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81c8e731126edb6e1a105b.png)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2.园林:在一定的地块内,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3.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这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4.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5.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秋季的来临,特称为常色叶树。
6.纯式花相:指树木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表现形貌。
7.衬式花相:指树木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的一类表现形貌。
8.适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植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9.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10.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11.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12.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来美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所以叫做垂直绿化。
二.判断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3,4,7。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4,5,7,10。
复习资料第三章P73――――2,3,4,6,7,8,9,11。
复习资料第四章P75-P76――――1,2,3,4,5,6,7,8,9,10,11,12,13,14。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7026e6eff00bed5b8f31d48.png)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57c39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6.png)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园林设计是一门涉及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园艺技术、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包含了丰富的专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园林布局、景点区位、人流动线、功能分区等,以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局植物种类和数量,使其能够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满足功能需求。
3.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指园林设计中所涉及的植物种植、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它包括了土地改良、播种、施肥、灌溉等种植技术,以及修剪形态、修剪周期、病虫害识别等养护技术。
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园林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土地上,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园林建设和功能需求。
它包括对土地的分析评估、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
5.景点区位:景点区位是指在园林设计中确定景点所在的位置和布局。
它需要考虑景点的核心功能、景观效果和人流分布等因素,以便营造出良好的游览体验和景观效果。
6.人流动线:人流动线是指游客在园林设计中的行走路线。
它包括主要通道、观景点、休息区等位置的连接,需要考虑人流量、游览顺序、景点流线、安全和便利等因素。
7.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比如游览区、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它可以根据园区的整体布局、景观要求和人流分布等进行合理划分。
8.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鸟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它包括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手段,以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9.环境美化:环境美化是指通过园林设计,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营造美丽和舒适的园区。
它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规划、景点布局等手段,创造出有特色和魅力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身心舒畅。
10.景观效果:景观效果是指园林设计所创造的美学效果和观赏价值。
园林构图的名词解释
![园林构图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580f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c.png)
园林构图的名词解释园林构图是园林设计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将各个景观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愉悦、和谐的视觉效果。
园林构图旨在通过布局、形状、颜色和材质的选择来表达设计师的意图和观赏者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构图名词解释。
1. 铺装:铺装是指园林中的硬质地面材料,如石板、砖块或混凝土。
铺装的选择可以根据景区的主题和功能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流量、耐久性和可维护性。
2. 水景:水景是指园林中的水体部分,包括池塘、喷泉和瀑布等。
水景的构图要考虑水的流动方式、景观和声音效果,以及周围植物和建筑物的配合。
3.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中选择和安排植物的方式。
它可以通过植物的高度、颜色、形状和纹理来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生长习性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将不同的景观元素组织在园林中的方式。
它可以通过路径、庭院、露台和草坪等元素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空间布局要考虑到人流路径、视角和景观的层次感。
5.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是运用灯光来烘托园林夜景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适当的灯光色彩和照明角度,可以强调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并创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
6. 配色方案:配色方案是园林中各种景观元素的颜色搭配方式。
配色方案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和协调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表达设计师的主题。
同时,配色方案也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变化和观赏者的感受。
7. 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是园林构图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可以通过路径、边界和建筑物的形状来创造出流畅、动感或几何化的效果。
线条和形状的选择要依据设计风格和主题,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
8. 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园林中与自然有关的要素,如石头、木材和土壤等。
自然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感和质感,并与植物和水景相融合。
9. 背景与前景:背景与前景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分层关系。
