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磁盘管理(二)
磁盘管理的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6120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e.png)
磁盘管理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磁盘管理一、引言(100字)磁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存储介质之一,磁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磁盘管理的相关操作,加深对磁盘管理的理解,并学习实际应用中磁盘管理的策略。
二、实验目的(100字)1.了解磁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2.学习磁盘分区的原理及实践;3.理解磁盘调度算法的工作原理;4.掌握常用的磁盘管理策略。
三、实验内容(300字)1.磁盘分区:a.使用磁盘分区工具将物理磁盘划分为若干个分区;b.使用命令查看已分区、格式化后的磁盘分区。
2.磁盘调度算法:a.了解并实现FCFS(先来先服务)、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和SCAN(扫描)等磁盘调度算法;b.分别使用模拟程序测试不同算法的性能。
3.磁盘缓存:a.实现一个简单的磁盘缓存管理系统;b.学习并使用命令进行磁盘缓存管理的相关操作。
四、实验步骤(400字)1.磁盘分区:a.打开磁盘分区工具,选择对应磁盘进行分区,设置分区大小和类型;b.格式化已分区的磁盘,创建文件系统;c.使用命令查看分区情况,确认分区操作是否成功。
2.磁盘调度算法:a.阅读并理解给定的FCFS、SSTF和SCAN算法的伪代码;b.根据伪代码实现相应的算法,并进行测试;c.分别使用模拟程序测试不同算法的性能,根据性能结果评估各算法的优劣。
3.磁盘缓存:a.阅读并理解磁盘缓存管理的相关原理和命令;b.实现一个简单的磁盘缓存管理系统,包括缓存页面的替换策略;c.使用命令进行磁盘缓存管理的相关操作,通过测试验证缓存管理系统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150字)1.磁盘分区工具成功将物理磁盘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并格式化后创建了文件系统;2.使用命令查看分区情况,确认分区操作成功;3.实现了FCFS、SSTF和SCAN算法,并成功模拟了它们的运行过程;4.使用模拟程序测试了不同算法的性能,分析并比较了各算法的优劣;5.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磁盘缓存管理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其正确性。
实验十 windows server 2003磁盘管理
![实验十 windows server 2003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2ae10279563c1ec5da719c.png)
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磁盘的管理方法。
2、掌握动态磁盘的管理方法。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本实验应采用虚拟机软件完成,以虚拟机为例进行实验。
准备工作:请将虚拟机的系统硬盘作一个备份,用这个备份的虚拟硬盘新建一台虚拟机,以下实验都在该虚拟机上进行。
三、实验内容:1、基本磁盘管理查看虚拟机硬盘分配情况,填入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打开我的电脑,可以看到该硬盘中的哪几个分区?(2)能否创建扩展磁盘分区并为它指派一个驱动器号或路径?(3)如果把逻辑分区文件系统改为 NTFS,该如何做?(4)如果磁盘中仍有未指派的空间,能否将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的容量进行扩展?2、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的转换在上面的基本磁盘中随意创建几个文件夹和文件,把该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
把这个动态磁盘再转换回基本磁盘。
回答下面的问题:(1)已经划分好的基本磁盘能否直接转换为动态磁盘?(2)由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后,磁盘中原有内容是否会丢失?(3)已经划分好的动态磁盘能否直接转换为基本磁盘?(4)由动态磁盘转换为基本磁盘后,磁盘中原有内容是否会丢失?3、简单卷和跨区卷在虚拟机中再添加一块磁盘,容量为 3G。
(此时虚拟机中有3块磁盘,磁盘0是原有的系统盘,磁盘1和磁盘2是实验用磁盘。
)把磁盘1和磁盘2都转换为动态磁盘。
在其中创建一个简单卷和一个跨区卷。
通过“我的电脑”访问这些卷,它们在使用上与基本磁盘的分区有没有区别?扩展简单卷或跨区卷的容量,通过“我的电脑”查看它的容量变化,扩展容量后其中原有的内容是否会丢失?禁用磁盘1或磁盘2(假设该磁盘出现故障),会出现什么情况?4、带区卷 RAID-0利用磁盘1和磁盘2创建一个带区卷;用“我的电脑”在该卷中放置几个文件(文件大小应大于64KB,最好是文本、图片等可打开的文件);禁用磁盘1或磁盘2(假设该磁盘出现故障),文件是否还可以访问?请回答问题:文件在带区卷上是如何存放的?这样的存放方法有什么好处?5、镜像卷 RAID-1利用磁盘1和磁盘2创建一个镜像卷;用“我的电脑”在该卷中放置几个文件(最好是文本、图片等可打开的文件);禁用磁盘1或磁盘2(假设该磁盘出现故障),文件是否还可以访问?请回答问题:文件在镜像卷上是如何存放的?这样的存放方法有什么好处?你为该卷设置的空间有多大?实际可用空间有多大?6、RAID-5 卷把磁盘0也转换为动态磁盘。
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
![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a77b8dad02de80d5d840cf.png)
实验报告磁盘管理实验磁盘管理【实验理论基础】以教材作为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环境】1、完成Windows 2000 server安装的计算机。
2、某磁盘已格式化为NFTS5.0文件系统 3、 Windows 2000 Server安装光盘。
