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孵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孵化问题分析与解决
孵化问题分析与解决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通常可分为三类:孵化场的问题,种蛋处理的问题,种鸡的问题。
如果是由种鸡引起的问题,很可能发生在至少4周以前,其中包括3周的孵化时间和1周的存蛋时间。
为了尽快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通常在孵化的第一周进行照蛋,对检出的无精蛋和死胚进行监控。
对于孵化场来讲,为了生产最优质的雏鸡,对孵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应能及时发现。
种蛋的处理,以及种鸡场的全体员工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种鸡群完整而准确的记录(包括产蛋率、死亡率、发病率、蛋重、蛋壳质量、孵化率、饲料消耗,以及抗体监测数据)和种蛋从产出到孵化场的全面记录,能够为绝大多数孵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偏离推荐的孵化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翻蛋频率、通风及种蛋放置的方向)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偏离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以及偏离发生时的胚龄有关。
由于营养因素而发生畸形和死亡,其畸形和死亡高峰出现的胚龄通常取决于营养缺乏的程度、持续时间或者营养缺乏后饲喂该日粮的时间长短。
所以,营养的消耗率、吸收率及在蛋中沉积的效率,受到某些抑制因子及卵黄形成时间的干扰,这已被证明是造成胚胎畸形和死亡的部分主要因素。
本文主要针对孵化率下降并观察到其中某些现象时,提出的可能原因及适当纠正措施。
1常见问题1.1照蛋为无精蛋,剖检可见白色小圆点状胚盘;无血环,未受精。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①公鸡尚未达性成熟,公鸡应该比母鸡早2周进行光照刺激;②公鸡的精子形态异常,母鸡的卵泡(胚盘)异常,常发生在过于年轻或过于年老的鸡群;③公鸡太少,导致交配频率不够,公鸡太多,导致公鸡互相争斗和干扰,建议公母比例如下:轻型鸡1:12~15,重型鸡1:10~12;④极端的天气条件,如高温或低温;⑤老龄鸡群,如果是公鸡的原因,公鸡育成期穿鼻签可能有帮助;⑥鸡群患病,这常可通过粗糙、变形的鸡蛋或薄壳蛋表现出来;⑦体重超标。
尤其肉用种公鸡(大于4800克);⑧营养缺乏或过剩,过度限饲;⑨腿肢疾病,尤其重型公鸡;⑩某些药物:如杀虫剂、化学药品、毒素、霉菌毒素等;⑾寄生虫,如某些原虫;⑿饲养密度过大;⒀交配频率下降或不交配,在上面所列各种情况下常常见到,这可能是受精率下降的直接原因;⒁光照不充足:光照强度或时间不足;⒂人工授精程序不合适(在采用人工授精时)。
种蛋禽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爬坡期疾病多发。 2、按照标准加料量,产蛋率提升速 度慢。 3、忽略种公鸡的管理,高峰期受精 率低。
1、饲养管理失误,称重数量少。 2、免疫、专群等应激 3、高温季节,做好肠道疾病、霉菌的防 控。(产蛋期相同) 4、冬春季节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产蛋期相同)
1、随着产蛋率的提升,鸡群蛋白质 和抗体不断流失,但抗体产生速度 赶不上产蛋率提升的速度,出现机 体抵抗力的下降。 2、开产应激、体能的消耗造成体质 差,产蛋率提升慢。 3、认为种公鸡达标即可,忽略对其 生殖性能的关注
1、重视种公鸡的保健,益精素滋补 肾阴。诺达胃泰滋补肾阳,加速全身 血液运输功能,提高营养、氧气的利 用率。
1、延长产蛋高峰。 2、提高受精率2%以上
1、提高受精率在3%以上
产蛋多、合格蛋多、出雏率高。
受精蛋多,健雏率高,减少10%的种 公鸡替换费用。
多芪泰保证免疫器官发育,粘膜功能正 常,能够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
1、根据产蛋高峰期的特点,通过气 血的调节,协同机体各器官功能。 2、提前做好公鸡的保健,维持高的 生产性能,预防高峰期受精率低的 问题。
免疫效果好,鸡群爬坡期更健康
1、按照标准提升产蛋率。 2、产蛋爬坡期期不发生疾病。 3、提高爬坡期受精率
育雏期(0~4周龄)
育成期(5~18周龄)
1、死淘高。季节更替时间,死陶率更 高 2、生 长速度慢,第一周末不能达到标准体重 1、体重、均匀度不达标或超标。 常见问题 (5倍以上的出生体重)。 2、骨架发育迟缓。 3、应激造成内脏器官发育迟缓。 4、卵黄吸收缓慢。
1、断喙、免疫等数次应激,影响神经 体液调节功能,出现采食量降低、器 官发育放缓。 问题原因 2、母源抗体逐步降低,在18~21日龄 时,抗体水平达到最低,抗病能力低 。 3、相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的控制 1、控制湿度第一周75%,逐步降低至 65%,第一周育雏温度32度,以后每周 降低1~2度。 2、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少填料、勤添 料,保证3日龄内6次以上填料。 3、3~6日龄,饮水中添加疏甘宁+多 解决方案 芪泰,促进消化器官发育,降低应激 反应,根据全天饮水量计算,1KG多芪 泰、疏甘宁兑2000KG水。 4、14~16日龄,21~24日龄分别按照 0.05%的兑水量使用多芪泰,培育雏鸡 的抵抗力. 1、适宜的环境控制为雏鸡发育提供优 良条件。 2、疏甘宁:是肠道微生物发酵中药提 取物产品,能够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 方案原理 保护肝脏作用。 3、多芪泰:选取气血双补的中药,复 方中药多组分,共同促进免疫器官的 发育,维持正常粘膜功能,降低应激 反应。
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定义说明解析
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孵蛋是许多动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鸟类和爬行动物中。
在孵蛋过程中,卵内的胚胎会经历一系列的发育阶段,最终孵化成为新生物。
然而,在孵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卵中的胚胎停止发育的情况,导致孵蛋失败。
这一现象对于动物的繁殖和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以及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生殖过程中的问题,为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家禽养殖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孵蛋的过程,包括孵化的基本步骤和主要特征。
