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防护

合集下载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经常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感染风险。

因此,护士的职业防护至关重要,既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健康,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1. 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防护服等。

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传播的病原体进入呼吸道,手套能保护双手免受污染,护目镜或面罩能防止眼部受到飞沫的污染,防护服能全面覆盖身体,防止病原体接触皮肤。

2. 洗手和消毒:护士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进食前等时刻。

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并彻底搓揉双手20秒以上,确保双手的每个部位都得到清洁。

除了洗手外,护士还应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注重个人卫生:护士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保持整洁的服装、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头发整齐干净等。

护士还应避免戴饰品,如手表、项链等,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 接种疫苗:护士应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特别是针对常见传染病的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接种疫苗能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知识培训和教育:护士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和教育,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洗手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等。

定期的培训和教育能帮助护士掌握最新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性。

6. 健康监测和报告:护士在工作中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血压等常规检查。

如果出现不适或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7. 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为了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培训等。

此外,护士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如参加运动、与家人朋友交流等。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和潜在的健康威胁。

因此,职业防护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正文内容:1. 身体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穿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的侵害。

1.2 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肝炎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2. 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士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后,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2.2 应用消毒措施:在处理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时,护士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以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护士应遵循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衣、佩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防护3.1 预防针刺伤:护士在处理注射器、针头等尖锐器械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同时,使用安全针头和容器,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化学药品时,护士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3 心理疏导和支持:护士在处理病患时,可能会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于减轻护士的职业暴露压力至关重要。

4. 环境防护4.1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工作的医疗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空气中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4.2 废物管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残余等,以减少对环境和护士自身的污染。

4.3 辐射防护:在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遵循辐射防护的规定,减少辐射对自身的危害。

5. 职业培训与教育5.1 职业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培训,了解职业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护士这一职业,特别是她们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可是白衣天使,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要照顾病人,还得保护好自己哦!不然,忙活一场,自己却成了病人,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让我们来看看,护士是怎么做好这些防护的吧!1. 个人防护装备(PPE)1.1 手套的重要性首先,手套是护士的“第二层皮”,真是少不了!每次处理病人或者药品的时候,护士都会戴上手套,简直是如同吃饭前洗手那样重要。

手套不仅能防止细菌的传播,还能避免接触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体液。

试想一下,万一不小心沾上了,那可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所以说,手套就像是护士的保护神,让她们在各种“战斗”中不受伤。

1.2 口罩和护目镜接下来,口罩和护目镜也是护士的必备装备。

口罩可以挡住空气中的细菌,护目镜则是防止飞溅的液体直接“亲吻”护士的眼睛。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口罩,病人一咳嗽,护士不但要承受感染的风险,脸上的表情还得忍着不笑,那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呢!而且,这些装备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能用的,质量得过硬,才能让护士们安心工作。

2. 接种疫苗2.1 疫苗的防护作用说到防护,疫苗可是“金钥匙”!护士在进入医院前,必须接种各种疫苗,像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等。

就像战士出征前必须做好准备一样,护士在与病魔斗争之前,先得给自己来一剂强心针。

有了疫苗,抵抗力就能提高不少,万一碰上什么“恶棍”,也能打个游击战,保护自己。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这可不是空话。

2.2 定期体检此外,护士们还要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大家想想,谁能忍受一个生病的护士呢?她们可不能因为忙碌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就像是给身体做“保养”,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服务好病人。

身体好,心情好,工作效率自然也高!3. 职业健康教育3.1 学习与培训再来说说职业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技能,还得了解怎样保护自己。

这些知识就像是她们的“工具箱”,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派上大用场。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照应病人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和健康威胁。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职业防护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护、感染控制、心理健康和职业培训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一、个人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时应佩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到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1.2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剪指甲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定期接种疫苗:护士应按照像关规定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乙肝疫苗,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二、环境防护2.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医疗机构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2 确保安全的废弃物处理:护士应正确分类和处理废弃物,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3 遵守相关安全规定:护士应遵守医疗机构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感染控制3.1 手卫生的重要性:护士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使用安全的医疗器械:护士应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如针头、导尿管等,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3 病人隔离措施: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以避免感染的扩散。

