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毒性及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a84512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0.png)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与此同时,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课件中,我们将了解食品中的化学物
质的危害以及其评价方法。
一、食品中化学物的危害
1. 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和防腐
等特殊功能而添加的物质。
但是,过量或滥用添加剂可能会导致免疫
系统的异常反应、过敏等问题。
2. 农药、化肥: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会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摄入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引起癌症、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等问题。
3. 其他化学物质:食品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防腐剂等都可能
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化学物质的评价方法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短时间内暴露于高剂量毒物后产生的反应。
常采用口服、皮肤接触、注射等方式进行评价。
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毒物后产生的慢性影响。
常采用动物实验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评价。
3. 免疫毒性:免疫毒性是指化学物质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采
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人体流行病学研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结论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食品中的品质安全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光谱法、色谱法等新型评价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为保障食品的品质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学生免疫毒理ppt课件
![学生免疫毒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bb28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e.png)
第二层
血和脾中T细胞和B细胞群定量体液免疫,测试IgM斑块-形成细胞反应细胞介导免疫,测定T细胞活性,以及迟发过敏反应 宿主抵抗力,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
23
免疫毒性第一层和第二层评价内容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与评价
第二节第三节
n 免疫毒理学是在免疫学和毒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十分年青的学科。
和实验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理。
2
是毒损伤的靶子“的研讨会,是免疫毒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3
n (二) 进行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价n (三) 完善和发展免疫毒性评价方法
(ce l l-mediated immunity)
7
2) 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期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 再次免疫应答。3) 识别“自己”和“非己”:个体发育过中 产生。
8
自身免疫 (autoimmunity)
9
10
n 2 肿瘤易感性增加
11
全明了,而且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可通过不 同的机制影响免疫功能,总的来说可以分 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大类。
4
1 . 反应的灵敏性2.反应的双重性 3 . 反应的选择性
5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 抗体单核吞噬细胞 补体自然杀伤细胞6免疫系 Nhomakorabea免疫细胞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外周 脾 淋巴结
免疫组织
免疫器官
免疫分子
四、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
骨髓
胸腺
五 、免疫系统的功能l 类型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体液免疫(humora l immunity)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15
16
17
血和脾中T细胞和B细胞群定量体液免疫,测试IgM斑块-形成细胞反应细胞介导免疫,测定T细胞活性,以及迟发过敏反应 宿主抵抗力,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
23
免疫毒性第一层和第二层评价内容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与评价
第二节第三节
n 免疫毒理学是在免疫学和毒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十分年青的学科。
和实验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理。
2
是毒损伤的靶子“的研讨会,是免疫毒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3
n (二) 进行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价n (三) 完善和发展免疫毒性评价方法
(ce l l-mediated immunity)
7
2) 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期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 再次免疫应答。3) 识别“自己”和“非己”:个体发育过中 产生。
8
自身免疫 (autoimmunity)
9
10
n 2 肿瘤易感性增加
11
全明了,而且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可通过不 同的机制影响免疫功能,总的来说可以分 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大类。
4
1 . 反应的灵敏性2.反应的双重性 3 . 反应的选择性
5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 抗体单核吞噬细胞 补体自然杀伤细胞6免疫系 Nhomakorabea免疫细胞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外周 脾 淋巴结
免疫组织
免疫器官
免疫分子
四、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
骨髓
胸腺
五 、免疫系统的功能l 类型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体液免疫(humora l immunity)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15
16
17
免疫毒理第五版ppt课件
![免疫毒理第五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dc97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3.png)
的杀伤功能,
也叫淋巴因子
激活的杀伤细
胞。能杀伤Tc、
NK不敏感的肿
瘤细胞
19
单核吞噬细胞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感染、抗肿
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表面抗原:高表达MHC-I/II类分子
表面受体:
IgG Fc受体,包括高亲和力的FcεRI、中亲和力的
及CD19、20、 21
等
无免
疫应
答功
能
smIgM同自身抗原结合可
产生抑制信号,导致自身
反应性B细胞处于无功能
抑制状态,产生自身耐受
免疫毒理第五版
具有接受抗原的刺激并
发生增殖分化的能力,
