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新闻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工作报告之新媒体使用调查报告
新媒体使用调查报告【篇一:2015新媒体市场调研报告】新媒体市场调研报告一、新媒体简介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笔者认为后者更重要。
单纯形式上革新、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合适,不足以证明其为新媒体。
理念上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得核心内容,至于市场上那些以是否具备互动性来界定新媒体与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观点。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显然,与新媒体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1、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传媒界近年来兴起了一个热词,那就是新媒体,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
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国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a、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传媒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展开论述。
一、数字媒体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数字媒体在中国传媒行业中崭露头角。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也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大传媒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媒体平台,例如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通过多样的内容形式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关注。
二、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尽管数字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被淘汰,而是通过转型升级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拥抱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平台,通过新技术手段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内容。
此外,传统媒体还积极探索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深度报道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新媒体引领行业创新新媒体是指结合互联网技术创造的全新媒体形态,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平台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
在中国传媒行业中,新媒体正成为引领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通过新媒体平台,传媒机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和传播效果。
四、产业链整合加速推进中国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链整合的加速推进。
不仅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之间进行深度融合,还出现了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
例如,在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方面,传媒行业与影视制作、艺术创作、游戏开发等行业之间增强了合作与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五、国际传媒交流合作增多随着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壮大,国际传媒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中国传媒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性传媒展会、高端论坛等活动,与国外优秀传媒机构进行深度交流与对接。
同时,中国的影视作品、网络剧等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加强了国际传媒合作。
六、创新技术赋能传媒行业创新技术在推动中国传媒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
中国电视媒体业的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电视媒体业的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传媒作为一种产业实体,其发展之新之快在全球范围来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传媒企业的融合和传媒市场的开放,传媒产业表现出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的特征。
而作为国内传媒业的老大的电视媒体行业,其发展与运作必然受到包括国内与国外的相关机构的密切关注。
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广告消费额为3178亿美元,其中美国为793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而我国才占0.6%,所以可以预见,我国的广告传媒还将有更大的作为。
一、行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从经济层面看社会经济环境和媒体的经营状况的好坏是直接相关的。
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媒体广告经营越成熟。
社会的生活形态的变化,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和欣赏品次;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媒体广告经营的全面升级。
一方面是广告收入总量提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营额度很小,到了现在四大媒体的年广告经营额到达1000多个亿;另一方面是广告的升级换代,原先是自行车等机械行业作为主要的广告主,现在是化装品/浴室用品、食品、药品、零售及服务性行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成为主要的广告主。
另外,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使得企业从粗放型经营走向集约式经营,企业对媒体广告投放日趋理性,媒体必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2、从政治层面看文化产业政策首先决定了媒体是否具有经营属性,以及经营属性在媒体运作过程中所占的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承认媒体的政治属性,而不承认其经济属性,在这种情况,媒体的生存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广告经营活动几乎没有。
改革开放之后,媒体的经营属性才逐渐显露出来。
以广告为主要手段的媒体经营行为日益增多,并被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媒体逐步引入企业化管理,在传统宣传职能的基础上,广告创收成为各级媒体运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划分,更为媒体经营性资产的剥离提供了政策依据。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中国传媒产业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困境的方案。
