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2象征化的表现特征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自身”。也就是说象征是通过某种形象暗示多种寓意,使之超越这种形象本身所带表的含义。
在顾诗中随处可见这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布林的档案》:“他一步跨出了摇篮/用一张干羊皮/作了公文包/里面包着一大堆高度机密的尿布/他开始到政府大厦去上班。”在艺术表现手法中,象征、通感、变形、意识流这些技法通常是不能完全区分开来的,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有很多共通之处。在上面的诗中,“摇篮”是指让人类幼年的孕育期,“跨出了摇篮”即是说走出了幼年、童年,迈向了成人世界,“干羊皮”指的是羊皮卷,是十分庄重的,原本拿着“干羊皮”作的“公文包”去政府机关上班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那公文包里包的却是“一大堆尿布”,使之显得十分滑稽荒唐可笑,而且那公文包前的修饰词是“高度机密”,其调侃反讽的语气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在《布林好像死了》:“墓地上乒乒乓乓的/开出了正方形的花朵”。花开是无声无息的,但这里却用“乒乒乓乓”这个表示声音的词来指视觉上的花开的过程,“乒乒乓乓”此时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听觉上的意义,更是一种思维的流动。这奇妙的语言组合,不能不说是诗人发挥了他奇特的想象力,虚拟的花开的声音实则是他的感觉、心理意识,是心理在发生变化,情感的微妙变化、升腾使人产生了幻听,他“将视觉、听觉、感觉融会贯通,打破了传统的理性逻辑,如能体会到意识的变化,也就会觉得翻逻辑的语言是合情合理的。”
顾城《生命幻想曲》赏析
顾城《⽣命幻想曲》赏析顾城《⽣命幻想曲》赏析(2)2010-06-19 ⽣命幻想曲 顾城 《⽣命幻想曲》写于1971年,后收⼊《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当时诗⼈年仅15岁,随⽗亲在⼭东农村的河湾⾥放猪。
这⾸诗是在烈⽇下以沙地为纸写成的,顾城⾃称为"少年时代最好的习作"。
诗歌意象丰富⽽奇特,想象开阔,以⽣命为核⼼,建构了梦幻般的诗意境界。
把我的幻影和梦,以孩童的天真和 放在狭长的贝壳⾥。
单纯感受世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把装着"幻想和梦" 拉紧桅绳的贝壳⽐喻成"船"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陽光的瀑布,烈⽇联想⼀ 洗⿊我的⽪肤。
太陽是我的纤夫。
烈⽇联想⼆ 它拉着我, ⽤强光的绳索,把太陽当纤夫:让诗⼈ ⼀步步,⽗亲惊喜的美妙诗句 ⾛完⼗⼆⼩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上半部分想像的脉络建⽴ 向东向西,在"船"的⽐喻的基础上 太陽消失在暮⾊*⾥。
⿊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诗⼈想象驾着 ⼏千个星星对我看着,“船”在蓝天,把我抛下了新⽉作为船 新⽉--黄⾦的锚。
天微明,诗⼈想起安徒⽣笔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下的某些画⾯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哪⾥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边。
⽤⾦黄的麦秸,下半部分的想象建⽴在 织成摇篮, "车"的基础上,⼀架载 把我的灵感和⼼着摇篮、以纽扣为车 放在⾥边。
轮的车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和野菊的草间。
全是⾃然的意象, 蟋蟀欢迎我,像⼀个童话世界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 ⿊夜像⼭⾕, ⽩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这⼤概就是让公刘和顾 世界就与我⽆关⼯感到"太低沉"的可怕 时间的马,思想孩⼦式的奇思妙想, 累倒了。
论顾城的“童话世界” 毕业论文
[论顾城的“童话世界”毕业论文]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论顾城的“童话世界”苏然(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童话世界已成为一种思想,一种诗歌和生活的理念,他带着这种思想理念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也演绎了他另类的人生,论顾城的“童话世界”毕业论文。
本文通过顾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因素来分析诗人“童话世界”的产生、发展和结局。
关键词: 顾城;童话世界;诗歌;死亡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10)12-0058-02 顾城因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充满童话的纯真与幻想而被冠以“童话诗人”的雅号。
童话不仅存在于他的诗歌之中,而是有一个“童话世界”建立在诗人的大脑及心里,为了追求、描绘这个“童话世界”,诗人有异于常人地安排了自己的生活、爱情,甚至是选择了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及妻子的生命。
“童话世界”的意识严重影响了顾城的生活,同时也引导了他的整个生命轨迹。
一、童年:童话世界的坟墓曾有人说,如果一个人15岁以前认为这个世界是缺憾的,那么他未免深沉得可怕,但如果一个人50岁以后还认为世界是完美的,那他未免幼稚得可笑。
