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度与产业升级策略:一个新角度
![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度与产业升级策略:一个新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a7a2cebb4cf7ec4afed09b.png)
19 、 19 、 19 9 2 95 9 7和 2 0 00年 的数据 ,样本缺 乏 连续 性 ,统计 口径 缺 乏一 致性 ,难 以形 成连 续准确 的
时 间序列 。 刘 晓昶 和刘 志彪 运用 投入 产 出法 , 于 中 国 18 、19 基 9 8 94与 19 97年包 括 l 7个产 业部 门的投入 产 出
下 三方面 的 内容 :第一 ,最 终产 品经过两 个或 两个 以上 序贯 阶段 ( lpesq et l t e) 生产 ;第 mut l e u ni a s的 i asg
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生产过程并在不同阶段实现价值增值;第三,至少有一个国家在其生 产 过程 中使 用进 口投 入 品 ,由此得 到 的产 出除用 于 国 内消 费 与投 资外 ,还 应有 一部 分用 于 出 口I。垂 引 直 专业 化 的核心特 征 是某种 特定产 品生 产过程 的不 同工 序或 区段 通过 空 间分散 化展 开到 不 同国家和 经 济 体 ,形成跨 区或 跨 国性 的生产链 或价值 链 。其 中,产 品指 最终 产 品或资 本 品,生 产过程 既可 较狭 义 地 理解 为包 括若干 加 工工序 环节 的制造 过程 ,也可 以广 义理 解 为从 原料到 消 费者包 含产 品设 计 、品牌 管 理 、制造 、流通 等环 节 的大生产 概念 。现在 ,越 来越 多 的 国家 参 与到特 定产 品生 产过 程不 同环 节或 区段 的生产 供应 活动 中 。
等 国家及地 区 1 7 9 0年 间的 结果 对 比得 出 ,中国垂 直专 业 化 贸易增 长迅速 ,在 进 出 口中所 占份额 9 0 19 较高 。 北京 大学 中 国经 济研 究 中心课题 组 采用 投入 产 出法 ,对 中国 19  ̄0 3年 间共 l 92 20 2年 的总 出 口贸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676c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b.png)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是指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推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实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协同发展的测度及演化分析,揭示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地位,为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1 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概念及意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制造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竞争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协同发展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制造业数字化是指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制造业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市场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品质量。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1383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a.png)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目录一、数字产业化的基本概念 (2)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意义 (2)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3)四、数字产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5)1. 数字基础设施指标 (6)2. 数字技术成果指标 (7)3. 数字产业发展规模指标 (8)4. 数字产业竞争力指标 (10)五、数字产业化水平测度方法 (11)1. 指标权重确定 (1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14)3. 测度结果分析 (15)六、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16)1.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 (18)(1)产值结构指标 (19)(2)就业结构指标 (20)(3)空间布局指标 (21)2.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 (22)(1)技术创新指标 (23)(2)产业链延伸指标 (24)(3)新兴产业成长指标 (25)3. 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方法 (26)七、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7)1. 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 (29)2. 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 (29)八、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0)1. 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31)2.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32)九、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33)1. 调整产业布局结构 (34)2.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35)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36)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7)2.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38)3. 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 (39)一、数字产业化的基本概念数字产业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型的数字产业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务形态进行全面革新。
数字产业化的核心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数字产业化涵盖了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以及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以中国汽车产业链为例的测度及分析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以中国汽车产业链为例的测度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4613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3.png)
五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调整、市 场变化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应 对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及其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 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这些建议涵盖了政策引导、企 业自身建设、产业链整合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需要指出的是, 提高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及其安全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 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总结:
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 指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是刻不容缓的 任务。通过多元化供应商、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措施提升供应链 韧性;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加强风险管理、发展可持续供应链等措施提升供应链安 全性;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全球供应链战略联盟等措施有助 于提高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 努力,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持续改进和升级。
2.2.2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 估、监控和应对措施。通过及时掌握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 供应链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2.2.3发展可持续供应链:企业应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通过与供应商共同推 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 展。
关键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性,全球化,不确定性因素
一、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1.1韧性概念及其重要性
韧性是指一个系统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有效地吸收并适应这些变化,保 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则是企业在面对供应链中断或 变动的状况下,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重组生产流程,从而降 低风险并维持正常运营的能力。
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的测度分析
![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的测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a7a4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1.png)
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的测度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产业升级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
