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个实词释义

合集下载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01. 思虑: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例句:此事在朝廷上经过多次思虑后才得以解决。

02. 舒怀:放松心情,愉悦心情。

例句:春风习习,使人舒怀愉快。

03. 心愿:内心的愿望。

例句:他实现了童年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04. 顾盼:目光转向、环顾四周。

例句:他顾盼着周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05. 应对:面对并处理好某种情况或问题。

例句: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各种难题。

06. 侍奉:细心服侍,照料。

例句:他侍奉父母一生,孝顺至极。

07. 归隐:离开尘世,隐居。

例句: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归隐山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08. 隐忍:以忍让为主,不显露出来。

例句:他一直隐忍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

09. 责备:批评指责,责备。

例句:老师责备了他的粗心大意。

10. 推崇:极高度评价,崇拜。

例句:学生们都很推崇那位优秀的教师。

11. 弘扬:宣传发扬、推广。

例句:他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采撷:采摘,摘取。

例句:他们到果园里采撷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

13. 拥戴:团结集体,共同支持。

例句:大家都拥戴新选出的班长。

14. 谋求:计划争取,设法得到。

例句:他一直在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15. 志趣:志向和趣味。

例句:他们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

16. 烦扰:令人心烦意乱,困扰。

例句:他的问题频繁烦扰着我。

17. 准确:精确无误,确切。

例句:他回答问题总是准确无误。

18. 依仗:依赖,依靠。

例句:他依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19. 裁决:判断,决定。

例句:法官做出了对案件的裁决。

20. 限制:限定,限制范围。

例句:为了安全,他们限制了出行时间。

21. 盛行:广泛流行,盛大开展。

例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盛行。

22. 诋毁:恶意中伤,诽谤。

例句: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诋毁,心情很受伤。

23. 凭借:依靠,以...为基础。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 苦恼:心情痛苦,愁闷。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这些词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掌握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它们可以简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及其用法:1. 吾:表示自己,与“我”相同。

如:“吾爱吾师。

”2. 我:表示自己,与汉语中的“我”相同。

如:“我有一只猫。

”3. 予:表示自己或被动动作的承受者。

如:“予以奖励。

”4. 焉:表示地点。

如:“吾于学校焉。

”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们可以表示人、事物、动作等。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用法:1. 人:指人类。

如:“人生若梦。

”2. 事:指具体的事件或事情。

如:“事有蹉跎。

”3. 物:指物体或事物。

如:“物华天宝。

”4. 言:指言语或语言。

如:“言之有物。

”5. 天:指天空或自然界。

如:“天地之间。

”6. 地:指大地或土地。

如:“天地人间。

”7. 水:指水或水流。

如:“波澜壮阔。

”8. 火:指火焰或火的能量。

如:“熊熊烈火。

”9. 风:指风或风力。

如:“风和日丽。

”10. 木:指树木或木材。

如:“参天大树。

”11. 石:指石头或岩石。

如:“金石为开。

”12. 金:指金属或贵重的金器。

如:“金玉满堂。

”13. 玉:指玉石或美玉。

如:“玉树临风。

”14. 日:指太阳或时间。

如:“日月如梭。

”15. 月:指月亮或月份。

如:“明月当空。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希望能够帮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字说:字的意思是传说、故事。

例如:“人皆有不可穷食之需,不覆一方城之壁,不形一立天地之势。

一儿凿壁逐兔,人不饥也,即见其勇盖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

志:志的意思是志向、愿望。

例如:“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出自《古今注疏·诗·毛诗序》。

智:智的意思是智慧、才智。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思:思的意思是思考、思维。

例如:“思者大勇,知者大智。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利世》。

虑:虑的意思是考虑、思量。

例如:“人生不知不觉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多虑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

情:情的意思是感情、爱情。

例如:“真正的情感是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它从平淡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行:行的意思是行为、举止。

例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有通过他的言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迹:迹的意思是痕迹、痕迹。

例如:“人生要留下一点痕迹才有价值。

”这句话出自《圣经》。

品:品的意思是品质、素质。

例如:“眼界决定境界,品味决定视野。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哲学史讲稿》。

念:念的意思是思念、记忆。

例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会念念不忘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量说:量说的意思是讨论、推敲。

例如:“对待问题要善于量说,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射:射的意思是发射、射击。

例如:“一箭双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引:引的意思是引导、引领。

例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文章,但要注意注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引》。