是抗体产生的源泉细胞;
其中部分可成为记忆性
B细胞
15
免疫毒理第五版
16
2.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A细胞)
引起自身免疫
40
•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ID),是指因先天性
或继发性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的疾病。这主要源于抗
体缺陷、细胞免疫缺陷、巨噬细胞缺陷或补体系统
缺陷。发生免疫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免疫系统
遗传基因异常
• 能引起免疫抑制作用的外源化学物多数可能导致机
体免疫缺陷的发生。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化学
• 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组成。是T淋
巴细胞尤其是αβ+T细胞发育的场所。胸腺基质
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对T细胞的发育是
至关重要的。
免疫毒理第五版
7
• 脾脏
T:35%、B:55%
Mφ:10%
也叫淋巴因子
激活的杀伤细
胞。能杀伤Tc、
NK不敏感的肿
瘤细胞
19
单核吞噬细胞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感染、抗肿
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表面抗原:高表达MHC-I/II类分子
表面受体:
IgG Fc受体,包括高亲和力的FcεRI、中亲和力的
及CD19、20、 21
等
无免
疫应
答功
能
smIgM同自身抗原结合可
产生抑制信号,导致自身
反应性B细胞处于无功能
抑制状态,产生自身耐受
免疫毒理第五版
具有接受抗原的刺激并
发生增殖分化的能力,
是抗体产生的源泉细胞;
其中部分可成为记忆性
B细胞
15
免疫毒理第五版
16
2.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A细胞)
引起自身免疫
40
•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ID),是指因先天性
或继发性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的疾病。这主要源于抗
体缺陷、细胞免疫缺陷、巨噬细胞缺陷或补体系统
缺陷。发生免疫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免疫系统
遗传基因异常
• 能引起免疫抑制作用的外源化学物多数可能导致机
体免疫缺陷的发生。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化学
• 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组成。是T淋
巴细胞尤其是αβ+T细胞发育的场所。胸腺基质
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对T细胞的发育是
至关重要的。
免疫毒理第五版
7
• 脾脏
T:35%、B:55%
Mφ:10%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ppt课件
![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22ed6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7.png)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眼毒性 1、发生率<1%; 2、不良事件可以划分为眼球炎症、眼眶炎症(和视网膜 及脉络膜的疾病; 3、对于这些少见的毒副反应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严重程 度;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血液系统毒性 在使用ICPi治疗的患者中,免疫相关的血液系统不良事 件很少被提及,但确有发生。 到目前为止,报道过的不良事件包括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等。
其他罕见的免疫相关毒性
❖ 神经系统毒性: 1、发病时间在6~13周之间; 2、包括一系列的神经系统事件,如多神经病、面神经麻 痹、脱髓鞘、重症肌无力心脏、毒格性林-巴利综合征等; 3、除了轻度(1级)神经系统症状,在确定不良事件发 生的原因之前,应该停止ICPi治疗。对于症状轻微者应 考虑使用泼尼松龙0.5~1 mg/kg。对于有明显神经系 统毒性的患者,应采取大剂量甾体类药物治疗,通过口服 泼尼松龙(1~2 mg/kg)或者静脉注射等效药物。
❖ 临床剂量为3 mg/kg时,60%~85%的人群出现 irAE:大多数是1~2级毒性,约10%~27%的人会发 生3~4级毒性,
❖ 临床剂量为0.3 mg/kg时并没有观察到3~4级的不良 事件,而使用10 mg/kg时,3~4级毒性上升到30% 。当ipilimumab 以10 mg/kg继以维持剂量作为辅助 治疗时,3~4级irAE的发生率为41.6%,5级irAE的 发生率为1.1%。
抗PD-1 单抗相关胃肠道毒性
❖ 有关抗PD-1单抗相关胃肠道i rAE数据非常少。腹泻和 结肠炎在抗CT LA4药物中比n ivo l uma b或 pembrolizumab中更常见,3~4级毒性的发生率在后 两者为1%~2%。
免疫毒性及其检测方法医学PPT
![免疫毒性及其检测方法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ea922971fe910ef02df82b.png)
3. 对有拮抗外源化学物致免疫毒性的药品或保健品的研究
为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及职业接触者的安全,应加强这方面
的研究,尽量减少外源化学物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从
天然资源获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品尤为重要。
编辑版ppt
3
第一节 机体的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免疫 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外来化学物质的免疫毒性 及其检测方法
免疫 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当“抗原性异
物”或“异己成分”进入机体后,机体识别“自我”与 “非我”的成份,并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来排斥非 我的物质,或诱导机体处于异常的生理状态。
免疫功能可以对机体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不利
的影响。如对药物、花粉等的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器官
13
1、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 形成的防御功能,如正常组织(皮肤、粘膜等) 的屏障作用、正常体液的杀菌作用、单核巨噬 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的杀 伤作用等天然免疫功能。这种功能作用广泛且 与生俱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编辑版ppt
14
两类吞噬细胞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类能与 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球蛋白。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并不都具有
抗体活性。实践中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同
义词互用。
编辑版ppt
10
抗体的分类
IgG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几乎人体任何 组织都有分布,可以穿过胎盘,对新生儿的抗感染有 重要作用。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ppt课件
![食品中化学物的免疫毒性及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10e20783c4bb4cf7ecd1f6.png)
(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 (2)先天具备; (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 (4)可稳定遗传; (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13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特异性 2.耐受性 3.记忆性
免疫毒性:生物异源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 的不良反应表现。
1、免疫抑制 2、自身免疫 3、超敏反应
