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与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就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对中药药理学的名词解释

对中药药理学的名词解释

对中药药理学的名词解释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作用、药效和药理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和分离、药理作用的评价、药理机制的解析等。

下面将对中药药理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指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中药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可以单独或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通过提取和纯化活性成分,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二、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对中药药理作用的评定和量化。

通过药效评价可以确定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生物化学测定法、生物学测定法等。

药效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中药的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中药的治疗机理和适应症。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在机体内药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转化成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途径之一。

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活性、毒性和代谢动力学参数,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药物代谢可以为合理应用中药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药物代谢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毒副反应。

四、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效应的重要因素。

药物动力学可以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药效参数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五、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药理作用来实现。

药理作用可以分为理化作用和生物学作用两种类型。

理化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如药物的溶解、结合、解离等。

生物学作用是指药物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如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酶的抑制等。

六、药理机制药理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过程。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药理学(PTCM):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和中药毒理学。

20世纪初,陈克恢发现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3.当归龙荟丸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成分为青黛中的靛玉红。

第二章中药药性1、四气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趋势。

2、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寒证患者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温热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热证患者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寒凉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

(2)中药四气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中药四气与对内分泌系统功能(4)中药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3、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辛味药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相关。

(2)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能力。

(3)酸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要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4)苦味药化学成份: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

(5)咸味药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4、中药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的归纳,是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或影响。

5、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即在人体环境里药物作用的部位。

第四章中药药效学一、中药药效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针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溶解度和解离度等均可影响吸收。

一般认为:药物脂溶性越高,越易被吸收;小分子水溶性药物易吸收,水和脂肪均不溶的药物,则难吸收。

解离度高的药物口服很难吸收。

2、药物的剂型。

口服给药时,溶液剂较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吸收快,因为后者需有崩解和溶解的过程。

皮下或肌肉注射时,水溶夜吸收迅速,混悬济或油脂剂由于在注射部位的滞留而吸收较慢,故显较慢,作用时间久。

3、吸收环境。

口服给药时,胃的排空功能、肠蠕动的快慢、pH值、肠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均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胃排空迟缓、肠蠕动过快或肠内容物多等均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皮下或肌肉注射,药液沿结缔组织或肌纤维扩散,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其吸收速度与局部血液流量和药物制剂有关。

由于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故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

休克时周围循环衰竭,二、详细说明在生物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分别针对样品的各种特性和分析的要求与条件所采取的对策有哪些?样品的特性:亲水—疏水性;离子—非离子型;挥发—非挥发性;介质的简单—复杂。

分析的要求与条件:定性—定量检查;个别组分—整体组分测定;分离—制备;净化—回收;成本—速度;个人习惯—可能的设备。

(1)亲水—疏水性:亲水性样品:常用水以及稀盐、稀碱、稀酸溶液提取。

疏水性样品:常用不同比例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氯仿、四氯化碳等;一些与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常用丁醇提取效果较好。

(2)离子—非离子型:用Nafion和亲水性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M]Br)作修饰剂制作了Nafion离子液体一修饰碳糊电极;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0)中,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抗坏血酸和尿酸存在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

最全中药药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中药药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中药药理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药理学概述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生理、生化、病理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对于中药的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药理学内容涉及中药药效、作用机制、药动学、药代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二、中药药效中药药效是指中药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和药理效应,包括中药的作用方式、作用部位、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中药的药效主要通过其活性成分对机体产生作用,但是由于中药成分众多、作用方式多样,导致其药效复杂多变。

1. 中药药效的基本类型(1)兴奋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兴奋、激动或增强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作用,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提高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等。

(2)镇静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镇静、安定、使机体放松、减轻紧张状态的作用,如镇静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抑制作用增强的作用等。

(3)抑制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抑制、减弱或抑制某一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如对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抑制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等。

(4)兴奋作用:指中药对机体产生除抑制作用外的生理、生化活性的作用,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

2. 中药药效的表现形式中药的药效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生理作用、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等,它们与中药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药物代谢等都密切相关。

三、中药作用机制中药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特定部位或产生特定效应来发挥其药效的方式和机理。

中药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如化学成分、作用位点、作用途径等。

1. 中药作用机制的基本方式(1)受体作用:中药的药效作用会受到机体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的调节和影响。

中药的很多活性成分会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酶作用:中药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干扰或影响机体酶的活性和功能,进而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