一、概述当前,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粗放式”发展的基础上,要确立“精细化、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新方向,重点推进“美好中国旅游”行动计划和世界旅游组织“2017 年万国旅游对话会”等相关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提高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创新产品、发掘市场。
2.进一步推动营销体系建设,强化重点游客市场的拓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加强态度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达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的测度分析如何测度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中国旅游产业的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2017 年全国旅游综合产值达到4.7 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这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同时也表明我们国家旅游市场巨大,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2.旅游支出和消费结构:旅游支出是指人们在旅游期间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包括旅游费用、食宿费用、交通费用等。
消费结构则是指消费者在旅游中所花费的不同类型的费用。
当前,中国旅游支出主要集中在交通、食宿、门票和购物四大方面,其中,购物支出占比较高。
这说明旅游产业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商业化现象,未来旅游支出将会更加注重人文、生态环境等因素。
3.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中国旅游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指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施,如交通、餐饮、住宿、景区等,这些设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海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测度及提升策略
![海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测度及提升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301a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a.png)
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企业自主可控能力的优势与不足。
结果分析
优势分析
分析企业在哪些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可控能力,为企业制定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不足分析
找出企业在自主可控能力方面的短板,明确提升方向。
对标分析
将企业自主可控能力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对比,明确差距。
策略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和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为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进高端人才
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案例分析
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制造能力,实现自主可控。
总结词
某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了对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制造,降低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了自主可控能力。同时,该企业还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可控能力。
海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策略
04
提高海工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加大研发投入
强化产学研合作
鼓励自主创新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03
02
01
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途径培养海工装备制造业的专业人才。
虽然本研究对海工装备制造业自主可控能力进行了测度,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完善性等需要进一步探讨。
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其自主可控能力的差异和提升路径需要进一步细分研究。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中国的提升策略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中国的提升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cb288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f.png)
建设高速泛在的网络设施
01
加快5G、IPv6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范围
和服务质量。
加强数据中心建设
02
建设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中心,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的
需求。
完善数字化能源设施
03
推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数字化能源设施的建设,为数字经济
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03
04
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水平不断提升。
05
06
新兴数字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 量。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数字鸿沟问题突
01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基 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差距较大。
02
数字技能和素养的差距也制约
了数字经济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 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 实力等存在密切关系。
中国在G20国家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靠前 ,但仍有提升空间。
数字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具有积 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等挑战。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内在机制和影响 因素,为各国制定更加科学的数字经 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 展水平测度及中国的 提升策略
2023-11-11
目 录
• 引言 •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 中国数字经济的提升策略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 经济结构的调整,数字经济发展 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41c8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f.png)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进行评述,旨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面临了较大的变革和挑战。
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对于指导政策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是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测度指标,涉及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科技人才、产业融合等方面。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可采用产业结构的比重、增加值和利润等指标进行测度。
产业结构的比重反映了不同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而增加值和利润则反映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可采用专利数量、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测度。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因此科技创新指标能够反映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不同产业结构进行客观、全面的测度。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得出对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可以制定相应的实施路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2ed4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0.png)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产业测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评述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和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多种指标来测量产业结构,如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差异指数等。
这些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但是由于各种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较低。
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比较各种测度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评估和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的基础是新时代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等的调整和升级。
这些变化对于评估和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中,需要将新时代的经济结构变化纳入考虑,以便更好地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和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来计算和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持。
