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汇编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fa00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e.png)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
3.练习应用题,培养口算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加减乘除混合思维的应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1.定义:连乘是一种多次乘的运算方法,乘加是加数和一个带有括号的两个数的乘积,乘减是减数和一个带有括号的两个数的乘积。
2.意义:连乘、乘加、乘减是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
3.方法: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二、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1.连乘的运算法则:–$a_1 \\times a_2 \\times a_3 = (a_1 \\times a_2) \\times a_3 = a_1 \\times (a_2 \\times a_3)$2.乘加的运算法则:–$a \\times (b+c) = a \\times b + a \\times c$3.乘减的运算法则:–$a \\times (b-c) = a \\times b - a \\times c$4.方法:通过练习例题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应的运算法则。
三、应用题练习1.练习1:小绿每天踢足球,练习时间为1小时,共练习30天。
如果他每天练习时间都增加30分钟,练习的总时间会比原来多多少小时?2.练习2:某商店促销活动,原来75元的商品,现在打8.5折,每个人只买一件,用50元的钞票买了这件商品后能找几元?3.练习3:某县5亿元的地方债出售给5.2万张购买市民,每张价值1000元,如果有市民愿意购买全数的话,每5万元应支付多少年利息?4.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例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55cc3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f.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以第一人称,以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为例,详细阐述这些方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36页至第38页的连乘、乘加、乘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总价。
2. 例题讲解: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所讲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连乘:A × B × C = (A × B) × C乘加:A × (B + C) = (A × B) + (A × C)乘减:A × (B C) = (A × B) (A × C)七、作业设计(1)2 × 3 × 4 = ?(2)5 × (6 + 7) = ?(3)8 × (9 7) =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d03a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8.png)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连乘、乘加和乘减的概念。
2.学生能够应用连乘、乘加和乘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连乘的概念,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连乘的含义。
例如,将2、3、4连乘,写成2x3x4,等于242.让学生举一些常见的例子,来加深他们对连乘的理解。
二、教学(40分钟)1.介绍乘加的概念,教师通过一个示例,例如2x3+4,来说明乘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解释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2.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乘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介绍乘减的概念,教师通过一个示例,例如2x3-4,来说明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师解释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4.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乘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拓展运用(4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商场打折,原价是100元,打了8折,现在多少钱?学生需要计算100x0.8,得到实际价格。
2.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问题,并应用知识解决。
四、练习巩固(4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例如,计算2x3+4x5-6的结果。
2.学生自己找一些练习题,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解答。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连乘、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连乘、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能更好地运用连乘、乘加和乘减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13b6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数学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教育学生勇于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件商品正在打折,原价是100元,打8折后,再满300减50元。那么,这件商品最终需要支付多少钱呢?”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章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2.强调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提高解题准确率。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4.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呈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每斤5元,买了3斤,又买了2斤香蕉,每斤8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运算——连乘、乘加、乘减。你们猜猜看,这些运算会有什么特点呢?”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03476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a.png)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结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四节“连乘、乘加、乘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6页至第77页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买了3本,还买了2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的价格是5元。
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6页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强调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如“一件衣服的原价是120元,商家进行了两次促销活动,第一次打八折,第二次打九折。
请计算最终的价格。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de78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a.png)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2. 乘加: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加上第三个数。
3. 乘减: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减去第三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应用。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连乘、乘加、乘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连乘、乘加、乘减的例子及实际应用场景。
2.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 教学道具:实物、图片等。
4.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课件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例子,讲解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讨论解题过程,互相交流心得。
5. 拓展与应用: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必做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选做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拓展练习题。
3. 小组竞赛:小组内进行连乘、乘加、乘减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维水平。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0db94a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d.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连乘、乘加、乘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或实物中包含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来计算这些数学信息?(二)新课讲解1.讲解连乘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连乘的意义。
2.讲解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意义。
3.讲解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1.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四)课堂练习1.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挑战自己。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拓展题。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讲解教学重点:1.连乘:引导学生理解连乘是将两个或多个乘法运算连在一起进行的计算。
例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长和宽都要用乘法计算,然后将两个乘积相乘得到面积。
教学难点:1.连乘的实际应用:通过对话让学生理解何时使用连乘。
例如,老师问:“如果我们有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米,宽是3米,高是2米,我们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学生可能会回答“长乘宽乘高”,老师接着问:“那我们为什么要连乘这三个数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因为体积是三维空间的大小,所以需要三个维度的乘积。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91c7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9.png)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练习题、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 利用PPT、练习题、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演示: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作业,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第二章:连乘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练习题、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 利用PPT、练习题、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乘的概念。
2. 讲解演示:讲解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作业,总结连乘的运算规律。
第三章:乘加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乘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fec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3.png)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连乘、乘加、乘减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2. 探究新知:(1)连乘: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展示连乘的实例,如“3×4×5”。
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连乘的意义。
(2)乘加:展示乘加的实例,如“2×3+4”。
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乘加的含义。
(3)乘减:展示乘减的实例,如“5×6-2”。
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乘减的概念。
3. 实践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2)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特点及运用。
5. 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连乘、乘加、乘减的规律。
2. 布置相关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十、教学资源:1. 课件、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 网络资源(如相关教学视频、案例等)。
十一、教学安全: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ada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a.png)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 乘加: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