(3)离子通道作用:中药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选择性地影响细胞内外的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和细胞兴奋性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药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29.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是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也称半效能浓度。
30.效价强度」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药物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一般采用50%效应量。
31.半数有效■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33.治疗指数:TI = LD50/ED50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值愈大药物愈安全。或用LD1/ED99的比值。
34.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用kD表示,单位为摩尔,KD越大,亲和力越小。
35.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决定药物与受体结合时产生效应的大小的性质用a表示,通 常0WaWl。
36.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37.部分激动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弱(a<l)o与受体结合仅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物同
40.拮抗参数:表示竞争拮抗要的作用强度,其含义为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并用时,由于拮抗药的存在使加倍浓 度的激动药仅引起原浓度的激动药的反应水平,此时,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
丄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用拮抗药而造成手提的数目增加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强。
42.受体脱敏:是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10.首关消除:口服药物经胃肠吸收,先经门静脉通过肝脏再到达全身循环,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 胆汁排泄的量大,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11.肝药醇:存在于肝脏中催化药物代谢的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该系统中主要的酶是细胞色 素P450o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能从肝脏主动转运至胆汁中,药物随胆汁到达十二指肠后,有些结合型的药物在肠中 受细菌,酶的水解,可被再吸收。
43.折返: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行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分为解剖性折返和 功能性折返。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中药药理学复习笔记

总论(第一至第四章)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有两方面:即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前者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后者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2.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的代表性成果答:(1)从1923年开始,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麻黄、当归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麻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其作用温和持久。

此举揭开了中药药理的新篇章。

(2)从60年代开始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如在中医肾的研究中,探索了补肾方药补肾的药理作用;结合中医阴阳理论研究类似“阴虚”“阳虚”证的动物模型,推动中药实验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的研究。

3.中药的基本作用答: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调节平衡。

4.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答: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应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现代对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影响,表现为镇静、催眠、解热、镇痛等;如钩藤、羚羊角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丹参、苦参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连翘、知母、柴胡、葛根具有解热作用;而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麻黄、麝香、马钱子。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寒凉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寒证、阳虚证患者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温热药和助阳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相反,热证、阴虚证患者交感神经-β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尿中cG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给患者分别服用寒凉药后,可提高细胞内cGMP含量,是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的概述中药药理学指的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发挥药理作用和产生疗效的学科。

中药是指以草、木、皮、根、果、实、花、叶、茎、根、藤等自然植物为原料,采用合理的工艺进行加工和制作的药物。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是中药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的化学特征、药效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合理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药理学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医学理论就已经提出了“宣调导滞”的药理作用观点。

在宋朝,张锡纯提出了“同药异功,同病异治”的药理学观点。

到了明代,在刘完素的《千金方》中则详细地列举了1500多种中药和方剂。

在清朝时期,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将中药药理学和中医疾病理论融为一体,为中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中药药物的深入研究,中药药理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科技的进步使得中药药理学得以从经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研究中药药理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和疗效,从而更好地利用中药为人们的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

中药的药物活性成分中药是以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因此其中含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很多,也很复杂。

中成药则是将若干种中药材进行合理配伍后经加工而成的制剂,对于中药药学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理学中主要研究的是中药到达人体内后发挥的药理作用和产生的疗效,与中药药材的形态、结构、性质有关。

中药材中含有的药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苷类、萜类、多糖、挥发油、甾类化合物、糖皮质激素等。

其中,生物碱是一类含氮天然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茗荷中的茗荷碱、曲降含的曲降红碱、葛根中的葛根碱等。

黄酮和苷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主要是抗氧化、抗癌、抗炎、降血压、降血糖、增强血管弹性等方面,如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和酰基半乳糖苷等。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个异戊烷环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中药材的香气、味道和抗菌作用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决明子中的槲皮素和顶黄酮等。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重点掌握药效成分、作用、机制)一、中药药理学1.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论。

2.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以及有毒和无毒。

四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中药的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向。

(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

(2)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

3.中药四性的影响:(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中枢兴奋症状寒症→中枢受抑症状①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痛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

②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症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寒症:形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热证: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赤短,大便秘结。

根据寒症和热证病人的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六项定量指标制定植物神经平衡常数。

寒症(热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常数偏低(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偏高)。