四、心理健康4.1 建立支持体系:护士应与同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互相倾诉和支持,减轻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4.2 积极应对工作压力:护士应学会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参加放松活动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3 寻求专业匡助:若遇到工作中的心理困扰,护士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的匡助,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照应病患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执行职业职责的过程中,护士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和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职业防护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二、职业防护措施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微粒和病原体,手套可以保护双手免受污染物的侵害,护目镜可以防止眼部受到外界物体的伤害,防护服可以阻挡液体和固体颗粒的侵入。

护士应根据具体工作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2. 手卫生护士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在接触病患先后、执行无菌操作先后、接触污染物后等情况下,护士应用洗手液或者洗手液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

此外,护士还应定期修剪指甲,并避免佩戴过多的饰品,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 接种疫苗护士应按照像关规定接种必要的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和麻疹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

4. 预防创伤护士在工作中往往需要处理尖锐物品和化学品等,因此预防创伤也是重要的职业防护措施之一。

护士应使用安全的工具和设备,如安全注射器和切割器具,以减少创伤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应正确处理和储存化学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 定期体检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体检项目应包括常规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和职业病筛查等。

通过定期体检,护士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6. 心理健康支持护士在工作中往往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因此心理健康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防护措施。

医院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参加团队活动、锻炼身体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关键的职业防护责任。

在面对各种传染病和危(wei)险环境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一、个人防护装备1.1 佩戴口罩:护士在接触可能存在飞沫传播的疾病时,应佩戴适当的口罩,如N95口罩,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

1.2 戴手套: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以防止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的传染源。

1.3 穿防护服:在处理有可能溅射的体液或者进行手术等高风险操作时,护士应穿戴防护服,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1.4 戴护目镜或者面罩:在可能存在飞沫传播的情况下,护士应佩戴护目镜或者面罩,以保护眼部免受感染。

二、手卫生和消毒2.1 常规手卫生:护士应时常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者洗手消毒剂洗手,以去除手上的病原体。

2.2 手套的正确使用:护士在佩戴手套之前和之后都应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

2.3 消毒器械和表面:护士应正确使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和工作表面进行消毒,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三、正确的废物处理3.1 分类处理:护士应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将有感染风险的废物单独处理,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3.2 安全装置的使用:护士应正确使用安全装置,如针头安全器,以避免被感染的针头刺伤。

3.3 废物容器的密封和处理:护士应将感染性废物放入专门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以防止病原体的泄漏。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4.1 及时报告: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即将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接受相关检查和处理。

4.2 预防措施:护士在职业暴露后,应按照规定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或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4.3 心理支持:护士在职业暴露后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应得到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职业健康监护5.1 定期体检:护士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和相关疫苗接种。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照应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包括感染疾病、受伤等。

因此,职业防护对于护士们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二、职业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口罩能有效阻挡空气中的微粒和病原体,手套可以保护护士的手部免受污染,护目镜能防止液体溅入眼睛,防护服则能全面保护护士的身体免受污染。

2. 消毒措施护士在接触患者先后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

手部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因此,护士应时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此外,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工作区域,也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无菌环境。

3. 预防针刺伤针刺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

为了预防针刺伤,护士应正确使用针头保护器,避免手部直接接触针头。

在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上,应即将进行正确的处理和丢弃。

4. 病原体防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会面临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风险。

因此,护士应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处理可能存在血液或者体液的情况下,应佩戴手套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

5. 职业健康监测护士应接受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良好。

职业健康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6. 心理健康支持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可能面临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

为了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此外,护士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与同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7. 应急响应准备护士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病人蓦地浮现意外状况、火灾等。

为了应对这些紧急情况,护士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熟悉医疗机构的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

三、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最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护士职业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如下:- 85%的护士佩戴了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关键的医疗服务和照顾病人的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等。

因此,护士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心理防护、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护士职业防护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防护1.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

1.2 保持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勤换衣服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3 接种疫苗:护士应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二、环境防护2.1 消毒措施:护士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环境的消毒,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2.2 废物处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密封包装,避免污染环境和他人。

2.3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应关注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三、心理防护3.1 建立支持系统:护士应与同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互相倾诉和鼓励,缓解工作压力和情绪困扰。

3.2 学会应对压力:护士应学会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如通过锻炼、休闲等方式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3.3 寻求心理帮助:护士在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以便得到适当的支持和疏导。