背景通常是较远的景观元素,如山脉或建筑物,而前景则是较近的景观元素,如花坛或雕塑。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e6ccf1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c.png)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中文名园林植物配置外文名LandscapePlantingArrangement类型材料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配置分类植物间配置;园林其他要素间配置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建筑、水的搭配: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b527a5dd84254b35eefd3433.png)
1.园林植物配置:利用职务并结合其他素材,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出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及发挥生态功能的需要。
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景观作用、生态作用、社会作用、经济效益。
3.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
4.香花植物:丁香、桂花、月季、玉兰、樱花。
5.植物配置当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存在问题,1.忽视了植物配置的作用;2.过度种植,盲目移植3.过分重视,过分修剪成规则几何形态。
发展趋势:1.乡土景观或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2.生态景观与生态廊道的提出;3.自然式植物配置6.相生植物:玉米大豆、牡丹芍药、紫罗兰葡萄;相克植物:栎树榆树;葡萄花椒。
阳性植物:木棉,芒果,杨、柳、桦、油松;阴性植物:红豆杉,铁杉,三尖杉、麦冬、吉祥草。
耐干旱:垂柳,石楠,紫藤;耐水湿:垂柳、旱柳、紫藤。
既耐旱又耐水:松柏类、垂旱柳。
7.植物配置中艺术原理的应用:1.统一的原则,品种,重复配置; 2.调和的原则;3.均衡的原则;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5.比例和尺度的原则。
8.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孤植:构图的中心,体现个体美,诱导树(河流河泾的转弯处)如,雪松银杏玉兰。
对植:构图的起点。
纪念性(常绿尖叶树种,如松柏。
)入口(桂花。
广玉兰、银杏、国槐龙爪槐);丛植,体现群体之美,要求,平面为林缘线设计,立面为林冠线设计,列植,群植。
9.花坛:按照整形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园林设施。
按形态分,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表现形式分,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
大小,广场的1\3到1\5,高度,直径的1\4到1\6。
颜色,红白黄。
10.花镜:以树丛、树群、矮墙、绿篱或建筑物作为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11.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安全性、实用性、宜人性、私密性、公共性、边界性。
12.树形的应用:伞形树:龙爪槐;卵圆形:法桐13.道路绿化重要性:1人流、车流进行分流。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8fa38f7375a417876f8f5e.png)
一、名词解释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2、园林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3、植物分类方法-自然分类系统:按照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植物系统学)。
人为分类系统:着眼于人类应用上的方便4、物种: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5、亚种: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变种(var):种内某一个体可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
变型(f):为形态或个别性状变异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
栽培品种(cv)6、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增加。
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7、生命周期:树木一生所经历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
生态学特性:由于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该种环境条件要求和适应能力。
物候期:通过树木对周期变化的环境而变化其形态机能来认识气候的变化。
树木物候是研究树木的生活现象和季节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实质上是研究树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8、离心生长:以根颈为中心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
自疏:根系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自然打枝:枝条由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打枝。
离心秃裸:这种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根系的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9、芽是树木生长、开花结实、更新复壮、保持母株性状和营养繁殖的基础。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c38b4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6.png)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9ddf4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5.png)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园林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进行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环境。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名词解释:1. 景观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以及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的调配,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2. 植物配置:指选择适合特定场地和气候环境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3. 主景: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景观元素,通常体现为树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4. 辅助景:在主景的基础上设置的低矮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用于衬托主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场地改造: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包括平整地面、开挖水体等,以适应植物造景的需要。
6. 绿化工程:通过在场地中植入植物,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工程。
7. 植物材料:选择用于造景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等,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8. 植被覆盖率:指植物在场地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一般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
9. 通道设计: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设置的人行道、小道等通道,以便人们游览和观赏景观。
10. 配墙绿化:指在围墙、护坡等建筑结构上进行绿化,增加周围环境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11.花坛绿化:指在园林场地中设置的盛放花卉的矮墙或花盆,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12. 园林配套:指园林植物造景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如灯光、喷泉、休息座椅等。