其次,我们将探讨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现象,包括停止发育的表现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分析可能导致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及其影响,为相关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提供基础。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原因,希望通过对孵蛋过程和中途停止发育现象的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本文也旨在提醒养殖者和农户在孵蛋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孵蛋中途停止发育的情况发生。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孵蛋行业的发展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孵蛋过程:孵蛋是指母鸟或其他动物将卵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温度或其他外部条件使卵内胚胎逐渐发育,最终孵化成幼崽的过程。
整个孵蛋过程一般包括卵的保温和湿度管理,以及胚胎在卵内的发育过程。
母鸟在产卵后会选择一个适宜的地点来孵卵,有些鸟类会用自己的体温来保温卵,有些则会利用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潮湿度来孵化卵。
在孵蛋过程中,母鸟会不断地翻动卵,以保证卵内的温度和湿度均匀分布,从而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
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
1.在使用过程中,链条经常爱掉,且在翻蛋过正中出现嘎嘣嘎嘣响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情况?翻蛋链条经常爱掉是怎么回事情?第一种情况是,孵化机在运输途中紧固的螺丝容易松动,松动之后孵化机运转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翻蛋电机的齿轮上反了。
矫正过来就可以了。
第三种情况,运输颠簸后不垂直,链条下部固定处,放几个垫片就可以解决了。
2.蛋架在翻到一边的情况下不翻转不回来是怎么回事情?蛋架翻到哪一边翻转不过来的就是哪一边的行程微动开关坏了,换下备用的行程微动开关就可以了。
然后恢复下出厂设置,就可以正常运转了。
3.机器不自动翻蛋了是怎么回事情?先恢复下出厂设置,电机翻转很慢,2个小时翻转一次。
如果还是不可以,用手拨动一下蛋架看下是不是能拨动,能拨动的话就是电机坏了,拨不动的话电机是好的,(正常情况下翻蛋电机是拨不动的)恢复下出厂设置就可以。
4.关于湿度的问题?湿度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湿度在40-80之间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想把湿度小,可以堵上通风透气口,湿度小一直达不到设定的湿度的时候,可以多喷些水雾或者增加一下加湿面积(孵化机内放一些小水盆,增加一下加湿面积就可以了)。
如果湿度大,把通风透气口适当打开就可以了。
如果湿度显示90以上,湿度传感器接线松动了!5.如果自己想设置温度和湿度,该怎么办?在鸡鸭鹅鸽子山鸡的模式上的时候机器已经设置好了温度和湿度翻蛋时间等,不需要在设置。
如果想自己设置的温度和湿度首先要调节到自定义的模式上,进行设置温度和湿度翻蛋时间等。
6.加湿水盆漏水怎么办?加湿水盆漏水可以用玻璃胶黏住就可以了,不需要更换新的水盆。
第二种情况,加湿管处螺丝没有拧紧,拧紧就可以了。
7.加湿水盆内的加湿管不加热了是怎么回事情?第一种情况是达到了机器设定的湿度值加湿管会停止工作。
第二种情况是链接加湿管的线脱落了。
第三种情况就是加湿管坏了需要更换新的加湿管。
8.为什么机器的温度一直往上升不降?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孵化后期,这时候要多多凉蛋,就可以解决问题,孵化前期的话,要多打开通风透气孔就可以了9.机器温度一直升不上去是怎么回事情?首先检查一下有没有开启风扇,加热风扇要一直开启。
(种蛋)孵化效果不良的原因分析 附孵化日记资料
孵化效果不良的原因分析孵化日记4月23日-(18:10开始孵化,到4月24日18:10第一天)在入孵的最初24h,即出现若干胚胎发育过程。
4h心脏和血管开始发育;12h心脏开始跳动,胚胎血管和卵黄囊血管连接,从而开始了血液循环;16h体节形成,有了胚胎的初步特征,体节是脊髓两侧形成的众多的块装结构,以后产生骨骼和肌肉;18h消化道开始形成;20h脊柱开始形成;21h神经系统开始形成;22h头开始形成;24h眼开始形成。
中胚层进入暗区,在胚盘的边缘出现许多红点,称“血岛”。
4月25日(第二天)25h耳、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开始形成,胚胎头部开始从胚盘分离出来,照蛋时可见卵黄囊管血管区形似樱桃,俗称“樱桃珠”。
4月26日(第三天)60h鼻开始发育;62h腿开始发育;64h翅开始形成,胚胎开始转向成为左侧下卧,循环系统迅速增长。
照蛋时可见胚和延伸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俗称“蚊虫珠”。
4月27日(第四天)舌开始形成,机体的器官都已出现,卵黄囊血管包围蛋黄达1/3,胚胎和蛋黄分离。
由于中脑迅速增长,胚胎头部明显增大,胚体更为弯曲。
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
10:38孵化器的温度:37.78-37.81℃范围内跳动,湿度52%,门表温度:37.69℃。
孵化室温度:26℃,湿度42%,鸡舍内温度:18℃。
13:55孵化器的温度:37.78-37.81℃范围内跳动,湿度52%,门表温度:37.75℃。
孵化室温度:26℃,湿度:36%。
于13:56时将湿度高定为58%,在孵化室内喷洒水雾(半消毒瓶)。
16:07-16:30JK-2停止,自控系统人员调试设备。
16:40孵化器温度:37.77-37.83℃,湿度:60%,门表温度37.78℃。
孵化室温度:27℃,湿度:68%。
将湿度设定为55%,开孵化间的门约2分钟,孵化器湿度降到55%,关上门,湿度恒定。
在开门期间孵化室的湿度从68%降为39%。
温度变化不大,略低于27℃。
孵化场出雏组孵化常见问题分析
孵化场出雏组孵化常见问题分析
种蛋
(1)种鸡:如种鸡是否健康、防疫,周龄是否过大,饲料营养是否全面,种鸡产蛋率、受精率是否正常等。
(2)蛋壳品质:如种蛋形状大小、蛋壳颜色、光泽、薄厚是否符合孵化要求等。
(3)种蛋保存与运输:种蛋贮存时温度过高、过低、存放时间长、湿度低等都对种蛋造成影响。
运输途中剧
烈震动也会造成系带断裂、散黄、气室移动、甚至震
破蛋壳。
孵化器
(1)温度与控温系统机内温差是否过大?温度校准是否准确?各孵化阶段实际孵化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报
警系统是否灵敏?有无超高温现象出现?
(2)通风换气是否正常?风门设定是否合理?风扇转速转向是否正常?
(3)翻蛋:孵化第15天以前的翻蛋角度、次数是否符合要求?
(4)其它:孵化过程中有无机器故障、停电情况的发生?
若有发生,则发生时的胚龄、持续时间及应急措施如
何?室内通风、室温是否符合要求?孵化器使用前是
否严格消毒?
