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合集下载

姜夔

姜夔
1.清空 2.句法: ① 深加锻炼,字字敲打的响,语言风格清 刚瘦硬,不媚艳,不熟滥。 ② 借鉴江西诗法来填词,句中意象疏宕明 丽,自有清气往来,超脱闲逸。 3.词前小序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 短句,然后协一律,故前后阙多不同。 4.借鉴江西诗法来填词,句中意象疏宕明丽, 自有清气往来,超脱闲逸。
• 姜夔生平 •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饶州鄱阳(江西波阳)人。为诗初学黄庭 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 致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 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 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 臬。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恋情词
姜夔的恋情词,不同于秦楼楚馆的娱人丽唱,绝 少依红偎翠的轻浮细节,而以执著庄重见长。用独 特冷艳的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将恋情雅化,赋 予柔思艳情一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解连环》《琵琶仙》《江梅引》《长亭怨慢》 等回忆合肥恋人,写来灵心秀句、清镇意密,眷恋 深情,绵绵不尽。
艺术特征
姜夔彻底反俗为雅 继柳永变雅为俗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姜 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迎 合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 而姜夔词被誉为雅词的典范。至清代,浙西词派 奉姜夔为圭臬,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姜夔的羽翼史达祖,其词追求炼句。但由于过 于注重炼句,有的词作境界不浑成。雨的自度曲 《双双燕》和《绮罗香》,前者堪称咏燕绝唱。 史达祖也工于咏物,其最负盛名的是两首咏燕、 咏春
孤芳自赏,于清词丽句之间透露出醇雅才士的脱 俗人格。善于运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 不同的生理联系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 受;又善于运用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侧面着笔, 虚处传神。 《扬州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 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最美的十首词

姜夔最美的十首词

姜夔最美的十首词姜夔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雄浑有力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和爱情为题材,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在他的众多佳作中,有十首词以其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称赞。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这十首词,并品味其中的美好。

《夜行船》是姜夔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词中描述了一艘夜行船缓缓驶行在江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夜晚的静谧与宁静,以及人们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词的开头就用“夜行船”四个字生动地勾勒出了整个词的主题,使人们一读即能进入词的情境中。

《长亭外》是姜夔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词中以长亭外送别的情景为写作背景,表达了别离时的惆怅和思念之情。

词的前两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下子勾勒出了长亭外的景色,使人们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

《兰陵王·舞曲十六首》是姜夔的一首舞曲词,以兰陵王的传说为题材,展现了兰陵王的英雄气概和王妃的忠贞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兰陵王英勇无畏的形象,以及王妃守节不渝的品质,表达了对忠诚、荣誉和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青玉案·元夕》是姜夔的一首描写元宵节的词作,以热闹喜庆的元夕为背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和家人团聚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庭温暖。

《天净沙·秋思》是姜夔的一首秋思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秋天的金黄色和凄凉的景象,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使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人生的无常。

《蝶恋花·春景》是姜夔的一首春天景色的描写词,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繁花和欢声笑语,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蝶恋花·落日熔金》是姜夔的一首黄昏景色的描写词,以落日的美丽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黄昏时光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南宋清客词人姜夔简介

