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参考资料
中医内科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学复习摘要1、《素问》病机十九条:( 5 )( 2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 5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 4 )2: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寒凉派”著《素问玄机原病式》“攻下派”著《儒门事亲》“补土派”著《兰室秘藏》、《脾胃论》“滋阴派”,著《格致余论》、《丹溪心法》。
吴又可:明代,著《瘟疫论》,是最早的传染病专著,提出“戾气”感染人体途径是口鼻而入。
著《温热伦》,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 ,创造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与白涪”的方法。
著《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
论述了“风温” 、“温热”、“瘟疫”等九种温病的治法,并提出了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
著《湿热条辨》对湿温病进行了探讨。
:著《温热经纬》,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二类进行辩证施治。
5、元代6: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学说。
7、明:著《内科摘要》是我国最早用“内科”命名的医书。
891011、国家(宋代)颁行的大型方书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12、明清著作:《医林《医宗金鉴》《金匮翼》13、新中国著作:《论医集》。
14、中医内科治疗原则:①调节整体平衡②审证求机论治③辨明标本缓急④把握动态变化⑤顺应异法方宜⑥据证因势利导⑦先期治未病⑧重视调摄护理。
1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个体的不同,或处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
1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形成相同的证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1718以表里上下为纲,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又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为其后水肿病辨证奠定了基础,在治疗上又倡导温脾暖肾之法。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ppt课件

加减
1. 肺肾气阴两虚; 2. 肺胃热盛阴伤
1.肠燥便秘; 2.脾胃气虚
1. 阴虚火旺; 2. 肾失固摄; 3. 气阴两虚
1. 阴阳气血俱虚; 2. 脾肾气虚
中气亏虚证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 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 淡,苔白而干,脉弱。
证机概要: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主方:七味白术散。本方益气健脾生津,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 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提出治则 《素问•奇病论》:“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二、沿革
(二)《金匮要略》立有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
(三)隋、唐、宋提出后期变证 《诸病源论》“其病变多发痈疽。” 《圣济总录》“消渴者……久不治,变为痈疽。” 《河间六书》“可变为雀盲和内障。” 《儒门事亲》“夫消渴者,多系聋盲、疮癣、痤疿之
≥6.1(110)和 <7.0(126)
≥11.1(200) ≥7.8(140)和
<11.1(200) <7.8(140)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 、证治分类
一、辨证要点
(一)辨三消主次 多饮为主——上消——肺燥; 多食为主——中消——胃热; 多尿为主——下消——肾虚。
(二)辨燥热与阴伤标本主次 发病初起——燥热为主,兼有阴虚; 病程较长——阴虚燥热互见; 病久——阴虚为主,或兼燥热; 后期——阴阳两虚,或肾阳虚衰。
渴
[概说]
一、概念 二、沿革 三、讨论范围
一、概念
消渴 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 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 疾病。
中医内科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内科学_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代表方是答案:安神定志丸2.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为答案: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3.胸痛彻背,感寒尤甚,胸闷气短,心悸不适,自汗,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辨证应属答案:寒凝心脉4.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粘而苦,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应辨证为答案:脾胃湿热证5.患者刘某,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近2天因饮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答案:香苏散合良附丸6.茵陈五苓散是黄疸哪一证型的代表方剂答案:湿重于热证7.某男,65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
证属答案:积证之气滞血阻证8.鼓胀中较易诱发肝昏迷的证型是答案:阴虚水停证9.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治疗方剂首选答案: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10.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最佳选方是答案:栀子清肝汤11.阳水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者,其最佳选方是答案:防己黄芪汤12.一患者石淋日久,症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其主方答案:补中益气汤13.治疗鼻衄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是答案:玉女煎14.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剧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宜选用答案: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15.噎膈的痰气交阻证的代表方是答案:启膈散16.咳血之燥热伤肺证的首选方是答案:桑杏汤17.消渴的其病位主要答案:肺胃肾18.行痹的特点是答案:关节疼痛,游走不定19.瘿病气郁痰阻证的代表方是答案:四海舒郁丸20.诊断黄疸病的最主要依据是答案:目黄21.痰浊头痛的主症为答案: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胸脘满闷22.胃痛在辨证时应注意辨别答案:气血寒热虚实23.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涉及答案:肝脾24.疫毒炽盛证黄疸常选用下列方剂答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千金犀角散25.积聚的病因有答案:情志失调饮食所伤黄疸胁痛病后感受寒湿26.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临床表现多有答案:颈前喉结两旁肿大,柔软光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性情急躁易怒烦热,易出汗27.患者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质淡,脉虚弱,其治法可选用答案:补脾益肾益气升陷28.下列哪一经脉循行经过腰部答案:足少阴肾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29.痛痹的主症为答案: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痛甚30.小便浑浊如米泔水,可见于答案:尿浊膏淋31.肺痿属内伤虚证。
