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中心发展模式比较

合集下载

精品规划引领,助力品质城市提升——以潍坊高新区西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精品规划引领,助力品质城市提升——以潍坊高新区西南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打造“品质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品质是城市的 核心内涵,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国际上,纽约、 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等全球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战略目标 都强调要提高居民幸福感,提出城市人性化、多元化、绿色化 发展策略。例如,纽约区域规划明确提出“保持纽约的竞争力 在于保持高端产业,高端产业发展在于留住高端人才,留住高 端人才在于良好的城市环境”;新加坡概念规划也明确提出 “高质量的居住设施、优良的环境、娱乐设施和令人兴奋的城 市生活等因素对经济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天津、深 圳、杭州、南京、厦门等城市也先后开展了新一轮以公共空间 环境品质提升为重点的城市美化运动,美丽杭州、美丽厦门等 战略性发展决策相继出台。
3.1 合理定位,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总体定位:城市新中心、发展新引擎。 功能定位:“辐射半岛的科技创新先导区、面向全市的公 共服务集聚区、示范潍坊的生态宜居幸福城”。 发展目标:探寻新的发展动力、发掘创新产业亮点、提升 区域体价值、打造整体城市风貌是本次规划关注的四大目标。 发展策略:区域协同、轴线引动、产城融合、网络有机。
3.6 配套完善,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1)城市慢行系统。对接城市绿道系统,完善生态慢行网 络。建立起“两带六区、多廊多园”的地面慢行网络和多层次、 紧凑、复合低碳的慢行交通系统。
(2)商业服务业设施。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商贸流通产 业;分级分类布局,完善商业服务体系,打造一个市级综合商 业中心,六个片区商业节点;线上线下结合,体现高科技优势。
3.4 破旧立新,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1)完善社区职能服务,引导智慧社区建设。(2)推进旧区 更新。本次对规划区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提出立面改造、环 境提升等 5 个方面的更新策略。(3)推进城中村改造。规划城 中 村 安 置 用 地 面 积 约 为 352.81 公 顷 。 解 决 27 个 旧 村 安 置 需求。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定位及战略要求分析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定位及战略要求分析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定位及战略要求分析刘伟;雷淑霞【摘要】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动力学方法,分析城市副中心形成的历史背景,梳理城市副中心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城市副中心与城市中心区的密切联系,剖析当今城市副中心形成特点.从而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3)006【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城市定位;城市副中心;发展战略;建设规划;产业经济【作者】刘伟;雷淑霞【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1601;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在国内外特大城市的空间规划中,发展副中心、建成网络化多中心大都市已成为一种理想发展模式[1,2]。

新一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都十分重视城市副中心的建设[3,4]。

然而,上述城市在副中心的建设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真正意义的副中心很少建成,要么被主城吸纳为一部分,要么综合功能不完善。

国际上网络化大都市的发展及其副中心的建设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提炼,以资借鉴。

1.1 城市副中心形成的背景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增长、发展、波动、衰退一般遵循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路径。

城市生成和成长的两种主要形式是城市新开发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在一个城市发展不同阶段,一般以其中一种开发形式为主。

其中,城市新区建设的一种现代发展模式是建设城市的副中心,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已成为未来城市主要的发展形式[5]。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了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他提出城市中心是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汇聚之处。

