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概述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e48c2af8f90f76c661371a61.png)
试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摘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参考,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合理。
因此,对报告编制的要求较为严格,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保证编制质量。
本文就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报告论述的内容及图表编制要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提高勘察报告编制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程序;图表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建设项目不断兴建。
地质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有利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完成。
而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质量十分重要。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报告编制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
对于水利工程勘察而言,其勘察工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专业性等特点,对勘察报告编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2 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绪言、区域地质概况、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及结论和建议等。
绪言应包括:工程位置、工程主要指标、主要建筑物的布置方案,工程地质勘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结论,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概况,完成的工作项目和工作量。
区域地质概况应包括:区域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概况,可溶岩区应重点说明喀斯特发育规律及喀斯特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有关区域构造稳定性的主要结论和地震基本烈度。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水库地质条件、水库渗漏的性质、途径和范围,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公式的选用,计算成果及其分析和说明,处理方案的建议和结论。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6500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f.png)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供水、发电等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地质勘察则是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某水利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察区域概况本次地质勘察的区域位于某省某市某县,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形复杂,包括山脉、平原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前期调研和现场勘测,我们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以及地下水动态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三、地质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在本次地质勘察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勘察区域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地质钻探、地质剖面观测、地球物理勘查以及实地采样等。
通过这些调查手段,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3.1 地质钻探我们在勘察区域选取了若干个样点进行地质钻探。
通过钻孔取样,我们获得了地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层的情况。
根据岩层的颜色、质地以及存在的裂隙状况,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层结构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3.2 地质剖面观测为了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剖面情况,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观测断坡、裂隙、地层厚度变化等特征,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3.3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主要包括电阻率法、重力法等。
我们利用这些方法对勘察区域的地下结构进行了探测。
通过解释和分析地球物理数据,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3.4 实地采样及室内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地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我们在不同位置进行了实地采样,并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测定粒度组成、含水量、压缩性以及抗剪强度等参数,我们获得了勘察区域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数据,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地质环境评价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结果,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
4.1 地质稳定性评价根据勘察数据和现场观察,我们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https://img.taocdn.com/s3/m/cf07c539b8f67c1cfbd6b8bb.png)
第八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概述 8.1 工程地质测绘 8.2 工程地质勘探 8.3 工程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8.4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
思考与作业
概述
在水利水电工程兴建之前,都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其目的是查明水库和水工建筑物地区 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 利的地质因素,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不同勘察设计阶段的报告:
规划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技施设计阶段专题报告 竣工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的内容:
绪言 区域地质概况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结论和建议
二、工程地质图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2)
作业题: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按工作程序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2.工程地质测绘中路线测绘法包括哪些方法? 3.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有哪些? 4.工程地质试验的方法有哪些?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勘探工作主要探明以下问题: 1)揭露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如覆盖层的性质和厚度,岩体性质及风化带的特征,软弱夹层及
可溶性岩层的特性、分布等。 2)查明地质构造,如岩层产状变化、构造形态、断层性质、破碎带的特征、裂隙密集带的分布
及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等。 3)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埋藏条件、含水层特征、库坝区的渗漏途径、岩溶的分布发育规律、
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比例尺参照表
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
路线测绘法 地质点标测法
路线穿越法 界线追索法
野外实测地质剖面法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6a79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b.png)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一、项目背景本次水利工程勘察项目位于XX省XX市,旨在对XX水利工程进行全面勘察,为工程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二、勘察目的1.明确工程基本情况:通过对地形、水文、气象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详细调查水资源情况:包括水体质量、水量、水文特征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确定工程可行性:通过勘察调查,评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
三、勘察内容1.地质和地形勘察: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貌特征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基础地质情况和地形特点。
2.水文勘察:包括对河道的水质、水位、流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3.气象勘察:对工程所处区域的降雨量、气温、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收集和分析,并预测未来气象变化趋势。
4.水资源调查:通过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测量水量并评估水资源可利用性。
5.工程可行性评估:基于勘察所得数据,结合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要素,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四、勘察方法1.野外实地勘察:包括对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
2.室内实验分析:对野外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水质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3.数据分析与评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估。
五、勘察成果1.水利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勘察结果,编制详细的工程勘察报告,包括地质报告、水文报告、气象报告等,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数据和资料整理:将采集的勘察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工程实施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六、存在问题与建议1.在勘察过程中,由于一些地质复杂区域的存在,部分地质数据采集较为困难,建议针对这些地质复杂区域进行深入的勘察和研究。
