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建设
国土系统“一张图”监控布局
![国土系统“一张图”监控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a16b30dfb9f3f90f76c61b70.png)
金 土 工 程 二 期 建 设 的 具 体 内 容 正 在 谋划 之 中 。 据 了解 , 主 要 内容 将 包 括 :建 立 四 级 联 网 、实 时 在线 的 国土 资 源 业 务 办 公 网 络 系 统 , 涵 盖全 业 务 、全 地 域 、全流 程 ;建 立 全 国 国土 资 源业 务 网 ,实 现 国家 、省 、市 、县 四级 国土 资 源 管理 部 门应 用 系 统 的 互 连互 通 和数 据 的 网 络传 输 ;进 一 步 完 善视 频 会 议 系统 ,满 足 部 到 省级 国土 资 源 管 理 部 门 的视 频 会 议 需 要 ,并 满 足 地 质 灾 害 远 程 会 商 及 应 急 指 挥 的 需 要 ;另
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为2 米,其他地区的分辨率是 . 5
5 ,一些 边 远 地 区分 辨 率 可 以更低 一 些 ,主要 米
地 隋况 。
截 至 2 1年 年 初 , 国土 资 源 部 和 所 有 的省 00 级 、9 %的 市 级 、6 % 的县 级 国土 资 源管 理 部 1 5
门都建 了门户 网站 ;内蒙古 、辽宁等2 个省区 2
数 奎 “一 综 煮管萎 大图 ” 耋 建成后的 张 据 合
。
查 收 总口’ 两V 口 。头 , 土 源 也 官 结 大 齐 0刺 国L 信 , 项目 ^ 冲 ’ — 资 旧
旦 u‘凡 口 =
信息平台实现了 “ 天上看、 地上
息化 目前正处于金土二期和 “ 十二五”谋划即将
二期蓄势
金 土工 程 目 是 解决 国土资 源管 理与 开发 利 标 用 中存在 的 问题 ,是 国家 电子政 务建 设 的重点 工 程 ,是 国土资 源信 息化建 设 的重 要任务 。 金 土 工 程 分 三 期 实 施 ,其 中 一期 作 为 试 点 示 范 纳入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个 五年 计 划 先 行启 动 ,主要任 务是 形成 耕地保 护 国家监 管 系统 和 矿 产 资 源 国 家 安全 保 障 系统 的建 设 框 架 ,覆 盖 范 围为 部 机关 和 3 个省 ( 、市 )、 1 区 5 计 划 单 列 市 、新 疆 生 产 建 设 兵 团 及 2 个 试 个 7 点 城 市 国土 资 源 部 门 。二 期 的系 统 建 设 将 在 一 期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扩 大覆 盖 范 围 ,形 成 规 模 效 应 ,重 点 加 强 资源 的监 测 监 管 ,实 现 全 流 程 全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通知-豫国土资办发[2013]39号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通知-豫国土资办发[2013]39号](https://img.taocdn.com/s3/m/e9bc7fc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8.png)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通知(豫国土资办发〔2013〕39号)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各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矿产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国土资源部-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解决部分市、县局视频会议系统不协调、不统一、不联通问题,现就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系统设备1.市局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市局应尽快建立独立的市、县级视频系统,并且能够实现与省级视频会议系统良好对接;市局新自建系统或升级的视频会议系统应能达到1080P高清画面。
2.省级视频会议系统高清终端:为更好地与省级视频会议系统联接,市局、省直管试点县(市)局需配套相应的终端设备。
3.音频设备:确保会议期间发言人员的音量大小合适、音质清晰,能实现本地良好的扩声功能。
4.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详细要求可参照《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执行。
二、会场环境1.灯光要求:摄像设备能够清晰采集会场画面,避免有灯光直射摄像设备的镜头。
2.摄像设备位置:会场摄像设备要正对会场发言人或者全体参会人员,摄像设备配合灯光要能清晰采集到会场或者发言人的画面。
3.传送画面监控:会场摄像设备采集的画面通过视频终端上下传送时,所传画面要能够实现本地的实时监控。
4.背景要求:设置市、县(市)局会场标记。
三、人员配备有上下两级视频会场的单位(省厅、市局),应配备日常管理人员3名,会议现场至少2名,县(市)国土资源局应配备日常人员2名,会议现场至少1名。
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34e5a3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9.png)
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何有效管理和监管国土资源的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监管方法往往是靠人的经验和判断,容易出现失误和漏洞。
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的综合管理和监管水平,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
本系统通过对国土资源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减少不良影响和损失。
本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提高监管的精度和效率。
2. 综合化:确保系统能够综合监测国土资源的各项指标,包括地质、资源、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数据。
3. 实时化:提供实时监测和响应,快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4. 开放性:提供数据和信息共享,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
本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1.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类监测设备以及卫星遥感、人工调查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地质、资源、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模块: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数据处理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和预警国土资源的潜在问题。
3. 管理监控模块: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实现对国土资源组成、分布及变化等方面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管理部门可根据监测数据制订规划,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
4. 决策支持模块: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工具,帮助管理部门和决策者快速制定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影响和损失。
1. 数据库技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采集的数据和系统的配置信息。
2. 传感器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地理、遥测、气象等数据。
