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人教版[整理] 精
![最新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人教版[整理] 精](https://img.taocdn.com/s3/m/9804cf24376baf1ffc4fade1.png)
2018年高三历史第三次高考模拟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颁行“推恩令”3、隋唐时期,从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到江都,途经的河段依次是A.通济渠、邗沟B.永济渠、通济渠、邗沟C.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4、明朝政府为宣扬国威,决定A.重修长城B.派遣郑和下西洋C.肃清倭患D.营建、迁都北京5、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
这项决定有利于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B.实行推扩植棉的措施C.扩大棉织品的出口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成为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是因为①“海外图说毕集”②“经世致用”思想盛行③有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④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集中地除广东外,还有①上海②武汉③天津④安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的宪法,因为它规定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政府奖励和保护实业③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④实行责任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9、民国初年,激发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热情的根本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D.企业利润的刺激10、国民革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的租界是A.海、汉口法租界B.汉口、九江英租界C.汉口、天津、俄租界D.上海、广州英、法租界11、抗日战争期间,朱德赞扬“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的战役是指A.平型关伏击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12、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主要的职能是A.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B.管理全国行政事务C.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D.参政、议政,民主协商13、1957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整风运动。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C.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D.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参考答案:B2.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D.中苏关系的演变参考答案:C3.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的《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
导致a、b两阶段军费急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参考答案:C4.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
)这段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参考答案:D5. 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这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并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和本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
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其余多在偏远地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开疆拓土的需要B. 维护周王室的利益C. 诸侯等级的不同D. 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答案】B2.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他的主要目的是A. 宣传天人感应思想B. 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C. 强化对君主的约束D. 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的思想发展先秦时期儒学民本思想,从上天的角度阐述儒学思想,显然是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B正确;A属于思想特点,不是目的;C属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D 属于思想内容,不是目的。
3.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D. 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答案】C【解析】表格材料三处提及皇帝信息,说明武则天被尊为皇帝属于事实,C正确;表格只有一处说明武则天传位于皇子,难以证明事实,A错误;太后身份只有第三个史料能说明,B错误;D中被迫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河南省濮阳市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25.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留守后方的丞相箫何。
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这反映了当时A.丞相职权范围宽 B.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26.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
北宋初期,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
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
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B. 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C.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2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例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A. 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28.表2 1872-1890年棉纱进口量及其指数(源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单位:千担;指数:1872年=100)年份进口量进口量指数1872 50 1001875 91 1821880 152 3041885 388 7761890 1082 2164据表2可以推知当时A.洋纱代替土纱使耕与织分离 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C. 洋布代替土布使纺与织分离D.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29.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维新思思的影响极其深远 B.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30.1940年到194l年,四川警察因待遇水平急剧降低,被迫大量逃亡,逃亡率接近总编制的一半,国民政府不得不以学警甚至闲散人员补充协察队伍。
最新-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卷历史试题24.“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政治腐败 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25.宋代学者李觏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
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26.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
凡隔离而自外于域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B.普通公民对域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27.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陆会议在国会代表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部分代表提议设置两院制而非简单众议院制,以平衡大州与小州的利害冲突,但这一提议最终被搁置。
导致该结果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A.大州的力量举足轻重 B.中央集权的呼声较高 C.小州决定着战争走向 D.分权理论还不够成熟28.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主要是东亚)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对“经济命运的大分流”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关B.经济命运大分流之前欧洲落后于东亚地区C.经济命运大分流与新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D.欧洲发生经济命运大分流的核心区是荷兰29.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濮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濮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A.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B.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2.《汉书·武帝纪》记载“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由此可见A.汉武帝开创察举制B.孝廉是选官的唯一标准C.选官制被地方控制D.举荐人要承担连带责任3.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因为A.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5.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对诗意理解准确的是A.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源B.文化专制未达到预期目的C.焚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D.焚书坑儒引发了农民起义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7.“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够他们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那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换的产生,不可能有工商业的分工和发展。
”按这一观点,我国历史上“草市”现象的出现说明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B.城市政治职能的削弱C.农业中曲辕犁的应用D.交换活动的限制放宽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中)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 .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 .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 .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2. (2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
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 西周B . 西汉C . 唐朝D . 宋朝3. (2分)(2017·株洲模拟) 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
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
这会导致()A . 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 . 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 . 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D . 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4. (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5. (2分)“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
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
……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
在积极的一面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
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什么?是再造文明。
”体现此新思潮的历史事件是()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6. (2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军事行动的路线图。
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图片)——语文(语文)

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C2.(3分)A3.(3分)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3分)D(文章的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
“细腻而又张扬”错,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5.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
(3分)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
(1分)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1分)6.(1)结构形式上,“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思想内容上,“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
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6分。
每点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B(根据原文,新业态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增收,惠及贫困户和贫困村,并不能推断他们已经脱贫。
)8.(5分)A、D(B.从图表看,并不是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
C.重中之重点是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