3. 乘减: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直观的方式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作业质量和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连乘、乘加、乘减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 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提供拓展资源,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9a67e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7.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够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较为复杂的运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c1b516aef8941ea66e05b3.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一.复习旧知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1)_ 5 60(2)30 7+85(3)250 4-200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订正:(1)3600 (2)295 (3)800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1.初步尝试.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_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0.45 0._ 300=0._1 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进行类推.计算下列各题.(1)72 0.81+10.4 (2)7._ 2.4-5.7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_.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复习.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贴出:a b=b a(a b) c=a (b c)(a+b) c=a c+b c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2.观察讨论.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0.7 1.2○1.2 0.7(0.8 0.5) 0.4○0.8 (0.5 0.4)(2.4+3.6) 0.5○2.4 0.5+3.6 0.5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四.巩固练习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4.2 1.69=□ □2.5 (0.77 0.4)=(□ □) □6.1 3.6+3.9 3.6=(□+□) □2.计算下面各题.(1)_.4 6.1 2.3(2)3.25 4.76-7.8(3)_.1 0.92+3.93(4)5.67 0._-0.62(5)7.2 0._ 28.5(6)0._3 0.24+0.875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3.判断对错.(1)50.4 1.95-1.9 (2)3.76 0.25+25.8=50.4 0._ =0.9776+25.8= 25.2 =26.7776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4.应用题.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2.(1)272._2 (2)7.67 (3)20.582 (4)0.57_ (5)36.936 (6)0.88532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50.4 1.95-1.9 3.76 0.25+25.8=98.28-1.9 =0.94+25.8=96.38 =26.744.1.30 6 285=_23(元)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 (P._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1._ 0.2 0.45 0.6 0.8 0._5 0.759 0 0.25 0.4 0._7 0.1 0.1 0._ 0.85 0.4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_ 5 60 30 7+85 250 4-200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⑵ 得出: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二.尝试: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板书:0.9 0.9 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4.那_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1)0.9 0.9 _0 (2) 0.81 10+_0=0.81 _0 =8.1+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7.尝试后练习:P._页的〝做一做〞.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三.运用:1.P._页7题⑴ 出示: 50.4 1.95-1.8 3.76 0.25+25.8 =50.4 0.1 =0._4+25.8=5._ =25.894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⑷ 集体订正.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_.4 6.1 2.3 3.25 4.76-7.8 _.1 0.92+3.933.P._页9题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五.作业:P._页5题P._页6.8题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三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_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 2 7 25 4 8 9 10 62.说出运算顺序:_ (5+60) 30+7 85250 4 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_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抽生板演:0.9 0.9 100=0.81 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 0.9,再乘100.)②0.9 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 0.9呢?不可以就用0.9 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_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 0.9 _0 第二种:0.9 0.9 10+81=0.81 _0=0.81 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三.练习1.完成第_页〝做一做〞.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2.课堂作业:第_页练习二5-10题.3.拓展练习:计算(2.4+3.6) 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教学后记: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f9c53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5.png)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第一章:连乘1. 教学内容:理解连乘的概念,掌握连乘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连乘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乘加1. 教学内容:理解乘加的概念,掌握乘加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乘加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乘加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乘减1. 教学内容:理解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减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乘减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实际应用1. 教学内容: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应用题,评价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多样练习1. 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学难点: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拓展训练1. 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faa2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4.png)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将以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为例,为大家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他买了3本,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连乘的概念。
2. 讲解与实践(15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PPT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结合黑板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我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计算3×4×5,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
3. 互动交流(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加深对连乘、乘加、乘减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练习与反馈(10分钟)六、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情景引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bcea1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4.png)
教案:连乘、乘加、乘减(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连乘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例如2×3×4;乘加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例如2×3 4;乘减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例如2×3-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学会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
4.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讲解新课:教师通过PPT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示范和解释。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新知识。
3.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通过计算器或手算,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和展示。
作业设计:1. 布置一些连乘、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乘、乘加、乘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1707b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b.png)
=24.57+12.87=46.28
=37.44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69×99 (2)1.25×2.3×0.8
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
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课后反思
1.通过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引导学生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讲述:现在我们知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了。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数的适用范围从整数拓展到了小数。
1.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教师板书:0.25×4.78×4
(1)先请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计算过程。
(2)提问。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先算0.25×4比较简便)应该怎么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把原算式改写成0.25×4×4.78)
备课年级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教材第15~16页)
备课教师
主备: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小数混合运算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连乘、乘加、乘减题。
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通案)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1.简算下面各题。
25×32×4 18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https://img.taocdn.com/s3/m/4c1094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b.png)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连乘、乘加、乘减算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连乘、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连乘、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连乘、乘加、乘减的图片或实物。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连乘、乘加、乘减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实践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表扬和指导。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举例说明连乘、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
(2)寻找生活中的连乘、乘加、乘减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题和寻找生活实例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ea2a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a.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乘法算式。
2.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乘法知识。
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对连乘、乘加、乘减的理解和运用,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连乘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乘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乘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连乘•对连乘的概念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学会连乘的运算规则。
•给予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乘加•通过乘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法解决问题。
3. 乘减•介绍乘法与减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乘减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乘减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连乘•定义连乘的概念,示范连乘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跟随实际操作。
•练习连乘算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学习乘加•介绍乘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乘加练习。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乘加法解决问题。
4. 学习乘减•讲解乘法与减法的联系,示范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减运算规则。
•组织学生进行乘减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五、教学要点1.灵活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乘法算式。
3.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馈•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习题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留下的练习题目。
2.自主进行相关乘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记录相应的例子。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连乘、乘加、乘减这些乘法运算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
(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小结: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