13. 异速生长:指在植物造景中,为了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搭配。
14. 配色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中,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颜色和搭配方式,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15. 水景设计:将水体(如池塘、溪流等)融入到园林植物造景中,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动态效果。
以上是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中小型园林设计中会经常用到,通过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和艺术手法,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4a7431d5bbfd0a7856737a.png)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园林树木配置
![园林树木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18ce6b08f8c75fbfc67db2bd.png)
精选课件
1
主要内容
一、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植物造景) 二、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四、植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 五、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 六、配置的艺术效果
精选课件
2
一、园林植物配植的定义(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 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 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 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二)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 如:碧桃园
春花秋实(荚迷、忍冬、旬子)。
精选课件
13
(三)合理应用植物材料围合空间
1、开放型的空间 2、半开放型空间: 3、封闭空间 4、冠下空间(覆盖空间) 5、竖向空间
精选课件
14
(四)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水平) :树冠在地上的投影。 林冠线(垂直) :树冠的边界。 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方向
精选课件
70
精选课件
71
精选课件
72
精选课件
73
精选课件
74
7、藤木配植: 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 B棚架材料,如灯柱、拱门(紫藤,金银花); 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移走的,可以绿化); 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 E灌木栽植(紫藤); F地被(不提供支架)。
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 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 植形式,称为绿篱或绿墙。
精选课件
59
绿篱及绿墙的类型
(1)根据高度可分:绿墙(160厘米以上)、 高绿篱(120-160厘米)、绿篱(50-120厘米) 和矮绿篱(50厘米以下);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6851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f.png)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是影响园林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园林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本文将对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进行分析,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植物配置1.植物配置的原则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绿化中,按照一定的布局和设计原则,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合理搭配,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尽量选择多样性的植物进行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季节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应该考虑不同植物的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植物的生长周期,使园林四季有景,春夏有绿,秋冬有花。
生态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应该尽量选择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物,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康,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美观性原则:植物配置应该以美观为目标,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巧妙的布局和组合,以下是一些植物配置的技巧:色彩搭配:选择具有搭配效果的植物进行配置,包括叶色、花色、果实等,形成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增加园林景观的艺术感。
高矮错落:在植物配置中,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高矮形态,合理进行错落布局,形成丰富多样的层次感。
树荫效果:对于园林中的大型乔木,可以根据其树冠形状和树干高度,选择不同位置进行配置,以形成树荫效果,为园林增加舒适感和遮阳保湿效果。
整体协调:植物配置应该考虑园林的整体风格和特点,力求整体协调,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布局,影响园林的整体美观性。
二、树种选择1.树种选择的考虑因素树种选择是园林绿化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选对树种可以为园林增添生机、提升景观品质。
在进行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气候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考虑树种的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点,以确保树种的生长健康。
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abe8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6.png)
季节变化
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变化, 形成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增强
园林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主题色彩
根据园林的主题和风格,选择相 应的植物色彩,以突出园林的特
点和氛围。
季节变化
春花植物
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如樱花、桃花、 杏花等,以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夏荫植物
配置夏季能提供遮荫的植物,如合欢、 梧桐、银杏等,为游人提供凉爽的休 憩环境。
空间利用
空间层次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的高度、密度 和形态,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增强景观深度。
空间开放与封闭
利用植物的疏密程度,创造出开放 或封闭的空间,满足不同场合和功 能需求。
空间引导与组织
通过植物的配置,引导游览路线, 组织景观视线,使空间更具导向性 和秩序感。
色彩搭配
对比与调和
通过植物的色彩对比,突出景观 效果,同时注重整体色调的调和,
街道绿化设计应与城市规划相结 合,形成连续、统一的城市景观。
室内绿化
室内绿化能够改善室内环境,提 高生活质量。
室内绿化的植物选择应考虑空间 大小、光照、湿度等条件,同时 选择无毒、无害、易于养护的植