【实验内容】1. Windows 2000 Server数据加密与解密.2. Windows 2000 Server数据压缩。
3. Windows 2000 文件与目前权限设置。
4. Windows 2000磁盘配额。
【实验步骤】(一)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1. 数据加密欲做数据加密,先做一个xtvtc文件夹以方便说明,然后以上一章所建立的一个用户账户(Chujl)来登录。
登陆之后打开xtvtc文件夹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击“高级”按钮,弹出文件夹的“高级属性”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必须勾选“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选项来为该文件夹与文件加密,按“确定”按钮返回“文件夹属性”对话框。
完成数据加密。
注意:加密文件夹可说是一个加密的容器,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将数据放入该文件夹之中,且这些数据都会自动加密,但是只有用户本人(或数据加密代理者)才能读取该文件。
2. 数据解密经过数据加密之后,如果想要将数据解密,则可以在文件夹高级属性对话框中将“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选项解除勾选即可。
解密之后系统会要求给予解密的范围,如果在解密的范围内有不属于该用户加密的文件,略过无法解密的文件后,系统会将可解密的文件属性还原成正常。
3、数据压缩为了提高磁盘的存储数据量,可以压缩内容一边节省磁盘空间。
文件夹的“高级属性”对话框中,有一“压缩内容以便节省磁盘空间”选项,如果点击该选项,则当文件数据储存至该文件夹时会自动压缩,且当您要读取数据时系统又会自动解压缩,因此可以节省磁盘空间。
(二)数据安全性设置由于windows 2000 Server 可以当作文件服务器,所以会有多人同时使用的状况,因此对于文件或目录就必须有一套规则来管理。
磁盘管理空间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空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eff0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7.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磁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掌握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等基本技能,熟悉磁盘空间分配策略和优化方法,提高学生对磁盘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Linux Ubuntu 20.04硬件环境:虚拟机,CPU:2.5GHz,内存:4GB,硬盘:100GB三、实验内容1. 磁盘分区(1)查看磁盘分区信息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信息。
(2)创建新分区使用`fdisk /dev/sdb`命令进入磁盘分区编辑模式,创建新分区。
(3)格式化分区使用`mkfs.ext4 /dev/sdb1`命令将新分区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
2. 磁盘挂载(1)创建挂载点使用`mkdir /mnt/sdb1`命令创建挂载点。
(2)挂载分区使用`mount /dev/sdb1 /mnt/sdb1`命令将分区挂载到挂载点。
3. 磁盘空间分配策略(1)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使用`df -h`命令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2)优化磁盘空间分配使用`du -sh `命令查看目录大小,删除不必要的文件。
4. 磁盘碎片整理(1)查看磁盘碎片情况使用`e2fsck -f /dev/sdb1`命令检查磁盘碎片情况。
(2)整理磁盘碎片使用`e2fsck -f /dev/sdb1`命令整理磁盘碎片。
四、实验步骤1.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执行`fdisk -l`命令,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信息。
2. 创建新分区执行`fdisk /dev/sdb`命令,进入磁盘分区编辑模式。
(1)输入`n`创建新分区。
(2)选择分区类型(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3)选择分区编号。
(4)设置分区起始扇区。
(5)设置分区结束扇区。
3. 格式化分区执行`mkfs.ext4 /dev/sdb1`命令,将新分区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
4. 创建挂载点执行`mkdir /mnt/sdb1`命令,创建挂载点。
5. 挂载分区执行`mount /dev/sdb1 /mnt/sdb1`命令,将分区挂载到挂载点。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82ff81a0116c175f0e4861.png)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要求:
1.掌握磁盘分区技巧。
2.掌握虚拟内存的增配及优先级调配。
3.掌握tune2fs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过程:
1.磁盘的分区:
在linux中我们对磁盘进行分区时需要理解添加一个新的文件系统需要生成的文件树规则:
定义一个设备
设备分区
创建一个文件系统(格式化)
建立一个卷标
写入到/etc/fstab
挂载新的文件系统
2.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的创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fdisk创建,一种是空设备文件创建。
(1)fdisk创建(在fdisk界面创建需要更改系统标识,然后格式化为swap格式):
(2)空设备创建(这个相当于在已有的分区中腾出空设备,给他名字,然后格式化为swap):
(3)swap优先调用级别调试:
3. tune2fs的使用:
tune2fs是查看某一个分区的详细信息,就如在windows下查看属性一样!