同时,本文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困境;解决方案;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传媒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媒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该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电影、电视、报纸、出版等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传媒产业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产业还比较落后,传媒技术、手段、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媒体竞争。
但是,中国领导在传媒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了传媒行业的更新换代。
2. 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和生产水平也得到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3. 建设阶段(2000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国也加入了WTO,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速了中国传媒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4. 新时期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从“数量型”向“品质型”、从“单一型”到“多样化”和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发展,传媒产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和转型,需要不断破解传媒产业发展的困境。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
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
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
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
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
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
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发行和广告上有所作为;在定位上以小见大地宏扬主旋律,活跃报业市场,并成为主流党报的有益补充的报纸。
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张以“都市报”为报名,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报纸,是我国公认的第一张都市报,它的出现不仅创造了都市报当时的发行奇迹,并促进其他报纸的效仿和尾随。
都市报的蓬勃发展是带动我国报业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大力量,无论在广告市场还是发行市场,都堪称主力,可以看出,它至今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作者:童清艳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
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
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
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
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雨崎工作室关于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雨崎传媒二零一一年五月雨崎传媒目录第一部分* 武汉市当前文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2-4)利弊分析第二部分* 武汉市文化传媒企业举例简要分析.....................(5-7)1.湖北日报传媒集团2.武汉电视台3.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4.武汉中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第三部分* 武汉与其它副省级城市文化传媒产业的横向比较.................(8-10)(武汉,长沙,西安)第四部分* 武汉市文化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1-14)武汉市当前文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一.武汉市文化产业总体分析21世纪是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的年代,同时也是人类从资本经济转向创意经济的时代。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传媒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
文化传媒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等。
那么,武汉市目前的文化传媒产业的现状怎么样呢?我们首先通过下面图表了解一下。
(数据来源于雨崎传媒)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数据:1.武汉市文化产业在不断的的发展壮大。
2.对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的上涨。
那么,武汉市五大文化发展支柱产业。
新闻出版、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
2011年就占的文化产值的80%以上。
武汉市在主打这五大支柱文化产业的同时建设了武汉光谷动漫产业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珞珈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效益明显,中国光谷国际文化创意园成为文化部跟踪培育的重点产业园区。
形成了从黄鹤楼—长春观—红楼—起义门—楚望台—农讲所—户部巷—昙华村艺术村—楚河汉街—中部创意之都的文化艺术传媒带。
还蕴育了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传媒,武汉华旗影视制作公司,武汉拇指通科技公司,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影院,湖北剧院,汉江环球,万达影城等一批优秀传媒企业。
“新型媒体智库”建设的现状、困境和发展路径
20201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实施国家高端智库规划。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屡次为中国媒体指明方向,预示着在新时代,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构建新型媒体智库,是中国媒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中国媒体智库发展现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都意识到人才储备尤其是高端智慧型人才储备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到智库建设中。
在大批建设的新型智库中保持着较高活跃度和多样性的是媒体智库,如瞭望智库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智库索引“传媒智库”下已收录十三家传媒机构主办的智库。
纵观近几年媒体智库的转型发展路径。