物品种。
室内绿化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提 高工作效率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05 园林植物配置的技巧与方 法
应用领域
园林植物配置广泛应用于公园、广场 、街道、庭院等各类公共和私人场所 的美化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
美化环境
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丰富多 彩的景观,提升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植物配置能够实现生态平衡,通过植物的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改善小 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2be4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a.png)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度和舒适度。
在园林绿化的规划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树种,使其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观赏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问题。
一、植物配置1.地面植物配置地面植物是园林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
在选择地面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观赏价值以及生态功能。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地面植物。
在潮湿的地区可以选择耐阴湿的植物,而在干燥的地区则需要选择耐旱的植物。
要根据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具有鲜艳花色和丰富层次感的植物,以提升园林的整体美观度。
地面植物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可以吸收废气、净化环境的植物,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攀援植物配置攀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起到遮荫、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在选择攀援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生长形态、攀附方式以及观赏价值。
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攀援植物。
在选择攀援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攀附方式,有的植物是需要借助支架来攀附的,有的植物可以自己攀附在墙壁或树木上。
攀援植物还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花色鲜艳、叶形美观的攀援植物,以提升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
需要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地被植物,太快生长的地被植物容易形成杂草丛生的景观,而生长速度太慢的地被植物又容易被其他植物遮挡,影响整体美观度。
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地被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
地被植物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比如可以选择叶色艳丽、花期长的地被植物,使园林绿化更具观赏性。
二、树种选择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乔木树种,比如在潮湿的地区可以选择耐阴湿的树种,而在干燥的地区则需要选择耐旱的树种。
园林植物配置_群落的空间结构__解释说明
![园林植物配置_群落的空间结构__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948b74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7.png)
园林植物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方式,对于园林空间的美化、环境改善以及人们心理体验都起着重要作用。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与相互关系,包括种类的丰富度、密度、高度和分布格局等。
园林植物配置与群落的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合理布置植物可以优化群落空间结构,提升环境质量,并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在此介绍了研究课题背景和意义,并简要说明了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其次,园林植物配置部分将详细探讨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介绍一些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案例。
第三部分将重点阐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其定义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和规划设计方法。
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将着重解释园林植物配置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影响关系,包括其重要性、合理性和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最后的结论部分会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园林植物配置与群落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园林植物配置对群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布局植物来优化群落空间结构、提升环境质量并满足人们需求。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具体操作策略和技术手段,以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利用理念和原则进行园林植物配置,从而打造更美观、舒适且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2. 园林植物配置:2.1 作用和意义:园林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对各类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效果、改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目的。
它可以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来提供生态服务,并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
2.2 基本原则:(1)景观适应性原则:合理选择树种、花卉和灌木等植被,使其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广美风景园林考研题目及答案
![广美风景园林考研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fe2d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f.png)
广美风景园林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景观生态学2. 城市绿地系统3. 园林植物配置4. 园林设计原则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 阐述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
3. 描述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如何在现代城市中实现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 分析园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案例:某城市公园设计项目,设计目标是创建一个集休闲、运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问题:1. 该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2. 如何在设计中体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3. 请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策略。
