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概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以恶性居多,约占70%。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又有一定的扩展余地,发病初期无症状,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彻底治疗增添了难度。
分类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恶性肿瘤约占60-80%(据国外报道约占80%,国内为56%),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
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病因病因不清。
病理改变腹膜后间隙的范围颇广,它上达横膈,下至盆膈。
肿瘤可来源于其中的脂肪、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胚胎残留组织,2/3为恶性肿瘤。
因此,肿瘤的病理分类甚多。
1.良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囊性畸胎瘤以及化学感受器瘤。
2.恶性肿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畸胎瘤等。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的病理分类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一间叶组织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横纹肌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淋巴管瘤间叶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内瘤血管内皮肉瘤血管外皮肉瘤淋巴管肉瘤间叶肉瘤二淋巴组织假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三神经组织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肉瘤成神经细胞瘤、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四尿生殖原性中肾瘤恶性苗勒氏混合性瘤五生殖细胞源性良性囊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六组织来源不明囊肿、腺瘤未分化癌、异位组织癌、未分化内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症状除少数腹膜后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能分泌化学介质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早期发现外,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初起时无症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对 肿 瘤 的 位 置 、 小 、 态 、 度 、 份 、 缘 、 周 围 邻 近 组 织 的 关 系 及 增 强 扫 描后 C 大 形 密 成 边 与 T的 影像 学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T显 C
示 原 发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敏 感 性 达 10 , 位 正 确率 为 7 . % ( 12 ) 良恶 性 定性 诊 断 率 为 6 .% (8 2 ) 结 论 C 0% 定 7 8 2/ 7 , 67 1/7 。 T对 原 发 性 腹膜 后 肿 瘤 的定 位 及 良恶 性 的判 断 有 较 高 价 值 。 关键 词 : 发 性 腹 膜 后 肿瘤 ; 层 摄 影 术 ;T诊 断 原 体 C 中 图 分 类 号 :7 0 4 ; 7 54 R 3 .4 R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4 2 20 )6— 5 0—0 17 5 1 (0 8 0 0 1 3
( eat etfC , a t gT m r o i l N n n 2 3 1 C ia Dp r n T N no u o s t , at g2 66 ,hn ) m o n H pa o
A s a t 0 jcie T v s g t C a rs f r a t p ro e l epa m ( R . e o s C n ig f 7 c ss i ah b t c : b e t o i et a Tf t e i r r r ei n a n o l s P N) M t d T f dn s a e wt p t・ r v n i e e u op m y e o t s h i o2 h
腹膜 后肿 瘤 的种类 繁 多 , T表现 缺 乏特 殊 性 , 别 C 鉴 诊 断常有 一 定 困难 。本 文 分 析 总结 了 经病 理 证 实 的
腹膜后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
●概述 • >腹膜后肿瘤组织学分类 • >与脏器来源肿瘤不同的CT与MRI征象,无 喙征、器官掩盖征、器官包埋征、供血动 脉突出征 • >提示来源的征象:钙化、坏死、脂肪、黏液 基质、胶原纤维、强化特点、几种MRI征象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分类 一、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1、脂肪来源 • 脂肪瘤与脂肪肉瘤:脂肪瘤为近似皮下脂肪密度及信号,不同 类型脂肪肉瘤体积较大、混杂密度及信号、有强化 2、平滑肌来源(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 >平滑肌肉瘤:次常见肉瘤,边缘清楚,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外, 信号及密度不均,强化明显 3、纤维组织来源(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见于中老年,边缘清楚的团块,包绕 腹膜后血管,轻度至明显强化 4、脉管(血管、淋巴管)组织来源: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血 管肉瘤、淋巴管囊肿(淋巴管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 轴位增强CT,肿块位于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 (箭),肾静脉受压、弧形前移