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CBD的特有职能不断丰富扩展,逐步具有了金融保险、现代贸易、信息咨询、国际会展、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建设和交通服务设施等多种城市职能和广泛的经济活动。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口和产业的后方基地,同时采取多种战略和措施,利用
o年达到儿5座,1990年增至342座,估计到2000年全
地价、税收、福利等经济杠杆手段,鼓励人口和工业外 移,从而大大推进了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这样,不仅使
大城市拥有地域宽广、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现 代化郊区,而且推动郊区及城市吸引范围内中小城镇的
地域结构,促进城市周围地区开发以及大都市区多级中 心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如巴黎埃夫里等卫星城的
长”规律不是行政命令与人为干涉所能左右的①。在经济
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超前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合理 性:因为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史更长,经济结构更完善, 市场发育更成熟,技术层级更高,其集聚效益、规模效
益、优位效益和外部效益比中、小城市表现得更为明
散,大部分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与市中心缺乏高速、
大运量交通线相通,联系不够便捷,文化教育欠发达,
休闲娱乐功能匮乏,以致对城市职能和人口缺乏吸引 力,特别是生活和就业条件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 2.2组织模式创新与产业布局失宜 大城市郊区卫星城镇配置的大型企业多是单一的工 业企业,且以重工业为主。因重工业多属资金密集型行
艾。职业流动使职业走向市场化,区域流动使区域走向
开发区建设要以城镇为依托。开发区的建立和发
展,为新形势下郊区副中心和卫星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一些特大城市抓住这一良机,将开发区配置于郊区 副中心和卫星城镇,建成集工业生产、居住、生活娱 乐、商业、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型开发区,带动了郊区工 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于城 市郊区和外围地带,且多以群体形式布点。因此,必须 加强卫星城镇的工业集聚规模,培植支柱产业体系,同

万方数据
星城,才具有近似于大城市的吸引力,能够承担分散和 接纳大都市人口和职能的任务。因此,东京都在1986—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新型城镇化是指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注重城市品质、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让我们来看看新型城镇化的新在哪里。

一、注重生态优先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例如,建设生态园林、绿化景观,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科技,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

二、推动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二元对立。

通过城市扩大、农村改造、乡村振兴等措施,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机流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模式。

例如,发展特色小镇、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等产业,吸引城市人口回流农村,促进城乡资源共享。

三、强调社会公平新型城镇化注重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居民和农民都能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基础公共服务水平等途径,让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

例如,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倡导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倡导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城市运行效率。

通过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打造智慧高效的城市生活方式。

例如,推动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五、强调文化传承新型城镇化强调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牌和精神内涵。

通过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手段,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例如,修缮古迹、保护传统手艺、打造文化名街等举措,让城市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总之,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更是一种全面的城市更新和改造,体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而使城镇化更具可持续性和综合性。

商业模式国内七大典型的社区商业模式解读

商业模式国内七大典型的社区商业模式解读

商业模式国内七大典型的社区商业模式解读搏实资本一、万科——自建自营,“五菜一汤”统一招商、运营自长阳半岛社区商业配套完善后,“五菜一汤”的万科社区商业标配模式开始在北京万科多个项目进行推广,成为住宅项目社区商业模式的典范。

在长阳半岛,“五菜一汤”包括:绿色、时尚的社区菜市场幸福街市汤 ,健康、便民的社区食堂第五食堂,丰富、齐全的品牌超市华润万家,以及服务快捷的洗衣店、药店和银行五菜。

所有社区商业由万科统一招商和运营,以保证社区形象、管理品质和业主对生活配套的要求,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

在万科社区商业标配“五菜一汤”体系中,“第五食堂”是万科自创的社区餐饮连锁品牌,北京首店于2012年正式落户长阳半岛,为业主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餐食,特请中餐大师制作南北菜系,自开业以来营养丰盛的健康饮食深受业主好评。

另一标配是万科社区连锁品牌“幸福街市”,作为长阳首个社区菜市场,食材新鲜健康,种类丰富、价格公道,更是彻底解决了万科社区居民的“菜篮子”问题。

此外华润万家便利店,也以持续改进消费者生活品质为目的,为社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及时消费、应急消费,华润万家带给顾客家的温暖、富足、现代、健康的感受。

万科在全国已有近300个楼盘,仅万科项目内的社区商业似乎已经潜力无限。

但更值得重视的是万科在社区商业上的“系统集成”。

此前,几乎包括零售商在内的所有企业,进军社区商业都是单打独斗,即以某单一业态进驻,至于其他生活类业态的组合,基本是“听天由命”,物业方对此也是抱“愿者上钩”的态度。

万科在社区将商业进行规划后形成统一模式,让原本处于“自然生长”或“野蛮生长”状态的社区商业有了标准,各业态的相互补充,让彼此的发展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旗下三大商业产品线之一社区商业的未来盈利模式,毛大庆也曾表示:“长期看,商铺作为一种资产长期持有,有升值获益的前景。

