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1 病症状 发
玉米整个 生育期 都可 感染 发病 ,以苗 期受 害最重 ,5 6 - 片叶 即可 显症 。病 害 首先 在 心叶 ,开 始 在心 叶基 部 及 中脉 两侧产生 透 明的油浸 状褪 绿虚线 条点 ,逐 渐扩及 整个 叶片 。 病苗 叶色 浓绿 叶 片浓 绿 、宽 、短 、硬 、脆 ,叶 片僵 直 、宽 短而 厚 ,心 叶不能 正常 展 开 ,病株 生 长迟 缓 ,矮 化 叶片 背 部叶脉上 产生蜡 白色 隆起 条纹 ,用手 触摸 有明显 的粗 糙感 , 节间 粗短 ,顶 叶 簇生状 如 君 子兰 。 叶背 、叶 鞘及 苞 叶 的叶
4综 合 防治措 施
41加强监 测与预报 .
在病 害常 发地 区有 重 点地 定 点 、定 期调 查 小麦 、 田间 杂草 和玉 米 的粗 缩病 病 株 率和严 重 度 ,同时调 查 灰 飞虱 发 生密 度和 带 毒率 。在 秋 末和 晚 春及 玉米 播 种前 ,根 据 灰 飞 虱越 冬基 数 和带 毒率 、小麦 和 杂草 的病 株 率 ,结合 玉米 种 植模式 ,对 玉米粗 缩病发 生趋 势 作出 及时准 确的预 测预报 , 指导 防治 。
5 长 ,病害 越严 重。本地 区 5 中旬播种 的玉米 ,苗期 与第 l 等 喷雾 防治 。 田边地 头也 可喷 4 %农达 水 剂 ,但 在 玉米 行 月 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相吻合 ,病株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高于 间尽 量不 用 ,以免 对玉米 造成药 害 。 作 者 简介 :范 万红 (9 31 ) 1 7 .一 ,男 ,河 南汝 州人 ,河 南 . 其他 类型 ,因此应 推迟 播 期 ,避 开灰 飞 虱迁 飞 高峰 期 。三 是品 种 。不 同品种 的抗 病性 存 在 一定 的 差异 。从 近 年来 的 省 周 口农校 农 学 专业 ,助 理农 艺师 , 河南省 汝 州 市庙 下 乡 l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
1 、 玉米 出苗后 即可感 病 , 5 - 6叶开始显现症状 , 但新生叶片 即心叶不易抽 出且变小 , 可作 为早期诊断的依 据。开始发病 时在 心 叶中脉两侧 的叶片上有透 明的断断续续 的褪 绿小斑点 出现 , 以后呈细线条状逐 渐扩展至全n f , 叶背面主脉上 突起长短不 等的 白色蜡 状 , 有 明显 的粗糙感 ; 根 和茎部 的维管束肿 大 , 根系不发
一
期, 发病轻。 另外 , 玉米靠近树林、 蔬菜或耕作粗放 , 杂草丛生 , 多数发 病都重 , 原因是这些环境有利 于灰飞虱 的栖息活动 , 而且许多杂草 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从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 看, 还没有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 , 不抗病或抗性差的 自 交系和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 的重要原因。
达, 容 易拔 出 。
2 、 病苗叶色浓绿 , 叶片僵直 , 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 , 植株 严重矮化 , 心叶不能正常展开 。 整株基部短粗 , 节间缩短 , 叶片浓 绿, 一部分叶片僵 直 , 宽而肥厚 , 重病植株严重矮 化 , 高度仅为正 常植株 的 1 / 2 , 大部分不 能抽穗 , 发病 晚或病 轻的只有雌穗 以上 叶片浓绿 , 顶部 节间缩短 , 几乎不能抽雄穗 , 即使抽 出也无 花粉 , 抽穗的雌穗几乎不能结实 。雄穗不能抽 出, 个别雄穗 即使抽 出 , 但分枝少 , 无花粉 。果穗畸形 , 花丝少 , 多不结实。 二、 发病规律 1 、 发生传播特点 ( 1 ) 玉 米 粗 缩 病 毒 有 广泛 的寄 主范 围。除 玉米 外 , 有 5 7种禾 本科植物可被侵染 , 玉米粗缩病毒 大多 由灰飞虱传播 。此病毒主 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或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 ( 2 ) 玉米在出苗以后 , 小麦 和杂草上 的灰 飞虱便带 毒飞至玉 米上取食传毒 , 导致玉米发病 。 ( 3 ) 在 玉米生长后期 , 灰 飞虱又把病毒 带 向高粱 、 谷子 等晚 秋 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 杂草继续 传播 ,秋 又向小麦传播 或直接 在杂草上越冬 , 致使循环发病。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佟 成儒
( 宁锦 州 米 主 产 区 的 辽 宁 。尤 其 在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米 粗 缩 病 危 害 严 重 , 玉 米 产 量 造 成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影 玉 对 响 , 重 地 块 可 减 产三 成 以上 。 对 玉 米粗 缩 病 产 生原 因 , 严 现 危 害 程 度 及 防 治 办法 进 行 分 析 。
、
玉 米 粗缩 病 产 生 的 原 因
玉米 粗 缩 病 主要 发 生 在 辽 宁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其 中 以丹 这
东、 大连 、 中地 区较 为 严 重 , 往 北 越 轻 。 绥 越 主要 由 山东 , 北 河
迁 入 的 灰 飞 虱 咬食 苗 期 玉 米 , 体 内 的 病 毒 传人 健 康 的玉 米 将
【】 业 部 肥 政 药政 管 理 办 公 室. 料 登 记 指 南 ( ) 京 : 1农 肥 M . 北 中
国农 业 出版社 .0 2 20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 料 和 土 壤 调 理 剂 术 语 ( . / 2 1 肥 s GB )
症 状 主要 体 现 在 穗 位 以上 部 位 节 间缩 短 。 片 短 小 . 株 比 叶 植
正 常的矮弱 , 雌穗 正 常 抽 出 但 较 小 , 长 略 短 , 产 量 , 约 穗 有 大 减 产 三成 左 右 。
三、 综合 防治
节 前 期 进 行 防 治 。 防治 时玉 米 田及 其 周 边 都要 进 行 防 治 。 喷
1 病 品 种 的 选 育 。 通 过 调查 分 析 , e . 抗 Ri d群 自交 系 抗 粗 缩 病 能 力 较 差 , 论 与 其 杂 交 的 另 一 自交 系 抗 病 与 否 , 下 无 其
玉米顶腐病与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顶腐病与粗缩病的防治措施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
而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