两种方法在研究中都有其应用领域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分析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
![分析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2ab493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c.png)
分析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产业升级是指企业在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下,对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市场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等背景下,产业升级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论述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
一、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是企业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自主创新和结构优化,企业不仅可以开发新产品、创新新业务模式,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发展重点。
政府可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环境、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等手段,激励企业自主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二、转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对自身生产方式、产品结构、管理模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变化,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比如,传统小作坊式企业转型为现代化生产厂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智能化研发型企业等。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此外,还可以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互联网化转型,将是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服务环境等措施,鼓励和促进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化生产和分工愈发密切,产业升级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行动能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0091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0.png)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近年来,中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高质量发展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发展方式,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全球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
一、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是基于综合国力提升、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的。
首先,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国力提升。
这包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不断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其次,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以消费为主导、以服务业为支撑、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柔性。
最后,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要测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首先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传统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和扩大规模,但这种增长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创新投入等。
其次是经济结构的优化。
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业比重增加,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再次是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有效融合。
首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市场活力。
其次,市场应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b860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中国经济在质量、效率、动力、结构、公平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揭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参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然后,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资源环境可持续等多个维度。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
通过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不断完善测度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导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等。
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正逐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科学、准确地测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https://img.taocdn.com/s3/m/0e14e3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d.png)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对于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指导产业升级方向、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测度体系,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明确了测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产业链结构、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出发,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构建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测度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修正,最终得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文章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整体状况、区域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测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产业链的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展开。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探究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2e77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7.png)
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者。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升级作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可以更好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近年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1]。
但由于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因此,科学测度、评价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主要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测度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
吴崇伯(1988)首先定义产业升级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刘志彪(2010)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包含制造业和城市化的升级两个方面 [3]。
基于以上研究,定义产业转型升级为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端化发展,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的过程。
在升级水平测度方面,学界通常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等方式进行测度。
部分学者采用上述方法对特定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测度 [4-6],一些学者以区域或特殊类型地区为研究对象,测度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7-8]。
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从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对外贸易投资、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9-12]。