社区商业资产留下来,未来可形成可观的资产包。

”案例万科2049:最后一公里社区生活完整解决方案新型精品社区商业产品——万科2049,就通过商业与物业的深度整合,提供了以家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生活完整解决方案。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摘要: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蜕变当中,这种发展的蜕变过程是应对全球化的动态表现,并由此对上海城市中心的发展提出了经验借鉴。

Abstract:City centers are global functional co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After case stud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economical and spacial characters of the city cen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n, by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ity centers, the paper gets that the continuing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processes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different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er of Shanghai are brought out.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Keywords: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Metropolis;City Center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

它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商品和服务产品的全球分布,以及劳动分工在全球层面的重组和扩展.使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全球或区域节点,从而深远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r——结合苏南地区邻里中心设计实践案例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r——结合苏南地区邻里中心设计实践案例

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向r——结合苏南地区邻里中心设计实践案例胡文衍;王剑【摘要】比较邻里中心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的历史建设经验,探索总结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结合设计实践,分析新一代邻里中心在角色定位、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功能业态、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更新变化.【期刊名称】《门窗》【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邻里中心;发展趋势;发展特点;设计实践【作者】胡文衍;王剑【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正文语种】中文胡文衍苏州工业园区新艺元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王剑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苏州分院“邻里中心”是基于社区商业概念发展而来的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和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形式,是服务于社区的商业。

“邻里中心”的概念源于西方,但邻里中心模式的成功推广则兴起于新加坡。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新加坡新镇建设及组屋计划,邻里中心已成为新加坡社区型商业服务模式的特色名片。

90年代跟随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建设,作为新加坡经验的借鉴,邻里中心模式引入了中国。

近20年的发展,邻里中心模式不仅成为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模式典范,同时也成为一种品牌概念逐渐在周边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模式输出和理念借鉴,成为越来越普及的社区商业服务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推动着邻里中心的不断发展更新。

比较新加坡邻里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到邻里中心发展趋势的共通性。

新加坡邻里中心:典型规模:新加坡一般典型的邻里中心,混合用地约4公顷,商业建筑规模约为1万平米,服务人口4000户~6000户(约1.5~2万人),户均建筑面积按1.27m2设置,服务半径约400m。

发展趋向:新加坡城市规划采用的新镇规划模式是影响新加坡社区商业体系规划的核心因素。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新城市中心”的基本内涵和建设途径——兼论中心城区的发展出路

“新城市中心”的基本内涵和建设途径——兼论中心城区的发展出路

“新城市中心”的基本内涵和建设途径——兼论中心城区的发展出路蔡玉胜【摘要】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为适应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中心城区的改造和提升,创新发展模式,再造符合区域整体定位的新城市中心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新城市中心就是特定的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为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开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无序的情况,开始强调功能区完整,即发展城市综合体,通过居住、办公、商务、出行等各类功能符合相互作用,并使其互为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它不仅仅是城市中心的更新,更是城市功能的创新,涵盖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更彰显功能优势.能否成为新城市中心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区自身条件.在建设途径上,以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为前提,以新商业中心的建构为突破口,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整体开发运营,以现代创智产业为新增长点,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为衡量新城市中心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6页(P63-67,72)【关键词】新城市中心;中心城区;新城市主义;功能区【作者】蔡玉胜【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中心城区是城市特性和风格面貌的集中展示区。

它具有行政、商贸、文化等多重功能,这些不同性质的功能相互结合,就形成集中的多功能的复合中心。

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

由于城市可用土地减少、土地使用成本上升以及对人口密集区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依赖资本、资源和土地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心城区的发展。

当前,许多城市在探索解决中心城区发展瓶颈时,采取简单扩张或建设新城区的做法,这种将城市核心功能迁移或再造的途径,或许可以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但却很容易造成中心城区或老城区的衰落,形成城市“空心化”后遗症。

实现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中心城区发展模式,探索中心城区发展的科学之路,通过新城市中心建设,内生解决中心城区自身问题,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重要难题。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大经典的城市结构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1:20⼤经典的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纯粹天马星空的创意?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普适性的设计⽅法?如果可以知道⼀个设计的所有可能结构类型,⽅案构思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瞎⼦摸象⼀般?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希望对不同城市空间层次(从城市整体到⽚区、功能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类型进⾏归纳,总结典范模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解释。

