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标与国标的区别剖析
将国家标准(gb)和国家军用标准(gjb)融入院校工科教学的思考
![将国家标准(gb)和国家军用标准(gjb)融入院校工科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ff1b520195f312b3069a5e6.png)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将国家标准(GB)和国家军用标准(GJB)融入院校工科教学的思考高清振切秦广虎⑵王建平m肖平川([1]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⑵安徽工程大学人事处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将国家标准(GB)和国家军用标准(GJB)融入工科教学内容不仅是“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更对工科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以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以此为依据,论文提出了将国家标准(GB)和国家军用标准(GJB)融入工科教学内容的具体建议,该研究内容对培养符合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工科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对“新工科”建设的有益探索.关键词国家标准(GB)国家军用标准(GJB)工科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9.10.058 The Thinking of Integrating National Standard(GB)and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GJB)into Engineering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AO Qingzhen1",QIN Guanghu l2I,WANG Jianping111,XIAO Ping111([l]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⑵Personnel Division of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n ational standard(GB)and 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GJB)into engineering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t imes for"made in China2025"and"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but also very helpful for engineering graduates to adapt to job requirements better and obtain mo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Based on the above fac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about integrating national standard(GB)and 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GJB)into engineering teaching.The study in this paper is very significant to train engineering talents in line with manufacturing trend,and also heuristic for"new engineering course"construction.Keywords national standard(GB);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GJB);engineering teaching;suggestions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等院校实施“双一流”战略和加快新工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的典型案例剖析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的典型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b0c23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6.png)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的典型案例剖析文章剖析了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发现的几个不合格报告的典型案例.提出笔者的看法,以期对获证企业及内审员有所裨益在质量体系建设中.内审工作尤其重要.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努力的方向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的运作状况.能折射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对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能直接体现企业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从内审不合格项的多少,不合格条款分布,事实描述侧重点,整改思路,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等方面.可以了解企业体系建设的真实信息从内审实施的情况来看.可以体现公司对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及内审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内审不合格项的个数来看.如果每次只开具1~2项不合格项且都是一些”皮毛”问题.说明企业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弱.或者其体系建设根本没有实质运行.从内审不合格项事实描述的侧重点来看.届{春2009年第10期(总第267期)也可以间接反映公司的管理思路.如果避重就轻开具不合格项,就说明企业内审工作阻力很大.或者内审权威性不高.或者内审运作不畅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或者内审员不能客观公正地实施审核.从内审不合格项判定的情况来看.能体现内审员对标准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特别是人员培训工作的实效.从内审不合格项整改思路来看.能从主,客观两方面正确分析原因.并且能举一反三解决问题,说明这样的企业体系建设目的正确.通过内审查找内部薄弱环节,寻求改进机会,提高自我改进能力从内审不合格项的整改验证情况来看.能对不合格项整改的有效性进行深入验证的企业.必然是质量体系运行步不符.这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7.5.1的有关要求以上不合格项事实描述不准确.铅膏有正膏,负膏之分.视比重不一样.案例中内审员没有区分.说明内审员对铅酸蓄电池的工艺,性能不了解.不具有蓄电池专业审核能力.这样的不合格项很难被受审核部门所认可铅膏的视比重记录显示”铅膏的视比重为4.37g/cm”,的确不在(4.0~4.2)g/cm”范围内.从表面上看.以上事实应该已构成不合格项.但认真分析案例.就能发现以上描述是有漏洞的.首先文字描述存在歧义.内审员是将”铅膏的视比重”与”正膏的视比重”相比较.已是概念上的错误:其次从铅酸蓄电池专业来分析.铅膏有正膏和负膏两种,”铅膏的视比重为4.37g/cm,”,并没有说明是正膏还是负膏.现场追查发现.工艺文件规定很清楚,”正膏视比重为(4.0~4.2)g/cm,负膏视比重为(4.3~4.6)g/cm,”.如果内审员抽查的记录是正膏的配制记录.以上不合格项成立: 如果内审员抽查的记录是负膏的配制记录.以上不合格项不成立.由此说明.审核组专业人员的配备很重要.GB/T1901l一2003标准6.2.4条款对”选择审核组”是有具体的规定:”若审核组中的审核员没有完全具备审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技术专家予以满足”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也要按照GB/ T19011—2003标准的要求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内审员或技术专家.确保审核结论的正确性. 二,应针对现场设施的具体要求实施审核.判定依据要充分案例二《穿壁焊作业指导书》规定:孔径15mm时.焊接时间为8~l7周波.查××年×月×日穿壁焊生产记录:××蓄电池(××一05批),孔径15mm时.A处焊接时间为20周波.焊接时间与文件规定不符合这不符合标准GJB9001A一2001中7.5.1条款”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要求以上的不合格项没有充分考虑生产线的特点.不同的生产线有不同的工艺参数.内审员实施内审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受审核区域的设施现状.针对性实施有效性审核.事实上,该车间在同一区域有两条生产线,综观设备生产线和意大利设备生产线.两生产线对同孔径穿壁焊的焊接时间有不同要求:孔径为15mm时.中观生产线的焊接时间为8~17周波. 意大利生产线的焊接时间为18~30周波内审员现场审核时.检查的是意大利生产线穿壁焊的作业现场.对照的受控文件是中观生产线穿壁焊的控制指标,抽查的记录与文件规定不符合,并不能表明不符合标准要求.经查证.