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1玉米顶腐病发生特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鉴定为亚黏团镰孢毒。
该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
1.1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侵染发病,前期症状易与玉米生理性病害、虫害、玉米黑穗病及某些缺素症混淆,应注意识别与防治。
1.1.1识别要点:①苗期发病,土壤中存在病原菌或种子带菌,种子萌发出土时就会受到侵染。
受侵染的玉米,在出苗至5~7叶期,由于根系弱,幼苗生长慢,病害暂时潜伏,不表现症状。
从外部看,主要表现为部分植株生长缓慢,与营养不足相似。
有的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
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②拔节期发病拔节初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和营养的积累病害快速发展,病菌侵入维管束,造成维管束堵塞,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8~11叶开始表现症状,植株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他症状呈多样化。
叶片黄化。
病菌在叶部侵染,受气候干燥的影响,叶部不出现腐烂,1~7叶的部分叶鞘、叶缘黄化干桔,多数正常,症状不明显叶片撕裂。
③造成玉米顶部数叶和心叶包裹在一起,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叶片变厚扭曲呈轻微的波状皱缩,有的病株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的“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他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或顶部几张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化。
叶鞘、茎秆腐烂。
病菌侵入叶鞘和茎秆,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斑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髓部呈褐色,出现空洞,刮风时容易折倒。
怎样防治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粗缩病 的抗性存在差异,部分品 种可能容易感病。
环境条件
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灰 飞虱的繁殖和迁飞,从而 增加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概率。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原因
病毒传播
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病毒传播引起 的,可以通过种子、蚜虫等途径
传播。
品种抗性
同样,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矮花叶病 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数据分析
对调查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优化防 治策略提供依据。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监测网络
01
在玉米种植区建立监测站点,定期对玉米生长环境、气象条件
等进行监测。
预警系统
02
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的
发病趋势,为农民提供预警信息。
信息共享
03
将监测和预警信息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农民,提高防治工作
蚜虫传播
玉米矮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蚜虫在带毒植株上吸食后,病毒便进入其体内 ,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再通过蚜虫的迁飞和繁殖,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 上。同时,种子也可能携带病毒,成为病害传播的来源之一。
03
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具有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 ,从根本上提高植株的抗 病能力。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与优化防治策略
总结经验
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结果 ,总结经验教训,找出 防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优化防治策
略。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 传,提高他们对玉米粗 缩病和矮花叶病的认识
和防治意识。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玉米粗缩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
种 子 科技 ・
・0 2 1 ) 2 1 (0 ・
中 图 分类 号 : 3 . 1 S 4 51 . 9 3 4 文献标志码 : B
・ 高一优 ・ 两
文 章 编 号 :1 0 — 6 0 2 1 ) 0 0 4 — 2 0 5 2 9 (0 2 1— 06 0
玉 米 粗 缩 病 症 状 和 综 合 防 治 方 法
22 玉 米 粗 缩 病 与 灰 飞 虱 的 关 系 .
的种源 ,而且是 玉米粗 缩病 传毒介 体 灰飞虱 的越 冬越 夏寄 主 。对 麦 田残存 的杂 草 , 先人 工锄草 后再 喷药 , 可 除草效 果 可达 9 %左右 。选择 土壤处 理 的优点 是苗期 5 玉米 不与 杂草共 生 , 降低灰 飞虱 的活 动空 间 , 不利 于灰
2 玉 米粗缩 病 的发 生规律
21 病 毒侵 染过 程 .
玉米 粗缩 病 主要 由灰飞 虱 以持 久性 方式 传播 。该 病毒 及其 介体 灰 飞虱 的寄 主范 围十分 广泛 ,主要 在 玉 米 、高粱 等 晚秋禾 本科 作物及 马 唐等单 子 叶禾本 科杂 草传 播 , 秋后 再转 向小 麦或 直接 在杂 草上越 冬 , 构成 发 病循 环 。 于玉米 粗缩 病 而言 , 麦丛 矮病 及水 稻 的矮 对 小 稻病 的是玉 米粗 缩病 的 主要 初期 侵染 源 。
11 症 状 .