我们通过tune2fs -l /dev/sda5来查看sda5的详细信息。
其中我们
需要注意的是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这里的none表示什么都没有,而/dev/sda2是系统缺省(默认)创建的分区。
Default mount options缺省挂载选项自动添加acl权限,不随系统创建,是自己之后创建出来的。
实验成功。
实验报告完成。
磁盘管理分区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分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9b6c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8.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Linux系统中磁盘管理的相关操作,包括磁盘分区的创建、格式化、挂载以及分区信息的查看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磁盘分区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命令进行磁盘管理。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Ubuntu 20.04 LTS硬件设备:虚拟机(至少1GB内存,10GB硬盘空间)软件工具:Linux命令行终端三、实验内容1. 磁盘分区(1)查看现有磁盘信息使用`lsblk`命令查看系统中现有的磁盘和分区信息。
```bashlsblk```(2)创建分区使用`fdisk`命令创建新的分区。
以下示例中,我们将对/dev/sdb磁盘进行分区。
```bashsudo fdisk /dev/sdb```在`fdisk`命令的交互式界面中,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输入`n`创建新的分区。
- 输入`p`创建主分区。
- 按提示输入分区号(例如1)。
- 按提示输入起始扇区,默认回车即可。
- 按提示输入结束扇区,默认回车即可。
- 输入`w`保存并退出`fdisk`。
(3)查看分区信息再次使用`lsblk`命令查看分区信息,确认新创建的分区。
2. 格式化分区(1)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分区。
以下示例中,我们将格式化新创建的分区/dev/sdb1。
```bashsudo mkfs.ext4 /dev/sdb1```(2)确认格式化结果使用`lsblk`命令查看分区信息,确认分区已格式化。
3. 挂载分区(1)创建挂载点在`/mnt`目录下创建一个挂载点,用于挂载新创建的分区。
```bashsudo mkdir /mnt/new_disk```(2)挂载分区使用`mount`命令将新创建的分区挂载到挂载点。
```bashsudo mount /dev/sdb1 /mnt/new_disk```(3)查看挂载信息使用`df -h`命令查看挂载信息,确认分区已挂载。
4. 卸载分区使用`umount`命令卸载已挂载的分区。
实训报告 磁盘管理
![实训报告 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5c9110f18583d049645969.png)
实训报告磁盘管理一、实训目的掌握磁盘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二、实训环境装有Windows Server 2003 操作系统计算机三、实训内容及步骤:1、对硬盘进行分区。
2、修改硬盘逻辑驱动器、光驱、移动硬盘、U 盘等设备的盘符。
四、实训过程1、在操作系统中利用磁盘管理对硬盘进行分区。
Windows 本身自带有一个磁盘管理工具,可以对未安装操作系统的那些分区或是另外一块硬盘重新配置分区。
下面几种情况都可以用磁盘管理工具搞定重新分区的操作。
(1)硬盘原来已经划了两个或是更多的分区,C 盘不想变动,但是想把后面的分区删掉,重新划成一个或是几个分区。
(2)装系统的时候只用硬盘的一部分空间划了个C 盘,还有一些空间没有划成分区。
(3)电脑又新加了一块硬盘上去,想要对新加的这块硬盘进行重新分区的操作。
不过,磁盘管理的分区功能也是一种破坏性的操作,凡是操作中涉及到的分区数据都会全部丢掉。
只是这个办法既不用借助于其它的工具,而且在Windows 下就可以进行操作,所以还是有些用处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属于上述的第二种情况,装系统的时候我只划了一个40GB 的C 盘,别的空间都没有分区。
现在我想要在系统中把剩余的空间划分成两个分区,步骤如下:1、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2、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点击屏幕左侧的『磁盘管理』,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磁盘管理界面。
大家可以看到屏幕右侧,磁盘0 右边有一块黑色的未指派空间,右键点击之,选择『新建磁盘分区』。
3、弹出新建磁盘分区向导。
直接点『下一步』。
4、然后让选择创建的磁盘分区。
这里我们应该选择『主磁盘分区』,然后点击『下一步』。
除了主磁盘分区,其余的空间需要划分成一个扩展磁盘分区,然后再在扩展磁盘分区上来划分逻辑磁盘分区。
扩展磁盘分区是无法直接引导操作系统的,而且一块硬盘,只能划分一个扩展磁盘分区。
举例来说,如果一块硬盘划分成了C、D、E、F 四个分区,此时C 是主磁盘分区,D、E、F 是逻辑磁盘分区,这三个逻辑磁盘分区又都是建立在这个硬盘的扩展磁盘分区上的。
实验十:磁盘管理
![实验十: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47abe9580216fc710afd9f.png)
实验十:磁盘管理一、实验准备知识:详见 P81-94 磁盘相关概念: 硬盘的技术指标: 主轴转速: 指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平均寻道时间: 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 数据的能力。
数据传输率: 指的是从硬盘缓存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单位为 MB/s 。
高速缓存: 缓存是数据的临时寄存器,主要用来缓解速度差和实现数据预存取等。
单碟容量: 指每张碟片的最大容量。
这是反映硬盘综合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硬 盘接口方式: FC-AL 接口主要应用于任务级的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实时存储。
可以满足高性能、高 可靠和高扩展性的存储需要。
SCSI 接口主要应用于商业级的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存储。
SAS 接口是个全才,可以支持 SAS 和 SATA 磁盘,很方便地满足不同性价比的存储 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因而被业界公认为取代并行 SCSI 的不二之选。
