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及运用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内涵及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 J。
S。
Bruner)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非常强调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己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在布鲁纳看来, 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认知结构可以看成编码系统, 它的主要成分有 “一套感知的类目" 、“比较抽象的概念”、“主观臆测或意象" 。
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这种各部分存在联系的知识, 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因此,他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
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己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新知识同己有知识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可能同学生的己有知识相违背, 或相替代,或者是先前知识的重新提炼.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以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 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 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基础。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未来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
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05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的挑战与批评
对理论的挑战
实证支持不足
尽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具有其独特的见解,但在实证研究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 其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螺旋式课程设计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按照学 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积 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于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的背景和贡献
布鲁纳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 代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 重要突破。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 引言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概述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应用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挑战与批评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知 识的学习和认知结构的构建。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的出发点——知识结构论
• 呼吁教材的改革,主张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的基础知识 • 他认为过去的教材旨在适应近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只注重 知识数量的传授,使教材的分量日益增加。 • 在知识和信息迅猛增长的今天,只注重知识和数量的传授已遭遇严重 挑战,注重教材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智力培养的教学应该成为时代 的需要。 • 学习知识的结构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以整体的眼光看待、 理解事物。 • 认为注重知识基本结构、原理、概念的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幻灯片 3
教学目标
• 发展学生智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 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我们必须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论的目标,也 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 理智发展 •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 演技能”。具体地说就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 以实现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 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促进;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培养理 智的诚实。 •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和形成学生智慧和认知的发展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 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 《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 (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 改变 • 认知主义: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 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教学应用——教学的基本原则
• 教学理论应考虑:学生的本性、知识的本质、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 • 基于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 的某种心智形式,提出四条原则:
布鲁纳和结构课程理论
布鲁纳和结构课程理论120 世纪五十年月末叶,由教课内容和教课方法统驭着教课论,确实发生了质的改革。
此前,追忆到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代就有的教课“思想” ,连绵两千年才发展成为“论,”即看法系统。
夸美纽斯的《大教课论》,不过在教和学的“艺术”范围构建理论系统,它也稳重地连续快要四百年。
当二十世纪初经验主义的活动课程以内容和方法的大矛盾式改造向历史悠长的学科课程挑战的时候,发生了教课由“重教”到“重学”的重要转变,但教课论的基本建构模式也没有质的改变。
前述新技术革命,终于创建出一种亘古未有的人类文明新格局,这种格局呼唤着一代能够解决新问题、适应改动不居的社会文化、有能力和才华的新人。
旧式的教课,或以策略或以风格见长的教课,传统技术和艺术的教课,都没法训练出这样的新人。
以认识结构学说为基础的结构课程应运而生,它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对比较,在形式上固然依旧是学科课程,但在目标看法上却发生了质的变革:教课不不过致力于知识量的累积或智力程度,而是由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动向“过程”的关注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智力假想为经过生长着的有机体与其环境互相影响而成立的复杂而又灵巧的“图式”,“图式”在教课活动中经过同化、均衡、适应而发展,深入地研究了认知的“结构”及其发展的“过程,”为教课论能发生上述质的改革供给了理论支持。
在教课识题上,认贴心理学派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分歧就在于,行为主义重视习得习惯、试试错误,重视经过控制奖励刺激来引诱学习,而认知学派却重视习得“结构”、重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顿悟或洞察。
所以认贴心理学恰好为50 年月未科学教育堕入技术革命挑战的疑惑气氛的严重形势,拓通了决断的新思路。
50 年月未兴起于美国, 60 年月显示出生界性动向的课程改革运动,不纠葛于小孩中心或社会中心,不再过分地限制于活动课程或学科课程,而是深层次地研究现代化和科学化,被称之谓“学识中心。
”美国教育家。
教育心理学7(班杜拉+苛勒+托尔曼+布鲁纳)-20191026
前情回顾
0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观察学习
个体(认知)、环境、行为
Person 、Enoironment 、Behavior
(一)交互决定论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是指通过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一个人获得了某种新的反应,或者矫正
了原有的行为反应。
1.观察学习的特点
(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行为。
(2)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而是靠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4)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只是动作的机械复制,而观察学习往往具有创造性。
2.观察学习的类型
(1)直接的观察学习 → 简单模仿
(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 规则
(3)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 全新组合
文字内容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3.观察学习的过程
行为的特征