玉 米苗期 抗病 力较 弱 , 两叶一 心 时极 易感 病 。 节 拔 后 抗 病 力 增 强 ,O片 叶后 感 病 一 般 对 产量 影 响 不 大 。 1 在北 方 玉米 区 , 玉米 以 4月 中旬 以后播 种 的发病 重 , 春 且 播期 越 晚感 病 越重 。 玉米 以麦套 玉米感 病重 , 夏 直播
玉米粗缩病(1)
目录
01. 症状 02. 防治方法
植株矮化
1. 植株矮化:玉米植株明显矮化, 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3至1/2
2. 叶片卷曲:叶片卷曲、皱缩,叶 色变浅,呈黄绿色
3. 节间缩短:节间缩短,茎秆粗壮, 节间密集
4. 雄穗发育不良:雄穗发育不良, 分枝减少,甚至不能抽出
5. 雌穗发育不良:雌穗发育不良, 花丝短,不育花增多
叶片卷曲
叶片形状:叶片 边缘出现皱缩, 形状不规则
叶片卷曲:玉米 叶片出现卷曲, 无法正常展开
叶片颜色:叶片 颜色变浅,失去 绿色
叶片生长:叶片 生长速度减缓, 影响玉米生长
节间缩短
01
玉米植株 节间缩短, 生长缓慢
02
叶片变黄, 叶尖干枯
03
植株矮小, 根系不发
达
04
雌穗发育 不良,籽 粒不饱满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 防治玉米粗缩病 的有效方法之一
抗病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当地病害 发生情况、气候 条件等因素进行
选用抗病品种时, 应关注品种的抗 病性、适应性、 丰产性等综合性 状
抗病品种的推广 应用,可以有效 降低玉米粗缩病 的发生率和危害 程度
加强田间管理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源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措施
01Biblioteka 农药喷洒:使用化学农药喷洒玉米植株,防治粗缩病
02
农药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氯氰菊酯等
03
喷洒时间: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进行喷洒,效果最佳
04
喷洒方法:按照农药说明书,采用正确的喷洒方法,确保农药均匀覆盖植株
东港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东港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摘要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根据实践提出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措施;辽宁东港东港市玉米由于受相应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病虫害相应发生较大,但玉米粗缩病在东港地区只是零星发生。
自2006年开始受水田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影响,灰飞虱数量加大,寄主多,灰飞虱又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播媒介,导致2007年、2008年灰飞虱数量急剧攀升;玉米品种又多乱杂,抗性不一,导致玉米粗缩病呈现加重趋势,2008年、2009年玉米分别减产10%、30%。
由于玉米粗缩病对玉米危害大,造成玉米减产严重,甚至绝收。
为了搞好东港地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确保玉米丰收,2007—2009年对东港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以及玉米品种抗性问题进行调查,结合东港地区的防控经验,提出东港地区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
1发生特点感染玉米粗缩病的玉米一般在5~6叶开始表现症状,病株大都叶片浓绿、直立,生长缓慢,节间短,茎基部变粗,株高仅为正常的1/3~1/2,叶片变得宽、短、硬、脆,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
雄穗与雌穗发育不正常,2008年、2009年分别减产10%、30%左右。
粗缩病病原是一种病毒,此病毒在株与株间不传染,在东港地区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带毒灰飞虱刺吸玉米苗一定时间后,经过15~25 d潜育期后发病[1]。
玉米出苗后被刺吸一般5叶以后发病。
由于生活习性原因,5月末至6月初灰飞虱逐渐迁往水田,极少危害玉米。
11叶以后发病较少。
灰飞虱在东港地区以不同世代越冬,且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及多种杂草上存在,在没有作物出现时在杂草上取食,既可获毒亦可传毒,加大了病毒数量,并且由于其在东港地区的特殊生活习性,后期在水稻上产卵取食,在田埂越冬。
2综合防治措施2.1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调查对比东港地区2007—2009年种植的玉米品种发现,丹东农科院培育的丹玉402、丹玉88,东亚种业培育的富友309等,有一定抗性,在种植时可以选用。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之 时 。 一代成 虫羽 化形成 迁 飞高峰 , 收之 时迁入玉 第 麦 米 田及禾 本科 杂草上 为害 并越 夏 。此 时正 是夏 玉米感 病 的敏感 期 , 往造 成玉米 粗缩 病大 发生 , 往 而对 玉米造 成严 重危 害 的是第 l代灰 飞虱 。玉米 收获 后则迁 移至 禾 本科杂 草上 ,等秋 季小 麦 出苗后转 迁麦 田并传 毒 为 害 和越冬 . 形成 全年 病害循 环 。 2 症 状特点 与 危害 玉 米 粗缩 病 在 田问 自苗期 至抽 穗 期 均 可感 染 发 病. 以苗 期受 害最 重 。 以一 至六 叶期 为感染 粗缩 病 的敏 感期 。5~6片 叶即可 显症 , 开始 在心 叶基 部及 中脉 两 侧 产生透 明 的油浸 状褪绿 虚线 条点 ,逐渐 扩及 整个 叶
・
种 子科 技 ・
・ 0 0(4 ・ 21 0 )
中 图分 类 号 :S4 5 1 13 3 .3 _ 文 献 标 志 码 :B
・ 用技术 ・ 适
文章 编 号 :10 — 6 0 2 1 0 — 0 2 0 0 5 2 9 ( 0 0)4 0 3 — 2
玉米粗 缩病 的发 生 、 危窖及 其 防治措施
3 1 气候 .