人的思想观念是和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孩童没有经历过灾难,所以他们天真烂漫、心无尘埃,但若是时代和历史的原因让孩子的眼睛看到一些残忍、丑陋的现象,那就要另当别论了,童年的记忆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顾城七八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诗歌的天赋,也表现了孩童特有的的天真烂漫,他写的诗是塔松和雨珠的故事,是云朵和土地的对话,是瓢虫和蚂蚁的私语。
也因为有着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对那个特殊时代的动乱也有更加强烈的敏感和不适。
那是“文革”初期,他们家楼下经常有为大字报而起的纷争,一个人被几个人围拢,死死地缠住,揪住,按下头,用脚踢……顾城起初是从窗扇的缝隙里向外看,后来他很害怕便不再向窗外多看一眼。
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
现当代文学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文/梁文婷摘要:在朦胧诗派中,顾城以纯净的童话诗而著称。
但最终,他穷尽一生打造的童话世界却被自己摧毁。
诗歌是诗人内心的反映。
顾城为何对纯净的童话世界情有独钟?又缘何走向极端?本文试从顾城对自然、时代、死亡的体验,以及对纯净的固执追求几个方面来探讨顾城笔下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世界;纯净;体验提起顾城,人们自然想起“童话诗人”的称号,他以不泯的童心和敏感多思的气质,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不同凡俗的纯净世界。
读顾城的诗歌,就如同欣赏一个个童话,情节简单,却又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但是,就是这个给了无数读者美的享受,唤起无数枯寂麻木心灵的天才诗人,最后却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为文化界的一段传奇,也给很多人留下难以解读的疑惑。
顾城在诗歌里用孩童的眼睛打量世界,用孩童的口吻倾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坚守内心对纯净的固执取向。
诗歌里有美丽的自然,有无暇的童梦,有幻想中的女儿国,有纯粹,有空灵,也有压抑和死亡的气息。
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并存于他的诗歌里。
顾城毕生在打造一个纯美的心灵之城,用生命吟诵一首首纯美的诗篇,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每首诗歌做注解。
一、对自然的独特体验顾城对自然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受力。
在父亲影响之下,或者说是天生对自然的敏感,从小顾城就爱观察自然。
他仰望星空、聆听虫鸣、坐看云涌、遥观潮起潮落。
“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用蝴蝶的舞,用花朵的诗”——《赞美世界》歌、诗、舞,本是人之所为,顾城写蜜蜂能歌,蝴蝶能舞,花朵能诗,在顾城的诗歌里,人和大自然里的生命一样,一样纯净美好,在无边际的大自然里,人和自然里的一切生命合二为一。
三四岁时,幼儿园的小伙伴告诉他“月光下,我用纸叠了一只天鹅”,顾城一下子被触动了,“月光”,多奇怪的词,这个词唤醒了他对夜晚的全部感觉。
放学时,他惊讶于雨后塔松上挂的雨滴,他觉得每滴雨滴都倒映着世界,他被这种美深深地震撼了。
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
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作者:梁文婷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4期摘要:在朦胧诗派中,顾城以纯净的童话诗而著称。
但最终,他穷尽一生打造的童话世界却被自己摧毁。
诗歌是诗人内心的反映。
顾城为何对纯净的童话世界情有独钟?又缘何走向极端?本文试从顾城对自然、时代、死亡的体验,以及对纯净的固执追求几个方面来探讨顾城笔下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世界;纯净;体验提起顾城,人们自然想起“童话诗人”的称号,他以不泯的童心和敏感多思的气质,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不同凡俗的纯净世界。
读顾城的诗歌,就如同欣赏一个个童话,情节简单,却又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但是,就是这个给了无数读者美的享受,唤起无数枯寂麻木心灵的天才诗人,最后却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为文化界的一段传奇,也给很多人留下难以解读的疑惑。
顾城在诗歌里用孩童的眼睛打量世界,用孩童的口吻倾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坚守内心对纯净的固执取向。
诗歌里有美丽的自然,有无暇的童梦,有幻想中的女儿国,有纯粹,有空灵,也有压抑和死亡的气息。
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并存于他的诗歌里。
顾城毕生在打造一个纯美的心灵之城,用生命吟诵一首首纯美的诗篇,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每首诗歌做注解。
一、对自然的独特体验顾城对自然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受力。
在父亲影响之下,或者说是天生对自然的敏感,从小顾城就爱观察自然。