图2 左肾AML
• 冠状位CT增强扫描重组图,左肾下极肿瘤 与 肾实质交界呈鸟嘴状(喙征)(箭)
•
CT与MRI上有助于推测肿瘤性质及来源的征象如下。①钙 化:神经节神经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瘤及神经母细 胞瘤。②坏死:高恶性度肿瘤如平滑肌肉瘤。③脂肪,呈CT低 密度 (-40〜-120HU)、T1WI高信号及T2WI中高信号,脂肪抑制 序列为低信号,见于脂肪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血管肌脂 肪瘤、髓样脂肪瘤。④均匀低密度:神经纤维瘤。⑤黏液样基 质,呈T2WI高信号及T1WI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可见渐进性强 化。含黏液基质的病变包括节细胞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 维瘤、黏液样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节神经母 细胞瘤及恶性周围神经肿瘤。⑥胶原纤维,T1WI及T2WI均为低 信号,增强扫描缓慢强化。含有胶原纤维的肿瘤包括神经纤维 瘤、节细胞神经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 周围神经肿瘤、纤维肉瘤及腹膜后纤维化。⑦强化显著的肿瘤: 副神经节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Castleman病。⑧其他强化 特点:无强化,见于良性肿瘤。早期强化、廓清迅速,见于 Castleman病及其他良性病变。早期强化、缓慢廓清或不廓清, 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延迟强化,见于良性肿瘤与含有黏液基质 的恶性肿瘤如黏液样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定性 准确 率 为 7 0 . 0 ( 7 / 1 0 ) ; ② 脂 肪肿 瘤 : 定 位 准确
率为 1 0 0 . 0 ( 7 / 7 ) , 定性 准确率 为 8 5 . 7 ( 6 / 7 ) ; ③淋 巴组 织肿 瘤 : 定 位准确 率 为 8 3 . 3 ( 5 / 6 ) , 定性 准 确率 为5 0 . 0 ( 3 / 6 ) ; ④ 神 经 源 性肿 瘤 : 定 位 准确 率 为 8 4 . 6 %( 1 1 / 1 3 ) , 定 性准 确率 为 6 1 . 5 ( 8 / 1 3 ) ; ⑤纤 维 瘤 、
顾 性分析 我 院 4 6 例 原发 性腹 膜后 肿 瘤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 , 8例 行 平 扫 , 3 8例 行 平扫 加 增 强 扫描 , 对
C T 定位 定性 准确度进 行计 算 , 对 本组 患者 的 MS C T表 现进行 分析 。结 果 : ①4 6例 原发性腹 膜后 肿
瘤 患者 , 良性肿瘤 1 8例 , 恶性 肿 瘤 2 8例 。其 中间叶 组 织来 源 3 1 例, 1 2例 良性 , 1 9例 恶性 ; 神 经 组 织 来源 1 3 例, 5例 良性 , 8例 恶性 ; 生殖 细胞 来源 1例 , 良性 ; 不 明来 源 1例 , 恶性 。②MS C T 准确 定
为生殖 细胞来 源 以及来源 不 明。 2 肿瘤 组 织 学 类 型及 其 C T 表 现 见 表 2 。对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患 者 4 6 例, 其 中男 2 7例 , 女1 9例 ; 年龄 2 8 ~6 7岁 , 平 均 年龄 5 5 . 3 土1 2 . 3岁 ; 主要 临床症 状 为腹 部包 块 、 腹胀、 腹部 不适、 消瘦 以及血尿 等 。其 中体检 中发现 , 没有 出现任 何 症状 的患 者 为 1 3例 ( 2 8 . 3 )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1 6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分析
4 结 论
【] Pl aiM, hor uiD, i r o e 1ra n fpr hrl 3 ivk C i moz a u Kz i u A,ta.ag g o ei ea id I i p nreset mos i ahlg r lin pc r lei J.u ev aht r t p tooi c r ao : io a rv w[ E r h u wh coet ti e ] J
织来 源 , 目前腹膜后 间隙肿瘤影 像学检 查 的首选 方法 , 是 能
副神经节瘤 1 , 例 平滑肌 肉瘤 1例 , 成熟畸胎瘤 1 , 例 表皮样囊
肿 1 , 例 嗜铬细胞瘤 1 。由 2位中级 以上影像诊断 医师共 同 例
阅片并对定位征象达成一致意见 。具体 C T定位征象结果为肿
膜后 肿瘤患者 C T资料。结果 结合相 关文 献 , 分类汇 总相 关 C T定位征 象。 备 3种征 象的 1 , 具 例 具备 5种征 象的 3 , 例 具 备 6 以上征 象的 5 。 种 例 结论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征
为腹 部 原 发 性腹 膜 后肿 瘤 , 中男 6例 , 3例 , 者 年 龄 其 女 患 2 2岁 ~ 6岁 , 5 平均年龄 4 5岁。
tser ss ] t su dQ,0 5 2 ( )2 9 2 0 i u a e[ . r o n s s a JUla 2 0 ,1 4 :5 — 7 . ( 收稿 日期 :0 0 1- 7 2 1— 1 1 )
声像图特征的识别 , 再结合 一些临床资料
【 钱蕴秋. 1 ] 超声诊断学【] M . : 四军 医大学 出版社 ,0452 西安 第 20 :7 .