孵化技术
(1)孵化操作:仔细查阅孵化记录,了解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是否提供了适宜的孵化条件。
(2)孵化人员:是否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是否如实的记载整个孵化期间发生的实际情况,有无过失性
的责任事故,责任心是否较强。
对鸡种蛋孵化期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
对鸡种蛋孵化期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对鸡种蛋孵化期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鸡种蛋的整个孵化期中,鸡胚胎的死亡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在孵化前期,即入孵第4-5天;二是孵化后期,即入孵第18-20天。
尤其在后期死亡率更高。
第一个死亡高峰期正是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的时期,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稍有不适则易造成胚胎的死亡。
第二个时期胚胎正转入肺呼吸时期,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增加,胚胎温度增高,若通风换气不良,散热不好,则易造成胚胎死亡。
如死亡比例较大,则应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影响胚胎发育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包括种蛋的内部品质、种蛋保存和孵化条件。
前期死亡过高主要是种蛋品质不良,它又决定于种鸡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
如种鸡饲粮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种鸡患病等;种蛋保存时间过长,保存条件不当;孵化温度过高,翻蛋不够等。
中期死亡除了种鸡饲粮不完善、种蛋管理不良外,主要由于孵化条件不当所致。
如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等;翻蛋不当,造成胚胎粘连,胎膜发育不良。
后期死亡过高同样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造成,孵化条件特别是孵化温度高影响更为严重,而孵化温度低则造成胚胎极度衰弱,通风不良则易造成胚胎的窒息。
出雏时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易使胚胎呈畸形,生活力降低,啄壳无力,导致死亡。
通过照蛋、转盘、出雏和清理死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检查,分析胚胎死亡的原因。
孵化不良原因分析见下表:原因头照二照死胎初生雏维生素A缺乏无精蛋多,死胎率高肾脏器官有盐类沉淀物,眼睛肿胀带眼病的弱雏多维生素D缺乏死胎率略有提高死亡率显著提高胚胎有营养不良的特征出壳拖延,初生雏软弱核黄素缺乏—死亡率增高,蛋重损失少雏鸡脚和颈麻痹,绒毛卷起前期过热发育不好,有充血、溢血和异位现象异位,心、肾和肝变形异位,心、肾和肝变形出壳早后半期长时间过热—啄壳较早很多胚胎破壳后死亡,蛋黄未吸收,肠和心脏充血,心脏缩小出壳较早,但拖延时间较长,雏鸡小,绒毛粘着,脐带愈合不良温度不足生长发育非常迟缓生长发育非常迟缓,气室边界齐平尿囊充血,心脏肥大,肠内充满蛋黄和粪出壳晚而拖延,幼雏不活泼,脚站立不稳,腹大有时下痢湿度过大—气室边界齐平,蛋重损失少,气室小啄壳时喙粘在蛋壳上,嗉囊、胃和肠充满液体出壳晚而拖延,绒毛粘连,腹大湿度不足死亡率高,充血并粘连蛋壳上—外壳膜干而结实,绒毛干燥出壳早,绒毛干燥,发黄,有时粘壳通风不良死亡率增高在羊水中有血液,内脏气管充血及溢血在蛋的锐端啄壳—翻蛋不正常蛋黄粘于蛋膜上再尿囊之外有剩余的蛋白。
孵 化 问 题 剖 析
孵化问题剖析孵化问题,通常可归咎为三个方面的问题:孵化厅的管理问题、种蛋管理问题或种鸡群的管理问题。
在一个企业内部,孵化厅人员、种蛋管理人员和种鸡场人员应相互协作,成为一个团队;当出现雏鸡质量和孵化率问题时,不应相互推卸职任,而应共同寻找线索和分析原因。
本文以提要的形式,列举受精率低下、胚胎中死、弱雏和异常孵化现象的可能原因。
供大家参考。
一、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白色点状胚盘,无血液,无精蛋。
1. 公鸡未达到性成熟。
2. 公鸡产出的精子不正常。
3. 公鸡数量太少,交配频率低;公鸡数量太多,相互争斗,干扰交配。
4. 异常天气条件。
5. 老龄种鸡。
如果此问题与公鸡有关,可替换年轻公鸡。
6. 种鸡群疾病。
皱壳、畸形或薄壳蛋常常说明鸡群有疾病。
7. 超重,尤其在肉用种公鸡。
8. 营养缺乏或过剩,严格限饲。
9. 腿脚问题,尤其在重型公鸡。
10. 某种药物,杀虫剂,化学物品,毒素和霉菌毒素。
11. 寄生虫,如螨。
12. 地面空间不够。
13. 在上述许多情形中,常常看到交配频率较少,或不交配,它们常是无精蛋的直接原因。
14. 光照不够(强度和长度)。
15. 不恰当的人工授精程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
二、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变大的胚盘,无血液,受精蛋,被叫做“无胚胎的囊胚”。
1. 储蛋时间长。
储蛋时间不能超过七天。
2. 储蛋条件差,温度太高或太低。
温度波动。
温度应在15.6--18.3C范围内。
3. 福尔马林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内)。
不正确的喷雾或泡沫消毒。
4. 在种蛋管理和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温度突变(温度上升或下降太快),种蛋受损。
5. 蛋壳封闭--抑制呼吸。
6. 孵化前期温度高。
7. 种鸡周龄太小或太大。
8. 遗传异常或疾病。
9. 种鸡群疾病。
10. 基础器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
11. 洗蛋温度太高。
12. 蛋传感染(如沙门氏菌)。
13. 药物、毒素、杀虫剂等。
14. 捡蛋不完全或次数少。
幼儿园母鸡孵蛋案例分析