城市形态类型和模式课程将分为6-7期,每期围绕⼀个主题,介绍不同层⾯的设计总图类型和模式,今天先来看看城市结构模式。

如果把⼀个城市当成⼀个整体,想要提取其结构模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个城市往往是在多种因素作⽤和影响下,不会那么纯粹。

城市规划原理说上提到过⼀些典型的模式类型,⽐如带状、⽹格状、环形放射状、组团、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和群组等,这些模式类型的城市到底长什么样呢?还是结合城市路⽹图⼀起来看看吧。

1带状带状城市主要是在交通线的影响下发展所形成,或者受地形影响沿着⼭⾕或⽔体岸线分布,具体的⼜可以分为带型连绵或带型组团结构,带型连绵式城市的的中⼼感⽐较弱,发展⽐较均质,模式图如下(图⽚来源于⽹络):1.⽢肃-兰州:兰州是典型的河⾕型城市,位于黄河⾕地中,其发展被迫沿着河流两岸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组团格局。

2.厄⽠多尔-基多:基多北部为新城区,南部为旧城区,南北长25千⽶,东西宽5千⽶,城区东西两侧是海拔4790⽶的⽪钦查⽕⼭。

3.阿曼-马斯喀特:马斯喀特是阿曼⾸都,三⾯环⼭,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

4.澳⼤利亚-黄⾦海岸:黄⾦海岸位于澳⼤利亚东部海岸中段,由⼀段长约42公⾥、10多个连续排列的优质沙滩组成,由北⾄南成带状分布5.中国-深圳,深圳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城市,整体的结构是沿海岸线的带型组团结构2⽹格状 ⽹格是最典型的城市形态之⼀,由相互垂直的路⽹构成,⼀般适⽤于平原城市。

烟台新天地项目整体定位与发展战略报告新

烟台新天地项目整体定位与发展战略报告新
建筑细节的魅力:园林和街道家具、制造商业金角、通过空间组合与移步换 景制造人群对建筑认知的强烈欲望但又无法把握的魅力,给人惊喜 多功能多层次的建筑:多层次的商业建筑群、多功能公寓、一流娱乐场所、 具有个性特征互不雷同的住宅
合理的交通体系:充足的车位、通畅的交通流线、便利的停车及转车、换乘 通道 时间的魅力:不同年代的建筑凝固在同一瞬间,感受时间维度的张力
外因 内因
交通可达性——地铁口/主干道沿线/便利停车 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城市经济、人口发展密切相 关 政府行为——以政府行政中心搬迁为核心驱动力 大规模,持续开发——用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
用地条件——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安全性等 建设条件——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景观、昭示性等 配套完善——商场、居住、写字楼
人文理念
城市文化诉求点/城市文化代言
功能化体系
功能复合型:集休闲、购物、娱乐、观光、旅游、商务、 居住等各种功能于一体
商业为核心驱动功能/其它功能为辅
商业业态:综合性业态/传统型商业转变为体验型商业/ 购物、休闲、娱乐、餐饮
商业档次:国际品牌商家+国内一线品牌
商业形态:核心主力店带动商业经营
功能评价指数体系:繁华指数、宜居指数、商务指数、 旅游指数、便利指数、交通指数…… 产品设计体系——……
华润中心是以大型购物中心为核心,集 商业、办公、居住、酒店等诸多功能于 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标志性、高品 质的建筑群体。
项目概况 占地面积:7.7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8.1万平方米 容积率:6.22 车位:2,988个 物业功能比例 商业:酒店:办公:居住=5:1:2:2
12
深圳华润中心——关键驱动因素
规模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大规模,持续开发 政府背景支持——政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摘要: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50%,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旧城老化、功能落后、城中村等城市问题的更新改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回顾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认为西方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和深刻的教训,对我国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

标签: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发展1 引言无论在我国或是国外,城市更新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了解还不深入。

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理论。

而我国的城市更新研究比欧美国家晚,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出现了有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在建筑及规划界、学术界开始提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城市更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但是此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还不深入,对城市更新的概念、特点及模式等内容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城市更新理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2 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综观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和演化历史,对城市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我国或是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说法,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中外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模式、成效、借鉴