中医内科学试卷2(162学时)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试卷-2(162学时)姓名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答题说明1、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2、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3、B型题:为配伍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配伍一个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答案,在每组试题中,第一个备选答案可以备选1次,几次或1次也不选用。
4、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5、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题册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1.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2.哮必兼喘,喘必兼哮。
3.成痈期是肺痈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4.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要点主要依据是病机。
5.对呕吐不止的病人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以减轻胃的负担。
6..对于痢疾的治疗,刘河间有“调气则便脓自愈,行血则后重自除”之说。
7.眩晕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在肝、心、肾三脏。
8.水肿病证应首先辨病变脏腑,其次辨阴水、阳水,区分其病理属性。
9.最先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症名称的中医书是《证治汇补》10.行痹的治则为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选防风汤加减。
二、A型题(每题1分,计20分)11.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咳嗽的分型:A.痰湿蕴肺B.肝火犯肺C.痰热郁肺D.肺气郁痹E.肺阴亏耗12.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面色晦青,形寒肢冷,苔白滑,脉弦紧,选用下列何方?A.定喘汤B.温胆汤C.控涎丹D.射干麻黄汤E.葶苈大枣泻肺汤1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A.痰热壅盛B.热伤血脉C.血脉瘀滞D.热壅血瘀E.气滞血瘀14.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为A.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B.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C.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D.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E.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15.痴呆的病位在A.脑 B.心 C.肝 D.脾 E.肾16.提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医著是A.《难经》B.《诸病源候论》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内经》17.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中医内科学复习题试卷

中医内科学复习题试卷(144学时)(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试卷-1(144学时)姓名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答题说明1、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2、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3、B型题:为配伍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配伍一个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答案,在每组试题中,第一个备选答案可以备选1次,几次或1次也不选用。
4、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5、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题册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1、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与火。
()2、肺痨的病理性质以阳虚为主。
()3、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4、痰饮的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
()5、胸痹的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病位在心、肝、脾、肾等脏。
()6、痴呆的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较长。
()7、治疗腹痛以“通”字立法,主要指活血化瘀。
()8、泄泻与黄疸发病的病理因素都是以湿邪为主。
()9、偏头痛的治疗当以平肝清热,熄风通络为法。
()10、对于中风的认识,在唐宋以后才以“内风”立论,是中风病因学说的转折点。
()二、A型题(每题1分,计20分)11、治疗臌胀瘀结水留证的最佳选方是()A、代抵当丸B、抵当汤C、膈下逐瘀汤D、调营饮E、中满分消丸12、咳嗽之凉燥证的主方为()A、桑菊饮B、桑杏汤C、杏苏散 D、泻白散E、黛蛤散13、诊断黄疸病的最主要依据是()A、目黄B、面色黄C、身黄D、小便黄E、苔黄腻14、着痹的特点是()A、关节肿大灼热B、关节痛不可解C、关节肌肤紫暗D、关节酸痛重着E、关节酸痛,游走不定15、泄泻发病的病机关键是()A、湿邪困脾B、肝脾不和C、命门火衰D、脾虚湿胜E、脾肾两虚16、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自命题考试内容及参考书目

1.《中药化学》第2版,郭力、康文艺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2. 《药理学》第2版,曾南、周玖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3.《药事管理学》,田侃、吕雄文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年
1. 《有机化学》第2版,赵俊、杨武德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2. 《有机化学》第2版,吉卯祉、彭松、吴玉兰主编,科学出版社 ,2019年 3. 《分析化学》第2版,张梅、迟玉梅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4. 《仪器分析》第2版,容蓉、邓赟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9版,周春燕、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6. 《药理学》第2版,曾南、周玖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年
该科目包含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 报考药物化学 、药剂学、药物分析学方向的选考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报考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向的生物化学为必考部分 ,另三门任选其一作答 报考药理学方向的药理学为必考部分 ,另三门任选其一作答
参考书目
本科通用教材
本科通用教材
1.《护理学导论》第2版,杨巧菊主编 ,人民卫生版社 ,2016年 2.《护理学基础》第6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 3.《内科护理学》第6版,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 4.《外科护理学》第6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题库10套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体质情志行为时间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著是:《内经》《丹溪心法.伤风》《仁斋直指方.诸风》《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