2.对于污染源的分析和评估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土壤、底泥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估。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模板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7f547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e.png)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模板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引言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和技术支持。
本报告旨在对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模板进行概述,并提供一个通用的结构框架,以便于相关人员使用。
2.背景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确定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及地下水等地质情况,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提供依据。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理调查、采样分析等。
3.勘察区域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特征、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4.调查方法4.1 地质调查在勘察区域内进行地质调查,包括对地层结构、岩性分类、构造特征等的详细描述。
4.2 地形与地貌调查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以及地貌演化的过程和特点。
4.3 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区域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水质及水文特征等。
5.采样与分析根据勘察目的,在勘察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采样工作,并对采样的土壤和岩石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相关的地质参数和物理性质。
6.结果与分析基于勘察调查和分析结果,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地质灾害和水文地质风险等问题,并提供建议和措施。
7.结论总结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结果,突出勘察区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8.参考资料引用相关的地质勘察、水利工程和地质工程方面的文献资料。
9.附录附上实地调查的图片、勘察报告的原始数据等相关附加资料。
以上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模板的基本结构,具体勘察报告的编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希望本模板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https://img.taocdn.com/s3/m/4efac7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3.png)
二、钻探(drilling) 利用钻探机械和工具在岩土层中
钻孔的勘探方法。可直接探明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含水层 类型和厚度、滑坡位置及岩溶情况, 还可取岩心,在钻孔中试验。
(一)钻探方法和设备
人力(洛阳铲、麻花钻 )
机械
(各式钻机
冲击钻探
)
1、划分土层 2、估算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34、、确预静定估力浅单触基桩探础 承具的 载有承 力测载试力连续、快速、效率 5、判高定、饱功和能砂多土的和特粉点土,的兼液勘化探势与测试双
重作用。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
,但对碎石类土难以贯入。
三、动力触探试验(dynamic sounding)
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
现场检验与监测(observation)
岩土体形状的监测: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变形观测 应力量测
环境条件的监测:地下水监测 滑坡监测
地基基础的监测:天然地基的验槽与监测 桩基工程的监测 地基加固和处理的监测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 建筑沉降的监测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理
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 (1)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 要求和任务; (2)勘察方法及各项勘察工作的数量布置及依据;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 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 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包括各项岩土性质指 标的测试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适宜性,评价其变异性, 提出其标准值。
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 绘。
一、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的全部要素。
二、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取决于拟建库坝及建筑物类型和规模、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0787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2.png)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地表地貌以起伏的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属于高地震烈度区。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500米范围内。
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地质调查、岩石和土壤取样、地下水勘查、地球物理勘测等。
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四、地质情况1.岩石特征勘察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性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存在一些断层和节理,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加以注意。
2.土壤情况勘察区域的土壤主要分为黏土、砂土和砾石土。
黏土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排水性较好,适宜作为基础填料;砾石土孔隙率大,透水性好。
3.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地下水受地层裂隙和断层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勘察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工程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以下工程建议:1.地震设计要求: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土壤工程性质,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表明,勘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20ae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c.png)
水利工程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某水利工程进行的勘察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工程可行性和技术方案的关键信息。
本次勘察旨在了解水利工程的地质、水文、水力学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设计依据。
二、勘察区域概况1. 地理位置勘察区位于xxx省/市,地处经度xxx,纬度xxx。
2. 地形地貌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没有明显的山脉和丘陵,全区地势呈现xxx特点。
三、地质勘察1. 地质构造根据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为xxx构造,主要由xxx岩层和xxx岩性组成。
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活动断层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
2. 地质条件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为岩溶水系,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土地资源以肥沃的河谷土地为主,适宜用于农业和园林绿化等。
3. 岩土工程特性根据现场取样分析结果,勘察区域的岩土工程特性优良,承载力适宜,无特殊技术难题。
四、水文勘察1. 水文气象通过水文勘测,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约为xxx毫米,具有明显的xx 季节,降雨集中在xx月份。
2. 水文地质地下水位稳定,该区域地下水丰富。
经测定,勘察区域地下水位为xxx米,地下水位变化范围较小。
3. 河道水文主要河流为xxx河,河道平均宽度为xxx米,平均流速为xxx立方米/秒。
五、水力学勘察1. 水力特性勘察区域水力特性良好,水流稳定,水流速度适中。
经过水文测算和水力学模型仿真,该水利工程设计在流量和水位方面具有可行性。
2. 水工建筑物设计针对工程所需的水工建筑物,如坝、闸等,经过水力学分析,已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参数,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环境影响评价1. 水土保持根据勘察结果,勘察区域的水土保持状况良好,无明显的水土流失和侵蚀现象。
2. 生态环境为保护勘察区域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和保护方案,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社会影响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
![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2a33334a45177232f60a2e0.png)
目录1 绪言 (1)1.1 工程位置及交通概况 (1)1.2 工程概况 (1)1.3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任务 (2)1.3.1 勘测目的 (2)1.3.2 主要任务 (2)1.4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3)1.4.1 勘测过程 (3)1.4.2 勘测工作量 (4)1.5 勘测质量简述 (4)2 区域地质概况 (4)2.1 自然地理 (4)2.2 地层岩性 (5)2.3 构造与地震 (5)2.3.1 地质构造 (5)2.3.2 地震 (7)2.4 水文地质 (7)3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 (8)3.1 挡水回水区地质概况 (8)3.1.1 地形地貌 (8)3.1.2 地层岩性 (8)3.1.3 地质构造 (10)3.1.4 水文地质 (10)3.2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0)3.2.1 挡水回水区渗漏问题 (10)3.2.2 岸坡稳定 (10)3.2.3 挡水回水区诱发地震 (11)4 坝址区工程地质 (11)4.1 坝址区地质概况 (11)4.1.1 地形地貌 (11)4.1.2 地层岩性 (12)4.1.3 地质构造 (13)4.1.4 水文地质 (14)4.2 工程地质评价 (14)4.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4)4.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5)4.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16)4.2.4 坝基基础方案 (16)4.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 (16)4.3.1 坝基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16)4.3.2 渗流控制 (17)4.3.3 坝下游冲刷 (17)5 厂房地基工程地质 (17)5.1 厂房地质概况 (17)5.1.1 地形地貌 (17)5.1.2 地层岩性 (17)5.1.3 水文地质 (19)5.2 工程地质评价 (19)5.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9)5.