3. GIS技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可视化展示。
4.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综上所述,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是一种高效、智能、可靠的管理和监管工具。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胡学军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胡学军](https://img.taocdn.com/s3/m/cf5c4b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4.png)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胡学军发布时间:2023-05-05T03:27:55.42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4期作者:胡学军[导读] 近年来,为实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管理,提出了构建一套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本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移动互联、高精度定位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优化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流程,构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一张图”数据库,搭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成果展示、查询和统计,违法案件全周期管理、执法监察全流程管理以及移动巡查执法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执法监察工作的管理水平。
身份证号码:37112119710821xxxx摘要:近年来,为实现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管理,提出了构建一套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本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移动互联、高精度定位以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优化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流程,构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一张图”数据库,搭建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成果展示、查询和统计,违法案件全周期管理、执法监察全流程管理以及移动巡查执法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执法监察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引言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执法监察工作始终是贯彻这一整体的保障线和生命线,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是保障和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自然资源部门自身执法力量单一,执法力度相对薄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要做好新时期的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除加强自身建设外,还必须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共同责任机制,形成综合执法合力。
1建设思路根据上述总结的自然资源监督执法过程中的问题,搭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整合来自卫星监测、视频监控、人工巡查以及市民举报等多源自然资源违法线索数据,并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统一空间落位,利用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违法线索数据自动研判和分类处理,让执法监察工作更加高效、智能和精准;二是优化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流程,让原先多头的、碎片化的执法监察模式升级为统一的、协同的以及高效的执法监察模式。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247f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f.png)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方案一、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分析为切实解决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监测能力不够、技术手段不多、发展处置滞后、责任机制不畅等问题,北京市国土局于2016年完成了国土资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一期共计建设430个监控点位,布控到全市共计51个分局和分所内。
基本可覆盖所在区域95%以上的农田耕地范围。
每年摄像机点位完好率均达到95%以上。
截止至2021年9月,执法监控平台共提供违法线索3573条,存储视频录像超过15万个小时。
系统运行期间,视频监控系统在及时发现、制止、处置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摄像机理论可视距离为3000米,但实际使用当中,受视野遮挡和天气因素影响,实际有效监控距离约为2000米左右。
监控实际覆盖范围有待提升;●监控系统使用过程中,违法线索的自动识别程度不高;违法线索发现识别准确率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工筛查比对;●智能发现及管理技术手段需要提升,如智能化对比技术、违法位置定位、各级账号管理、统计功能等;●恶劣天气对监控效果影响较大,误报率较高;●矿山监控设备夜晚城乡率低下,基本无法正常使用。
二、视频监控系统改进需求根据一期建设情况及对一期运行情况分析,目前执法监察监管平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监控点位布局优化,优化高点监控点位选取,提升监控有效范围。
部署AI能力摄像头,降低核心点压力。
●图像智能识别能力提升,使用AI深度学习功能,不断优化识别模型,提升违法识别准确度。
●外部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利用田边地头的社会监控资源进行整合,作为盲区补充。
●配合卫片与移动端采集,高精度卫片与移动端现场拍摄图像结合,进行多角度违法线索图像覆盖。
三、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目标通过对一期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化改进,本期项目预计达到以下效果:●覆盖率方面,采用中国铁塔站址优势,避免各运营商基站之间的壁垒,辅以盲点位置立杆建设,监测覆盖率达95%以上;●数据采集能力方面,选择具有定向、定位、全彩夜视、边缘计算等功能的远距离多功能摄像机;●数据传输能力方面,采用SDH、PTN、裸光纤、5G等多种数据传输渠道,提高传输能力;●后台管理方面,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具有违法识别、统计分析、违法处理流程等功能;●AI识别能力方面,通过历史违法数据训练模型大大提升违法识别准确率,通过一年的迭代智能学习,违章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并逐年提高;●前端摄像机故障率≤96%/年。
桐乡智慧国土天眼系统建设方案