每家媒体机构在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所依托的资源和发展角色都各有不同:瞭望智库这类的中央媒体,紧扣“国家政策研究、评估和执行反馈”这一核心业务定位,利用新华社内外智力资源,连接全球主要智库,服务中央决策。
人民智库现有员工三百余名,其中舆情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近百人,转型思路为逐步向“人民数据”和“人民云”方向迈进。
光明日报智库内部建立阵容强大的学术委员会,与全国各类智库保持良好互动,重点研究报道中外智库建设情况、发布各类智库成果,组织学术研讨等,并打造首个以“智库”命名的专刊,更加侧重搭建智库成果与声音的发布平台。
市场化媒体中,《财新》的智库是商业性机构,业务涵盖宏观经济及行业研究、市场定价指数、数据库和其他金融信息服务,有单独的机制设计,与财新传媒采取的是并行发展战略。
而《南风窗》整体实现智库化改造,主打围绕智库进行运营,形成新的利润来源。
门户网站中,腾讯企鹅智库致力于互联网产业趋势研究、案例与数据分析,拥有《深度报告》等独家商业分析和数据挖掘产品,强调自身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
中国传媒产业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品” ,其 “ 化 附加 值 ”的高 低 因 受 众 的层 次 、 地 文 域及生活方式等 差异的影响而有较 大 出入 ,所 以目前 在 媒介产业 化运 作方面 出现 了许 多急待 解决 的问题 。 以促进社会和谐 为 目的 ,多 客观和 冷静 ,以建设性 而 不是破坏性 的态度 来传递信息 、发表意见 。为图一 时之快而随心所欲 的言论于人于 已都有害无益 。告诉 公众 “ 说什么 ”和 “ 何 说”将 成 为 we 0时 代 如 h 2. 公众媒介素养 教育的一项 要 内容,是一 个更需要 引
难 度 相应 也 大 得 多 ,加 之 媒 介 产 品作 为 “ 化 商 文
部分 的产 业功 能都 没有 得到有 效 开发 。 在 中国新 闻媒介 中,有 4 . %的媒介, 15 其广 告收
入 占经营 收入的 9 %以上;有 3 .%的媒介, 0 79 其广 告收
入 占经 营收入 的 5 0 O 9 %之间 ;有 2 . %的媒介, 16 其广
边 的信息 ,如何 挑选有用 的信息为完善 自我和参 与社
会服 务,足身处 W b . e 2 0时代 的公众必须具 备的又一
项 基本 素质 。
注 释 ① 张志 蛊,沈 国麟 .媒 介素 养: 一个 匝待 重视 的全 民教育 题 .《 闻 新
记 扦 》2 0 ( ) 0 4 5
此外 ,在 W b . e 2 0时代 ,对公众 而言 ,同时作为 信息 的接受者 ,如何在信息混沌 中获取有价值 和真实 的信息 至关重 要。面 对媒体 碎片化 和话 语权 的分散 ,
机构 ,由政府有 关职 能部 门管理,所 需经 费完伞 由国 家财 政拨 款 ,没 有 竞争 , 也无 需讲 求经 济 效益 ,根 本没有形成 -个经济学 意义上的产、 。随着改革开放 - I 的深入发展 ,我 国传媒业 发生 _显著 的变 化 ,传媒产 『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23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23引言中国报业作为新闻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报业在2023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针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议。
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传统报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但与此同时,新闻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中国报业发展现状的一些关键点:1.数字化转型:报业开始转向数字化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媒体平台和APP,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和交互方式。
2.多元化内容:报业注重提供深度分析报道,以及丰富的特别报导和专题报道。
同时,为了吸引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读者,报业也开始涉足娱乐、体育等领域。
3.深化改革:许多报纸进行了结构重组和组织改革,提高了新闻质量和效率。
同时,一些传统报业也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报业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中国报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将影响报业发展的一些趋势:1.移动阅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将成为主流。
报业应该加强移动端内容的开发,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移动阅读的质量和便利性。
2.用户需求个性化:随着社交媒体和推荐算法的发展,用户对新闻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报业应该根据用户兴趣和阅读习惯提供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3.人工智能技术:报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提高新闻采编和推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4.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以数据分析为基础。
报业可以加强数据新闻团队建设,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提供更有洞察力的报道。
建议与展望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报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数字化转型:报业应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在新媒体领域的竞争力。
投入更多资源开发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拓展读者群体。
2.优化核心业务:记者报道能力是报业的核心竞争力,报业应加大对记者培训的投入,提高报道质量和深度。
3.加强品牌建设:建设强大的品牌能够赢得读者的信任和粘性。
中国传媒业发展形势与创新思路——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辉锋教授
用户付费意识的提升、 1mr传播技术变革、!挺仅环境改辞'1'j
条件的落实,互联网视现ii行业的发展将Y.!1T放率 。
广告一直以~-是多数传蝶的ill:要乃至核心收人来iJfii c
在未来-Ji;:I时期内,月1尸将 9i进-}.!;·成为促进互联网广告
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
新深研会第9期“双一流”与虚拟仿真项目建设
发展的关键性 l冯素,互联网技术 J~l'i 新又会迸一;j;·提升广告的表现能力,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互联
网吸引旦多广告投放 。
后获取收益,每-个传媒市IS拥有大吐的数据,这是很多且他产 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传媒从巾可以努力开发新的 ll~i业模式!.!X:M已 1T1ili~lk模式进行创剧 。
苏:基于 Fi!联网技术的持续创新,传媒业未来l哪些根块将会
有更大的 iii场1)lj;去l呢?
张:在资水、政策、技术等众jJ;f 素的路n1i1J下,传媒业市场格局出现
[编者按]怅的i锋教眨- Jl 以来从事传媒经济学研究,尤其是在
;;~悦刷市场、 f专蝶融资、互联网 71.t 利模式与广告煤休计划l领j或 J~i.?;
卓拌。 2019年 lO)J J 81=1 ,全|主If专蝶职业技术教育联盟刚才I会第三次
全体会议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准办,怅教授Li l 席了此次会议 :H二在会
了大的变动 。 从~,;;求、供给、资本胁力、政策等因素综合来看.我 个人认为,也彤、i捕、在线 ff 乐乎行、知识付货这七个领域在未*产 {1·( 会有巨大附长空间 。
苏:能具体说下这些领城是有 li' 怎样的附氏空 lf1JI呢?