科室影像讲座系列之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1.3、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 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 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 组织肿块,密度可从水样到肌肉密度,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腹膜后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全身肿瘤的0.32.0%,其中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多为恶性(占80% 以上),以肉瘤多见。腹膜后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除 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 大。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 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 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肉瘤
生殖细胞源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 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 细胞瘤
淋巴组织 淋巴瘤(惰性)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 间叶组织 维瘤、血管外皮瘤、平 (占20-60%) 滑肌瘤、横纹肌瘤、间
(一)腹膜后间隙交通: 肾前、后筋膜及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 剖区,即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 1、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锥筋膜 和肾前筋膜之间区域,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等器官。 ➢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 域,内有肾上腺、肾、肾脂肪囊和输尿管腹段等。
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5、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5例CT诊断价值探讨
证 实的临床资料完整者 2 5例 ,分 析 其 C 表 现 ,探 讨 C 诊 T T
断价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近结构受压推移 ;1 饲手 术病 理藤痰 的恶 性肿 瘤除 恶性 畸 9 胎瘤 、平滑肌 肉瘤及横纹肌 肉瘤名 l 宙 : 椤显示轮癣光 整 、边 缘
清 晰 外 ,其 余 均 表 现 为 轮 廓 不 光 整 ,与 周 围脏 器 界 限不 清 晰
畸 胎 瘤 、精 原 细 胞 瘤 及 恶 性 神 经 鞘 瘤 各 1 。 例
.
22 C . T表现 与诊 断 : 例手 术病 理 证实 的 良性肿 瘤 C 6 T表 现除 1例平滑肌瘤显示与膀胱及子宫后壁 间分 界不 清外 ,其 余 均表现为形态较规则 ,与邻近结构 间界 限清楚 的肿块 ,邻
判 断 的 准 确 率 为 8 . ( 12 ) 40 2 / 5 ;病 理 组 织类 型判 断 准 确 率 为 3. % (/ 5 。结 论 C 对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定 20 82) T
位 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键 词 】 腹 膜 后 肿瘤 ;体 层摄 影 术 ,螺 旋 计 算 机 ;诊 断 ,计 算 机 辅 助 关
tc 8 0C 机 扫 描 ,层 厚 5 0 mm、层 距 5 1 el 0 i T ~1 ~ 0mm, 扫 描
肿瘤术前 C T检 出率 1 0 0 ( 5 2 ) 0 . 2 / 5 ;术 前 定 位 正 确 . 率 8 . 8o ( 2 2 ) C 良 恶 性 判 断 准 确 率 8 . 2/5 ; T 40 ( 1 2/ 2) 5 ;术 前 病 理 组 织 类 型 判 断 准 确 率 3 . 20
1 0 5 2 5 01 0 .
5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 中图分类号lR6 . 5 5 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l7 — 7 22 0)ob一 I I 0 4 0 4(0 81() 02一 l 6
肿 瘤 有 种 类 繁 多 、发 现 晚 、 体 积大 的 特 点 , 别于 其 它 肿 瘤 。原 区 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 , 根据肿瘤组织学起源不同常将其分为
得 了 良好 的 诊 断效 果 , 其 资 料 作 一 回顾 性 分 析 。 就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以下 4大类型 : 间叶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 源 肿 瘤 和 来 源 不 明 或 不 能 分 类 的 肿 瘤 。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约 5 %~9 %为恶性 , 5 9 本组以 良性肿瘤相对比较少( 2 , 1 例) 考虑与病
而起相应症状 。
临床 症状有 腹部包块 2 倒 、腹胀 痛 6 、腰 背痛 9 、发 热 2 8 例 例
例、腹水 1 例和不规则阴道流血 i 例等, 另有血尿、下肢疼痛等患者。
13 C . T诊 断方 法 本组 病例 采用西 门子公 司 Se n ig a p y snain 1 ime sB o rp h e st 6 o
1 2 临床 表现 .