幼儿园母鸡孵蛋案例分析主题:幼儿园母鸡孵蛋案例分析在幼儿园课程中,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幼儿的动物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一些幼儿园会选择孵化鸡蛋来展示生物生长的课题。
这种方式成为了幼儿园常见的生命教育模式之一。
这里我们介绍一种幼儿园母鸡孵蛋的案例,并从中分析孵化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描述某幼儿园计划为幼儿孵化蛋,用来展示动物世界中的生长发育过程。
幼儿园选择了一只健康的母鸡,并收集了15个鸡蛋作为孵化的试验样本。
孵化过程中,孵蛋箱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设置了定时自动翻转鸡蛋的功能。
经过21天的孵化,成功孵化了10个小小鸡宝宝,而有5个鸡蛋依旧未孵化。
二、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母鸡孵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1. 孵化时间和温湿度对于孵化时间,一般鸡蛋的孵化期在21天左右,但实际孵化时间也可能取决于鸡种、温度和环境的因素。
在控制孵化时间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如使用温控孵化箱或手动调节孵蛋箱中的温度状况。
对于温湿度,一般情况下应该注意孵蛋箱内部温度稳定控制在37.5℃左右,湿度应控制在50-55%之间,以确保鸡蛋内的胚胎正常生长。
2. 卫生和安全幼儿园母鸡孵蛋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
母鸡、孵蛋箱和孵化器等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并且,孵化箱和孵化器需要进行防护措施,以避免幼儿误伤。
3. 鸡蛋品质孵化鸡蛋的品质也是影响孵化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鸡蛋应当是完好的、无损伤的、有去膜的,而且需要在配种后存放不超过10天。
4. 自然鸵蛋与人工孵化鸵蛋幼儿园母鸡孵蛋一般是人工孵化,与自然鸵蛋孵化还是有所区别的。
在自然的孵化环境中,母鸡可能会在孵化过程中自发地调节温湿度等参数,并在需要时会对鸡蛋进行翻转,以保证鸡蛋的均匀受热。
而在人工孵化中,则需要靠辅助设备进行控制。
三、结论幼儿园母鸡孵蛋是一种很好的动物生长展示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探究兴趣,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思考和创作能力。
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种蛋贮存温度高,孵化温度不当,母源性或蛋壳携带的病原感染,胚胎种蛋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孵化机通风不良,未翻蛋或翻蛋不当,停电时间过长
胚胎在孵化后期(13-18天)死亡
种蛋的营养水平低温度过低或一段时间温度过高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小头向上
幼雏未啄壳在第8-21天死亡
孵化机湿度过低,出雏机温度过高孵化后期通风不良、温度偏高胚胎感染
幼雏沾粘蛋白
温度偏低湿度太高、通风不良
雏鸡与壳膜粘连
孵化机、出孵机湿度太低
雏鸡脐பைடு நூலகம்收缩不良、充血
湿度过高湿度变化过剧胚胎受感染
雏鸡腹大、柔软、脐部收缩不良
温度偏低通风不良湿度太高
胚胎及雏鸡畸形
孵化早期(1-5天)温度过高种蛋缺乏维生素
孵化过程中出现臭蛋及臭蛋爆裂
裂蛋蛋壳污秽,孵化用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出雏早、幼雏脐部带血
孵化温度偏高孵化温度高、湿度低
出雏迟
孵化温、湿度偏低种蛋贮存过久孵化室内温度变化不定
雏鸡体小
入孵种蛋小孵化机内温度太低
雏鸡呼吸困难
出雏机内残留大量熏蒸剂或熏蒸时间不当出雏机内温度太高感染了传染病
啄壳中途停止、部分死亡
种蛋大头向下翻转不当
雏鸡体重不整齐
入孵种蛋大小不一孵化机内部热度不均匀
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问 题
原因及对策
无精蛋太多
公母比例不合适种公鸡营养不良或年老、不育公鸡肉垂和冠冻伤或种蛋贮存不当
出现血管环及胚胎在前期(1-6天)死亡
种蛋贮存温、湿度不当、贮存太久种蛋运输不当、造成裂纹蛋、系带断裂等,孵化温度不当,种蛋熏蒸消毒过甚或程序不当,种蛋营养失调,母源性种蛋污染
鸡孵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在母畜分娩发生难产时,往往要进行人工助产。
但在家禽(鸡、鸭、鹅等)的孵化过程中,往往就忽略了给岀壳困难的雏禽进行人工助产,致使难产胚胎发生死亡,带来经济损失。
兼用型和肉用型的鸡、鸭、鹅等禽雏都可发生难产,特別是在岀雏的后期,应该及时进行人工助产。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助产呢?
如果破壳不到三分之一,内膜发白、湿润,血管清晰充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宜进行人工助产。
因这时稍不留心,血管被撕断,胚胎流血,就会造成死亡或残雏。
如果破壳已过三分之一,内膜发黄或焦黄,显得干焦,不见血管,或者绒毛已发干,甚至有的地方与壳膜粘连,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助产。
但也一定要注意血管,轻轻撕剥,过于干燥时,可浸温水湿润后再行撕剥。
一旦胚胎头颈露岀,估计可能挣脱岀壳时,不必硬将其全身拉岀壳外。
本文来自:广州益尔孵化设备有限公司
QQ:1351480997。
山鸡孵化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置 向阳 , 地势 较高 , 保持 通风 良好 。 并
28减 少有 害 气体 . 禽舍 内 的有 害气 体为 氨气 、二氧 化碳 和硫 化氢
山 鸡 孵 化 期 应 注 意 的 几 个 问 题
佟 佳媛 李景林
( . 江省泰 来县 畜牧水 产局 12 0 ,. 江省泰来县 江桥镇 畜牧站 12 0 ) 1 黑龙 6 4 0 2黑龙 640
相 对湿 度 高于 7 %, 2 蛋鸡 羽 毛粘 连污 物 , 诱 发鸡关 易 节炎病 , 产蛋 量下 降 。在高 温 高湿环 境下 , 蛋鸡 呼 吸
加 快 。这样 环境 也有利 于微 生物繁殖 , 导致 疾病 的发 生 。低温 高湿 环 境下 , 易使 家 禽失 热过 多而 受 寒 , 影