![桐乡智慧国土天眼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45a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8.png)
安全设备:包括 防火墙、入侵检 测系统等,用于 保障系统安全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负责采集和处理各类数据,包括遥感影像、矢量数据等。
地图可视化模块:提供地图的显示和交互功能,支持多种地图风格和图层控制。
空间分析模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支持多种空间分析算 法和查询方式。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桐乡市国土资源局面临的问题:传统监管方式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 展需求
建设智慧国土天眼系统的目的:提高国土资源监管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国土天眼系统的功能: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警预报等,为政府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预警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各类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支持多种预警方式和推送方式。
数据存储方式: 采用分布式存 储架构,确保 数据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能力: 具备强大的数 据处理能力, 支持实时分析 和处理海量数
据
数据接口:提 供标准化的数 据接口,方便 与其他系统进 行数据交换和
共享
数据备份与恢 复:定期进行 数据备份,确 保数据不丢失, 并具备快速恢
项目背景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土资源监管和城市管理面临 更大挑战,智慧国土天眼系统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提高国土资源监 管效率和水平
促进国土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
提升国土资源保 障能力
推动国土资源管 理现代化
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地貌、 土地利用现状等。
数据处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 的信息。
应用层: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开发各类国土资源管理应用,如规划设 计、监测监管、决策支持等。
宁夏国土资源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宁夏国土资源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c5072b4daa58da0114a79.png)
宁夏国土资源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强劲而深刻地引领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成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信息化对于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综合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促进廉政建设,也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业务网上运行和在线服务,实现“阳光行政”。
为明确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区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总结推广金土工程一期经验和成果,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加快推进金土工程二期建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集地政、矿政、测绘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和以网络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
二、主要任务建设一个中心,即宁夏国土资源指挥中心,实施五大工程,即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门户网站群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工程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积极探索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建设宁夏国土资源指挥中心,不断提高指挥中心资源情报搜集、信息研判、参谋决策、调度指挥、指导综合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一个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严谨细致、精干权威的技术支撑实体。
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网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相结合。
系统主要由:大屏幕子系统、中央控制子系统、音响子系统、灯光子系统、音视频会议子系统、监控录像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组成。
整个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将计算机、电话机、录像机、电视机、音响、大屏幕投影、灯光控制、监视器以及远程影像、音视频采集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将远程现场的话音、图像在运动中接入指挥中心;指挥大厅通过三维、视频、影像、数字化大屏等可视化手段对执法监察、应急处置、业务会审和项目选址等管理行为进行信息展示、远程指挥调度和分析决策。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85d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7.png)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建设方案2022年12月目录1项目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建设目标 (2)1.3建设内容 (2)1.3.1二、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 (2)1.3.2基础功能开发 (2)1.3.3专题应用建设 (3)1.4意义和必要性 (3)2总体设计 (4)2.1设计原则 (4)2.1.1先进性、超前性 (5)2.1.2实用性、易用性 (5)2.1.3可维护性、可扩充性 (5)2.1.4开放性和一体化 (6)2.1.5安全性、保密性 (6)2.1.6标准化和规范化 (6)2.1.7经济、时效性 (6)2.2总体架构 (6)3平台建设 (7)3.1基础功能 (8)3.1.1三维场景浏览 (9)3.1.2三维空间查询 (10)3.1.3测量工具盒 (12)3.1.4应用分析 (14)3.1.5数据导出 (20)3.2专题应用 (20)3.2.1近期建设 (20)3.2.2远期规划 (27)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对象、范围、内容等各方面工作存在交叉,不利于将各类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治理。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要求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进一步明确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也要求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基础调查结合专项调查的“1十X”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中。
