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则,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运算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规律性和简便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整数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5. 运算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的必要性。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不管先计算谁的苹果,结果都是一样的。

2. 探究新知(1)整数加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4 5 = 5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交换律。

(2)整数加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结合律。

(3)整数乘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5 × 4 = 4 ×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乘法交换律。

(4)整数乘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3 × 2) × 4 = 3 × (2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知识。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算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掌握运算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的引入和巩固练习的设计。

数学苏教版4年级下《运算律》教案

数学苏教版4年级下《运算律》教案

《运算律》教案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符感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欢乐和获得胜利的怡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敏地应用。

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书、本、笔。

教学设计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把这道题统统地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并请其他学生对复述情况进行评议。

(3)学生各自列式。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把两个算式板书出来。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观察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解放发表观点)(2)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

(3)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你能创造两个符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并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字母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完全归纳是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的,因此更有说服力。

归纳抽象的过程显得层次清撤,步步逼近,易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十分剧烈的符感。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1.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课件再次出示例1,提问:如果要算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①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和证明运算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律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实例,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证明。

4.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等关键词,以及相关的图示和示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2.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2.加法的结合律;3.乘法的结合律;4.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课前导入、讲解、举例、小结第二课时加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三课时乘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四课时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讲解法;3.对话法;4.练习法;5.小组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2.图片;3.实物;4.模型。

五、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指标1.知识水平;2.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队伍合作精神。

2.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课堂表现;2.组织学生组织展示;3.学生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景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充分培养他们的运算律应用能力。

同时,我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数学课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教案

个人备课笔记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一)教学例1。

出示例1。

1.加法交换律(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3)观察发现。

(4)用子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何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教师指出:两个同桌交流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小。

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一、谈话引入1.回答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小明从家出发每分钟走70米,走4分钟到学校,小明家离学校多少米?2.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

(2)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当时的情境。

二、交流共享1.收集信息。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题目,观察情境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2.整理信息。

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他们在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上有什么特点?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并说出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个人备课笔记媒体呈现方案课件出示习题教学反思个人备课笔记个人备课笔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5页例1及56页练一练,处理练习九第1题和第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3.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1+2+3+……+9=?)提问:这道题,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算得可真快!他的算法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武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这是我们班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情况,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预设1.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如果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这两个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式子连接起来?(2)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同上)(3)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可刚才你们只是通过对两个例子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猜想。

(4)这个猜想正确吗?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才知道。

你们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证实了我们的猜想怎么样?那会不会出现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这就从正反两方面,更加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表述。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述。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一个?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1.计算 4 × (5 + 6)2.计算 3 × (2 + 4)3.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小组合作题:1.找出更多的例子,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2.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这些运算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的运算,对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复习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算律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算律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华买了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例子。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2. 乘法交换律3.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1)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 × (4 2) = 3 × 4 3 ×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乘法交换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4 × 3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 × 3) × 4 = 2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3. 概念讲解与例题分析(1)乘法分配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4 × (5 3),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乘法交换律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6 × 8,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2 × (4 × 5),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与讨论(1)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运算律,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运算律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

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运算律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运算律。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运算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

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运算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所学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运用运算律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2.了解运算律的作用;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运算律。

二、教学重点1.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2.运算律的作用;3.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预习(5分钟)让学生预习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并思考运算律的作用。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引入运算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运算律是什么?•运算律的作用是什么?•运算律可以应用到哪些运算中?3. 讲解运算律的概念(10分钟)讲解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并将其与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规律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律的概念。

4. 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运算律。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在操作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

5. 练习(15分钟)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运算律的概念、作用及应用进行再次强调,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八、板书运算律加法减法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 a×(b×c)=(a×b)×c交换律a+b=b+a a-b≠b-a a×b=b×a分配律a×(b+c)=a×b+a×c a-(b+c)=a-b-a-c无注:本文档不包含图片和网址。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执教:课型:研究学科:数学(展示、研究、汇报课)教前思考: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以前教学“乘法分配律”,那时候用的还是人教版的老教材,我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素材显得枯燥,课堂上自主探索的热情不高,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比较困难。

之后我对此进行了思考,我认识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一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使部分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出现脱节;二是没有挖掘学生这一潜在的资源,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供丰富的素材,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是下次再教这个内容我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准备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

