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失败案例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企业上市失败案例参考实务

企业上市失败案例参考实务

如果将上市当作唯一的目标,在冲刺IPO的路途中,企业经营最终会失去理性。虽然有不少企业成功冲关融资,完成了漂亮的一跃,但也有一些企业一头栽倒在上市路上。立立电子首开IPO 申请先批后撤的先例;安徽九华山上会未通过,打破了内地企业二次上会没有失败的传说;深圳海联讯境外上市未果转投创业板,却被疑其股权结构转换方面存在瑕疵。

企业上市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失败教训的借鉴,在企业准备发行上市阶段尤为重要。怎样掌控资本游戏话语权?如何降低上市犯错率?虽然企业上市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根据最

近两年的案例。

企业上市不成功,各有各破烂事。我们一直以为主要原因有:

(1)企业无法承担上市所需的成本跟精力;

(2)企业对困难预估不足,在面对困难时打退堂鼓;

(3)企业觉得专业机构好说话,对专业机构的建议听听就好了,殊不知到那些都是地雷炸弹,爆炸时后悔莫及;

(4)错误预估行业周期,在错误的时候启动;

(5)证监会是会突然停止审核的。

一、经营利润出现下滑

案例:

2011年,山东某制造企业(“A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申报后,企业将其利润完全释放,2011年净利润冲到了6,000万元。但在处理多轮反馈即将上会之际,中国证监会陡然停止审核。随后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发起财(shang)务(shan)自(xia)

查(xiang)运动,全民财务自查。偏偏此时,A企业外部环境不景气,企业利润稍微下滑了。以往还可以通过财务技巧调节利润,但财务自查及抽查后,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红线。企业自身现金流又较为紧张,思来想去,A企业只能忍痛撤了。

分析:

时至今日,京东仍无法持续盈利,而创业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不可谓不高。如今回看这个要求,实则可笑。报告期三年,再加上申报审核时长不定,熬过2013年的企业确实都是好企业。

盈利能力问题

因为盈利能力问题被否决往往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业绩依赖严重。如税收依赖和关联方依赖,前者的问题常见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该类高科技企业往往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增值税退税、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有些业绩看起来不错的企业往往在剔除税收优惠后,业绩便表现平平甚至不升反降。

未过会的南京磐能电力,通过分析其招股说明书发现,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所享受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金额,占了公司同期利润总额的%、%、%和%,而如果以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基数计算,这一比率还将会更高。

而安得物流则引起关联方依赖的讨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在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

的报告期内,安得物流与大股东美的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业务收入占同期业务总收入的

%、%、%、%,关联交易产生的毛利额占总毛利的比重分别为%、%、%、%,被疑净利润对关联方存在重大依赖。

第二,持续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研究发现这方面的因素比较多,如专利纠纷、合资条款、销售结构变化、未决诉讼、重大合同不利影响等。

二、企业经不起折腾

案例:

某福建服装企业(“B企业”)历经多年沉淀,其于2011年正式申报了企业上市资料。在经过多轮证监会反馈,再顺带处理了N轮举报(求不告密、不揭发)后,终于通过了初审会。初审会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按理来说,发审会通过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偏偏此时,B企业也赶上了2012年中国证监会停(xia)止(ji)审(ba)核(gao)这摊事。停止审核就停止吧,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又开启财务自查运动。这回B企业傻眼了,企业自身3000家门店,客户无数。就不说这企业能否通过财务自查,财务自查的经济成本以及所需人力物力就可以把B企业压得3个月啥事都不干。再者,虽然B企业2012年利润过亿,但B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敏锐的感觉到行业的寒冬期即将到来。

B企业一比划,咱们就算了,不趟国内上市这趟浑水,撤材料转道香港上

市去了。分析:

财务自查及抽查本是针对造假企业的,但其结果却是全体申报企业来了一把折腾运动。不过话说回来,在遭遇近年种种折腾后,仍不屈不挠坚持在会的企业,绝对都是货真价实的企业。

三、规范企业税务成本巨高

案例:

广东某专门制造手机外壳、零部件企业(“C企业”)。C企业一直有上市的雄心,2009年创业板刚开闸之际,C企业也请来了券商把脉。企业在没有准备上市之前,多有闷声赚钱之技艺。在中国万岁之时,企业要生存就只能修炼一身如何少缴税的绝活。但企业要上市就不得了,报告期是三年,要想上市报告期三年都得承担起该承担的税收。

C企业在2009年之前,企业都是藏着利润,基本只将一小半收入做了入账处理。解决方案是C企业从2009年开始还原财务数据,在2010年基本实现规范。但企业控制人犹豫了,因为从2009年开

始缴税,2011年才能申报,心理不踏实。结果一拖再拖,到了2010年中还没有开始规范。后来竞争对手上市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分析:

企业要上市,有时候就是要先下血本,之后才能申报。这些血本不是新增的,而是你该还的债。我们不评论国家税收政策如何,但偷税、漏税肯定不是企业正常的状态。想从股票市场融资,就得向国家交税(baohufei)。

四、假洋品牌

案例:

2012年初,某家俱企业(“D企业”)即将上会。结果上会前夕,网上铺天盖地都说D企业是假洋品牌,其卖的家俱都在国内某二线城市生产。然后主流媒体还在二线城市现场发现很多“外型”与D企业产品类似的家俱。

然后D企业就哭了,哭的一塌糊涂。各种发布会,说创业不容易,做企业有难处。可惜啊,网民不买账,于是企业

上市就这样了。

分析:

其实许多企业都存在假洋牌子的问题。这能怪别人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买外国货。不说别的,大家一走进商场,衣服都是英文品牌,仔细想想,有几个是真正的外国货?实质上D企业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只是大家不能接受罢了。

五、诉讼缠身

案例:

还是2012年初,某企业(“E企业”)申报没多久,E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前公司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E企业的核心技术侵权,声明E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实际控制人在前公司的职务发明,应归前公司所有。

接着微软又起诉了,称该企业提供服务器的系统都是盗版Windows系统。

接着供应商又提起诉讼了,说该企业采购货物没有及时支付货款。

接着竞争对手又提起诉讼了,说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