中外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模式、成效、借鉴

January 20218一、引言近十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末,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0%,具体见图1。

按照近十年几何平均增长率2.74%的速度,到2024年与2025年之间某一时点,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70%。

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越60%的关键节点,与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

按国际有关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镇化率达到60%,说明该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初步转变为城市社会。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经济和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面貌的更新可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环境承载力有限、城市边界管控等因素造成人与城市无法协同发展、部分城市面貌破旧、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亟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应运而生。

通过城市更新,可以对城市衰落地区进行实体改造,包括拆迁、投资、建设等,也可对环境进行更新和升级,包括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等。

城市更新正成为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困境的良策,受到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在城市更新机构的推动下,各地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如广州的琶洲旧村改造项目,紧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改造面积达到75.76万平方米,是广州率先实现“三旧”改造的村落。

通过城市更新,琶洲村的城市面貌得到大幅度改观,居民收益不断提升,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可见,城市更新可以实现当地居民、房地产企业、城市管理者等多方共赢,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图1 2010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及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文献综述翟斌庆和伍美琴(2009)认为,城市更新机制以及城市管治体系变革,是保证城市更新的综合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易晓峰(2009)认为中国的城市更新对西方的借鉴更需要借鉴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只是具体战术,并提出政府和城市规划界要随时保持自醒,探索解决问题的机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王世福、沈爽婷(2015)认为,城市更新是一种社会属性显著的公共管理行为,其[摘要]中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速度的加快,对城市的更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现代城市研究》2009年第2期摘要: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总结国内外学者划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把城市群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在对城市群发展具有的共性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的量变与质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表述。

最后,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提出了宜采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开发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要素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不断向各级规模的城镇集聚,许多小城镇升格为城市,中小城市演化为大城市,大城市演化为特大城市,城镇的规模与数量和城镇的空间密度不断增加,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也越来越显著,城市群体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大批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同时有关城市群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城市群或城市群规划建设中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只有对所要研究或要规划建设的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或对策与措施。

1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学者对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研究起步较早。

以戈特曼的研究为例,他通过分析生产要素对区域人口、产业、空间及城市生活方式等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过程,把纽约都市圈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以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的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的成熟阶段(1950年以后)。

比尔·斯科特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单中心(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阶段)、多中心(中心城市和郊区相互竞争阶段)和网络化阶段(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关系)。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_刘畅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_刘畅

天府新 区建设 "
完善是根据新 区的主导功能有针对性 的
天府新区是于20 1 0年提 出的带动成
进行服务配套 , 改变新区作为空城 睡城 的尴尬角 色; 各功能空间的融合组织探
讨产城融合新 的空间组织模式 , 根据空 间 主导 功 能 的不 同将产 业 ! 生 活 ! 服 务 ! 生态等空 间采用不 同的组织方式进 行组织 " 最终通过功能复合 ! 配套完善 和空间融合组织 , 引导新 区内绿色交通 出行 , 通过产业与居住功能用地 的合理 比例和市场的选择 , 实现职住平衡 " 因此 , 本文探讨 的产城融合 的核心
产城一体单元级和社 区级三个层面 , 每个 层面配套 不同类型的设施 ; 空间融合根据
i ea as a n A
eePt i n
ex am Ple t o el abo rat e t h e aP Pli eati o n o f ind ustr y 一 ei y t
i nt e grati o n eo n-
念 受到越来越 多的 关注 " 借 鉴 苏州 ! 上
A bs tr a e t: C h ina , 5 t lr b an area 15 un der g oing ra p i d new u rban
exP ansi on. A t t h e sa m e ti m e, b y si ng l e一 u se areas. P rob -
的城 市空间不断 向外拓展 , 逐 渐形成三个不 同功能 主导的城 市新区 , 即科 教创新 区 ! 城西新区和城南 新区 " 其 中 , 科教创新 区是以教育科研产业 为重点 , 城西新区
ehon团l an220@ 163龙om 李新 阳 , 中 国城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上 海分院 ,