最佳选方是: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散补中益气丸D. 新加香薷饮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热邪暑邪六淫或疫毒之邪湿热之邪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肝脾胃肺肾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泻下粪便如米泔水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消化道途径臭虫叮咬蚊虫叮咬人体接触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寒邪燥邪风邪湿邪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气候因素劳倦过度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肝肺心肺脾肺肺肾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
属肺痈那一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喘证哮病肺胀感冒13.肺胀的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证实证虚证上实下虚证14.心悸的基本治法是:养心安神宁心安神益气安神安神定悸15.“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出自:《金匮要略》《素问.藏气法时论》《素问.厥论》《灵枢.五邪》16.最早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医著是:《灵枢.海论》《灵枢.口问篇》《素问.至真要大论》《金匮要略》17..将中风病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的医家是:李中梓叶天士王清任张景岳18..郑某,女,42岁,不寐多梦,性情急躁易怒,伴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辨证为:痰热扰心肝火扰心心肾不交阴虚火旺19.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沬,四肢抽搐,诊断为:中风厥证癎病癲病20.胃痛突发,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内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内科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内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广泛性焦虑量表中文版在中医内科门诊人群应用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3期.曾庆枝.何燕玲.刘寒.缪菊明.陈建新.徐海楠.王静夷.[5].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及基本问题解决办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1期.鲍沨.[6].贵阳市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的调查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0期.李玲.周涛.贺祝英.梅璇.孙明玉.[7].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与解决方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25期.成树山.[8].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与解决方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4期.韩世扬.[9].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思路探讨.《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3期.乔之龙.二、中医内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辨证规范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齐文诚.中西医结合临床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学位年度)[2].基于数据仓库的中医内科决策支持系统.被引次数:3作者:杨宏宝.中医内科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8(学位年度)[3].脾胃学派及其在当代中医内科的传承.作者:刘瑞霞.中医医史文献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研制和考核.被引次数:11作者:王维琼.中医内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5].基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治疗代偿期肝硬化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茹.中西医结合临床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6].基于代谢组学的肝气郁结证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伟明.中医内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学位年度)[7].基于临床病例和层次分析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应用评价研究.作者:蔡桦杨.中西医结合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8].圣洁正脊手法与中医扶阳思想相关性研究.作者:沈小淞.中医内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9].冠心病痰瘀证与C反应蛋白、E选择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朱会英.中医内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学位年度)[10].半夏泻心汤加味煎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脾虚胃热证的临床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苏慧芬.中医内科消化陕西中医学院2006(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内科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EfficacyofintegratedrehabilitationtechniquesoftraditionalChine semedicineforischemicstrok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Zhang,Y.Jin,H.Ma,D.Fu,Y.Xie,Y.Li,Z.Zou,Y.《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135[2]ResearchstatusandprospectofinternaltherapiesofTCMtotherecovery ofgastrointestinalfunctionafterabdominaloperation.Liu,JieZhuang,LinyanCao,LixingChen,Zhiqiangmoreauthors2013[3]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paeoniflorin,albiflorin,ferulicacid ,tetrahydropalmatine,protopine,typhaneoside,senkyunolideIinBeagledogs plasmabyUPLCMS/MSanditsapplicationtoapharmacokineticstudyafterOralAdm inistrationofShaofuZhuyuDecoction. XiaochenHuangShulanSuWenxiaCuiPeiLiuJinaoDuanJianmingGuoZhenhaoLiErxi nShangDaweiQianZhijunHuang《Journalof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technologiesinthebiomedicalandl ife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4]WaveletpacketbasedanalysisofsoundoffiveinternalorgansinTCM. Yan,JianjunMao,SiyuanXia,ChunmingShen,QingweiWang,YiqinLi,FufengGuo,R uiYan,Haixia2010[5]Arapidmethodwith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for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fivetypeBtrichothecenes 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Z.Liu,X.Ren,Y.Luan,L.Wu,Y.