面向上述新要求,需要有效的方式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与展示。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通过三维立体+时间的多角度、全方位多维数据管理与展示技术,将遥感影像、DEM、三维实体、实景影像、BIM等多源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基于同一空间尺度整合集成,实现二三维一体化的多维数据管理,有机整合GIS功能和三维可视化效果,加强兼顾三维展示效果与二维查询分析能力的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分析能力;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国土空间管控条件、规划符合性分析、国土空间发展认知等方面通用的“即时分析、实时展现”三维大场景分析展示功能。
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建设方案
![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4899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2.png)
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建设方案综合国情和当前国土资源监管面临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建设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具体方案如下:一、建设目标1.实现国土资源监管信息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提高资源监管效率和水平。
2.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资源监管体系,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提供更全面、准确、权威的数据支持。
3.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全程监管,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提高对外发布信息的效率和覆盖面,增强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二、系统建设内容1.建设国土资源监管信息平台:整合各级国土资源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一个集中化、统一化的信息库,包括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等数据,并实现信息的在线填报、查询和分析功能。
2.建设国土资源监管大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国土资源监管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为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国土资源监管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方便监管人员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信息查询,提高监管效率和响应速度。
4.建设国土资源监管智能化设备: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监测设备,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保障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5.建设国土资源监管公众服务平台:建立实时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提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解读、环境保护的知识普及和公众参与的渠道,提高公众对资源监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系统建设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国土资源监管的需求和优先级,制定系统建设的实施计划,并确立建设队伍和组织管理机制。
2.建设硬件设施:搭建国土资源监管信息平台、大数据中心和智能化设备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通信设备等。
3.开发软件系统:根据需求分析,开发国土资源监管信息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智慧国土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国土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8da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7.png)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数据分散,难以整合共享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信息 不准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息化程度低,影响工作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 的需求Βιβλιοθήκη 提高国土资源管 理和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规划和 可持续发展
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质量控制:采用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要求 监控与调整:实时监控项目进度,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按时完成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降低进度和质量风险
预算制定: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计划,制定详细预算并严格执行 成本控制: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不超预算 预算调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预算,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成本效益分析:对项目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项目效益
提升政府决策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增强国土资源监 管和应急响应能 力
提高国土资源管 理效率和水平
促进国土资源数 字化、信息化和 智能化
优化国土资源配 置,提高国土资 源利用效率
提升国土资源监 管和服务能力
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访问;服务层提供各类服务组件;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 定制化应用功能。 系统支持跨平台部署,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国土信息 处理能力
大数据技术:实现国土信息高 效存储与处理
云计算技术:提高国土信息共 享与利用效率
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国土资 源动态
汇报人:
环境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和实现绿色发展
XX市智慧自然资源综合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项目需求说明