蛋鸡适 宜 的相对湿 度为 6 %一 0 0 7 %。如果 舍 内湿 度 低 于 4 %f 蛋鸡 羽毛 凌乱 , 肤 干燥 , 气 中浮 0 t #, 皮 空
29 及 时 剔 除病 鸡 、 产 鸡 和低 产鸡 . 休
主要抓 2 个阶段。开产后到产蛋率上升到 8 % 0
前 为 第 1 段 , 过 观 察鸡 精 神 状 况 、 冠 颜 色 , 阶 通 鸡 触 摸腹 部 和耻骨联合 处等 方法挑 出病鸡 和假母鸡 。 2 第
先, 可缩 短到 蛋鸡 平 常喂料 时 问 的 5 %。其 次 , 0 可将 精饲 料减 少 到蛋 鸡平 常 自由采 食量 的 5 %~ 0 , 0 6 % 但 青 饲 料 和矿物 质 饲料 不可 减少 。到饲 料递 减 至不 能 再减 时 , 应逐 渐增加 饲料 , 以保证 产蛋连 续 。
4 照 蛋
一
孵化小鸡后期死在壳里的原因
孵化小鸡后期死在壳里的原因
一、小鸡孵化后期(13-18天)死亡原因
1、孵化过程中的孵化温度较低,导致雏鸡胚胎极度衰弱,从而死亡。
2、孵化过程中的通风透气性较差,散热条件不良,导致雏鸡胚胎窒息死亡。
3、在即将出雏时,环境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导致雏鸡畸形,生活力下降,啄壳无力而死亡。
4、种鸡营养水平较差(比如缺乏维生素B12)。
二、小鸡孵化中期(7-12天)死亡原因
1、种鸡的营养水平较差(比如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B2等)或者是体质较弱。
2、在孵化之前,种蛋未进行预热处理或未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不到位。
3、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雏鸡活力下降。
4、孵化过程中,未及时进行翻蛋或者是翻蛋不合理。
5、孵化过程中,通风不良。
三、小鸡孵化前期(1-6天)死亡原因
1、种鸡的营养水平较差(比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等)或种蛋品质较差。
2、种蛋贮存时间过久,孵化率下降。
3、种蛋贮存时的温度过高或过低。
4、种蛋熏蒸消毒过度,导致种蛋孵化率大幅下降。
5、孵化前期时,温度过高或过低。
6、种蛋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受损。
育雏期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一)
育雏期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一)
雏鸡体重不达标原因分析:
(1) 雏鸡前端料供给量不够或饮水不足或饲料浪费或喂低质低价料。
(2) 育雏温度过高、湿度低或光照时间短或通风换气不良或饲养密度过大或平养群体过大。
(3) 发生疾病(如腺胃炎、球虫、鸡痘、法氏囊病等),或遭受强应激(如断喙不当,疫苗注射,过度分群等)。
(4) 鸡雏质量差(如弱小、脱水),或基础鸡群不理想。
解决方案:
(1) 雏鸡前端料采食要足够。
正常情况下,海兰褐2周累计采食量为200克/只,3周累计采食量为360克/只。
育雏末体重不达标,要继续喂雏鸡前端料,直到体重达标。
(2) 调整水线。
鸡最舒服的饮水姿势是身体站直,抬头,使水正好流入口中。
对于1周龄雏鸡,喙与饮水乳头的最佳角度为35~45°,大于1周龄雏鸡,喙与饮水乳头的最佳角度为80~85°。
水压要求呈半滴水状态。
(3) 对于低于标准的雏鸡要增加饲养空间,增加给料量。
平养群体不超过500只。
淘汰体重过小的鸡。
(4) 环境改善。
参照育雏期环境管理。
育雏期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二)
育雏期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二)鸡群均匀度不理想咋办
原因分析:
(1) 鸡群曾经或正在感染着某些疫病。
(2) 鸡雏质量不合格,如健康程度差、大小不均匀等。
(3) 雏鸡早期脱水会导致个体间发育明显不一致。
(4) 鸡群密度过大,水位、料位不足或布置不合理。
(5) 饮水器质量差或安装不合理,水质差等原因导致饮水不足。
(6) 育雏温度、湿度、光照等在育雏舍内不同位置间差异过大,导致采食、饮水等不一致。
(7) 断喙长短不一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8) 鸡只获得的疫苗剂量不一致,剂量过大的鸡只可能会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的现象。
(9) 日粮营养浓度低。
雏鸡每日能摄入的营养处于临界状态,无法抵御外界环境的侵扰,一旦哪个雏鸡采食量减少就很难再获得所需要的营养,发育受阻、体重及胫长就会低于平均水平,鸡群均匀度变差之路就此开始。
解决方案:
(1) 有针对性地纠正上述影响鸡群均匀度的管理错误。
(2) 如有必要,可以人工调群,大小分栏进行不同管理。
肉鸡孵化
肉鸡人工孵化技术(一)孵化场的建立1.建场要求(1)场址选择:孵化场应远离交通干线(500米以上)、居民点(不少于1000米)、养禽场(1000米以上)和粉尘较大的工矿区等,为一独立的隔离场所。
(2)孵化场的工艺流程:必须严格遵循“种蛋→种蛋消毒→种蛋贮存→种蛋处置(分级、码盘等)→孵化→移盘→出雏→雏鸡处置(分级、鉴别、预防接种等)→雏鸡存放→雏鸡”的单向流程原则,不得逆转。
(3)孵化场的建筑要求: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应选用防火、防潮和便于冲洗、消毒的材料;孵化器安装位置应不影响整体布局及操作。
门应有利于种蛋等的输送。
孵化室与出雏室之间设缓冲间,既便于孵化操作又便于卫生防疫。
(4)孵化场的通风换气系统:以各单元单独通风为佳,至少孵化室与出雏室,应各有一套单独通风系统。
2.设备(1)孵化器:大致可分为平面孵化器、立体孵化器两种类型。
平面孵化器:有单层和多层之分。
一般孵化出雏在同一地方,也有上部孵化,下部出雏的。
孵化量较少(几十枚至几百枚)。
立体孵化器:主要分为箱式和巷道式两种。
容量为几千至一万多枚的箱式立体孵化器。
按出雏方式分为:下出雏、旁出雏、孵化出雏两用和单出雏等类型。
巷道式孵化器孵化量大,尤其适于孵化商品肉鸡雏。
采用分批入孵、分批出雏。
入孵器和出雏器,分别置于孵化室和出雏室。
其它设备:水处理设备、运输设备、冲洗设备、发电设备、雌雄鉴别设备等。
(二)种蛋的孵前处理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来自生产性能优、受精率高、无垂直传播疾病、饲喂全价饲料、管理良好的种鸡群。
应选择外观清洁、蛋重为52-68克、蛋形为卵圆形、蛋壳颜色符合本品种特征的种蛋。
同时剔出裂纹蛋和气室破裂、气室不正、气室过大的陈蛋以及大血斑蛋。