《Journalofseparation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3[6]ApplicationoftargeteddrugdeliverysysteminChinesemedicine.Li,DCZhong,XKZeng,ZPJiang,JGLi,LZhao,MMYang,XQChen,JZhang,BSZhao,QZXi e,MYXiong,HDeng,ZYZhang,XMXu,SYGao,YX《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OfficialJournaloftheControlledReleaseSoc ie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2[7]TheScientificSpiri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ngJulong《TheJournalofgreysystem》,被SCI收录SCI.20113[8]Applicationofa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metho dtopharmacokineticstudyofmangiferininrats.Liu,Y.Xu,F.Zeng,X.Yang,L.Deng,Y.Wu,Z.Feng,Y.Li,X.《Journalof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technologiesinthebiomedicalandl ife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32[9]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bioactivecomponentsinessentialoilof XiangFuSiWuFormulainBeagledogplasmabyUPLCMS/MSanditsapplicationtophar macokinetics.Liu,P.Li,Z.Qian,D.Li,W.Shang,E.X.Duan,J.A.《Journalof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technologiesinthebiomedicalandl ifescien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0]InvestigationofCommonSymptomsofCancerandReliabilityAnalysis. ZHAOYiXinShelleyWANGLIPingping《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073四、中医内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医内科临床辨证客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为民,2009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2]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聂晓莉.莫孙炼.秦建增.罗仁,2009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3]中医内科教学体会.王泽民,2010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4]初探建立中医内科治法本体及应用.侯玉.高成勉.周强.包含飞,2008第十一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5]深化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启示. 谢颖桢.高颖.邹忆怀.刘岑.王新月,2008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6]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解析.王新月,2008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7]肝脾相关理论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刘汶,2015第三届岐黄论坛——中医传承与创新论坛[8]弘扬新安医学特色优势,促进中医内科建设发展.刘健,2008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9]中医内科教学改革的思考.王鹏,2008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10]中医内科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尚文斌,2013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
中医内科学主编的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主编的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前沿且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涉及人体健康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中医内科学相关的参考书目,供您参考:
1. 《中医内科学》(第3版),主编:薛博瑜、吴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孙广仁。
3. 《中医诊断学》,主编:李灿东。
4. 《中药学》,主编:钟赣生。
5. 《方剂学》,主编:李冀。
6. 《针灸学》,主编:王华。
7. 《内经选读》(新世纪第4版),主编:翟双庆、黎敬波,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 《伤寒论选读》(新世纪第4版),主编:王庆国,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 《金匮要略》(新世纪第4版),主编:范永升,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 《温病学》(新世纪第4版),主编:马健,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此外,还有一本《中医内科学》,主编是张伯礼和吴勉华,ISBN 为9787513234825,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全国中
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介绍了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每所院校开设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书目。
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联系相关院校或教师,或查看学校官方网站上的课程要求。
内科学复习资料

《内科学》复习资料1.慢性肾衰竭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2.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血糖升高3.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正常值,目前采用的标准为.<7.8mmol/L4.Somogyi现象是指5.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嗜睡6.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7.Cullen征是指..j脐周围皮肤青紫及两侧肋腹皮肤灰蓝色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Cullen征(卡伦征、Cullen sign),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也见于其他内脏破裂的腹腔内大出血。
8.哪一项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最有意义..临床症状和体征9.哪种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嗜癖..j.缺铁性贫血10.关于蜘蛛痣的描述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