![XX市智慧自然资源综合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项目需求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1ca7e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1.png)
XX市智慧自然资源综合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项目需求说明1.建设目标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总体要求,以信息化创新驱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为引领,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与“六个一”职责的行使要求,立足于XX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对自然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和研发的职能,辅助支撑业务深化以及决策支持,通过智慧自然资源综合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持续补充优化自然资源数据体系,实现可见、可控、可追溯、可预测的数据强支撑;通过持续拓展业务辅助决策覆盖,实现智慧、智能、重关联、强便捷的业务管理全视图。
2.建设内容2.1.数据创新赋能土地全生命周期建设2.L1.历史业务结果档案数据标准化治理针对历史业务结果档案各类数据、业务链条进行全方位厘清、核对勘误、梳理关联事项,并以符合自然资源智慧化管理的标准化支撑为基础,对历史业务结果档案进行统一化、规范化治理,使其“可查、可阅”,提升决策辅助能力;核对历史业务档案中红线数据入库落图情况,对应入库而未入、已入库但不规范的红线数据进行全面的标准化梳理。
同时,对数据库更新状态进行查清及修复,以确保业务与空间的可联动性。
2.L2.土地违法案件数据收集规整入库收集并迁移土地违法案件台账、电子附件等历史数据,实现历史数据与新增数据的统一存储及管理。
具体需对2021∙2022年业务红线约500宗进行成图、属性录入、档案核查以及入库。
2.L3.土地全生命周期创新试点性研究通过梳理上述业务数据,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分析研究工作,为我中心开展其他专项研究提供基础。
在XX市内选择一个数据条件比较好的区域(不超过5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区域,对该区域内各地块涉及的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数据进行模型化整理和归档,以一码串联包括历史信息在内的业务信息,形成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试点经验,并总结编制完成试点相关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全市开展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试点研究经验。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f492ab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a.png)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4.27•【字号】冀自然资字〔2020〕39号•【施行日期】2020.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冀自然资字〔2020〕39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雄安新区管委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和《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冀发〔2019〕30号)精神,按照《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和《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等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全面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平台建设要立足实际需求,坚持节约实用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
全省平台采取省市两级建设模式(雄安新区参照市级模式建设),原则上县(市、区)不再单独建设,确实需要且具备条件建设的,由市级统筹确定。
(一)省级平台建设省级平台以省厅“一张图”和综合监管系统为基础,建设形成全面覆盖、内容完整、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自然资源“一张图”,为政务审批、决策支持、调查监测、综合监管、专项核查及专题展示等提供便捷、全面的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包括数据查询、浏览、共享服务和空间分析、统计报表、专题图制作及接口服务等。
(二)市级平台建设市级平台的建设应依据部、省有关数据标准与规范,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对现有的数据、服务等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按照业务领域或者部门归属,以目录方式组织呈现数据资源,形成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符合应用要求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ecc00c00b4e767f5bcfce52.png)
**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1. 项目概述1.1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是指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面向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目标,集成管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等各类数据的多源数据集。
1.2建设目标1、通过**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及数据管理系统,并使其成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系统、资源监管平台的数据支持环境,为国土资源审批、资源监管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保障。
2、建设完善的数据库“一张图”数据整合、入库和管理应用及数据交换、数据服务发布标准,为市、县“一张图”后续建设提供标准依据。
3、将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建成支撑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的数据支持环境,为实现国土资源数据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
1.3建设任务1、制定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包括“一张图”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来源和数据用途;2、全面收集和整理全市国土资源各类业务数据,按照掌握国土资源“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的要求,建立各类业务数据的关联关系,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3、构建国土资源监管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提取和展示各类指标数据,实现对国土资源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4、开发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应用和动态更新;5、开发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服务系统,对内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数据共享,对外为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2.项目要求2.1项目名称、主要服务规范及要求、服务量。