震惊:震惊的意思是震动、惊讶。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释义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释义

初中文言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释义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这里给大家分享的是130个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的释义,请同学们记住哦!A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B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C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翻译词语是基础,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考的文言文翻译词语解析,共计500字。

一、实词翻译1. “矣”: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肯定,相当于“了”、“啊”等。

如:“吾友矣,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如:“焉得谋?”(在哪里能找到计谋?)3. “若”:代词,相当于“你”、“他”、“它”。

如:“若善者,吾将与之游。

”(如果你是好人,我将与你交往。

)4.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5.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如:“何人能解?”(谁能解开?)6.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7. “之”:代词,相当于“的”、“之”。

如:“言之有物。

”(说的话有内容。

)二、虚词翻译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如:“于戏,予与尔同销万古愁。

”(唉,我与你们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3.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4. “乃”: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乃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知道它不可为而为之。

)5.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6. “者”:助词,用于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如:“此乃吾师也。

”(这就是我的老师。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前至主语之前,如:“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

)2.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人皆曰予可矣。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共13个)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一、期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2.时间,日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龟虽寿》)3.期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4.希望,期望。

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译文:期望得到些财物罢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译文:一来饮酒就要尽兴,期望一醉方休。

期望秋风回,一扫无余孽。

(《秋蝇》)译文:期望秋风回来,把余孽一扫而光。

5.一周年;一整月。

期年(jī nián,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能期月(jī yuè,一个月)守也。

(《中庸》)译文:一个月都不能坚持。

二、去1.已经过去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2.离开。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秋草独寻人去后。

(《长沙过贾谊宅》)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题》)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有孙母未去。

(《石壕吏》)一狼径去。

(《狼》)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久而不去。

(《卖油翁》)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表示趋向,往……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公然抱茅入竹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朝天子·咏喇叭》)4.消失,逝去。

三、临1.居高面下,从高处往下看。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中考文言文翻译高频实词

中考文言文翻译高频实词

一、名词1. 人:指人,如“孔子”(孔子);2. 地:指地方、土地,如“河山”(山河);3. 事:指事情、事务,如“家事”(家事);4. 物:指物品、东西,如“金银”(金银);5. 时:指时间、时期,如“春秋”(春秋);6. 名:指名字、称号,如“孔子”(孔子)。

二、动词1. 行:指行走、行动,如“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2. 为:指做、成为,如“为政”(为政);3. 闻:指听说、听到,如“闻者不如见者”(听说的人不如见到的人);4. 说:指说、讲,如“孔子说”(孔子说);5. 看:指看、观察,如“孔子看”(孔子看);6. 做:指做、从事,如“做学问”(做学问)。

三、形容词1. 好:指好、优秀,如“好学”(好学);2. 善:指善、擅长,如“善辩”(善辩);3. 美:指美、美丽,如“美景”(美景);4. 丑:指丑、丑陋,如“丑恶”(丑恶);5. 远:指远、遥远,如“远方”(远方);6. 近:指近、接近,如“近处”(近处)。

四、数词1. 一:指一、一个,如“一岁”(一岁);2. 二:指二、两个,如“二人”(两个人);3. 三:指三、三个,如“三天”(三天);4. 四:指四、四个,如“四海”(四海);5. 五:指五、五个,如“五谷”(五谷);6. 六:指六、六个,如“六合”(六合)。

五、副词1. 竟:指竟然、居然,如“竟日”(竟然一天);2. 每:指每个、每次,如“每事”(每件事);3. 即:指立即、马上,如“即日”(立即);4. 宁:指宁愿、宁可,如“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5. 既:指已经、既而,如“既成”(已经完成);6. 又:指再次、又……又……,如“又高又大”(又高又大)。

总之,掌握中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高频实词,对于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确保翻译准确、流畅。

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

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

一、文言文实词概述文言文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和功能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文言文阅读中,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考必背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

二、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1. 名词(1)士:士,古代对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的称呼。

如:“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迁《报任安书》)(2)客:客人。

如:“客从外来,闻言而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君:君主,国君。

如:“君知其故乎?”(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4)父:父亲。

如:“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孔子《论语·为政》)(5)师:老师,导师。

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 动词(1)行:走,行走。

如:“行者无疆。

”(王勃《滕王阁序》)(2)读:阅读。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论语·里仁》)(4)听:听,听从。