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变。
由于你的肝硬化的肝脏功能受损,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退,体内雌激素相对增加,引起动脉性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11.男性,36岁。
浮肿,尿少1周,血压120/80mmHg,尿常规:蛋白+ + + +,血浆白蛋白25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9g. 最可能的诊断是肾病综合征12.患者女性,25岁,月经过多5年。
近2个月感头晕、心悸。
查RBC 3.0×109/L,Hb75g/L,WBC6×109/L,PLT 300×109/L,RC 0.007,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占27%,以中、晚幼红为主。
血清铁6.0 mol/L。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缺铁性贫血13.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指标是血清TT4. TT3测定14.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感染15.对急性肺水肿诊断最特异的是咳粉红色泡沫痰16.肝颈脉回流征阳性常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右心衰17.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18.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19.肝硬化腹水形成与哪些有关低蛋白血症造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门静脉高压,钠水潴留。
九版《中医内科学》方歌集

《中医内科学》(9版)方歌集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学生会 整理编写2013年11月《中医内科学》(第九版)方歌集编写凡例 本方歌集按照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体例编写,所有章节、证型、代表方的选择均严格按照教材体例,为便于记忆和归纳,我们在编写时做如下处理:1.所有“某方加减”均按原方处理,如“平胃散加减”以“平胃散”方歌出现,具体加减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2.所有在九版《方剂学》教材中出现的方歌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习参考》(2013年2月修订版)为准,体现编写的一致性;3.所有本方歌集中的内容已安排人员负责校对,方歌与各味药物的对应性明确;编写安排(各章节负责人):第一章 肺系——徐天成第二章 心系——廖宇晖第三章 脾胃系——徐天成第四章 肝胆系——董华(1-5节);常钰(6-9节)第五章 肾系——谢小男第六章 气血津液——桑佳佳第七章 肢体经络——顾敏(1-2节);张颖(3-5节)参编人员:徐森磊 史夏玲 卢梦叶 王 璇 林祺李维峰 张小凡 王国栋 丛绮瑞 缪丹编写过程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指出,以便我们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谢谢! 联系方式:xtc24203@第一章 肺系病症第一节 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2.风热犯表证: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附: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2)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中医内科学试卷8(162学时)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试卷-8(162学时)姓名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答题说明1、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2、A型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3、B型题:为配伍题,请为每一道试题配伍一个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答案,在每组试题中,第一个备选答案可以备选1次,几次或1次也不选用。
4、X型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全部正确答案。
5、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题册一]一、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1、痴呆与健忘的鉴别关键是痴呆是表情呆滞()2、济川煎主要治疗阳虚水肿。
()3、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4、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恍白,畏寒怕冷,宜用麻子仁丸。
()5、《金匮要略》将哮证归属于痰饮病范畴,称为“伏饮”证。
()6、遇到呕吐病人,即予止呕。
()7、自汗常见原因是肺卫不固,营卫不和。
()8、黄疸、积块、症瘕、痞块、日积月累可成鼓胀,故为胀病之根。
()9、咳嗽是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则应见咳止咳。
()10、前人“有梦属心火,无梦属肾虚”之说是遗精辨证之要领。
()二、A型题(每题1分,计20分)11、患者小便不爽,点滴短少二天,伴头痛鼻塞,咳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气短,舌苔薄黄,脉浮数属()A 肝郁气滞之癃闭B 肺热壅盛之癃闭C 膀胱湿热之癃闭D 尿路阻塞之癃闭E 肾气不足之癃闭12、咳血的病位与下列那一脏腑关系不大()A 脾B 肺C 肝D 肾E 心13、《证治汇补.郁证》指出“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
”并据此提出下列哪项治疗原则()A 破气为先B 散气为先C 补气为先D 降气为先E 顺气为先14、下列不是颤证病因的是()A.年老体虚 B.感受外邪 C.情志过极 D.饮食不节 E.劳逸失当15、《千金》苇茎汤用于肺痈的()A初期B成痈期C溃脓期D恢复期E以上都不是16、癫证的病理因素为( )A 痰气B 痰火C 痰热D 痰瘀E 痰饮17、下列名称有哪一项不属泄泻( )A 濡泄B 飧泄C 五更泄D 大瘕泄E 暑泄18、下列哪一项不属腹痛的辨证()A 寒B 热C 虚D 实E 痰19、热淋的代表方是()A 导赤散B 石苇散C 八正散D 小蓟饮子E 沉香散20、厥证急救时,首先应辨清()A阴阳B表里C寒热D虚实E痰浊21、患者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属下列哪项胁痛()A肝气郁结证B瘀血停着证C肝胆湿热证D肝阴不足证E肝火旺盛证22、“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临证方剂为:()A 黄连解毒汤B 黄连阿胶汤C 安神定志丸D 半夏秫米汤E 天王补心汤23、治疗瘀血发热的最佳方是;()A 秦艽鳖甲汤B 清骨散C 丹参饮D 血府逐瘀汤E 桃红四物汤24、我国最早的肺痨专著是:()A 《外台秘要》B 《十药神书》C 《里虚元鉴》D《红炉点雪》E 《丹溪心法》25、下列哪项不是肺胀的辨证分型:()A 痰浊蕴肺B 痰热郁肺C 痰蒙神窍D 脾肺两虚E 阳虚水泛26、证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口苦胁痛,苔薄黄,脉弦有力,其治法是:()A 清泻肝火B 疏风清热C 平肝潜阳D 滋养肝肾E 化痰降逆27、认为肥人多痰湿的说法见于()A.《内经》B.《丹溪心法》C.《景岳全书》D.《石室秘录》E.《女科切要》28、患者腹部积块,坚硬不移,按之剧痛,面黯消瘦,舌紫脉涩,宜选用下列何方主治:()A 大承气汤B 大黄牡丹汤C 血府逐瘀汤D 膈下逐瘀汤E 活络消灵丹29、中风,闭证的病机是:()A 热入心包B 热结胃肠C 邪实内闭D 热动肝风E 痰浊内阻30、治疗鼓胀湿热蕴结型的最佳选方是:()A 胃苓汤合茵陈蒿汤B 五苓散合茵陈蒿汤C 茵陈五苓散D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E 实脾饮三、B型题(每题1分,计10分)A 肺热伤津证B 气阴两虚证C 胃热炽盛证D 肾阴亏虚证E 阴阳两虚证31、消渴方宜用于消渴的何证:()32、二冬汤宜用于消渴的何证:()33、六味地黄丸宜用于消渴的何证:()34、七味白术散宜用于消渴的何证:()A 利尿B 健脾C 发汗D 温肾E逐水35、祛菀陈挫的含义是指:()36、开鬼门的含义是指:()37、洁净府的含义是指:()A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B腰痛如刺,痛有定处C腰部冷痛重着D腰部隐痛E腰部酸软无力38、寒湿腰痛的特点是()39、湿热腰痛的特点是()40、瘀血腰痛的特点是()四、X型题(每题1分,计10分)41、以程氏萆解分清饮为主方,治疗湿热下注的病证有:()A 膏淋B 尿浊C 遗精D 血淋E 癃闭42、下列哪些可为积证与聚证的鉴别点:()A 结块聚散的有无B 结块形成时间的长短C 结块的属气属血D 结块在脏在腑E 结块的部位43、中风中经络的主证包括:()A 肌肤不仁B 手足麻木C 突然口眼歪斜D 兼见恶寒发热,关节痛E 苔薄白,脉浮数44、瘿病辨证的常见证型不包括:()A 气郁痰阻B 心肝阴虚C 痰结血瘀D 心肾阳虚E 肝阳上亢45、痉证发生的外感病因有()A.感受风邪B.感受湿邪C.感受寒邪D.感受热邪E.感受暑邪46、下列哪些是眩晕主要的病机:()A 肝阳上亢B 气血亏虚C 肾阳衰微D 瘀血阻窍E 痰湿中阻47、痿证的临床症状有()A.肢体筋脉弛缓 B.软弱无力 C.肌肉萎缩D.关节筋骨肌肉疼痛E.不能随意运动48、时行感冒的诊断特点是:()A 起病急B 症状重C 呈流行性D 属风者较多E 脉数49、“治虚有三本”,“三本”指:()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50、蠲痹汤治疗的痹证可为:()A 行痹B痛痹C着痹D热痹E心痹[试题册二]五、填充题(每空0.5分,计10分)1、阴虚感冒的治法_____________,主方是__________。