榜样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征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三种强化类型: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自己做自己被强化看到榜样做自己被强化自己做自己强化。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这样,同一个物理学知识可以转换成各种不同的形 式教给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螺旋式课程实施要求
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教给任 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 即螺旋式课程的方式,但是具体实施螺旋式课程有一定
的要求: • 遵循儿童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表征的认知
发展阶段 • 把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教给儿童
一、学习的实质——认知结构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认知结构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认知结构理论 学习是学生头脑中的形成组织结构的过程。 而这些结构主要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编码而成 掌握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 给的信息。
一、学习的实质——认知结构理论
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花格衣服的人时,我们 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人是位女子 ,她有两只手、两条腿等等。 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 息。我们先决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 出推断。
编码与概括化的结果
因此知识的获得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
知识学习三过程举例
一、认知结构理论 学习是学生头脑中的形成组织结构的过程。 而知识的获得包含三个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
一、学习的实质——认知结构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即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 ,发展水平不同,儿童认识和表现事物的主要方式 也不同。表征可以再现知识也是形成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将儿童认识和表征世界的形式成为认知表征 系统
(二)反思当前教育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2 提出假设
3 上升到概念
4 应用
(三)发现学习的特点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 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 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 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 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 生的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可作为教学 设计的模式。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他认为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 育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 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和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的刺激反 应论者不同,布鲁纳十分关注学 校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问题,强调 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数学上的 应用。
三.主要著作有:
《教育过程》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 《论认知》(1962)、 《教学论探讨》(1966)、 《教育的适合性》(1971) 《思想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 》(1956,与人合作) 《认知生长之研究》 (1966) 《超越所给的信息》 (1973) 《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 (1983) 《心的探险(1984) 》等。
当采用讲解式教学时,步调与作风, 主要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学 生不过是听者罢了。当采用假设式 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便处于合作状 态。学生不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者, 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 在其间担任主要角色
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 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 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 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 的态度。 发现学习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
参考文献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特征 张公社—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6-12 期刊)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完形 - 顿悟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等概念。
能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认知观并形成用科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意识与 习惯。
资料链接
①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 教育心理学[M].3 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16.(有改动)
第三节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 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完形 - 顿悟学习 理论。布鲁纳后来用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 ”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这一概念, 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部世 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原因。
过了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然后
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 猩用其中任何一根竹棍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它还能把几个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获取香蕉。 它停了一会儿,突然将两根竹棍像钓鱼竿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并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副本
(二)映象性表征
映像表征 即指通过心理表象来认知事物, 即用心理表 象作为某些客体的替代物。它 是比动作表征高一级的认知方式。
又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儿
称
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
肖
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
像
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生
式
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这些表象
再
之对于所却觉的事物,很像照片与现实。
现
因为照片是与现实的经验非常紧密地联系
表在一起的。象源自14(三)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 一直到以后的年代。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里最重要的是 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 复制,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由于这些 抽象的符号,人们最终能假设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关 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
16
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是学习 者不同的认知模式,代表着不同阶段和 不同水平的认知,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 段,对儿童的教学要以适合儿童认知发 展水平的方式进行。按照这个要求来设 计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能力。
17
五.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要用探究的技
巧去发现科学的基本定理。
(一)发现学习模式 (二)发现学习的过程 (三)发现学习的特点
