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对心血管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疗法,应主动与其交流谈心,在了解患者不解病因才导致丧失信心的情况后,用和蔼的态度为其详细的讲述发病机理和不良反应对疗效、病情的影响,使患者恢复信心,精神舒畅,最终在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康复出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大约有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约300万人,几乎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时心血管病,平均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340人。更令人不安的是,据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可能达到400万[1]。而又因该病具有发病急、易受气候、饮食、精神和情绪影响的特点,因此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应具有针对性。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6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女性11例,男性2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1.3岁;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16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76例患者中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16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年龄、性别及病症人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心理特点: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为忧郁和焦虑,本组76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忧郁和焦虑,占93.4%。

①悲观、恐惧心理:心血管疾病治愈所需的时间较长,效果缓慢,且

病情常有多发性和突变性,因此,长时间的住院生活,长时间的接受各种治疗使得患者心理压力增大,精神负担加重,求生的渴望以及死亡的威胁造成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等。实验组中30例患者出现此种情况,占78.9%;对照组中32例患者,占84.2%(P>0.05)。

②心情紧张、易激动: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情绪紧张、易发脾气、气量小、易激动、心胸狭窄等症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有32例患者出现此种症状,占84.2%。

结果

经过一个给药周期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15例患者完全治愈,18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无效,2例转院,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中10例患者完全治愈,18例患者好转,7例患者效果不明显,3例患者无效后转院,有效率为73.7%(P<0.05)。

心理护理讨论及体会

充分了解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中老年患者25例,中年患者13例,老年患者具有得过且过且比较固执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从三个方面来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科室环境;其二是人性化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多与病人谈心,经常巡视病房;最后是不断提高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应使用得当的文明用语,用亲切的微笑、关爱的眼神增加老年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中年患者则具有较重的家庭负担,因而,劝导其正视疾病现实并认真对待,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是治愈中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根据不同情绪的个体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实验组中有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愤怒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言语开导、细心的安慰和解释,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2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烦恼和忧郁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采用移情易性的心理疗法进行情绪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根据病患的性格,采取相应的顺意的心理疗法,以释却致病心因[2]。以实验组中一患有“高血压病”的51岁男性病例为例,其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个月中,因其性情极易冲动,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采取的治疗措施也表现出暂时性不配合的态度,导致血压一直不稳定,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此时的护理人员除了给予言语开导、安慰外,还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到患者夫妻之间的感情隔阂是导致病患性格乖戾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找对症结,对症下药,通过心理教育后,患者释却了心因,变得心情舒畅,对治疗也积极配合。因而,6个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详细解释病因,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况,减少忧虑和担忧:实验组中部分患者治疗显效慢、病程长,因而多不愿主动配合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解释疾病与情绪反应的关系。就实验组的另一病例为例,该患者现年67岁,男性,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在我院接受治疗已1.5个月,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又因自己年事已高,对治疗丧失信心,因而常要求家人办理出院手续。正是由于该患

者的精神情绪不佳,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针对此病患的状况,本文作者决定使用心理疗法,主动与其交流谈心,在了解患者不解病因才导致丧失信心的情况后,作者用和蔼的态度为其详细的讲述了“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和不良反应对疗效、病情的影响。同时,作者还从其家属处了解到其有音乐嗜好,因而每晚给予抒情音乐使其放松身心。通过6个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患者恢复信心,精神舒畅,最终在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2.

[2]闫静.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的调查及预防[J].山西医药杂志,2000,44(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