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

合集下载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

湖北省武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及答题技巧-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名词类1.人物:君王、臣子、贤人、女子、官员、将军、士兵等。

3.地名:山川、海河、湖泊、城市等。

4.时间名词:年、月、昼、夜、晨、暮等。

5.祭祀活动:祭祀、祭品、祭祀地点、祭祀时间等。

6.社会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尚武精神等。

7.事物类:器物、服饰、建筑等。

二、动词类1.行为:行、作、来、去、问等。

2.交流沟通:说、言、述、呼、问等。

3.思考、认识:思、念、忘、知、悟等。

4.购买和使用:买、取、用、食、饮等。

5.移动和运输:行、来、去、出、入等。

6.战斗和征战:战、攻、击、杀、守等。

7.建设和修建:造、筑、修、立、建等。

8.生产和加工:种、养、采、织、炼等。

9.学习和教育:学、教、师、徒等。

10.祭祀和祈祷:祭、享、祷、祝等。

11.诗文创作:赋、作、写、入、传等。

三、形容词类1.具体描述:大小、高低、长短、充盈、光亮、深浅等。

2.视听、感知:明、响、悦、痛、香等。

3.人物特点:微、伟、多、少、贤、愚等。

4.国家、地区特点:富、贵、隆、美、华、庄等。

5.情感、心理状态:喜、怒、哀、乐、忧等。

四、副词类1.表示方式:忽、自、卒、既、且等。

2.表示时间:渐、已、复、已、甫等。

3.表示地点:偏、前、顷、近、久等。

4.表示程度:甚、尤、良、甚、绝等。

五、连词类1.并列关系:且、及、并、又、亦等。

2.表示转折:虽、然、然、而、犹等。

3.表示因果:则、故、由、以、因等。

4.表示条件:若、如、皆、即、假、使等。

六、量词类1.数量词:万、百、千、亿、亿、甚等。

2.容积量词:石、斗、升、斤、尺等。

3.时间量词:时、分、日、夜、岁等。

4.距离量词:尺、寸、里、丈、步等。

希望以上的分类整理对您有帮助!祝您学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观沧海》曹操1.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 夕阳西.下:名词作状语,向西。

2. 断肠..: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人在天涯《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1.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1. 期日中:约定在正午时分。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 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3.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4.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舍弃。

去,离开。

6. 友人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7. 下车引之:拉,牵拉。

8.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习,温习。

2.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6.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10.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1.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1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初中总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分类整合及答案

初中总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分类整合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分类整合一、通假字1. 尊君在不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人舍然大喜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6. 但手熟尔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7. 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8. 板印书籍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9. 以后典籍皆为版本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0. 药稍镕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1. 略无阙处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2. 蝉则千转不穷13. 窥谷忘反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4. 亲戚畔之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5. 往之女家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6. 曾益其所不能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7.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8.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9.始一反焉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0. 甚矣,汝之不惠____同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太全了!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复习(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归纳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___:(1) 形容词,指安定、安逸。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形容词,指安稳、稳定。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 疑问代词,表示“怎么”。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 动词,指养育。

例如:衣食所安,不敢专横,必须分给人。

2.把:动词,指拿、持。

例如:把酒话桑麻。

3.比:(1) 动词,指挨着、对着。

例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指比作。

例如:每自比于___、___。

(3) 动词,指相比。

例如:___比于___。

4.兵:(1) 名词,指士兵、军队。

例如:可汗大点兵。

(2)名词,指兵器、武器。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 名词,指古代护城河。

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 名词,指水池。

例如:《墨池记》。

6.出:(1) 动词,指出现、露出。

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 动词,指出去、出来。

例如:不再出现。

(3) 动词,指拿出。

例如:皆出酒食。

(4) 动词,指产生。

例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名词,指地方。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名词,指时候、时间。

例如:乡书何处达?(3) 动词,指处于。

例如:处江湖之远。

8.次:(1) 名词,指层次。

例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 动词,指编排。

例如:___、___皆次当行。

(3) 动词,指驻扎、停留。

例如:又间令___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 动词,指跟从、跟随。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动词,指依从。