表 现 可 多种 多样 。 肿 瘤 增 大 后 可触 及 腹 部 包 块 并 有 腹 胀 、腹 痛 及 消 化 道 症状 。压 迫 肾 脏时 出现 泌 尿 系统 症 状 , 犯 神 经 时可 出 侵 现 腰 痛 , 迫 下 腔 静 脉 时 出 现 下 肢 水 肿 , 组 患 者 临 床 首发 症 状 压 本 为 腹部 包块 2 8倒 、腹 胀 痛 6例 、腰 背痛 9例 、发热 2例 、腹水 l 例 和 不规 则 阴道 流 血 l例 , 为肿 瘤 压 迫 、 阻塞 或 侵 及 邻近 脏 器 均
腹膜后肿瘤CT诊断
n ur a hi r lke y O e o e op t c we e i l t b f und r und a o ad e l l d n ii ps s r na g an a d lo oa .Fi o s i c t m a nd di os br hito y o a a p e t mor a e ma nl i t i ut r un dn y, u r i y d s rb e a o d ki e whie e a g d l m p de d s rbu e a o h o t n .The l nlr e y h no i t i t l ng t e a r a va e
d a e e um orha i nii a e i if r nta edi g ss Co c u i n C' i m t roft sno s g fc nc n d fe e i bl a no i. n l s o I 、ha e t i x e to u s a c r a n e t n fS — p rort o i gn i fr t op rt ne um or ofr t o rt e lt e i iy f r d a oss o e r e io alt , e r pe ion a um or ,ofw hih s m e p t ol gy s y e c o a h o t lsa
CT a no i f Re r pe iO a m o s Di g s s o t O r t ne lTu r
M A — u S ONG Lih a, H CHa — u , i ,ta o h iLIJe e l
Be n a cT h s t l, i ig 1 0 3 , hia i Ji g c n g o pia Bej n 0 0 6 C n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如何诊断鉴别,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腹部平片、腹部CT、腹部透视、腹部MRI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血管造影*一、检查1.血常规(1)血红蛋白:恶性瘤中心坏死、出血,或儿童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时,可伴有血红蛋白降低。
(2)白细胞计数:腹膜后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量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前应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作出诊断,如有必要,可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3.免疫组化标记(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达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
(2)神经鞘膜瘤S-100阳性表达;副神经节瘤 chromograninA、S-100蛋白、beta-endorphin molecule阳性表达;脊索瘤细胞cytokeratin阳性表达,肿瘤vimentin及S-100蛋白阳性表达。
(3)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desmin、muscle actin阳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形态与神经鞘瘤相似,也需免疫组化标记方可确诊。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1)腹部透视:可见膈肌被肿瘤推动上移,活动度降低,或能看到胸腔积液或肺转移阴影。
在脊索瘤、盆腔恶性畸胎瘤、脑脊髓膜瘤或神经原发性肿瘤可看到肿瘤邻近的骨质侵蚀、破坏或变形。
(2)腹部平片:多数腹膜后肿瘤腹部正、侧位X线片检查可见腹内有软组织块致密影或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透明度较高影。
有些皮样囊肿阴影密度不同。
如发现有成熟的骨质、牙齿或钙化等影像,则为畸胎瘤的特征。
但一般的钙化斑点可见于多种肿瘤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混合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索瘤、平滑肌瘤以及肠腔内物质、慢性炎症包括淋巴结钙化、陈旧性血肿钙化、胰腺病变钙化等等,对诊断无特殊意义,甚至有碍于了解肿瘤的性质。
病例讨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ppt课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生可能与腹膜 后组织的异常增生、分化、代谢等因 素有关,也可能与基因突变、染色体 异常等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大小、位置、性质等因素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消 化系统症状等。
诊断方法
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病理组织 学检查等。通过综合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提 供依据。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
其他治疗手段
放疗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辅助 手段,用于缩小肿瘤、缓解症状或控 制肿瘤的生长。
热疗
热疗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肿瘤局部温度 升高,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热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 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 出血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对患者和家属的指导和建议