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测速与影响因素探究已十分丰富,但综合来看,缺乏针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西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区域发展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异质性,故对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产业升级实证分析及策略研究
![深圳市产业升级实证分析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c96f17fc4ffe473368abae.png)
产 业 结 构 是指 各 产 业 的 构 成 及 各 产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和 比 例 关 系 。 产 业 结构 升 级 就 是产 业 结 构 不 断 适应 社 会 经 济 状 态 的变 化 , 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主导产业转换,实现各种经济资源在各产业 之间 的合 理化配置 ,使产业 结构逐步朝 高级 化和协调 化方 向发 展 , 由此推 动社 会 经济 持续 发 展 。 深 圳 市 经 济 近 年 来持 续 平 衡 增 长 , 产业 结构 调 整 和 升 级 的步 伐 加快 。本 文 运 用 定 量 的 方法 ,对 深圳 市产 业 升 级 的速 度 和 方 向 进行了测度 ,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深圳市产业结构升 级 的特 征 ,在 此 基 础 上 并提 出 了深 圳 市产 业 结 构 升 级 的 发展 方 向 和 对策 建议 ,为政 府制 定经 济 政策 提供 参 考 。 产 业结 构升 级 的定 量测 度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的 动态 测 度 有 多 种 方法 ,这 里 采 用 产 业 结 构年 均 变 动 值 测 定产 业 升 级 的 速 率 …, 采用 产 业 结 构 超 前 系 数测 定产 业 升级 的方 向。 ( )产业 结构 升 级速 率 的定量 测 度 一 产 业 结构 年 均 变 动 值 是反 映一 定 时 期 内产 业 结 构 年 均 变 化 的 绝 对值 ,计 算公 式 为 : ]
第一产业 l23 _4
07l 8 I1 5 .5
4
一 26 一. 08
— 04
( 1
q I 西 )
() 1
2 0 年一20 年 00 05
2 0 年 - 20 年 05 09
- 05
一 . 01
37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e4d8435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6.png)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于中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新时代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对其测度和研究,本文将对此进行评述。
一、产业结构测度产业结构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全部产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在新时代,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需要对其进行测度。
产业结构测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产业结构比重测度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
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产值、增加值、利润等指标,计算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进而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2. 产业关联度测度产业关联度测度是一种基于生产过程和产品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通过计算各个行业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得出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系数,从而分析出某个行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
3. 产业链拓扑测度产业链拓扑测度是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学的方法。
通过将各个行业看作网络中的节点,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网络拓扑结构,利用网络分析方法,得出各个行业的拓扑结构,从而分析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动态性等特征。
产业结构研究是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通过对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如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方案。
产业结构研究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是对当前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需要了解各个行业的现状,比如产值、增长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等指标,分析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和弱势,为后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通过对产业结构历史演变的分析,可以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趋势,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历史演变分析也有助于寻找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提高产业效益。
三、结论在新时代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产业结构的测度和研究变得极为必要。
产业结构测度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比重测度、产业关联度测度、产业链拓扑测度等方法进行。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a329f849649b6648d7474b.png)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作者:丁焕峰孙泼泼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定量测度,发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幅度最大,而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放慢;第二、第三产业出现超前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因此,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升级;测度;策略中图分类号:F424.0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Measurement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Industrial UpgradingDING Huan-feng,SUN Po-po(School of Economics &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driving force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ransi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By measuring Chines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article affirms that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best varied in 1990s and gradually becomes sluggis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y′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come. The major strategy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should include: strengthening self innovative ability, accelerating service industries, promoting industrial regional planning, and controlling high-consuming energy industries′ development.Key words:industrial upgrading;measurement;strategy产业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内外对产业升级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4a3f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b.png)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的理论基础 (6)2.1 友岸化近岸化概念界定 (7)2.2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8)2.3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的动因与影响 (10)三、我国产业转移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 (10)3.1 我国产业转移的历史沿革 (12)3.2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13)3.3 我国产业转移的特征总结 (14)四、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 (15)4.1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正面影响 (17)4.2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 (18)4.3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移的综合影响 (20)五、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 (21)5.1 测度方法的选择与说明 (23)5.2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24)5.3 结果讨论与分析 (26)六、政策建议与应对策略 (27)6.1 对策建议 (28)6.2 应对策略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 (31)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综述本文档主要围绕“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这一主题展开内容综述。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背景下,美国实施的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产业转移方面。