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 (20)5.2.4 地基基础方案 (21)6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 (21)6.1 概述 (21)6.2 地质条件概况 (21)6.2.1 地形地貌 (21)6.2.2 地层岩性 (22)6.2.3 地质构造 (23)6.2.4 岩体完整性与分类 (24)6.2.5 水文地质 (24)7 天然建筑材料 (25)7.1 砂卵砾料 (25)7.2 块石料 (25)8 结论与建议 (25)1 绪言本院承担了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提供工程枢纽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资料.现已完成内外业任务,编制本报告和有关成果图件资料供审查.1.1 工程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境内,坝址位于距某村委会约2千米渭河上游,厂房距坝址约200米,位于310国道(陕西省与甘肃省交界牛背山段)以北,交通便利.1.2 工程概况工程枢纽构筑物主要包括:(1)拦河坝位于渭河某村段上游约2千米,初拟坝高8.5米.(2)挡水回水区挡水回水区蓄水位高程初定751.5米,总挡水回水容约76万米3.(3)发电厂房发电厂房位于某村310国道北侧,电站总装机(2×2000+1600kw).(4)输水隧洞本电站采用隧洞引水发电,输水隧洞从挡水回水区右岸山体进洞,从山体东侧出洞,洞长88米.1.3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任务1.3.1 勘测目的本工程在可行性研究之前未做过针对性的地质工作,本阶段遵照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为工程枢纽建筑地基作工程地质评价,提供本阶段所需的工程地质参数.1.3.2 主要任务本阶段主要任务为:(1)区域地质: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为主,作局部地表查勘,补充修正原有资料,作区域地质条件评价.(2)挡水回水区:对挡水回水区进行工程地质踏勘,重点调查淹没线以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挡水回水区地质条件作出评价.(3)坝址:坝址投入必要的勘探工作量,并作出坝址工程地质剖面,查明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对坝址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工程地质参数.(4)厂房:在厂房区布置钻孔4个,以查明地层分布、覆盖层厚度和地层承载力等工程地质参数.(5)输水隧洞:以地表查勘为主要手段,分析洞线所经山体有无较大规模断裂、软弱夹层及其他对围岩工程地质条件有较大影响的不利结构及其组合岩溶等.(6)天然建筑材料:对工程区附近砂砾料、块石料进行初步评价.(7) 取样试验:坝址区基岩取岩样进行抗压分析,坝址区、厂房区取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本次勘测主要执行如下规范: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DJ17-78);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SL 567-2012);6、《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DL 5013-92);7、《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T 50218-2014).1.4 工程地质勘测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4.1 勘测过程(1) 资料搜集和现场踏勘,编制《工程地质勘测大纲》于2015年5月25至5月27日进行.(2) 勘测外业工作:所有外业工作于2015年5月28日至6月6日进行.(3) 报告编写工作:全部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于2015年6月19日完成,并提交成果资料.1.4.2 勘测工作量勘测工作量详见表1.4.2.1.5 勘测质量简述本次勘测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按规范进行,各项成果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需要.2 区域地质概况2.1 自然地理本区属中低山地貌,山高坡陡,岭谷纵横,区内海拔高程740~100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渭河.该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山区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气候垂直变化和区域性差异大 ,年平均气温10.9~13℃,年最高气温37.3~41.4℃,年最低气温-17.0 ~ -15.5℃.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年降雨量500~600米米,多集中于7~9月间.区内植被发育,以草丛及灌木为主.2.2 地层岩性工作区河谷区为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外,地表大部分为新生代沉积地层.其下部三叠纪微风化花岗岩单斜地层,地质构造发育.现根据沿河出露地层由新至老详述如下:1.全新世(Q4)砂卵砾石: 区内全新世地层主要冲积及洪积物(Q41apl).分布于项目区内(包括河漫滩堆积物),岩性以砂砾卵石为主,粗颗粒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砂质充填,密实度较好.一般可见厚6.9~27.3米.2.全新世(Q4)残坡积物:主要为植物腐殖物、黄土、粘土等.3.三叠纪(ηrT2b B)微风化花岗岩:多呈中厚~巨厚层出露,较完整,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岩基产出,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 2.3 构造与地震2.3.1 地质构造本区处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处北祁连—北秦岭构造带内,区域上为我国南北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交汇处,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自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裂陷和收缩拼合的地质构造作用,不同期次、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构造形迹的叠加与改造是区内变形构造的显著特点,见图2.3.1.图2.3.1 大地构造位置分布示意图拓石—宝鸡断裂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北支,沿渭河谷地呈EW向分布,斜切北秦岭构造带,为右旋张扭性断裂,区域称为天水—宝鸡走滑剪切带,为北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区域上长大于100千米,宽2~3.5千米,目前大部分为新生代所覆盖,主要由眼球状黑云母斜长质糜棱岩以及眼球状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和钙质糜棱岩等组成,韧性剪切变形非常强烈,平面上以右行走滑剪切运动为主,先期曾有过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渭河断裂西段分布于拓石—宝鸡一带,近东西向展布,向东被渭河盆地黄土覆盖,基岩山区出露长约55千米.东沟赵家湾断裂为秦岭山前断裂的西延部分,呈东西向展布,长度大于22千米,断面倾向北北东,倾角70~80º,断层带宽20-30米,带内发育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为右行平移正断层.2.3.2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附录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并结合《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100万)和《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100万),本项目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工程区特征周期分区为0.40s.2.4 水文地质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量较大 ,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为: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和残坡积层、洪积层、崩积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河流水位及地形影响,埋深多在1~9米.(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裂隙中,多呈脉状,分布不均,受大气降水、河流水位和孔隙水的补给影响.3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3.1 挡水回水区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挡水回水区除近坝段河谷较宽(100~120米左右),两岸坡陡立,多为基岩裸露,山顶高程在800~1000米之间,为中高山区,植被较好.该段河谷多呈“U”型,谷底宽50~100米,平坦开阔.3.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在勘探深度内的挡水回水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耕土、中砂、含漂石卵石、卵石以及三叠纪(T)微风化花岗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褐色,稍湿,松散多孔.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第①层—耕土(Q2米l 4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砂粒.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0.5米,层底埋深0.5米,层底标高750.82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纯第②层—中砂(Q2al4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2.3米,层底埋深2.8米,层底标高748.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第③层—含漂石卵石(Q2apl4含量为50~70%,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4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6.9~11.3米,层底埋深6.9~11.3米,层底标高736.54~741.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为第④层—卵石(Q2apl450~60%,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18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6.9~8.0米,层底埋深16.7~19.3米,层底标高723.90~734.6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卵石含量为第⑤层—含漂石卵石(Q2apl465%,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6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8.0~8.8米,层底埋深25.5~27.3米,层底标高725.82~715.90米.第⑥层—微风化花岗岩(ηrT2b B):浅红色,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野外勘探期间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为18.1米.3.1.3 地质构造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作区位于拓石—宝鸡断裂(渭河断裂)南侧约8公里处,位于东沟赵家湾断裂北侧3公里处.挡水回水区右岸山体基岩节理较为发育,节理面北倾,倾角陡;节理总体产状:30º~50º∠60º~85º.左岸及和盆覆盖层为第四纪冲洪积物.3.1.4 水文地质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有两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滩地,洼地等第四系的冲洪积物地层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及河流水位影响较大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两岸基岩层间和节理裂隙中,水量贫乏.3.2 挡水回水区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3.2.1 挡水回水区渗漏问题挡水回水区山峦叠嶂,右岸山体多为花岗岩出露,左岸和河盆覆盖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且埋深较大 7~28米,第②层—含漂石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120米/d,呈强透水性,可采取混凝土面板或防渗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3.2.2 岸坡稳定河谷两岸多为花岗岩山体出露,坡角40º~80º,无大规模的失稳地段,岸边总体稳定性较好.在近坝地段左岸岸坡为第四系中粗砂;松散未胶结,厚2~7米之间.