五、设计题(共30分)设计一个小型社区公园,要求如下:1. 面积:约5000平方米。
2. 功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休闲、运动需求。
3. 环境:考虑周边环境,与周边建筑和道路协调。
4. 植物配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考虑季节变化。
5. 设计说明:请提供一份简要的设计说明,阐述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的科学。
2. 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由各类绿地组成的网络系统,具有生态、休闲、美化等功能。
3. 园林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特性和景观需求,合理布置植物的方法。
4. 园林设计原则:包括统一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指导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简答题1. 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等。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项目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指导。
3. 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功能包括美化环境、改善气候、提供休闲空间等。
三、论述题1. 在现代城市中实现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低碳设计等方面。
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如设计无障碍通道、儿童游乐区等。
景观园林植物配置详解
![景观园林植物配置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196b6b3ad02de80d5d840ba.png)
1. 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 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 季相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
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
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
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
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 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
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
为了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
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
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
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
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
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配置8个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8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5a1b0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园林植物配置8个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合理布局的过程。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八个原则来进行参考和指导。
1. 生长要求: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要求,如土壤质地、光照条件等。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应该环境的植物种类。
2. 功能性搭配:园林植物可以有不同的功能性,如景观美化、荫蔽、遮挡、防风等。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功能,将不同功能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完整的景观效果。
3. 花期延续:植物的花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这样可以使园林中的植物在不同季节都能有花开的景观效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园林维持长时间的花期延续效果。
4. 色彩搭配:植物的花色和叶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使园林增添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具有对比或协调效果的植物,使其花色和叶色相互衬托,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5. 高矮错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高度选择不同的植物,形成高矮错落的植物层次。
这样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增加空间层次感。
6. 形态各异:植物的形态可以有树、灌木、草等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形态的植物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不同形态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7. 生长适应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适应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对园林设计产生良好的效果。
8. 变化节奏: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可以根据不同空间的需求和功能,选择具有不同节奏感和旋律感的植物种类。
通过波浪状、渐变状或分组种植等方式,使园林景观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配置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要素、功能需求和美学效果的过程。
通过遵循以上八个原则,我们可以在园林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合理布局,使园林景观更加美丽、丰富多彩。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62a64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b.png)
彩效果。
色彩突出
02
利用某些植物的特殊色彩,作为景观的焦点,增强景观的吸引
力。
色彩情感
03
根据不同色彩对人的情感影响,选择合适的植物色彩,营造出
不同的氛围。
层次设计方法
层次分明
利用植物的高低和形态,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效 果,增强视觉冲击力。
层次动态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配置不同生长阶段的 植物,形成动态的层次效果。
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植物配 置应注重美化环境、降噪除尘、调节气候等作 用,同时要考虑到住宅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注重选择生长缓慢、抗 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以减少后期维 护成本。
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应注重空间利用,根据不 同地形和空间环境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 的景观效果。
旅游景区的植物配置
旅游景区是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植物配置应注重美化环境、保护生态、调节 气候等作用,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和旅游功能。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注重选择具有观赏价值、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的植物,以增 加游客的观赏体验和文化认同。
旅游景区的植物配置应注重与旅游路线的协调,根据不同景点的特点和主题进行合 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和旅游体验。