在病 虫害 常发地 区有重 点 的定点 、 定期调 查小 麦 、 田间杂草 和玉 米粗缩 病病 株率 和严重 程度 ,同时调查 灰 飞虱发 生密 度 ,对 玉米 粗缩 病发生 趋势作 出及 时准 确 的预测 预报 . 指导 预 防。
42 适 期 播 种 .
主要 是 温度 、湿度 和降 雨等气 候 因素通 过对 灰飞 虱发生 期和 发生量 的影 响而 决定 玉米粗 缩病 的发 生程 度 灰 飞虱 属于 温带地 区 的害虫 , 耐低 温能力 较强 , 对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 种植技术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种植技术玉米粗缩病是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
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
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
如果冬季气温高,早春温度回升早,便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
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条件玉米粗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一、症状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
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
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
病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少畸形。
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
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
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二、形态特征病毒粒体为球状。
钝化温度为80℃。
20℃可存活37天。
病毒借昆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
潜育期15~20天。
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三、发病条件1、毒源量。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
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2.、玉米播种期。
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
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
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症状与防治要点
1 . 3心叶 比较。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 , 在心叶基部 的中
脉 两侧 出现透 明的虚线斑点 , 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 2 . 为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 育期 都可感染发病 , 以苗期受 害最重 , 5 至 6片 叶即可显症 ,开始 在心叶基 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 明的 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 , 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 , 叶片
时要减 少灰 飞虱虫 口基数 。 4 . 2要根据 本地条件 , 选用抗性相对 较好的 品种 , 同时
重病株雄穗不 能抽 出或虽能抽 出但分枝极少 、 无花粉 , 雌穗 畸形不 实或籽粒很少 。 1 . 2叶背 、 叶鞘等部位 比较 。 病株的叶背 、 叶鞘及苞叶的
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 的蜡 白色条状突起 ,用手触 摸有 明显 的粗糙不平感 。
导 致 产 量损 失 严 重 。 关键 词 : 玉米 粗 缩 病 发 生 防 治
1 . 发病症状
避开危害。
1 . 1整株 形态描述 。病 株叶片宽短 , 厚硬僵直 , 叶色浓
绿, 顶部 叶片簇生 , 生 长受 到抑制 , 节 间粗肿缩 短 , 严 重矮 化。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 良、 散粉少 , 雌穗短 、 花丝少 、 结 实少 ;
田间湿度大 , 温度 在 2 O ~ 3 5  ̄ C, 灰 飞虱虫 口密度大 时 , 病情
但在 玉米行 间尽量不用 , 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 5 . 2药剂拌种。 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 种, 可 以有效防治苗期灰 飞虱 , 减轻粗缩病的传播 。 播种时 , 采用种量 2 %的种衣剂拌种 , 可有效 的防止灰 飞虱 的危害 , 同时有利 于培养壮苗 , 提 高玉米抗病力 。 播种后 选用 芽前 土 壤 处理 剂 如 4 0 %乙莠 水 胶悬 剂 , 5 0 %杜 阿 合剂 等 ,每 亩
玉米粗缩病
传播途径:主 要通过灰飞虱 传播
02
环境因素:高 温、干旱等不 良环境条件有 利于病毒传播
03
品种抗性:不 同玉米品种对 粗缩病的抗性 不同
04
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
及时清除病株, 减少病源
适时播种,避免 高温高湿环境
合理灌溉,保持 土壤湿润
采用生物防治,如 释放赤眼蜂等天敌
演讲人
目录
01. 症状及防治 02. 治疗对策 03. 综合管理
1
症状识别
01
叶片:出现黄绿 相间的条纹,叶
尖扭曲
02
茎秆:节间缩 短,植株矮化
03
果穗:发育不 良,籽粒不饱
满
04
根部:根毛减 少,根尖变黑
05
防治方法:选用 抗病品种,加强 田间管理,及时
清除病株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玉 米粗缩病是由 玉米粗缩病毒 引起的
05 适时防治害虫 06 适时收获
07 秸秆还田
08 土壤消毒
09 加强监测预警 10 科学用药
监测预警
监测对象:玉米 粗缩病
预警指标:病害 发生程度、发展 趋势等
监测方法:田间 调查、遥感监测 等
预警措施:及时 采取防治措施, 减少病害损失
01
02
03
04
2
化学防治
01
农药选择:选 择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
02
施药时间:在 玉米粗缩病发 病初期进行施 药
03
施药方法:采 用喷雾法,均 匀喷洒在玉米 植株上
04
施药频率:根 据病情和农药 效果,适当调 整施药频率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引入玉米粗 缩病天敌,如寄生蜂、
