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到的,基于比较的方法是比较直观的方式,主要存在插入法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每一种排序算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2.设计方案2.1 算法设计(1)选择排序在待排序的一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据元素与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元素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据元素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据元素交换,循环到只剩下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为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排序算法总结

排序算法:(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3) 冒泡排序 (4) 简单选择排序 (5) 快速排序(6) 堆排序 (7) 归并排序【算法分析】(1)直接插入排序;它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

(2)折半插入排序: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在一个有序表中进行查找和插入,我们知道这个查找操作可以利用折半查找来实现,由此进行的插入排序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所需附加存储空间和直接插入相同,从时间上比较,折半插入排序仅减少了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而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

(3)冒泡排序:比较相邻关键字,若为逆序(非递增),则交换,最终将最大的记录放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此为第一趟冒泡排序;对前n-1记录重复上操作,确定倒数第二个位置记录;……以此类推,直至的到一个递增的表。

(4)简单选择排序: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1<=i<=n)个记录交换之。

(5)快速排序:它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的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6)堆排序: 使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排列,在堆排序的算法中先建一个“大顶堆”,即先选得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并与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对序列中前n-1记录进行筛选,重新将它调整为一个“大顶堆”,如此反复直至排序结束。

(7)归并排序: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假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则可看成是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归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再两两归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这种排序称为2-路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排序是数据结构中典型的算法,经常有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等。

本文要求对排序表中的无序数据进行快速排序,并讨论快速排序的改进方法(双倍快速排序、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这样可以对排序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二、基本要求1、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建立排序表,并能遍历表输出元素。

2、编写快速排序算法,并能够输出排序的结果。

3. 快速排序及其改进—双倍快速排序和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算法。

三、测试数据输入以下数据:5 、3、7、11、1、9、4、8四、算法思想1、普通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可以运用一趟快速排序把序列分成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快速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一趟的快速排序是:附设两个指针low和high,它们的初值分别为low和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大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所指位置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重复这两部直至low=high为止。

2、双倍快速排序思想: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支策略的思想。

即对于输入的子序列L[low..high],如果规模足够小则直接进行排序,否则分三步处理:1) 分解(Divide) :设输入的序列L[low..High],确定支点元素L[low]和L[High],并使L[Low].key<=Ll[High].key ,然后分解(Divide):将序列L[low ..High ]划分成三个子序列L[Low..L-1]、L[L+1..H-1]和L[H+1..High],使L[low ..High]中元素的关系为L[Low..L-1]<L[L]<L[L+1..H-1]<L[H]<L[H+1..High]。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快速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快速排序

学号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数据结构题目:用C语言实现成绩表的快速排序程序设计专业软件工程班级姓名成绩指导教师2009 年6月28日至2009年7月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用C语言实现成绩表的快速排序程序设计设计目的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学会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及数据的组织方法;2.选择合适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相应操作,实现一个班的成绩统计3. 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加强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素质培养;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列任务)〔问题描述〕给出n个学生的1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信息,每条信息由姓名与分数组成,要求设计快速排序算法,进行:(1)按成绩排序;(2)输出形式为:张强张平曾芽王华孙军李应程滨90888278706965〔基本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必须通过键盘输入,且需对输出进行格式控制;〔算法提示〕利用快速排序算法求解;具体要完成的任务是:A.编制完成上述问题的C语言程序、进行程序调试并能得出正确的运行结果。

B.写出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书;时间安排6月 29日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课题;6月 30日查阅资料、准备程序;6月30~7月2日上机调试程序、教师验收程序、书写课程设计报告;7月3 日下午4点前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及相关文档。

具体要求1. 课程设计报告按统一通用格式书写,具体内容如下:①设计任务与要求②总体方案与说明③软件主要模块的流程图④源程序清单与注释⑤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包括调式报告,即在调式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及改进设想);⑥小结与体会附录:①源程序(必须有简单注释)②使用说明③参考资料2.每位学生应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且每天至少在设计室工作半天;指导教师签名:09 年6月27日教研室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09 年6月28日成绩表的快速排序程序设计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用Turbo C 上机调试常规算法的程序;2.掌握快速排序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快速排序算法原理用C语言编程实现实验设备:PC机一台、配置Turbo C软件二、实验内容[问题描述] 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序列,用快速排序法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两种顺序进行排序,并显示每一趟的排序过程;[基本要求] 采用递归算法和非递归算法两种算法;[算法实现] 采用快速排序原理编写C程序;[基本思想] 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个区间,其中左区间记录的关键字的值均比右区间中记录的关键字的值小,再分别对这两个区间中的记录进行快速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排序一、问题描述排序是数据结构中典型的算法,经常有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等。