四、职业培训4.1 掌握相关知识: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了解最新的职业防护指南和标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4.2 掌握操作技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消毒和处理废物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3 参加培训课程:护士应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五、职业发展5.1 职业规划:护士应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从业人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如感染疾病、暴露于有害物质等。

因此,职业防护措施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心理防护等方面。

二、个人防护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期间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口罩能有效阻挡病原体的传播,手套可以避免接触感染源,护目镜可防止眼部受到飞溅物的伤害,防护服能够保护护士的皮肤免受有害物质侵害。

2.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护士在佩戴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口罩,确保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正确佩戴口罩,确保鼻子、嘴巴和下巴完全被覆盖;- 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免污染;- 定期更换口罩,一般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正确佩戴和使用手套护士在佩戴手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手套,确保能够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佩戴手套前应先洗手,佩戴后应避免触摸其他物品;- 在接触病患后或完成一项任务后应立即更换手套;- 在佩戴手套的同时,仍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手部交叉污染。

4.保持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持续搓手至少20秒,并彻底清洗干净。

同时,护士还应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等面部部位,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三、环境防护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护士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定期消毒工作台、医疗设备和常用物品等。

同时,要确保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正确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护士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正确分类、包装和标识医疗废物。

同时,要确保废物容器密闭,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3.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护士在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相关规定使用,避免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免受潜在的危害和伤害。

对于护士来说,职业防护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疾病和感染风险。

以下是护士的职业防护的标准格式文本:1. 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风险。

这些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口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如N95口罩用于防止空气传播的病原体。

手套应定期更换,并在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

护目镜和防护服应定期清洁和消毒。

2. 感染控制措施护士应遵守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这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以及正确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此外,护士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以提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认识和理解。

3. 疫苗接种护士应及时接种相关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这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感染疾病的风险,并减少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可能性。

4. 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以提高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和理解。

这包括了解和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了解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急救技能等。

安全培训可以帮助护士预防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并提供应对紧急情况的知识和技能。

5. 心理健康支持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面临高度的压力和情绪负担,因此心理健康支持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支持小组等,以帮助护士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情绪困扰。

6. 工作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和伤害。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工作设备和资源,确保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提供适当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及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政策和程序。

总结:护士的职业防护是确保他们工作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感染控制措施的遵守、疫苗接种、安全培训、心理健康支持和工作环境改善,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感染疾病和受伤的风险。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护士这个职业可谓是神圣而伟大的,她们就像天使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但是,护士的工作也是充满挑战的,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人,所以保护自己也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我们来说说第一大措施:戴好口罩。

口罩是护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之一。

在接触病人的时候,护士需要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菌和病毒的传播。

而且,口罩还可以遮住护士的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当然啦,护士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口罩,既要保证过滤效果好,又要舒适透气。

第二大措施:勤洗手。

洗手对于护士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人和病人的分泌物。

如果不勤洗手,病菌和病毒就会很容易沾到手上,然后通过手指进入身体。

所以,护士们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每次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认真洗手,并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

第三大措施:穿好防护服。

防护服是护士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防护用品。

在处理传染病病人或者进行某些特殊操作时,护士需要穿上防护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当然啦,防护服也不是随便穿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材质。

而且,穿着防护服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弄脏或者损坏,以免影响工作效果。

第四大措施:保持社交距离。

虽然护士们要与病人密切接触,但是在工作中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这样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当然啦,具体的社交距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病人时就要保持更近的距离。

