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的免疫学诊断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和免疫干预是研究该疾病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目前可用的免疫干预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被激活以应对病毒入侵。

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T细胞被认为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细胞类型。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NK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细胞毒素,直接杀伤感染的肝细胞。

此外,NK细胞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以促进T细胞的活化。

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的肝细胞来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CD8+T细胞通过识别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释放细胞毒素来杀伤感染细胞。

而CD4+T细胞则发挥辅助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系列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清除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扰免疫应答,如抑制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的功能和诱导免疫耐受。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也会导致免疫逃逸,使得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攻击具有更强的耐受性。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干预是控制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乙型肝炎疫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提供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

除了疫苗接种外,抗病毒治疗也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IFN)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来减轻病毒感染,而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来清除感染的肝细胞。

此外,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干预还包括免疫调节剂的应用。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及常用血清标志物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尽管其亦可感染肝以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如脾、辜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等),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

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己超过10%,通常判断m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mc(即所谓的"两对半")、抗HBc IgM和HBV DNA等,了解这些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亦具有重要意义。

1. 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体感染HBV后,HBV的包膜和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可激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通过T细胞膜上抗原受体复合体的α自异二聚体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的与HLA分子结合的病毒抗原短肤进行,而体液免疫应答是基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特异识别原始的未经处理的分泌型或结构型病毒抗原,且根据在抗原结合中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又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两种方式。

1.1.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对HB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HLKII和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

HBV的包膜抗原和核壳抗原均可激发机体的川一个或多个表位的HLA一II类限制性CD4+和I类限制性CD8+T 细胞应答。

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对HBV的T细胞免疫应答针对的是HBV的核壳抗原(HBcAg),且反应强烈,相对来说,针对mv包膜抗原(HBsAg等)的T细胞应答则要弱得多。

一般认为,对HBV核壳抗原的这种强烈的HLA-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与病毒的清除有重要关系。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病毒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作用及通过旁路机制辅助HBV 包膜特异性的B细胞产生抗ms中和抗体。

后者在急性乙型肝炎的抗HBs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急性乙肝时,针对msAg的HLA一II类限制性T细胞应答很弱。

临床免疫学检查

临床免疫学检查
CD19↑ 同时伴有SmIg、HLA表达见 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见于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化疗或应用免疫抑制剂
二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原理:T细胞--ConA-或(PHA)-----淋巴母细胞 【参考值】 52---67% (形态法)
SI 大于2 (H3掺入法或MTT法) 【临床意义】 1.判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淋转率↓见于
C 4 0.15-0.49g/L 【临床意义】 (1)补体↑多见于急性感染、传染病、肿瘤、排斥反应。 (2)补体↓ a 先天性缺陷 b 后天性缺陷
合成↓:肝病、营养不良(合成原料不足) 消耗↑:肾小球肾炎、SLE、大失血
第二节细胞免疫检测
一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1.玫瑰花结形成实验
1. IgG IgA IgM IgE 【参考值】(免疫比浊法)
IgG 7.6--16.6g/L IgA 0.7--3.5 g/L IgM 0.48--2.12 g/L IgE 0.1-0.9 mg/L
【临床意义】
IgG IgA IgM IgE ↑ ↑ ↑↑ ↑N N N N↑N N N N↑N N NN↑ ↓ ↓ ↓↓
【参考范围】 APF低于25μg/L; AFU 3-11U/L 【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细胞癌 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妇女妊娠3个月后APF开始升高,7-8个月达到高峰,分娩后 3周恢复正常。
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参考范围】 EIA 、RIA 参考值<5μg/L 【临床意义】 (1)消化道恶性肿瘤:整个胃肠道恶性肿瘤均可增高 (2)非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不同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与乙肝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 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每项应报告确切的阴性或阳性结果,使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的还应报告 具体的检测数值,以及参考范围。检测HBsAg定量的应报告滴度,检测 抗-HBc-IgM应报告阴阳性结果和(或)滴度。
(三) 检验诊断/结论
1. 急性乙肝: 指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同时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中的(1)和(3),或同时符合(2)和(3)可诊断为疑似急性乙肝。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需满足: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5),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一) 检验信息
2. 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和报告时间; (2)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生化法
等; (3)检验者和审核者; (4)检测实验室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一、概述
准确了解体内HBV的复制水平、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程度,对患 者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感染常见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和再活动期,不同时期血清HBV标志物和病毒复制水平有一定的 区别又有交叉,靠单一化验指标很难界定。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证候分布特点的研究