南宋清客词人姜夔简介
他的词风受周邦彦影响,讲究格律,但工艳之外,感情真实,如
仙吕宫《暗香》、《疏影》二首,在写景、叙事的同时,将景物、
事件浸染以个人特有的主观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一片一片地
缀合起来,使之成为一幅若明若暗,不是丹青而是水墨的图画;
又如《齐天举》词,把蟋蟀的哀音和听蟋蟀的骚人、思妇的愁怀
层层夹写,织成一片怨情,以自伤不遇的身世,给读者以一种幽
父亲去世后,姜夔漫游衡山、庐山,后来东游江浙。婚后寓
居湖州(今属浙江)苕溪畔,傍依白石洞天,故以白石自号。他
游艺笔墨,而不甘寂寞,工诗词,通音乐;书法学二王,楷书运
笔遒劲,波澜老成,并时时往来杨万里、范成大诸名பைடு நூலகம்公卿间,
以文彩优雅而自诩为陆龟蒙;杨、范诸人也把他当成晋宋雅士,
座上清客,频频邀他赏明月,观古玩,登虎丘(今江苏苏州市
腔者迥异,因此姜词面目焕然,能达到婉转相生的地步。
姜夔常常自度新腔,笙箫声中怡然自得,并著《白石道人歌
曲》,自注工尺旁谱,后来成为宋代唯一的词乐文献。他的诗词,
清隽秀远,咏物寄怀,含蓄蕴藉,以“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为其艺术宗旨,开严羽“妙悟”说先河。他的诗词和诗论,收入
《白石诗集、诗说》。
雅乐之失,但为人所嫉,而未能见用。五年,姜夔又上《圣宋饶
歌十二章》。宁宗为嘉其诚意,下令让他免解与试礼部,可惜姜
夔未能考中。后来他寓居杭州,在繁华的京城中谈文说诗,弄墨
舞文,继续充当清客相公。
姜夔虽气貌若不胜衣,但襟期洒落;他无官无禄,混迹江湖,
如孤飞野云,去留无迹,诗词也精思独造,潇洒自然,出人意表。
声情皆美,清人朱彝尊评道:“词至南宋,始极其工;姜尧章氏,

姜夔

姜夔


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云 : “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 笼)喝道 ,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笼纱即纱笼。词人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 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隽永 有味,意境高远。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 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词人一生未入仕 途,布衣终生,长年以清客身份依居于名 流公卿之家,过着寄人篱下、辗转飘泊的 生活。写此词时,词人已四十三岁,当时 词人移家临安,依附于张鉴门下 。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 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 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 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 法,但都难以指实。这两首词借物咏怀、 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 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两句用“谁教”提起,似问似慨,如泣 如诉,象是怨恨某种不可知的力量使双方 永远睽隔,又象是自怨情痴不能泯灭相思。 正是“人间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 月。”在深沉之极的“人间别久不成悲” 句之后,用“谁教”二句作结,这是一句 提空描写,变实为虚、化人为物,词的韵 味显得悠长深厚,含蕴空灵。


特别是由于年深岁久,年年重复的相思和 伤痛已经逐渐使感觉的神经末梢变得有些 迟钝和麻木 ,心田中的悲哀也积累沉淀得 太多太重,裹上了一层不易触动的外膜,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自己也仿佛意识不到 内心深处潜藏的悲哀了 。

宋 代 文 学姜夔

宋  代  文  学姜夔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 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 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 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 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 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 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这在当时确属 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 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前有美成,后有尧章”。
(2)关于“幽韵冷香”(刘熙载) 关于“幽韵冷香” 刘熙载) 关于 姜白石喜用清、 姜白石喜用清、冷、空、寒、凉、碧 等词语,造成“幽韵冷香”的境界( 等词语,造成“幽韵冷香”的境界(刘 熙载) 霓裳中序第一》 熙载) 如《霓裳中序第一》。
白石用谨严的格律,谐婉的音调、 白石用谨严的格律,谐婉的音调、 清隽劲健的笔致、 清隽劲健的笔致、曲折含蓄融情入景的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创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 。
疏 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 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 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 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 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 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疏影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姜夔

姜夔
《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其中有10首祀神曲《越九歌》、1首琴歌《古怨》、17首词体歌曲(又称“曲子词”,这些“曲子词”又分为两 首填词的古曲《醉吟商·胡渭州》和《霓裳中序第一》)、一首《玉梅令》(这是诗人为范成大所写曲调填词)、 14首姜夔自己写的“自度曲”。他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在每首“自度 曲”前,他都写有小序说明该曲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的还介绍了演奏手法。
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张鉴死后,姜夔非常悲痛,作诗哀挽,可见其情意之深。
是时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原来的乐典散落。
公元1197年(庆元三年),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获得提拔,但朝 廷没有重视。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 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周济: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 窄故斗硬。
刘熙载: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 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陈廷焯: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 武。
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吴潜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主要成就
书法创作
诗词创作
音乐创作
姜夔词作(2张)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 他自己说,三沐三熏黄太史氏。姜夔 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 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 传神。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 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才子词人姜夔简介

才子词人姜夔简介

[键入文字]才子词人姜夔简介姜夔南宋绍兴年间,江西鄱阳出了一位大才子姜夔。

他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精,可惜时乖运蹇,身后凄凉。

姜夔,字尧章,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一个破落的官宦之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叫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起初做过县丞,后来病逝在知县任上。