玉米粗缩病用什么药,附症状
玉米粗缩病用什么药,附症状1、播种前,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
播种后,使用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2、玉米5叶期时,使用50%久效磷或50%甲胺磷5000-5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5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同时喷洒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
一、玉米粗缩病用什么药1、化学防治(1)在播种之前,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
播种后,使用40%乙莠水胶悬剂、50%杜阿合剂等芽前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2)玉米5叶期时,每亩地使用50g的25%扑虱灵兑水稀释喷雾,或者是使用50%久效磷5000-5500倍液或50%甲胺磷5000-5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5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同时喷洒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来防治病毒病。
(4)在灰飞虱传毒危害期间,尤其是玉米7叶期前,每亩地使用20g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是30-45ml的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兑水30kg稀释喷雾,每隔6-7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
2、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比如鲁单053、鲁原单14、鲁单50等。
(2)根据粗缩病的发病规律,调整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灰飞虱盛发期。
(3)及时将田间杂草清理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二、玉米粗缩病症状1、幼苗受害症状幼苗较为矮小,叶片颜色为深绿色,根系较少,节间粗短,心叶无法正常展开,簇生,类似生姜叶片。
2、成株受害症状植株矮化,粗壮,下部膨大,节间缩短,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触感粗糙不平。
9-10叶期时,植株矮化更加严重,高度甚至不及正常植株的一半,个别植株虽然能够抽出雄穗,但是分枝极少;雌穗短,花丝较少,严重时无法结实。
少数结棒的穗上仅仅只有几十粒玉米,并且玉米发育不健全,参差不齐。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和治疗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使用针对性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如使用抗病毒药剂和杀虫剂等。
04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方法和 实践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及时发现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因此
,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扩散。
02 03
综合治疗
治疗玉米粗缩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剂、加强田 间管理、控制传播途径等。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 果。
创新点3
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对预测的抗病基因进行验证和功能分析,为抗 病品种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发展趋势
未来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病原的基因组学和 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采用更加先进的生物信息学 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病原的致病性和抗病基因的 功能,为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将更加注重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综合防治技术的 研发,提高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
风险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湿度等)、昆虫 数量及种传等因素均可影响玉米粗缩 病的传播与流行。
03
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玉米粗缩病有较好抗性的 品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调整播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 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量 避免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病害发生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和治 疗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和诊断 •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 玉米粗缩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玉米粗缩病的治疗方法和实践 •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建议 • 玉米粗缩病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
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措施
浅议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一、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