挡水回水区蓄水后,浸没线附近有塌滑的可能,对挡水回水区虽然影响不大 ,但塌滑入挡水回水区产生的涌浪将对大坝有一定影响,应予以重视.3.2.3 挡水回水区诱发地震本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作区位于拓石—宝鸡断裂(渭河断裂)南侧约8公里处,位于东沟赵家湾断裂北侧3公里处.挡水回水区蓄水高度不超过8.5米,不会诱发构造地震.4 坝址区工程地质4.1 坝址区地质概况4.1.1 地形地貌坝轴线位于宝天高速某大桥渭河下游200米处.河流总体流向:坝轴线上游南东~北西向(SE30º),坝轴线下游南西~北东向(SW30º).该段河谷多呈“U”型,谷底宽50~100米坝轴线上游50米谷底平坦开阔.坝肩右岸为花岗岩基岩出露,块状构造,岩石较完整,坡度 80º山顶高程828米,左岸坝肩轴线部位为山前高漫滩,表层为0~7.0米为中粗砂,2.8~25.5米为含漂石卵石,以下为微风化花岗岩,坡度 70º,高漫滩顶高程753 米.河床内以第四纪卵砾石冲洪积物覆盖层为主,厚度 6.9~27.3米,以下为微风化花岗岩.4.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在勘探深度内的坝址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耕土、中砂、含漂石卵石、卵石以及三叠纪(T)微风化花岗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耕土(Q2米):褐色,稍湿,松散多孔.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l 4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砂粒.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0.5米,层底埋深0.5米,层底标高750.82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纯第②层—中砂(Q2al4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孔1号附近场地,层厚2.3米,层底埋深2.8米,层底标高748.52米.第③层—含漂石卵石(Q2apl):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4含量为50~70%,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4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6.9~11.3米,层底埋深6.9~11.3米,层底标高736.54~741.5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为50~第④层—卵石(Q2apl460%,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18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6.9~8.0米,层底埋深16.7~19.3米,层底标高723.90~734.62米.):杂色,湿~饱和,中密.卵石含量为第⑤层—含漂石卵石(Q2apl465%,粒径以20~50米米为主,50~80米米次之,最大粒径600米米.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呈椭圆状~次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8.0~8.8米,层底埋深25.5~27.3米,层底标高725.82~715.90米.第⑥层—微风化花岗岩(ηrT2b B):浅红色,块状构造,结晶斑状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野外勘探期间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为18.1米.4.1.3 地质构造坝址右岸出露基岩节理较发育,节理面北倾30º~50º∠60º~85º.坝址左侧及中间河床部分为第四纪冲洪积物深厚覆盖层,覆盖层下为微风化花岗岩.4.1.4 水文地质坝址地下水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地层中,以潜水形式存在,受大气降水及河水水位影响明显,排泄途径为蒸发和向下游低洼处排泄.坝段内基岩主要为花岗岩,透水性或赋水性较差.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 1.00~8.90米,高程742.42~742.44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对地下水取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坝址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河水一致,对钢筋混凝土一般具微腐蚀性.试验结果见附表2.4.2 工程地质评价4.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㈠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坝址区共采取14件扰动样及10件岩石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1-1、附表1-2.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统计见表4.2.1-1.表4.2.1-1 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统计表㈡岩土原位测试a标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为了查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3及附表4,并对现场实测击数及经杆长修正后击数进行了分层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4.2.1-2.表4.2.1-2 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表b.波速测试勘察中在拟坝址区孔1号、孔3号中进行了单孔检层法剪切波速测试,深度 20.0米(测试结果见附件7).场地土层在20米深度内的平均剪切波速值(v)分别为374米/s、495米/s,平均值为434.5米/s.4.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观察、原位测试结果和岩石样饱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按照有关规范计算,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见表4.2.2.4.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初步设计坝顶标高751.500米,故场地最高水位751.500米,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本场地内分布的第②层—中砂属饱和砂土,需进行液化判别.计算结果见表4.2.3.表4.2.3 地基土液化性计算表故第②层—中砂属液化土层.4.2.4 坝基基础方案依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及地层分布与承载力特性,建议坝基以第③层—含漂石卵石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4.3 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评价4.3.1 坝基岩体完整性与分类坝址两岸坡脚及河床基岩为宝鸡二长花岗岩(ηrT2B),与地层岩体呈侵入接触,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岩体结构面主要为节理面,一般结合较好,岩石节理较为发育.岩体分类属Ⅱ类为主.4.3.2 渗流控制坝址右侧山体为花岗岩出露,左侧和河床中部为为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石,且埋深较大 6.9~27.3米,第②层—含漂石卵石层的渗透系数k=120米/d,呈强透水性,可采取帷幕防渗措施对坝基面以下卵砾石层进行防渗处理.坝基在作好帷幕防渗的同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4.3.3 坝下游冲刷在坝顶溢流溢洪道泄流所形成的冲刷坑部位,河床中砂卵石层,抗冲刷能力相对较差.仍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溯源淘刷而破坏坝脚.5 厂房地基工程地质5.1 厂房地质概况5.1.1 地形地貌厂房处地形较平坦,尾水排向坝址下游500米处渭河河道,河谷平坦,谷底宽度 50米,近厂址段高程743米.5.1.2 地层岩性根据勘探资料,厂房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世(Q4)杂填土、中粗砂、圆砾及卵石等组成,根据现场观察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地基土的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分层描述如下:):杂色,地面0~20厘米为混凝土地面,以下第①层—杂填土(Q2米l 4由粉质黏土,卵砾石组成.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1.0~1.2米,层底埋深1.0~1.2米,层底标高745.08~747.53米.):黄褐色,稍湿,松散,具液化性.砂质均匀,第②层—中粗砂(Q2al4纯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3.7~4.5米,层底埋深4.7~5.5米,层底标高741.38~743.73米.第③层—卵石(Q2apl):杂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卵4石含量约50~55%,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 4.4~5.2米,层底埋深9.4~10.7米,层底标高736.58~739.03米.):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具液化性.砂第④层—中粗砂(Q1al4质均匀,纯净,分选性好,级配不良.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3.6~5.4米,层底埋深14.3~14.8米,层底标高731.28~734.11米.):杂色,饱和,中密~密实,局部稍密.卵石含第⑤层—圆砾(Q1apl4量约50~55%,粒径以2~10米米为主,10~20米米次之,最大 50米米,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层厚7.0~8.2米,层底埋深21.7~22.5米,层底标高724.13~726.83米.第⑥层—卵石(Q1apl):杂色,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含量约50~455%,粒径以20~40米米为主,40~60米米次之,最大 80米米,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级配良好.卵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本层分布全场地,勘察期间钻孔未揭穿本层底板,最大揭露厚度 3.3米.5.1.3 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主要为第四纪冲洪积物孔隙水.孔隙水分布于冲洪积河床、河漫滩的中粗砂、卵砾石中的潜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河水位控制.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 4.70~7.00米,高程741.38~741.53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5.2 工程地质评价5.2.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㈠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厂房区共采取36件扰动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2.㈡岩土原位测试为了查明厂房区地基土的力学性能,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结果见附表5及附表6,并对现场实测击数及经杆长修正后击数进行了分层统计,其统计结果见表5.2.1.表5.2.1 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表5.2.2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观察、原位测试结果,按照有关规范计算,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见表5.2.2.5.2.3 地基地震液化可能性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4.70~7.00米,高程741.38~741.53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1.0~3.0米.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 50487-2008)附录P,本场地内分布的第②层—中粗砂、第④层—中粗砂属饱和砂土,需进行液化判别,液化计算水位定为744.00米.计算结果见表5.2.3.5.2.4 地基基础方案依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及地层分布与承载力特性,建议厂房发电机组以第⑤层—圆砾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6 输水隧洞工程地质6.1 概述挡水回水区至电站发电输水洞位置,选择右岸进洞,全长88米.