如:“听其言也,观其行也。

”(孔子《论语·为政》)(5)学:学习。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3. 形容词(1)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美:美,美好。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3)善:善,善良。

如:“善者不答,恶者不辩。

”(孔子《论语·颜渊》)(4)贤:贤,有才能。

如:“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孔子《论语·颜渊》)(5)真:真,真实。

如:“真者,实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数词(1)三:三,数字三。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论语·述而》)(2)五:五,数字五。

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九:九,数字九。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1、盈:充满。

2、讫:完。

3、及:等到。

4、恃:依靠、凭借。

5、辄:于是、就。

6、去:离开、距离。

7、患:忧虑、祸患、灾难。

8、遂:于是、就。

9、益:好处、增长。

10、毕:完。

11、市:买。

12、拽:拖、拉。

13、迄:到。

14、憩:短时间休息。

15、颀:高、修长。

16、至:到。

17、谙:通晓、明白。

18、曝:晒。

19、股:大腿。

20、寐:睡觉。

21、袂:袖子。

22、顾:回头看;照顾。

23、闻:听说。

24、期:约定、约会。

25、伐:征讨、攻打。

26、延:邀请。

27、贻:赠给、留给。

28、霁:放晴。

29、暨:与、及、和。

30、志:立志;做标记。

31、利:锋利。

32、遗:赠给、送给。

33、逐:追赶。

34、援:执持、拿。

35、戒:告诫。

36、噬:咬、吞。

37、题:写、题写。

38、竭:完、尽。

39、计:考虑、谋划。

40、彰:表明、显扬。

41、足:值得。

42、服:穿戴。

43、间:有时、偶然;参与。

44、临:面对。

45、鲜:少。

46、佁然:呆呆的样子。

47、师:学习;军队。

48、被:通“披”,穿。

49、意:情趣。

50、见:通“现”显现。

51、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52、景:日光。

53、濯:洗。

54、绝:断绝、消失。

55、强:竭力、尽力。

56、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

57、辍:停止。

58、要:通“邀”邀请。

59、俨然:整齐。

60、素:向来、平时;白色。

61、致:给。

62、光:发扬光大。

63、咨:询问。

64、然:是、对。

65、蹴:用脚踢。

66、乡:通“向”从前。

67、御:抵御。

68、湍:急流。

69、笃:忠实;病沉重。

70、鼓:击鼓;演奏。

71、悉:全、都。

72、俱:全、都。

73、已:停止。

74、愠:怨恨。

75、居:停留。

76、走:跑。

77、疾:病。

78、诳:欺骗。

79、缀:跟。

80、津:渡口。

81、名:说出。

82、布衣:平民。

83、就:完成。

84、虽:即使。

85、策:驱使。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文言文题型中,翻译很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的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今天于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130个初中常见实词的释义,收藏起来吧!A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B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C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