玉米粗缩病早于1954年在甘肃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东部各省均有所发生,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绝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短缺,危害相当严重。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大面积发生以来,危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甚至出现绝产,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的生产安全。
因此,对玉米粗缩病进行正确识别,并及时控制十分必要。
1、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生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6叶开始表现症状,但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开始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发病晚或病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即使抽出也无花粉,抽穗的雌穗基本上不能结实。
2、发病规律(1)发生传播特点玉米粗缩病由植物呼肠病毒属的玉米粗缩病毒引起。
玉米粗缩病毒寄主范围广泛,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
该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
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构成发病循环。
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田间小麦近于成熟时,第1代灰飞虱带毒传向玉米,因此播种期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41分蘖肥 : . 一般插 后 7 l ~ 0天 , 亩追施 尿素 25 3公斤 , . —
除个 别苗乏 处 6月 下旬追 施 少量 匀 苗肥外 ,一 般在 6月 l 0 日一 7月 1 0日禁止追肥 。 早熟品种或 晚插 田, 减少施用量或 要
不施 。
1整 地 、 、 施肥 。插秧 地每年 秋春 季利 用激光平 地仪进 行旱 土 , 耕深压严 。基施化 肥应结 合稻 田最 后一次浅 耕 , 全生 要 把 育期 纯氮的 8 %和磷 钾肥全部施入 土壤 。 0 然放 水泡 田 , 将坷垃 充 分泡透 , 结合泡 田将 土地 浪平 , 高差 控制 在 5厘米 以 内 , 使 苗率 高。
2 1. 4 0 2 0
XI NNONGC UN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邵 晓 睿
( 邑县 植 保 植 检 站 , 南 鹿 河
【 摘
鹿 邑 ,7 20 4 70 )
要 】 玉米粗缩病在本地 呈现发生 面积逐年增 大 , 为害程度逐 年加重趋 势 , 其发生 的原因是气候 条件恶化 , 栽培 管理 粗放 , 种植 结构
玉米粗 缩病在整 个玉米生 育期均 可侵染发 病 ,但 以苗期
感病 性最 强 , 明显症状 一般 出现在 玉米 5 6 - 叶期 。玉米粗缩病
二、 发病原及传 播侵染
玉米粗缩病 的病原是玉米 粗缩病 毒( 简称 MR V) D 。其寄 主范 围十分 广泛 , 主要是 单子 叶禾本 科植 物 , 可侵 染玉米 、 小
后逐 渐扩展到整个 叶片 ,变成具有粗 细不一 的蜡 白色 条状突 起, 用手触摸有 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叶片宽短 , 厚硬僵直 , 叶色 浓绿 , 叶丛生 。植 株生长受 到抑制 , 间短粗 , 心 节 严重矮化 , 有 的不及正常植 株的 1 — /。 / 1 根少而短 , 的不及 正常植株 的一 3 2 有 半 , 容易从土 中拔 起 。 很 发病轻 的雄穗发育不 良 , 分枝少 , 花粉 少 , 穗短 , 雌 花丝少 , 结实 少。 发病 重的抽不 出雄 穗( 天缨 ) 和雌 穗( 棒子 )或 虽能 抽出但 分枝 极少 , , : 卮花粉 , 雌穗畸 形不 实或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探讨
刘 杰 ( 江 苏 省 邳 州 市 官 湖镇 农 业 技 术 服 务 中 心 , 江苏邳州 2 2 1 3 0 0 )
在邳 州市, 自2 0 0 7年玉米粗缩病大爆发 以来 , 灰飞虱带毒率 每 年都在 1 2 % 以上, 具备大发 生条件 。全 市的玉米 生产 , 采取 了切 实的综合防范措施 , 从 而 每 年 该 病 都 得 到 了有 效 的 控 制 。现 予 以 总 结探 讨 , 籍 以 它用 。 1 、 邳州 I 玉 米 生 产 现 状 邳州 1 的玉米 生产茬 次通 常有三类 : 一类 是春 玉米 , 常年 在 4 月 中旬 到 5月 中 旬 播 种 , 数 量 占播 种 面 积 的 1 5 % 左右; 二 类 是 蒜 茬玉米 , 约是 6 O万 亩 , 占总 播 种 面 积 3 0 % 多; 三类 是夏玉米 , 即是 麦茬玉米 , 占总 播 种 面 积 在 5 0 % 以上 , 常 年 在 6月 5日至 1 5 日种 植。 自2 0 0 7 、 2 0 0 8 、 2 0 0 9三年玉米粗缩 病大爆发 以来 , 据农委测 报 灰飞虱 的带毒率都在 1 2 % ~1 8 % 之间徘徊 ,具备 了该病 大爆发 的条件 , 每 年, 对邳州玉米 生产 的危 害性 极大 , 成 为玉米生产 中主 要病害 。 呈现 的情 况是 , 玉米无 论抗 病与否, 在七 叶前感病常 常是 绝收 , 植株通常在 6 0 c m 左右 , 被群众称 为“ 小老 头 ” 。七 叶期后感 病对植株 影响相对较 小, 但产量 减少较大 , 在 2 0 %  ̄6 0 % 不等 。经 过几 年 的综 合防治推广 , 大 块绝收基本 没有 , 零星地块 经常感病
以生活 4 ~6天 ,感染植株成为新感染源 ,可以使正常灰飞虱带 毒。玉米 在 5叶前 生长期极易感染该病毒 , 7叶后植株抗性增强 , 感 染 病 毒 后表 现 相 对 较 轻 , 对 产 量 影 响相 对 较 小 。 4 、 防 治策 略 的选 择 与分 析 4 . 1 从玉米粗 缩病传播媒介灰 飞虱的角度 分析, 其 防治方式 宜采 用 农 业 防 治和 化 学 防 治 。 一 是 对 灰 飞 虱 的寄 主 采 取 措 施 , 减 少 或 恶 化 灰 飞 虱 的 生 存 环 境 。 比如 用 百 草 枯 化 学 清 除 杂草 、 人 工 除草等措施都是减少灰飞虱适宜的生存环境 。 二 是用 化 学 药剂 集 中 防 治 灰 飞 虱 。 重 点 对 小 麦 收 割 后 ,玉 米 出苗 前 这 一 时 期 内 , 田 问、 田边 的杂 草, 秧 苗 田, 以及其他 易感病作物 上进 行集 中、 统 一 化学药剂防治灰飞虱 , 以减 少 灰 飞 虱 的 虫 口基 数 。化 学 防 治 也 可 延伸到对 小麦 田的防治, 在 秋季播种 、 春季 除草 以及穗蚜 防治环 节中, 统一 防治, 统一用药 , 能达到减源 的 目的。 4 . 2抑制病 毒这一 角度来 分析 , 可采 取病毒 钝化 、 隔断等 药 剂喷施措施 , 减 缓、 减轻粗缩病毒对玉米植株 的危 害, 但从 治疗 效 果看 , 没有特效 药剂 完全 抑制 玉米 粗缩病毒 , 达 不到预期效果 , 不 是最佳方法 , 只能发挥辅助作用。 