张: r11 ;;~作为一和I•包汹全煤体利: 亏的艺术品,哇!属于
中国报业集团十年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报业集团十年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詹新慧2006年04月29日00:09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出版手机人物数据茶坊·王小丫重走“玄奘之路”·“白宫批评者”变“白宫喉舌”·男版“长今”觅“好男儿”·西方媒体眼中的胡锦涛·小S阔别7月重返《康熙来了》·崔永元为“实话害人”公开道歉自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挂牌成为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至今的十年间,共成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报业集团40家,其中,中央级2家、省级23家、地市级13家,其他2家。
40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
(王国庆:《200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年8月12日。
)“40家报业集团无论是报业集团所属报纸的影响力,还是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代表着我国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同上。
)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已成为中国报业的主导力量。
报业集团十年历程回顾报业集团走过的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前都有一次重要的会议为报业集团的建设和发展铺垫着道路。
第一阶段:从1996年到1997年底,报业集团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为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报业集团模式,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6月10日至12日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首次报业集团研讨会,《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湖北日报》、《辽宁日报》、《新华日报》等10家报社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研讨了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提出了组建报业集团要具有传媒实力、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发行实力等5个基本条件。
这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组建报业集团大幕。
因为有了明确的组建报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各级党报都对照组建报业集团的5项条件积极准备,而已经符合5项条件的《广州日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社。
传媒公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传媒公司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中国传媒公司项目可行性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对中国传媒公司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本文概述了中国传媒公司的整体情况,包括其发展历史、核心业务和当前状况。
其次,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传媒公司涉及的项目,以及该项目的各种技术、管理和运营可行性分析。
最后,本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作出了综合分析和结论。
以上报告认为,中国传媒公司的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中国传媒公司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完善财务管理和建立优质的运营体系来提高其发展效率,并在未来几年内获得较高的收益。
1.中国传媒公司现状
中国传媒公司成立于1999年,其主要从事的业务有:新闻报道、传播营销、宣传推广、文化传播等。
目前,中国传媒公司正在以实施全国范围的营销和传播活动扩大其规模和其服务范围,并积极发展影视制作、网络视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以求提升其经营状况。
2.项目形式
本报告涉及的项目是中国传媒公司打造一个基于网络的综合性新闻平台,它将结合传播营销、宣传推广、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开发一个较大规模的新闻类网站,将更全面、深入、客观地介绍国内外新闻和媒体。
试论媒介对新闻受众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者, 包括 报 刊与 书籍 的读 者 、 广播 的 听众 、 电影 和 电
视 的 观众 等等 。众 所 周 知 , 受 美 学 与 传播 学 的受 接 众 观都 是在 经历 了一 个 漫长 发展 过程 后才 得 以确立
展 , 必须 认真 研究 受众 的需 求 。某种 意 义上 说 , 就 受 众 的这 种 自愿 的 、 动 的和积 极 的选择 , 主 对于媒 介 的
运 营起 到 了导航 指 向 的作用 。
优 劣最具 发 言权 。可 见 , 众 这 一 维 因素 在 新 闻资 受 源 中的重 要 地位 。当代 中国传 媒也 在其 逐渐 走 向现 代 化 、 场化 的过 程 中 , 市 不断 有 意 突 现 、 化 受 众 的 强 主 动地位 , 种令 人 不 可思 议 的“ 众 传媒 无 大众 ” 那 大
维普资讯
第 2 2卷第 3 期
20 0 6年 6月
德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a fDe ho ie st o r lo z u Un v riy
Vo . 2, .3 I 2 NO
J n 2 0 u ., 0 6
试 论 媒 介对 新 闻受 众 资 源 的 研 究 与 开 发
评 价新 闻报 道水 平 高低 的发 言权” 这一 问题 时 , 总是 有 9 以上 的被调 查者 认 为 :受 众” 新 ; 不是 盲从 的 , 而是 有选 择 的 。在 市场 经 济 的大环 境 下 , 介要 在 激 烈 的竞 争 中求 得 生存 和 发 媒