为调查清楚区内的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期次及各期次接触关系,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基本查明区内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某水电站输水隧洞地质剖面测绘.6.2 地质条件概况6.2.1 地形地貌该洞位于构造剥蚀山体中,洞线所经山体山坡陡峻,山坡下部基岩出露良好,多悬崖陡壁,上部稍平缓.覆盖层发育地段植被尚好.6.2.2 地层岩性宝鸡二长花岗岩(ηrT2B)主要分布在秦岭造山带北部一带,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三叠纪中期,(U-Pb)同位素年龄为231米a;该岩体以岩基产出,形态以椭圆状为主,其次为不规则状,与石炭系草凉驿组呈侵入接触.岩体内叶理构造及球状风化发育,局部叶理则形成穹窿构造.从早—晚,具有由细粒—中粒—粗粒结构;斑晶由少至多的演化特征.岩石类型间为脉动接触.并见晚期斑状二长花岗岩穿插于早、中期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中.在主岩体中心地带,空间上具有不完全套叠式分布特征.同时在岩体内部发育地层捕虏体,残留体及暗色包体.剖面测制区地质特征①第四系第四系冲洪积物分布于项目区内(剖面0-1导线的 0-10米),岩性以砂砾卵石为主,粗颗粒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石英岩等,砂质充填,密实度较好,一般可见厚6.9~27.3米.第四系残坡积物分布于项目区内(剖面2-5导中),主要为植物腐殖物、黄土、粘土等,约有1-2米厚.②岩浆岩本次剖面测区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属于宝鸡二长花岗岩体(ηrT2B).浅灰-浅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角闪花岗岩为浅灰-浅肉红色,中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0%±,斜长石15%±,石英20%±,角闪石为15%±,黑云母为15%±,其他矿物成分为5%±.岩石表层局部见有风化现象,整体较为完整,见有两组节理发育.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肉红色,中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0%±,斜长石25%±,石英25%±,黑云母10%±,角闪石5%±,其他矿物成分为5%±.岩石较为完整,未见有风化现象,有两组节理发育.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与浅灰-浅肉红色中粒斑状黑云角闪花岗岩呈脉动接触.花岗岩脉花岗岩脉宽为15-25公分,呈脉动接触穿插在黑云角闪花岗岩中,并被断层f2错断.6.2.3 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区处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西北缘.工。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e84577b52acfc789ebc9a2.png)
XX县XX乡杨李村水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XXXXXXXX2019年12月目录1概述 (4)1.1工程概况 (4)1.2勘察目的、任务 (4)1.3依据的技术标准 (4)1.4勘察工作及完成工作量 (5)2区域地质概况 (6)2.1地形地貌 (6)2.2地层 (6)2.3区域构造 (6)2.4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1)2.5地震液化和震陷 (1)2.6气象、水文地质 (2)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4坝址工程地质 (3)4.1地形地貌 (3)4.2地层岩性 (3)4.3地质构造 (6)4.4不良地质 (6)4.5特殊岩土 (6)4.6水文地质条件 (6)4.7坝基的岩体结构及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8)4.8坝基建基面选择 (8)4.9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参数建议值 (9)4.10坝址两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9)5天然建筑材料 (13)6结论及建议 (14)6.1结论 (14)6.2建议 (15)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 1 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 3 张3、试坑柱状图共 2 张4、钻孔柱状图共 8 张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共 1 张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共 1 张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共 1 张附件:1、岩芯照片共 2 张2、土工试验报告共 1 张3、岩石抗压报告共 1 张4、水质分析报告共 3 张1概述1.1工程概况为解决XX县XX乡杨李村水厂水源问题,拟在杨李村村梨坳岭下修建拦河坝一座,初定坝高15m,正常库容约4.6万m3,采用细石砼砌石坝,坝顶溢流。
拟建河坝位于XX乡杨李村村梨坳岭沟谷中,杨李村村有村道抵达,坝址处无道路抵达,需新建施工道路,交通较困难。
1.2勘察目的、任务(1)其目的为提供水坝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岩土技术参数,为水坝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参数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查明工程区地形地貌单元与地貌类型、特征及分界线;(4)查明工区各土层的分布规律、成因、物质组成、厚度及其性状;(5)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水位及其变化规律等,进行水文地质评价;(6)提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7)对坝基的渗透、渗透稳定、边坡稳定,沉降变形,地震液化等问题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处理措施建议;(8)查明工程所需的天然建材来源、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勘察院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勘察院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dd0a334e87101f69e3195cd.png)
勘察院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报告模板篇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模板1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阶段:一次性勘察工程编号: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自审意见1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按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XX及相关规范执行的。
本次勘察工作布置合理,钻孔深度控制适当,取样数量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了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提交报告资料齐备,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图件清晰,附件齐全。
对场地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正确,选择的基础持力层和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安全适用,提供的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有据,符合地区经验,本报告已达详勘的精度,送工程勘察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可供设计施工使用。
审核:1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目录1、概述 ................................................ ................................................... .. (2)、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 2 、勘察工作目的及任务................................................. ................................. 3 、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 ....... 4 、勘察范围确定、勘察阶段及等级划分 ................................................ ....... 4 、以往工作的完成情况................................................. ................................. 4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质量评述 ................................................ . (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 ................................................ . (17)4、工程地质评价 ................................................ .. (17)、现状斜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7 、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 ........................ 17 、地震效应评价 ................................................ ........................................... 18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9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 (22)5、地基评价 ................................................ ................................................... . (33)、地基均匀性评价 ................................................ ....................................... 33 、地下水作用评价 ................................................ ....................................... 33 、岩土承载能力评价................................................. ................................... 33 、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选择................................................. .................... 34 、成桩条件分析及基础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35 、拟建工程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评价 ................................................ . (35)2、工程地质条件 ................................................ . (6)气象水文 ................................................ ................................................... .... 6 、地形地貌 ................................................ ....................................................7 、地质构造 ................................................ ....................................................7 、地层及岩性................................................. ................................................ 7 、基岩面特征、岩体风化特征 ................................................ ...................... 8 、不良地质作用 ................................................ ............................................. 8 、水文地质条件 ............................................................................................. 8 、水、土腐蚀性评价 ................................................ . (8)6、结论与建议 ................................................ ...................................................36、结论 ................................................ ................................................... ....... 36 、建议 ................................................ ................................................... . (36)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 .. (9)、重型动力触探测试资料分析整理 ................................................ ............... 9 、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 9 、岩石试验资料的分析统计 ................................................ ........................ 15 、波速测试成果整理分析 ................................................ . (15)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图号:2-1~2-883、钻孔拄状图 1:100~1:200 图号:3-1~3-4094、动探曲线图 1:50 图号:4-1~4-10 附表:1、钻探点数据表2、测量成果表及测量说明附件:1、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波速测井报告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3、建设工程勘察合同4、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5、外业见证报告1、概述、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1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设方”)拟在1工业园1建设1安置房项目,特委托1有限公司(下称“我公司”)对1安置房项目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一次性勘察工作,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水利工程勘测报告
![水利工程勘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3bae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2.png)
水利工程勘测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勘测,以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通过准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将对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提出合理建议,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勘测范围本次勘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地理环境勘测: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获得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图等;2. 水文测量:采集工程所需的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水质等;3. 水资源评价:对工程所需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水量、水质、供水能力等;4. 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获得地质钻探和地质构造图;5. 坝体设计勘测:对工程建设中的坝体进行测量,获取坝型曲线、埋深等数据;6. 设计水位勘测:对工程设计水位的高程和位置进行测量,确保设计水位的准确性;7. 配套设施调查:对工程配套设施如泵站、渠道等进行勘测,获取其位置、尺寸等信息。
三、测量方法和仪器1. 传统测量法:包括经纬度测量、水位测量、水质采样等传统测量方法,使用经纬仪、水位计、水质采样器等仪器;2. 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卫星定位系统: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勘测点进行测量,提高勘测的精度和效率;4. 遥感技术:使用航空摄影和遥感影像进行地理环境勘测,获得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图等。
四、测量结果与分析1. 地理环境勘测结果:根据地理勘测数据,形成详细的地理环境报告,包括地形图、地貌图等;2. 水文测量结果: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水文报告,并提供用水量、水质等详细数据;3. 水资源评价结果:评估水资源情况,包括可利用水量、水质状况、供水能力等,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4. 工程地质勘察结果:根据地质勘测数据,评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5. 坝体设计勘测结果:对坝体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坝的几何尺寸和抗震能力;6. 设计水位勘测结果:确定设计水位的准确高程和位置,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7. 配套设施调查结果:调查配套设施的位置、尺寸等信息,提供配套设施建设的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1667c5aeaad1f346933ff5.png)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下面着重叙述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
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
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测与设计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测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15e4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f.png)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测与设计工程勘察报告一、项目概况本报告为水利工程勘测与设计的工程勘察报告,旨在对该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二、勘测范围1.地理环境勘测在本次工程勘测中,将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地理环境进行详细勘测,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
2.水文勘测通过水文勘测,将对工程所涉及的水源、水系、水位、水质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水文参数。
3.勘测设备及方法本次勘测将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和先进的勘测方法,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遥感技术等,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勘测数据。
三、勘测成果1.地形地貌数据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勘测,可以获得工程所在地的地势起伏、河流分布等详细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水文地质数据通过水文地质的勘测,可以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渗透性等参数,为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水文数据通过对水源、水系的勘测,可以获得工程所需的水量、水质等信息,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设计要求1.安全性要求本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确保工程在正常和极端情况下都能够安全运行。
2.可靠性要求工程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满足预定的设计寿命,降低设备故障和维护成本,确保工程能够稳定运行。
3.经济性要求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经济性问题,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工程的效益和综合经济效果。
五、设计方案基于前期的勘测数据和客户需求,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1.工程布局方案工程布局方案考虑了地形地貌特点和水文条件,合理安排各项设施和结构,确保工程的高效运行。
2.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勘测结果和设计要求,我们将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3.材料选用方案在材料的选用方面,我们将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价格和可获得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察与设计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察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d207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e.png)
工程勘察报告水利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勘察报告一、概述本报告针对水利工程进行勘察与设计,旨在全面了解工程目标、条件和可行性,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本报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项目背景、任务目标、勘察方案、勘察结果、设计方案等。
二、项目背景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水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灌溉排水、防洪排涝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任务目标本次勘察与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水利工程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具体目标包括:调查工程地理环境、确定工程范围、评估工程可行性、设计工程方案、预测工程效果等。
四、勘察方案4.1 调查工程地理环境通过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工程施工条件和周边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4.2 确定工程范围根据任务目标和调查结果,确定工程的具体范围和规模,包括工程的位置、面积、形状等。
4.3 评估工程可行性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评估工程的可行性,筛选出最佳方案。
4.4 设计工程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和评估的可行性,设计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包括工程结构设计、工程施工方案等。
4.5 预测工程效果通过模拟和计算等手段,预测工程的效果,如工程的排水、灌溉、防洪等效果。
五、勘察结果5.1 地理环境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呈现出平坦、开阔的特点,适合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
5.2 工程范围确定根据调查和评估,工程范围确定为XX平方公里,包括XX县、XX 镇等地。
5.3 工程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认为该工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于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5.4 工程方案设计根据勘察结果和评估的可行性,设计出工程的具体方案,包括水库的建设、灌溉设施的布置等。
5.5 工程效果预测通过模拟和计算,预测工程的效果,包括提供灌溉水源、解决排水问题、降低洪水风险等。
