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doc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附带例句.docx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附带例句.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3cad394cfc789eb162dc88c.png)
一是常文言。
包括通假字、一多、古今异、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
在古代中,虚一般包括代、、介、副、助、等。
在中考中,文言虚一般不作重点,只要求考生常的文言虚用法行区,以有助于理解文言句。
三是文言句理解与翻。
文言句式重点考与代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句、省略句、倒装句(前置句、定后置句、状后置句)等。
文言句翻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四是文言文。
除了考关字的了解以外,主要考三点:(1)要点,概括中心;(2)分析作者点度;( 3)写法。
有会从内延伸到外,考知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点、度,要考到作者所的生活境和代背景。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 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五是文学文化知与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默写。
文学常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要善于,如作家按朝代,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等。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 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一、关于文言文言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
文言的相固定,有很多是有律可循的。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 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1.通假字。
在古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中已明,复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上。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2.一多。
古中,一个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的多。
理解要以本基,根据具体的境去推求某个的具体含。
复,一是注意累常文言的不同意和不同用法,做好笔,到一种新的解就下来;二是合具体境行比分析,掌握一多的基本律,并能在中加以运用。
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3.古今异。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25e8c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0.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1.安(ān)(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动词。
养生,享受。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本(běn)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比(bǐ)(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
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比起。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4.鄙(bǐ)(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目光短浅的。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5.毕(bì)(1)动词。
完毕,结束。
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敝(bì)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
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7.兵(bìng)名词。
①士兵,军队。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fed8a87c1cfad6195fa770.png)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1649609a98271fe910ef9d5.png)
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尽)群响毕绝(全部)7、薄薄暮冥冥(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手无策(计谋)cháng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长远)Zhàng 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 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 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9、长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f 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 f òu 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f 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 f 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罗敷自有夫(丈夫)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 háo 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 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相与(回家)扁望桓公而走(同“旋”,xuán 回,掉)51、患又患无名人与游(担,)无之患(患)人所患(当作祝害,是⋯⋯害)52、惠大五加惠(恩惠)汝之不惠(通“慧”,明)53、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或王命急宣(有)或以死或以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或)54、极此何极(尽,尽)南极湘(尽,到)极方(尽)初极狭(非常,最)55、寂端容寂(平静)寂寥无人(寂静)56、加而山不加增(更加)万于我何加焉(好)弗敢加也(虚夸,以少多)57、间立有( ji ān一会儿)傅于版筑之(中)奉命于危之(期)万都做了土(量)中力拉崩倒之声(ji àn)遂与外人隔(隔,隔开)又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暗暗地)又何焉(参与)58、见路溪忽(通“ ”出)胡不我于王?(引)于是公(召,接)曹(召,接)子墨子王(拜)往事耳(知道)人而之(看)59、将命一上将将州之(将,名;率)公将(将要)出郭相扶将(挽扶)使将惜不得(无在意)60、角于事之北角(角落)梦回吹角(号角)61、借每假借于人(借)愿借子之(依靠)62、尽担中肉尽(没有了)林尽水源(没有了)利尽南海(全部取得)尽忠言(尽量,尽可能)63、就此人可就,不可屈致也(接近,向)然就醉(接近,向)承受即使64、居居十日(了)不可久居(停留)65、举大亦死()管夷吾于市(被用)黄生士(参加)国(全)74、利世无双(全66、具天不如地利(有利的)兵革非不利(利)具答之(通“俱”,全,都)抱利器(利)各具情(具有)利尽南海(物)67、决75、隶孔子不能决也(判断)世隶耕(属于)意决舍(分)隶而从者(跟着)故决然舍去(断然)76、良68、绝良多趣味(真,在)隔此皆良(善良)以妙(极点)77、临群响(停止,消失)极高的,陡峭的策而之(面,着,当着)69、开溪而(来到,在)池学(来到,在)日出而林霏开(散开)有亭翼然于泉上者(近)月不开(放晴)故崩寄臣以大事(将要)旁开小窗(打开)78、鳞70、可浪(像一)高可二黍(大)呷浪之(借代,指)潭中可百(大)79、令珠可数也(可以)71、苦乃令符离人葛(命令)忿恚尉,令辱之(,使)天下苦秦久矣(苦于)守令皆不在(令)苦其心志(使⋯⋯ 受苦)80、妙何苦而不平(愁)72、乐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以妙(奇妙)太守之其(以⋯⋯ )81、名鼓之(使⋯⋯ 快)而不知人之(趣)名之者(命名,起名)游人去而禽也(,快)不能名其一也(出)73、类故有名(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82、谋弥勒(似)臣以王吏之攻宋,与此同(同)吴广乃曰(商量)聚室而曰(商量)深谋远虑(思考,思虑)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83、奇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穷冬裂风(深)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邑人奇之(惊异)92、屈长约八分有奇( j