本文旨在分析这一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测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实施的友岸化近岸化战略,意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布局,以维护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产业开始发生转移,从传统的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部分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开始向内陆地区扩散。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41a3d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1.png)
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丁焕峰;孙泼泼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产业升级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定量测度,发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幅度最大,而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放慢;第二、第三产业出现超前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因此,为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丁焕峰;孙泼泼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4.0
【相关文献】
1.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度综合测度 [J], 夏业领;何刚
2.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结构测度及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 [J], 贾卓;陈兴鹏;王鹏
3.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度非中性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兼评盛斌的“中国产业升级对策说” [J], 黄兴年;王庆东
4.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水平的测度分析 [J], 徐杰;魏敏;杨翼飞
5.我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市场结构的测度及其成因与策略分析——从2005—2009《中国图书年鉴》数据看开去 [J], 杜诗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_李博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_李博](https://img.taocdn.com/s3/m/9cdff7f6f8c75fbfc77db2d9.png)
收稿日期:2007-12-27 修返日期:2008-01-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6&Z D 035) 作者简介:李博(1982-),男,湖北宜昌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等。
E -m a i l :l i b o .h u s t @163.c o m(上接第85页)[14]T u s h m a nM L ,A n d e r s o nP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D i s c o n t i n u -i t i e s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J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S c i e n c eQ u a r t e r l y ,1986,31(3):439-465.[15]S o o dA ,T e l l i s G J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a n dR a d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J ].J o u r n a l o fM a r k e t i n g ,2006,69(3):152-168.[16]A n d e r s o nP ,T u s h m a n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D i s c o n t i n u i -t i e s a n d D o m i n a n tD e s i g n s :A C y c l i c a l M o d e lo f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C h a n g e [J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c i e n c e Q u a r t e r l y ,1990,35(4):604-633.[17]S u a r e zF .B a t t l e sf o r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D o m i n a n c e :A n I n t e g r a t i v eF r a m e w o r k [J ].R e s e a r c hP o l i c y ,2004,33(2):271-286.[18]D o s i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d i g m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j -e c t o r i e s [J ].R e s e a r c h P o l i c y ,1982,11(3):147-162.[19]S r i n i v a s a nR ,L i l i e nLG ,R a n g a s w a m yA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D o m i n a n t D e s i g n s [J ].J o u r n a l o fM a r k e t -i n g ,2006,70(2):1-17.[20]S c h i l l i n gM A .S t r a t e g i cM a n a g e m e n t o f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M].N e wY o r k :M c G r a w -H i l l ,2005.[21]P r a h a l a dKC ,H a m e l G .T h e C o r eC o m p e t e n c eo f t h e C o r p o r a t i o n [J ].H a r v a r dB u s i n e s sR e v i e w ,1990,68(3):79-91.[22]H a r r y s o n S .J a p a n e s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F r o m K n o w -H o w t oK n o w -Wh o [M].C h e l t e n h a m:E d w a r dE l g a r P u b l i s h i n g ,1998.[23]程源,雷家骕.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C h e n gY ,L e i JS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M ].B e i j i n g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P r e s s ,2005.(i nC h i n e s e )◆B i o g r a p h y :Z H U F a n g -w e ii s c u r r e n t l y al e c t u r e ri n t h e 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a t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 i s r e s e a r c ha r e a s i n c l u d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e t c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李 博,胡 进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业升级测度结果及简要分析 第一,总体上,我国产业升级进程和速率较 快,但近几年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呈放缓趋势。1990 —2000年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年均变动约2.4 个百分点。而进入2l世纪以来的这七年间,我国 三次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只有约1.1个百分点,但我 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因此而下降,2000—2007 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仍达到lO.1%,基本和1990 —2000年持平,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产业 升级和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结果。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明 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 三产业超前发展,但其比重近几年来却有严重下 降趋势,不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值得引起关注。从 第三产业内部看,流通部门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 下降,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大部分部门超前发 展,比重上升。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不 断升级过程中。因为研究表明生产服务业和生活 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重要 标志。
有以下几方面:
1.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欠协调,第三产业 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
整理。
著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 大幅上升。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但 三大产业之间比例还不合理,2007年我国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 48.6%、40.1%。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06年 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为3.4%: 27.6%:69.0%。其中高收人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三大产业的平均构成分别为1.7%:25.9%: 72.4%和11.9%:42.7%:45.5%。可以看出,我 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29个百分 点,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水平,而且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Key words:industrial