六、设计方案基于以上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6.1 水库建设设计建设一个XX型水库,可提供灌溉用水、供应生活用水,并解决排水问题。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ab057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7.png)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是针对某水库地质勘察所做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报告,旨在评估该地区适合建造水库的地质条件,并为后续施工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2.1 地质钻探在选定的勘察点进行了多次地质钻探工作,获取了地下岩层的垂直剖面信息,包括岩石种类、层位分布、岩性特征等数据。
2.2 地质剖面观测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地表的地貌特征和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2.3 岩石采样与室内试验对钻探试样中获取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等指标的测定,从而评估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
3. 勘察结果及分析3.1 地质构造经过调查和分析,目标地区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为主要地层,构造基本稳定,无明显的断裂和褶皱。
3.2 地下水情况根据钻探数据和水样分析,目标地区地下水丰富,并呈现出较好的含水层连通性和储水性能,适合充分利用。
3.3 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和岩层的分析,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勘察结论4.1 该地区地质地貌相对稳定,适合建设水库。
但需采取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2 目标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对水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可满足灌溉、人畜饮水等需求。
4.3 根据岩石试验结果,该地区岩石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适合承载水库的重量和压力。
5. 勘察建议5.1 建议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5.2 建议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5.3 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岩石的力学特性和物理性质,确保水库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总结本次水库地质勘察报告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水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047c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某工程项目进行的地质勘察的综合报告。
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的目的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做出科学评估,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勘察过程、方法和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勘察范围和目标本次地质勘察的范围涉及工程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区域。
目标是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地层特征、地下水情况等,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3. 勘察方法和过程3.1 地面勘察地面勘察是地质勘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它包括了地貌调查、地质剖面观测、取样等方法。
地貌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地图分析,了解该地区地表特征、地形、地貌类型等信息。
地质剖面观测则是针对地下地层的勘察,通过钻孔、挖掘等方式获取地下岩层的情况。
取样是勘察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采集地表和地下的样本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壳的构成和岩石特性等关键信息。
3.2 地下勘察地下勘察是为了获取地下地质情况的数据,包括了地下水位测量、钻探、测试等方法。
地下水位测量是为了了解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通过在不同位置进行水位测量,可以绘制出水位等值线图,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钻探工作通常采用岩心取样的方法,通过钻孔获取地下不同深度的岩层样本,进而分析地质结构、地层特征、岩性等。
测试工作主要通过实验室分析对钻孔取样进行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以确定岩石的工程性质。
4. 勘察结果4.1 地质结构和地层特征根据本次勘察获得的数据,可以确定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层特征。
- 该地区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是一个地质较为稳定的区域。
- 地下岩层主要分为砂岩、页岩和泥岩,其中页岩和泥岩的厚度较大。
- 地下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和褶皱,存在一定的活动性。
4.2 地下水情况本次勘察还对地下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获得的主要结果。
- 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平均深度为15米。
- 地下水年均补给量大于年均开采量,地下水资源充足。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1d8c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c.png)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地质勘察是对一些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地质勘察针对市区域进行,旨在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情况以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等。
二、勘察方法本次地质勘察采用现场实地勘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地勘察通过地质地形剖面的观测,采集岩石、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以及进行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的调查等。
实验室分析方面,通过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岩石和土壤物性参数测定等。
三、地质构造情况四、地质灾害情况该区域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滑坡主要发生在陡坡和坡脚部位,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
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坡和河谷边坡处,易引发次生灾害。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陡坡上的沟谷地带,带来严重的地层侵蚀和土地破坏。
五、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经实验室分析得知,该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适合建设各类的基础设施。
土壤类型主要有粉质黏土、砂质土和淤泥等,土层较为松散,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地下水位较浅,需进行排水处理。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勘察结果,结合工程建设需求,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地质构造情况,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钻孔等地质调查工作,及时获取地质信息,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2.针对地质灾害情况,建议在施工前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并加强对滑坡、崩塌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护措施。
3.鉴于该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土壤的强度特性,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4.针对地下水位较浅的问题,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排水处理,防止因地下水对土壤的冲刷和液化造成的危害。
综上所述,本次地质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多样,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但在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和减轻不利影响,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4eb122ec3a87c24028c4ee.png)
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二○一七年七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内容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
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1.4.1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
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年12月29日开始,2013年1月10日结束。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db9e341cf84b9d528ea7aae.png)
原位测试 、 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 础上 , 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 , 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 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 才能前后 照应, 当进行。不然 的话 , 顺 常会 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 资料 的矛盾、 图表间的矛盾 、 文图间的矛盾 , 改动起来费 时费 力 , 响效 率 , 影 影响 质量 。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 () 1外业和实验资料 的汇集 、 查和统计 。此项工 检 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 否 齐全 , 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 出全, 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 表、 勘察 工作 量统计 表 和勘探 点 ( L 平 面位 置 图 。 钻孑 )
问题 , 工程 设 计和施 工提供 合理 适用 的建议 。 为
关 键词 : 水利 水 电工程 地质 ; 告 ; 报 图表 ; 场地稳 定性
中图分类号 16 文献标识码 1 文章编号 :O 4 51 (O 7 1—0 2—0 P2 B 1 0— 76 20 ) 1 18 4
水利水 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 的最 终成果 , 是水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 的重要依据。 报告是 否正确 反映 工程地 质 条件 和岩 土工程 特 点 , 系 关 到工程设计 和建筑施工 能否安全可靠 、 措施 得 当、合 理 。当然 , 不同的工程项 目, 同的勘察 阶段 , 不 报告反映 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 , 有关规范 、 规程对报告的编写 也有相应的要求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水利水电工程 建筑的工程勘察报告 编写工作, 且侧 重于详细勘察 阶
20 0 7年第 1 期 1
西 部探 矿工 程
19 2