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复习思考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复习思考题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复习思考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参考资料复习思考题(一)、肺系病证1. 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 辨别感冒风寒和风热证的要点是什么其病理变化有何不同3. 体虚感冒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辩证与治疗要点是什么两者相互关系如何5. 痰湿咳嗽有哪些主政如何治疗临床可见到哪些病理演变6. 试述肺痈的临床特征及辩证要点7. 肺痈的主要证型有哪些其治、方药如何8. 如何理解肺痈与其他肺系疾病的“痰热证”在病理方面的异同点9. 如何理解哮证寒热虚实之间的关系10. 哮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发作期应如何处理11. 如何鉴别虚喘和实喘治疗原则是什么12. 什么是喘证的“上盛下虚证”试述其病机及证治。
13. 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4. 肺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具体应用15. 试述肺胀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的症状、病机、治法和代表方。
16. 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证应当怎样理解掌握17. 肺痨病“肺阴不足证”和“阴虚火旺证”的病机、治法大法有何不同并分别举出常用代表方。
18. 试述肺癌的病因病机。
19. 什么叫做“四饮”试述悬饮邪犯肺证的症状、病机、治法、代表方。
20. 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临床意义(二)、心系疾病1. 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真心痛的危候具体由哪些临床表现3. 试述胸痹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4. 试述惊悸和怔忡的区别和联系。
5. 试述心悸常见证型的主症特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6. 为什么说阴阳失交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7. 失眠痰热内扰与阴虚火旺证在辩证论治方面有何不同8. 试述厥证的应急措施。
9. 如何辨别厥证的虚实气厥、血厥、痰厥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0. 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床上如何掌握理气法11. 试述郁证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的辩证施治。
参考文献第九版内科学

参考文献第九版内科学
《第九版内科学》是一本经典的医学参考书籍,为内科医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知识。
本书详细介绍了内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提供了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书的第九版以人类视角编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的知识。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准确无误的中文描述内科疾病和治疗方法。
每一章节都有清晰的结构和标题,以增强读者的阅读流畅性。
在本书中,作者注重刻画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以使读者感受到仿佛真人在叙述的情感。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词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科学的知识。
本书还强调了内科医生的专业责任和职业道德,鼓励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全书,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内科医学的内涵和外延。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中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的信息,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同时,本书还避免了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以保持文章的逻辑连贯性。
第九版内科学是一本以人类视角编写的医学参考书籍,它以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表达内科学的知识。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生动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内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对内科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内科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学时实验(实训)学时:9学时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 6学分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程类型:必修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一、一般情况《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相互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
讲授时要求概念准确清楚,临床思维严谨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切实可行;要求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见病与多发病、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讲授,并注意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注重床边教学的实施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中医、中西结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学。
教材内容中传染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染病学》课程中讲授及考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该大纲中不作教学及考试要求。
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学参考资料
复习思考题
(一)、肺系病证
1. 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 辨别感冒风寒和风热证的要点是什么?其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3. 体虚感冒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法?并举例说明。
4.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辩证与治疗要点是什么?两者相互关系如何?