一、主要技术参数要求1.1采购内容1.2平台建设内容**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监管平台分为“一库四系统”,即“一张图”数据库、“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国土资源监管指标分析系统和“一张图”数据共享系统。
1.2.1国土资源“一张图”标准建设制定**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包括“一张图”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来源、数据用途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数据转换、数据入库、数据管理、数据更新、数据交换标准。
智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智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bb6371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4.png)
一平台:精准解析、深度学习、提升土地违建识别精度一池:视图库强化数据融合、融合多渠道视频接入一网:高速网络,低延时、有线无线融合网络多渠道感知:无人机、执法车、监控多渠道视频采集
平台助力国土执法信息化
国土资源违法视频整合
一期土地违法监控系统资源
一期监控摄像头400多个,覆盖北京大部分耕地资源已经成功发现了1387条有价值违法线索
8
2400亩
2
密云区
11
1650亩
3
延庆区
4
1300亩
4
房山区
6
2300亩
5
门头沟区
4
200亩
6
平谷区
5
200亩
7
顺义区
2
500亩
国土资源智慧监察云平台思路
网
云
固网传输:SDH专网、PTN专网、裸光纤无线传输:4G/5G-VPDN专网
5G低延时、高带宽切片技术、双向鉴权
基于机器学习的违建识别算法基于区块链锁定证据GIS与监控的融合
对于已建设的数字系统或带网络的DVR设备,该设备建设时间长,现今又不能改造成为GB/T 28181标准的,我们采用网关形式进行对接。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视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视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5f2d75f18583d0496459c8.png)
而 目前视 频 监 控 数 据 在 现 有 结 合 GIS的 国土 视 频 监控 系 统 中 的应 用 方 式 仅 作 为 空 间 实 体 的 一 种 属性 信 息对 待 ,缺乏 在 同一 空 间 框 架 下根 据 国土 业 务对 其 内容进 行 解 读 的 方法 :导 致 现有 国土 视 频 监 控 系统 不 能 将 视 频 监 控 数 据 与 各 类 业 务 数 据 进 行 聚合 分析 ,未 能发 挥 GIS在 处理 复 杂 空 间数 据 方 面 的能力 ,难 以满足 国土 部 门的业 务需 求 。
行研 判 ,实现 了土地 利 用状 态 的 多 自由度 实 时动 态视 频 信 息 采 集 与 多 源 数 据 融 合 分 析 ,对 于“智 慧 国 土 ”项 目 中的
视 频监管 系统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关 键 词 一 张 图 ;视 频 GIS;视 频 监 管 ;国土 业 务 ;融 合 分 析
第 41卷第 1期 2018年 1月
现 代 测 绘
M odern Surveying8
基 于 国土资源 “一张 图’’的视频 监 管 系统 设计 与 实现
龚志鹏 ,王楠溢
(1.江苏省地质勘查 技术 院 ,江苏 南京 210049;2.江苏省测绘工程 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方案(图文)
![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方案(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d45c5f6f1aff00bfd51e4f.png)
国土资源“一张图”是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创新举措,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审批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
国土资源“一张图”包括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
一、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基础,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对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的分类展示、数据处理、查询统计、专题制图、数据更新与历史管理,并与电子政务平台、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等有关应用系统对接,为各业务系统提供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专题数据和管理数据支撑。
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
(一)建设背景近十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监管和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但面临国土资源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努力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数据支撑能力比较薄弱,数据准确性、现势性、完整性亟待提高,数据获取、更新渠道还不顺畅,这些都是阻碍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建设思路1、核心数据库建设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库体结构以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为基底和基准,加载各类专题数据,并形成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再反过来丰富数据资源,形成数据管理更新和应用服务的良性循环。
2、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各类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存储、展示、应用和动态更新3、数据汇交与更新机制建设依据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核心数据库数据汇交和更新办法和机制。
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智能决策应用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智能决策应用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df5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0.png)