本文要求对排序表中的无序数据进行快速排序,并讨论快速排序的改进方法(双倍快速排序、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这样可以对排序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二、基本要求1、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建立排序表,并能遍历表输出元素。

2、编写快速排序算法,并能够输出排序的结果。

3. 快速排序及其改进—双倍快速排序和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算法。

三、测试数据输入以下数据:5 、3、7、11、1、9、4、8四、算法思想1、普通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可以运用一趟快速排序把序列分成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快速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一趟的快速排序是:附设两个指针low和high,它们的初值分别为low和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大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所指位置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重复这两部直至low=high为止。

2、双倍快速排序思想: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支策略的思想。

即对于输入的子序列L[low..high],如果规模足够小则直接进行排序,否则分三步处理:1) 分解(Divide) :设输入的序列L[low..High],确定支点元素L[low]和L[High],并使L[Low].key<=Ll[High].key ,然后分解(Divide):将序列L[low ..High ]划分成三个子序列L[Low..L-1]、L[L+1..H-1]和L[H+1..High],使L[low ..High]中元素的关系为L[Low..L-1]<L[L]<L[L+1..H-1]<L[H]<L[H+1..High]。

2) 递归求解(Conquer) :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分别对L[Low..L-1]、L[L+1..H-1]和L[H+1..High]分别进行分解排序。

3) 合并(Merge):对分解出的三个子序列的排序是就地进行的,所以在L[Low..L-1]、L[L+1..H-1] 和L[H+1..High]都排好序后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L[low..High]就已排好序。

3、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对划分结果产生的两个子序列的长度进行检查,如果其中一个与另一个的长度比超过某一界限,则认为这是一个“畸形划分”,对较短的子序列继续使用“快速排序”,而把较长的子序列平分为两个子序列分别排序,然后再进行一次合并。

两个有序序列的合并是可以实现为线性的时间复杂度的,因此可以在每次都是畸形划分时仍然获得)*(LogN N O 的时间复杂度。

其中Partition 就是众所周知的用于“快速排序”的划分子程序,Merge(Data, First,Size)把Data 中[0,First)和[First, Size)两个有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并存放在Data 中。

Partition 划分的位置M 处的值就是划分的枢值,也就是说序列可以分成[0,M-1]、[M,M]和[M+1,Size-1]三部分。

如果Partition 的实现不能保证这一点,则MoreData 应为Data[M],而MoreSize 也应为Size - M 。

五、模块划分1、void Create(SqList *L),建立排序表。

2、void Traverse(SqList L),遍历排序表(输出哨兵)。

3、void swap(int *a,int *b),用于交换两个数。

4、int Partition(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将一个序列划分成两个子序列,后一子序列所有值都不大于前一子序列任意值。

返回子序列分割处索引。

5、void QSort1(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调用快排函数进行排序。

6、int QSort2(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调用双倍快排函数进行排序。

7、void Merge (RedType SR[], RedType TR[], int i, int m, int n),两个有序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列序。