5. 痰湿咳嗽有哪些主政?如何治疗?临床可见到哪些病理演变?
6. 试述肺痈的临床特征及辩证要点?
7. 肺痈的主要证型有哪些?其治、方药如何?
8. 如何理解肺痈与其他肺系疾病的“痰热证”在病理方面的异同点?
9. 如何理解哮证寒热虚实之间的关系?
10. 哮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发作期应如何处理?
11. 如何鉴别虚喘和实喘?治疗原则是什么?
12. 什么是喘证的“上盛下虚证”?试述其病机及证治。
13. 肺胀的重要病理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4. 肺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具体应用?
15. 试述肺胀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的症状、病机、治法和代表方。
16. 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证应当怎样理解掌握?
17. 肺痨病“肺阴不足证”和“阴虚火旺证”的病机、治法大法有何不同?并分别举出常用代表方。
18. 试述肺癌的病因病机。
19. 什么叫做“四饮”?试述悬饮邪犯肺证的症状、病机、治法、代表方。
20. 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临床意义?
(二)、心系疾病
1. 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真心痛的危候具体由哪些临床表现?
3. 试述胸痹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4. 试述惊悸和怔忡的区别和联系。
5. 试述心悸常见证型的主症特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6. 为什么说阴阳失交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7. 失眠痰热内扰与阴虚火旺证在辩证论治方面有何不同?
8. 试述厥证的应急措施。
9. 如何辨别厥证的虚实?气厥、血厥、痰厥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10. 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床上如何掌握理气法?
11. 试述郁证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的辩证施治。
12. 血证的共同病理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13. 血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分别说明其理由。
14. 自汗和盗汗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上有何异同?
15. 试述自汗、盗汗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上有何异同?
16. 试述痫证的发病机制。
17. 试述痫证风痰闭阻证的政治方药。
18. 试述癫与狂在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上的区别和联系。
19. 试述癫狂常见的证型的证治方药。
20. 健忘和痴呆的诊断要点。
21. 试述痴呆的诊断要点。
22. 试述痴呆痰蒙神窍证的证治方药。
23. 痴呆病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三)、脾胃系疾病
1. 试述胃痛的病因病机和辩证要点。
2. 治疗哪类胃痛要掌握“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为什么?
3. 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痛,在病理和证治方面有什么联系?
4. 脾胃虚寒证的胃痛如何区别运用黄芪建中汤和理中汤?
5. 试述痞满的辩证要点。
6. 试述痞满邪热内陷证、痰湿内阻证、脾胃虚弱证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
7. 试述噎膈的病理演变过程。
8. 简述噎膈的辩证施治原则,临床用药时应注意些什么?
9. 噎膈、胃痛、呕吐均可见胃阴不足之证,其病理表现和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10. 呕吐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临床是怎样辩证的?
11. 治疗呕吐为什么不能见吐止吐?应采取何种措施?
12. 导致泄泻的关键是什么?暴泻久泻的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13. 试述泄泻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14. 肝气郁结可致胃痛、呕吐和泄泻,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有何区别?
15. 试述湿阻病湿从寒化和从热化的病理机制。
16. 试述湿阻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17. 试述湿热痢疾和疫毒痢疾的证治方药。
18. 应当怎样理解“无积不成痢”、“痢先当下头”和“痢无止法”的说法?