4 . 3从玉米 自身抗逆性 角度 来看 , 合理 的玉米 田间管理措 施 可 以使 玉 米 的植 株 健 壮 , 免疫力增 强, 特 别 是 合 理 调 节 氮 磷 钾 比 例施肥 、 增 施锌、 铁等微量 元素、 感病期喷施 叶面肥等措施 , 可 以 有效 降低感病率 。另外 , 种质资源 选择也是 降低感病率 的有效途 径之一 , 选择生产 实践中相对抗病性较 强的品种 , 如农大 1 0 8 、 鲁 单9 8 1 、 蠡玉 1 6等品种对粗缩病毒都有较强的抗性 。 4 . 4从玉米 易感病 期与灰飞虱盛 发期重叠与否角 度来看 , 玉 米 易 感 病 期 与 灰 飞 虱 的盛 发 期 重 叠 时 间越 长 , 对 玉 米 的危 害 性 就 越 大 。原 邳 州 的 5 月 中下 旬 播 种 的蒜 茬 玉 米 , 其 玉 米 五 叶 期 前 与 灰 飞虱大发 生时间基本吻合 ,因而 常年 该茬玉米感病很严重 , 通 常损 失率在 3 0 — 6 0 % 左右 , 有 绝 收 田块 。 通 过 采 取 错 期 播 种 , 玉 米 感 病率通常在 卜5 % , 在玉米 定苗前适 当予 以选择 , 基本可 以避免 粗 缩病 危害。目前 , 邳州市玉米三种栽培茬次 , 春玉米一般推荐在 每 年 4月 2 O日前 播 种 ,蒜 茬 和 麦 茬 推 迟 到 6月 l 7日至 2 0 日播 种 。对 于 蒜 茬 不 采 取 错 期 播 种 措 施 的 田块 , 一般 采 用 对 灰 飞 虱 集 中防治策略, 待 玉 米 出苗 后 对 玉 米 田周 围 杂 草及 玉 米 田进 行 每 隔 7天一次 的灰飞 虱集 中防治 , 同 时施 用玉米病 毒钝化剂 , 也可 以 有效的防治粗缩病毒 。 综上所述 , 玉 米 粗 缩 病 由 于 自然 条 件 变 化 , 逐 渐 上 升 为 邳 州 玉米乃 至全 国玉米 的主要病 害, 粗缩 病毒危害具有 持久性 , 危 害 巨大性 , 而 且对 粗缩 病毒没有 专项治疗效果好 的药剂等 原因。玉 米 粗 缩 病 的 防 治 应 注 重 在 对 灰 飞 虱 防 治 的环 节 , 通 过 间接 防 治策 略, 达到抑制 粗缩病大 发生的 目的, 玉米 易感病期与 灰飞虱大 发 生期错开的玉米播期调整方式 ,是 防治玉米 粗缩 病的重要途径 , 另外 , 增强玉米抗性, 包括加强玉米 田间管理措施 , 以及协 调玉米 N、 P 、K施 肥 , 增施锌 、 铁 等 微 量 元 素 等 措 施 都 对 增 强 玉 米 免 疫
玉米粗缩病的特点与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特点与防治1.发病特点耕作管理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
作物种类多、耕作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重,特别是棉麦套作、棉瓜套作、粮果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地块,为灰飞虱繁衍和传毒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致使玉米、小麦、瓜类病毒病的发生加重。
玉米病株率一般在20%~40%,严重的在70%以上,甚至绝产。
而土地肥沃、精耕细作、田间杂草少的玉米田,粗缩病发生很轻,病株率一般在5%左右。
玉米播期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
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重;前茬作物为西瓜,下茬早播种的地块发生重而晚播种的发病轻。
同地块同品种发病率差异,主要是由于田间播种出苗时间不同造成的,播期早的发病率高;播期晚的发病率低。
种植不同品种的地块发病程度不同,几年调查的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周围生态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发病情况不同,但差异性不大,掖单12号、掖单13号、鲁单50号发病重;鲁玉10号、鲁玉16号、西玉3号发病轻。
2.防治对策①选用高抗、耐病的品种,如鲁单50号、掖单19号等。
②调整玉米播种期,麦套夏玉米适当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为害盛期。
③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田边、地头、沟沿杂草,发现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创造不利于灰飞虱而有利于玉米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④药剂拌种,播种时,选用15%玉米种衣剂药种比例按1∶40~50拌种或2%HA玉米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同时加20%病毒A按种子量的0.2%拌种。
⑤防治灰飞虱,在玉米苗期灰飞虱传毒为害期,特别在玉米7叶期之前选用2.5%扑虱蚜1000倍液和20%病毒A600倍液混合,即扑虱蚜15克、病毒A25克对水15公斤喷雾,每次每亩用药液30~40公斤,每次间隔6~7天,连喷2~3次。
喷药时最好配以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肥,以促进玉米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连片种植田发病明显轻于分散种植田 我县西部玉米种植面积大 " 总体发病情况明显
!
!"!
发生特点
发病范围广 ! 程度重 我县 (( 个乡镇玉米田均不同程度发病 " 病田率
较低 $ 东部以菜园地种植为主 " 且田边杂草丛生 " 发 病明显偏重 #
(
重发原因
,!) 冬季温暖干燥 % 春季少雨有利于灰飞虱发生
,+) 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 # 小
麦收获后 " 各地抢墒播种 " 玉米出苗后 - 叶前 " 此时 从迟收麦田迁出的灰飞虱和早收迁入田头地边杂草 中的灰飞虱迅速进入玉米田取食危害 #
收稿日期 ! (""+$!($!E 作 者简介 ! 史明武 ,!%&%$) " 男 " 农艺师 "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
! 上 接 第 "## 页 $ 防除不重视 ! 对病毒病的了解不深入 !
为灰飞虱的取食传毒创造了条件 "
%!$ 适 时 播 种 ! 播 种 期 可 适 当 提 前 或 推 迟 ! 以 避 开麦收后麦田灰飞虱大量迁入 ! 叶期前后的玉米
田 " 尽量于 . 月中旬前或 / 月中旬后播种以避开灰 飞虱的传播危害 "
!"G% 鲁单 %G!%登海 % 号 % 鲁单 #"%中科 ! 号等 "其田
间均见病株 # & 月 # 日播种的玉米田 " 各品种均不同 程度发病 " 其中郑单 %#G 病株率平均达 ("/(F " 农大
,-) 玉米与花生 % 蔬菜 % 草莓等插花种植 " 为灰飞
虱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和食料 #小麦落黄收获前 " 灰飞虱开始从麦田大量迁出 "此时水稻尚未移栽 "大 量灰飞虱便就近迁入邻近的春花生 % 蔬菜和草莓田 中 " 待玉米出苗后约 ( 1 - 叶期分散迁入玉米田 #
!!!!!!!!!!!!!!!!!!!!!!!!!!!!!!!!!!!!!!!!!!!!!!!!!!!!!!!!!!!!!!