接 受信 息 , 已成 为 众 多 研 究 者 的 共识 。受众 同 传 这 播 者一 样 , 自主意 识 、 造 意识 和 自己对 信息 的理 有 创
信息经济时代对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的研究
挖掘信息, 使之产生效益, 因此首先需要对 信息的挖掘进行投入, 这些投入是为了掌握 某种知识而进行的投资。 3.在不同领域, 不同方面或方向上的信 息成本各不相同。 开发者要在未知领域或陌 生的新闻信息资源区域中获得信息, 比在相 对熟悉的领域中获得信息将要花费更多的 资本。 4 .信息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规模无关。 以199 1年的海湾战争报道为例, 这次报道, CNN的投入高达3500万美元, 美国全国广 播公司不惜投入4500万美元。 除了给记者配 备最先进的发稿设备外, 还提供卫星电话、 防弹衣、 防毒面具、 急救设备等。 这些都是日 常采访所不需要支付的成本, 但又是获取新 闻的超量价值所必不可少的。 昂贵的成本付 出目的就是全面及时地报道伊拉克战争, 增 加媒体的知名度和效益, 开始可能只有100 人收看, 但是随着报道的深入 , 可能有1千、 1万、 1亿人在收看, 在其连续性的动态过程 中, 新闻信息成本和新闻信息价值未必是绝 对等量值。 在合理运筹之下, 完全有可能获 得新闻成本低于新闻价值的效益。 精明的媒 体管理者知道 , 现场报道及知名度的影响 力, 可以吸引大量广告, 可以不断卖出版权, 甚至从长期利益着眼, 品牌就是效益, 经济 效益是无限大的。 这是以较少的成本投入 , 来获得超量新闻价值的表现。
[关键词】 信息 资源 发 成 效 创 新闻 开 本 用 新
当今中国的媒体市场在激烈竞争中充 满着机遇与挑战:境外众多实力传媒对中国 市场虎视耽耽, 国内各路精英也是积极应 对, 占有利位置开拓市场 , 抢 新观念、 新现 象、 新潮流、 新问题层出不穷, 令人 目不暇 接。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不仅需要名正言 顺、 光明正大的正面实力较量, 充满无限潜 力的智慧谋略也必不可少 , 出奇制胜才能 抢占市场, 这些行为的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动 力, 这种动力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即研究媒介操作者如何在各类资源都有限 的前提下, 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在资讯和娱乐 等各方面的需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当 前新闻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新现象。 一、 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的概念 新闻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个子 集, 是以新闻传播者为主体 , 即新闻媒介所 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 包括新闻提 供者、 新闻合作者、 新闻线索、 新闻稿件、 新 闻资料等以新闻传播为目的指向的实践活 动的对象, 是客观事物新近所发生的相对变 动、 以及与变动相关的各类信息, 是具有新 闻传播价值的、 潜在的信息的总和。 而新闻信息资源开发, 是指贯穿新闻 实践始终的、 传播者运用主体的认识能力和 实践能力, 在新闻信息资源发现、 采集、 加工 和传播的全过程中, 以一定的传播目的为指 导, 通过对信息的筛选、 重组、 符号表述等 式, 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资源中蕴含的价值, 不断扩展新闻信息资源区域, 并创造新价值
文化传媒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文化传媒业行业调查行业背景:近年来,传媒行业发展迅速。
2010年,三网融合在国务院层面推出、传统媒体改制整合火爆进行、内容产业快乐出发,中国传媒产业踏上崛起的征程。
今年,中国传媒行业更是逐步挺进数字化与消费型时期,资本市场上,在今年市场走熊的背景下,传媒股成为市场上硕果仅存的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热点之一。
去年10月26日,在创下2307点低点后,A股市场曾经有过昙花一现的反弹。
在这波反弹中,文化传媒成为急先锋。
文化传媒板块的崛起源于国家对整个产业链的扶持决心。
政策扶持下,文化传媒行业成为券商们2012年一致看好的黄金板块也就不足为奇。
一些券商甚至每日对传媒行业出具日报,可见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
国泰君安在其传媒业2012年投资策略中鲜明地提出:“文化产业作为战略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政府政策支持将继续倾斜,财税、金融扶持等实质性政策有望跟进,建议增持。
”国泰君安随后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将适合市场化的文化单位转制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支持把更多文化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加速行业并购整合。
另外通过对影视作品出口的支持,以及减税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国泰君安进一步阐述,文化传媒下三个子行业——有线网络、电影、电视,投资点又各有不同:有线网络行业将有益于广电体系的体制改革,作为壳资源其价值面临重估,重点公司为广电网络。
影视行业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其投资亮点为政府支持和旺盛的国内需求,重点可关注华谊兄弟、光线传媒。
对于明年传媒行业的前景,中投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冷星星指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定是好的,期待更多细化利好政策能够出台。
相信在良好的产业大背景下,“体制改革”和“消费升级”将在传媒业加速演绎,多数企业盈利将实现提升,产业链的拓展亦将积极进行。
在资本市场,传媒板块的高估值将相应得到有力支撑,部分龙头和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将得以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新闻资源开发现状研究调查报告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课题组,于2003年7月至2004年3间对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6个省区的41家主要新闻媒介进行了实地调查,由此考察和分析我国媒介现阶段的新闻资源开发能力和运作水平。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介对新闻资源的开发能力作为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多的重视。