19. 和胃“逆流挽舟法”?其适应症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20. 试述霍乱的临床特征及其主要病理变化。
21. 治疗霍乱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22. 试述腹痛的辩证要点和证治要点。
23. 治疗便秘为什么不能单纯用泻下药?
24. 试述钩虫病与绦虫病的辩证要点。
(四)肝系病证
1. 如何鉴别胁痛的“气郁”、“湿热”、“血瘀”、“阴血不足”等证?并分述其治法方药?
2. 试述胆胀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3. 试述胆胀肝胆气郁证、胆府郁热证、肝胆湿热证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
4. 疳积和瘕聚有何区别和联系?
5. 疳积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6. 如何理解湿邪在黄疸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7. 黄疸的辩证原则和治疗大法是什么?
8. 试述阴黄、阳黄、急黄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剂。
9. 黄疸、疳积、臌胀有何区别联系?
10. 试述臌胀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诸证的主症、治法和常用方。
11. 臌胀使用峻下逐水剂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
12. 试述肝阳头痛、瘀血头痛、痰浊头痛的症状特点、治法和代表方剂。
13. 如何根据经络循行辨别头痛的发病部位?如何选用适当的引经药?
14. 试述眩晕常见的证型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剂。
15. 如何区别颤震和瘛疭?
16. 颤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述阳风内动的证治及代表方剂。
17. 试述历代医家对中风认识的发展。
18. 为什么说中风病变是渐积形成的?
19. 如何鉴别中风之中经络、中脏腑、闭证、脱证和阳闭证候?
20. 中风有什么先兆?卒中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21. 对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闭证怎样进行治疗?
22. 试述疟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试述瘿病的辩证原则和治疗大法。
24. 试述正虐和瘴虐的主证及其治法、例方。
25. 试述瘿气的气郁痰阻正和肝火旺盛证的症状、治法和常用方剂。
26. 痉证邪壅经络证、热盛发痉证、阴血亏虚证的治法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27. 如何理解痉证的病机主要是“阴虚血少,筋脉失养”?
28. 肝癌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9. 试述肝癌与黄疸、胁痛、臌胀在症状特点方面的区别。
(五)肾系病证
1. 如何理解水肿的病为主要在肺、脾、肾?如何理解水肿的关键在肾?
2. 水肿的辩证和治疗原则是什么?攻逐法为什么要谨慎使用?
3. 阳水、阴水常见证型有哪些?如何掌握各证之间的转化与联系?
4. 试述关格的证候特征。
5. 关格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6. 淋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为什么?
7. 试述热淋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六淋的主症和病机有何不同?
8. 为什么癃闭的病机是肾和膀胱气化不利?与其他脏腑有何关系?
9. 癃闭的辩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10. 什么叫提壶揭盖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11. 试述腰痛各个常见证型之间的病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2. 如何掌握腰痛的辩证原则?为什么要重视不肾培本?
13. 遗精的病机重点是什么?
14. 试述遗精的辩证和治疗原则。
15. 耳鸣、耳聋的发病与哪些脏腑有关?为什么?
16. 试述耳鸣、耳聋肝胆火盛证、肾精亏虚证的证治方药。
17. 消渴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18. 消渴的辩证原则是什么?
19. 消渴后期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和危重症?为什么?
20. 试述痹证总的病理机制,并分别说明痹症风、寒、湿、热病偏盛的证候特点。
21. 治疗痹证使用剧毒药是应注意哪些事项?
22. 试述肥胖病的辩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23. 试述肥胖胃热滞脾型和痰浊内盛型证治方药。
24. 试述肥胖病的诊断要点。
25. 试述痿证肺热津伤证、肝肾亏虚证、湿热浸淫证的证治方药。
26.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27. 对痿症的治疗,朱丹溪提出的“泻南方、补北方”之法是针对何种证型?试述其机理。
28. 试述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要点。
29. 试述内伤发热常见的证型的主症、治法和代表。
30. 虚劳病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31. 虚劳病的辩证要点和治疗大法是什么?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8护理综合④--无(初试)
①内科护理学(含健康评估学)②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复试)
参考书目:初试:《护理学基础》(三版)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复试:《内科护理学》(三版)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内科护理学》刘文俊主编,学苑出版社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殷磊主编,2002 年11 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上册(第一版),徐桂华主编,2006 年 3 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西医内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第三版),尤黎明主编,2002 年11 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费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