SATA 接口主要应用于非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近线存储和非关键性应用(如替 代以前使用磁带的数据备份) 。
PATA (俗称IDE )接口已基本淘汰。
两种硬盘存储方式: 基本硬盘存储 在基本磁盘上存储数据需要在磁盘上创建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然后 对这些分区进行管理。
动态硬盘存储 在动态磁盘上存储数据需要在磁盘上创建动态卷,然后对这些卷进行管理。
硬盘分区:硬盘分区: 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里,在读取相应文件时,用户必须要给出相应 1、 1) 2) 3) 2、 1) 的规则,这就是分区的概念,分区实际上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
当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这主要是通过写磁盘的主引导记录 区( MBR )来完成。
MBR 位于硬盘的 0磁道 0柱面 1扇区【 512 字节】 装载操作系统的硬盘引导程序【 446 字节】 硬盘分区表 (Disk Partition Table, DPT) 【64 字节】 分区 ID 或者类型 分区起始磁道 分区磁道数 最后两个字节“ 55, 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
磁盘管理 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132c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e.png)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磁盘管理实验报告概述:磁盘管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磁盘存储空间,确保数据的高效存取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探究磁盘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评估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目标:1. 理解磁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的创建与管理方法。
3. 了解磁盘调度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4. 分析磁盘缓存和磁盘阵列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配置较为普通的计算机,搭载了Windows 10操作系统和500GB机械硬盘。
实验步骤和结果:1. 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的创建与管理: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我们使用了磁盘管理工具对硬盘进行了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通过分区,我们将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驱动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数据。
而文件系统的格式化则是为了在磁盘上创建文件系统,并对其进行初始化。
我们选择了NTFS文件系统,因为它支持更大的文件大小和更高的性能。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创建了多个分区,并将它们格式化为NTFS文件系统。
2. 磁盘调度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磁盘调度算法是为了优化磁盘访问的顺序和效率而设计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最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SCAN算法,并通过实验测试其性能。
我们使用了一个模拟的磁盘访问序列,并记录了SCAN算法下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旋转延迟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SCAN算法在磁盘访问效率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较好地平衡磁盘访问的延迟和吞吐量。
3. 磁盘缓存和磁盘阵列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磁盘缓存和磁盘阵列技术是提高磁盘访问性能的两种常见方法。
磁盘缓存利用高速缓存存储器来暂存磁盘数据,以减少对磁盘的实际访问次数,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而磁盘阵列则是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写,从而提高磁盘的吞吐量。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对比了启用和禁用磁盘缓存以及使用单个磁盘和磁盘阵列的情况下的磁盘访问性能。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ad5e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6.png)
磁盘管理实验报告磁盘管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磁盘管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磁盘上的文件存储和访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模拟磁盘管理的过程,探索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并详细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磁盘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设备之一,它将数据以磁场的形式存储在磁道上。
磁盘的读写速度较慢,而且在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磁盘时容易出现冲突。
因此,磁盘管理的优化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比较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差异。
我们将使用C语言编写模拟程序,通过生成随机的磁盘请求序列,并使用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进行处理。
通过比较不同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旋转延迟和平均传输时间等指标,评估算法的优劣。