他仰望星空、聆听虫鸣、坐看云涌、遥观潮起潮落。
“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用蝴蝶的舞,用花朵的诗”——《赞美世界》歌、诗、舞,本是人之所为,顾城写蜜蜂能歌,蝴蝶能舞,花朵能诗,在顾城的诗歌里,人和大自然里的生命一样,一样纯净美好,在无边际的大自然里,人和自然里的一切生命合二为一。
三四岁时,幼儿园的小伙伴告诉他“月光下,我用纸叠了一只天鹅”,顾城一下子被触动了,“月光”,多奇怪的词,这个词唤醒了他对夜晚的全部感觉。
放学时,他惊讶于雨后塔松上挂的雨滴,他觉得每滴雨滴都倒映着世界,他被这种美深深地震撼了。
高三作文:顾城一个永远不灭的童话..._3000字
顾城一个永远不灭的童话 (3000)顾城是当代诗坛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也是一位倍受争议的诗人。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创造也反映了朦胧诗派的创作特色。
同北岛出奇般的冷静,深刻的思辨性和字字铅重的风格以及舒婷美丽忧伤,庄重典雅,委婉含蓄相比,顾城的诗却是有着童趣,童真和梦幻。
在天真无暇和懵懵懂懂中也包含着淡淡的长大的忧伤,这种忧伤不是顾城一个人的,而是那个时代他们共同的忧伤,是那一代人在看见现实世界后的忧伤,而顾城就是其中被这种忧伤带走的一位“童话诗人”。
一.纯净自然的内容诗歌,是诗人认识世界后的一种倾诉。
诗人只不过是生活的翻译者,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所领悟的就会有不同,如李白对飘洒浪漫生活的高谈阔论,像李煜对亡国破家的深悲剧痛,顾城对生活的演绎就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憧憬。
1.对生命意识的崇拜生命是宇宙的精灵,生命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顾城说过:“诗可写可不写,他到人间来,不是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
”很显然,这里顾城所指的诗,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诗,他已经完全把诗和生命看成一体了。
“生命与诗的二位一体,即是他的文艺观,也是他的人生本体论。
”生命即诗,诗即生命。
“诗是一种自然的生长,是生命在人类中产生的影像。
”它是具有和诗人同等地位的事物。
在他的诗歌海洋里,生命意识极为强烈,无处不在。
面对生命,很多人都会思考,有的人则是浅尝辄止,而有些人则有很不一样的感触。
顾城好像用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十几岁到死去,无从间断。
特殊的时期,给了顾城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一双敏感的眼睛。
随父亲下放山东,从此与世无争。
给他留下的只有那本《昆虫记》,从此他的生命里就只有大自然这一个朋友。
十几岁的顾城,就开始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奇特的想象,在他的笔下,世界就是一个他自己编织的天空,里面有小花,星星,月亮等很多的意象。
一滴雨水,一片落叶,一只蟋蟀,诗人都描绘的生生不息,他努力地去感受和聆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
“他常常凝视,在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蚂蚁;在护城河里游动的蝌蚪和鱼苗;在屋檐下筑窝的燕子和觅食的麻雀-----他不太凝视人,在他眼里,人似乎是种最令人生畏的动物”④十四岁的顾城在《无名的小花》中这样写道:“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感受纯净美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顾城是一个谜。
他以纯银般的诗句描绘自己天真的童话理想,构建了一个迷幻的童话世界,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綽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暇、扑朔迷离。
他创造了一个个明净、空灵、精致而又美好的诗境,呈现出自由的童真的生命律动。
但是,从读顾城的作品中又可以感受到,在他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然淡淡的,可又好像铅那么重。
一.意象呈现艺术特色顾城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象的呈现,而在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意象隐喻法。
例如《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它是几个感性形象的意象组合,所代表的内在含义超出了这些词固有的意义,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如诗中的“我”就象征了一代人。
所以诗歌象征的审美特征,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另外,他还使用人和物转换的意象表现手法,通过把物象拟人化表达到以物言人的目的。
赋予更多主体情感,具有更多更广的人性。
诸如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有这样几句: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诗人通过树熊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自己内心深处深挚的渴望。
