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2019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1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课后习题)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1.了解单质铁、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2.认识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通过实验掌握Fe(OH)2、Fe(OH)3的制备原理及化学性质。
3.掌握Fe、Fe2+、Fe3+相互转化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学会Fe2+、Fe3+的检验方法。
4.掌握实现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试剂和条件。
知识点一铁的单质知识点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知识点一铁的单质1.铁的存在和冶炼(1)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如陨铁)存在,但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冶炼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2Fe+3CO2(以Fe2O3为例)。
2.铁的物理性质铁有延展性、导热性。
铁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铁还能被磁体吸引,其熔、沸点较高。
3.铁的化学性质(1)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①Fe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②Fe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稀H2SO4)Fe+2H+===Fe2++H2↑。
③Fe与盐溶液反应(CuSO4)Fe+Cu2+===Cu+Fe2+。
(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 2实验结论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A .红磷B .木炭C .铁丝D .酒精【答案】C【解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A 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B 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正确;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生成无色气体,D 错误。
2.(2023桂林高一检测)下列各项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反应一步完成的是()A .Fe→Fe 3O 4B .3C .Fe→FeCl 2D .Fe→Fe(OH)3【答案】D【解析】Fe 与O 2点燃可得到Fe 3O 4,能一步反应完成,A 不符合题意;Fe 与Cl 2点燃可得到FeCl 3,能一步反应完成,B 不符合题意;Fe 与盐酸反应可得到FeCl 2,能一步反应完成,C 不符合题意;Fe 不能一步反应生成Fe(OH)3,D 符合题意。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20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 " 高中化学 " 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 —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符号:n,单位:mol)①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是专用名词,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②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且粒子的种类一般都要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物质的量计量的是粒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粒子。
2、摩尔质量(M)单位:g/mol或g.mol-1。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或m3/mol标准状况特指0℃101KPa,Vm=22.4L/mo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的体积相等。
三同定一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PV=nRT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P1:P2=n1:n2(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ρ1:ρ2=M1:M25、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ol/m3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步骤包括哪些?主要操作:所需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XX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A.检验是否漏水,方法与分液漏斗查漏相同。
B.配制溶液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冷却;④转移;⑤洗涤,轻轻摇匀;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F.误差分析步骤错误操作n溶质V溶液c计算计算结果m=11.7g,称11.8g↑—↑称量砝码生锈(没有脱落)↑—↑放在滤纸上称量↓—↓称量NaOH时间过长(易潮解)↓—↓量浓硫酸(溶质)时仰视↑—↑12量浓硫酸(溶质)时俯视↓—↓洗涤量筒中的液体注入烧杯↑—↑溶解、冷却有少量液体溅出↓—↓用来溶解的烧杯中有水———溶解后未冷却直接转移—↓↑转移转移液体前容量瓶中有水———转移时液体溅出↓—↓玻璃棒在刻度线上引流—↑↓洗涤摇动未洗涤或洗涤液未倒入容量瓶↓—↓未摇动直接定容—↓↑定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摇匀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保存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稀释↓7、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氨气及铵盐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氨气及铵盐进入到中学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常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年级各版本及各单元的素有学问点内容,希望大家能谨记呦!!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NH4++OH- 可作红色喷泉试验。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
氨气简洁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汲取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可以用于试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NH4NO3+NaOH Na NO3+H2O+NH3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也是一门较为简洁的功课,也就是说,假如学不好化学就会和别人产生差距,所以我准备共享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中学阶段)首先是听讲。
不论学习任何一门课,都离不了课堂,跟着老师的步伐,学问才能牢记,或许有些同学觉得老师不够好,尽管如此,课堂集中听讲也会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主动思索。
有些时候,老师不肯定可以讲到全部学问,这是你就须要思索,不紧可以思索老师讲过的,你甚至可以尝试推想老师即将讲什么,当然前提是你不会因为思索而落下重要的学问点主动回答问题。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2019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划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代替基的观点。
正确书写常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含IA 、IVA、VA、VIA、VIIA 族、罕有气体元素、 1~20 号元素及 Zn、Fe、Cu、Hg、Ag、Pt 、Au 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有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响、胶体的性质 ( 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集、渗析、布朗运动 ) 、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别、萃取分液、溶排除杂 ( 酒精溶解碘 ) 等。
常有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化、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响、同素异形体互相转变、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 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 相对原子量) 、分子量( 相对分子量) 、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 H2 与 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淆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构成的物质 (O2 与 O3)、同分异构体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响分类的特点及常有反响:a.从物质的构成形式: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
b. 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复原反响或非氧化复原反响c. 从反响的微粒:离子反响或分子反响d. 从反响进行水平和方向:可逆反响或不行逆反响e. 从反响的热效应:吸热反响或放热反响6.同素异形体必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化学性质基真同样。