企业受控文件《穿壁焊作业指导书》采用表格的形式将两条生产线的穿壁焊参数都予以明确规定孔径15mm时.A处焊接时间为20周波,在l8~30周波范围内.符合意大利生产线工艺参数的要求.以上事实根本不存在不合格,完全满足标准要求.三,国军标与国标的要求应分清.要针对产品实施审核.不可随意拔高要求案例三××年×月×日在总厂检验部门审核时发现,检验员×××(检验印章号”检E”)在履行产品放行职责.无授权记录.以上事实不符合GJB9001A一2001标准8.2.4的要求.经现场了解.检验部门负责三个分厂的产品检验.既有军品也有民品,检验部门的检验员都有明确分工.其中检验印章号”检E”的检验员是专职从事民确表明三点:一是对民品检验印章管理是认同的:二是所有检验员都必须经书面授权后才能开展产品检验工作.三是同时承担军品和民品检验工作的部门必须按GJB9001A一2001标准的要求实施控制.没有军品民品的差异.“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是对军品,民品提出的共同要求.标准并没有硬性规定,”在履行产品放行职责”时一定要有”授权记录”.笔者认为只要在检验记录中有”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签字或盖章即可.叶旨明”并不一定要书面,只要能明示有成品放行权即可如果检验员没有书面授权记录.就判定不符合标准要求,违背了标准的本意.另外,检验员参与成品检验工作,并不表示在放行产品.现场审核时,没有追查该检验员是否在产品检验中履行了最终产品放行权的证据.就推定其”在履行产品放行职责”.显然是不正确的“组织应对检验印章实施控制”.是对军品检验提出的要求.不是对民品提出的要求,但民品体系可以参照执行.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以上不合格项的事实描述可以看出.该民品检验员有唯一的检验印章.应说明企业按国军标的要求对检验印章实施了控制.按照标准的要求.即使民品分厂没有实施检验印章管理.也不能判定不符合GJB9001A一2001标准的要求.四,不合格项的判定应准确全面.要针对突出问题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案例四××年xN×日在人力资源部门审核时发现.人员培训工作采用二级管理方式进行.岗位培训由各分厂实施.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检查.但提供不出对下设的分厂培训情况实施检查的证实材料.也未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培训届量春鼽2009年第10期(总第267期)的针对性也不强.以上事实不符合GJB9001A一2001标准6.2.2的有关要求.以上案例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履行部门的职责.没有对各分厂培训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二是没有及时评价所采取培训措施的有效性:三是培训计划制订不合理,没有针对企业的特点制订.第一个问题.依据标准判定不应是6.2.2的内容.而应是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内容.整改的方式应是加强对各分厂监督检查的力度.按照经批准的总厂年度计划及各分厂上报的年度培训计划.逐一进行检查.及时动态了解分厂人员培训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的职责之一,如果督导工作不到位,说明没能认真履行人力资源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应开具不合格项.第二个问题.说明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理解有偏差培训效果的有效性不一定由人力资源部门完成.而往往由培训执行部门从应知,应会两方面进行评价.一般应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指导.案例中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要进一步追查相应的证据如果不是主管部门承担的工作.不应在管理部门开具不合格项,而应在实施部门开具不合格项第三个问题.反映了公司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抓实干的企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非常严谨.他们对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的意义理解较透彻.制订培训计划应来源于岗(职)位描述和人员的现状,现有的人员能力不能满足岗(职)位任职要求或公司发展需要.所以才提供培训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培训计划针对性不强”说明培训计划与岗位要求脱节.或培训计划制订没有来源于基层.没有很好地识别培训的需求.这方面情况在很多企业均存在.有的企业培训工作形同虚设.多年的计划基本一样.没有企业自己的特点,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请问这样的培训又有罱蜷兽管z《∞-!10z0一《uHHuz0一《z苫厂I窆H何用?还有的企业对GJB9001A一2001标准6.2.2f条款执行不到位.没有对各级管理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一是领导不愿参加这样的培训,二是职能部门不能按文件规定履行职能.常常只对领导者以外的员工实施培训.所以培训范围肯定不全面.领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是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培训的”针对性”没有定期对各级管理者组织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是可以开具不合格项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培训计划的针对性问题.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配合和支持.以上案例不合格项没有突出重点.而且判定不全面.错误地理解”凡是人员培训的问题就是6.2.2的内容”假如案例事实成立的前提下,除不符合标准6.2.2b,c条款要求外.还不符合标准8.2.3条款要求五,整改的思路应清晰,要注重有效性验证案例五《××产品工艺规程》规定”生产过程中上,下午各送一个XX主药柱检测其密度”,但××部门提供不出X年X月×日××军品E号为1—2005一XX)XX主药柱的密度检测记录.以上事实不符合GJB9001A一2001标准中4.2.4的要求.案例六2005年6月21日在XX分厂技术检验科审核时发现:2005年l~3月的氮酮分析原始记录(气相色普图)中未注明产品批次,气相色普图上也没有注明时间.不能使产品的批次标志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这不符合GB/I’19001—2008标准4.2.4的有关要求姑且不谈以上两案例不符合项判定条款的错误.以上不合格事实.绝对不仅仅是记录不规范的问题.而是产品检验控制,工艺文件执行,产品标志和可追溯性等工作管理不到位所致.查阅以上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都是围绕记录规范及管理着眼.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没有针对问题的实质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现场追查这些单位不合格项整改验证后.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发现以上情况都存在重复发生这说明采取的措施无效.没有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问题的根源是内审员不合格项判定不正确.内审管理部门及内审组也没有及时识别判标的错误审核组判定上述事实违背4.2.4条款.错误引导了受审核责任部门整改的思路.必然影响了整改的效果内审不合格项进行有效性验证至关重要如何使内审不合格项整改有效.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其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不合格事实要正确.纠正要及时.原因分析要准确,要针对原因拟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标签:快照]。
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的区别
![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b5e573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a.png)
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的区别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这些名词你听过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很多人对它们的具体区别不太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几个标志,看看它们到底有何不同。
首先,国标,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标准。
这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涉及的范围很广,从食品安全到环境保护,无所不包。
国标就像是一把尺子,给所有人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比如说,你在超市里看到的食品包装上的“GB”标志,就是这个标准的体现。
它保证了你买到的东西是安全的,质量是可靠的。
然后是行标。
这个就有点像是地区性的标准,通常由地方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
行标主要是为了适应特定地区或行业的需求。