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β受体—cAMP 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M 受体—cGMP 系统功能的亢进(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鹿茸、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附子、肉桂、人参、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附子、肉桂、鹿茸、虫草、海马、五味子)。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共7页文档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共7页文档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3、理气药:凡具有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作用的药物。

4、清热药:能清解里热的药。

5、泻下药:凡能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的药物。

6、止血药:凡能终止出血的药物。

7、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8、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

9、平肝息风药: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

10、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简答题及论述题一、体弱者用人参有何益处?答:1、增强免疫功能,有效成份皂甙和多糖。

(1)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j刺激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

k使噬中性白细胞增多,吞噬功能增强。

l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2)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使g-球蛋白增加,免疫功能增强。

k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了细胞免疫。

l增加免疫球蛋白血清IgG、IgA、IgM生成↑;增强了体液免疫。

2、强壮作用(1)可增强肌力、体力、智力,并能增加体重。

(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类似强心甙)(3)使RBC、Hgb增多。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4)抗疲劳作用。

3、提高适应性人参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减轻应激反应引起的机体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可使紊乱的机体恢复正常,此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人参还具有适应原样物质,能根据机体不同状态呈现双向作用。

二、六神丸、七厘散中为何都有麝香?答:六神丸可用于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七厘散可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等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之功。

这二方剂均含麝香,主要用于抗炎。

(1)抑制组织炎症和肉芽肿形成(2)降低血管通透性(3)抑制白细胞游走。

六神丸尚有抑菌和强心作用。

麝香能增强交感神经作用,使心肌肾上腺素β受体反应性增强,在低浓度时即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3、理气药:凡具有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作用的药物。

4、清热药:能清解里热的药。

5、泻下药:凡能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的药物。

6、止血药:凡能终止出血的药物。

7、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8、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

9、平肝息风药: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

10、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简答题及论述题一、体弱者用人参有何益处?答:1、增强免疫功能,有效成份皂甙和多糖。

(1)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刺激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

使噬中性白细胞增多,吞噬功能增强。

●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2)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使 -球蛋白增加,免疫功能增强。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了细胞免疫。

●增加免疫球蛋白血清IgG、IgA、IgM生成↑;增强了体液免疫。

2、强壮作用(1)可增强肌力、体力、智力,并能增加体重。

(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类似强心甙)(3)使RBC、Hgb增多。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4)抗疲劳作用。

3、提高适应性人参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减轻应激反应引起的机体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可使紊乱的机体恢复正常,此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人参还具有适应原样物质,能根据机体不同状态呈现双向作用。

二、六神丸、七厘散中为何都有麝香?答:六神丸可用于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七厘散可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等具有化瘀消肿止痛止血之功。

这二方剂均含麝香,主要用于抗炎。

(1)抑制组织炎症和肉芽肿形成(2)降低血管通透性(3)抑制白细胞游走。

六神丸尚有抑菌和强心作用。

麝香能增强交感神经作用,使心肌肾上腺素β受体反应性增强,在低浓度时即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药理学复习

药理学复习

药理学复习药理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药理大题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答:不可以。

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

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通过促使脑垂体分泌糖皮质激素及拮抗甾体激素对肾上腺萎缩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非特异刺激的抵抗力。

此外,柴胡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的胆汁排出量增加,使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

3.大黄泻下作用的机理是什么?答:1).成分:蒽醌苷,双蒽醌苷。

2).大黄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抵大肠,在肠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蒽醌,蒽酚,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苷元能抑制Na+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部分恩苷自晓畅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经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作用。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名词解释:(考两个)1.宣肺平喘:即开宣肺气以平定喘息之义。

适应病症:多用于邪气壅遏,肺气不宣。

症见咳嗽、气喘代表性药物:麻黄2.引火下行:引上炎之火下行,而消退火热之证谓之引火下行。

适应病症:可用于上部火热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衄。

由于火降而使血不上溢,故亦称“引血下行”代表性药物:牛膝3.纳气平喘:摄纳肾气,平定气喘之义。

亦称“温肾纳气”。

适应病症:纳气平喘药能温补肾阳,恢复肾脏纳气功能,用于肾虚气喘代表性药物:补骨脂、蛤蚧、胡桃肉4.形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5.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6.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药物功效比较:(考两个)1)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2)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安胎,凉血止血清热燥湿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泄心、肝、胃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泻火解读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泄相火,退虚热3)车前子利水湿、分清浊,又祛痰、清肝明目滑石清热利尿通淋利水湿、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木通利水湿、清心火,又能利痹、下乳4)附子刚燥——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多做主药,补火助阳,温里散寒用于心肾阳虚肉桂温润——守而不走,温肾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干姜温燥——能走能守,回阳救逆辅药,温肺化饮,温中止呕5)半夏归脾、胃、肺经。