ī零数)84、骑猥自枉屈(委屈)手指不可屈伸(弯曲)骑千余(骑兵)93、去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85、前一狼径去(走开,离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其一犬坐于前(前面)94、阙狼不敢前(上前)86、强不知天上宫阙(宫殿)略无阙处(通“缺”,中断)刚强侠气(强悍)95、容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虽席地不容闲(许,让)慕义强仁(力行)视端容寂(神色)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项为之强(通“僵”,僵硬)96、乳87、且妇抚儿乳(喂奶)年且九十(将近)儿含乳啼(奶头)且焉置土石(况且)97、善88、清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水尤清冽(清凉)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回清倒影(清凉)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98、尚89、情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必以情(实情)而君前途尚可(还)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尚且90、请99、少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少时( shǎo一会儿)曹刿请见(请求)宾客意少舒(稍微)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饮少则醉(不多)91、穷陈涉少时( shào 年轻)100 、舍欲穷其林(穷尽,动词)至舍( shè学舍,)屋舍然( shè房屋)舍文而窃敝(舍弃)便舍船,从口入(舍弃)意决舍(开,离去)故决然舍去(开,离去)舍与你的(施舍)101、射射于家圃(射箭)安敢吾射(射箭的技)102、恶所莫甚于死者(超,害,重)流甚称其(十分)103、胜此无声有声(取,出,超)予夫巴陵状(美,美好)高不甚寒(忍受,能承受)不怒(忍受,能承受)跨州郡者不可数(尽)104、施然后施行(施行)于事之北角,施八尺屏障(置,安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105、食食不,力不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喂养)106、使秦王使人安陵君(派)使于秦(出使)使子使(使者)107、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千呼万始出来(才)市(集市)愿市鞍()109、势逼兵耳()其岸犬牙差互(姿,形状)110、是不知木是女郎(判断,是)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代,)111、适抱而适市(往)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其体不适(舒适)112、书乃丹帛曰王(写)得中(文字,字条)一男附至(信)十二卷(文件)113、数众数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珠可数也(sh ǔ 算)扶以数故(shuǒ屡次)114、遂已遂述数行(完成)遂逐其(就,于是)然操遂能克(竟,于)115、所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今不速往,恐操所先(“所”与“ ” 合,表被)116、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法)所以心忍性(用些来)此先所以隆也(⋯⋯ 的原因)108、市117、通初极狭,才通人(通过)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通计一舟(整个)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中通外直(贯通)118、图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119、徒叶徒相似(仅仅,只)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免冠徒跣(光着)徒步旅行(光着)120、推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其亦欲推其事(推广)121、屯大雪屯门(堆积)屯大泽乡(停驻)122、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123、为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为人五(刻有)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124、谓谓先主曰(对)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舍人相谓曰(商量)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太守自谓也(命名)125、文皆披文轩(画着文采)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舍其文轩(彩饰)126、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127、下蕲下(攻下,攻克)日光下澈(向下)下见小潭(往下走)128、鲜芳草鲜美( xi ān鲜艳)陶后鲜有闻(xi ǎn少)129、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如此其贤(有才能)130、相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舍人相谓曰(互相)13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132、屑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133、谢谓为信然(说)使君谢罗敷(请问)跪而之曰(道歉)我曰“明天子在上”(致意)134、信愿陛下之信之(信任)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信然(确)信然邪(确)欲信大于天下(shēn通“伸”,伸)135、行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行收兵,比至(行) 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 xíng皆次当行(háng ,行列,伍)行和睦(háng ,行列,伍)136、许然相(成)人莫之(答,承,同意)遂先帝以(答,承,同意)高可二黍(大的数量)曳物声( hǔ 声)137、学人之学有易乎(学)学而之(学)138、寻向所志(找)病(不久)139、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句末气)140、艳装(妖,)略无慕意(欣慕)141、夷船背稍夷(平)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夷技以制夷(少数民族)142、遗是以先帝拔以陛下(留,予)深追先帝(死去的人留下的)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得金一(失的)143、已蒹蔬采采。
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1d504324b73f242336c5fc7.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言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言实词: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言实词,有助于扫除言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言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记》中“率妻子邑人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520b3a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d.png)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着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1故故虽有名马.. ——马说所以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扁鹊见蔡桓公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故意2间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夹杂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一会儿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中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3绝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群响毕绝.. ——口技停止、消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4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观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景象、景观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看5病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疾病、大病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困苦不堪6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信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写7上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皇上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身体上的8见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拜见才没不外见.. ——马说通“现”;显露9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靠近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等到10少宾客意少舒.. ——口技稍微少时;一狼径去.. ——狼一会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年轻的11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随从;跟随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顺从;听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顺从12