7
四.认知发展过程论主要内容: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把智慧生 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们看作是形成表 征系统的过程。他认为,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 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 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总结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更加强调的对知识的理解明确知识之间的练习。
但这种结构也有缺陷因为有些学科的结构并不是非常清楚。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简单来说他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同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另一个就是在他看来学生心智的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独自遵循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合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
比如同样的知识通过改变结构可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生。
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这种学习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內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这几个特征。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从对新知识的获得到运用各种方法转化知识适应新任务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再到核对我们的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合适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比如习得一个数学公式在面对不同的题型的时候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才能解决面临的新的数学问题最终通过题目是否解答出来评价转化是否有效。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其中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
在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之上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的呈现尤其对于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这种可以用来进一般迁移的东西在学生掌握之后可以融会贯通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提倡发现学习不止包括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且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
此外,布鲁纳还强调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他主张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挑 战学生思维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他还提倡跨学科学 习,认为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案例
以下是几个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理论:
1、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 自己发现并理解科学原理。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学生可以了解光合作 用和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物理和化学现 象的本质。
四、总结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理论强 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提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这一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 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发现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 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学习理论将继续在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内容二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幼儿 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教育者的焦点。本次演示将以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 该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最后,教师对幼儿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实验结果,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通过上述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有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其认知能力,同时形成性评价也为教师提 供了及时反馈和指导的机会,有助于优化教学实践。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内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内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ppt课件
案例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 力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 学作品,激发学生对 文学的兴趣。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 语言、结构和主题, 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 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 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 学素养。
总结与反思
对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01
理论背景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结构理论对教育心
理学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核心概念
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包括学习者对事物及其关
系的认识和理解。
03
理论要点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形成,认为学
螺旋式课程设计
总结词
通过不断深化和扩展知识点,将课程内容按照螺旋式结构组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
详细描述
螺旋式课程设计是一种将课程内容按照螺旋式结构组织的课程设计方法,它强调对知识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使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四: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增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语言 交际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语言交 际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不断提高 自己的英语水平。
通过模仿英语语音、语调和对话,让学 生深入理解英语语言的特征和用法。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听英语儿歌、故事等材料,激 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06
支架式教学
总结词
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生平及著作杰洛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1960年出版的《教育的历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五南出版)一书,将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理论引介到教室教学实境。
1962年出版有关认知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名著:《论认知》(On Knowing, 1962)、《教学论》(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五南出版)等等。
198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结构发展论之外另一种以文化论(culturalism)为基底的心理学,发表了几本代表作:《实作的心灵,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1986)、《意义的行动》(Acts of Meaning, 1990)以及本书(1996)。
二、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布鲁纳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