我们来说说第五大措施: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护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当然啦,护士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只有做好了自身的防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 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精选3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期望能够帮忙大家!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篇1】1、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4-6小时内2、重金属中毒时用下列哪一种解毒药效果最好?二巯丁二钠3、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什么?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帮助呼吸4、银环蛇咬伤致死主要缘由?呼吸衰竭5、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单价抗蛇毒血清6、毒蛇咬伤最有效的局部早期处理是?胰蛋白酶局部注射或套封7、哪一种食物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死率高?肉毒杆菌食物中毒8、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其紧急处理措施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9、重度哮喘时,应实行哪些措施?吸氧,改善通气支气管解痉、掌握感染、订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质激素10、重度哮喘是指严峻哮喘发作至少持续时间是多少?24小时以上11、重度哮喘时,每日氨茶碱静脉滴注的剂量不宜超过?1.5g12、重度支气管哮喘,一般抢救措施是什么?静脉滴注氨茶碱,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氧气吸入静脉补充液体13、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禁用?吗啡14、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15、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原则?乐观抗感染,辅以体位引流16、急性原发性肺脓肿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脓臭痰17、肺结核小量咯血 (痰中带血丝)的处理是?宁静休息,消退紧急心情18、抢救大咯血息时,最关键的措施是?马上采纳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措施19、肺结核大咯血,最危急的并发症?窒息20、浸润型肺结核大咯血实行?患侧卧位2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最主要的措施是?掌握感染22、突然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最常见于?气管内异物或梗阻23、哪一种疾病,最易发生呼吸衰竭?堵塞性肺气肿24、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25、诊断急性肺水肿,最有特征意义的表现是?严峻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26、诊断右心功能不全时,最牢靠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27、呼吸困难最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28、哪种状况产生急性肺水肿时,宜用吗啡?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痛苦29、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主要不同点是?心脏扩大伴奔马律护士的职业防护总结【篇2】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各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状况。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5篇)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1、病房护士长负责护士的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在医院现有条件下提供防护设备。

2、护士在执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管理规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化疗药物使用说明书配制药物,配药时带手套。

4、严格执行接触放射线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5、操作前后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6、操作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气管、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带手套。

当估计操作会有血液、体液可能溅到眼睛、鼻腔、口腔或者皮肤时,采用适当的保护用具(戴口、面罩、围裙等)来防止感染。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病人或一项操作,操作完后立即丢弃用过的手套。

8、一旦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或每次摘下手套均对手进行彻底清洗。

9、使用针具进行消毒时,带手套,用过的针具立即扔到废物桶内,严格执行普及性预防措施: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摆弄针头、不徒手分开针头与注射器。

10、用过的针具、刀片或其他锐器置于不易被刺破的专用容器内。

11、操作后及时料理污染场地,不留给他人料理,禁止用污染的手接触开关、清洁区和清洁物品。

12、受到(甲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被刺或损害的伤口。

用清水冲洗被血液或体液溅到的鼻腔、口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特定清洗消毒液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

13、报告程序和时限:一旦受到乙类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丙肝)病人用过的尖锐器械损伤后或带伤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立即逐级报告,当事人伤后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护理部、感染办汇报。

14、用过的污染物品或被传染病源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关规定处理。

15、其他处理程序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16、护士受到职业暴露后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部门追踪,对当事人做好保密工作。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安全培训: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包括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操作规范、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应急逃生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复习。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者缺的一员,承担着照应病患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面临着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护士们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一、工作场所卫生防护1.1 清洁环境护士工作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无菌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1.2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护士应按照规定将废物分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空气净化在一些特殊的护理环境中,如手术室或者传染病病房,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保护护士的健康。

二、个人防护装备2.1 口罩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当的口罩类型。

2.2 手套护士在接触患者体液或者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后要正确处理,避免再次使用或者污染其他物品。

2.3 防护服在处理具有传染性的病患时,护士应穿戴防护服,确保全身得到有效的防护。

防护服应具备防水、防液体渗透和防颗粒等功能。

三、职业暴露预防3.1 注射安全护士在进行注射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器械操作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熟悉操作规程,并正确消毒和清洁器械,以避免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职业暴露后处理若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和处理,接受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进行相关检查等,以防止疾病传播。

四、心理健康保护4.1 健康教育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了解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心理支持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匡助护士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3 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难点和挑战。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顾患者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护士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职业风险,如感染疾病、工作压力等。

因此,为了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和健康,职业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的职业防护标准,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心理防护三个方面。

二、个人防护1. 护士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感染疾病。

2. 护士在接触患者体液时,应穿戴防护服,并正确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3. 护士应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4.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5. 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

三、环境防护1. 医疗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通风设施、清洁卫生等,以减少职业风险。

2. 医疗机构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器材,如隔离病房、负压隔离室等,以确保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3.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灭菌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

四、心理防护1. 护士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有效应对工作压力。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3. 护士应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4. 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五、总结护士的职业防护是确保护士职业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心理防护是三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护士应积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设备,同时还应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只有综合考虑个人、环境和心理防护,才能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负责照顾病人、执行医嘱、协助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们常常会接触
到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职业防护,以确保自身
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1. 佩戴防护装备
在与病人接触时,护士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以防止病菌通过呼吸道、皮肤或黏膜传播给自己。