这种开发能力一方面决定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媒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说,无论从新闻学角度还是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笔者在主持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的研究时,设计并组织了对我国部分新闻媒介的调查,以期对我国媒介现阶段的新闻资源开发能力进行考察和分析。
调查设计主旨:新闻资源与新闻资源开发,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笔者在进行课题的理论建构时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概括而言,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具体包括:1、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2、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所提供的资源,具体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经济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等;3、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媒介自身所拥有的新闻传播资源,具体包括资金、人才、设备、技术、载体、品牌、社会关系等;4、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的受众对象,包括显在与潜在的媒介消费者,但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有价值的主要是事实上已经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存在的社会公众,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广告吸引力依此存在。
所有这些资源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且它们具有变动的特点、相互联系的特点,有些资源还有相互转化的特点。
新闻资源开发是新闻传播活动以及新闻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由新闻媒介主体如媒介管理者、新闻传播者、媒介经营者等自主设计和运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显然,对新闻资源开发的全方位的研究难度很大,因此,笔者选择从应用新闻学的角度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闻资源的发现,这是资源开发的前提与起点;2、新闻资源的鉴别,这是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基础;3、新闻资源的转换,也是资源开发的必要中转环节;4、新闻资源的整合,即如何对新闻资源进行统筹开发与优化组合;5、新闻成果的展示,即研究资源开发的成果表现方式;6、新闻资源的增值,即如何使新闻资源价值获得提升,包括以"产品链"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和以"共享"模式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
本次调查研究的设计,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为切入点,考察我国主要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层面上对新闻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新闻资源开发的主客观因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为什么要选择新闻报道策划这样的切入点?因为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一种中观层面的运作,介于新闻媒介产品定位设计这一宏观层面和单篇新闻稿件采编这一微观层面之间,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在报道运行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调整报道方案,直至实现报道者所期望的最佳传播效果。
可以说,新闻报道策划是在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一种持续进行的工作,包含了上述新闻资源发现、鉴别、转换、整合等诸多环节,最能表现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资源的认识水平以及对资源的开发能力。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组将调查范围选择为北京市、广东省、湖南省、河南省、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这6个省区中既有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又有中部地区的省份,还有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可以反映我国目前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媒介的整体情况。
对6个省区的媒介选择采用了统一标准,主要分以下几类:1、省(区)级机关报如北京日报、南方日报等共6家,2、省(区)级人民广播电台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等共6家;3、省(区)级电视台如湖南电视台、内蒙电视台等共6家;4、省(区)级网站(主要由省级新闻媒介合办或省级报社主办)如千龙新闻网、南方网等5家(内蒙古日报网站在调查时尚未建成);5、省(区)级机关报主办的都市类报纸如大河报、北京晚报等共6家,外加省级晚报羊城晚报;6、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机关报或晚报如广州日报、拉萨日报等共6家。
7、中央主要新闻媒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共计41家新闻媒介。
这些媒介是我国各地的主流新闻媒介,它们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四种不同类型,涵盖了中央、省(区)、省会城市三个不同级别,报纸中既有机关报,又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因而能反映我国媒介现阶段的全面情况。