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智能决策应用国家高度重视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强调充分利用已完成的国土空间调查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为自然资源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公布印发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和出台的一系列的部署和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现代管理方式,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建设思路以“集约建设、互联互通、云上应用、便民服务”为出发点,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构建“天上看、智能判、地上查、网上管”的综合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全天候遥感监测、人工执法监察、视频监控等设备,构建基于“山、水、林、田、湖、草、城”多要素融合的智慧感知服务体系,全方位获取自然资源数据,并通过“自然资源大脑”的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支撑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智能决策应用。
二、建设目标以自然资源为基础,集成城市地理空间、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建成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为自然资源各项审批业务、资源监管、宏观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最终实现“以图管自然资源”带动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实时监测、预警预报、辅助决策等应用,通过综合监管应用系统、综合驾驶舱、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对全业务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监管和决策分析,实现对领导决策信息的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支撑。
三、建设内容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智能决策应用建设,有赖于“自然资源大脑”的基础支撑,作为项目核心架构中的一环,包括感知体系、数据体系和决策体系三部分。
(一)自然资源感知体系自然资源感知体系指“空天地人”多要素融合智慧感知服务体系,通过全天候遥感监测、人工执法监察、视频监控等设备,全方位获取“山、水、林、田、湖、草、城”多要素融合自然资源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目前,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大规模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阶段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为主要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网络和系统等各类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到网络和用户之所急,管理和服务之所急,是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将对发挥电子政务绩效、提供公共服务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对网络、设备、系统、用户的管理和服务还处于分散、不关联的状态,没有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这种管理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急需一个从业务视角出发、完整易行的管理工具,实现变被动分散的维护为主动集中的控制和管理。
因此,为了对国土资源信息资产实施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网络运行保障效率和保障水平,建立面向业务的可视化综合监控系统成为一项我们目前重点开展的工作任务。
2 总体思路和框架2.1 总体思路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将被分割管理的网络、系统、主机、数据库、以及业务应用和服务都整合在一个综合平台之上,通过综合监控中心,采用直观、集中、可视化的形式,实施统一监控和集中管理,还原其原本就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
综合监控通过各类采集工具将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运行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对象和业务对象,如机房环境、网络、主机、存储、中间件、数据库、PC终端、应用系统的原始性能、告警、配置等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整合工具汇聚到相应的支撑库,供运维管理分析使用。
数据采集对象主要包括机房环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服务器)、终端和应用系统等六个方面内容。
根据综合监控采集策略,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和统一的管理界面,实现对机房环境、网络拓扑、网络故障、网络和业务流量、安全事故,以及主机、主流数据库、关键业务应用的关键指标的采集及控制管理,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和安全事件,充分实现对整个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性能、故障、系统配置信息的了解和掌控,全网掌握国土资源信息资产的可用性和业收稿日期:2013-05-10作者简介:王建兵(1969-),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王建兵(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812)摘 要: 在国土资源网络和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阶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是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全面提升国土资源运维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对发挥电子政务绩效、提供公共服务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土资源;综合监控;信息系统;监控中心;可视化务的持续性。
2.2 技术路线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基于J2EE平台开发,并进行一定的扩展,采用面向组件技术实现运行、管理、监控和维护。
这样,一方面承接了底层J2EE技术,另一方面以面向业务的形式去实现最终应用。
扩展后的架构以J2EE体系规范、面向对象、 XML技术、易于扩展为核心,为基于J2EE平台之上的应用提供面向组件的应用架构,便于系统快速高质量的搭建。
扩展后的架构包括服务层和引擎层。
(1)服务层包括异常处理机制、日志服务、一级和二级缓存机制、定时服务等应用框架的一些底层功能。
同时,服务层运行于J2EE Server之上,实现对J2EE 的标准服务进行封装,例如事务处理、消息服务、EJB 服务和WEB Service服务等。
(2)引擎层基于底层服务层之上,提供各种业务组件运行的环境,主要包括持久化抽象,业务引擎和流程引擎。
持久化抽象主要负责数据库处理,通过对应用服务器数据源和事务管理的封装,完成应用的数据库处理,并充分利用服务层的服务,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
业务引擎主要实现业务总线,业务模块以插件的方式接入总线,从而实现业务级别的动态配置。
业务引擎使任何一个业务模块的对外服务都允许外部系统可以通过EJB远程接口调用,或者基于SOAP协议实现WEB Service调用。
工作流引擎遵循WFMC标准,并加入符合中国管理特色的特殊需求,简单易用,易于扩展。
业务层通过对服务层和引擎服务层提供的服务的直接调用,将大大节省业务开发的效率和快速实现业务需求变化的能力。
2.3 总体框架国土资源综合监控系统总体上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管理对象层、数据采集层、应用支撑层和数据展现层。
