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4.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

B.世卿世禄制规定

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

D.井田制趋向瓦解

25.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导致了冗官局面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提高了行政效率

26.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粵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7.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28.阅读下表: 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9.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30.《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原的同音背道而驰,而后有力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业文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A.基于习俗之基础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重视契约之规定

D.不保护传统习俗约定

31.布克哈特说:“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这说明了当时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B.全盘接收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弊端

C.人文思想使个人主义过渡泛滥

D.对基督教义的信仰出现了空前危机

32.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调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

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

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

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33.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3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 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关

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

D.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

35.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

D.大力发展第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1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