孤苦无依的姜夔只有去找已经嫁到汉川的姐姐,在姐姐家一直寄住到成年。

在此期间,他曾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

虽然姐姐是亲人,但是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成年后的姜夔知道不能再寄住在姐姐家,于是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淳熙十二年(1185 年),而立之年的姜夔来到湖州乌丞县。

乌丞县令姓萧,名德藻,字东夫,是与中兴四大诗人齐名的人物。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萧德藻与杨万里在湖南零陵旅舍中结识。

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遂定交为友。

第二天萧德藻要动身离去,临行前对杨万里说:我们定交有如订婚一样,应各留一诗为证。

从此二人成为诗友。

后来杨万里曾推荐萧德藻做广西提点刑狱。

当时的宰相王淮说:我深知萧东夫的性格,他不喜欢做官。

他只爱乌丞县的风光,自号千岩老人。

我曾请他做杭州太守,他还称病不来,更不必说那么远的广西了。

杨万里对萧德藻的诗十分推崇,曾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宋人方回说:如果萧不早死,即杨万里犹出其下。

萧德藻作为诗坛名士,对姜夔的才华十分欣赏,与他结为忘年之交,并且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次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携妻随行。

途经杭州时,萧德藻将姜夔介绍给了杨万里。

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大为赞叹,称他为文无所不工,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

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姜夔推荐给范成大。

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1。

姜夔的诗词赏析

姜夔的诗词赏析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 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 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 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 横幅。

❖ 月明千里,指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阕,隔 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此词之佳处,不仅在于心 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 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鹊南飞、有人 应喜,是想象对方之现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 提携影底,则想象团圆之未来。幻中生幻,奇之又 奇,乃全词神光聚照之处。白石情词妙处在于设身 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 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 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 月下,梦逐潮声去。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 羁旅。教说与,春来要、寻花伴侣。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 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 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先生的研究,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
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
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
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

姜夔词的风格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公元1221年),字茂叔,号东篱,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作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姜夔的词风格独特,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艺术风格。

1. 豪放自然姜夔的词作以豪放自然为主要特点。

他不拘泥于古典文学传统,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其词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切感。

他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给人以直击心灵的感觉。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首词通过对天上牵牛织女相会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爱情之美妙与伟大。

姜夔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使词作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2. 情感真挚姜夔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思念和关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

例如《长相思·一重山》中写道: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这首词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姜夔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距离与孤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地牵挂与思念之情。

3. 意境深远姜夔的词作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比喻和象征手法来塑造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情感,使其词作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通过对秋夕夜晚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深秋的凉意和宁静。

姜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之中。

总而言之,姜夔的词作风格独特,以豪放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反映出了社会背景和时代风貌。

姜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姜夔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 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年知为谁生?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 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 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 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 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 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 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 周邦彦在自作词 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 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 有尧章”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 有尧章”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 诗派的风韵 清代诗人朱彝尊 的风韵。 朱彝尊在 重锓裘司直诗集序》 诗派的风韵。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 中论江西诗派时说: 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 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 尧章其尤也。 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 尧章其尤也。”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 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 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 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 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 号角吹宵寒” 更显得空荡凄凉。 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 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 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 扬州慢》 传为佳作。光宗绍熙二年(1191), 《扬州慢》,传为佳作。光宗绍熙二年(1191),他 在名诗人杨万里家, 在名诗人杨万里家,得聆一琵琶艺弹奏久已失传的 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虚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 《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虚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 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 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

姜夔的古诗

姜夔的古诗

姜夔的古诗1、《扬州慢·淮左名都》宋代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2、《疏影·苔枝缀玉》宋代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3、《念奴娇·闹红一舸》宋代姜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4、《念奴娇·闹红一舸》宋代姜夔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5、《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宋代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

笼纱未出马先嘶。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

少年情事老来悲。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6、《姑苏怀古》宋代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7、《暗香·旧时月色》宋代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8、《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代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9、《淡黄柳·空城晓角》宋代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10、《侧犯·咏芍药》宋代姜夔恨春易去。

甚春却向扬州住。

姜夔(1155—1221)

姜夔(1155—1221)