特别是
在与传染病患者接触时,更需要加强个人防护,确保不被传染。

2. 注意手部清洁
护士的双手是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因此保持手部清洁尤为重要。

护士应该经常洗手,在接触病人前后都要注意用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以避免病菌通过手部传播。

3. 定期接受培训
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护士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了解最新的
防护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防护水平,确
保工作中不出差错。

4. 个人防护意识
除了依靠专业装备和培训,护士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5. 接种疫苗
为了提高自身免疫力,护士需要定期接种疫苗,尤其是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只有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职业风险。

护士的职业防护不仅关乎个人健康和安全,更关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只有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护士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所有的护士们都能健康快乐地工作,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关怀。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护士是医院里最美丽的天使,她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病人带来温暖和关爱。

但是,护士这个职业也有它的危险性。

为了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安全,护士需要掌握五大防护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1 佩戴口罩和手套护士在工作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

这是为了防止自己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传染物质感染。

戴上手套还能保护自己的手部皮肤不受到刺激和损伤。

所以,护士们一定要记得戴好口罩和手套哦!1.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护士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包括勤洗手、剪指甲、洗澡等等。

只有保持干净整洁的身体和环境,才能有效地防止病菌传播。

所以,护士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卫生哦!2.1 使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护士需要对它们进行消毒处理。

这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和安全。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紫外线灯等等。

护士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这些消毒剂哦!2.2 避免交叉感染除了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外,护士还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这意味着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病人之间不能共用同一把刀片、注射器等医疗器械。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防止病菌传播。

所以,护士们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哦!3.1 注意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在工作中,护士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药品。

这些药品有些是有毒副作用的,有些则是易燃易爆的。

因此,护士在使用这些药品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管理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以,护士们要注意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哦!3.2 防止病人误食药物护士还要防止病人误食药物。

有些药物可能会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护士们要将药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并告知病人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护士们要注意防止病人误食药物哦!作为一名护士,要想保护好自己和病人的安全,就必须掌握好五大防护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白衣天使”!。

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

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

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护士职业防护名词解释1. 护士职业防护(Nursing Professional Protection):护士职业防护是指一系列行为,包括实施传染病防护、职业安全保护、职业责任遵守、伦理准则遵守等措施,帮助护士从业人员全面保障自身安全和责任权益。

护士职业防护不仅涉及护士本人的安全保护,还包括护士所服务的社会人群的健康保护。

2. 病原体(Pathogen):病原体是指任何可导致发病的或有可能导致发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病毒等,包括可通过接触、飞沫、污染环境等传播的病原体。

3. 传染病防护(Infection Control):传染病防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病原体传播,从而抑制疾病发病率的行为。

传染病防护主要包括基本的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定期消毒环境和操作设备、保护患者和护士免受传染等。

4. 职业安全保护(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职业安全保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护士及其他从业人员可能遭受损害的行为。

职业安全保护可以针对护士从业环境的特点,包括购置安全防护用具、实施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等。

5. 职业责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职业责任是指护士按照职业准则,严守法律、法规,尽自己所能,保护患者的健康权利,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职业责任需要护士成为被动的守望者,及时发现问题,主动采取行动,积极改善患者护理环境。

6. 伦理准则(Ethical Standards):伦理准则是指护士应遵守的职业准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技能和专业法规等。

伦理准则要求护士在服务患者时要谦虚、客观、公正,把握边界,不失去自我尊严,争取患者的尊重。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护士是医疗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患者,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

一、手卫生手卫生是护士职业中最基本的防护措施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容易携带病原体,如果不及时洗手,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护士必须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等。

护士还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佩戴手套或使用过多的护肤品。

二、个人防护装备除了手卫生外,护士还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来保护自己。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进入护士的身体内部。

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护士需要注意正确佩戴和脱下,避免污染或损坏。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护士职业中另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整洁,定期消毒床铺、家具、地面等公共区域。

护士还需要注意垃圾分类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处理医疗废物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四、社交距离在新冠疫情期间,社交距离成为了护士职业中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之一。

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护士需要保持与患者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和交流。

护士还需要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自己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五、心理健康护士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护士还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或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护士职业的五大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环境卫生、社交距离和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颖溢
随着近年来人类病谱的改变及现代仪器的使用,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与职业危害中。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实施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不仅为了自身不感染医源性疾病,而且还关系到所接触的其他人员的健康。

