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骅硕士生导师简介
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与包容性绿色发展

第27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7No.2 2021年3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S)Mar. 2021 DOI: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21.02.011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与包容性绿色发展徐盈之,魏瑞(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在深入探讨双重环境规制与能源贫困影响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基础上,以2004—2017年间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和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贫困对包容性绿色发展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正式环境规制与包容性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现阶段其未能促进包容性绿色发展;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包容性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现阶段其能够促进包容性绿色发展;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能源贫困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因此,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正式环境规制政策以及维持适度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对打赢能源减贫攻坚战,促进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重环境规制;能源贫困;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3104(2021)02−0109−17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民生福利缺失、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
经济快速增长对满足我国人民的迫切发展需求是必要的,但如果增长方式不具备包容性,不是绿色的,长期而言也将失去可持续性。
过去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与民生福祉为代价的,因此,亟需转变发展理念,在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兼顾社会民生与环境质量,强调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包容性”。
参与科创活动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价值研究——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参与科创活动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价值研究———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魏淑华(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 要:专业实践能力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开展专业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专业能力。
参与科创活动是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的高效路径。
通过对296名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参与科创活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改善其心理资本和专业认同。
可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创活动,重视对大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过程指导,构建大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长效激励制度。
关键词:专业实践能力;科创活动;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800(2020)01-015-0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实践能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2]“是个体在实践生活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
[3]人的实践能力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构成的,“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
[4]其中,“专项实践能力是在某个(些)特定实践情境中为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专门实践能力”。
[5]就大学生而言,是指大学生进行专业研究或解决专业问题等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调查显示,虽然当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有所提升,但存在专业面较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差、就业后的工作适应时间长等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
[6]改进实践、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建立良好的专业实践活动机制,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分学院一览表

张金林
张金林李志生陈红李明岳正坤万明徐水安张戡危慧惠徐晟刘向华凌士勤刘云李标
保险学
袁辉
袁辉姚壬元刘冬姣熊福生胡宏兵段文军沈治中
国民经济学(投资经济)
王清平
王清平吴建军张中华聂名华韩旺红过文俊戴念念李建华顾露露陈琼华邓宁熊广勤
投资学
谢进城
谢进城李建华张中华聂名华韩旺红张东过文俊王清平吴建军王凌云顾露露戴念念陈琼华卢建新邓宁熊广勤付海艳白小滢张家峰
房地产经济学
陈柏东
陈柏东王凌云张东吴焕军张卫宁
产业经济学(建设经济)
杨有志
陈柏东杨有志宁素莹杨庆熊江陵李梦玄
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
杨有志
杨有志吴焕军宁素莹徐竹青杨庆张卫宁熊江陵李梦玄
金融硕士
朱新蓉
朱新蓉陶雄华宋清华张金林唐文进刘惠好黄孝武陈红王年咏李格非李明吴韡章晟李卉曹永华岳正坤万明刘春志颜嘉川李志生曹勇徐水安肖春海张戡周先平李芳唐彬张雪兰康立冀志斌危慧惠徐晟鲁臻吕勇斌陈雄兵刘向华凌士勤刘云李春涛陈思翀胡婷庄子罐李标胡娟欧阳志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分学院一览表
(更新至
我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截至2013年5月,我校在岗招生硕导734人,其中有在两个专业招生者,计529人次。以下为我校在岗招生硕导。
序号
学院
所在导师组名称
组长
成员
3
经济学院
政治经济学
朱巧玲
朱巧玲程启智杨虎涛梅金平张霞
企业管理(公司管理方向)
胡铭
胡铭黄兰萍李克克李绍和胡川刘大明金明伟高宝荣熊会兵王娟娟熊胜绪汪海粟郭跃进熊峰杜丽虹
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方向)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于远望,男,1965年2月2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职务,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院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29年,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5篇。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张红,女,1971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等杂志编委。
210988714_从电子政务到治理现代化:国内20年来数字政府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知