抗体与自身抗原靶细胞结合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CDC) 增加巨噬细胞等调理吞噬作用 NK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常见疾病
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胃肠炎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Graves病
III型 免疫复合物型
IgG/IgM 补体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血小板
0.04 9 3
1
3x10
IgA 0.5 -5
调整作用
补体作用
致敏肥大作用
穿越胎盘
血管外弥散
诱导ADCC
* 限于IgA单体分子
12
3、免疫毒性的类型
免疫应答(IR):机体受抗原刺激后, 免疫细胞对抗原分 子识别、活化、增殖、 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 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22
1、食物过敏的反应机理 (1) 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I型过敏反应)
的发病机制;
23
致敏阶段——变应原→机体→IgE→IgE-细胞 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致敏机体→Ag-
IgE-细胞→细胞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效应阶段——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引起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 分泌增加。
18
3、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指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产
13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特异性 2.耐受性 3.记忆性
免疫毒性:生物异源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 的不良反应表现。
1、免疫抑制 2、自身免疫 3、超敏反应
抗体与自身抗原靶细胞结合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CDC) 增加巨噬细胞等调理吞噬作用 NK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常见疾病
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胃肠炎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Graves病
III型 免疫复合物型
IgG/IgM 补体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血小板
0.04 9 3
1
3x10
IgA 0.5 -5
调整作用
补体作用
致敏肥大作用
穿越胎盘
血管外弥散
诱导ADCC
* 限于IgA单体分子
12
3、免疫毒性的类型
免疫应答(IR):机体受抗原刺激后, 免疫细胞对抗原分 子识别、活化、增殖、 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 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22
1、食物过敏的反应机理 (1) 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I型过敏反应)
的发病机制;
23
致敏阶段——变应原→机体→IgE→IgE-细胞 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致敏机体→Ag-
IgE-细胞→细胞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效应阶段——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引起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 分泌增加。
18
3、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指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后产
免疫毒理学本科教学课件ppt
![免疫毒理学本科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c5c1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6.png)
免疫毒理学的技术发展
01
免疫分析技术
利用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如ELISA、
Western blot等。
02
细胞生物学技术
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化学物质对免疫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如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等。
03
动物实验技术
利用动物实验技术探究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如
03
免疫毒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 作用
免疫毒物对免疫器官的毒性作用
1
免疫器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应答器官,负责产 生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以及参与免疫 调节和免疫耐受。
2
免疫毒物可以导致免疫器官的炎症、萎缩、增 生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3
常见的免疫毒物包括药物、工业化学品、环境 污染物等。
免疫毒物对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
01
免疫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应答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等。
02
免疫毒物可以导致免疫细胞的凋亡、坏死、功能障碍等病理变
化,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常见的免疫毒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03
免疫毒物对免疫分子的毒性作用
免疫分子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应答分子,包括抗体 、细胞因子、补体等。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机制,因 此,免疫毒理学在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免疫毒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研究免疫毒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 对机体的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为预防和 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毒理学研究也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 靶点,推动新药研发进程。
免疫毒理学的应用领域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3d9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7.png)
第lI型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 II型变态反应是抗体(IgG或IgM)引起带抗原的组织细胞的损伤或功能障 碍。IgG或IgM抗体与机体细胞(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活化补体、 巨噬细胞吞噬或K细胞的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引起细胞的破坏死亡。 常见的靶细胞有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肾小球血管基底膜、肝细胞、 皮肤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一些内分泌细胞等。长期接触铅的工人及慢 性苯中毒患者和苯接触工人,可发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骨髓
外周
脾
胸腺 淋巴结
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4
细胞因子 抗体 补体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鸟类)