比如,一个地方的建筑标准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有所不同。
你想,南方和北方的建筑差异可大了。
行标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标准更加贴合实际。
接着说地标。
地标更多是用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规范。
比如,在某些特定区域内,可能会有特别的环境保护要求。
地标的制定,往往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
想想那些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它们的存在就是地标的重要体现。
团标和企标稍微复杂一点。
团标一般是行业内的标准,通常是某个行业协会或联盟制定的。
它们旨在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例如,汽车行业可能会有专门的团标,确保各个制造商在安全性和环保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
至于企标,就是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了。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企标可以帮助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
这几种标准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社会中各种需求的多样性。
每个标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国标让我们有了基础保障,行标和地标则帮助我们在特定环境中更好地运作,团标和企标则促进了行业和企业的自我提升。
所以,综上所述,各种标准之间的区别其实很明显,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
国标、行标、地标、团标、企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升我们生活的质量,保障我们的安全。
军标体系 质量管理评审报告
![军标体系 质量管理评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2ae0b3647d27284a73513f.png)
军标体系质量管理评审报告为了使公司产品更多地应用到军工领域,作为民企进入军方通行证一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必要。
以下就国军标( GJB9001A- 2001,以下称国军标)与国标( GB/T19001: 2000,以下称国标)的不同作简单介绍。
学习过以上二个标准的,一定知道国军标是以国标为基础(A)加上军品特殊要求(B)而形成的A+B结构。
就是以等同采用GB/T19001 -2000为基础,增加军用产品的特殊要求编制的,从而包含了GB/T19001-2000的全部内容和特点,包括贯彻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增强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采用“过程方法"结构等。
除具有2000版国标的特点外,根据军工产品的需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国军标又突出了四个重点:( 1 )兼顾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突出了设计开发;(2)兼顾产品的四种类型,突出了硬件和软件;(3)兼顾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突出了关键过程;(4)兼顾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突出了顾客,特别是使用要求。
在兼顾设计开发中,对技术开发这个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军标中提到的术语更加专业,而且许多要素还隐含了多项军方的技术标准,如GJB1406A- -2005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军标。
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中要求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在设计和开发中要求“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编制预先规划的产品改进计划”,“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等,这些要点的提出是国标中所没有的,而且其专业性要求也高,当然这些是同产品的特性联系在-起的。
综上可见国军标认证的难度。
在兼顾产品类型方面,为了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所提出的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通用性。
军用产品也包括四种类别,即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但主要是硬件和软件。
因此,在GJB9001A- 2001标准中突出了硬件和软件的需要。
电磁继电器国军标和国标及核电厂标准对比
![电磁继电器国军标和国标及核电厂标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e07dc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7.png)
第6期2206年0月Vol.46No.1Feb.4206机电元件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电磁继电器国军标和国标及核电厂标准对比齐江宁,钱渭,刘建林,谢建军,马瑞敏,常宁,张杰(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300)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电磁继电器国家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及核电厂用标准基本情况,并对三种标准的差异及标准在贯彻实施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继电器;国家军用标准;国家标准;核电厂标准Doi:10,3969/j.issn.1000-6133.202606015中图分类号:TN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33(2021)01-0061-041我国军用电磁继电器标准的发展概要我国军用电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的标准最初是直接采用前苏联的标准,因当时军用继电器技术和生产设备是全套从前苏联引进的,且国内没有统一的军用继电器总规范或通用规范,所以当时国内的产品标准统为称产品技术条件(即全部由俄文翻译),这些产品技术条件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的,进入70年代后,根据国防工业发展和需求及国内军用继电器的生产技术水平,由当时的第四工业机械部组织国内主要继电器生产企业(国营第七九二厂、国营第八九一厂等)和第四工业机械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在依据前苏联标准和参考美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继电器的生产技术水平,制订和发布了国内最早的部级标准SJ896-1974《电磁继电器总技术条件》和SJ254-1974《电磁继电器试验方法》,在这之后的十几年中,国内电子、航天、航空的军用继电器生产企业及地方国营的军用继电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执行这两项标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的重点转向了经济工作,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对军用继电器提出较高的要求,由当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继电器方面的专家(主要是国营第七九二厂)制定了“7905”技术协议(1772年),该技术协议经过几年贯彻实施后,在此基础上结合贯彻实施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由第六次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工作会议审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批准发布实施了QJ844617《军用电子元器件“七专”技术条件〈密封电磁继电器“七专”技术条件〉》(1585年)。
GJB151A_152A与民用标准的对比_辐射发射对比
![GJB151A_152A与民用标准的对比_辐射发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b478d8ad4d8d15abe234e4a.png)
GJB151A/152A 与民用标准的对比(Ⅱ)
——辐射发射对比
孙宏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零三所,北京 100854)
摘要 民用电子产品应用于军用电子设备或与其共处于同一电磁环境,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电 磁兼容性问题。本文对电磁兼容性国军标(GJB151A/152A-97)与相应的民用电磁兼容标准进行 对比,详细比较了两类标准的异同性,分析了民用电子产品与军用设备电磁兼容的可能性。全文 分传导发射、辐射发射、传导敏感度和辐射敏感度四部分阐述,本篇为第二部分。
2007 年第 6 期
21
电磁环境专题
直径2m(3m)
EUT
同轴开关 测量设备
电源线
图 1 GB17743 磁场辐射发射测试布置