漫谈姜夔身世





1 2 3 4 5 6
姜夔热 清客 情感 朋友 音乐和书法 随想
1 姜夔热






最近几年,海内外悄悄地兴起了一股研究姜夔的热潮。 合肥的一群离退休老人不甘寂寞,硬是把姜夔的研究 弄得有声有色,又是出书,又是举办研讨会,还成立 了自己的民间群众组织——姜夔研究干事会。 姜夔当然有姜夔的特色,姜夔也有姜夔的fans(拥趸 念 顿 的三声)。 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音乐家,随着 近年来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客 观,越来越公正。 作为南宋婉约词的一员,姜夔的“清空”词风影响了 南宋 晚期 和 清代 浙派 词人, 他还得到诸如“如盛唐之有李杜”(清陈锐《褒碧斋 词话》)、“词中之圣”(《七家词选》)这样的美
3 情感




姜夔的这部分词大多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 如《踏莎行/燕燕轻盈》、《琵琶仙/双桨来时》、 《淡黄柳》、《长亭怨慢》、《摸鱼儿》、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江梅引》等。 对姜夔一直挑剔有加的 王国维,说他唯一欣赏 的一句白石词,便是《踏莎行/燕燕轻盈》里的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清朝著名的评论家 陈廷焯 则说,白石词里最 沉痛的,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 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三)内容分析: 上片写梦中相见迷离恍惚。 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 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
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
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
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
光, 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 梦中所见 的情境。 下片写梦后相思,情深入骨。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 “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 “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

南宋文学家白石道人姜夔

南宋文学家白石道人姜夔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 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 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 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 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 不由人不生感慨。
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 处。
•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 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 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 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 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 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 所感是寒气逼人。
背景
•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 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 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南宋王朝南渡后,金 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姜夔因路 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 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 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早年经历
出生破落宦官之家,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 顺,四处流寓。结识诗人肖德藻、杨万里、范成大等。 杨万里“为文无所不工” 范成大 “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寓居湖州
声名鹊起,久居白石洞天,被称为“白石洞人”。
四处游历 移家杭州 悲惨去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
醉吟商小品/小品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 暮鸦啼处。 梦逐金鞍去。 一点芳心休诉。 琵琶解语。
秋宵吟
古帘空,坠月皎。 坐久西窗人悄。 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引凉颸、动翠葆。 露脚斜飞云表。 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摇落江枫早。 嫩约无凭,幽梦又杳。 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姜夔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

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

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

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主要作品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

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

《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

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

姜夔的词集

姜夔的词集

姜夔的词集1、《暗香·旧时月色》宋·姜夔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2、《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4、《姑苏怀古》宋·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5、《疏影·苔枝缀玉》宋·姜夔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6、《杏花天影》宋·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7、《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宋·姜夔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

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

8、《次石湖书扇韵》宋·姜夔桥西一水曲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姜夔

姜夔
清空骚雅任何一 种艺术形式都是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并且 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张炎认为宋代词学 的创作风格是趋向“清空”的,而审美理想是趋向“骚 雅”的。到了姜夔的笔下,才把它们绾结起来。姜夔恪 守本色,一切从法度出发,这使清空和骚雅的结合成为 一种必然。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 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 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 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 而江湖词派的三部词法,两部词选,还有频繁的词社聚 会,都是在实践和传递姜夔的清空骚雅词法。像这样同 时具备词人、词作、词选、词论、词社等五种因素比较 典型的词学流派,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基本信息 姜夔(jiāng kuí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 人,又号石帚。汉族,饶州鄱 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 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 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 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 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 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 秀拨,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 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 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 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 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音乐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 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 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 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 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 了独特风格。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 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 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 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 影》、《疏影》、《暗香》等,成为南宋唯 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 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 《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 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 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 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 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 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 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 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 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 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 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 琴曲《古怨》。

姜夔的诗词

姜夔的诗词

姜夔的诗词
姜夔(约772年-约843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君正,号夔川,后世尊称为姜夔先生。

他是唐代文人中的才子佳人,与杜牧、李商隐并称为“晚唐三杰”。

姜夔的诗词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丽细腻,多以意境深远、豪放慷慨、清新自然见长。