三、实验过程实验的第一步是编写模拟程序,我们使用C语言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磁盘调度模拟器。
该模拟器可以生成指定数量的磁盘请求,并使用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进行处理。
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种磁盘调度算法:1. 先来先服务(FCFS):按照请求的到达顺序进行处理。
2.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选择离当前磁道最近的请求进行处理。
3. 扫描算法(SCAN):按照一个方向进行扫描,直到最边缘,然后改变方向继4. 循环扫描算法(C-SCAN):类似于SCAN算法,但是当到达最边缘时,直接返回到最开始的磁道。
5. 电梯算法(LOOK):类似于SCAN算法,但是当到达最边缘时,改变方向继续扫描。
在模拟程序中,我们使用随机数生成器生成了1000个磁盘请求,并分别使用以上算法进行处理。
在每次处理完一个请求后,我们记录下当前的磁道位置,并计算出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传输时间。
最后,我们计算出每种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旋转延迟和平均传输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每种算法的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旋转延迟和平均传输时间。
磁盘管理实训报告
![磁盘管理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52fe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c.png)
磁盘管理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下磁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等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磁盘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CentOS 7)2. 磁盘:一块2G的虚拟硬盘3. 工具:fdisk、parted、mkfs.ext4、mount等三、实训内容1. 磁盘分区(1)使用fdisk命令创建分区首先,使用fdisk命令对虚拟硬盘进行分区操作。
在Linux终端输入以下命令:```fdisk /dev/sdb```其中,/dev/sdb表示虚拟硬盘的设备名称。
(2)选择分区类型进入fdisk交互模式后,按p键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情况。
按n键创建新分区,然后根据提示选择分区类型(主分区或扩展分区)。
这里以创建主分区为例。
(3)设置分区大小和起始位置根据提示输入新分区的大小和起始位置。
这里以创建一个2G的主分区为例。
(4)保存分区表创建完分区后,按w键保存分区表。
2. 格式化分区使用mkfs.ext4命令对新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
格式如下:```mkfs.ext4 /dev/sdb1```其中,/dev/sdb1表示新建的主分区。
3. 挂载分区(1)创建挂载点在Linux系统中,需要创建一个挂载点来存放分区中的文件。
使用mkdir命令创建挂载点:```mkdir /mnt/sdb1```(2)挂载分区使用mount命令将分区挂载到挂载点:```mount /dev/sdb1 /mnt/sdb1```4. 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使用df命令查看磁盘空间使用情况:```df -h```5. 卸载分区使用umount命令卸载分区:```umount /mnt/sdb1```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磁盘管理操作:1. 使用fdisk命令创建、删除和修改分区。
2. 使用mkfs.ext4命令对分区进行格式化。
实验报告硬盘的分区
![实验报告硬盘的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caf791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d.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硬盘分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硬盘分区的步骤和方法。
3.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区方案,提高硬盘使用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硬盘:1TB机械硬盘3. 实验工具:Windows系统自带磁盘管理工具三、实验内容1. 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2. 硬盘分区的步骤3. 硬盘分区方案的选择4. 硬盘分区实验四、实验步骤1. 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硬盘分区是指将一块硬盘分成若干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都可以独立安装操作系统或存储数据。
硬盘分区有助于提高硬盘的使用效率,方便数据管理和保护。
2. 硬盘分区的步骤(1)打开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工具:在“开始”菜单中搜索“磁盘管理”,打开“磁盘管理”窗口。
(2)查看硬盘状态:在“磁盘管理”窗口中,可以看到硬盘的总容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等信息。
(3)创建新分区:右键点击未分区的硬盘,选择“新建简单卷”。
(4)指定分区大小:在“新建简单卷向导”中,根据需要设置分区大小,点击“下一步”。
(5)选择分区盘符:在“指定驱动器号和文件夹路径”中,选择合适的盘符,点击“下一步”。
(6)格式化分区:在“格式化分区”中,选择文件系统(如NTFS、FAT32等),设置分配单位大小,点击“下一步”。
(7)完成分区:在“完成新建卷”中,点击“完成”,即可完成分区操作。
3. 硬盘分区方案的选择(1)主分区:主分区用于安装操作系统,一般建议创建1个主分区。
(2)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用于存储数据。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创建1个或多个扩展分区。
(3)逻辑分区:逻辑分区位于扩展分区内,用于存储数据。
根据存储需求,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
4. 硬盘分区实验(1)打开磁盘管理工具,查看硬盘状态。
(2)创建1个主分区,大小为500GB。