B[dB( pT )]3m = B[dB(pT)]0.5m + 46.7
所以, B[dB(pT)]0.07m = dB(μA/m) + 80.4 (4)
B[dB(pT)]0.5m = dB(μA/m) + 29.2
径限值与 ISM 指定频率限值(见 GB17743 中表 3
(3)测试方法及仪器 RE101 与 GB17743 的测量方法存在很大区别。 测试布置分别见图 1 和图 2。GB17743 的测试采用 直径分别为 2~4m 的三轴大环天线,大环天线的轴 线构成一个三维坐标,测试时将 EUT 放置于该坐标 中心,EUT 发射的磁场在大环天线中产生感应电流,
场强为
H[dB(μV/m)]3m = Y[dB μA ] + 32 又 dB(μV/m) = dB(μA/m) + 51.5 ;
(3)
B[dB(pT)] = dB(μA/m) -2;
关于国军标的几件你不知道的事情
![关于国军标的几件你不知道的事情](https://img.taocdn.com/s3/m/60eea4948e9951e79a89277a.png)
关于国军标的几件你不知道的事情什么是军标?军标即为军用标准,军标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代号GJB。
是指装备符合军用规格或军事用途的标准和规范,性质如同国标,是测试某样产品是否合格或达到固定的规格要求的一个依据。
我国军用标准主要分三类:军用规范、军用标准、军用指导性技术文件。
企业为什么要取得国军标质量体系?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也叫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依据《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武器装备以及用于武器装备的计算机软件、专用元器件、配套产品、原材料都应进行质量管理,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是民企进军工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可以用于军品的生产,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兵器等。
没有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GJB9001C-2017)的企业是不可能从正真意义上进入军工体系的。
进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有哪些?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证实具备装备建设相关任务的能力。
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查认证机构有哪些?目前具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认证资格的机构和中心主要有: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广州赛宝认证中心、军友诚信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等。
新时代认证中心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下属的单位,只受理强制认证目录之内的产品。
如果你的产品不在此目录内,即使花钱新时代也是不会受理的。
因为新时代的认证是免费的,由国家拨款,且新时代是海陆空都认可的权威机构。
国军标标准是强制标准吗
![国军标标准是强制标准吗](https://img.taocdn.com/s3/m/97a6ca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e.png)
国军标标准是强制标准吗国军标标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布并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军事标准。
这些标准适用于国防科研、生产、工程建设、军事训练和作战等领域。
那么,国军标标准到底是不是强制标准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标准的法律地位、实施范围和强制力等方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家标准的法律地位。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并公布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
其次,国军标标准的实施范围也需要考虑。
国军标标准是专门为军事领域而制定的标准,适用于国防科研、生产、工程建设、军事训练和作战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国军标标准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在其他领域,国军标标准是否具有强制性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最后,我们来看国军标标准的强制力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法》的规定,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
而国军标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一种,也应当具有相应的强制力。
在军事领域,国军标标准的强制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执行。
但是在其他领域,国军标标准的强制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国军标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军事领域,国军标标准具有强制性,并且得到了充分的执行。
但是在其他领域,国军标标准的强制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以确保国军标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生产经营企业国军标与国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管理手册
![生产经营企业国军标与国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一管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569369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4.png)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本标准的相应章节。
图2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图示图3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PDCA循环图示图4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PDCA循环图示0.3.3 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
本手册已经隐含基于风险思维的概念,例如: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对发生的不合格进行分析,并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的措施,防止其再发生。
应对风险和利用机遇可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实现改进结果以及防止不利影响奠定基础。
机遇的出现可能意味着某种有利于实现预期结果的局面,例如:有利于公司吸引顾客、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减少浪费或提高生产率的一系列情形。
利用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包括考虑相关风险。
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不确定性可能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风险的正面影响可能提供机遇,但并非所有的正面影响均可提供机遇。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本手册在ISO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编制的。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财务管理、保密管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
0.5 本手册基于武器装备特殊要求的考虑本手册在等同采用国家标准GB/T 19001-2016的基础(A部分)上增加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要求(B部分)。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a)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突出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用性等通用质量特性要求;突出标准化、软件工程化、技术状态管理等控制要求;突出新产品试制、试验和关键过程控制的要求;突出装备交付后的维修、保障和质量事故处理要求。
b)贯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突出军品必为精品的要求。
引导公司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国军标GJB150A与GJB150深入对比
![国军标GJB150A与GJB150深入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046ab4727d3240c8447ef53.png)