L i n - L i n , S U Y u a n — y , L I U L i n g — S h e n g .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y n d r o m e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m mu n e s t a t u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B V
m e t h o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H B V i n f e c t i o n ,i mm u n e t o l e r a n c e ,i mm u n e c l e a r a n c e a n d i m mu n e d e i f c i e n c y(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i n a c t i v e a n d a c t i v e p e r i o d )t h r e e s t a t e p a c k e t s , e a c h g r o u p o f 2 0 0 p a t i e n t s , s t u d y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C M s y n d r o me s y n d r o m e s .R e ・
不 同。
[ 关键 词] 乙型肝炎病毒 ; 不 同免疫状 态 ; 中医证候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探讨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探讨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2-07-28T02:21:10.8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陈苗红[导读]陈苗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0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ID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研究组(n=10),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其准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采取电化学发光法对HBeAg、HBsAg、HBcAb、HBeAg以及HBsA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临床中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采取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检验方法;血清学标志物;临床对比乙型病毒肝炎又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就极有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危疾病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乙肝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携带率,患者长期携带乙肝病毒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对家庭以及社会也会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早期对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对患者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人类对于HBV肝细胞作用的免疫调节有了深入的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感染了乙肝病毒后,经过1-2个月的潜伏期,开始出现症状。

在潜伏期末血液中就能依次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随之出现核心抗体(抗-HBc)。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一、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1.甲型肝炎人感染HAV后,血液中首先出现抗HAV-IgM,于发病后2-3周达高峰,4-8周后迅速下降,3个月后基本消失,因此,抗HAV-IgM是诊断甲肝早期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一般在急性感染后3-12周出现,滴度缓慢上升,至6个月后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可终身存在,因此抗HAV-IgG可作为人群甲肝既往感染的一个指标。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免疫检测指标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IgM.表面抗原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指标,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诊断表面抗原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

表面抗原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乙肝感染。

表面抗体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的标志。

定量检测表面抗体对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表面抗体浓度较低(≤10mIU/ml),应进行疫苗加强注射。

HBeAg 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

一般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伴随阳性。

HBeAb 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患者,比表面抗体转阳要早,也可出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等患者,并可长期存在。

HBcAb 在乙型肝炎急性感染、慢性乙肝中均会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

HBcAb-IgM是新近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标志。

3.丙型肝炎丙肝抗体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先是IgM,然后是IgG.有ELISA法、胶体金纸条法、CLIA法。

临床意义: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

抗HCV阳性常伴有(70%-80%)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

4.丁型肝炎HDV核心含单股负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和HDV抗原,其外包括HBV的HBsAg不能独立复制增生,只有在HBV的伴随下才能造成感染,常用的检测为抗HDV-IgM和HDV-IgG。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

免疫学检验对病毒性肝炎之确诊有哪些意义日常生活常常听到长辈们关于饮食的一些教导,例如尽量不要在外面吃东西,注意饮食卫生,以防感染乙肝,还有就是不要随便和其他人公用餐具等等。

那么生活中常听到的病毒性肝炎,除了知道它具有传染性,你了解真正的病毒性肝炎吗?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了解就是易传染,因此对其感到非常恐惧,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多种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复杂的特点。

有五种主要肝炎病毒,被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当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肝功能出现损害等现象,这5种类型的肝炎发生率高且传染性强,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其预防意识得到提升,是因为其可使数亿人罹患慢性病,同时者两种疾病是增加患者肝硬化及肝癌的一个高危风险因素。

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感染期,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痛、尿色变深或者胃肠道反应。

如果是患有急性期的病毒性肝炎,恢复时间要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丙型、丁型肝炎基本上都属于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会存在少数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

病毒性肝炎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急性病毒性肝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也可致患者死亡。

病毒性肝炎感染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缺乏感染率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亿人受到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这些慢性感染造成大约57%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疾病和78%的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肝炎分类复杂,各类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也各不相同,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最重要的感染渠道为消化道,例如饮用水或食物送到病毒污染,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最想见的感染渠道为非肠道途径接触受感染的体液,例如输血、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或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如何确诊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我们不能主观上和单方面地依赖一个方面的检查结果,也不能依靠一次检测的异常结果来诊断病毒性肝炎。