例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___,从民欲也。

(3) 形容词,指从前的、以前的。

例如:来自楚国的游客。

(4)形容词,指从容。

10.道:(1) 动词,指说。

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 名词,指道路。

例如:古道西风瘦马。

(3) 名词,指道德。

例如:伐无道,诛暴秦。

(4) 名词,指规则、正确的方法。

例如:以谘诹善道。

(5) 名词,指学问。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感激。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中考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

中考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

中考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一、考点聚焦(一)识别通假字(二)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注意词类活用的现象二、复习要点在古汉语词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所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正确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文言实词的重点是理解文言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止有剩骨”(《狼》)中,“止”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只”。

又如“满坐寂然”(《口技》)中,“坐”是通假字,其本字为“座”,初中课本中涉及的通假字,大约有六十个,我们列表把它们集中起来记忆。

通假字的读音要按其本字的读音来读,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读作“pī”,通假字的意思也要按本字理解,“被”作“穿着”解释。

(二)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

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因此,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一定要心中有数,平时要多留意和掌握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如:1. 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消失)2. 朝服衣冠,窥镜(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三)古今异义。

语言,特别是它的词汇,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变迁,古今词汇及其意义有了明显的差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掌握常用实词的变迁情况,对于读懂文言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 词义扩大。

“再”古义为“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的意思不仅指第二次,还指几次以上或重复与继续,使用范围扩大。

2. 词义缩小。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在古代包括“妻子和儿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复习整理版)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整理(复习整理版)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尽)群响毕绝(全部)7、薄薄暮冥冥(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手无策(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52、惠大五加惠(恩惠)汝之不惠(通“慧”,聪明)53、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54、极此乐何极(尽头,穷尽)南极潇湘(尽,到)尝极东方(穷尽)初极狭(非常,最)55、寂视端容寂(平静)寂寥无人(寂静)56、加而山不加增(更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57、间立有间(jiān一会儿)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又何间焉(参与)58、见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胡不见我于王?(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曹刿请见(召见,接见)子墨子见王(拜见)见往事耳(知道)贵人过而见之(看见)59、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公将战(将要)出郭相扶将(挽扶)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60、角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梦回吹角连营(号角)61、借每假借于人(借)愿借子杀之(依靠)62、尽担中肉尽(没有了)林尽水源(没有了)利尽南海(全部取得)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63、就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颓然就醉(接近,趋向)承受即使64、居居十日(过了)不可久居(停留)65、举举大计亦死(发动)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黄生举进士(参加)举国欢庆(全)举世无双(全66、具具答之(通“俱”,全,都)各具情态(具有)67、决孔子不能决也(判断)意难决舍(分别)故决然舍去(断然)68、绝隔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极高的,陡峭的69、开日出而林霏开(散开)连月不开(放晴)旁开小窗(打开)70、可高可二黍许(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71、苦天下苦秦久矣(苦于)苦其心志(使……受苦)何苦而不平(愁)72、乐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钟鼓乐之(使……快乐)而不知人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73、类绝类弥勒(类似)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7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兵革非不坚利(锐利)怀抱利器(锐利)利尽南海(物资)75、隶世隶耕(属于)隶而从者(跟着)76、良良多趣味(真,实在)此皆良实(善良)77、临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临溪而渔(来到,在)临池学书(来到,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78、鳞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借代,指鱼)79、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忿恚尉,令辱之(让,使)陈守令皆不在(县令)80、妙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以为妙绝(奇妙)81、名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82、谋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聚室而谋曰(商量)深谋远虑(思考,思虑)83、奇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邑人奇之(惊异)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84、骑骑千余(骑兵)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85、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上前)86、强刚强侠气(强悍)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慕义强仁(力行)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项为之强(通“僵”,僵硬)87、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88、清水尤清冽(清凉)回清倒影(清凉)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89、情必以情(实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90、请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曹刿请见(请求)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91、穷欲穷其林(穷尽,动词)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穷冬裂风(深)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92、屈猥自枉屈(委屈)手指不可屈伸(弯曲)93、去一狼径去(走开,离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94、阙不知天上宫阙(宫殿)略无阙处(通“缺”,中断)95、容虽席地不容闲(许,让)视端容寂(神色)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96、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97、善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98、尚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而君前途尚可(还)尚且99、少少时(shǎo一会儿)宾客意少舒(稍微)饮少则醉(不多)陈涉少时(shào年轻)100、舍至舍(shè学舍,书馆)屋舍俨然(shè房屋)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便舍船,从口入(舍弃)意难决舍(丢开,离去)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舍与你的(施舍)101、尝射于家圃(射箭)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102、恶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流辈甚称其贤(十分)103、胜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104、施然后施行(施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105、食食不饱,力不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106、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使于秦(出使)使子为使(使者)107、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才)108、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109、势逼兵势耳(势头)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110、是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111、适抱而适市(往)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其体不适(舒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一男附书至(书信)军书十二卷(文件)113、数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114、遂已遂述数行(完成)遂逐其师(就,于是)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115、所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116、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117、通初极狭,才通人(通过)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通计一舟(整个)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中通外直(贯通)118、图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119、徒叶徒相似(仅仅,只)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免冠徒跣(光着)徒步旅行(光着)120、推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其亦欲推其事(推广)大雪屯门(堆积)屯大泽乡(停驻)122、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123、为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为人五(刻有)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124、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舍人相谓曰(商量)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太守自谓也(命名)125、文皆披文轩(画着文采)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舍其文轩(彩饰)126、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127、下蕲下(攻下,攻克)日光下澈(向下)下见小潭(往下走)128、鲜芳草鲜美(xiān鲜艳)陶后鲜有闻(xiǎn少)129、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如此其贤(有才能)130、相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舍人相谓曰(互相)13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132、屑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133、谢使君谢罗敷(请问)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134、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谓为信然(确实)岂信然邪(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135、行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皆次当行( háng,行列,队伍)行阵和睦( háng,行列,队伍)136、许杂然相许(赞成)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137、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学而时习之(学习)138、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139、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140、艳艳装骑驴(妖艳,艳丽)略无慕艳意(欣慕)141、夷船背稍夷(平)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142、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得遗金一块(丢失的)143、已蒹蔬采采。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汇总【超全】主题初中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关于文言文阅读能力,中考考纲规定“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和量词七类。