胸腺:T细胞发育成熟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
5
(二)免疫细胞 ➢分类: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
23
免疫介导疾病: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 药物导致免疫介导疾病的过程: 图4-1
24
图4-1 化学物(药物)导致超敏反应或
自身免疫的示意图
25
(二)超敏反应 分型:Ⅰ、Ⅱ、Ⅲ、Ⅳ型(图4-2) 共性:都需要预先接触抗原,以激发初次反应 各型特点:见表4-1
26
图4-2 超敏反应分型示意图
27
I型变态反应是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其发生是当某些过敏体质的机体,初次接触过 敏原后,可产生IgE抗体,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表面,而使机体产生致 敏状态。当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即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使细胞脱 颗粒,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或称化学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 分泌增多及平滑肌收缩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如果这种作用发生在支气管则产生支气 管哮喘,作用于皮肤可出现红肿、荨麻疹等.作用于胃肠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 泻等症状。
卫生毒理学免疫毒理学PPT
![卫生毒理学免疫毒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30c0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d.png)
毒作用及其分类
• 毒作用的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与全身作用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过敏性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
毒作用及其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速发性毒作用(immediate effect) 是指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接触后的短时间内 所引起的即刻毒性作用。
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effect)是指在 一次或多次接触某种外源化学物后,经 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性作用。
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在免疫毒理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外源 化学物的免疫毒性的检测和免疫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 重要的工具。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建立对免疫毒物 更为敏感的动物免疫,用于免疫毒性筛检和试验;通 过对某个或某些目的基因的上调或下调、Knock-out 或Knock-in,可以了解这些基因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机制,或外源化学物的免疫毒作用机制等。值得注意 的是,人工转入的基因产物与内源性基因产物蛋白或 多肽分子可能存在差异,两者介导的免疫学效应也可 能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虽然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免 疫毒性检测和机制的重要工具,但并不能替代用常规 方法进行的免疫毒性试验。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免疫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各种有效的 研究手段,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等不同水平研 究外源化学物和物理因素对人和实验动物的免疫损害, 包括免疫抑制、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并分析其 作用机制。
免疫毒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改进、规范和 完善已有的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探索更灵敏、特异, 更有预测价值的新方法和更全面合理的试验组合,提 高试验的可靠性和效能。
·包括反映 期生物效应(early biological effect)、结构和/或功能改变(altered structure/function)、及疾病(disease)三类 标志物。
免疫毒性及评价ppt课件
![免疫毒性及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548b353c1ec5da50e270c7.png)
2008.6
·
15
2008.6
·
16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 著
有这样一个村镇,那里的一切生物同其周围的环境看来相处的非常和谐: 它坐落在象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的中央,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树 成林。春天,繁花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 和白桦树散射出火火焰般的彩色光辉;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无数的小 鸟飞来,洁净而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生活着鳝鱼的绿荫池塘! 小镇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里修建房 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就笼罩了这个 地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祥的朕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 成群的小鸡,牛羊纷纷病倒、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多 病的家庭,医生们则为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不安。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 了这个地方。园中觅食的鸟儿不见了,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的早晨没 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地。曾经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的两 旁,现在排列着仿佛是火灾浩劫后的焦黄枯萎的植物。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 因为所有的雨已经死亡。
血小板减少症
乙酰唑胺、氯噻嗪、利福平、奎尼丁、氨基水杨酸、
硬皮病类
氯乙烯、石英、L-色氨酸
天疱疮
青霉胺、吡啶硫胺素
甲状腺炎
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碘、锂、IL-2
2008.6
·
27
免疫毒性的主要特点
• (一)免疫系统易感性 • (二)毒性反应复杂性 • 1.反应的选择性 • 2.反应呈双相性 • 3.免疫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的复杂性
表现:
吸入
过敏性鼻炎
花粉、尘螨、真菌孢子、 动物毛屑。
《免疫毒理学》课件
![《免疫毒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f347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a.png)
免疫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免疫系 统的影响机制,包括对免疫细胞的毒 性、对免疫应答的干扰以及对免疫调 节的干扰等。
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疫苗安全性
免疫毒理学负责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疫苗的免疫原性、致敏性、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性评价