树熊没有家,坐在树枝上发愣,不知去向哪里,有的只是许多甜美的梦想和一双渴望幸福的眼睛,作者把树熊拟人化,树熊其实就是诗人的影子,通过物人转换,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比直抒胸臆来得富有韵致。
同时在查阅很多资料后发现顾城还善于用的一种意象表现手法是省略跳跃法。
即诗的前前后后似是毫无联系,完全是没有关联的意象,只是那么并列着,不同意象之间完全是跳跃式的,省略了中间的过渡词。
诸如《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童话诗人
童话诗人——顾城他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一直以一颗童心看世界。
他被称为“童话诗人”,他叫做顾城。
大多数人了解他应该都是从那首《一代人》开始的,只有仅仅十八个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使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
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
可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
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就被顾城浓缩成两行,无尽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
《一代人》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
他曾说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的确,他一生中总是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
这是他的执着,他一直追求着他的自由王国,所以后来和妻子谢烨隐居在了新西兰的激流岛。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爱谢烨好像爱一个女神一样。
可1993年10月8日他在新西兰的寓所因婚变杀死了妻子后自杀。
一些人在他死后说他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
但依然有人相信,这个内心纯洁的童话诗人是被冤枉的,这种相信也在后来得到了证实。
不论他的性格是怎样孤僻任性,他曾经历过哪些事,他犯过哪些错误,他一直像是一个孩子。
就像他《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所说的那样:……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
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精品
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级邓宇【摘要】少年时代顾城就开始写诗,歌唱自己的童心,这个主旋律在以后的创作中一直延续下来,因此,顾城有“童话诗人”之称。
翻检顾城留下的大量诗作,可以看到贯穿尾首的风格,从早期的天然明丽、率真热情,中期的高度凝练、空灵幽远、神秘叵测,到后期的孩童心绪、稚儿语言、淡泊心境,都有着深深的“童话”印记。
这种与众不同的童话印记使顾城及其创作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显示出独特性与唯一性。
本文从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着手,就这一特色的形成原因、组成元素、创作心理、艺术特点、具体表现、误区等方面作出简单分析。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世界;灵性意识On Gu Cheng’s Poem of fairy talesGrade 2003,Chinese Department and Chinese and Literature Majoi,Shaoyang UniversityDengYuAbstract: Gu Cheng began to write poem when he was a teenager, to sing his own childlike innocence. The main theme of the subsequent creation has been inherited, therefore, Gu Cheng is also called "fairy poet". Looking the large number of poems through left by Gu Cheng we can see that the styl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from the early natural, intense, medium concise, vacant, mysterious, and the latter children moods, young children language, indifferent feelings all have a deep "fairy tale" imprint. This unique fairy imprint enables Gu Cheng and his creativity to show the uniquenes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Based on his poem of fairy tales, this thesis make such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reasons, component elements, create psychology,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mistakes.Keywords:Gu Cheng’s poem; fairy tales; spiritual awareness与同时期的其他著名诗人相比,顾城显得与众不同。