药性缓和,善治脾胃湿痰、寒痰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天南星(外用)归肝、脾、肺经。

药性峻急,善治顽痰、经络风痰祛风解痉6)牡蛎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且能息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煅用制酸止痛收敛固涩龙骨甘、涩、平,长于镇静安神,外用收湿敛疮7)白术健脾而燥湿,又固表止汗,健脾安胎,利水苍术燥湿而健脾,又能祛风湿,解表明目8)鱼甲VS鳖甲共同点:滋阴潜阳——阴虚风动,阴虚内热,阴虚阳亢不同点:鱼甲:能滋阴养血止血,治疗崩漏下血,又益肾健骨,治疗肾虚筋骨萎软鳖甲:清虚热力强,阴虚发热多用之,又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简答论述:(考两个)1.化痰药的定义,适应症,使用注意:a化痰药: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b适应症:寒痰:痰色白清稀,伴畏寒肢冷,苔白润热痰:痰黄粘稠,伴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湿痰:痰多色白,伴胸闷纳呆,苔白腻燥痰:干咳少痰,伴咽干唇燥c使用注意:药性温燥的温化寒痰药,一般不宜用于热痰、燥痰药性寒凉的清热化痰药,一般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凡咳嗽兼咯血或痰中带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温性或有收敛功效的止咳药尤为所忌,以免恋邪而影响麻疹之透发有毒性的药物,应注意其炮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防止。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
一、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主要探究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所发挥的药理效应及其变化规律。

二、中药药理学的特点:
中药药理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等特点。

它涉及到中医学、中药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

三、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中药药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2.探究中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发掘和整理传统中药方剂及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4.研究中药在体外实验及动物模型上的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四、中药药理学的应用:
中药药理学在临床用药、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中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同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五、中药药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药理学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的领域也将更加广泛。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将更加精准和智能化。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2)中药药效学(3)中药药动学2.填空题(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A.麻黄B.当归C.草乌D.延胡索(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4.多项选择题(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C.中药复方研究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5.是非题(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6.简答题(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填空题(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7)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_________的药物。

西北大学药理学考试

西北大学药理学考试
23. 基源鉴定: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这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24. 性状鉴定: 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以生药的外观性状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25.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内部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细胞内含物的特征,从而达到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由于药材植物体或生物体内部构造比较稳定,多具有种的特异性,对帮助正确鉴别药材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法更适用于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药材。
18.错 甘草 黄芪等饮片为极薄片。
19.大黄药材的粉末可用微量升华法鉴定。
20.亚香棒虫草和分支虫草是冬虫夏草最常见的伪品。
21.生草乌,信乌,马钱子都是有大毒的药材。
22.天麻药材含有强心苷类成分。
23.银杏叶与白果药材来源于同一种植物。
24.紫杉醇是天然药物,提取自裸子植物红豆杉。
10.错 大黄为云南主产的药材。
11.黄芪为内蒙古主产的药材。
12.错 山西主产的药材为三七。
13.当归为甘肃主产的药材。
14.党参为青海主产的药材。
15.芦长碗蜜枣核芋,紧皮细纹珍珠须 是鉴别野山参的重要特征。
16.铜皮铁骨狮子头是三七的重要特征。
17.云锦花纹 是鉴别何首乌的重要特征。
21. 总灰分:灰分就是指该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充分燃烧,留下的不能再燃烧的物质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总灰分就是指总的百分比
22. 酸不溶灰分:灰分中不能被酸(一般指非氧化性酸,例如盐酸,稀硫酸)溶解的部分。其中主要包括SiO2等非金属氧化物、酸不溶性金属氧化物如AlO3等以及酸不溶性硫酸盐、卤化物等。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不1.请写出中药药理、中药的概念,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简答题中药药理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研究内容: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成分药理作用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和生物碱解热、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作用酸味药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大量鞣质止血、止泻、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甘味药以氨基酸、糖类、蛋白质、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苦味药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药“苦”、“寒”的来源泻下、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止血、抗肿瘤咸味药碘、Na+、K+、Ca2+、Mg2+、Zn2+等无机盐成分泻下、利尿、治疗甲状腺肿2、四气和五味的关系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