2.种蛋的保存:种蛋应保存于温度为13°C-18°C,相对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
一般保存5-7天为宜,不要超过两周。
种蛋保存1周以内不必转蛋,超过1周,每天应转蛋1-2次。
孵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汇总
孵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汇总x孵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汇总,具体问题如下介绍:1、种蛋澄清,没有血丝、血环无精蛋种蛋贮存太久;种蛋贮存时温度和湿度不当;种蛋熏蒸消毒过甚。
2、种蛋澄清,但有血环,胚胎在第1~4天死亡原因:陈蛋,种蛋贮存温度、湿度不当;种蛋运输不良;孵化早期温度不正常;种蛋熏蒸消毒过甚;种蛋营养失调;鸡冠冻伤或疾病等;母源性或蛋壳携带病原微生物感染胚胎;种蛋遗传性孵化率低。
3、受精蛋在第1~6天死亡很多原因:孵化初期温度太高或太低;孵化机内通风不良;未翻蛋;种蛋熏蒸过甚;种禽状况不正常;种蛋贮存过久;贮存条件不当;遗传因素。
4、入孵第2周胚胎死亡原因:种蛋贮存温度较高;孵化中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母源性或蛋壳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胚胎;孵化机内通风不良;种鸡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翻蛋失常;孵化期间停电。
5、幼雏完全形成,存留大量未吸收蛋黄,未啄壳,在第18~21天死亡原因:孵化机湿度过低;出雏机湿度过高;孵化湿度不当;通风不良;孵化后期温度偏高;胚胎感染。
6、壳被啄破,但幼雏无力将啄孔扩大原因:出雏机通风不良;短时间的超湿或温度偏低;胚胎感染。
7、啄壳中途停止,部分幼雏死亡,部分仍存活原因:种蛋大头朝下;翻转蛋不当;出雏机湿度偏低;通风不良;短时间超温或温度太低。
8、幼雏沾粘蛋白原因:温度偏低;湿度太高;通风不良。
9、幼雏与壳膜粘连原因:种蛋水分蒸发过多;出雏机湿度太低;转蛋不正常。
10、提早出雏,幼雏脐部带血原因:第1~19天温度太高;第1~19天湿度过低。
11、脐带收缩不良、充血原因:湿度变化过剧;出雏机湿度太高;胚胎受感染。
12、初生雏太小原因:蛋太小;贮存期间湿度太低;孵化期湿度偏低;孵化期湿度过高;蛋壳薄而多孔。
13、幼雏腹大而柔软,脐部收缩不良原因:温度偏低;通风不良;湿度太高。
14、幼雏绒羽短,眼部沾有很多绒毛原因:温度高;湿度低;出雏机通风过度;出雏机内放置太久。
15、出壳太迟原因:孵化机温度太低;种蛋贮存过久;孵化室内温度变化不定;孵化机湿度过低。
种蛋孵化过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
种蛋孵化过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
1.蛋内有血环,胚胎在1~4 天死亡,种蛋存放时间过长,或贮存的温度、湿度不当;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碰撞;入孵初期温度过高;种蛋消毒过甚;种鸡营养缺乏或失调;母源性或蛋壳带来病原微生物感染胚胎等。
2.胚胎多在孵化后2 周死亡,孵化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种鸡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3.气室正常,胚胎死于壳内,种鸡营养缺乏或失调。
特别是维生素缺乏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4.气室大,胚胎死于壳内,孵化温度过高,湿度过低,种蛋营养不良。
5.胚胎多在孵化第2 周死亡,种蛋存放温度较高;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种鸡营养不良或失调,维生素缺乏;母源性或蛋壳带来病源性微生物感染胚胎;翻蛋次数过少或角度太小。
6.气室小,胚胎死于壳内,通气不良,有害气体过多,湿度过大。
7.入孵第1~6 天死胚增多,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种蛋存放时间过长,种蛋蒸熏消毒过甚;种鸡遗传性孵化率低。
8.啄单孔,无力将孔口扩大,临近啄壳时温度突然猛增。
湿度太低,通风换气不良,种鸡饲料中维生素A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缺乏时,这种现象最多见。
来源:白羽肉鸡产业信息库。
出壳雏鸡的常见缺陷及其可能原因
孵化第1-5天期间温度太高;尼克酸缺乏。
喘气
出雏器内温度/湿度太高;熏蒸太久或过度;霉菌性肺炎(喘气症状表现在出雏6小时以后
皮下急性发炎,水肿,胶性渗出物或出血(发生在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后早期死亡者)。
马立克氏疫苗、稀释液、注射器具及针头受细菌污染,消毒不全或消毒后再受细菌污染。
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
营养缺乏(尤其维生素B2缺乏);入孵1-14胚龄期间高温;种蛋存放时间过长。
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绿粪。
出雏器温度太高或太低,通风过度,或在出雏器内停留时间太久。
跗关节红肿
缺乏维生素,蛋壳太厚,孵化器温度过低或湿度太大。
眼睛细小,异常或无眼
操作、运输时太粗放;消毒不当;硒或锌缺乏;缺氧,或入孵第1-6日期间温度过高。
脐孔闭合不良;绒毛粗糙、干燥
孵化器内的温度太高或时高时低;出雏器内的温度太低,湿度太大,或出壳后湿度没有降低。
脐环闭合不良,带丝线,湿润发臭,肿大柔软,脐炎,无生气
细菌感染;孵化器内温度过低;孵化或出雏器内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弱雏
出雏器温度太高或通风不良;细菌感染或熏蒸过度。
弯趾/八字脚
入孵期间温度太高或太低;种鸡营养不足;运送时盒底太滑。
出壳雏鸡的常见缺陷及其可能原因
缺陷
可能原因
出雏不均匀
种蛋的大小和存放时间不一致;种蛋来自不同龄期的种鸡群;入孵前或出雏期间不同的种蛋的温度、湿度或通风不均匀。
绒毛粘连有碎蛋壳
种蛋在存放、入孵/出雏期间的湿度过低;翻蛋不适当;蛋壳太薄或破裂。
脐部带血
孵化器或出雏器内的温度过高。
雏鸡个体细小