国军标GJB150A与GJB150深入对比1986年12月9日,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equipments 》,目的是提供统一的、具有再现性的通用环境试验方法,以评价军用设备适应自然和诱导环境的能力。
该标准包含20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标准编号为GJB150.XX-86,这就是常说的GJB 150-86。
国防科工委又分别于1988年1月25日发行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第21和22部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风压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积冰/冻雨试验》,标准编号分别为GJB 150.21-87和GJB 150.22-87;于1991年8月5日发行了第23部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倾斜和摇摆试验》,标准编号GJB150.23-91;于1992年10月28日发布了第24和25部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温度/湿度/振动/高度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振动/噪声/温度试验》,标准编号GJB150.24-92、GJB150.25-92。
至此,国家军用标准《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的25个部分全部完成,简称GJB150。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总装)信息基础部领导下,总装备部军用标准研究中心组织下,对GJB 150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军用标准的名称为《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以下简称GJB 150A),英文名称《Laboratory environmental testmethods formilitary materiel 》。
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该标准于2009年5月25日发布,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替代GJB 150。
融融网GJB 150A包含28个部分,前23个部分是对GJB 150全部25个规范的修订。
国标、国军标、行业标准及书籍
![国标、国军标、行业标准及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cbcb9e39376baf1ffc4fad0d.png)
GB/T8051-2002 GB/T8051-1987 GB10408.2-2000 GB10408.9-2001 GB16915.1-2003 GB16915.1-1997 GB16915.4-2003
代
替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 通信用电感器和变压器磁心测量方法 入侵探测器 第2部分: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 入侵探测器 第9部分: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
GB13539.1-2002
GB/T13811-2003 GB13837-2003
IEC60269-1:1998
49 50 51
GB14048.2-2001 GB/T14598.1-2002
52 53
GB/T14805.9-2001
IEC60050-815:2000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 量方法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IEC60947-2:1995 电气继电器第23部分:触点性能 IEC60255-23:1994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 (语法版本号:4)第9部分: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报文(报 文类型为KEYMAN)
相应国外标准
IEC60424-1:1999 IEC60424-2:1997 IEC607381:1998,QC440000
价格
8.00 10.00 18.00 15.00 14.00 20.00
GB/T7397.5-2000 GB/T7424.3-2003
IEC1041-5:1997
32 33 34 35
标准名称
相应国外标准
ISO3269:2000
价格
13.00 8.00 12.00 10.00 10.00 20.00
国军标差异
![国军标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598ca93dd88d0d233d46a7e.png)
每一个行业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标准,环试行业也不例外,有温湿度标准、盐雾试验标准、高低温试验标准、老化标准等。
标准有很多种,国标、军标、企标等。
下面就为您简单介绍下国标和军标的区别。
军标即为军用标准(如我们军标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是指设备符合军用规格或军事用途的标准和规范,性质如同国标,是测试某样产品是否合格或达到固定的规格要求的一个依据。
如MILIT ARY-STANDARD(MIL-STD)810C/D/E&F,即为规范中主要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
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
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关于传感器的国军标 -回复
![关于传感器的国军标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375c12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a.png)
关于传感器的国军标-回复什么是国军标?国军标是国家军用标准的简称,是中国军队内部制定和推行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以及测试方法等,以保证中国军队装备和军事技术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
为什么需要国军标?国军标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的国防工业尚不发达,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中国军队开始了国产化的道路,同时也意识到了制定统一的标准的重要性。
国军标的出现,一方面帮助中国军队提高了装备的标准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军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国军标内容如何制定?国军标的制定遵循着一定的程序和程序。
一般来说,制定国军标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评估:制定国军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评估。
这个过程包括调研、分析和评估相关领域的需求和问题,以确定制定国军标的必要性和方向。
2. 标准制定: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开始制定具体的国军标内容。
这个过程中,通常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制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核标准的各项内容,包括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性能指标等。
3. 征求意见:完成初稿后,还需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包括军队内部的专家、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以及用户等的意见。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可以得到更全面和科学的标准内容。
4. 修订和发布: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
修订和完善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终完成的标准将由相关部门发布并实施。
国军标对传感器有哪些要求?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军标对传感器也有一系列的要求。
这些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性能指标:国军标要求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如识别能力、探测距离、精度等。
这些指标的要求将根据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具体规定。
2. 环境适应性:传感器在军事环境中遇到的环境条件相对复杂,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因此,国军标要求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
国家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780a6c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5.png)