免疫毒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对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监测、疾病流行病学 的研究以及对人群的保护效果评估等。
深入探究免疫毒理学的分子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免疫毒理学的分子机制,为相关 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基础。
加强跨学科合作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动免疫毒理学的发展。
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是 未来的重要挑战。
免疫毒理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疫苗研发
通过免疫毒理学研究,了解疫苗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 用,为疫苗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
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为肿瘤免疫治 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03
CATALOGUE
免疫毒理学实验方法
动物实验
全身暴露实验
将动物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中 ,观察其免疫系统的变化。
口服或注射实验
通过给动物口服或注射化学物 质,观察其免疫反应。
皮肤接触实验
通过将动物皮肤暴露于某种化 学物质,观察其免疫系统的变 化。
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疫苗安全性
免疫毒理学负责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疫苗的免疫原性、致敏性、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性评价
免疫毒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疫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对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监测、疾病流行病学 的研究以及对人群的保护效果评估等。
深入探究免疫毒理学的分子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未来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免疫毒理学的分子机制,为相关 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基础。
加强跨学科合作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共 同推动免疫毒理学的发展。
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免疫毒理学的研究成果需要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提高研究成果的转化率是 未来的重要挑战。
免疫毒理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疫苗研发
通过免疫毒理学研究,了解疫苗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 用,为疫苗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
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为肿瘤免疫治 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03
CATALOGUE
免疫毒理学实验方法
动物实验
全身暴露实验
将动物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中 ,观察其免疫系统的变化。
口服或注射实验
通过给动物口服或注射化学物 质,观察其免疫反应。
皮肤接触实验
通过将动物皮肤暴露于某种化 学物质,观察其免疫系统的变 化。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dd9e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3.png)
药物可能对不同亚群的巨噬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对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
01
药物可能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从而影响其抗原提呈
和免疫激活能力。
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
02
药物可以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
启动和维持。
对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不合理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 引发新的感染。
机制探讨
药物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抗菌活性、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感染性 疾病的病程和预后。
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概述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肿块,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系统毒性作用的检测与评估
01
CHAPTER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
01
02
03
抑制免疫细胞增殖
对B细胞亚群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亚群产生 不同的影响。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 2
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药物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影响其 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功能。
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
药物可以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从而影响其 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炎症的能力。
3
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干扰APCs对抗原的摄取、 加工和呈递,导致免疫应答减弱或异 常。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
01
药物可能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从而影响其抗原提呈
和免疫激活能力。
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
02
药物可以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
启动和维持。
对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不合理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 引发新的感染。
机制探讨
药物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抗菌活性、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感染性 疾病的病程和预后。
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概述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肿块,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系统毒性作用的检测与评估
01
CHAPTER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
01
02
03
抑制免疫细胞增殖
对B细胞亚群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亚群产生 不同的影响。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 2
