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

合集下载

阅读论语的体会心得感悟(优秀10篇)

阅读论语的体会心得感悟(优秀10篇)

阅读论语的体会心得感悟(优秀10篇)阅读论语的体会心得感悟篇1《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

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

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

了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阅读论语的体会心得感悟篇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能够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我以往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 读完⼀本名著以后,⼤家⼀定对⽣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烦恼吧,下⾯是⼩编精⼼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27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1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及其弟⼦⾔⾏,集中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是孔⼦死后,他的弟⼦及再传弟⼦编撰⽽成。

⽽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其。

“君⼦”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对之极为重视。

那么在孔⼦眼⾥何为君⼦呢? 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对君⼦的看法并作了解释。

有⼦⽈:“其为⼈也孝弟,⽽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务本,本⽴⽽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后国治。

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的调教之所,在家⾥把⼈调教好了,知道孝顺⽗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母、善事兄长,是⼀个⼈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母、善事兄长”。

⼦⽈:“巧⾔令⾊,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眼⾥是⼗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的⼀堂必修课。

论语读后感2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明⽩,怎样才能得到我们⼼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活。

⼏棵挺⽴在岩⽯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座绵延的⼤⼭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座散落在⼭间的⼩屋在等待,即使已被⾼⼤的岩⽯遮蔽。

《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种强⼤的⼒量,那就是信念的⼒量,它从未被⼈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地之厚的精华融⼊到⼈们的内⼼,使天、地、⼈成为⼀个完美的整体,让⼈们有着⼀种⽆⽐强⼤的⼒量。

读书论语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

读书论语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

读书论语心得感悟简短(精选10篇)读书论语心得感悟简短篇1《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按照孔子说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阅读《论语》不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贵,而且领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论语》中记载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乐趣是最纯真的,最自然的。

相比于我们现实生活,那些玩游戏后的热爱,却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纯真的,他们带给人只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快乐,而这种全身心的根源,却是最本真的乐趣所在!而且还有一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使我们不仅体会到这他的坚强乐观,而且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渴望和激情,从而使得他最后的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这样的高尚品质又怎能不令我们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在衣食丰厚的社会里,却经常抱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比比闫慧,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旷达大度,这样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笼罩世间的万物,这种精神我们又怎能不学习呢?阅读《论语》,还是我还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自己的不足。

因为《论语》中孔老夫子对许多的生活中许多的“恶”,以及许多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击。

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所以,我以后也一定要最好遵守这些品质,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

收敛自己的不正当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发扬到我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去。

这次阅读《论语》的体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是各种各样美好品质在我思想上的延续。

论语读后感2相信同学们都喜欢读书吧!确实,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看书,爱细细品味书中深刻的道理,尤其是那百看不厌的《论语》。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的阅读!《论语》读后感2孔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

他被称为圣人,不仅是古代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也是老百姓遵崇的类似神人般的存在。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学思想的创始人。

为我国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宋代的程颐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的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跟许多人都一样,都没有仔细读过《论语》。

可是把《论语》仔仔细细的读一遍,就会发现里面的奥秘,里面的乐趣。

这是一本言行录,记录孔子思想的内容很多,记录他的形象、外贸的内容比较少,但是读着读着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突然跃然纸上了。

他是一个谦恭有礼,又循循善诱的师长。

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

同时,他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会为时光的流失而感慨,也偶尔跟学生们开玩笑。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精选20篇〕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精选20篇〕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名老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展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那么,更应该把握原那么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假如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老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老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承受知识的才能比拟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可以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论语》心得感悟(精品10篇)

《论语》心得感悟(精品10篇)

《论语》心得感悟(精品10篇)《论语》心得感悟篇1《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

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

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

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

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

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

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7篇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7篇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legal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感悟心得体会7篇写心得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感受的方式,你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思考吗,只有对体会的中心主题做好深刻的理解,才能将它写得更有价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语感悟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论语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

读论语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

读论语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读论语阅读心得感悟篇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

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

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

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

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

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

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

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真正达到生命自觉的人,他会安于仁德,利于他人,他会以宽厚之风灵动之气呈现自己高尚的人格,他能一贯把持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因贫困,不因利益,不因权势。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读论语感悟心得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优秀10篇)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优秀10篇)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优秀10篇)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1《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

*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2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

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

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

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

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如“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入体会。

论语阅读感悟心得简短篇3在学习国学的潮流中,有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如桂冠上炫耀的宝石璀璨夺目,它就是《论语》。

读《论语》让我获益匪浅,虽相隔千年却似近在眼前,耐人寻味的经典理论荡涤我心灵的尘埃。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篇1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

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

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

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

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

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

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

论语总结心得感悟怎么写(优秀10篇)

论语总结心得感悟怎么写(优秀10篇)

论语总结心得感悟怎么写(优秀10篇)论语总结心得感悟怎么写篇1《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

只是一味地思考,没有一定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论语心得总结感悟(8篇)

论语心得总结感悟(8篇)

论语心得总结感悟(8篇)论语心得总结感悟篇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应当如何接物待事,并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我,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可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我,只忧虑自我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应当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可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我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感悟
孔子称赞颜回能在贫困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清朝有个清官任满回家时候,因为没有收受贿赂,觉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装了很多石头,以示“宦囊丰富”,居然还被人举报,上面居然还派员“调查”,结果查出了一个清官。

笑话之余,这个清官清政不留名,体现了安贫乐道思想。

我们不排斥富裕,我们不崇尚贫穷,但如果在富贵中,要学子贡一样,要同情、周济贫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

如果在贫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贫乐道精神。

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

当做官的人,穿丧服的人,还有盲人路过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这些人的一种尊敬。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敬。

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却很少去思考。

有的人挺起个冬瓜一样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脏”,开口就是粗话脏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讲社会公德,随地乱丢脏物,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喧哗、吸烟、吐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特别是生活中本来有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并对他人的付出。

美国原总统里根说他在中国的一次经历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

里根访华到西安,当然是微服私访式。

看见街边有个小女孩卖甘蔗,里根突然想买根甘蔗来吃,一根甘蔗一毛钱,里根没零钱,拿出一张10元“大团结”付钱,小姑娘找不起,涨红了脸。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对卖甘蔗的来说,10元相当于
巨款了。

里根也知道这个事实,于是以一种“周济”的心情,“美国式的宽容”,摇手说不要了,然后怀着一种对第三世界国家作了贡献的满足离开。

没料到一会儿小姑娘叫喊着,迅速追上来,把该补给的钱补给里根。

里根后来说,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贫乏和空虚,他以一种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强的中国小女孩对他进行了施舍。

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种不尊重他人,不礼貌的行为。

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总统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对象不光是经济巨头、国家首脑,对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细节,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

对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报恩,以直抱怨”。

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