面对虹吸人力资源,县域城市如何作为?——以营山县为例

面对虹吸人力资源,县域城市如何作为?——以营山县为例
文化留人
城市精神家园留人。营 山 县 境 内 无 大 江 大 河 , 属 川 东 北 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县,60 年前,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千里 渠,600 公里干渠“长藤结瓜”式串起 9 座大型水库, 灌溉良田 14 万亩。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尊重 科学、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千里渠精神,充分展示 营山城市精神,营造“精神铸魂”的良好舆论氛围,增 强市民对城市的认知度,自觉地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作出 积极贡献。
地方民俗文化留人。可 深 入 实 施 “ 文 化 铸 魂 ” 工 程 , 精 心培育“农耕文化”“进士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 文化品牌,建设新时代广场、奥体中心等一批城市地标, 打造“生态体验、耕读原乡、红色旅游”三大核心区, 逐渐唤醒人们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营山凉面”是 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色鲜味美,有着悠久的历史, 曾获得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知名畅销产品(小 吃)”。相关部门可重点打造如“营山凉面”“营山黑 山 羊 ”“ 明 德 茶 叶 ”等 地 方 特 色 ,形 成 地 方 文 化 的 独 特 魅 力 , 增强群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度。
特色旅游景点留人。营山有着 1400 余年的建县史,全 县历史底蕴厚重、自然条件优越、文旅资源丰富,为文旅 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营山县重点打造了 巴蜀耕读原乡、宕渠古县城、明德茶业等十大重点项目; 招引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等企业,进行全域旅游策划和重 点 景 区 打 造;引 进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策 划 营 山 红 色 文 化 公 园( 骆 市陵园)项目;引进四川省文化创意研究院、成都金螳螂 集团规划设计了营山县“四馆一中心”、于式枚故居、翰 林苑、“月兔梦”乐园等文旅项目。下一步要继续全面推 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塑造文化品牌、优化服 务体系、提升文旅综合影响力,形成旅游休闲度假、婚庆 娱乐观光等业态。(作者单位 / 营山县就业局)LD

单中心还是多中心

单中心还是多中心
单中心的管理结构相对简单, 可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 效率。
02
由于只有一个中心,因此可以 更容易地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战 略和政策,避免多个中心之间 的不协调和冲突。
03
单中心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因 为只需要一个管理团队来负责 所有的活动和任务。
协调与沟通方便
在单中心的组织中,协调和 沟通是相对简单的,因为所 有的活动和任务都在一个地
创新与进化
多中心环境鼓励创新和进化,因为每个中心可以根据自身 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做出独立的决策和调整,从而探索新 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方案。
提高竞争力
多中心的组织通常比单中心的组织更具竞争力,因为它们 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并抓住新的商业 机会。
多中心的劣势分析
05
管理复杂
多个中心之间的管理 标准难以统一,导致 管理难度增加。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资源分散,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
增强适应能力
在多中心模式下,当某个中心遇到突发事件或出现故障时,其他中 心可以迅速补充或替代,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风险分散
降低业务风险
多中心模式下,由于业务分布在多个中心,当某个中心出现故障或 遭受攻击时,其他中心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从而降低业务风险。
提高系统可靠性
多中心系统比单中心系统更可靠,因为即使某个中心出现故障,其 他中心仍可以正常工作。
增加系统稳定性
多中心系统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因为当某个中心出现问题时,其 他中心可以接管或替代其功能,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
发展空间大
支持业务扩展
多中心模式下,由于存在多个中心,当业务需要扩展时, 可以更加灵活地增加新的中心或扩展现有中心的规模,以 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过度强化,不论经济上还是社会发展上,都会使核 心区付出更大的代价,因而必须把这种“自我强化” 控制在一定限度。
• 2、边缘区不断接受核心区的创新信息,参与创新活动 ,自身也会生成新的核心区或强化原有的较低能源的 小核心区,最终形成与原有高层级核心区相连接的“ 城市群体”
二、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结构模型
• 2.“借鸡生蛋”。 新增长中心完全有可能利用原增 长中心的资金和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保持较高的发展 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原增长中心,改变现有的经 济实力的布局。
• 3.“创造性破坏”。新技术的逐渐改进和日臻完善, 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最终赶上并超越领先者。
(三)新增长点向新增长中心的转移
• 1.选择新增长点的条件(亚中心成长起来条件) • 第一,亚中心区必须要比原有的经济中心具有更强的比
传统城镇、工业卫星城与新城之间的关系
新城
卫星城
传统市镇
目的
疏解城市中心人口、吸 疏解中心城市工业和人 城市与乡村的枢纽、农
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口压力
村城镇化的承载地
区位
独立于中心城区,与中心 城区有永久性的绿地分