01
02
03
心理支持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 识和治疗方案,提供心理 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 绪。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肝脏、胰腺和脾脏等器官的肿瘤。
分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良性肿瘤占多数,但恶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更高 。
病例讨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
4
【体检】: T:36.5 ℃, P: 76 次/分 , R: 18 次/分 ,BP : 145/94 mmHg 神清,无消瘦、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腹稍膨,上腹正中可见纵形手术疤痕,长约
6
7
8
9
10
【诊断】: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2. 右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 3. 胃大部切除术后 4. 高血压病
11
【治疗经过】: 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历时5 小时,术中失血200ml。 术后第2天,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并呕吐胆汁样液,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处理,症状
不可切除
活检
术前评估 可切除
无活检/无诊断 有活检
化疗 放疗
手术 手术 术前化疗 术前放疗
肿瘤降级
争取手术
肿瘤无降级
姑息手术 支持治疗 转放疗
16
术前评估 MDT (multidisciplinary team) 参与! 肿瘤定性!有意义,但难以完成,不一定必须! 活检有争议! 判断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脏器的关系!! 首选增强CT!其他如B超、X线、MRI、DSA、消化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均有各自特殊价值。
NCCN Pra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v.2.2009 Soft Tissue Sarcoma(软组织肉瘤) Retroperitoneal (腹膜后)/ Abdominal (腹腔) ……
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CT/MRI: 1.不规则有分叶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瘤内可有不同程 度的坏死、囊变、出血。极少数可为完全囊性肿块。 2.早期肾周受压向外、向下移位,肾皮质完整。晚期肾 脏受累并可侵犯脊柱旁组织。 3.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和细砂样钙化最常 见,也可为环状、块状或不规则钙化。 4.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实质内见紊乱的肿瘤血管,坏死 囊变区显示清楚。 5.肿瘤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结构,并包埋大血管,腹膜 后淋巴结广泛肿大。
平滑肌肉瘤
类同肌肉密度(信号),内多小 囊变,易累及邻近血管;弥散受 限明显;增强多呈中等程度渐进 性强化,易血行转移,淋巴结转 移少见
中老年女性,易复发,可远 处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 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 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其
和细砂样钙化最常见
中2岁左右是高峰期,男性
稍多见
小结
腹膜后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粘液样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测CT值约40Hu,动脉期测CT值约78Hu,静 脉期测CT值约123Hu,延迟期测CT值约121Hu,内可见小点片状低密度 无强化区,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移位。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MRI平扫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 号,DWI序列其内实性成分弥散明显受限,内可见小片状囊变 灶,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胰头受挤前移。
高度恶性,侵袭性高 75%患者中早期可转移至肺
LOGO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分区
解剖
肾旁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 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肉瘤
(四)淋巴源性肿瘤: 1. 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发病 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储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 生而形成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大 至相等,多沿血管轴分布,呈多房、薄壁、水样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葡甸生长,多房囊内分隔为特征,增强后分隔可 轻度强化。 2.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沿大血管 走行周围生长,易发生在中年男性,腹膜后淋巴瘤初期表 现为腹膜后某一区域多发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 病变进展时,结节可相互融合成分叶状团块,内可见坏死, 增强呈轻度强化,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 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致其显示不清, 呈“主动脉淹没征”;增强可鉴别增大的淋巴结和血管影, 显示血管被包绕和移位的情况。