国家标准分类基础分类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标准的分级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1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属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2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地方标准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如DB/T XXX顺年号——XX年号或DB XXX顺年号——XX年号..4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此外;围绕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标委目前还正在酝酿开展联盟标准试点工作..将通过试点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试点联盟;探索开展联盟标准化与当前标准体系并存互相补充的标准管理方式..标准分类技术标准的种类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四类..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如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通用技术语言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如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2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3方法标准方法标准是指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检测、试验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其内容包括检测或试验的类别、检测规则、抽样、取样测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还包括所用仪器、设备、检测和试验条件、方法;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评定、合格标准、复验规则等..4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这类标准是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一般都要强制贯彻执行的..标准的层次国家标准代号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国军标代号:GJB例如:GJB/Z 9001-2001 国防科工委发布GJB 9001-2001 总装备部发布标准名称的构成标准名称由几个尽可能短的独立要素;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引导要素肩标题:表示标准隶属的专业技术领域或类别;即标准化对象所属的技术领域范围..主体要素主标题:表示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所讨论的主题;即标准化的对象..补充要素副标题:表示标准化对象具体的技术特征..构成标准名称的三要素;是按从一般到具体或者说是从宏观到微观排列的..各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和补充;而内容又不重复和交叉..例如: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其中“GB/T 17451”为标准代号;“技术制图”为引导要素肩标题;“图样画法”为主体要素主标题;“视图”为补充要素副标题..每个标准必须有主体要素;即标准的主标题不能省略..如果主标题和副标题一起使用便可清楚、明确地表达标准的主题时;可省略肩标题..例如:GB/T 2900.18-1992 电工名词术语低压电气在系列标准中;每个分标准的名称中均包括副标题..例如: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动密封圈表示法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如果主标题包括了主题的全部技术特征;则副标题也可省略..如:GB/T 3374-1992 齿轮基本术语基本概念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 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标准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标准化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法律是指调整涉及有关标准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化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狭义的标准化法律;即是指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它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地方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推荐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t或IDT..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图形标志――是指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一种标志..它由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的固定组合所形成的标志..它与其他标志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是标志用图形符号..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图形标志..标准的性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标准;其代号为“GB”“国标”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另一类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代号为“GB/T”“T”为“推”的汉语拼音tui的第一个字母..对于强制性标准;国家要求“必须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30CrMnSiA执行标准国标和国军标
![30CrMnSiA执行标准国标和国军标](https://img.taocdn.com/s3/m/3b94a72310661ed9ad51f3d5.png)
一、30CrMnSiA简介30CrMnSiA属中碳,强度高,焊接性能较差。
30CrMnSiA调质后有很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淬透性也好。
调质后该材料做砂轮轴,齿轮,链轮都可以。
30CrMnSiA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加工变形微小,抗疲劳性能相当好。
用于轴类、活塞类零配件等。
用于汽车、飞机各种特殊耐磨零配件等。
二、30CrMnSiA执行标准钢板:GB/T 3077-1988国军标:GJB2150A-2015舞钢技术协议:WYJ027-2001三、30CrMnSiA化学成分碳 C :0.28-0.34硅 Si:0.90-1.20锰 Mn:0.80-1.10硫 S :允许残余含量≤0.025磷 P :允许残余含量≤0.025铬 Cr:0.80-1.10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030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025四、30CrMnSiA现货规格产品名称规格/mm 材质热轧钢板8-10 30CrMnSiA热轧钢板10-12 30CrMnSiA热轧钢板12-40 30CrMnSiA热轧钢板40-60 30CrMnSiA热轧钢板60-100 30CrMnSiA五、30CrMnSiA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1080(110)屈服强度σs (MPa):≥835(85)伸长率δ5 (%):≥10断面收缩率ψ (%):≥45冲击功Akv (J):≥39冲击韧性值αkv (J/cm²):≥49(5)硬度:≤229HB试样尺寸:试样毛坯尺寸为25mm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热处理规范:淬火880℃,油冷;回火540℃,水冷、油冷。
六、30CrMnSiA交货状态30CrMnSiA基本上以正火交货状态。
它强度高,但属中碳调质钢,具有较大的淬透性,因此焊接性能很差。
30CrMnSiA调质后有很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淬透性也好。
调质后该材料做砂轮轴,齿轮,链轮都可以。
国军标与民品标准区别
![国军标与民品标准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11b0f0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6.png)