现代诗人顾城的诗
现代诗人顾城的诗主题1:顾城诗中的童真世界顾城的诗就像一扇通往纯真王国的大门。
他的诗里满是孩子般的奇思妙想。
就像“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句诗,仿佛能看到一个天真的孩子拿着画笔,想要改变整个世界的黑暗,多么纯粹的想法呀。
他把对美好的向往,用孩子的视角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题2:顾城诗中的爱情模样顾城笔下的爱情可有意思了。
那爱情呀,就像是他诗里神秘的花园。
比如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就像是一对恋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仅仅是彼此相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如同爱情最本真的样子,安静又甜蜜。
主题3:顾城诗中的孤独感读顾城的诗,有时候会深深感受到孤独的力量。
他的孤独就像独自漂浮在茫茫宇宙中的星球。
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着光明,那种孤独却又坚定的感觉,让人觉得他像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周围没有同行者,只能自己去寻找希望的曙光。
主题4:顾城诗中的自然之美顾城可擅长描写自然了。
他诗中的自然就像是一幅幅鲜活的画卷。
拿“雨在不停地下着,灯火依旧通明。
宽阔的马路一片闪烁,好像夜空布满星星。
”来说,他把雨夜的马路和布满星星的夜空联系起来,这种类比让我们看到了平常事物中的美,让我们觉得自然的美就在身边的每个角落。
主题5:顾城诗中的梦幻之旅顾城的诗像是一场场梦幻之旅。
他的诗句就像魔法棒,一点就开启一个奇幻世界。
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创造世界的梦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梦幻啊。
主题6:顾城诗中的心灵归宿在顾城的诗里,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的诗仿佛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就如“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这就像是在人生的旅途中,疲惫的人们一直在寻找那个能让心灵安定下来的地方,那盏灯就象征着希望、归宿,读着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就算世界无童话——试论冰心、泰戈尔、顾城 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就算世界无童话——试论冰心、泰戈尔、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摘要: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诗人冰心、顾城分别在他们的诗歌中注入了温柔的童话想象,在贫乏时代歌唱众神飞离之后的人类精神状态。
童话诗歌以纯净的视角和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开掘了另一条接近诸神的道路。
研究三位诗人对童话诗歌的描摹,会领会到童话诗歌在现代社会中超越文本的生态意义。
关键词:童话世界泰戈尔冰心顾城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3- “‘……在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时代’一词指我们自身仍然属于的时代,因为对于荷尔德林的历史体验,基督的显现及其牺牲死亡,标志着诸神之昼终结的开始。
黑夜降临了。
自从‘三位一体’(赫拉克勒斯、迪奥尼修斯和基督)远离了世界,世界之时的夜晚已趋向其夜半。
” 在世界夜半的时序里,泰戈尔、冰心、顾城,这三位诗人,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唱出名为童话的神性之歌。
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纯净清澈,“他有一种不可测的力量,能把我们带到美丽和平的花的世界,虫的世界,人鱼的世界中去……”;冰心诗歌创作师承泰戈尔,基本相似的家庭环境与个人修养,使他们具有一样的诗歌追求;而80年代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的顾城,则是公认的“童话诗人”,其童稚般干净的笔触与童话式的诗歌写作,使他当之无愧于这一称呼。
童话诗歌在现时代仍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诗人自身对于童话的执著和对儿童的关心,是催发童话诗生长的要素。
五四以来周氏兄弟提出的“幼者本位”说,在这些诗人诗歌中得以体现。
下面我们将从童心和追寻为主线,通过分析三位诗人诗歌中的童话诗歌写作,探索诗歌中的童话观、领会纯净的童话世界,寻觅现代社会中的童话栖居。
一、固守童心“我更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泰戈尔《新月集•职业》)。
泰戈尔时代的印度,处于英殖民统治之下,泰戈尔在文学方面所拥有的天赋,使他能以剧作诗歌等文学形式做出对殖民者残暴统治的反抗。
顾城诗歌意象表达的魅力
在我国整个诗坛当中,朦胧诗可谓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派,而顾城作为二十世纪的朦胧诗代表人物,在朦胧诗派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说他是朦胧诗派的“诗魁”也不为过。