种蛋细小、存放或入孵时湿度太低;孵化期间温度太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气压低;蛋壳太薄或蛋孔太多/太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或者畸形;种鸡群患病;基本器官系统发育失常;洗蛋液温度过高;蛋产出前感染(例如:沙门氏菌);药物,毒素,杀虫剂等等;集蛋次数过少或集蛋不完全。
3、现象:照蛋为白蛋;剖检可见血环或死于孵化3天以内的小胚胎;看不见黑色的眼睛。
原因:种蛋贮存时间过长或温度不合适;熏蒸消毒不当—熏蒸过度或在孵化的12—96小时熏蒸;孵化早期温度过高;孵化早期温度过低;种蛋转运中由于震动而受损,等等;鸡群患病;老龄鸡群;胚胎生理发育的意外;近亲繁殖,染色体异常;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V A,VE,铜,硼,泛酸等;通常伴随着受精率下降问题;药物,毒素,杀虫剂等等;污染;胚胎处于蛋产出前的发育阶段,也就是内胚层还没有形成或刚刚形成;4、现象:胚胎死于孵化的第3—6天;卵黄囊循环系统形成,胚胎在左侧,无卵齿。
原因:见3.(1)—3.(14);通风不足,或蛋壳被糊住,二氧化碳含量>1%;翻蛋不正确—每小时少于1次或多于6次,或翻蛋角度不合适;(实践证明每小时翻蛋一次或每两小时翻蛋一次,均可取得满意的孵化率,但原文如此----译者注);维生素缺乏—VE,核黄素,生物素,泛酸,亚油酸等。
5、现象;胚胎死于孵化的第7—17天;每枚胚胎都长出卵齿,趾爪成型,毛囊清晰(8天),羽毛长出(11天)。
原因:孵化的温度、湿度、翻蛋、通风不合适。
低湿增加了主动脉弓的畸形(13天);污染;营养缺乏—核黄素、生物素、尼亚新(烟酸的商品名----译者注)、泛酸、VB6、VB12、硼、磷、亚油酸等;致死基因(已经有超过30种被人们发现和报道)。
6、现象:胚胎死于孵化18天以后。
原因:不正确的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通风;出雏器温度、湿度、通风不正确;污染,尤其是通过蛋盘污染(曲霉菌等);熏蒸消毒浓度过大或时间过长;转蛋落盘过程中种蛋受凉,或转蛋落盘过晚;蛋壳破裂—入孵前、孵化中或转蛋过程中破裂;营养缺乏—V A、VD、VE、VK、VB12、硫胺素、核黄素、生物素、叶酸、泛酸、亚油酸、钙、锰、磷、硒等;胎位不正,胚胎转向失败;胚胎生理发育意外,包括转为肺呼吸,胚内循环建立和/或肠管、卵黄囊收缩的失败;这一阶段的这些变化(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都是很危险的;遗传因素—致死基因,染色体畸形;双黄蛋;啄壳和出雏期间,孵化器频繁开门;蛋壳质量太差;鸡群患病。
四、特殊问题及解答:1、现象:未啄壳,胚胎完全成型,卵黄囊巨大;有的卵黄未完全吸收进入腹腔;有的残留蛋白。
原因:翻蛋不充分,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受阻;孵化期或转蛋后湿度过高;孵化器温度过低;出雏器温度过高;种蛋受凉(例如转蛋时);营养缺乏;遗传因素;胚胎生理发育意外;鸡群患病;通风不足;种蛋存放时间过长。
2、现象:啄壳、胚胎完全成型,死于壳内。
原因:转蛋后湿度过低或温度没有及时降低;出壳期湿度过低;出壳期温度过高;营养缺乏;鸡群患病;通风不足;孵化的前12天翻蛋不充分;转蛋时受损;存蛋时间过长。
3、现象:蛋壳部分啄破,胚胎存活或死亡。
原因:(1)出壳期熏蒸消毒过度;(2)小头向上孵化。
4、现象:出壳过早,雏鸡过小,叫声嘈杂。
原因:种蛋过小;不同品种的差异;孵化器的温度过高;孵化器的湿度过低。
5、出壳过迟。
原因:种蛋过大;老龄鸡群;种蛋存放时间太长(存蛋时间每延长1天,孵化期增加40分钟,孵化率下降0.5—1.2%);孵化器温度过低;胚胎活力弱;近亲繁殖;孵化器湿度过高。
6、现象:发育慢,出雏拖沓。
原因:存蛋时间长的和短的混合孵化(若同时入孵,存蛋时间每延长一天孵化率下降1.2%;如果将存蛋时间较长的蛋提前入孵,以适当延长其孵化期,则孵化率只下降0.5%);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的蛋混合孵化;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种蛋处理不正确;孵化器或出雏器内有冷热点;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过高或过低;孵化厅通风系不合适;正压过高或负压过低;这样的压力可能改变孵化器或出雏器的通风;7、各出雏盘出壳雏鸡的数量或质量不均匀。
原因:(1)大蛋和小蛋混合孵化;(2)年轻鸡群和老龄鸡群所产的蛋混合孵化;(3)不同品种或品系的种蛋混合孵化;(4)有些种蛋存放时间过长;(5)孵化器或出雏器通风不够均衡;(6)一个或更多鸡群患病或应激;(7)不同鸡群的种蛋保存程序差异。
8、雏鸡发粘,身上粘有蛋白。
原因:孵化温度偏低;孵化湿度偏高;翻蛋不合适,导致胎膜发育和营养吸收受阻;老龄鸡产蛋;种蛋过大。
9、现象:雏鸡干燥,粘附于蛋壳内;翅膀上粘有碎蛋壳。
原因:种蛋保存、孵化和/或出雏期湿度过低;翻蛋不正确;蛋破损或蛋壳质量差。
10、现象:出壳过早,脐部带血。
原因:(1)孵化器和/或出雏器的温度过高。
11、现象:雏鸡过小。
原因:种蛋过小;蛋保存期和/或孵化期湿度偏低;孵化的温度偏高;海拔高度过高。
高海拔地区(>1,500米或4,920英尺)的孵化场必须适应低湿度、二氧化碳和缺氧。
大气压<600mmHg(~1,830米或6,004英尺),降低了胚胎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加了蛋中水分的散失;蛋壳粗糙、过薄。
12、现象:脐孔愈合不良;羽毛、绒毛干燥、粗糙;原因:孵化器的温度偏高或变动范围过大;出雏器的温度偏低;出雏器湿度过高或出雏结束后未及时降低;种鸡营养缺乏。
13、脐孔愈合不良;雏鸡潮湿、有异味;身体发粘,体型大而软弱,呈昏睡状。
原因:脐带炎(脐部感染),通过脏的出雏盘、脏蛋、不卫生的机械设备或孵化厅污染;或种蛋消毒不严所致;孵化器温度偏低;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偏高;通风不足。
14、现象:雏鸡虚弱;原因:出雏器温度偏高;出雏器通风不足;熏蒸消毒过度;污染。
15、现象:胎位不正。
孵化19天后的正常胎位是:胚胎的长轴与蛋的长轴一致;头位于蛋的大头;头位于右侧翅膀下,喙朝向气室;脚朝向头部。
原因:蛋小头向上或水平放置孵化;翻蛋次数不够或翻蛋角度不合适;孵化器温度偏低或偏高;湿度偏高;老龄鸡群;种蛋接近圆形或过大;营养缺乏,尤其V A和VB12;种蛋处理或保存不当;发育迟缓;孵化18天以内的胚胎其胎位与出雏期不同,但有一种是正常的(例如:头位于两大腿之间);脚位于头部上方的胎位是很难辨认的,但可能也是正常的;喙位于翅膀上方的胎位大概是常见的一种变异类型;有些胎位不正的情况可能是致命的,其它的则不是。
16、现象:畸形。