一.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1.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时与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被感染或把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员,如“非典”、肺结核、流感等。

2.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医疗用品等,都可以造成自身皮肤、黏膜污染,也可以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3.锐器伤
这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导致锐器伤的原因主要与抽血、静脉注射、个人不良习惯有关,例如:针头使用后冲洗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瓶等。

锐器伤后在与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又易造成传播性血液疾病。

4.物理性危害
a电离辐射
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放射治疗后的病人或介入手术中的配合,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由此产生的蓄积作用也可对健康成危害。

b非电离辐射
常见的有微薄、激光、紫外线、磁场、超声、红外线。

紫外线可致皮肤起泡、脱皮甚至致癌。

红外线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永久性色素沉着或眼部损伤。

5.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碘、臭氧等,是空气、物品、地面等的常用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可以造成手部皮肤皲裂。

6.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抗病毒药物如抗生素等,虽然可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病毒、细菌而治疗疾病,但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损害。

在配配制药液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逸出,在空气中形成还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机体。

长期接触会因积蓄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还可使免疫力下降。

7.负重伤
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为了病人而忽视自身安全,转移和运送病人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不正确的搬运姿势可使护士腹部肌肉,和肩、肘、肩关节好的损伤。

8.心理社会因素危害
护士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如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少、报酬低及工作疲劳感,均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9.职业暴力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病人或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是因家属的急切心情而造成的各种误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或家属中会对因无人员实施暴力,辱骂或殴打医务人员。

二.防护措施
1.预防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接触传播性疾病
a .洗手、戴口罩
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以及脱手套后必须严格要求“七部洗手法”洗手。

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气
溶胶。

大颗粒气溶胶和散播距离在1M以内,所以,医务人员仅在近距离接触病人是才需要带口罩。

此外,戴口罩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到医护人员的口腔及鼻腔黏膜。

护士除必无菌操作是必须戴口罩外,在进行其他操作尤其是铺床、更换床单是也应戴好口罩。

特别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凡接触病人都应该戴好口罩,口罩只能戴一次,湿了就无效,口罩应盖住口鼻,不能挂在胸前反复使用。

b.穿着工作服
以这要整洁,扣好衣领和袖口,不能穿工作服去餐厅、宿舍等地。

工作服如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化疗药物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c.病房整洁
采用湿式清扫的方式,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保持空气新鲜。

2.锐器伤的防范
a.规范操作
是降低针刺伤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中应谨慎、细心。

b.使用防护用品
戴手套。

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安部折断:使用纱布可减少掰安瓶导致的玻璃伤加强废弃物管理。

不能将裸露针头的器具传来传去,用过的针头尽可能一次性处理到位。

c.发生锐气伤后,应保持镇静。

马上进行伤口处理,立即从近心端想远心端基础损伤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伤口,在用酒精、乙醇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在根据情况注射疫苗等。

3.射线防护
紫外线消毒时,避免人员进出,照射结束后开窗通风,在进行X线摄片是,护士尽量远离摄片区,必要时穿防护衣。

4.化学消毒剂污染的防范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止消毒液吸入呼吸道,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防止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能减轻对身体的危害。

5.抗肿瘤化疗药物污染的防护
护士应该样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配置药物时、更换液体、拔针时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戴聚乙烯手套后在加戴一副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

在没有通风设备的地方,操作台应该靠近安有排气扇的窗口,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

操作后脱去防护用品,并洗手。

(注:化疗药物外露,应标明污染区域,及时处理。

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眼内或皮肤,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减轻毒性)
6. 负重伤防范
搬运重物或搬抬病人时,一方面,要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避免肌肉损伤;另一方面,要借助一些护理器械。

7.心里危害的防护
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工作之余多从事户外运动。

正确处理好与病人、病人家属、同事和上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保持好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8.防护暴力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实事求是、科学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法律意识,熟悉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同时,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房管理过程中要文明礼貌,遇到纠缠不清的特殊情况要采取迂回战术,避免发生冲突。

小结:在工作管理上,医院注意人力资源合理安排,以保证护士的休息和体力。

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

对于自身,护理临床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防护意识,因为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不只是单纯个人的事。

工作中应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并接种免疫性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