(3)创建1个扩展分区,大小为500GB。
(4)在扩展分区中创建1个逻辑分区,大小为250GB。
(5)在扩展分区中创建1个逻辑分区,大小为250GB。
磁盘管理_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3f2c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0.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磁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磁盘管理的常用命令。
3. 学会使用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等基本操作。
4. 了解磁盘故障的检测与修复方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硬件设备:计算机、硬盘(包括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3. 软件工具:磁盘分区工具、格式化工具、磁盘检测工具等三、实验内容1. 磁盘结构和工作原理磁盘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磁头:用于读写磁盘上的数据。
磁盘片:由多个磁性盘片组成,用于存储数据。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磁头的移动和数据读写。
磁盘的工作原理如下:1. 当读取数据时,磁头定位到指定位置,读取磁盘片上的数据。
2. 当写入数据时,磁头将数据写入磁盘片上的指定位置。
2. 磁盘管理命令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磁盘管理命令如下:fdisk:用于磁盘分区。
mkfs:用于格式化磁盘分区。
mount:用于挂载磁盘分区。
df:用于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du:用于查看文件/文件夹大小。
3. 磁盘分区磁盘分区是指将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可以独立存储数据。
实验步骤:1. 使用fdisk命令创建新的磁盘分区。
2. 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磁盘分区。
3. 使用mount命令将磁盘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
4. 磁盘格式化磁盘格式化是指将磁盘分区上的数据全部清空,并建立文件系统。
实验步骤:1. 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磁盘分区。
2. 使用df命令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5. 磁盘挂载磁盘挂载是指将磁盘分区与文件系统关联起来,以便用户访问。
实验步骤:1. 使用mount命令将磁盘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
2. 使用df命令查看磁盘挂载情况。
6. 磁盘故障检测与修复磁盘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磁盘故障检测与修复方法:使用磁盘检测工具检测磁盘健康状态。
使用磁盘修复工具修复磁盘错误。
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以下内容:1. 磁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磁盘管理的实训报告
![磁盘管理的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1feb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b.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需求日益增长,磁盘管理作为维护计算机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对磁盘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磁盘管理实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磁盘的基本管理方法。
二、实训目标1. 熟悉磁盘分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磁盘格式化、挂载、卸载等基本操作。
3. 了解磁盘性能优化方法。
4. 能够解决磁盘故障。
三、实训内容1. 磁盘分区(1)使用fdisk工具进行磁盘分区:首先,通过lsblk命令查看当前磁盘及分区表类型,确定分区管理工具。
然后,使用fdisk命令对系统当前磁盘进行分区。
进入fdisk交互工作模式,依次完成以下操作:查看当前磁盘的分区情况、创建新分区、设置分区大小、设置分区类型、写入分区表、退出fdisk。
(2)使用parted工具进行磁盘分区:通过parted命令查看磁盘分区表类型(MBR 或GPT),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分区工具。
进入parted交互工作模式,依次完成以下操作:查看磁盘分区表、创建新分区、设置分区大小、设置分区类型、写入分区表、退出parted。
2. 磁盘格式化使用mkfs命令对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文件系统类型,如ext4、xfs等。
3. 磁盘挂载与卸载使用mount命令将磁盘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中,使用umount命令卸载磁盘分区。
4. 磁盘性能优化(1)使用swap分区: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使用swap分区可以释放内存,提高系统性能。
(2)调整文件系统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件系统参数,如inode数量、块大小等。
(3)使用磁盘缓存:通过调整缓存参数,提高磁盘访问速度。
5. 磁盘故障处理(1)使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错误:当文件系统出现问题时,使用fsck命令检查并修复错误。
(2)备份磁盘数据:定期备份磁盘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3)使用磁盘克隆工具:在磁盘出现故障时,使用磁盘克隆工具恢复数据。
实验 磁盘管理
![实验 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1fdf8584868762caaed571.png)
磁盘管理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理解磁盘管理类型-基本磁盘的特点2.掌握基本磁盘管理方式3.掌握动态磁盘管理方式二.实验内容1.在虚拟机上添加3块虚拟硬盘,大小分别为1G、2G、3G。
2.初始化新添加的3块虚拟硬盘,并把它们从基本磁盘升级到动态磁盘。