原因:种蛋保存不当;种蛋受到震动或大头向下转运;遗传因素;营养缺乏,例如:生物素、核黄素、锌或锰;翻蛋不充分;种蛋放置的方向不合适,例如:小头向上;孵化器的温度偏低或偏高;鸡群患病;通风不足,蛋壳过厚或气孔数量少。
17、现象:脚趾弯曲,两腿外撇。
原因:孵化器温度偏高或偏低;营养缺乏;出雏盘底部太光滑。
18、现象:绒毛短、呈细丝状。
原因:营养缺乏,尤其核黄素;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营养抑制因子,导致营养缺乏;孵化的第1—14天温度偏高。
19、现象:雏鸡闭眼,眼中沾有绒毛。
原因:出雏器的温度过高;出雏器的湿度过低;绒毛收集器失灵;雏鸡出壳后在出雏器停留时间过长;出雏器内通风过度。
20、炸蛋。
原因:产蛋箱脏导致种蛋脏污;床蛋;洗蛋不正确;用污染的布擦蛋或用污染的缓冲液洗蛋;鸡舍的灰尘、空调器或传送带污染等等;水分在蛋壳凝聚(“出汗”);水喷、溅湿种蛋,种蛋浸入污染的液体中;被早先爆炸的蛋、破蛋或漏出的蛋黄、蛋清等污染;用脏的器械或手照蛋时污染;孵化蛋车、空气过滤器、加湿系统污染。
21、现象:侏儒胚:生长发育受阻。
原因:种蛋污染;孵化厅污染,尤其出雏期;种鸡患病;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甲状腺发育异常。
22、交叉喙,喙扭曲。
原因:(1)遗传因素。
23、现象:无眼或眼睛畸形。
原因:(1)孵化的第1—6天温度偏高;(2)孵化的第1—6.3天缺氧。
24、现象:脑外露。
原因:(1)孵化的第1—3天温度过高;(2)孵化的第1—3天缺氧。
25、现象:出壳雏鸡或啄壳而未出壳的雏鸡跗部红肿。
原因:啄壳出壳期间维生素缺乏;蛋壳过厚,常见于1年内的小母鸡(实际上只有初产母鸡才常见这种情形,但原文如此----译者注);孵化器的湿度偏高和/或温度偏低。
26、现象:气室过小,壳膜未完全啄破,跗关节红肿,雏鸡水肿,残留蛋白,卵黄收缩不良,蛋的失重<10%;原因:孵化器湿度偏高;蛋壳过厚,多见于青年母鸡;孵化器温度偏低。
27、现象:长骨变短,鹦鹉喙,骨骼弯曲;软骨营养失调。
原因:遗传因素,致死基因;营养缺乏(生物素或锰)。
28、现象:喙短小或缺失,颜面畸形。
原因:孵化的第1—5天温度过高;遗传因素,致死基因;发育意外;营养缺乏(尼亚新)。
29、现象:内脏异位(外露)。
原因:孵化器温度过高;遗传因素,致死基因。
30、现象:出血。
原因:皮肤红色—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过高;尿囊绒毛膜出血—转蛋时粗暴操作;营养缺乏(VK或VE);胚胎死于11—15天,胚体小、呈暗红色—通常是蛋盘或其它污染所致。
31、现象:头部及颈后水肿。
原因:(1)营养缺乏—VE或硒。
五、营养缺乏症和毒性反应:1、V A缺乏:循环系统发育异常;骨骼畸形,尤其头骨和脊柱;大脑、脊髓和神经退化;胚胎早期死亡(第2—3天);可使孵化中的雏鸡眼睛发干,眼睑粘连;V A过剩也可使骨骼畸形。
2、VD3缺乏:胚胎晚期死亡(17天后);发育迟缓;骨骼生长受阻;佝偻病。
3、VE缺乏:可导致循环系统问题,出血,发育迟缓,脑软化,眼睛畸形(晶状体浑浊或出血),颈部和脚水肿,胚胎死亡高峰在2--5天,出壳雏软弱。
4、VK缺乏:可导致胚胎和胎膜出血,尤其在出壳或接近出壳时。
5、硫胺缺乏:可致多发性神经炎;死亡高峰从早期到后期直到19天;出雏盘中有许多死雏。
6、核黄素缺乏:发育迟缓;腿短小;循环系统破坏;水肿;棒状绒毛;脚趾卷曲;软骨异常;贫血;肝脏为褐色或深绿色;死亡高峰在3—5天、10—15天、以及21—22天;7、烟酸缺乏:骨骼肌增生(生长发育变慢);水肿;上喙短小;神经、血管系统畸形。
死亡高峰在8—14天;8、VB6缺乏:胚胎早期发育受阻,死亡高峰在8—14天;9、泛酸缺乏:皮下出血,水肿,脑积水,羽毛发育不良,腿弯曲,脂肪肝,眼睛白内障,心肌苍白、心脏肥大,死亡高峰在2—4天和11—15天;10、生物素缺乏:软骨营养失调、骨骼畸形,长骨变短,鹦鹉喙;并趾(脚趾间有蹼状物);胚体和尿囊绒毛膜出血;胚胎死亡高峰从3—4天直到17天;生物素严重缺乏时,胚胎早期即大量死亡;轻度缺乏时,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
11、叶酸:胫骨弯曲,并趾;头部变平;眼小;内脏外露;鹦鹉喙或其它缺陷;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17天以后;12、VB12缺乏:水肿(尤其在眼睛周围);出血;脚趾蜷曲;喙短;腿部肌肉发育不良;侏儒;脂肪肝;甲状腺肿大;心脏肥大,不规则;胎位不正--头在两大腿之间;胚胎死亡高峰在8—14天(小高峰)和16—18天;13、锰缺乏:软骨营养失调;骨骼畸形,长骨变短;鹦鹉喙;;水肿;绒毛、羽毛异常;死亡高峰在18天以后;雏鸡发育不整齐;14、锌缺乏:骨骼缺陷,尤其脊柱后段(最常见的缺陷是出现皱褶);眼小;内脏外露;喙和头畸形;水肿;雏鸡软弱,不能站立、采食和饮水;死亡率可能非常高;15、钙缺乏:缺钙的影响大多通过较差的蛋壳质量间接反映出来;较差的蛋壳质量会增加种蛋失重率、污染率;生长受阻;降低骨骼发育指标;增加死亡率但死亡的阶段趋向于较晚;钙大量过剩也可导致胚胎畸形;16、镁缺乏:雏鸡震颤、喘气、抽搐;17、磷缺乏:骨的构成异常;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14—16天;18、铜缺乏:血液及循环系统缺陷;发育迟缓;死亡高峰在3天以内;19、碘缺乏:影响甲状腺活性;缺乏或过剩均可延长孵化期;降低生长率;增加死亡率;甲状腺可能肿大;20、硒缺乏:缺硒将增加VE的消耗;过高水平的硒是有毒的;缺硒可导致头和颈部水肿;腿弯曲;脑和脊髓坏死;上喙短小;眼睛缺失或眼球突出;胎位不正的比例增加;21、钼的毒性:蛋中钼的含量超过17ppm,鸡胚在12天100%死亡;22、锂的毒性:过量的锂导致高死亡率;眼睛缺陷;大动脉扩张;神经管异常;23、硼的毒性:蛋中过量的硼(44ppm),导致胚胎在发育早期和13天死亡;畸形的症状与核黄素缺乏相似;颜面部、喙、骨骼及附属器官畸形;24、蛋白质、氨基酸:缺乏、过剩或不平衡可导致胚胎畸形或死亡;这些畸形包括:上喙和/或下喙短小或异常;脑外突或畸形;内脏外露;翅短小、扭曲;脊柱扭曲;身体短小;眼睛异常;25、脂肪、脂肪酸:亚油酸缺乏:发育迟缓;75%的胚胎胎位不正—头部在右翅上方;死亡高峰在1—4天、8—14天和21天以后;年轻母鸡产的头几枚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质从卵黄向胚胎转运减少,这似乎增加了死胚率;26、其它物质:四环素:抑制骨骼矿化;侵蚀长骨的软骨部分;骨骼畸形;磺胺:生长缓慢;长骨变短;;鹦鹉喙;;青霉素:腿、翅和头水肿、出血;黄曲霉毒素B1:发育迟缓(从第12天开始);肝脏小;死亡率高;氨水(孵化器内):神经管闭合不全;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