三、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移位,定位征
象主要有: (1)肿瘤与腹膜内器官间存在脂肪间隔可提示肿瘤来自腹膜后。 ( 2)腹膜后器官如胰腺、十二指肠向前移位,升、降结肠 前外 侧移位,肾脏明显旋转和移位,是上腹部腹膜后肿瘤的定位 征象。 ( 3)肿块紧贴腰大肌,腰大肌增宽或受压变形,密度不均,肿 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或消失。 ( 4)肿瘤包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腹腔大血管向前及向对侧移 位。 (5)肿瘤推压肝叶后缘的脂肪影前移; 肿瘤位于骶尾椎前,与 相邻盆壁肌肉脂肪间隔消失; 。
腹膜后畸胎瘤
畸胎瘤
鉴具有一定特征, 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定性诊断: ①良性腹膜后肿瘤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其周围组 织器官无侵犯,而恶性肿瘤边缘不清,邻近组织器 官多有侵犯。 ②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均匀液性低密度,边 界清楚,壁薄无强化。 ③神经源性腹膜后肿瘤多靠近中线沿脊柱两侧分布, 脂肪肉瘤多见于肾周围。 ④畸胎瘤为混合密度肿物,如含有脂肪、高密度钙化 等,为其特异表现 。
原发腹膜后肿瘤72例CT诊断的体会
12 2 1 大小形状 : 内甲状腺肿 大多 表现为 单侧不 规则肿 块 , . .. 胸 双侧 发病者呈对称或不对称 马鞍形 、 哑铃状肿块。 1 2 2 2 密度 : 内甲状腺肿肿块密度 不均匀 , T值约 为 3 l0 U . .. 胸 C 2一 1H ( 不含钙化 C T值 ) 通常低于正 常甲状腺 C , T值。静脉团注法 注射泛影葡胺 , 肿块迅速显著增强 , 坏死 区无增强。 12 2 3 钙化灶 : ... 钙化灶是胸 内甲状腺肿 的主要特征 , 本组 病例 C T扫 描均见大小不等斑点状 、 团块状蛋壳样钙化灶 。 12 2 4 位置 : ... 正常甲状腺位于颈前正 中 , 自甲状 软骨 , 起 下至 第 6气 管环 。本组病例有 2例位于胸腔入口处 , 锁骨上 区。5 例居前上纵 隔呈典型 胸骨后位置 。 4例位于下缘 至肺 门层面 , 部分位 于前 中纵隔 , 大 郑学军, 1 玄克山, 孙全余 , 郜发 宝 胸 内甲状腺肿 的 c T诊断( 1 例报 附 l 告) J .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0 ,0 ) 17 18 2 0 (3 : — 8 0 8 [ ] 薛新波 , 2 于愿. 骨后 甲状腺 肿 的诊 断 与治疗 [ ] 临床 外 科杂 志 , 胸 J. 20 ( 6 :6 3 0 0 8,0 )3 8— 7 . [ ] 龚新 雷, 3 秦叔逵. 胸骨后 甲状腺肿 物的诊断和治疗 [ ] 中国医 师进修 J. 杂志,0 6,0 )3— . 20 ( 8 : 6 [ ] 申成玉, 4 杨鲲鹏 , 旭广 , 王 张进 , 静超. 宋 胸骨后 甲状腺肿 l 6例诊治分 析[ ] 河南医学研究,09 ( 4 : 7 39 J. 20 ,0 ) 3 — 2 . 2
原发 腹 膜 后肿 瘤 7 2例 C T诊 断 的体 会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腹膜后肿瘤切除”: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平滑 肌肉瘤。
2021
21
3、纤维肉瘤
• 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形成的肿瘤。
• 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软组织 密度肿块,较肌肉密度稍低。形态多不规 则,常见大片出血、坏死,少数见钙化, 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增强后,肿瘤实质 部分的软组织密度可有中度到高度强化, 密度多不均匀。
长,倾向于血管源性肿瘤。
2021
62
2021
63
•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者包膜 完整,境界清楚,恶性者有包膜外浸润, 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及囊变,增强呈 不均匀强化。
2021
38
左侧腹主动脉旁、肾门上方异位嗜铬细胞瘤
2021
39
其他良性肿瘤
• (1)淋巴管瘤呈均匀囊性肿块,无侵袭生长方式, 增强无强化;
• (2)畸胎瘤见混合性成分,有脂肪、钙化或软组 织成分;
2021
31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CT 扫描显示肿块基 沿神经走行分布,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边 缘清晰;神经鞘瘤密度多不均匀,瘤内可含有 脂类成分,密度低于肌肉密度,瘤体大者可见 坏死、囊变区,偶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 轻度或明显强化,但强化不均匀,发生囊变时 呈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学习园地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
2021
1
定义
• 腹膜后肿瘤包括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腹膜 后淋巴瘤和转移瘤。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 间质内的脂肪、肌肉、纤维、淋巴、神经 等组织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各器官所产 生的肿瘤。
2021
2
定义
• 腹膜后淋巴瘤:多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 但也可单独发生或为首先受累部位。
CT鉴别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4・
I 6 鹱 3鲞 箍 1 期 2 9 2
C i s J u n l f rc cl d ie ue2 1 hn e o r a o P at a Me i n n 0 2 e i c J
.