红磷和白磷、 O2和 O3、金刚石和石墨及 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互相转变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电解质非电解质知识点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及离子方程式的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一)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1)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实例:(2)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实例:(3)盐:盐是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或NH4+)的化合物。
实例:(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
常见电解质类别:酸(如HCl、H2SO4)、碱(如NaOH)、盐(如NaCl、KNO3)、水、金属氧化物(如CaO、Na2O)。
2.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因而不能导电,这样的化合物叫作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的类别(1)大部分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如:酒精、葡萄糖、淀粉、油脂等;(2)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3)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如:CH4、NH3等。
(三)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
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
绝大多数盐:如NaCl、(NH4)2SO4、Fe(NO3)3、BaSO4等。
2.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HF、H2S、HClO、H2SO3、H3PO4、H2CO3、CH3COOH等;弱碱:NH3·H2O、Fe(OH)3、Al(OH)3、Cu(OH)2等;少数盐:HgCl2、醋酸铅等;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3.注意: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很小,如果测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往往很弱的,但是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仍然属于强电解质,例如:CaCO3、BaSO4等。
相反,能溶于水的盐,也不全是强电解质,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仍属于弱电质。
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有无外电场无关。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篇)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篇)篇1: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篇2: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总结——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钠的知识总结一、钠的物理性质:质软、硬度较小。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熔点较低。
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
热和电的良导体。
(软、白、小、低、导)二、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常温的反应:4Na + O2 = 2Na2O实验现象:银白色固体变为白色固体2、与氧气加热的反应:实验现象:受热熔化,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离子方程式:2Na + 2H2O = 2Na+ + 2OH- + H2↑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钠浮于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
将一块钠投入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钠在煤油与水交界处上下跳动。
4、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Cl = 2NaCl + H2↑离子方程式:2Na + 2H+ = 2Na+ + H2↑5、与CuSO4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实验现象:有气体、蓝色沉淀生成。
6、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剩余钠放回原瓶。
钠的灭火: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氧化钠与水:Na2O + H2O = 2NaOH2、过氧化钠与水:2Na2O2 + 2H2O = 4NaOH + O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过氧化钠的用途: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氧化剂、漂白、杀菌消毒。
3、自然条件下,钠的存在形式:自然条件下,钠最终都以碳酸钠的形式存在。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Na2CO3NaHCO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性状白色粉末白色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溶于水吸放热情况放热吸热滴加酚酞溶液深红(碱性强)浅红(碱性弱)用途纺织、制皂、造纸、制药、焙制糕点制玻璃、做馒头1、套管实验证明NaHCO3固体可以高温分解。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2019年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为了方便高一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19年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最强酸)2、四大强碱:KOH、Ca(OH)2、NaOH、Ba(OH)23、常见酸性氧化物:CO2、SO2、SO3、SiO2、P2O5等。
常见酸性气体:CO2、SO2、Cl2、HCl、HBr等。
(其水溶液具有酸性)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等。
5、溶解性:钾钠铵硝盐易溶;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盐除钙钡银;碳酸盐都不溶;碱类溶钾钠铵钡。
6、分散系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7、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特性):用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区别胶体和溶液)8、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Fe(OH)3胶体。
9、制备胶体的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二、离子反应10、物质导电原因分析:①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②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12、常见电解质: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
1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14、常见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酒精、葡萄糖、蔗糖等)。
15、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16、电离方程式书写:①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离子符号;②强酸的酸式酸根拆,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例如:NaHSO4(aq)=Na++H++SO42-, NaHCO3=Na++HCO3-)③强电解质写“=”,弱电解质写“⇌” 注意:NaHSO4(熔融)=Na++HSO4-17、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①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不拆: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浓硫酸等。
2019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概念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荷中心。
2、原子的大小是十亿分之一米,原子分子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每一种元素都有不同的原子结构和特性,它们有自己特定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由电子、原子核、物质核、质子和中子共同构成。
2、原子核内部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结合构成原子。
原子核由原子序数、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反映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
3、电子在原子外部,由于原子核的存在,电子产生电场,这就是原子的原子外晶格形成的。
由于电子的位置而形成的原子外晶格及其环境,可以影响元素在一定环境下的感应特性和反应特性。
三、元素对原子行为的影响1、元素在反应性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外晶格。
2、由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确定元素在反应条件下的特性,特别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
3、根据它们的电子结构可以解释剧烈反应后元素发生的变化,可活性物质组成物质发出来,细胞形成新的化合物,或者连接它们的键断裂变成了离子。
四、分子的概念、结构和性质1、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一个或多个原子的组合,这些结合可以是共价键结合或非共价键。