管理对象层包括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两大类,基础设施类对象主要涉及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相关机房与动力环境。
业务应用类对象主要包括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相关的服务器、存储备份、数据库、中间件和办公终端等。
数据采集层通过网络管理、终端管理等各类管理工具,实现对各类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象和业务应用对象运行数据的采集及运行控制。
建立运行库、人员库、资源配置库、策略库和标准库,共同形成应用支撑层,为上层综合监控和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监控管理工具采集的性能、流量、事件等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按统一的格式存放到运行库中;网络和安全设备,以及主机和应用系统运行保障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在人员库中存储;资源配置库中主要存储机房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等软、硬件资产信息和相关系统配置以及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当配置项改变时,资源库中的相关信息需要同步更新);标准库主要存储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和法规、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及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数据展现层为前台界面,是综合监控管理的窗口,主要提供拓扑、流量、故障、日志、性能、安全策略等集中管理服务。
3 系统主要功能综合监控中心整合数据采集层各监控工具采集的数据,集中监视各监控对象的运行状况,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通过统一的WEB管理界面,实现对机房环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服务器)、终端和应用系统全面的关联集中展现和管理,完成机房环境监视、拓扑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终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并通过大屏幕液晶电视分别进行各个网络的展示。
3.1 机房环境监控监控中心通过模拟量信号、开关量信号、视频信号等信息的集中采集,对机房温度、湿度、机房门状态、机房漏水、人员出入、网络设备物理显示状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模拟机房实际环境,以3D视图效果展现机房的功能区域划分、整体物理布局、机柜部署摆放等情况,并通过颜色变化实时直观展示参数、技术指标和报警信息,从而实现基于TCP/IP的集中可视化机房环境管理。
3.2 拓扑管理监控中心通过ICMP、SNMP、ARP等标准网络协议,自动发现和识别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等信息资产, 采用CDP、NDP、HDP、FDB、STP、等多种拓扑构建算法,自动计算出设备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并形成和物理地区一致的网络拓扑节点结构,直观给出整个网络中各类设备的分布和连接情况,同时利用NetFlow、Netscream等主要流量协议实现网络流量的精细化分析。
3.3 性能管理监控中心通过性能管理实现对网络、主机和应用系统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控。
其中,网络性能管理通过网络设备的性能、端口流量等参数的动态提取和统计分析,为网络的优化运行及带宽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主机性能管理和应用性能管理主要对重要服务器、数据库及中间件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系统利用率, 磁盘IO,硬盘读写速率、虚拟内存使用率、内存页交互速率等关键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提供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3.4 故障管理监控中心自动接收监控对象的故障信息,其来源包括网络设备(TRAP、主动探测、轮询等)、主机(服务中断等)、数据库、系统本身产生事件和各种关键应用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并将这些信息过滤、关联合并成统一格式后,通过声音、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告警或提示,便于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故障。
为了减少和屏蔽轻微告警的干扰,提高故障告警信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对于频繁发送的同一告警、由主要告警引起的相关大量的关联告警和已进行处理的重复发送告警,监控中心一般进行压制和归并处理,并且综合分析多个告警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关联,将这些关联告警代表的问题用一条告警来统一表示。
3.5 终端管理监控中心以直观、图形化方式展示终端所在房间、所在楼层和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全面体现终端到墙面信息点、墙面信息点与配线口之间、配线口之间以及配线口与设备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实时监控终端的当前注册状态、地址分配情况、安全策略执行情况、流量状态、病毒感染情况等。
3.6 应用监控监控中心将重要信息系统及其所依赖的IT资源(网络、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统一作为管理对象,采用业务视图形式,全面展示业务层次关系和数据库与中间件的工作状态、日志、会话、性能、活动线程、队列等。
应用监控主要包括业务建模、业务拓扑、业务故障、业务性能和业务可用性管理。
业务建模实现IT资源、应用服务、应用通信、应用组件、终端用户体验等影响业务可用元素与业务的关联和映射;业务拓扑按照业务的依赖、逻辑和数据流关系,以日常业务运维监控为主线提供整体业务应用、单业务应用、业务网元的多层次、立体式业务拓扑监控展现;业务故障实时滚动、实时监视业务故障情况,进行故障的过滤、压缩、关联、转发等集中处理,并提供影响业务可用性的故障根源定位分析;业务性能与业务可用性管理提供业务应用运行状态、响应时间、响应时延等多粒度、多维度的性能指标统计分析,同时通过最佳模型算法,综合计算业务的可用性。
3.7 日常操作管理日常操作管理是对国土资源信息资产运维的一些周期性的、相对固定的日常维护工作的管理。
它将各项维护规程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维护作业等操作任务进行集成,使得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准确、高效的完成各项日常维护任务。
目前,已经实现了统一的电子化值班管理。
监控中心根据定制的值班工作内容,自动对机房温湿度环境、网络状况、业务系统、值班巡检内容进行自动化巡检。
作为人工巡检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极大地减轻了值班工作量。
3.8 权限管理监控中心在基于数字证书的用户身份认证基础之上,实现单点登陆功能,并根据不同管理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不同权限,提供相应的拓扑展示。
3.9 高清展示监控中心通过无缝液晶视频墙显示系统对国土资源部机房环境、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服务器)、终端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展现和管理。
视频墙由6台55寸LED液晶显示设备拼接组成,支持独立显示各被监控对象实时展示画面,也可任意拼接组合。
对于图像信号,可以通过矩阵切换器或者直接输出到多屏拼接处理器,实现任意一路的切换,并可实现窗口任意放大、缩小、跨屏漫游完成直接采集计算机信号和视频信号的大屏幕拼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