实词的特点主要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等,但是在具体做题中需要结合对文言文的词义进行推断。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出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通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四道题4分,难度不大。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例:①“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

②“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2.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

例:①“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伐无道,诛暴秦。

”(道德,道义)《陈涉世家》②“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原来)《七步诗》3.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例:①“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本为天鹅,比喻意义为“志向远大的人”。

《陈涉世家》 4.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例: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坐”同“座”,其假借意义为“座位”。

《口技》②“至莫夜月明”中的“莫”同“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归纳汇总这篇文章是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复的精华版,主要介绍通假字,即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同一个字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第一句话出自《论语六则》,意为“研究之时要经常复,不是很愉快吗?”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第二句话也出自《论语六则》,意为“如果只是研究而不思考,将会一无所获;如果只是思考而不研究,将会处处碰壁。

”中的“罔”通“惘”,表示困惑不解。

第三句话同样出自《论语六则》,意为“默默地记住它。

”中的“识”通“志”,表示记住。

第四句话出自《期行》,意为“请问您是否尊敬君王?”中的“不”通“否”,表示没有。

另外一句“宁可一起去吗?”中的“不”也通“否”,表示吗。

第五句话出自《伤仲永》,意为“白天拉着XXX的手去拜访邑里的人。

”中的“扳”通“攀”,表示牵引。

第六句话出自《木兰诗》,意为“穿上我旧时的衣服。

”中的“著”通“着”,表示穿戴。

第七句话同样出自《木兰诗》,意为“在镜子前贴上花儿。

”中的“帖”通“贴”,表示粘贴。

第八句话也出自《木兰诗》,意为“出门和伙伴一起看火。

”中的“火”通“伙”,表示伙伴。

第九句话出自《买油翁》,意为“没有别的,只是手熟而已。

”中的“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第十句话出自《三峡》,意为“两岸连绵不断,没有缺口。