各类型肝炎疾病的免疫学 检查项目是什么

各类型肝炎疾病的免疫学 检查项目是什么

·健康科学·各类型肝炎疾病的免疫学检查项目是什么目前已知的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

首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指由于感染病毒引起的肝炎,那么按照病毒系列的不同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以及庚6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会使患者的肝脏细胞发生肿胀,在世界各国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有着极大的威胁,属于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第二是药物性肝炎。

目前已知有很多药物能够引起肝炎,比如2000年美国因治疗糖尿病使用的曲格列酮就能诱发肝炎,并且因此撤销了该药的使用证明。

此外与肝炎相关的药物有片仔癀、布洛芬、齐多夫定、酮康唑以及硝苯吡啶等。

第三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种肝炎目前的发生率比较低,同其他免疫性疾病相比,属于近几年才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病于欧美国家,比如在美国,该病在慢性肝病的总发生率中占10%~15%,而中国目前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该病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诱发的慢性肝炎综合征,这种肝炎的表现与病毒性肝炎非常相似,因此在日常的诊断、鉴别诊断中非常容易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是两者的治疗却截然不同。

第四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同酒精性肝炎非常相似,但是这些患者并没有酗酒的病史,主要是由于肥胖症或者新陈代谢引起的,并且这类患者以女性患者为主。

在这里要提到的是,对于肥胖以及患有新陈代谢疾病的女性患者来说,还有一种非常容易得的疾病就是脂肪性肝病。

最后是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这个时候肝脏其实已经发生了病理改变,这种肝炎发病前往往是因为短期内大量喝酒,并且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精神不振等情况,其中有黄疸、肝大以及腰痛,同时还伴有脾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和蜘蛛痣。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

慢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诊断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

因此,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临床表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患者肝功能检查中,AST、ALT、GGT、总胆红素等指标的异常情况是慢性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如AST和ALT升高,GGT增高等。

2. 病毒学检查。

针对慢性肝炎的病毒学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CV等指标的检测。

阳性的病毒学指标可以帮助确认患者是否感染了HBV或HCV。

3.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B超、CT、MRI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状态,发现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四、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肝脏活检或穿刺吸取肝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慢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肝炎有助于减少肝脏损伤,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病毒五项定量检测

乙肝病毒五项定量检测

乙肝病毒五项定量检测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在乙肝病人的病情诊断、疗效监测和疾病预后、转归方面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临床价值:一、HBsAg是感染HBV后血清中最早可检出的免疫学标志,往往早于临床症状以及其它生化标志物数周或数月出现。

在急性HBV感染后康复的病例中,最后一次检出HBsAg 6个月后一般不会再在血清中检出HBsAg。

如果HBsAg 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必须考虑存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目前采用HBV DNA 定量检测来监测治疗效果,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HBV DNA水平以改善生化指标、组织学表现并避免发生并发症。

但理想的治疗终点为HBsAg丢失,伴或不伴HBs阳转。

因此,最新的研究建议采用HBsAg定量测定法联合HBV DNA 定量测定法监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ɑ的治疗效果。

此外,HBsAg定量检测还可用于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和HBsAg的丢失。

二、HBsAb是一种特异性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出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或接种乙肝疫苗以后。

在乙肝疫苗方面,HBsAb检测可以检查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和效果。

此外,HBsAb检测还可用于乙肝感染急性期以后的病程监测。

三、HBeAg在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位于肝细胞内。

HBeAg可出现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但维持在可检测水平上的时间较短(几天-几周)。

HBeAg阳性提示有大量病毒存在。

四、HBeAb是针对HBeAg的特异性抗体。

在急性乙肝的恢复期,HBeAg 转阴,取而代之的是相应的HBeAb。

急性和迁延性乙肝患者体内也可能检测不出HBeAg。

但HBeAb可能出现阳性,因此,HBeAg与HBeAb联合检测对监测HBV感染的病程有实际意义。

五、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在HBV感染期间,一般会产生HBcAb 并可持续存在。

在HBV感染发病HBsAg出现后即可从血清中检测到HBcAb。

在HBV感染康复者和HBsAg携带者中,HBcAb可持续存在,因此,HBcAb是提示过去或现在感染HBV的指标。

荧光定量PCR_检测HBV-DNA_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

荧光定量PCR_检测HBV-DNA_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探讨高振霞(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50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的效果。