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药物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影响其 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功能。
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
药物可以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从而影响其 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炎症的能力。
3
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干扰APCs对抗原的摄取、 加工和呈递,导致免疫应答减弱或异 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已被生命所抛弃,留下的只是一个寂静的春天,无声无息....
2008.6
编辑版ppt
17
中文名称 滴滴涕(DDT)
• 英文名称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 别 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 p,p‘-DDT);
2008.6
编辑版ppt
5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 、 immunodepression)
•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2008.6
编辑版ppt
6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008.6
2008.6
编辑版ppt
12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2008.6
编辑版ppt
13
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 山梨酸钾---无色至白 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 性粉末,无臭或稍有 臭味。在空气中不稳 定。能被氧化着色。 分子量150.22。有吸 湿性。易溶于水、乙 醇。
2008.6
溶血性贫血
甲基多巴、青霉素、甲灭酸、苯妥英、干扰素-α、磺胺药
血小板减少症
乙酰唑胺、氯噻嗪、利福平、奎尼丁、氨基水杨酸、
硬皮病类
氯乙烯、石英、L-色氨酸
2008.6
编辑版ppt
19
• 常春藤联盟由美国东北部之八所学校组合而成:布朗 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
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 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0
常春藤联盟各校校徽
2008.6
编辑版ppt
21
哈佛一角
2008.6
编辑版ppt
22
2008.6
2008.6
编辑版ppt
10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
表现: • 溶血性贫血 • 粒细胞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08.6
编辑版ppt
11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农民肺”(超敏性肺炎):“蘑菇工人肺”
“麦芽工人肺” “纸浆工人肺”
编辑版ppt
23
哥伦比亚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4
康乃尔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5
布朗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6
• 可致自身免疫病的外源性化学物 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外源性化学物质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 肼苯达嗪、青霉胺、氯丙嗪、抗惊厥药、异烟肼、普鲁卡因酰
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胺、重金属、有机溶剂
2008.6
编辑版ppt
15
2008.6
编辑版ppt
16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 著
有这样一个村镇,那里的一切生物同其周围的环境看来相处的非常和谐: 它坐落在象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的中央,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树 成林。春天,繁花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 和白桦树散射出火火焰般的彩色光辉;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无数的小 鸟飞来,洁净而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生活着鳝鱼的绿荫池塘! 小镇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里修建房 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就笼罩了这个 地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祥的朕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 成群的小鸡,牛羊纷纷病倒、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多 病的家庭,医生们则为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不安。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 了这个地方。园中觅食的鸟儿不见了,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的早晨没 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地。曾经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的两 旁,现在排列着仿佛是火灾浩劫后的焦黄枯萎的植物。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 因为所有的雨已经死亡。
编辑版ppt
7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2008.6
编辑版ppt
8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表现:
吸入
过敏性鼻炎
花粉、尘螨、真菌孢子、 动物毛屑。
2008.6
编辑版ppt 过敏性哮喘
9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麸质过敏症(Celiac Disease)”,又称乳 糜泻。
麸质过敏症的病人容易出 现 严重腹泻、腹痛、胀 气、粪便酸臭的症状。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008.6
编辑版ppt
18
可诱发超敏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来源 药物
食品 化妆品
工业化学物
植物 混合物有机体
种类 青霉素类、磺胺类、新霉素、哌嗪、螺旋霉素、盐酸安普罗胺、抗生 素粉尘、抗组胺药、奎尼丁、麻醉药、血浆代用品 蓖麻子、生咖啡豆、木瓜蛋白酶、胰腺提取物、谷物和面粉、食品添 加剂、真菌 美容护肤品、香水、染发剂、脱毛剂、指甲油、除臭剂 乙( 撑)二 胺、邻苯 二 甲 酸酐 、偏 苯 三 酸酐 、二 异 氰 酸酯 类( TMI、HDI、 MDI、 TDI)、 金 属盐 类 、有 机 磷、 染 料( 次 苯 基二 胺等 )、 重 金属 ( 镍 、 汞 、 铬 酸 盐等 )、 抗 氧化 剂 、 增塑 剂 、 鞣革 制 剂( 甲醛 等 ) 毒常青藤、橡树、漆树、豚草、花粉等 棉尘、木尘、动物产品
2008.6
编辑版ppt
3
免疫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一)阐明免疫毒性及其机制 • (二)进行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价 • (三)完善和发展免疫毒性评价方法
2008.6编ຫໍສະໝຸດ 版ppt4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表现在
三个方面,即免疫抑制、超敏反应和 自身免疫反应。
编辑版ppt
14
引起免疫抑制的外源化学物:
来源
种类
药物 抗肿瘤药、抗移植排斥药、麻醉药、抗艾滋病药
工业化学物 有机溶剂、多卤代芳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乙二醇醚类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空气污染物、紫外线、粉尘(二氧化硅、石棉等)、 环境污染物
农药、真菌毒素等
嗜好品 乙醇、烟草(香烟)、大麻、鸦片、可卡因