”中的“阙”通“缺”,表示断缺。

第十一句话同样出自《三峡》,意为“声音久久回荡不绝。

”中的“转”通“啭”,表示声音转折。

第十二句话出自《观沧海》,意为“水面平静,山岛高耸。

”中的“竦”通“耸”,表示高耸。

第十三句话出自《口技》,意为“坐得安静,没有人敢喧哗。

”中的“坐”通“座”,表示座位。

第十四句话出自《强项令》,意为“躲藏起来,官员找不到他家门。

”中的“臧”通“藏”,表示躲藏。

第十五句话同样出自《强项令》,意为“颁发命令给所有官员。

”中的“班”通“颁”,表示分发。

第十六句话出自《西江月》,意为“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座桥。

人教版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归类

人教版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归类
地方,处所
名词
不知何许人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概,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副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斟酌
斟情酌理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减少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增加
动词
斟酌损益
诸葛亮《出师表》
更加
副词
香远益清
《爱莲说》周敦颐

顽固
形容词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列子》(《愚公移山》)
奋起,指有所作为
动词
而后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鼠发出的声音
拟声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口技》

招致,引来
动词
不可屈致也
陈寿《隆中对》
买到
动词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对……说话
仪式上勉励、感谢等的话
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

总共
副词
凡三往
陈寿《隆中对》

衡量,估计
动词
孤不度德量力
陈寿《隆中对》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枝节节的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显得清幽
形容词作动词
“香远益清”
《爱莲说》

举行宴会
名词作动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哭着
动词作状语
“忽啼求之”
《伤仲永》
宾客
客人
名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概括一、文言实词概括:基本字词概括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因为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许多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因此掌握必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打扫文言文阅读上的阻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取代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状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取代。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搁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含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和迭韵通假。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广泛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因为语言的发展变迁,许多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整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其他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中的“老婆”古义指老婆和子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断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能够一战”中的“能够”古义是两个词,能够依靠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允许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概有三个门路:一是词义的扩大。

比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此刻能够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减小。

比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此刻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减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比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此刻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相同一个词,在不一样的语言环境中,有不一样的用法,不一样的读音,表达不一样意义。

比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不可以名其一处也。

《口技》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种词,往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在必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掉了它本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暂时充任另一类词,这类现象叫“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_1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_1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38个)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38个)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一、期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2.时间,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龟虽寿》)3.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4.希望,期望。

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译文:期望得到些财物罢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译文:一来饮酒就要尽兴,期望一醉方休。

期望秋风回,一扫无余孽。

(《秋蝇》)译文:期望秋风回来,把余孽一扫而光。

5.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jī nián,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能期月(jī yuè,一个月)守也。

(《中庸》)译文: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二、去1.已经过去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2.离开。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秋草独寻人去后。

(《长沙过贾谊宅》)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有孙母未去。

(《石壕吏》)一狼径去。

(《狼》)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久而不去。

(《卖油翁》)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表示趋向,往……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朝天子·咏喇叭》)4.消失,逝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实词、虚词梳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实词、虚词梳理(知识清单部编版)

文言文实词虚词梳理知识清单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梳理音序实词意义A安①安逸,安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身: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④安定: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B 白①没有功名的: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②白色: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③酒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备①具备、具有: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防备,戒备: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③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④装备,挂着:右备容臭。

(《送东阳马生序》)⑤准备:日侍坐备顾问。

(《送东阳马生序》)奔①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

(《狼》)②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

(《三峡》)本①本来,原来: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②本源:请循其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鄙①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毕①全、都: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②完成、结束: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蔽①遮蔽,遮盖:隐天蔽日。

(《三峡》)②蒙蔽,所受的蒙蔽: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音序实词意义B兵①士兵:一老河兵闻之。

(《河中石兽》)②兵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周亚夫军细柳》)并①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②都: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③和:对联、题名并篆文。

(《核舟记》)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②看轻,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C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错①错杂:觥筹交错。

(《醉翁亭记》)②同“措”,安放: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察明察:虽不能察,必以情。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复习(精华版)(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1、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2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2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24、能不以游堕事。