方法:选择来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40例HBV感染患者,乙肝免疫学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大三阳患者对比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明显更高,平均拷贝数明显更低,P<0.05。

结论:HBV-DNA复制密切相关HBeAg阳性以及HBsAg阳性,防治乙肝过程中,重要手段是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4-0077-04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生活质量降低,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原发性肝癌、肝硬化。

慢性病乙型肝炎,是一种肝脏炎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属于病毒性肝炎类型。

我国是乙肝大国,感染的个体中,约10%会成为慢性携带者,其中一部分乙肝携带者会罹患慢性肝炎[1],应为这一类患者实施病毒治疗。

为指导乙肝防治工作,检验科分析了化学发光法乙肝免疫学检测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之间的关系,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随着各种检测手段技术的提高,在临床筛查工作开展期间,针对乙肝患者取得了不错效果,有助于认识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的意义。

现阶段中,在乙肝筛查以及诊疗期间,常用乙肝免疫学指标检测,例如乙肝两对半检测,可以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机体内的乙肝病毒免疫反应状态进行有效反映。

缺点是该法不能对HBV核酸复制情况进行直接表达,这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对核酸进行监测。

而HBV-DNA检测法具有监测作用,该法可以对HBV复制传染性以及活跃度进行反映。

hbeab指标参考值

hbeab指标参考值

hbeab指标参考值HBeAb是指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的缩写。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

HBeAb是一种抗体,通常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入稳定期,并且病毒已经进入免疫清除阶段。

HBeAb的参考值通常是阴性,即不被检测出。

如果HBeAb被检测出来,那么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1. 病毒已经进入免疫清除阶段:在人体与HBV的斗争中,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抵御病毒的侵袭。

当乙型肝炎病毒进入免疫清除阶段后,肝细胞内无法检测到病毒核心抗原(HBeAg),但可以检测到HBe抗体,即HBeAb。

这通常代表着病毒已经被身体清除或处于非活跃状态。

2. 治疗效果良好:如果一个乙型肝炎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 HBeAg转换为HBeAb 通常意味着治疗的有效性。

治疗后,许多患者的肝功能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他们的肝炎指标,如HBeAg和HBV DNA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 免疫学检查结果:除了HBeAg和HBV DNA之外,HBeAb也是HBV感染免疫学检查的一项指标。

几乎所有的HBV感染者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些抗体,包括HBeAb、HBsAb等。

这些抗体可以帮助医生了解HB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并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HBeAb检测也不能完全代表HBV感染已经得到控制或已经消失,必须综合考虑多种临床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肝炎病态,如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肝组织学检查等。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治疗既要消除病毒、也要维持肝功能和减少肝炎的并发症,所以跟踪监测和治疗的个体化还是非常重要的。