8、void MSort(RedType SR[], RedType TR1[], int s, int t),归并排序。

9、int qsort1(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快速排序。

10、void menu ,输出时清晰。

11、int main(),主函数。

六、数据结构//(ADT)数据类型typedef int KeyType;/*定义关键字类型为整数类型 */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定义关键字*/ /*其它域:略*/ } RedType;/*记录类型*/ typedef struct{ RedType r[MAXSIZE+1];/*定义数组*/ int length;/*表长*/ } SqList;/*顺序表类型*/七、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SIZE 100#define N 10#define M 3#define EQ(a,b) ((a)==(b))#define LT(a,b) ((a)<(b))#define LQ(a,b) ((a)<=(b))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其它域:略*/} RedType;typedef struct{ 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 SqList;/* 排序表的建立 */void Create(SqList *L){ int i,n;printf("\n请输入表长:"); scanf("%d",&n); printf("请输入%d元素:",n);for(i=1; i<=n; i++)scanf("%d",&(L->r[i].key));L->length=n; }/* 遍历排序表(输出哨兵) */void Traverse(SqList L){ int i;for(i=1; i<=L.length; i++)printf("%6d",L.r[i].key); }/*交换函数*/void swap(int *a,int *b){ int temp;temp=*a;*a=*b;*b=temp; }/* 快速排序 */int Partition(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 KeyType pivotkey;/*关键字*/L->r[0]=L->r[low];pivotkey=L->r[low].key;while(low<high){ while (low<high && L->r[high].key>=pivotkey) high--;L->r[low]=L->r[high];while (low<high && L->r[low].key<=pivotkey) low++;L->r[high]=L->r[low];}L->r[low]=L->r[0];Traverse(*L);/*每一趟的输出*/printf("\n");return low; }/*快速排序函数*/void QSort1(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 int pivotloc;/*设置枢轴*/if (low<high){ pivotloc=Partition(L,low,high);QSort1(L,low,pivotloc-1);QSort1(L,pivotloc+1,high); }}/*双倍快速排序函数*/int QSort2(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 int n,Ls,Hs,i;/*设置两个枢轴从两头一起排序*/n=high-low;/*控制循环次数*/ if(low>high||low==high)return 1;if(L->r[low].key>L->r[high].key)/*确保区间内第一个元素的值不大于区间内最后一个元素的值*/swap(&L->r[low].key,&L->r[high].key);Ls=low; Hs=high;for(i=low+1;i<=n;i++){ if(L->r[i].key<L->r[low].key)//小于区间第一个元素的值放置第一区间内{Ls++;swap(&L->r[i].key,&L->r[Ls].key);/*交换两数*/}elseif(L->r[i].key>L->r[high].key){Hs--;swap(&L->r[i].key,&L->r[Hs].key);/*交换两数*/i--;/*下一个比较位置不变*/n--;/*循环次数减1*/}}swap(&L->r[Ls].key,&L->r[low].key); /*交换两数*/swap(&L->r[Hs].key,&L->r[high].key);/*交换两数*/Traverse(*L);/*每一趟的输出*/printf("\n");QSort2(L,low,Ls-1);/*对分解后的第一部分递归快速排序*/QSort2(L,Ls+1,Hs-1);/*对分解后的第二部分第归快速排序*/QSort2(L,Hs+1,high);/*对分解后的第三部分第归快速排序*/return 0;}/*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void Merge (RedType SR[], RedType TR[], int i, int m, int n)/*调用归并函*/ { int j,k;/*定义两数*/for (j=m+1, k=i; i<=m && j<=n; ++k) {if LQ(SR[i].key,SR[j].key) TR[k] = SR[i++];else TR[k] = SR[j++];}if (i<=m)while (k<=n && i<=m) TR[k++]=SR[i++];if (j<=n)while (k<=n &&j <=n) TR[k++]=SR[j++];}void MSort(RedType SR[], RedType TR1[], int s, int t) /*调用归并函数*/ { int m;RedType TR2[20];if (s==t) TR1[t] = SR[s];else {m=(s+t)/2;MSort(SR,TR2,s,m);/*调用归并函数*/MSort(SR,TR2,m+1,t);/*调用归并函数*/Merge(TR2,TR1,s,m,t); /*主要消除畸形划分*/}}int qsort1(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 /*返回整数类型的快排*/{ int k,f,s,r,mid;r=N-1;if(low>high) return 1;k=Partition(L,low,high);f=k-low;s=high-k;if(f>s&&s!=0)r=f/s;/*检查其中一个子序列与另一个的长度比是否超过某一界限*/elseif(f!=0)r=s/f;if(r>M){ mid=(k-1-low)/2+s;/*较长的子序列平分为两个子序列*/QSort1(L,s,mid); /*此时进行快速排序*/QSort1(L,mid+1,k-1);MSort(L->r,L->r,mid,k-1 );mid=(f-k-1)/2+k+1;QSort1(L,k+1,mid);QSort1(L,mid+1,f);MSort(L->r,L->r,mid,f );Traverse(*L);printf("\n");}elseQSort1(L,low,high);return 0;}void menu(){ SqList L; int x;printf("\n 08课程设计快速排序算法演示\n"); printf("\n1快速排序算法 \n");printf("\n2双倍快速排序算法\n");printf("\n3基于归并的快速排序算法\n");printf("\n4退出演示\n");scanf("%d",&x);switch(x) /*调用switch语句进行输出*/{case 1:printf("\n普通快速排序\n");Create(&L);QSort1(&L,1,L.length);break;case 2:printf("\n双倍快速排序\n");Create(&L);QSort2(&L,1,L.length);break;case 3:printf("\n基于归并改良的快速排序\n"); Create(&L);qsort1(&L,1,L.length) ;break;case 4:printf("\n演示结束\n");break;default:printf("\n输入有错\n");}}/* 主函数 */int main(){ menu();system("pause");return 1; }八、测试情况程序的测试结果如下:1、快速排序结果:2、双倍快速排序运行结果正确经验证,手工运算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