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服从……④参与,例如:从政。

⑤介词:由,自。

⑥比较:随——从(积极主动,经过主观判断。

)9、当①“当”,《说文》“田相值也”。

(井田制)②引申:势均力敌,互相对等。

③两两相等,引申:两两相对,或者以一方为主对着另一方。

④“当”,对着;面对;⑤处在。

引申:占着;把着。

引申:掌管,主持。

⑥阻挡,抗拒;⑦充当;相抵消、相平衡。

⑧适应,相当;适合,得当。

10、道①本义,道路。

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

(道理、主张)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

(说、谈论)⑤比喻,人生所应遵循的社会准则。

(带有根本性、原则性。

)⑥从,由。

11、得①得,获得,得到。

(找到)语境义,得声,得形,得味,得道……②“得”,行为实现的现实性。

(能够)12、定①“定”,《说文》“安也”。

与“动”反义。

安定、稳定;平定。

(定婚,重在婚约的确定;订婚,重在双方同意。

协定,重在共同决定;签订,重在双方协商。

定金;订金)②决定,确定。

③副词,到底,究竟。

④一定(后起义)13、伐①“伐”,《说文》“击也”。

以戈击人,用斧砍树,持枪击鼓……都可以叫“伐”。

(砍伐;进攻,征伐;讨伐。

)公开宣战、公开进攻叫“伐”。

“伐”带有上伐下、讨有罪的色彩。

②引申:功劳,成绩;夸耀(《广韵》“自矜曰伐”)14、犯①《说文》“侵也”。

“犯”本来指狗咬人。

后来两极分化。

②受侵犯,使自己遭受损失。

(侵害、危害)③侵犯,侵入别人的领域,使别人或别的事物受到损失。

(触犯;犯险,冒着。

)15、方①“方”初文应作“上口下方”,指中央以往的四旁的广大地区。

与说话者所在地相邻的地区、地域。

②方形,四隅之和。

③方,方圆。

引申:正直;方正。

④面积⑤方向、方位。

引申:区域、地方。

⑥地方(戴圆履方)⑦方法,办法。

引申:处方,药方。

⑧“方”,《说文》“并船也”。

方船、方舟。

(枋、舫)⑨凡两两相并、相比。

例如:方轨;方征;方驾;比方。

⑩比拟,相比。

⑾副词,正在;将要。

⑿当……的时候。

16、奉①“奉”是捧的古字。

两手捧着。

②进献。

③承受。

④俸禄,给养。

17、负①《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

引申:蒙受、遭受。

②《说文》“恃也”。

对自有之力之物的凭借。

(自恃,自负)③背靠着。

负隅顽抗。

④违背⑤失败⑥欠18、赋①“赋”,为作战而征集的军赋。

“兵赋”是征集兵士、民夫、战车、牛马、戈盾之类的作战用的人力、物力、财力。

②(征收;敛取;赋税。

)③出声念。

④写作方法,平铺直述。

19、覆①“覆”,《集韵》“反也”。

特指向上事物的向下翻转或倾倒。

②遮盖、掩蔽③翻转过来④倾覆,颠覆20、更①《说文》“更”与“改”互训。

(改变、更换)“更”侧重于前后相续,是以一个顶替另一个的相互交换;就新旧来说,“更”不是除旧布新,而是推陈出新。

②经过,经历。

③抵偿. ④另,另外。

引申:再。

⑤更加⑥副词,重新。

⑦五更21、故①“故”作名词用时也指事情。

“故,事也。

”“故”重因果关系。

指某种原因引起的事情,多是使人不愉快的麻烦的“事”。

(现代汉语中:事故,变故。

)②《广韵》“旧也”。

“故”的反义词“新”、“今”。

作为时间观念,指过去的、从前的。

故都,过去的国都。

故乡,从前的家乡。

故人,旧友,从前的相知。

③原因,缘故。

④故意⑤通“固”,本来。

⑥所以,因此。

22、顾①《说文》“还视也”。

“顾”转过头来向后看。

(回顾;回头看。

)②探望,拜访。

③顾念。

引申:关心,照顾。

④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⑤副词,反而,却。

23、观①《说文》“谛视也”,《正字通》“远视也”。

(看;观察;考察)②观赏;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③名物化之后,把宫廷大门外两旁的为观察了望而建的高大建筑叫“观”。

后来把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也称“观”。

④道教的庙宇,道观(后起义)24、归①《说文》“女嫁也”。

(春秋以后多用“嫁”)②最初是离家远行又回到故处的意思。

(妇女出嫁,实际上是返回母亲所从出的氏族。

)(返回)③归还④归附,归属。

又:归到一处。

25、好①女子容貌美。

引申:好,善。

②兼及服饰之类,有仪表堂堂的意思。

③友好④喜爱26、号①大声喊叫。

引申:大声哭。

②扬言,宣称。

(号称)③号令,命令。

④称号。

又:别号。

⑤称。

27、还①《广雅·释诂》“归也”。

(返回)②交还,归还③通“环”,环绕。

④通“旋”,旋转。

⑤通“旋”,轻快敏捷的样子。

⑥仍然(后起意义)28、惠①《说文》“仁也”。

《尔雅·释诂》“爱也”。

“惠”原是动词“仁爱”。

②对所关怀、同情的人给予照顾。

(恩惠,给人以好处)名词化之后,所给予的好处。

③柔顺、柔和。

④通“慧”,聪明。

29、及①《说文》“逮也”。

段注“及前人也”。

“及”古字形像追逐者以手抓住被追者之形。

②赶得上,赶上,抓住③至,到④趁着。

等到……时候30、极①《说文》“极,栋也”。

②处在屋宇的最高处,所以最高的地位也叫“极”。

(登峰造极;北极)③由最高引申:极限,不能超越。

极点,尽头。

④最,非常。

⑤标准⑥通“亟”,急。

31、计①记数——计算,算帐,计量——统计,汇总②盘算,谋划③计谋32、加①“加”在上古是及物动词,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面。