一、引言经过漫长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政府已经基本完成信息数字化呈现的电子政务阶段,正处于向以数据创新及数据治理为核心的数字政府阶段过渡的时期[1]。
“数字政府”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的“数字邯郸”项目之中,与数字城市建设相关。
2017年底,党中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作为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政府的热度开始提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正式将数字政府建设由地方探索上升至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确立了数据资源及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性地位。
数字政府意味着政府基于数字技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分配信息,并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对组织的赋能、协同与重构[2]。
作为超越传统电子政务的新模式,数字政府正在系统地变革政府的治理理念、职责边界、组织形态、履职方式以及治理手段。
随着国内数字政府建设范围和深度持续拓展,数字政府研究也引发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与关注,逐渐成为国内公共行政的重要议题。
本文选取C ite S pace 这一文献计量工具,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内数字政府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的学科分布、前沿动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主题或关键词为“数字政府”的文献,将时间范围限定为2000年1从电子政务到治理现代化:国内20年来数字政府研究进展李佩蓉崔旭郭斌(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摘要]本文运用C ite S pace 软件对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到的159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描绘并诠释国内数字政府研究知识图谱,总结我国数字政府研究现状及趋势。
从时间维度上看,国内数字政府研究实现了从电子政务到数字政府治理,再到大数据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阶段性转变,呈现出较为完整且连贯的递进式研究脉络。
研究者认为技术将引起政府治理变革,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目前研究较侧重从技术赋能角度概述数字政府对政府治理所产生的影响,并未切实地以政府治理中的“治理”为研究重心,导致数字政府研究始终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度创新。
“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党的十九大对全民国防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指出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
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一项关键的改革举措,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仰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
而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国防观念和国际视野。
国防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挖掘国防教育课程中的育人因素,还能够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人才。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1.高校军事理论课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方向相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道路明确了基本的立场、目的、途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思政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观念的合格公民。
高校军事理论课除了要传授军事知识,还要普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
通过军事理论课程,尤其是关于国防历史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教育,学生可以增强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与思政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爱国心、民族自信心的优秀公民。
另外,在“课程思政”下,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具备育人功能,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与军事理论课程一致,思政教育也是在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2.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目的相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根本性问题。
2018级研究生导师名单汇总

控制科学与 工程
水声工程
陈家茂
栾景亮 王阳陈尧伟
电力电子与 电力传动
沈奎成、赵杨
李维燕 刘圣亚
齐坤
曹婷 王延波、莫钰 张天亮 周斌斌 林伟 师颖慧、王泽辉 王武 王建国 潘辉、程伟(非全日制) 金龙 孙晨旭、蒋征骐、杨柳 马道懿
电 子 信 息 学 院 电 子 与 通 信 工 程
与 通 信 工 程
1 1 2 1 1 1 2 1 2 3 1 1 1 1 2 1 1 3 2 2 2 1 2 2 1 2 3 2 1 1 3 2 1 1 1 1 1
控 制 工 程
刑怡(挂张尤赛) 徐珂(非全日制)(挂解志斌) 王莹莹、陆嘉胜 杨熠(非全日制)(挂王建华A) 于云 陈珍惠 姜帅全、崔石玉 常婷婷 张洪成、韩济泽 张铠翔、左健豪、张子烨 刘博 秦有成 潘伟 张刚 宋大鹏(挂名朱志宇)、王俊(挂名朱志宇) 霍亚伟 孙彬 戴磊、万斌斌、刘彬(非全日制) 于中奇、顾祥 孙伟杰、戴欣童 葛成威、黄晶 瞿云飞 任重、许小鹏 黄贵江、沈文杰 朱鹏 庄海飞、叶浩 王浩陈、李洋洋、汤成(非全日制) 金爱锁、尹大雨(非全日制) 潘荣睿 邹乐述 张宇航、王磊、李旭 蒋正宇、兰武 江锵 仇金桃 贾璇 孙金红 李军
2018级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表
部 门 所在专业 导师姓名 职 称 2018级学生 126人 陈红卫 朱志宇 俞孟蕻 曾庆军 刘维亭 高 键 杨奕飞 李春华 薛文涛 伍雪冬 陈迅 宋英磊 袁伟 翟江涛 李 众 王 直 田雨波 仲伟波 李锋 马国军 刘庆华 解志斌 李垣江 李效龙 王彪 朱琎 尚尚 张贞凯 戴跃伟 王彪 庞科旺 俞孟蕻 曾庆军 刘维亭 王召斌 李 众 朱志宇 张兰红 王建华A 田雨波 李锋 仲伟波 张 冰 王彪 魏雪云 郑威 吴游 李震 马国军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 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讲师 副教授 副教授 黄扣 朱志鹏 朱大鹏 谢争明 朱延栓 薛干敏 于晓琳、陈世鹏、张磊 王玉婷 陈开元、朱雷 夏爱明、白英杰 叶怀光 李国梁 郭睿 潘嘉(挂戴跃伟) 王威 于航 高婧、陈学志、刘艺凡 张莹莹、常琦 藏利年、刘玉红 王冬青、唐跃 黄凯枫 翁智辉、秦浩然 董鑫 (挂王建华A) 李小伟、赵天宇、刘金森(挂张尤赛) 高世杰 尹艳平(挂解志斌) 何康宁(挂张贞凯) 江峰 芮超群 徐千驰、朱雨男 1 1 1 1 1 1 3 1 2 2 1 1 1 1 1 1 3 2 2 2 1 2 1 3 1 1 1 1 1 2 1 1 2 2 1 1 1 1 2 1 1 1 2 1 1 2 1 3 1
国内知名的EMBA学校