HBV 2

HBV 2
出现hbcag膜表达的可能有两种机制:一是前c区变异或高尔基体蛋白酶功能障碍,前c/c蛋白上的分泌片段不能正常断裂,不能产生游离部分重新构型成为hbeag分泌至胞外,前c/c蛋白就成为膜抗原而出现在感染细胞表面上,同时 hbeag从血清中消失,感染细胞因此受到免疫系统的溶细胞攻击出现肝组织的损害[7~10]。二是hbcag的变异使其获得了跨膜段,hbcag蛋白上有两段疏水性较强的片段,54~73和102~120片段,很容易通过简单的变异而获得跨膜特性而使hbcag蛋白成为膜抗原。hbv慢性感染者肝细胞受染面积是广泛的,但细胞内的病毒状态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因变异出现hbcag膜表达的细胞可以是个别散在的或大面积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或持续的,临床上也因而有不同程度肝组织损害的表现与分型。凡是能抑制hbcag合成和膜表达的药物、或能封闭和抑制免疫攻击hbcag的药物,都应该能减轻肝细胞的损害。
因hbv慢性感染者对hbsag抗原耐受,因此带有hbsag膜表达的肝细胞不会受到免疫攻击,因此hbv慢性感染者临床上不表现肝组织的损害和肝生化功能异常,仅为hbv携带者。但大部分慢性hbv 感染者对hbcag一般都有很强的免疫应答,循环中高水平的抗-hbc对感染的肝细胞形成强大的免疫压力, hbcag是hbv的核蛋白,存在感染细胞的胞浆中,有部分在细胞核内[5],因其不是膜蛋白,不会在肝细胞膜上表达,hbcag在hbv病毒颗粒的内层 [6],因此也不能成为病毒颗粒被清除的靶抗原。但感染肝细胞一旦出现hbcag的膜表达就可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而损害,因此慢性感染者免疫病理发生的靶抗原是hbcag。肝组织损害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出现hbcag膜表达的细胞的数量和时间,大范围的感染细胞表达膜hbcag可导致大面积的肝细胞坏死引起重症爆发性肝炎,小范围的抗原表达引起轻微的免疫病理损害,以致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或临床生化检测的异常,但漫长的轻微的病程以及肝组织连续性损害最终还是可以导致肝组织大面积的病理改变发展成肝硬化,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直接与hbcag的膜表达有关。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八节 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0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02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03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0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0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肝炎活动期,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HBsAg携带者 肝功能已经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二患者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 (HBsAg是HBV的外壳,不含DNA,故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被用来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 对乙酰氨基酚:缓和而持久;正常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服用 阿司匹林:300-600mg,1天3次(注意和脑卒中的用法区分) 布洛芬: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 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 处方药 5岁以下儿童高热:20%安乃近溶液滴鼻 呈持续惊厥(一次发作持续30mim及以上)或周期性惊厥,或已知危险的儿童发生此两种惊厥存在脑损害可能性时,积极治疗,同时给予地西泮
用药与健康提示
#2022
பைடு நூலகம்
头痛
头痛所提示的先兆症状 药物治疗 用药与健康提示 头痛所提示的先兆症状 急性感染发热;②高血压、动脉硬化病;③内脏出血;④早晨发生且由咳嗽和打喷嚏引起,可能时脑肿瘤;⑤中风;⑥动脉瘤;⑦偏头痛;⑧脑出血;⑨脑血管损伤;⑩脑膜炎
头痛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的区别 偏头痛:青少年女性,年龄多10-30岁。持续性、反复性或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怕光。 紧张性头痛:精神因素,致头、颈部肌纤维持续紧张 三叉神经痛:发作常无预兆。三叉神经所支配的范围,一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如闪电样、烧灼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V感染的免疫学诊断
HBV表面抗原(HBsAg)及HBV表面抗体(anti-HBs):HBsAg是病毒外膜的主要组成蛋白,一直是HBV感染最重要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也是最直接的病原学证据之一。

HBsAg阳性通常意味着HBV现症感染的存在,如持续阳性时间>6个月,则提示进展为慢性HBV感染。

血清HBsAg 检测历经反向血凝试验(RPHA)、酶免疫法(enzymeimmuneoassay, EIA)、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荧光酶免疫法(fluorescence enzymeimmunoassay, CLIA)等方法。

目前多采用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法(microparticle enzymeimmuneoassay,
MEIA)和化学发光法等。

HBsAgELISA分析灵敏度在0.2~0.5U/L左右,MEIA或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可达0.05~0.10U/L。

最近,推出的HBsAg定量分析技术,采用WHO的IU单位(可溯源至标准品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00/588)。

HBsAg定量可能对于抗病毒疗效监测有价值,但可能由于缺乏早期应答变化,目前应用不多。

上述HBsAg 方法均属于筛查试验(screening test),还需做确认试验。

但我国长期以来,因为HBsAg阳性率很高,人群多,且血清HBsAg浓度很高,很少有实验室做确认试验。

今后随着我国HBsAg阳性率的降低,逐渐成为HBV低感染区,确认试验会成为常规检测。

确认试验原理是采用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对筛查HBsAg阳性的标本采用anti-HBs中和
HBsAg,如果能中和(如出现阴性反应或吸光度值显著下降),则判确认试验有局限性,HBsAg确认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HBsAg断为尤其是HBsAg呈低浓度时,由于受灵敏度影响,试验可能无法得出结果。

Anti-HBs是HBV感染恢复期或疫苗免疫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

Anti-HBs的定量检测,对于评价个体对HBV的免疫应答能力,特别是评价疫苗应答效果、肝移植后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抑制HBV 再感染疗效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Anti-HBs阳性(WHO推荐>10IU/L)一般认为具有对HBV的保护能力。