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

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视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错误率高。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关注学生的运算习惯,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运算律的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运算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运算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例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律》苏教版(2023秋)
(4)识别和创造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场景: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创造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场景,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解析: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思考,使其能够将加法运算律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加法运算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几个数相加,但不知道先加哪两个更方便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法运算律的奥秘。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运算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让学生理解加法计算中两个数的位置可以互换,结果不变。
举例:3 + 5 = 5 + 3
(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使学生掌握三个或更多数相加时,可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法运算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忽略加法运算律的运用,导致计算过程繁琐、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强调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们养成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的好习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运算符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四则运算符号和等于符号,并正确使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熟练掌握运算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正确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数学学科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运算符号,熟练掌握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的掌握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白板、教科书、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笔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老师向学生介绍四则运算符号。

2.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四则运算符号及其含义。

3.练习认识等于符号,并介绍等于符号的含义。

第二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1.通过大量例子,学生能够熟悉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

2.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并且进行多次练习。

第三步学习乘法的运算律1.老师通过板书向学生演示乘法的运算律。

2.让学生自行练习,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第四步展开练习1.老师出示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检查学生的答案。

第五步课堂检测1.通过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六步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核对学生的作业情况。

2.老师对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并且能够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同时,通过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布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思考,并且对学生的不足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运算律,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计算中,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运算律运用到实际计算中,培养他们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运算律,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并引导学生将运算律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分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运算律的形式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武店中心小学朱守丽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4~55页。

内容简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律的有关知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率奠定了基础。

本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交流出现的两种算法,把两个式子写成一个等式,通过比较,发现等号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概括它们蕴含的共同规律,并用字母式子表示,从而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通过计算说理,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知识,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1)(34+6)×9 3×10+10×7
(2)125×69×8 25×65×4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在学生口答(2)讲到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导入:“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展开
1.激情导入
师:我们班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来创设情境。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愿意做回小会计帮老师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吗?(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新知,掌握规律
(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买夹克衫用去多少元?买裤子用去多少元?买5
套衣服一共用去多少元?夹克衫比裤子贵多少元?)【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选择买5套衣服一共多少元?(其他一步计算的问题随机口答解决)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出“买5套衣服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你们可以帮助郑老师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都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汇报解法和想法。

A:65×5+45×5 B:(65+45)×5
=325+225 =110×5
=550(元)=550(元)
师: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5件夹克衫要多少钱,再求5条裤子要多少钱,然后把两次的结果合在一起。

)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再求出5套衣服要多少钱。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什么发现?(随机评价“原来变和不变可以如此和谐的溶于一道算式中”)
师:结合实际你能说说为什么左边的算式会和右边的算式相等吗?(小组轻轻的讨论)
(4)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算式算出的得数都表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钱,应该相等;两个算式都等于5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

)课件出示:(65+45)×5=(65)×(5)+(45)×(5)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探究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举例探究
师: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你能举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吗?学生举例,算出得数,如果相等,用等式表示出每组算式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进一步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写,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挑选几组板书:
(35+65)×12=35×12+65×12 (23+27)×7=23×7+27×7
(56+14)×50=56×50+14×50 (28+2)×16=28×16+2×16
4.体验感悟
(1)师: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能说得完吗?看来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的,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中间隐
藏着什么规律呢?请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
(2)小组讨论交流:
有的可能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丙数+乙数×丙数;也有的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探究的规律表达出来,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全班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规律表达清楚。

结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把两个积相加(注:多找几个学生回答)
(3)如果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怎么写?结合文字说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 ,也可以写成c×(a+b)= c×a + c×b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配律的算理,使得抽象的运算定律不再难理解——其实学生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分配律,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分配律的外在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举例验证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


5.同桌对口令(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一生说出一边的算式,另一生说出
另一边边相应的算式)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学生乐于参与。

针对分配律的左右算式的变化规律设计的练习,强化对规律“外形”的感知掌握】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35×□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两种形式,使学生都能顺利变化,做完填空后让学生试着再进一步口算结果,让学生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下面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作好铺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
15×39+45×39 (15+45)×39 □
74×(20+1) 74×20+74 □
40×50+50×90 40×(50+90)□
学生自己判断?师:你是怎样判断的?你能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吗?(把74看成74×1)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

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如下图)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插漏补缺。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48×3-45×3可以写成(48-35)×3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第3题是开放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5.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率
A:65×5+45×5 B:(65+45)×5
=325+225 =110×5
=550(元)=550(元)
(a±b)×c=a×c±b×c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乘法分配率,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利用乘法分配率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有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计算比较粗心,需要加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