处于大城市远郊区
分布零散
功能
人口和就业岗位相对平
衡,具有居住、就业和购 物等城市功能
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城—区经济非均衡增长与空间结构
• 区域经济空间的运动,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分化、组合 、聚集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
地域空间的表现;也是它们之间的劳动力流、物质流 、资金流、能源流、信息流等传输的动态的过程。区
第五章 城市空间增长与中心—外围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商务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中心建设主要是通过商务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发展金融保险业、高科技产业、企业服务业和博览会展业等商务型产业。典型的案例有伦敦•加纳利码头、巴黎•拉德方斯和深圳•蔡屋围金融中心等。
伦敦•加纳利码头位于伦敦Tower Hamlets区狗岛北部,距离伦敦内城5公里,交通方便,可通过轻轨铁路、高速公路、地铁抵达。占地面积28.8万平米,写字楼面积达111.48万平方米。入驻的企业中,60%以上的办公面积由金融服务公司出版业公司租用,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巴克利银行、每日电讯、独立报、路透社、镜报等。空间服务特点为高科技的办公楼及大型楼面,其中商务占95%,商业占5%。以现代建筑为主,英国最高的建筑物都在这里,已成为伦敦的地标。经过规划建设,伦敦•加纳利码头已从工业码头变身新兴CBD,改变了伦敦市金融和商业中心的格局。
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位于日本福冈博多站一带,是西日本地区的交通中心和枢纽站,距地铁站徒步约十分钟,占地面积为3.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容积率:6.48。福冈博多运河城具有超强的实力与品牌号召力;独特的建筑设计;观光与商业结合成为其核心功能;多项高规格的体验式娱乐设施;一流的精英团队。
商业驱动型城市中心的成功开发因素详见表3。
表3:商业驱动型城市中心成功开发因素
模式
规划发展因素
商业驱动型城市中心
外因
需求背景
旧有单一购物功能或购物功能一股独大的商业中心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复合的消费需求
产生背景
城市GDP持续高速增长/城市房价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旧城改造进程加快
地理位置
城市旧有核心商业区周边
城市新中心的发展模式选择取决于区域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条件。政务驱动型城市中心的成功开发因素详见表1。
表1:政务驱动型城市中心成功开发因素
模式
规划发展因素
政务驱动型城市中心
外因
地理位置
城市新区,为带动新区的发展,建立城市新格局,为老城区提供土地,避免原城市中心过于拥挤
交通可达性
地铁口/主干道沿线/便利停车
交通可达性
地铁口/主干道沿线/便利停车
资源性
拥有自然景观资源、城市文化资源
政府背景支持
政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大规模,持续开发
规模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内因(包括软性指标(理念)和硬性指标)
开发理念
打造城市新中心/城市新地标/城市名片
一流的团队合作/规划设计/经营管理
定位理念
城市综合体/高档/商业人流聚集/城市空间重构效应
建筑细节的魅力:园林和街道家具、制造商业金角、通过空间组合与移步换景制造人群对建筑认知的强烈欲望但又无法把握的魅力,给人惊喜
多功能多层次的建筑:多层次的商业建筑群、多功能公寓、一流娱乐场所、具有个性特征互不雷同的住宅
合理的交通体系:充足的车位、通畅的交通流线、便利的停车及转车、换乘通道
时间的魅力:不同年代的建筑凝固在同一瞬间,感受时间维度的张力
人的消费心理引导:为舍得消费的人群打造、为不得不消费的人群打造
精神归属中心:仪式感建筑/文化交流场所
人的活动引导:人性空间、活动黏性、动线特点,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可产生聚集导向的空间,制造圈层感和归属感
人文符号:区域标识/步行系统/特色符号语言/纪念性/风格化建筑(群)
经济社会环境
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城市经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
政府行为
以政府行政中心搬迁为核心驱动力
大规模,持续开发
用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
内因
用地条件
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安全性等
建设条件
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景观、昭示性等
配套完善
商场、居住、写字楼
可操作性
取地成本低、开发成本低、操作难度小