以下是姜夔的一首著名诗词《夔州山中行》:
夔州山中八月初,
夜深和雨过飞珠。

人兴古调唤剧短,
花生新秀铺庭隅。

已饮三杯蓼酒倒,
新弹一曲李逵图。

个中自有深情状,
俊宇轻舞不朱屠。

此诗写的是姜夔游历夔州山中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夜晚深深与雨过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的执着情怀。

诗中还提到了和朋友一起共饮蓼酒,弹奏一曲李逵图等情景,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慷慨和个人的风采。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精准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夔州山中的真挚之情。

姜夔生平介绍

姜夔生平介绍

姜夔生平介绍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

姜夔早岁孤贫。

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

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

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

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

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

绍熙四年(1193)起,姜夔出入贵胄张鉴(中兴名将张浚之后)之门,依之十年。

庆元二年(1196)后迁移杭州。

曾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因与太常议不合而罢。

庆元五年(1199),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四首,诏免解,与试礼部;不第,遂以布衣终身。

嘉泰三、四年间(1203—1204),以《汉宫春》、《永遇乐》诸词与辛弃疾蓬莱阁、北固亭之作唱酬。

二人虽词风不同,辛弃疾亦“深服其长短句”,堪谓并世知音。

姜夔六十以后,旅食金陵、扬州等地,晚境益牢落困苦。

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际。

卒后由吴潜等助殡,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塍。

姜夔一生困踬场屋,然襟期洒落,气貌若不胜衣。

家无立锥,而富于翰墨图书之藏。

精赏鉴,工书法,品评法帖有“书家申韩”之称。

著有《白石诗集》一卷,《诗说》一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集一卷,《续书谱》一卷,《绛帖平》二十卷等十三种。

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与周邦彦并称“周姜”。

且精于乐律,能自制曲。

自谓作词“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与拘谱盲填者不同。

集中有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

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姜夔的作品

姜夔的作品

姜夔的作品一、姜夔的简介姜夔,字长真,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音乐家和文学家。

他生活在北宋理宗和宋徽宗时期,以他的才华和作品而闻名于世。

姜夔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古琴的研究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二、姜夔的音乐作品姜夔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古琴曲、乐府诗歌和宫廷音乐等。

下面列举几首代表性的作品:1. 《高山》《高山》是姜夔创作的一首古琴曲,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简练、独特的风格而广受欢迎。

曲调优美悠扬,通过琴音传达出雄浑壮丽的山水景象,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姜夔根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创作的宫廷音乐。

这首曲子表达了姜夔对历史事件赤壁之战的怀念和敬意,通过音乐将苏轼的词意娓娓道来,情感深沉而动人。

3. 《鹤鸣九皋》《鹤鸣九皋》是姜夔创作的一首古琴曲,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展示了姜夔在古琴演奏技巧上的造诣,以及对传统琴曲的创新和发展。

曲调空灵高远,仿佛让人置身于群山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三、姜夔的文学作品除了音乐作品,姜夔还留下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创作。

下面是几首脍炙人口的作品:1. 《秋思》《秋思》是姜夔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它以其深情款款的笔调表达了对秋天的思念和追忆。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秋天的美丽与沉郁,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2. 《渔歌子》《渔歌子》是姜夔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表达了他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渔村的美景和人们的快乐,带给读者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

3. 《登快阁》《登快阁》是姜夔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引人注目。

诗中描绘了姜夔登上快阁,远望长安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富强和民众安康的殷切希望。