3.在磁盘1上创建一个简单卷,大小为10MB,驱动器名为E,卷的文件系统格式为NTFS。
4.在磁盘1上扩展E卷,使其大小为20MB。
5.在磁盘2上扩展E卷,使其大小为40MB。
6.在磁盘1的15MB和磁盘2的30MB空间建立跨区卷F,并格式化为NTFS文件系统。
7.在磁盘1和磁盘2的20MB空间建立带区卷G,并格式化为NTFS 文件系统。
8.在磁盘1上创建一个大小为20MB的简单卷H,并将它和磁盘2的未指派空间组合成一个镜像卷。
9.将磁盘1和磁盘2的30MB空间合并建立镜像卷I,并格式化为NTFS文件系统。
10.中断镜像卷H,再恢复镜像卷H。
11.删除镜像卷H在磁盘1上的镜像。
12.删除镜像卷I。
13.在磁盘1、磁盘2、磁盘3的30MB空间上建立RAID-5卷J,并格式化为NTFS文件系统。
14.关闭虚拟机,删除磁盘2,再还原已损坏的镜像卷H和RAID-5卷J。
15.基本磁盘上主分区的创建16.基本磁盘上扩展分区的创建17.扩展分区上逻辑驱动器的创建18.修改驱动器字符和路径19.远程管理磁盘20.磁盘碎片整理21.磁盘清理三.实验参考步骤1.修改驱动器字符和路径step1: 在“管理工具”中打开“计算机管理”;step2: 在“计算机管理”中扩展“存储/磁盘管理”;step3: 右击要为修改驱动器字符或路径的磁盘驱动器,单击“更改驱动器字符和路径”;在更改驱动器字符和路径的对话框中,管理员可通过“添加”、“删除”和“修改”按钮完成相应操作:2.磁盘碎片整理step1: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step2: 在“系统工具”中打开“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碎片整理分区,然后单击“碎片整理”按钮。
磁盘管理技术实验报告
![磁盘管理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6b6f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6.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磁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中磁盘管理的常用命令和工具,了解磁盘分区、格式化、挂载等操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磁盘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 Ubuntu 20.042. 硬件环境:虚拟机环境,至少一块硬盘3. 软件环境:fdisk、parted、mkfs、mount、df、du等磁盘管理工具三、实验内容1. 磁盘分区(1)使用fdisk命令创建磁盘分区首先,通过fdisk命令进入磁盘分区编辑模式,然后输入n创建新分区,选择分区类型(主分区或扩展分区),指定分区大小,最后输入t修改分区类型。
(2)使用parted命令创建磁盘分区parted命令可以用于创建、删除、修改磁盘分区。
首先,通过parted命令进入磁盘分区编辑模式,然后输入mkpart创建新分区,指定分区类型、大小和文件系统。
2. 磁盘格式化使用mkfs命令对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指定分区类型(如ext4、ext3、ext2、fat32等)。
3. 磁盘挂载使用mount命令将磁盘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指定挂载点。
4. 磁盘使用情况查看使用df命令查看磁盘使用情况,包括总空间、已用空间、可用空间等信息。
5. 磁盘空间占用情况查看使用du命令查看文件或目录占用空间大小。
6. 磁盘配额设置使用quota命令设置磁盘配额,限制用户或用户组在磁盘上的使用量。
7. 逻辑盘配置使用lvm(逻辑卷管理)工具配置逻辑盘,包括创建物理卷、卷组、逻辑卷,以及拓展和缩小逻辑卷的大小。
四、实验步骤1. 创建磁盘分区首先,使用fdisk命令创建磁盘分区,然后使用parted命令创建磁盘分区。
2. 格式化磁盘分区使用mkfs命令对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指定分区类型。
3. 挂载磁盘分区使用mount命令将磁盘分区挂载到文件系统,指定挂载点。
4.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使用df命令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5. 查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du命令查看文件或目录占用空间大小。
形考作业(二)管理磁盘存储实训
![形考作业(二)管理磁盘存储实训](https://img.taocdn.com/s3/m/ea63a2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1.png)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课程实训报告实训名称:管理磁盘存储实训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日期学生姓名一、实训目标理解根本磁盘和动态磁盘,掌握卷的管理方法,掌握重复数据删除的配置。
二、实训环境1台计算机,3块磁盘。
三、实训内容假设您是一家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公司的网络。
目前,公司所有部门的计算机都处在同一个工作组中。
现在,对一台效劳器执行以下工作:1 .为这台效劳器安装3块磁盘。
2 .使用效劳器管理器,在第一个磁盘上创立一个主分区,空间大小为1024MB;驱动器号为X;文件系统为ReFS;卷标为Data。
3 .使用磁盘管理,在第二块和第三块磁盘上,创立一个500MB的镜像卷;驱动器号为Z。
4 .使用磁盘管理,将卷X,扩展到4096MB。
5 .将C:\Windows\System32\imgageres.dll复制到卷Z,再复制出9个副本文件。
6 .安装重复数据删除,对卷Z配置重复数据删除选项(一般用于文件效劳器。
早于以下时间的文件为0。
排除自定义文件扩展名为tmp。
其他选项默认)。
7 .使用命令行(Start-Dedupjob)益即执行优化。
8 .使用“事件查看器”监视优化结果。
四、实训成果(1)为这台效劳器安装3块磁盘。
步骤:1、单击【Win图标】I【磁盘管理2、单击J磁盘】然后右直选择的磁盘,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联机】。
服务器管理器•文件和存储服务•卷,磁忠(≡) I wwςv) IJKn «MV)(2)使用效劳器管理器,在第一个磁盘上创立一个主分区,空间大小为1024MB;驱动器号为X;文件系统为ReFS:卷标为Data。
1、右击磁盘选择【初始化磁盘】,确认“磁盘分区形式,2、右击“未配置”区域,选择【新建简单卷】,输入空间大小为1024,文件系统为ReFS,卷标为Data。
最后单击【完成】。
∙EW9 XW Jtx-⅞Λ3(3)使用磁盘管理,在第二块和第三块磁盘上,创立一个500MB 的镜像卷;驱动器号为Z 。
磁盘管理实训报告
![磁盘管理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930c6c84868762cbaed5cb.png)