2、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
超高层/建筑群
超高层/建筑群
写字楼带动其他功能,并定位其他功能的规模与档次
配套完善
商场、公寓
人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
区域标识/步行系统/特色符号语言/纪念性/风格化建筑(群)
一流的合作团队
规划设计
经营管理
3、商业驱动型城市中心
以商业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中心建设主要是通过商业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发展商贸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观光业等商业型产业。典型的案例有日本•福冈博多运河城、深圳•华润中心、柳州•谷埠路国际商城和宁波•天一广场等。
产品设计体系
(包括建筑设计和体验元素设计)
紧凑都市的概念:高密度建筑集合体
单体建筑的魅力:形成强制性视觉冲击——标志性建筑/形象中心/区域中轴/大型公建,并且多采用国际竞标的方式
建筑集合的魅力: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相得益彰、建筑形式结构的多样性、建筑空间的变化、block及其公共空间的联系与围合关系、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建筑的创新、点缀少许新潮流的预告
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的成功开发因素详见表2。
表2: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成功开发因素
模式
规划发展因素
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
外因
地理位置
城市核心区/城市新区
交通可达性
地铁口/主干道沿线/便利停车
产业支撑
已形成产业簇群/引入核心客户带来相关簇群/未来商务核心区
大规模,持续开发
规模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内因
强制性的视觉冲击
城市新中心发展模式比较
洪振挺
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城市新中心的发展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模式:政务驱动型城市中心、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和商业驱动型城市中心。
1、政务驱动型城市中心
以政务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中心建设主要考虑的是行政文化资源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行政中心的搬迁带动商务、商业服务项目的追随,从而形成一个繁荣区域,新城市中心逐渐形成。典型的案例有青岛行政中心、南昌红谷滩行政中心和长沙河西行政中心。长沙1998年提出行政中心搬迁至湘江西岸, 2001年完成行政中心整体搬迁,随后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投资西岸。行政中心搬迁直接带动了西岸的发展,搬迁前三年GDP增长速度为10.8%,搬迁后三年GDP增长速度为13.5%。3年来西岸地价上涨3倍多,人口增加了近2倍,形成一座“新城”。
巴黎•拉德方斯位于巴黎西郊,与卢浮宫、凯旋门在同一东西轴线上,距卢浮宫小凯旋门8公里,距旧的巴黎中央商务区2公里。占地面积750万平米, 350万平米建筑面积组成的集会展、政府/商务办公、商业、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欧洲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人车立体分流的立体交通系统建设,保证人流物流畅通。拉德方斯进驻了约1600家公司,50%为外国公司,包括法国20个最大公司中的14个,全世界50个最大公司的15个。聚集了石油化工业的Elf、Moil、Esso,国际银行业的Citibank、Worms、Socie’te’,电子和软件业的Sony、IBM、Xerox、交通业的British Airway等跨国公司的总部。空间服务特点呈现办公空间多样化,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公司提供办公空间。功能组合为75%商务、6%零售、19%居住。土地使用为44%步行区、10%绿化、46%建筑物。每座建筑的体型、高度和色彩都不相同,有各种外墙装饰,景观丰富多彩。标志性建筑,如“大拱门”,共有70多个雕塑,如“凯撒大帝的大拇指”。巴黎•拉德方斯已发展成为商务驱动型城市中心建设的典范。
人文理念
城市文化诉求点/城市文化代言
功能化体系
功能复合型:集休闲、购物、娱乐、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各种功能于一体
商业为核心驱动功能/其它功能为辅
商业业态:综合性业态/传统型商业转变为体验型商业/购物、休闲、娱乐、餐饮
商业档次:国际品牌商家+国内一线品牌
商业形态:核心主力店带动商业
功能评价指数体系:繁华指数、宜居指数、商务指数、旅游指数、便利指数、交通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