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

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一节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一:知识结构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

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

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就是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应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就越小。我们所说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

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提示:区域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各区域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土壤类型、生物种类等也存在着地域差异。

6、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实践意义

(1)整体性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课堂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