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

五味是四性的基础。

“因有五味,故有四性”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

(多效性、成分)(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药物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储藏、炮制、剂型和制剂、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配伍。

品种:蔷薇科苦杏仁有苦杏仁和甜杏仁之分;产地:甘肃的当归;采收:根在秋季;储藏:干燥、阴凉、通风处;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剂型和制剂:片剂、丸剂;煎煮方法:先煎、后煎;配伍:十八反,十九畏。

3、妊娠禁忌用药分为哪几类?分别包括哪些中药?
禁用药:巴豆,乌头;忌用药:红花、水蛭;慎用药:桂枝、大黄。

4、举例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作用、成瘾性、特殊毒性
5、举例说明中药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
1)消化系统反应:川穹: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2)肝脏毒性反应:粉防己:引起肝损伤;3)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汉防己:肾功能损伤;4)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附子:引起事物模糊;5)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抑制造血;6)循环系统毒性反应:附子:循环系统损伤;7)其它毒性反应:苦杏仁:引起窒息。

6、试比较A型不良反应和B型不良反应的区别。

7、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1)减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疗效;3)保护药物药效的稳定性;4)突出或加强某一作用. 8、试比较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的辩证要点。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清涕咽痒,痰稀,无汗,口喜热饮。

风热表证:微恶风,发热重,黄浊涕,咽喉红肿痛,痰粘,汗出不畅,口渴喜冷饮。

9、试述黄连抗病原图作用的特点和机理.
特点:抗菌谱广、耐药性好;机理:黄连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破坏细菌结构;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10、试述刺激性泻下、容积性泻下、润滑性泻下作用的机理.
1)刺激性泻下:刺激肠道和粘膜及粘膜下神经,从而促进肠蠕动
2)容积性泻下:在肠道内形成较高的渗透压,吸引周围的水分向肠内转移,肠容积增大张力刺激肠蠕动。

3)润滑性泻下:富含油脂,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11、附子的哪些药理作用与其治疗亡阳证有关?
a。

强心;b。

对心率和心律的影响;c。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d。

抗心肌缺血;e。

抗休克;f.抗寒冷.
12试述附子中毒症状以及中毒后解救办法。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严重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视觉模糊、躁动、大小便失禁、体温与血压下降.
解救方法:静脉注射阿托品、利多天因.
13、为什么理气药口服给药没有心血管系统作用?
因为有效成分为N—甲基酪胺和对羟福林,口服时,有效成分会被消化液破坏,不能起作用.
14、中药止血药的特点是什么?
1)止血成分复杂;2)止血不留瘀;3)标本兼治: 4)炒炭存性
15、为什么炒炭存性能增强止血作用?
1)增加活性炭含量,活性炭能促进止血; 2)破坏止血成分,使止血成分含量相对增加
3)炒炭存性性能增加止血成分的溶出率; 4)能降低止血药中有毒物质含量
16、试述止血的过程.
1)血管收缩; 2)激活凝血因子;3)纤维蛋白原转变纤维蛋白,形成牢固血栓。

17、阐述机体在血瘀证时的病理变化。

1)血液流变学异常;2)血液动力学异常;3)微循环障碍
18、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可归纳为“浓、粘、凝、聚”,试说明。

浓:血液的浓度增高;黏:血液粘稠;凝:血液凝固性增加;聚:细胞剧集里增强
19、苦杏仁中毒原理及解救方法.
原因:苦杏仁中含苦杏仁苷,可分解产生氢氰酸,抑制色素氧化酶,使细胞氧化反应停止,若过量服用会引起组织窒息。

解救方法:1)亚硝酸钠: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2)硫代硫酸钠:还原高铁,氧化氢氰酸为硫氰酸盐。

20、分别阐述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辩证要点。

气虚: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表现为神疲乏力;血虚:血液不足或血液的濡养功能减退,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面色蒌黄,心悸失眠;阴虚: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损,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状态,表现为心烦热、失眠、晕眩目涩;阳虚:阳气虚损,阳不制阴,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频尿急、阳痿早泄。

21、试述甘草能解毒的原因。

1)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2)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3)皮质激素样抗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4)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