兴森快捷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控制区别基于军用产品在产品可靠性高以及保密性严格的考虑,兴森快捷专门筹建了军用产品生产工厂,并且对于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在人员配置、材料选择、设备购置、过程控制等方面做区别对待,相关不同之处如下:1. 人:满足国军标的产品需要更高的品质以及保证高品质的稳定性,所以从人员方面,制作国军标的产品需要相关人员的稳定性好,所以,我司从以下两个方面保证人员的稳定性:A.福利待遇:我司针对于军品工厂的工程、品质、制造相关人员均给予一定数量的货币补贴,以此来提升军品相关人员的薪资福利水平,在生活质量方面提升人员的稳定性;B.技能培养:为保证品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我司军品工厂从建厂初期就从其他工厂抽调技师、技工等技术能力强、品质意识好的员工作为军品工厂主要生产人员;为保证品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我司针对军品工厂员工进行工艺知识、工程、品质、体系等方面的培训,从意识层次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2. 机:针对军品产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我司选用世界上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相关设备如下:2.1.生产设备:2.2.检测设备:3. 物:A.板材:军工产品所用材料全部来自国际知名的覆铜板供应商,覆铜板全部采用Tg≥170°C,IPC III级的高Tg、低CTE材料,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而民用产品则选用Tg≥130°C或Tg≥150°C的普通Tg或中Tg材料;B.电镀药水:采用业界先进的罗门哈斯的光剂和沉铜系列药水,提升孔壁质量和孔的可靠性;C.阻焊:军用产品采用业界先进的静电喷涂设备(日本制造)和业界先进的Taiyo油墨(日本生产)作为涂覆层,提升产品的可靠性,而民用产品则采用手动或半自动丝印机配合国产的南亚(Nanya)和海田油墨作为涂覆层;4. 法:4.1.识别军用产品过程控制,制订特殊/关键过程(层压、钻孔、沉铜和电镀),对上述4个生产过程进行特别监控;4.2.过程首板检查:4.2.1. 每个产品型号在钻孔时需要对首件进行对位精度的检查;4.2.2.每个产品型号在沉铜时需要进行背光检查,且需要控制在9级以上,而民用产品只需要每隔4个小时进行背光检查,控制在8级以上;4.2.3.图形电镀时军用产品针对每个型号需要进行孔铜、孔壁质量进行首件切片确认,而民用产品只需针对同一批次生产的不同型号抽取一种进行孔铜、孔壁质量进行首件切片确认;4.2.4.军用产品在光成像工序对每款型号的蚀刻线宽、间距进行首件检查并进行记录,而民用产品则是只需针对同一批次生产的不同型号抽取一款进行检查;4.2.5.军用产品层压后需用激光探测板厚测量仪100%全部检查板厚,避免层压操作失误导致板厚问题流入下工序,而民用产品则对于同一款产品抽取1-2片抽测;4.2.6.军用产品采用业界先进的字符喷印机制作字符,字符清晰度和准确度提升,而民用产品则用丝印方式实现;4.3.品质检验全部按照GJB362B-2009中相关要求执行;5. 体系及认证:5.1.通过解放军总装备部的武器承制资格认证;5.2.质量管理体系方面通过海军装备部和新时代认证中心GJB9001B-2009体系认证;(民用产品采用ISO9001-2008体系);5.3.保密方面已经通过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3级保密资质审核;5.4.另外,我司已经通过GJB362B-2009贯标工作;6. GJB362B-2009与IPC-6012B标准对比:我司现在针对军品订单采用最新的GJB 362B-2009标准来指导、约束和规范工程的处理、品质的监控和生产的过程控制,其与民品常用的IPC-6012B( II 级)标准差别如下:A.外层导体的最小厚度:注:上述数据来源:GJB 362B-2009来源于“3.5.2.2外层导体的最小厚度-表1电镀后表层导体厚度”;IPC-6012B来源于“3.6.3.13表面导线最小厚度-表3-8电镀后外层导线厚度”;B.层压缺陷:C.导电图形D.阻焊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特殊要求1范围1.1总则1.2应用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删减,需征得顾客同意2引用标准GJB 1405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组织应接受顾客的质量监督。
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评审,批准后予以实施,并监督外包过程的执行。
顾客要求时,外包过程须经顾客同意。
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注4:外协是外包的一种形式。
注5:适用时组织可参照GJB5000的要求,建立、实施并改进其软件过程。
4.2.3文件控制h)确保图样和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i)确保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j)确保识别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及时归档。
4.2.4记录控制程序应包含对供方产生和保持的纪录的控制要求。
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
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
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注:本标准中的最高管理者是指组织的最高行政领导。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并保持定期征求顾客对产品质量及其改进方面意见的机制5.4.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体现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追求,与顾客的期望相适应。
组织应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纪录。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c)对顾客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作出安排。
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最高管理者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
5.5.2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是能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决策的最高管理层的成员,并具备履行以上职责所需的技术和行政管理能力。
5.6.2评审输入h)质量经济性分析(见8.4)。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f)对各级管理者以及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6.4工作环境对需要控制的工作环境,应保持监视、测量、控制和改进措施的纪录(见4.2.4)。
6.5质量信息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质量信息的需求,按规定收集、贮存、传递、处理和利用。
产品质量信息应满足顾客的需求。
7.1产品实现的策划e)产品标准化要求;f)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g)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h)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i)技术状态管理要求;j)风险管理要求。
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以考虑一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450、GJB368、GJB3872、GJB2547、GJB900、GJB4239、GJB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
注4: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产品适用和维护所需的资源。
注5: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应制定更显管理计划,在产品实现各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必要时提供给顾客。
注6:技术状态管理参见GJB3206。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d)风险得到识别和有能力解决。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影响到顾客的要求时,其变更应征得顾客同意。
7.2.3顾客沟通d)对顾客要求的理解与实现。