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分给;分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分内;名分13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父子相继为一世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时代;朝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世上15业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事业;功业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职业16犯作奸犯科.. ——出师表触犯17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达到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做官;显贵18当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抵充;相抵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对着;面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应当19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在……之后20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砍伐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攻打;讨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讨伐21阴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水的南面;南岸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阴暗22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用言语规劝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同上23极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极点;极端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尽;穷尽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到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极其;非常..这是副词用法24国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国都;京城25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完备众妙毕备.. ——口技具备;齐备26径少时;一狼径去.. ——狼径直;一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直径27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扶;持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率领;统率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将帅;将领28顾顾野有麦场.. ——狼看见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看望、访问29胜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涉世家尽;全部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优美30复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又31称先帝称之曰能.. ——出师表称赞;赞许袒右;称大楚.. ——陈涉世家号称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称呼不能称前时之能.. ——伤仲永符合32乘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量词;辆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同坐一辆战车〕33章又用篆章一.. ——核舟记印章34惊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口技受惊波澜不惊.. ——岳阳楼记振起35属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一类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隶属;管辖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类似36策执策而临之.. ——马说鞭子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记载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驱使37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口技奇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零数38许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上下、光景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赞同、答应39舍便舍船.. ——桃花源记丢下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房屋40志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记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志41寻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找寻病终.. ——桃花源记不久42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道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正道43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固执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本来44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衰亡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45举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发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推荐死则举大名矣.. ——陈涉世家成46坐众宾团坐.. ——口技坐着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因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同"座"47食谨食之.. ——捕蛇者说喂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通“饲”;喂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29自余为戮人..“戮”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A. 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B. 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程度副词: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情态副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 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D. 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 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四文言虚词举例①、之1结构助词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语气助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其作副词“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错误!以作介词“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凭借作连词“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4. 而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5. 乃“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6. 于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7. 为作介词“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焉作助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⑨所所与“以”结合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作介词结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⑩乎作语气助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作介词“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相当于“于”;作“对”讲。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常用实词-语文综合知识.doc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常用实词-语文综合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bd635885b90d6c85ed3ac623.png)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语文综合知识-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常见文言实词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34c92d6edb6f1aff001f43.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字词归纳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和迭韵通假。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⑤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c996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3.png)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一、常见实词