(加上,放上)引申:施加②增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

③更加33、假①先秦,假,借同义。

(借,借来)②《说文》“非真也”。

(汉以后。

)假,真反义。

③非正式的,临时的。

(假寐;假上将军。

)34、间①閒,隙也,从门、月(《说文》)②间隙(彼节者有间)(《庄子》)③中间(间于齐楚)(《孟子》)④间隔(间一岁,郑人杀之)(《左传》)(间断;隔开)⑤离间(谁能间之)(《左传》)⑥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5、简①《说文》“牒也”,竹简或木札。

引申:书信。

②简易;简略;省约(由简的特点决定的。

)③荒废,怠慢。

④选取等长的“简”。

挑选,选择,选拔。

⑤《集韵》“阅也”。

检阅,检查。

36、见①《说文》“视也”。

看到。

看见。

②往见,拜见,参见;进见,谒见,会见,接见(不同身分)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

⑤见谅的“见”⑥通“现”37、节①《说文》“竹约”。

竹节。

植物分枝长叶的地方。

引申:人与动物的骨节。

②时节,季节。

引申:节日。

③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④气节,节操;礼节。

特指,贞洁。

⑤节制,节约。

⑥古乐器,引申:节拍。

38、竭①干涸,枯竭。

“竭”的反义词“盈”。

引申:衰竭。

②竭尽,尽力做谋事。

③尽,完。

39、尽①《说文》“器中空也”。

象征用到了极限,一无所有。

②不及物动词,无剩余。

(完,没有了。

) ③及物动词,全部用出。

④副词,净尽——都,皆,整个地,完全地,无保留地,达于极限。

⑤达到顶点⑥尽可能,尽量。

(第三声)⑦任凭40、进①本义,向前走或跑,或者说是朝着脸所向的方向行进。

②前进,与“退”相对。

③到朝廷。

④进献⑤通“贐”,赠送的路费或礼物。

41、居①《说文》“蹲也”。

“居”是后代“踞”的本字。

②坐。

引申:处于。

③居住。

又:住处。

④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⑤占,占据。

⑥积蓄。

⑦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居有顷)42、举①“举”,《说文》“对举也”。

两个人共同把东西抬起来。

后来一个人用两只手把东西举过头也叫“举”。

②用手托起。

③举起,抬起。

引申:提出,举出。

又:发动。

④推荐,推举。

提拔。

又:检举。

举动。

⑥攻下,占领。

⑦全。

例如:举国,举世。

43、具①《说文》“供置也”。

“供置”即备办。

最初多指备办食物,后来扩展到备办其它物品,是个动词。

②准备饭食或酒席。

又:饭食,酒肴。

③准备,备办。

引申:具备,完备。

④全部⑤陈述⑥器械⑦才能⑧量词44、聚①《说文》“会也;一曰邑落曰聚”。

本义:会合。

②村落,居民点③聚集,集聚④征集45、苦①苦菜;引申:苦味。

②劳苦,辛苦,劳累。

又:刻苦。

③愁苦;苦恼,痛苦。

又:被……所苦。

④粗劣46、类①《正字通》“种类也”又“肖似也。

”②种类。

引申:类推。

③类似,象。

相似④大抵,大致。

⑤条例。

47、良①《说文》“善也”。

表示质地好,素质好。

②良好。

精良,美好。

出色,优秀。

③良人:1、优秀的人才;2、丈夫。

④和悦,善良。

贤良,贤善。

⑤甚,很。

⑥的确。

48、临①《说文》“监也”。

从高处低头往下看。

②从高处往低处看。

俯视;居高临下。

③引申:从上监视着,统治。

监督,威胁。

④到。

⑤面对。

对着。

靠近。

⑥正当;将要。

⑦临摹。

⑧哭。

(第四声)49、虑①《说文》“谋思也”。

为谋划事情而思考叫“虑”。

(思虑)②考虑,打算。

引申:心思,意念。

③担忧(后起义)。

顾虑,担心。

50、论①《说文》“议也”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作出评判。

②讨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