这样的模式首先是从个人的文化中汲取的,又适应于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布鲁纳说:"我们对世界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对'那里'的秩序和结构的反映或反射,而是包括能够在事前编造成一种可以预言世界将是怎样的、或者可能是怎样的构成物或模式"。
这种模式布鲁纳称之为"世界模式"(models of the world)。
实质上,这个世界模式就是个人所期望的事物。
这个模式能使人预言、推和外推更多的知识。
对于布鲁纳来说.推就是通过新知识的应用而改变某种见解;外推就是超过他所获得的知识。
因此,一个人关于世界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目前所经历的事物和已学到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这种模式中学到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能够预言下次会出现什么。
在布鲁纳看来,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知觉,实质上是一种构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面,个人把他的感觉资料和他的世界模式联系起来,推论出一个关于外部事物的假设。
然后.用这个事物的另外一些特性来检验他的假设。
所以,一个知觉者不应被看成是一个被动反应的有机体,而应更确切地被看作是一个积极地选择信息、形成知觉的假设,并且有时为了减少意外的事情或达到有价值的目的而歪曲从环境中输入信息的人。
记忆也不只是一个人对固定的、没有生气的痕迹的重述,而是一个人完成想象的重建的问题。
思维就是一个人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来弄懂所察觉的一大堆杂乱事实的过程。
总之,布鲁纳反对把人看成是一个在认识上被动的接受者,而把人的认识过程看成是一种积极的构造过程。
认知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对外部事物的类型化和概括化。
布鲁纳认为,知觉过程是一种类型化的过程。
这种类型化是以一个人从观察到的线索到认出物体的种类所作的推理上的飞跃为基础的。
思维活动的概念化和类型化过程使人有极大的能力去区别他们环境中的物体或过程。
人们为了弄懂他环境中事物的意义,他必须能够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似乎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者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者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
例如,人们能够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又能够把各种不的颜色类化成一个概念,即颜色;或者类化成几个概念,如"暖色"、"冷色"等。
同样,人们也可以按照社会阶级、性格特征、派别、民族性、性别和年龄等把人进行各种分类。
布鲁纳还认为,概念化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strategy)。
所谓策略,布鲁纳认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做出决定的任何程序都可称为策略。
概念化正是通过策略的作用才发生的。
策略的选择要权衡三个因素:信息的情境;认知的难度;风险性。
1.信息的情境(informational situation)思维过程是在一定的信息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样,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信息才能开始思想工作。
面对一项工作,我们究竟应该收集多少信息?这要看该项工作的认知难度和风险情况。
如果该项工作关系重大,风险性大,而且有时间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或信息,那么人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
,以便使工作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如果搜集资料或信息的认知难度太大,而且工作结果的风险又不大,那么就可以少花时间去搜集资料。
2.认知的难度(cognitive strain)思维是一种艰苦的活动。
要想做出超出个人理解能力的思考.不但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要作出许多遭受挫折的尝试。
如果一个人对他的思想的可靠性没有把握,他就可能产生极为忧虑的状态。
所以,人们在选择策略时,就要考虑该种策略的认知难度。
3.风险性(risk)思维的概念化过程的结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结果的风险性越大.人们越倾向于审慎的资料分析或信息加工。
如果概念化结果的风险性很小,那么,人们就不愿意忍受更多的认知上的劳累。
另外,人与人之问愿意承担风险的勇气也有明显的差异。
第一节知觉与归类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习得 (acquisition)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提炼,(2)转换(transformation)--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
(3)评价(evaluation)--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合适?外推是否恰当?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他的这种观点,是与他从事的一系列认知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
1956年,布鲁纳与古德诺(J.J.Goodnow)和奥斯汀(G.A.Austin)一起完成了一项重大的研究计划,并以《思维之研究》为书名发表了研究的结果。
该书力图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最简单而又最普遍的现象:归类或慨念化(categorizing or Conceptualizing)。
该书涉及到知觉理论、分类理论、概念获得及其策略理论、编码系统理论、智慧生长与表征系统理论,这些理论对解释学生的认知过程很有启迪。
一、知觉理论布鲁纳从事知觉与认知研究时,强调人类思维的策略性和目的驱动性。
认为,人类是有系统地对环境信息加以选择和抽象概括的(解释知觉的方式)。
在布鲁纳看来,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换成意识、知识、情感或其他东西的行动。
他认为,知觉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知觉具有归类和推理的性质。
所谓知觉,就是人们根据刺激输入的某些确定的或关键的属性,有选择地把它们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的已有知识加以推论。
知觉过程的这一主要特征,也是一般认知的特征。
布鲁纳断言:"像认知理论所需要的一样,知觉理论需要一种能够归类和推理的机制"(Bruner,et al·,1956)。
因此,布鲁纳赞同赫尔(D.O.Hebb)的论断,认为知觉的某些基本单位或认同性(identification)是天生的,源的,而不是习得的。
皮亚杰也认为,用某种特定方式归类的某些基本的能力,取决于某些更为基本的能力是否存在,这也就是说,要识别某种事物,首先要存在把该事物归入其中的类别,那么,在儿童认识的最初期,必然已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非习得的类别。
而随着形成比较复杂的类别,归类就涉及到学习的过程,即要学会如何识别、权衡和使用关键属性。
第二,知觉具有各种不同的真实性。
布鲁纳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东西,实际上多少是以不同程度的精确性来预见该物体事实上应是什么样的。
换言之,当人们把某一物体归入某一类别时,就会对该物体必需具备的、但现在还没有知觉到的属性做出预测。
这里,布鲁纳引用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C.S.Peirce)的观点。
皮尔斯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是人们对与该命题有关的属性或结果做出的假设性的述。
布鲁纳由此推断:一件事物的意义,在于把它置于假设性推理的网络中,然后对它的特征和效应做出的推理。
----------------------在布鲁纳看来:"我们在学习知觉时,实际上是在学习我们所遇到的物体和事件的各种特征之间的关系,学习适当的类别与类别系统,学习预测和检索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是合拍的"(Bruner,et a1·,1956)。
因此,他认为知觉过程涉及四个相继的步骤:(1)初步归类(primitive Categorization);这是在作比较复杂的推理活动之前进行的。
在这一阶段上,环境事件在知觉上是孤立的,只是注意到它的某些特征,事件本身还没有什么意义。
(2)搜寻线索(cue search);这一阶段是寻找可以用来辨别该事件的那些属性,以便把它较为精确地归入某一类别。
在这一阶段上,人们对刺激采取开放的态度。
(3)证实检索(confirmation check);搜寻线索是为了进一步作出尝试性的分类,在这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刺激的开放性骤然缩小,往往只是搜寻那些可以用来证实该事件的线索,以检索原来的归类是否确切。
(4)结束证实(confirmation completion);这是知觉认同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以终止搜寻线索为标志的。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对其他线索基本不开放了。
因为当人们认为已把某一事件归入很合适的类别后,就不大可能再对其他线索作出反应了。
知觉过程是以对刺激输入开放、选择、关闭为特征的。
推论:知觉是一个归类推理过程。
布鲁纳还强调,对刺激输入归类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觉准备状态(perceptual readness)。
知觉准备状态是指某一类别的可接受的程度,而可接受性是根据某一类别对刺激输入加以编码的难易程度来界定的。
一种合适的类别的可接受性,在知觉的真实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布鲁纳认为,有两个因素决定类别的可接受性:个体的期待与需要。
二、归类理论知觉过程也就是对客体加以归类的过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觉与归类是同一回事。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超越所给的信息。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这一观点来源于他的归类理论。
因为在他看来,所有认知活动都涉及类别的问题。
布鲁纳认为,人类世界是由大量可辨别的不同物体、事件和人物组成的。
只有通过使类别才有可能做出推理,发生知觉。
所谓类别,就是平等地对各种事物加以归类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