() 2 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 , 校正现场地质 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 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工程地质 编 录 。这 是一 项很 重 要 的工 作 , 往 往 被 忽 视 , 而 出 问题及评价和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处理的建议 。引水隧洞 但 从 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 , 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 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 : 工程地质条件分段及说明, 围岩工 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 程地质分类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渠道工程 准确 , 或试验资料不准确 , 应找 出原 因, 并修 改校 正 , 使 地质条件应包括 : 工程地质条件分段及说明, 渠道建筑物 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 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 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厂址 数据 相 吻合 。 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 : 厂区工程地质条件, 调压井或调压 () 3 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塔或压力前池 , 地下压力管道或明管, 地面厂房或地下厂 () 4划分岩土地质层 , 编制分层统计表 , 进行数理统 房 。尾水渠或尾水洞 的工程地质条件 , 主要工程地质问 计 。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 , 直接关 系到评价 的正确 题评价及处理建议溢洪道 , 通航建筑物和导流工程等的 性和准确性。因此 , 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 、 因类 工程 地质条件及 工程地质 问题评价 等 。 成 型、 岩性 、 状态 、 风化程度 、 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 , 正 天然建筑材料应包括 : 各类 材料的实际需要量 , 并 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 。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 按不 同材料和不同料场分述产地地形地质条件, 勘探 和 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 以及原位 取样情况 , 储量和质量评定 , 开采和运输条件等 。 测试和实验测试 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 , 进行分层 结论和建 议应包括 : 阐明建 筑物 区的基 本地质特 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 查算分层承载力 。 点, 对各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以及对技施设 计阶段勘察工作的建议 。勘察报告依据主要规范、 规程 () 6编写 文字 报 告 。按 以上顺 序 进行 工 作 可减 少 重 说 明工 程地质 问题 是勘 察工 作 的基 础 , 程 地质 问题 的 工 复, 提高效率 ; 免差 错 , 证质 量 。在 较 大 的勘 察 场 地 论证 和解 决则 是 勘 察 工 作 的 核 心 。现 对 工程 勘 察 报 告 避 保 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 , 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组成 的几个部分进行分述如下 : 2 报告论 述 的主要 内容 2 1 地 质地 貌概 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下面着重叙述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
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
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
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
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 报告的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和插表、附件和附照五部分组成。
具体分述如下:2.1报告正文。
报告正文应全面论述本阶段勘察工作获得的各项成果并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结论和建议,要求内容客观真实,论述重点突出,形式务求实用,且应做到文字简练、条例清晰、论证有据,且图文相符。
2.1.1绪论(前言、概况)。
绪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即接受任务时下达的设计书指标内指出的拟建筑物的项目内容、区域地质条件、场地位置、面积范围。
钻孔布置及钻探施工具体要求、施工注意事项。
工作概况,应叙述钻机进退场时间、室内分析试验和报告编制时间。
钻探过程中使用的钻机型号、钻进方法及冲洗液类型、岩土芯采取率。
勘察项目完成的实际工作量(钻孔进尺、钻孔试验及取样等),钻探质量是否达到勘察设计规范要求,勘察过程中主要执行的规范和规程。
2.1.2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决定了一项工程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 地貌。
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
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
(2)地质构造。
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
如果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
(3)不良地质现象。
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
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
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4)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2.1.3工程地质条件。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
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2.1.3.1分层原则。
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
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1.3.2分层编号方法。
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
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
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 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
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由于是复合编号,更加的一目了然,故在报告中经常使用。
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三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
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2.1.3.3分层叙述内容。
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1)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
(2)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
(3)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4)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
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
(5)原位测试和渗漏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
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6)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2.1.4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应叙述施工场地的含水层,地表水及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潜水)的性质,影响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的因素,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埋藏状态,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 SO4-2、侵蚀 CO2的分析结果。
并附水样化验报告说明场地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或按要求阐明水文地质条件。
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
2.1.5天然建筑材料。
天然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土料、砂砾料和石料等。
应叙述勘察任务,各料场的勘探和取样情况、储量和质量评价及开采、运输条件等。
各料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1)宜先近后远,开采运输方便,并注意各产地料源比较;(2)考虑经济合理,环境保护,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3)土料产地不应紧邻拟建工程,严禁因土料开采引起地基渗透变形和抗滑稳定问题。
2.1.6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
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工程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
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
(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
2.2附图。
2.2.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③剖面线和编号;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
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
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
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
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2.2.2工程地质剖面图。
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
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
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
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
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
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
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
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 (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
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2-2′或Ⅱ-Ⅱ′。
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
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
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2.2.3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