具体调查对象是上述41家新闻媒介的总编室主任或主要新闻采编部门的主任、主编、制片人,他们作为媒介的中层业务领导具体负责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对采编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我们认为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提供所在媒介在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方面的情况,他们的新闻理念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会对所在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调查在2002年7月至2003年3间进行,同时采用当面交谈与问卷调查两种方式。
课题组成员分赴6省区与各调查对象面谈,帮助完成问卷填写,同时搜集第一手资料,如报道策划文案、相关采编管理制度、媒介内部的工作总结等。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所在媒介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新闻报道运行现状与采编流程管理现状。
问卷形式为半开放式,即提供多项可选答案的同时允许被调查者自由回答,但要求对每一问题的答案选择一般不超过4项。
调查结果分析(一):接受调查41家媒介新闻从业人员,男性35人,女性6人;年龄分布:30岁以下3人,30-39岁24人,40-49岁13人,50岁以上1人。
他们当中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33人,硕生研究生学历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
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的16人,非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的25人。
新闻从业经历在5年以下的5人,6-10年10人,11-15年9人,16-20年11人,20年以上6人。
我们发现,接受调查的40岁以下的部门主任、制片人一半以上在都市类报纸、电视台和网络媒介工作,这与这类媒介新闻从业人员普遍相对年轻是相吻合的。
本次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资源的认识。
提问与回答的情况如下:1、应该根据新闻报道的哪些因素来评价报道水平的高低?认为应该以"新闻的时效性"、"报道内容的新闻价值"、"报道的信息含量"、"报道的深度"这几项标准评价新闻报道水平的人分别为33人、27人、24人和22人,在被调查者中占到半数以上,说明绝大多数媒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念是迅速报道新闻、重视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注重报道的信息含量、追求报道的深度。
相对选择人数略少一些的评价因素是:"表现方式(如报纸的图文并茂、广播电视节目的节奏把握等)"、"报道角度的选择"、"言论或报道中的观点"、"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报道取材"、"新闻标题(新闻提要)的制作"等。
在调查中选择上述标准的有约四分之一的媒介人员。
这些选择说明,对报道方式方法的运用受到不少媒介的重视,这与我国传媒的新闻改革是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率先展开的发展现实相吻合。
此外,"报道的易读性"、"新闻的编排制作水平"、"报道的趣味性"、"报道选题"、"报道的连续性"、"报道的背景资料"这些评价标准也均有3-6人提到。
2、新闻报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记者与编辑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报道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到被调查者的80%以上,居主导地位。
有16家媒介的中层采编人员认为,新闻单位领导的业务水平对报道水平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还各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分别提到了"上级领导理解支持"、"新闻单位的用人机制"、"有效的奖惩措施"、"新闻采编管理水平"这些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介的内部机制与管理、媒介内部领导者与媒介的上级领导者的素质,正在受到媒介从业者深切的关注,北京一家报社的编辑在问卷上特别写到,"新闻单位领导的业务水平和新闻媒介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很重要,有时记者、编辑有很好的想法,但上级领导不支持。
领导对员工没有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培训,也不鼓励,报道水平很难提高。
"在上述因素之外,还有10位被调查者提出,"新闻采编人员敬业爱岗"对提高报道水平至关重要,有7位被调查对象认为,"新闻来源(如通讯员、作者队伍等)"对报道水平提高有决定性影响,有6位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介工作的被调查者提出,"新闻单位的技术设备更新"对新闻报道水平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此外,"新闻媒介所在地区的新闻资源"、"新闻媒介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新闻单位内部的人事关系"也各有三、四家媒介的新闻人员列为决定性因素之一。
3、谁最具备评价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发言权?在我们调查的41家新闻媒介中,有38家的媒介中层人员认为读者、观众、听众、网民最具备评价报道水平的发言权,新闻工作者对受众意见的重视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与此相反,本单位领导的评价、新闻评奖对新闻报道水平的评判在新闻从业者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要低得多。
另外,有18位被调查者认为,新闻报道"对实际工作的推动效果"对报道水平最有发言权,15位被调查者提出"新闻界专家"对报道水平最有发言权,"被转载(播)率"、"媒介同行"的评价资格也分别得到了十多位被调查者的认可。
有意思的是,"本单位的同事"、"报道者自己"、"报道对象"被所有调查对象排斥在"最有发言权者"之外,而"媒介的上级领导"也只有一位被调查者认为最具备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