e)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还应确保:d)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对产品改进作出安排;e)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f)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g)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h)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i)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j)涉及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应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k)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l)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攻防的质量控制;m)提出监视和测量的要求;n)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实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o)对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适用的全过程进行策划,落实需求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工作。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e)工艺要求。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e)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上作相应标识;f)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g)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注2:适用时,产品的设计输出包括产品规范、工艺总方案、工艺规程、用户资料、诊断指南以及产品安全适用的培训教程。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的专题评审。
组织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验证)项目,应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应邀请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对需要定型(鉴定)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定型(鉴定)准备工作。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对重要的审计更改应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已定型产品的更改应按定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设计和开发的梗概应符合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
7.3.8新产品试制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以保证:a)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b)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c)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d)在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
需生产定型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
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
顾客要求时,组织应邀请顾客参加新产品试制准备状态检查、首件鉴定。
7.3.9试验控制组织应对试验过程实施控制,对重要的试验项目,组织应:a)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并实施准备状态检查;b)按照试验大纲组织试验;c)按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试验数据和原始记录,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成性和准确性。
d)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见8.5.2);e)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纪录应予报纸(见4.2.4)。
试验大纲须经顾客同意,必要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试验。
试验结果应向顾客通报,实验过程变更时应征得顾客同意。
7.4.1采购过程组织应根据评价的结果编制合格供方名录,作为选择供方和采购的依据。
对顾客要求控制的采购产品,组织应邀请顾客参加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编制采购产品的验证准则,顾客参加验证活动不能免除组织提供可接受产品的责任。
组织应保持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见4.2.4)。
当组织委托供方进行验证时,应规定委托的要求并保持委托和验证的纪录(见4.2.4)。
7.4.4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组织应对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实施控制:a)采购项目和供方的确定应充分论证,并按规定审批;b)在技术协议书或合同中,明确对供方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c)产品经验证,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g)生产和服务提供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经确认和审批;h)使用代用器材,需经审批,影响关键或重要特性的器材代用应征得顾客同意;i)获得适宜的原辅材料等;j)按规定控制温度、湿度、清洁度、多余物和静电防护等环境条件;k)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对首件作出标记;l)以清楚实用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货图示)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生产和服务过程更改时,需经授权人审批。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组织应按规定实施产品的批次管理,以确保:a)按批次建立随工流程卡,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交付的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并按规定保存;b)使产品的批次标记与原始纪录保持一致;c)能追溯产品交付前的情况和交付后的分布、场所。
7.5.6关键过程组织应识别关键过程,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并实施关键过程控制。
关键过程控制内容除符合7.5.1的要求外还应包括:a)对关键过程进行标识;b)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有效监视和控制;c)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作实测记录;d)可行时,对关键或重要特性实施百分之百检验;e)适用时,运用统计技术,以确保过程能力符合要求;f)填写质量记录,保持可追溯性。
7.5.7交付组织应对交付的产品进行检验、试验,确认其符合验收准则后,方可提交顾客验收。
交付时应提供规定签署的产品合格证明和有关检验和试验结果等文件;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关最终产品技术状态更改的执行情况。
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组织应按规定完成产品使用和维护技术培训。
7.5.8交付后的活动组织应对交付后活动的实施、验证和报告做出规定并予以控制,主要包括:a)确保交付的技术文件得到控制和更新;b)对交付后活动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按规定委派技术服务人员到使用现场服务;c)收集和分析产品使用和服务中的信息;d)交付后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调查、处理和报告,见8.5.2)。
注:交付后的活动通常可包括技术咨询、安装、维修、备品及配件供应、产品延寿、退役等。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
f)对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前,应加以校准并作好记录,以证明其能用于产品的接收。
注: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与其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
7.7技术状态管理组织应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缸盖应征得顾客同意。
8.2.1顾客满意组织应对顾客反馈作出适当安排,必要时实施改进,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顾客。
8.2.2内部审核组织应确保内部审核员具有相应能力。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为确保过程达到所策划的结果,组织应:a)识别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规定各部门在过程监视和测量中的职责;b)确定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频次和判定标准;c)保持过程计算那时和测量的纪录以及采取措施的纪录。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产品检验、试验和需顾客检验验收的项目以及所需建立的记录应在文件中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