 ̄o 9. 0 / l3 N 2
C T鉴 别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诊 断 价值
frt ig o i f rto rtne l t o he d a n ss o er peio a umo n h w h eains p o h u r a d s ro n ng sn c r a d s o t e r lto hi f t e t mo n u r u di t l —
r ve d a d r t s e t ey a ay e . Re u t N n a e u f2 w r e in t mo n h e t e iwe n er p ci l n lz d o v sl s i e c s s o to e e b n g u r a d t e r s 1
【 bt c 】 O j t e T ne i t t T d goi o p m r r r e t elt o A s at r be i o i sg e h C i ns f r a eo ro a u r cv v ta e a s i y t p in m s
w r m l n n ns ee t ncss 8 . % )o em s w r cr c yl a zd b T,1 c ss ee a ga t e.Sv ne ae ( 0 9 i o e f h as ee o et o l e yC t r l ci ae 3
原 发性 腹膜后 肿瘤 ( r ayrt p ro elu r, pi r e o ei n a tmos m r t PP) R T 指起 源于 腹膜 后 间隙 的肿 瘤 组 织 , 常有 四种起 扫描对 比剂 选用碘 海 醇 , 用高 压 注射 器从 肘 静 脉 团 使 注, 注射速度 2 5m / 。 . 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淋巴瘤
• 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腹膜后淋巴瘤 多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独发 病。
• 淋巴瘤易发生于中年男性。 • 典型临床表现:无痛性、渐进性浅表淋巴
结肿大。相关表现还有,发热、贫血、食 欲减低、体重下降和局部压迫等症状。
脂肪
畸 胎 瘤
脂肪瘤
和混合型,常呈侵袭性生长 ,其中混合型者表现为不均一密度并含有脂肪性低密度灶。
16
17
生长特点
• 沿器官间隙生长,对周围脏器无挤压
▪ 淋巴管瘤 ▪ 节细胞神经瘤 ▪ 淋巴瘤
• 伸入椎间孔:神经源性肿瘤 • 强化:神经源性肿瘤呈明显强化,其内无强化区。
41
转移瘤
• CT: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即 为实质性肿块或淋巴结增大。
• 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没有一定的特征性。 部分腹膜后转移瘤系由于椎体转移瘤扩展 而来,CT上除显示软组织肿块外,还能清 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情况。
42
转移瘤
• 腹膜后淋巴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增大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发类圆形 结节影,边界清楚,呈软组织密度。多个 增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而呈分叶状表现, 推移或包绕大血管,部分淋巴结可发生坏 死而致密度不均。增强检查,可显示轻度 乃至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此外,相关 部位检查还能发现原发瘤灶。
47
及腹腔肿瘤鉴别的要点
腹膜后间隙肿块的特点: (1)肿块使腹膜后脏器移位,尤其是向前移
位 (2)肿块及腹膜后脏器分界不清,脂肪间隙
消失,但肿块最大径线仍在脏器之外 (3)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受累或包埋
48
(4)肿块使腹腔内脏器向前方或侧方移位, 但其间的脂肪间隙仍存在;
(5)巨大肿块,其前缘因壁层腹膜(或同时 有肾前筋膜)的被覆作用而多显光整,即 使接近或抵达前腹壁,二者间仍可见窄条 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此可及腹腔内肿瘤 鉴别。
• 特性: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低密度。畸胎瘤含有 三个胚层组织结构而呈多种成分的囊实性肿块, 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肪组织、水样低密度区、软组 织密度区及高密度钙化灶。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 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 (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通常位于脊柱 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 可从水样密度到肌肉密度,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 位明显强化。
3
4
后腹膜解剖线图
5
后腹膜解剖彩图
6
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7
4)两侧的肾旁后间隙中线不相通, 但通过腹前壁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 前方潜在相通。
5)另外,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 腹膜后三个间隙,直肠、乙状结肠的病 变也容易波及腹腹膜后间隙。
6)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为浓 液、胰腺消化酶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 破坏筋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侵犯其他间 隙。
8
概述
37
淋巴瘤
• CT可显示增大的腹膜后淋巴结。初期,淋巴结以 轻至中度增大为主,表现为腹膜后某一区域多个 类圆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当 病变进展时,受累淋巴结明显增大,或相互融合 成分叶状团块,其内可有多发不规则小的低密度 区。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的淋巴结肿大明 显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致显示 不清,呈所谓“主动脉淹没征”。
• CT检查还能发现盆腔、肠系膜、纵隔或浅表部位 的淋巴结增大及其他脏器如肝、脾受累的表现。
38
淋巴瘤
• MR:T1WI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 T2WI明显高于肌肉、略低于脂肪信
号。 压脂序列淋巴结为明显高信号,利于
检出较小淋巴结。 鉴别: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合病史,大多
数需活检证实。
39
40
• 组织学上常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 胞的浸润,可伴有灶性脂肪坏死、纤维母细胞增 生以及胶原的沉积。静脉壁常常被炎症累及。
• 腹膜后纤维化可伴纵隔纤维增生、硬化性胆管炎、 眼眶内假瘤或全身血管炎。有证据支持本病是一 种免疫超敏反应性疾病。
46
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诊断依据
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 使之移位, 定位征象主要有: 1,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外移或前移,肾 静脉前移。 2,胰腺和脾静脉前移。 3,胰头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 4,肾轴旋转、肾脏移位及腰大肌受压变 形。 5,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前移及升结肠、 降结肠前移等。
32
胶原纤维
• T1WI、T2WI均呈低信号 • 致密胶原纤维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 • 常见:神经纤维瘤、节细胞神经瘤、硬纤
维瘤、平滑肌肉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 纤维肉瘤及腹膜后纤维化等 • 少见:神经鞘瘤和恶性间质瘤
33
硬纤维瘤
34
35
异位嗜铬细胞瘤
• 嗜 铬 细 胞 瘤 可发生于肾上腺,也可发生于 肾上腺外沿腹主动脉分布、颈部、纵隔和 膀胱。
49
腹主动脉前移
50
胰腺和脾静脉前移
51
目的
• 一、复习腹膜后间隙解剖 • 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变分类及诊断条
目 • 三、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表现 • 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诊断依据
52
谢谢大家!