2、分子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外晶格,它们也由反应性、稳定性和它们各种性质决定,比如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下被检测到。
3、非共价键使分子的结构成为自由的,分子的性质取决于键的特性,比如某些分子具有分子群的特性,可以以负电荷结合在一起,以此影响其分子的物化性质。
五、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性质包括机械性质、热性质、电性质、化学性质、本征性质和结构性质。
2、机械性质是指物质经受扭矩或拉伸力应力时变形的能力;热性质指物质具有吸热或释热能力;电性质指物质具有热能或电能;化学性质指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本征性质指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不会因外力而改变;结构性质指物质的结构形式、组成等。
《精品》【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清单(pdf版,47页)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Eg:①O2,O3;②金刚石,石墨,C60;③红磷P和白磷P4注意: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几种同素异形体Eg:①O2和O3的混合物(2)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统一标准(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特征: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②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征: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部分。
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介稳性。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聚沉的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导师指点:1Fe(OH)3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所形成的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nm,故称为粒子胶体。
2淀粉属于高分子,其单个分子的直径为1~100nm,故称为分子胶体。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1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一、物质的分类一)分类方法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单质,其物理性质不同。
例如,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需要注意的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需要注意的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不成盐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需要注意的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4.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5.胶体的制备:例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需要在沸水中滴入5-6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6.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
2)电泳。
3)聚沉:加电解质溶液或者加热都会使胶体聚沉。
7.常见的胶体。
8.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部特征。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溶液。
分子、离子。
小于1nm。
均一、稳定、透明。
能。
能胶体浊液。
大量分子聚集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体。
1-100nm。
较均一、较稳定。
能。
不能浊液。
大于100nm。
不均一、不稳定。
不能。
不能二、物质的转化1.酸的通性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在于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酸可以通过以下反应转化: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碱性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盐―→新酸+新盐酸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例如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原子结构与元素 周期表(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A Z 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5.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6.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7.巩固原子的构成,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8.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4.核素(1)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表示方法:A Z X。
(2)实例原子符号(A Z X)原子名称氢元素的原子核质子数(Z)中子数(N)11H氕1021H或D氘1131H或T氚125.同位素(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是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例如: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核素;碳元素有126C、136C、146C等核素;氧元素有168O、178O和188O三种核素;铀元素有23492U、23592U、23892U等核素。
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1.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烟、雾、有色玻璃、水晶、土壤、血液2.Fe(OH)3胶体制备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3.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为4.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5.提纯胶体的实验操作名称为6.电泳现象证明(注意胶粒不带电。
)7.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中,能透过滤纸的有,能透过半透膜的有。
8.以下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胶体性质的原理是①河流入海口形成沙洲②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侧面有光亮通路③血液透析④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尘④“往伤口上撒盐” ④卤水点豆腐9.已知H3PO3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K2HPO3,则KH2PO3是盐,H3PO3是元酸10.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但是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酸。
只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它的碱性氧化物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碱。
11.下列物质中: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④碳酸钠粉末④蔗糖晶体④熔融NaHSO4④FeSO4·7H2O晶体④液氨④氢氧化铁胶体(1)属于电解质的是,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属于分散系的是。
(2)写出④在该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以及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2.(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非溶液体系无法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NaHCO3受热分解不能写成写成:2HCO3- ≜CO32-+CO2+H2O。
(2)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类物质能拆成离子形式:。
(3)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④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④醋酸和氨水反应④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呈中性13.常见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法:①反应是否符合事实?②拆不拆?③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14.写出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表:氧化性:MnO4-> Cl2 > Br2 > Fe3+ > I2 > S还原性:Mn2+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注重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水平减弱,失电子水平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水平――→逐渐增强,失电子水平――→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绝大部分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绝大部分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
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所以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