动词:游览、欣赏、品味、研究、讨论等。
形容词:美丽、壮观、雄伟、可爱等。
名词:山、水、花、草、树木等。
副词:常常、也许、一定等。
介词:在、于、从等。
连词:和、与、但是等。
代词:之、其、此、他等。
助词:所、者、乎等。
二、常见虚词
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多么,何等,怎么样的意思。
于:从,在,对于,向,到等意思。
以:用,因为,由于等意思。
而:连接并列短语或句子,表转折,顺承等关系。
则:就,如果,假如等意思。
与:和,跟,同等的字义。
或:或者,有的意思。
且:而且的意思。
故:所以,因此的意思。
三、古文句式
判断句:用者也来表示肯定和否定判断。
被动句:用见、受、被等表示被动关系。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的句子。
倒装句:把谓语放在主语前面,把定语放在状语后面等。
疑问句:用疑问语气表达询问的句子。
反问句: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6cfd3c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0.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1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是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33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2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docx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19093d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9.png)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docx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chu ,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chu ,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chu ,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实词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实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3f38d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8.png)
一、介绍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其特点是使用古老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实际使用的词汇,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
二、文言实词归纳1. 代词(1) 吾:我(2) 汝:你(3) 其:他、她、它(4) 而:他、她(5) 谁:谁(6) 何:什么(7) 彼:那、那个2. 动词(1) 行:走(2) 娶:娶(3) 嫁:嫁(4) 及:及、达到3. 形容词(1) 美、佳:美好(2) 贵、贱:贵重4. 副词(1) 言:说(2) 然:如此(3) 故:因此5. 连词(1) 与:和(2) 虽:虽然(3) 而:而6. 数词(1) 一、二、三……:数目的表示(2) 千、万、亿:数量的表示7. 叹词(1) 哉:表示感叹8. 量词(1) 斤:重量单位(2) 尺:长度单位三、总结初学文言文,必须要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在古代的文章中使用频繁,习作必备。
通过对文言实词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多多积累词汇,多多练习,努力提高文言文水平。
四、文言实词的应用与示例了解了文言实词的基本归纳后,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实词。
1. 代词的应用(1)吾:《论语·述而》中有“吾日三省吾身”。
(2)汝:《论语·子罕》中有“汝为仁,焉乎斯文”。
(3)其:《庄子·逍遥游》中有“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4)而:《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谁:《孟子·离娄上》中有“徒见君子与小人谁与游”。
(6)何:《庄子·养生主》中有“民敖乐其所得,民斫乐其所失,何必哉”。
(7)彼:《庄子·即老》中有“夫彼保真者,谁云子非子也”。
中学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
![中学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9a2f91a0116c175f0e4859.png)
文言文实词归纳(按音序排列)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为您整理“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欢迎阅读
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2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五)
81。
名:①命名、起名(名之者谁) ②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 ③名字(自名为罗敷)
82。
谋:①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②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①奇特。
(明有奇巧人) ②奇怪,罕见。
(此独根分而
枝合,奇已!) ③jī。
零数。
(长约八分有奇)
84。
骑:①jì,骑兵(骑千余)②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
86。
强:①强悍(凶强侠气)②有余(赏赐百千强)③勉强(不可强以仕)④力行(慕义强仁)⑤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⑥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况且(且焉置土石)
88。
清:①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②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①实情(必以情) ②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
请:①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②请求(曹刿请见) 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
穷:①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②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③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④深(穷冬烈风)⑤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①委屈(猥自枉屈)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①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②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
94。
阙:①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①许、让(虽席地不容闲)②神色(视端容寂)③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①喂奶(妇抚儿乳) ②奶头(儿含乳啼)
97。
善:①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②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③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
尚:①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②还(而君前途尚可) ③尚且
99。
少:shǎo ①一会儿(少时) ②稍微(意少舒③不多(饮少辄醉)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①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②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③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④shě,施舍(舍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