« $回 ft 申 --- -IDJX I 坏I 首理申地) 慕妮工A U 爭愕査看龍 U 共享文件夹 或玉地月■口蚀I SI 證世日吉和龙 葺设备言丑誓 WI 程可稱功存烤 0右甜碎片页 毎申盘音逹 •和另•租阪臣程序 卷 i«a 突空|£件辜阮社态 右爱—空阳 I L J sitrwsr 牴:)皆盘沁 基本 sns 僚酣W 53 «:)由盘比区 ms 壮态農好 LL 72 葩 ]】上 (? )田垣另区 3E 本 按恣艮妊 5- B£ h 用下現p._J 執1(住 也:)曲書液 ms 11. Tl C® H.& 越 CD-BOB 0 DVD Q1-) ■主 s«tft :ys ■扩, 曲it 豊甘区■邊辑砥动常 0 2 J . S i 1 -------------------------------------- 1 ----------- r^wi■M 计 -£拆皈匚・ id vrrst# adMfl 户刑 l#CBEW?S *主机I~ sn 細HF IEU 畀K男伽序 tCITfl!拿星毎m 毎甩!L 序 =1 忙:) NTM X 體6 蔔% 0%.口科曲:川 NrFS 9,77131 9.72SB 99% 苦 曲」胡!》■ ;「:!■ 3&f wm 73%0%.mu mt 化時 NrF5 H 的56 99答 苦 (Hil'=』|24WiXJMIFS 關 wawflxi| lt£!L4f 虑SSl 逆與 ■计.”瑞爭际 _. I .i 即■ ^ICMOMtiPYDflX}磁盘管理 任务一创建磁盘 1•删除旧磁盘分区; 2•创建一个主磁盘分区,两个扩展磁盘分区,主磁盘分区占整个磁盘 1/5,扩展磁盘分区各 占 2/5; 3•三个磁盘的驱动器名分别为 F 、H 、G ; 4•把F 、H 、G 盘文件格式设置为 NTFS ; 5•创建F 盘为简单卷,H 盘为带区卷,G 盘为镜像卷 操作过程:单击开始进入程序,选择附件,进入管理工具,选择计算机管理,进行 任务一的相关操作,最终结果如下图: IE时 SttlD Mitill IfflU E 口Ctf 轉眺虽4 +囱国rf cn 厨X [ff 诧型圜PIEIiKi «»>hJ■主Hie 跋直■ r£isa±iE ■2•将F 、H 、G 磁盘驱动器号分别更改为 C 、D 、E ;分别选中F 、H 、 G 磁盘,单击右键,出现更改磁盘驱动号,一次把磁盘驱动器号分别 更改为C 、D 、E 。
linux磁盘管理实验报告
![linux磁盘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813e7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a.png)
linux磁盘管理实验报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做的Linux磁盘管理实验。
在这个实验之前呀,我就像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世界。
Linux就像一个大大的城堡,磁盘管理呢,就像是城堡里管理宝藏存放的魔法。
我一开始打开Linux系统,就看到那些各种各样的图标和菜单,心里又好奇又有点小紧张。
我的任务是要学会怎么在这个系统里管理磁盘。
磁盘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盒子,可以用来装好多好多东西,就像我们的书包能装书本和文具一样。
我先找到磁盘管理的工具,那感觉就像在城堡里找到了一把神秘的钥匙。
当我看到磁盘的空间显示时,就像看到了宝藏的大小。
有好多数字和图形在告诉我,这个磁盘哪些地方是空的,哪些地方已经被东西装满了。
我试着给磁盘划分不同的区域,就像把大盒子分成几个小格子。
比如说,我把一个磁盘空间分成了放学习资料的格子、放游戏(当然是健康的小游戏啦)的格子和放我自己写的小故事的格子。
这个过程特别有趣,就像我在给我的宝藏分类存放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呢。
我不小心把一个格子分得太小了,就像我给我的故事本准备的小盒子,结果装不下我所有的故事了。
我当时可着急了,就像我心爱的玩具找不到家了一样。
但是我没有放弃呀,我重新调整了这个格子的大小,就像重新给我的故事本找了一个更大的家。
做完这些之后,我又学会了如何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
就像我每天晚上要看看我的书包里东西有没有放好一样。
我能清楚地看到每个格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还有多少空间可以用。
这个Linux磁盘管理的实验真的很有趣。
它让我学会了怎么更好地管理这个神秘的“宝藏盒子”。
就像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天地一样,要把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我希望以后还能做更多这样有趣的实验,探索更多Linux城堡里的魔法。
我也想把这个有趣的经历分享给让大家也能感受到这种探索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磁盘管理(二)
学号:姓名:班级:
实验目的:
1. 熟悉磁盘存储结构及磁道、磁头、柱面、扇区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的磁盘调度算法。
3. 熟悉如何优化磁盘存储。
一、简答题:
1.请简述电梯调度算法与单向扫描算法的区别。
2.请简述RAID 0和RAID 1的区别。
二、计算
1.假定一个盘组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上有16个磁道,每个盘面分成4 个扇区,问:
(1)整个磁盘空间共有多少个存储块?
(2)如果用字长为32位的单元来构造位示图,共需要多少个字?
(3)位示图中第18个字的第16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起始为第0字)
2.假定在某移动臂磁盘上,刚刚处理了访问60号柱面的请求,目前正在73号柱面上读信息,并有下列请求序列等待访问磁盘:
150 50 178 167 87 43 23 160 85。
请用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电梯调度算法和单向扫描算法,分别排出实际上处理上述请求的次序。
3.假定有一个磁盘组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有8个磁道,每个盘面划分成8个扇区。
现有一个5000个逻辑记录的文件,逻辑记录的大小与扇区大小相等,该文件以顺序结构被存放在磁盘组上,柱面、磁道、扇区均从0开始编址,逻辑记录的编号从0开始,文件信息从0柱面、0磁道、0扇区开始存放,先存满同一磁道扇区,再存储相应柱面其它磁道,最后才是下一柱面。
请问:
(1)该文件的3468个逻辑记录应存放在哪个柱面的第几个磁道的第几个扇区上。
(2)第56柱面上的第7磁道的第5扇区中存放的是该文件的第几个逻辑记录。
4. 假定有一个名为MYFILE的文件,共有10个逻辑记录,每个逻辑记录长为250个字节。
磁盘块尺寸为512字节,磁盘地址需要2个字节表示。
把MYFILE采用链接结构存储在磁盘上。
(1)画出该文件在磁盘上的链接结构图(设磁盘块号顺序为25、33、10、56、4、43、89、130、113、160、152……)。
(2)现在用户要读文件上包含第1425个字符的逻辑记录。
请算出该字符所在逻辑记录应该放在链接结构的第几块,具体是该块的第几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