(《满井游记》)“堕(huī)”:通“隳”,毁坏。

25、门人然烛来。

(《崂山道士》)“然(rán)”:通“燃”,点燃。

26、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陇(lǒng)”:通“垄”,田埂。

27、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零丁(língdīng)”:通“伶仃”,孤苦无依。

28、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shǔ)”:通“熟”,仔细。

29、军士吏被甲。

(《细柳营》)“被(pī)”:“披”,穿。

30、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jù)”:通“拒”,挡。

31、公输盘诎。

(《公输》)“诎(qū)”:通“屈”,折服。

3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jù)”:通“俱”,全,皆。

33、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zhǔ)”:通“嘱”,嘱咐。

3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细柳营》)“式(shì)”:通“轼”,车前横木。

35、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yù)”:通“御”,抵挡。

3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yāo)”:通“邀”,邀请。

37、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秋水》)“泾(jīng)”:通“径”,直流。

辩(biàn)”:通“辨”,分辨。

38、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指(zhǐ)”:通“直”,一直,直接。

3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fǎn)”:通“返”,回家。

40、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huì)”:通“慧”,聪明。

41、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wù)”:通“无”,没有。

4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cuò)”:通“措”,放置。

43、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陇(lǒng)”:通“垄”,阻断交通的山冈。

4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huán)”:通“旋”,回转,掉转。

45、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汤(tàng)”:通“烫”,用热水焐。

46、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jì)”:通“剂”,汤药。

47、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bì)”:通“避”,躲避。

4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biàn)”:通“辨”,辨别。

4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dé)”: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50、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xiàng)”:通“向”,从前。

5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sì)”:通“饲”,喂养。

52、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显现。

53、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cái)”:通“才”,才能。

54、其真无马邪?(《马说》)“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zhēng)”:通“怎”。

56、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乎(yú)”:通“于”,对。

57、莫春者,春服既成。

(《论语十则》)“莫(mò)”:通“暮”,傍晚。

5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与(yú)”:通“欤”,吗。

59、则梦见夫人居安其身。

(《订鬼》)“安(ān)”:通“按”,按着。

60、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zhī)”:通“肢”,肢体。

61、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pī)”:通“披”,穿。

62、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蒹葭》)“凄凄(qīqī)”:通“萋萋”,茂盛的样子。

63、故今具道所以。

(《答司马谏议书》)“具(jù)”:通“俱”,详细。

64、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zhí)”:通“值”,价值。

65、鼎彝元赖生成力。

(《咏煤炭》)“元(yuán)”:通“原”,原本。

66、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彀(gòu)”:通“够”,能够。

67、绿杨阴里白沙提。

(《钱塘湖春行》)“阴(yīn)”:通“荫”,树荫。

68、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出师表》)“阙(qūe)”:通“缺”,缺点。

6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简(jiǎn)”:通“拣”,挑选。

7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有(yòu)”:通“又”,整数加零数。

71、于反复不宜卤莽。

(《答司马谏议书》)“卤莽(lǔmǎng)”:通“鲁莽”,粗疏草率。

(二)古今异义字(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文采和道理.今:文章内容和词句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无须,不要.今: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么.今: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对.说话.今: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35)令名不彰(《周处》) 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其:它的;实:果实.今:一个词,用来说明某一事实的连词.(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小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金银的金.(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大约.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盖住、盖子.(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47)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指暂用别人的钱或物.第:古义是仅、只.今表次序.(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会计:古: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恶:(古:读wū,怎么,表疑问.今:罪恶,厌恶.)(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经纶:古:治理,筹画.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59)子何恃而往(《为学》) 子: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67)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形)(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并,尚且,连.都.今:曾经.(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7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古: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73)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74)而后喻(《孟子》二章) 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钟:古: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78)引喻失义(《出师表》)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80)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古:差异,偏义复合词.今:不同与相同.)(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82)由是感激(《出师表》)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85)临表涕零(《出师表》)涕:(古:眼泪.今:鼻涕.)(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情:(古:实情.今:感情.)(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jiǎ):(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三)、一词多义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 光:1、发扬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四)、词类活用中考涉及的词类活用有以下几种:①名词作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