% 上 接 第 "#& 页 $ 引 ! 是山地丘陵区 及 部 分 平 川 区 的 适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显著作用 "
参考文献 ’
>&? 赵 立 志 ! 等 ; 谷 子 农 艺 性 状 的 选 择 响 应 >@? ;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 ; >-? 薛珠政 ! 等 ;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和群体效 应 的 影 响 >@? ; 玉 米 科
(.;/ 0 .!);2- 元 = 67-" 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
东海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 常年玉米种 植 面 积 在 !/( 万 1 !/# 万 23 # 玉 米 粗 缩 病 , 病 原
(
茬 " 还有部分草莓茬 # 其中 + 月中旬前播种的春玉米 田没有发现病株 "+ 月中旬以后播种的玉米田中 以 大麦茬 % 露地草莓茬发病较重 " 尤以 # 月下旬播种的 玉米田发病最重 " 平均病株率达 G"F 以上 "& 月中旬 以后播种的玉米田发病较轻 " 平均病株率在 !#F 左 右 " 以后播种越晚发病越轻 #
45678 9:;<2 =>59? @69;A 简称 4BCD.是由灰飞虱,!"#$ %&’()*"+ +,-./,"##/. 传毒危害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 &" 1 E" 年代该病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 " 近年在
北方冀 % 鲁 % 陕 % 晋 % 辽 % 津等地暴发成灾 # (""- 年该 病在我县黄川前湾 % 牛山葛宅两村个别农户玉米田 零星发生 "(""+ 年在我县严重发生危害 #
玉 米 科 学 (""#K!- & 增刊 ’!!++ "!#(
文章编号 ! !""#$"%"&’(""#)*!$"!++$"!
L:;9M5I :? 45678 *N68MN8A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
史明武 !邢卫锋 !钱 省 !段瑞华 !陈 云
, 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江苏 东海 (((-"".
!"#
发病品种多 " 品种间发病差异大 我 县 种 植 的 主 要 玉 米 品 种 为 郑 单 %#G % 农 大
,() 品种抗 , 耐 ) 性差 # 我县种植的玉米品种都不
同程度发病 " 其中易感品种郑单 %#G 种植面积大 "占 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的 +"F 以上 # 其它品种如中科 ! 号 % 登海 % 号等发病尤为严重 #
,#) 田 头 沟 边 杂 草 多 为 灰 飞 虱 的 安 全 越 冬 提 供
了有利条件 # 由于农民对田边杂草的 ! 下 转 第 "#$ 页 %
H8I !"#!G$E(E-(("
(%E!"#%
!!!!!!!!!!!!!!!!!!!!!!!!!!!!!!!!!!!!!!!!!!!!!!!!!!!!!!!!!!!!!!
为 !""F " 其中病株率在 #F 以下的田块占 -%F " 病 株率在 #F 1 ("F 的田块约占 #(/+F " 病株率在 ("F 以上的田块占 G/&F " 个别重发田病株率高达 G"F 以上 #
和该病流行 # 今年我县灰飞虱大发生 "发生量是历年 最高的一年 # & 月 !( 日调查水稻秧田 " 平均有灰飞 虱 - """ 万头 J 23( 以上 "是去年同期的 !# 倍 #
!
防治对策
"#$ 选用抗 % 耐 $ 病品种 ! 本地宜选用农大 &’(# 鲁
,.* 合理间苗 ! 间苗时田间早发病的病株已可辩
别 ! 应去除叶色浓绿的可疑病株 ! 尽量保留一些叶色 正常的 $ 弱苗 %"
单 )’ 等抗 % 耐 * 病品 种 ! 避 免 使 用 如 中 科 & 号 # 郑 单
+)(# 登海 + 号等易感品种 " ,-$ 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有效减少玉米田灰飞
虱发生量 !从而降低其传毒几率 "可在田边地头种植 灰飞虱不喜食的豆科作物以压制杂草发生并为农民 增效 "
,)* 药剂治虫控病 ! 于 玉 米 - 0 . 叶 期 用 &’1 吡
虫啉 /’’ 0 2)3 4 5 67- 对水 2)3 84 均匀喷雾防治 玉 米田灰飞虱 " 对病株隔 ) 0 2 9 喷施 +-3 ! 并进行多 次喷施 ! 可有效拉长节间 !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摘
要 !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 年该病在江苏省东海县大发生 " 该病发生面
积大 " 发生程度重 " 发病品种多 " 防治困难 # 针对该病的发生特点 " 提出了以治虫控病为主 " 结合选用抗 ,耐 .病品种 " 适 时调整播期 " 合理间苗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等农业措施 " 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 # 关键词 ! 玉米粗缩病 $ 灰飞虱 $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0
2-< " 精播耧可比木耧节约农业投资 ! 每公顷每年
节约投资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 节约投资幅度在
>!? BCD46E F G: HE IJ; KDLLHCHMNH OHEPHHM EPQ 4CIDM RQC46S7 4HMQETUHRDM I9IUEIEDQM EQ 9CQS46E RECHRR; VVW XQQE PIEHC SUEI8H IM9 PIEHC SRHW YSREW @W Y4CDW XHRWZ &+(!Z %!.$[ /-2\/!/ W
学 !&+++ !2,-* ’)-A). ;
用 播 种 机 具 !可 播 种 多 种 常 见 农 作 物 !播 种 质 量 较 高 " 与传统使用的木耧相比 : 精播耧播种节约种子 : 多种作物省籽率达 -(;.< 0 (&;!< & 同时可节约劳 动 力 ! 多 种 作 物 苗 期 间 苗 中 耕 省 工 率 达 -&;-< 0
!"G 病株率平均为 -/GF" 郑单 #!G 病株率为 (%/!F "
连 玉 !# 病 株 率 为 (E/"F " 登 海 % 号 病 株 率 为
!%/GF" 鲁单 %G! 病株率为 +/-F " 中科 ! 号病株率高
达 G"F#
!"$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发病有差异 我县玉米以小麦茬为主 " 中西部有少部分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