肿瘤边界较神经母细胞瘤更清楚,强化程 度稍低于神经母细胞瘤,也常不易及神经 节细胞瘤区别。
28
神经节母细胞瘤。女,2岁。
神经鞘瘤
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 常有包膜 镜下包括富细胞的Antoni A
区和少细胞、含较多黏液成 分的Antoni B区,实质及基 质分布不如纤维瘤规则。 可伴有出血、囊变
淋巴瘤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
18
高: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血管外皮 细胞瘤
中: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 瘤等肉瘤
低:低度恶性脂肪肉瘤、淋巴瘤、多数良性 肿瘤
19
淋巴管瘤
▪ 腹膜后肿瘤的1% ▪ 增强扫描无强化
单房或多房含液肿物 不易完整切除,易复发
20
神经母细胞瘤
• 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质性肿瘤 • 分布
10
腹膜后肿瘤分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 ,根据肿瘤组织学起源不同常 将其分为以下5大类型:间叶源 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 组织、残留胚胎组织起源肿瘤 和来源不明或不能分类的肿瘤 。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分类
12
原发、良性、影像
• 腹膜后良性肿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 楚,和邻近结构多有明确分界。
65%腹膜后、40%肾上腺髓质,其余在椎 旁交感神经链、主动脉旁体、盆腔等。
• 诊断时年龄 90%在5岁以下,平均2岁。
21
神经母细胞瘤
• 影像表现 – CT平扫 • 形态:大而不规则的肾外肿块,常呈分叶状, 肿瘤没有包膜,边界不锐利 • 钙化: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 – 增强扫描 • 强化:不均匀,出血坏死不强化低密度区及 肿瘤强化区域混杂所致
•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 和十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 瘤。 –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 瘤这两部分。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是 指除后腹膜固有器官(如胰腺、 肾脏、肾上腺等)以外,起源 于腹膜后组织的原发肿瘤。
30
靶征
• T2WI肿瘤中心呈低-等(肌肉)信号,周围有高 信号区包绕 ,CT呈中心高密度,周围低密度
• 增强扫描靶心强化相对明显 • 中心为肿瘤实质区(瘤细胞成分+纤维+脂肪),
周围为黏液组织。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极少见于恶性病例。
31
神经纤维瘤
90%为单发 常无包膜 可伴有粘液变性
节细胞组成 •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肿瘤呈低密度,边界尚清,肿瘤内钙化呈播散细 小斑点状,及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呈粗糙颗粒状、不定形者不 同
– 增强扫描—根据粘液物质的多少而定,肿瘤往往无明显强化 或稍有或适度强化,也可向椎管内扩展
26
神经节细胞瘤。男,5岁。
神经节母细胞瘤
• 很难及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 可能的区别是临床发展缓慢,病程更长,
13
原发、良性、影像
• 另有一些肿瘤虽表现不具特征性,但根据 病变位置、临床表现,也可做出提示性诊 断,例如位于脊柱两旁的肿瘤常为神经源 性肿瘤,若病人有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则可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 其余缺乏特征的肿瘤,影像学定性困难, 需穿刺活检或手术才能确诊。
14
• 脂肪瘤 • 脂肪肉瘤 • 畸胎瘤 • 髓脂肪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
一,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划分 腹膜后间隙是指后腹膜及腹横筋膜之
间的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总称。
2
1。腹膜后间隙的划分
• 肾筋膜分为前后两层,分别称为肾前筋膜 和肾后筋膜。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 合,形成侧锥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 间隙分为三个间隙。
• 三个间隙: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 间隙。
22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神经母细胞瘤。男,1岁。
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母细胞瘤
• 神经节细胞瘤 – 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发展而来,代表了神经节 肿瘤中最为成熟的类型
• 神经节母细胞瘤 – 含有恶性神经母细胞和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的 成分
25
神经节细胞瘤
• 年龄:任何年龄,往往在20岁以下,常见于儿童时期和青少年 • 性别:女性多见 • 组织病理学:肿瘤由丰富数量的粘液物质和数目相对少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