植物配置的原则与要素
3. 多样性与稳定性
在满足主题需求的前提下,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以 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逆性。
4. 艺术性
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创 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景观。
要素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涉及以下要素
植物配置的原则与要素
根据园林布局和主题需求,采用 点、线、面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以实现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
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
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
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
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植物的观赏属性美:a植物的造景功能(主景、障景和引景、框景与透景)b植物的统一和联系功能c植物的强调和标示功能d植物的柔化功能
简答绘图
1植物与其它造景元素的关系(绘图说明)
建筑与植物的关系:A植物陪衬建筑,突出主体建筑B建筑与植物组成和谐的山水气氛C植物丰富建筑的立面、平面构图艺术D植物季相的变化使建筑赋予活泼生动E植物与建筑组成具有意境的空间F通过植物的陪衬烘托,增加建筑空间景深G通过漏窗洞沟通室内外H植物与建筑具体应用方式
水体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增加水体静态美感、幽静、幽深、含蓄为主。
植物配置常突出山体形态,或利用植物配置区别水面空间。
植物与场地:A垂直绿化B弱化C广场栽植
2各类型植物在空间层次上的作用及用法
层次指构成植物群落的各水平层。
大中型树木:其树干暗示空间,但却不围合空间,它们构成的空间有冠盖,没有围墙,从水平视线上,视野开阔。
乔木可作为主景,也可以构筑室外空间的顶棚,这样的空间像户外入口门廊、户外起居及娱乐空间,作如人休息、放松、聚会的好地方,树木的空间间距、树冠的冠幅、树木分枝点的高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会影响室外空间的顶面围合程度。
乔木处于主景位置乔木形成顶棚
高灌木构成视线的屏障或通过自身与其他植物相结合形成围合空间。
高灌木可以构成视线的屏障高大灌木形成封闭空间
矮灌木在相邻空间设有屏障的情况下暗示了空间的分离。
上图
地被植物是指高度不超过1英尺的藤蔓植物,低矮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它们同样能暗示空间的边界。
地被植物暗示空间的变化
复杂的植被用以增加单调组合的多样性。
地被植物与灌木、乔木的作用有所不同
3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纹理)是指植物直观的光滑或粗糙程度,它受到植物叶片大小和形状、枝条的长短和疏密及干皮的纹理等因素的影响。
植物的质感粗糙的植物特点:叶片大、枝干大、分枝少、生长习惯宽松,与质感细腻的植物组合时,它们占主导地位,可作焦点,质感粗糙的植物往往可使景物趋向赏景者,从而造成某种幻感,使空间显得狭窄和拥挤,因此狭小的空间,必须慎用。
中等质感的植物常作为背景反衬那些质感细腻质感粗糙的植物,也是一种调和过渡的感觉形态。
细腻质感的植物叶小而浓密,生长紧密饱满,效果更好。
可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的幻觉。
适合运用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中。
4举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应用特征
乔木:松:常绿乔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耐寒、耐旱、耐瘠薄,冬夏常青桂花:常绿阔叶乔木。
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香气袭人
香椿:叶有特殊气味,花芳香,嫩芽可食
槐树:具暗绿色的复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有香味
梧桐:树皮绿色、平滑,叶心形掌状,花小,黄绿色
合欢:羽状叶,花序头状,淡红色
枣:花小,黄绿色,核果长圆形,熟后暗红色或栗褐色
鹅掌楸:树冠伞形,叶片形似马褂,花黄绿色,杯形
梅:花先叶开放,白色或淡粉色,芳香,冬春之际开花
七叶树:树皮灰褐色,长方片状脱落,花白色,蒴果黄褐色
银杏:树冠圆锥形,叶扇形,于长枝上互生,短枝上簇生
灌木:牡丹:叶为2~3回羽状复叶,花单生枝顶,大型。
紫、深红、粉、黄、白、豆绿月季:小叶宽卵形,表面有光泽。
花单生或几朵簇生,深红、粉红至近白色
连翘:枝开展,髓部中空,叶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
迎春:枝条拱形下垂,花单生于叶腋,先叶开放,苞片小,黄色
紫丁香:叶广卵圆形,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堇紫色。
小叶女贞:枝条铺散,叶椭圆形,叶缘略向外翻卷,圆锥花序,花白色,芳香
茉莉:单叶对生,薄纸质,聚散花序,通常花有3朵
锦带花:小枝具2棱,花1~4朵成聚伞花序,花冠玫瑰红色
六道木:老枝具6条沟棱,花2朵生于小枝顶端,花冠高脚蝶形,白色、淡黄色
金银木:小枝髓褐色,叶卵状椭圆形,花腋生,浆果,红色
看图
1乔木种植方式的模式图及说明
两株配合: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1/2,应符合多样统一原理。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
中者稍远较为自然。
如果选用2个树种,最好用的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的是一种树,距离稍远的小者是另一种树,与大者接近。
四株配合: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单株为一组选中偏大者为好,若选用2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
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
五株配合:可分为3:2或4:1两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两组中。
六株以上的配合: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组合而成,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种树。
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用两种以上乔、灌木组成。
2据风向、气候、小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某空间植物类型及种植方式的影响
(湿度、光照、通风、防风;院子、公共建筑物前后)
风:各地都有当地的盛行风向,根据风向确定植物类型和种植方式。
通风:通过设置风道引导新鲜凉爽的空气进入,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时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就城市而言,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的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的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防风:利用防风林降低风速,阻挡风沙或海风的侵袭。
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透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而非林带越密越好。
另外,防风林的方向和位置还可以促进气流的运动,改变风的方向。
小气候:指基地中特有的气候的条件,即较小区域内的温度、光照、水分、风力等的综合。
每个基地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气候条件,它是由基地的地形地势、方位、植被以及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形状、大小、高度等条件决定。
改善小气候:a降温:遮阴,避免阳光直射b增湿: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c影响地表、地下径流:枝叶截留雨水、根系吸收水分d影响风速:通风和防风e杀菌、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
环境:湿度:空气的湿度影响植物配置。
光照: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根据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建筑物、建筑物投下事的阴影范围,从而确定日照分区。
全阳区和半阴区适宜大部分阳性植物栽植,全阳区多采用带植,群植来创造凉爽的林下空间,半阴区多采用孤植等。
全阴区带植、丛植耐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