产业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内外对产业升级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学者们 基本都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 要方面,即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 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运用定量方法对 中国产业升级进行测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此 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升级的策略。 一、产业升级的定量测度 产业升级的测度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More 结构变动值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来测定产业升
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污染规律研究》。项目编号:
07JC79005 1。
万方数据
・
98
・
商业研究
2010/05
组向量夹角O/的余弦值,埘司表示基期第i产业所占 比重,It)。表示报告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n表示产业 部门数。因此,两组向量在两个时期间的夹角Ot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二)产业升级方向的测度 根据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可以判断产业结构的 变动方向,它是测定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经 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Ef=af+(a‘一1)/v, (4)
第i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占份额出现下降趋势。根 据公式(4),利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主要 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 值构成比例的基础数据,计算得出上述四个时段 的三次产业超前系数及比重变化值(报告期产业 比重与基期产业比重的差,下同),结果见表2。 其中,Vt的计算方法是:[1n(GDP报告期)一In (GDP基期)]/n。式中ln是自然对数符号,rl是 时段年份数,GDP使用的是现价。
表4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结构变化及超前发展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
整理。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缺乏动力。 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它不仅能够调整产 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更重要的是它是推动产业 升级的杠杆。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与经济相脱节 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我们有效利用了国外技术 资源,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 全球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 能够同步提升,当前我国的科技进步主要还是以 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自主创新不足。仅从研 发投入来看,2(107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与国内 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排在美国、日本、 德国、法国、英国之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3.产业区域布局同构现象突出,地区重复建 设比较严重。由于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 策中政治目标的作用,我国产业布局结构雷同现 象比较突出,各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 产业结构,各区域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布局与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联系不密切。与资本、劳动力、技 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和原材料、市场需求不匹配,地 方和企业之间常常发生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造 成严重的浪费与损失。另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 动,各个区域部门往往追求自成体系的生产格局, 重复布点,盲目投资,造成产业低水平的重复建
Analysis of Measurement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Industrial Upgrading DING Huan—feng.SUN Po—po
(School of Economics&Commer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 10006。China)
式中,E表示第i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a。表示 第i部门报告期所占份额与基期所占份额之比,K 表示同期经济系统平均增长率。E。>l,表示第i产 业超前发展,所占份额出现上升趋势;E;<l,表示
表2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2007年, 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其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呈上升趋势。 其中:1978—199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滞 后,其比重均下降,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上 升;1990—200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上升;2000—2007年 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其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均超前发展,其比重均上升。 根据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公式,计算出2000・
万方数据
・100・
商业研究
2010/05
设。比如,在支柱产业的选择方面,全同许多省市 不管自身实际情况如何,均提】}fj要重点发展汽车、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电子通信设备等产业。区域 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阻碍了地区优势 的发挥,不利于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也影响 了产业升级的推进过程。 4.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粗放型发展方式 未得到根本转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 来,我国经济~直持续较快发展,但这种状态在某 种程度上是依靠高资源消耗、低人工成本尤其是 农民劳动成本和牺牲环境获得的。我国工业特别 是加T丁业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水平太高,对能源 和原材料利用不充分,据测算,我国目前的能源利 用率大约只有40%,而美国、日本的能源利用率 均在55%以上。虽然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节能减 排政策,高度莺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取得了积极进展,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比上年下降3.27%,但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决定 了我们处于相对高消耗的发展时期,只有加快产 业升级,使经济增长向着更加节约资源能源和保 持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 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三、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丁业化道路,推进产业 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重要基 础"。1。针对我国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 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提升到国家经 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 我国突破产业升级瓶颈的关键。第一,着力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国家要做好总体规划,增加投入,出 台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推进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 品牌,培养我国知名的民族企业和品牌产品。第 二,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 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这 些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运用高新技术的 传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第三,引进外 资应坚持技术导向战略。对那些技术先进、转让率 高和本地化程度高的外资企业应采取倾斜政策。 利刚外资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激活我 国技术创新机制,加速我国产业升级步伐。 [5] [4] [3] [2]
ability。accelerating service industries.promoting industrial regional planning。and control—
energy industries’development. upgrading;measurement;strategy
万方数据
;
总第397期
丁焕峰: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99・
零售业发展滞后,比重下降。
表3 2000—2007年主要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
第三,我国丁业内部升级趋势明显,逐渐向技 术层次更高的方向发展,多数行业呈超前发展趋 势,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丁业、设备制造业。增长 较慢、比重下降的行业是中低技术、传统技术的行 业。但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如基础T业少,加工 工业多。 从产业升级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我 国产业升级速度有所放慢,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
至Q!Q丝曼亟箜墨皇Z塑
文章编号:1001—148X(2010)05—00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