四、姜夔的艺术影响姜夔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成就,推动了古琴乐和宫廷音乐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饶州所辖的德兴县。绍兴三十年进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汉阳县。因生计和应试之便,举家迁鄱阳县入籍。鄱阳是赣东北的门户,扼水陆交通的要冲,物产富饶,商贾云集。宋室南迁后,人口激增,钜子显达,来往此间,更日见其繁荣。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烂缤纷。但一般词人所作,多依传统词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花间集》),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夔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鹤林玉露》卷十四)
尝为自叙:“某早孤不振,幸不坠先人之绪业。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内翰梁公,于某为乡曲,爱其诗似唐人,谓长短句妙天下。枢使郑公爱其文,使坐上为之,因击节称赏。参政范公成大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待制杨公万里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于是为忘年友。复
姜夔简介
姜夔(jiāng kuí 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但也有人认为,姜夔并不是豪门清客的身份。见于“姜夔不是豪门清客--《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文章中认为姜夔并不是豪门清客。现摘要如下。“性恬淡寡欲;不乐时趋”(见清严杰《拟南宋姜夔传》)人品秀拨,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一生未入仕途。——见中国知网”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
姜夔小传
鄱阳人。萧东夫德藻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居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绝妙好词笺》卷二) 夔长于音律,尝著大乐议(详载《宋史·乐志》),欲正庙乐。庆元三年,诏付奉常有司收掌,令太常寺与议大乐。时嫉其能,是以不获尽其所议,人大惜之。(陆钟辉刻本《白石道人诗集》引《吴兴掌故》)
《白石道人歌曲》收词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带有曲谱。《扬州慢》、《杏花天影》、《姜凉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创的词调和乐曲;三首是填词配曲的,内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这十七首,每首定有宫调,并以宋代工尺字谱(与今流行的工尺谱有所不同)斜行注节,扣于字旁。这些有谱的词调是他一生中文艺创作的精髓,为后人留下了可资研考演唱的丰厚遗产,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白石创制的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光宗绍熙二年(1191),他在名诗人杨万里家,得聆一琵琶艺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虚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后到合肥,目睹边城一片离索,感怀古英雄之伟烈,创作了寓意深远的犯曲(中有转调变化之曲)《凄凉犯》。同年,范成大已告老还乡,姜夔应范的邀请,往访范于吴县(今苏州)的范村。他赏梅游览后,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范令其婢-歌女小红“肄习之”。音节清婉美妙,范赞赏不已,后来就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夔诗《过垂虹》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即咏此事。姜夔在吴兴寄居时间较长,后期还写了《鬲溪梅令》和拟古乐调的《角招》、《徵招》等歌曲。这些拟古乐调对我国古乐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白石歌曲的《词引》中,可知姜夔曾对《楚辞》的“九歌”皆注律吕,琴曲亦注指法,这说明他除对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弹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参考浙江民间风俗歌曲,创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风格,写下了骚体《古怨》琴歌,抒发他对山河破碎、身世凄凉、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叹。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华,不断地交游和研究,卓然成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庆元三年(1197),姜夔将多年来对音乐的研究和意见写出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各一卷,呈献给朝廷,用以议正乐典。他十分注重琴学,在《七弦琴图说》中阐述了南宋时代的古琴宫调,提出了分琴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为上准,四徽至七徽为中准,七徽至龙龈为下准),三准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转弦合调图,总述了取琴“应声”之法等。这些撰著对我们研究中古音乐和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是有很高价值的。两年后,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圣宋饶歌十二章》,再次希望获得朝廷采纳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这些乐议和乐章直到姜夔死后十年,理宗才“诏以夔所进乐议、乐章付太常(掌管宗庙礼仪音乐之官)”。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姜白石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对他的词调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史学家杨荫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书,论证泽注极详,可资参考。
州萧公,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是年作诗,始得此友。待制朱公既爱其才,又爱其深于礼乐。丞相京公不特称其礼乐之书,又爱其骈俪之文。丞相谢公爱其乐书,使次子来谒焉。稼轩辛公,深服其长短句。如二卿孙公从之、胡氏应期、江陵杨公、南州张公、金陵吴公及吴德夫、项平甫、徐子渊、曾幼度、商翚仲、王晦叔、易彦章之徒,皆当世俊士,不可悉数,或爱其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若东州之士,则楼公大防、叶公正则,则尤所赏激者。嗟乎!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顾,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若有所失。人生百年有几?宾主如某与平甫者复有几?抚事感慨,不能为怀。平甫既殁,稚子甚幼。入其门则必为之凄然,终日独坐,逡巡而归。思欲舍去,则念平甫垂绝之言,何忍言去。留而不去,则既无主人矣,其能久乎?”(齐东野语卷十二)
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姜词有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江都陆氏《姜白石诗词合集》本、王氏四印斋所刻《双白词本》、许氏榆园丛刻本、朱氏《强村丛书》本、沈氏逊斋影乾隆十四年张奕枢刊本。其自度曲,并缀音谱,为研求宋词乐谱之主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