E.“战略转型”不能说成是“改革”,改革是改变革新,转型是升级优化:“解决了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不等于“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2018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三)理科综合(物理)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I=127 Ba=137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以下是力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哪个实验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与其他几个不同15.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θ,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货物相对车厢静止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B.当货物相对车厢匀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C.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地面对货车有向左的摩擦力D.当货物相对车厢加速下滑时,货车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货车和货物的总重力16.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2L+()23m m gkμ+ B.2L+()232m m gkμ+C.2L+()123m m m gkμ++ D.2L+3m gkμ17.真空中有一静电场,其在x轴正半轴的电势ϕ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A.R处的电场强度E=0B.若试探电荷从x1处移到x2处,电场力不一定做正功C.x1处与x2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D.该电场有可能是处在O点的正的点电荷激发产生的18.某同学设计的散热排风控制电路如图所示,M为排风扇,R0是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R是可变电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时,A点电势升高B.可变电阻R阻值调大时,A点电势降低C.可变电阻R阻值调大时,排风扇开始工作的临界温度升高D.若用金属热电阻代替半导体热敏电阻,电路仍能正常工作19.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常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已于14日21时11分成功实施软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图示是常娥三号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变轨过程是先从地月转移轨道经过修正进入环月圆轨道,然后再通过近月制动进入环月椭圆轨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娥三号从地月转移轨道修正进入环月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常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和环月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切点P处的加速度a相同C.常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比在环月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大D.常娥三号近月制动完毕关闭发动机后,向近月点运行的过程中,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20.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半径为R的圆,AB是一条直径,空间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海南)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 (2分)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 1 图 2A . 铁犁牛耕的出现B . 耕犁技术的成熟C . 精耕细作的开始D . 单位亩产量提高3. (2分) (2019高三上·嘉兴期末) 扬州地区有“郭集”、“刘集”、“谢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由来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A . 夜市B . 草市C . 都会D . 会馆4. (2分)(2017·银川模拟)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
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 .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 . 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 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D . 法律至上和因地制宜原则相结合5. (2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自秦始置丞相……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摘自《皇明祖训》)。
对此不属于朱元璋采取举措有()A . 诛杀胡惟庸B . 裁撒中书省C . 废除丞相D . 设内阁6.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下图两部文献具有相一致的方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A . 都反对封建主义压迫B . 都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C . 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 . 都以绝对平均主义作为指导7. (2分) (2018高二下·宁阳期末) 1912年3月成立的统一党,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卷1. 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A. 农业具有战略价值B. 商战决定争霸成效C. 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 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齐国引诱鲁国放弃粮食生产,再以阻断其粮食进口的方式战胜鲁国,这说明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故A正确;商战并不是争霸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而是强调粮食生产的战略价值,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
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生产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A. 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B. 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 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 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答案】B【解析】“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这说明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而是史家身份立场的影响,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史家观念变化较为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表格内容中发现陈寿与裴松之的不同的官职与创作环境,据此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 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军、商互市时必须签订契约文书,一旦发生纠纷,官府凭契约文书裁决。
这说明A. 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B. 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稳定C. 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D. 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答案】B【解析】材料“唐代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设置军市,军需物资的缺口由西域商人供给……签订契约文书”反映了唐代政府设置军市、与西域商人签订契约,以稳定西北地区,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政府鼓励西域商业的发展,而是说明唐代政府设置军市的目的,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北地区地方行政对军事权力有所制约,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性契约在当时已“普遍”存在,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24.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B.世卿世禄制规定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D.井田制趋向瓦解25.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A.导致了冗官局面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提高了行政效率26.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粵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27.下面表格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清朝末年实行奖励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
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C.清朝教育学制的重大改变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28.阅读下表: 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9.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
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
这些决议旨在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为对外开放做准备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30.《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原的同音背道而驰,而后有力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业文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由此可见罗马法A.基于习俗之基础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重视契约之规定D.不保护传统习俗约定31.布克哈特说:“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
”这说明了当时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B.全盘接收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弊端C.人文思想使个人主义过渡泛滥D.对基督教义的信仰出现了空前危机32.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调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33.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他在此处强调的是A.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B.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D.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3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 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A.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D.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35.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D.大力发展第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
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
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
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
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
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
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1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1791-1928年妇女解放的历程:——选编自[美] 霍华德·斯波德《世界史》,第577页从表中提取世界各地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实前后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
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
于是后周皇帝命御史和杂事张堤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
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
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
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
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9分)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 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
在十余天的访问中,蒋介石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
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
1942年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
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
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
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对冲突加剧表示关切,希望能和平解决。
丘吉尔反对盟国介入印度问题。
……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地位,并于战后若干年内获得独立,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
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
反对殖民主义并非仅仅针对英国。
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 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围绕英印事务所采取的策略。
(6分)(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
(9分)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
许多知识分子提出: 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
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
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 根据材料,概括卢作乎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
(6分)(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9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8 BDCDB 29—33 ACCDC 34—35 BD第Ⅱ卷(一)必考题:共135分41.(25分)(1)特点: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家国同构;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重视伦理教化等。
(8分)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8分)(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9分)42.(12分)(略)评分标准:一等(10—12分)观点明确,紧扣图表信息;史实相互关联,逻辑严密;论从史出,结论科学,注意多角度论证,表达清楚。
二等(5—9分)能够结合图表信息,观点较为明确;引用事实背景及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为完整,表达较为清楚。
三等(0—4分)偏离评论要求对象,观点不明确;引用史实不合理或未结合史实评论,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结论不科学。
(二)选考题:共25分。
45.(15分)(1)原因:原有法律繁多;官吏滥用律令;周世宗力图稳定统治。
(6分)(2)评价:精简了法律;缓解了社会矛盾;影响后世的法律制定。
(9分)46.(15分)(1)建议英印双方妥协;呼吁美国干预;借助国际会议推动。
(6分)(2)加强了中印对日作战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反对殖民主义,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大国作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