肝移植后,维持低水平的anti-HBs 即具有预防HBV再感染的作用。

在HBV感染自然恢复的早期,HBsAg浓度逐渐降低,anti-HBs滴度逐渐增高,可能出现抗原抗体同时存在的现象,尤其在使用较高灵敏度的试剂进行检测时,HBsAg/anti-HBs同时阳性的情况也会出现,对这种少见的血清学模式常需要随访确证。

如患者在一段时间转变为HBsAg阴性/anti-HBs阳性,则可确定患者处于恢复期,如抗原抗体长期同时存在,则可能为不同型病毒或变异型病毒的再感染,进行HBVDNA检测结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确认。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e抗体(anti-HBe):HBV的C基因从两个不同的起始密码子起始转录,分别产生pC-mRNA(前C 信使RNA)及pg-C/P mRNA(前基因组-C/P信使RNA),前者产生pC 蛋白p25,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成为HBeAg,后者合成p21的核壳蛋白HBcAg,二者又合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

HBeAg
是血清分泌性蛋白,在急性感染期,可于接触病毒后的6~12周检出,阳性则提示患者肝脏中病毒复制活跃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急性.HBV感染中HBeAg可在HBsAg消失之前消失,若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常意味着病程的慢性化。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内和患者的肝细胞内,是HBV复制的直接指标。

目前多采用ELISA法、MEIA和化学发光等定性分析HBeAg,或者以信号/临界值比(S/CO)的形式半定量分析HBeAg,实质都是定性试验。

血清HBeAg是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以及观察闻道的常用指标,需要检测系统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根据HBeAg的S/CO值或者有的系统采用的PEI单位的水平改变进行随访监测,对于抗病毒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并以常规应用。

有相当一部分经反病毒治疗后的患者血清中HBeAg的S/CO值可降至很低的水平,但未完全转阴,因此提高HBeAg检测灵敏度对于促进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anti-HBe也是HBV感染与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anti-HBe检测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中和抑制法和竞争抑制法。

中和抑制法试剂包括捕获抗体anti-HBe、酶标抗体anti-HBe及重组e抗原(rHBeAg),若标本中不含anti-HBe,则上述3种试剂会形成夹心从而给出阳性读值。

竞争抑制法,即直接包被rHBeAg,使酶标anti-HBe与标本中的
anti-HBe竞争性结合包被的rHBeAg。

HBV核心抗原(HBcAg)及HBV核心抗体(anti-HBc):由于血清中的HBcAg包裹在Dane颗粒内部,需裂解释放,而释放后的HBcAg
又极易被血清中的anti-HBc所中和形成免疫复合体,因此一年,2002进行常规检测,也未见商品化试剂面世。

HBcAg般不对.
Kimura等建立了一种检测变性后的HBcAg的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下限可达10μg/L,其灵敏度与用PCR检测HBV DNA相当,即使是前C突变导致HBeAg不表达,仍可检出标本中的HBcAg。

Suzuki等认为血清HBcAg浓度与肝内的cccDNA高度相关,检测血清HBcAg
可用于监测肝内的HBV状态,与检测cccDNA及血清HBV DNA有相似作用。

随着商品化试剂盒推出,HBcAg检测可能是今后一项常用指标。

Anti-HBc分为IgM及IgG型,HBV急性感染早期主要产生IgM抗体。

高滴度的anti-HBc IgM可作为HBV急性感染指标,常与HBsAg并存;anti-HBc 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常与anti-HBe、anti-HBs并存。

“anti-HBc单独阳性”(特指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均阴性而anti-HBc阳性),有少部分可能是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可检出低水平的HBV DNA。

长期以来anti-HBc 的检测主要基于竞争抑制法,灵敏度偏低,特异性较差,缺乏标准化,不同大家试剂间的符合率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临界值附近。

2007年,Deng等报道了一种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anti-HBc ELISA试剂,在保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灵敏度(高于对照竞争法试剂32~256倍)。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为anti-HBc 定量检测打下基础。

我国今后逐渐成为乙型肝炎低发国家(目前在15岁以下人群中HBsAg阳性率已低于2%),anti-HBc 将取代HBsAg成为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改善
anti-HBc 检测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直都被视为乙型肝炎的特异性标志。

最近报道,anti-HBc IgM.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也可检出低水平的anti-HBc IgM;同时,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来说,anti-HBc IgM的绝对量和滴度波动可视为病毒复制的标志,对于疗效监测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