免疫毒性及其评价
研究外源性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有
害作用及其机理。
2008.6
编辑版ppt
2
• 免疫毒理学(Immunotoxicology): 是毒理学与免疫学间的边缘学科,也是 毒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外源化 学物质(xenobiotics)和物理因素对 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有害作用及其机理。
2008.6
编辑版ppt
17
中文名称 滴滴涕(DDT)
• 英文名称 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 别 名 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 p,p‘-DDT);
2008.6
编辑版ppt
5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 、 immunodepression)
•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2008.6
编辑版ppt
6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008.6
2008.6
编辑版ppt
12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2008.6
编辑版ppt
13
Ⅳ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
• 山梨酸钾---无色至白 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 性粉末,无臭或稍有 臭味。在空气中不稳 定。能被氧化着色。 分子量150.22。有吸 湿性。易溶于水、乙 醇。
2008.6
溶血性贫血
甲基多巴、青霉素、甲灭酸、苯妥英、干扰素-α、磺胺药
血小板减少症
乙酰唑胺、氯噻嗪、利福平、奎尼丁、氨基水杨酸、
硬皮病类
氯乙烯、石英、L-色氨酸
2008.6
编辑版ppt
19
• 常春藤联盟由美国东北部之八所学校组合而成:布朗 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
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 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0
常春藤联盟各校校徽
2008.6
编辑版ppt
21
哈佛一角
2008.6
编辑版ppt
22
2008.6
2008.6
编辑版ppt
10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
表现: • 溶血性贫血 • 粒细胞减少症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08.6
编辑版ppt
11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农民肺”(超敏性肺炎):“蘑菇工人肺”
“麦芽工人肺” “纸浆工人肺”
编辑版ppt
23
哥伦比亚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4
康乃尔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5
布朗大学
2008.6
编辑版ppt
26
• 可致自身免疫病的外源性化学物 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外源性化学物质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 肼苯达嗪、青霉胺、氯丙嗪、抗惊厥药、异烟肼、普鲁卡因酰
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胺、重金属、有机溶剂
2008.6
编辑版ppt
15
2008.6
编辑版ppt
16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 著
有这样一个村镇,那里的一切生物同其周围的环境看来相处的非常和谐: 它坐落在象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的中央,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树 成林。春天,繁花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 和白桦树散射出火火焰般的彩色光辉;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无数的小 鸟飞来,洁净而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生活着鳝鱼的绿荫池塘! 小镇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里修建房 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就笼罩了这个 地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祥的朕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 成群的小鸡,牛羊纷纷病倒、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多 病的家庭,医生们则为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不安。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 了这个地方。园中觅食的鸟儿不见了,曾经荡漾着乌鸦、鸽子的合唱的早晨没 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地。曾经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的两 旁,现在排列着仿佛是火灾浩劫后的焦黄枯萎的植物。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 因为所有的雨已经死亡。
编辑版ppt
7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2008.6
编辑版ppt
8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表现:
吸入
过敏性鼻炎
花粉、尘螨、真菌孢子、 动物毛屑。
2008.6
编辑版ppt 过敏性哮喘
9
Ⅰ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超敏反应
“麸质过敏症(Celiac Disease)”,又称乳 糜泻。
麸质过敏症的病人容易出 现 严重腹泻、腹痛、胀 气、粪便酸臭的症状。
•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008.6
编辑版ppt
18
可诱发超敏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来源 药物
食品 化妆品
工业化学物
植物 混合物有机体
种类 青霉素类、磺胺类、新霉素、哌嗪、螺旋霉素、盐酸安普罗胺、抗生 素粉尘、抗组胺药、奎尼丁、麻醉药、血浆代用品 蓖麻子、生咖啡豆、木瓜蛋白酶、胰腺提取物、谷物和面粉、食品添 加剂、真菌 美容护肤品、香水、染发剂、脱毛剂、指甲油、除臭剂 乙( 撑)二 胺、邻苯 二 甲 酸酐 、偏 苯 三 酸酐 、二 异 氰 酸酯 类( TMI、HDI、 MDI、 TDI)、 金 属盐 类 、有 机 磷、 染 料( 次 苯 基二 胺等 )、 重 金属 ( 镍 、 汞 、 铬 酸 盐等 )、 抗 氧化 剂 、 增塑 剂 、 鞣革 制 剂( 甲醛 等 ) 毒常青藤、橡树、漆树、豚草、花粉等 棉尘、木尘、动物产品
2008.6
编辑版ppt
3
免疫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一)阐明免疫毒性及其机制 • (二)进行免疫毒性的危险度评价 • (三)完善和发展免疫毒性评价方法
2008.6编ຫໍສະໝຸດ 版ppt4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外源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表现在
三个方面,即免疫抑制、超敏反应和 自身免疫反应。
编辑版ppt
14
引起免疫抑制的外源化学物:
来源
种类
药物 抗肿瘤药、抗移植排斥药、麻醉药、抗艾滋病药
工业化学物 有机溶剂、多卤代芳烃、多氯联苯、多环芳烃、乙二醇醚类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空气污染物、紫外线、粉尘(二氧化硅、石棉等)、 环境污染物
农药、真菌毒素等
嗜好品 乙醇、烟草(香烟)、大麻、鸦片、可卡因
免疫毒性及其评价
研究外源性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有
害作用及其机理。
2008.6
编辑版ppt
2
• 免疫毒理学(Immunotoxicology): 是毒理学与免疫学间的边缘学科,也是 毒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外源化 学物质(xenobiotics)和物理因素对 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有害作用及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