国内知名的EMBA学校长江商学院:/一、长江EMBA师资力量(教授)曹辉宁Henry CAO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耶鲁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系主任E-mail:hncao@杜维明TU Weiming哈佛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名誉教授、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E-mail:李乐德Lode LI美国西北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运营管理学教授E-mail: lli@刘劲LIU Jin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教授、副院长E-mail: jliu@李伟LI Wei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mail: wli@梅建平Mei Jianping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E-mail: jpmei@齐大庆QI Daqing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教授、副院长E-mail: dqi@滕斌圣TENG Binsheng纽约市立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副院长E-mail: bsteng@二、长江EMBA课程•全球化竞争与中国企业发展系列课程本课程将突破企业传统策略与思维模式,提出一套中国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合纵联横的新战法,从而帮助中国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颠覆性创新。
•新兴市场系列课程以长江在新兴市场研究上的全球领先地位为基础,重点探讨在企业全球化的背景中,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经验,以全球视野剖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亚洲企业发展比较系列课程本课程聚焦跨入世界500强的日、韩知名企业,深入分析其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理、及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实践与成功案例,借以反思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文化、宗教和人文管理系列课程长江EMBA率先在全球管理教育界引入人文课程,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文化、宗教、人文等因素与企业管理实践的内在联系,全力塑造企业家的人文精神,提升取势全球的大智慧。
三、长江EMBA招生信息书发放长江EMBA采用全年招生,滚动录取方式,面试时间安排将取决于您的资料提交时间,我们建议您尽早提交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骅硕士生导师简介
魏骅,男,1966年9月生,安徽无为县人,经济管理、中药学研究生,医学硕士,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安徽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客座教授。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点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药事管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与医药经济。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现为安徽省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法学会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协作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政策与管理分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高校经管学科联盟常务理事等。
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安徽医药》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2、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限5项)
(1)主持,2014年安徽省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安徽省县级医疗机构现状研究”
(2)主持,2013年度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质量管理研究”(SK2013A097)
(3)主持,2012-2013年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20122013SZKJSGC11-4)
(4)主持,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中医药高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
(5)主持,2010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新医改对安徽药品经营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2010sk251zd)
3、近年主持的教研项目
(1)主持,2013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zy042)
(2)主持,2012年高等学校安徽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医药高校医学人文教学体系构建研究”(2012jyxm293) (3)主持,安徽中医药大学2011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医学人文”(zd201101-zb)
4、近5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
(1)The design of drug circulation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Engineering Solutions for Manufagturing Processes,1957-1962.
(2)Data-driven adaptive control paradigm of supply chain in pharmaceutical chain enterprises [J]. International Core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Engineering Index, 2011,(06),110-112.
(3)传统伦理文化的根由――儒家文化对死亡认识的四个维度[J].学术界,2012,(11):65-73.
(4)论本性是“伦理关怀”的临终关怀及其在中国开展的伦理回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8):1747-1750.
(5)疫苗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药事,2011(11):1083-1085.
(6)《药品市场营销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2012.7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副主编)
(7)《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修订)检查指南》,2014.5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主编)
5、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2014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学创杯2014年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
(2)2014年4月指导学生参加“2014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安徽总决赛获特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3)2013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2013全国商科院校商务谈判技能大赛-网络赛”获一等奖,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6、指导研究生情况
现指导硕士生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