他的诗天真空灵、恍如梦幻,充满着扑朔迷离的意象元素,而种种意象交互编织,就构成了属于顾城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绚丽夺目、多姿多彩。
顾城用纯熟的意象表现手法将其朦胧诗的魅力显露在字里行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获得读者的喜爱与共鸣。
一、顾城诗歌作品中意象的表现手法顾城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他的天赋和才情,都只在这里发挥,童年生活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无限地延续下去,所以那些回忆中的阳光、沙滩、松树、海浪、瑚草、昆虫也就永远都是主角。
由于顾城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其对自然物象的感知也比其他人敏感,加上顾城杰出的创作天赋,使得顾城的表现手法非常灵活,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具体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七种:(一)象征隐喻象征隐喻法是顾城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同样也是朦胧诗乃至整个新诗的艺术中心,它突破了原有的直白和写实,让诗人的抒情显得和现实无关,表面看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深入分析又能察觉诗歌之下的无数可能,朦胧诗的感染力于是凸显出来。
从古到今,诗歌的魅力到底是直抒胸臆好还是委婉象征好,一直都争论不停,但不少新派诗人都认为以象征作为启迪当然远远胜于直观的描述。
象征隐喻法类似于一种比兴,比当然是指形象化的具体实物,兴就是诗人的言外之意和内心感受,巧妙地隐去了被比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象征隐喻法了。
这种手法的最突出代表就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和“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就是一对非常直观的意象组合,具有无可超越的超强象征隐喻性,象征着一代人的时代阴影,又象征了一代人的追梦情绪,“我”作为一个抽象代词,更是代指了一代人,顾城这种非直接比喻寄托情感的方式,让人们印象深刻,而体会这样的手法,就是探索顾城的创作心境。
(二)抽象变形法和象征隐喻法同样被顾城的意象创作常用的手法就是抽象变形法。
试论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试论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摘要: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在他用诗歌营造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总是有许多外表美丽、纯净,又充满灵性和蕴藉的审美意象。
本文将运用文艺学以及美学的相关原理探讨顾城诗歌当中独特的审美意象,并分析其审美风格,从而了解诗人如何驾轻就熟地组织语言,如何巧用艺术技巧来表达他的梦幻,探索他的童话王国的奥秘,以求对诗人的艺术追求以及他的个性气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顾城;审美意象;异想化;象征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给许许多多经历过文革伤痛的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也让顾城一下子站到了中国当代诗坛的中心。
诗人凭借着他的聪慧,独到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许多让人感动、给人慰藉的诗歌,他的诗歌是一片“花与梦”的海洋,这其中有着许多独特的审美意象。
一独特的审美意象一、审美意象的选取视角朦胧诗人舒婷曾为顾城写了一首《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在顾城营造的艺术世界里,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象。
顾城曾深受法国的法布尔和丹麦的安徒生的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向童年的顾城打开了活泼生动富有诗意的昆虫世界,以至于他时常如痴如醉地翻阅那本《昆虫记》,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小的昆虫。
顾城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唯“灵”者,他认为要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就应该剔除所有外在物质的假相与诱惑,唯有至真才能达到至美,而美的极致就是“自然”,顾城很欣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很崇尚“文章本天成,妙笔偶得之”,最好的诗应该是来自自然的,自然会赋予你灵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捕捉。
他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里的“神”应该是指“精神、灵性、纯粹、信仰”。
精神与物质相对,当人逐渐剥离了物质性,脱离了物质而存在,就会变得如玻璃般剔透,成为没有杂质,不受污染的一种灵性,一种绝对的纯粹。
浅议顾城早期的童话世界
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浅议顾城早期的童话世界专业班级:中文133班姓名:顾艳锋学号:2013122232指导老师:郭云2015年10 月7 日浅议顾城早期的童话世界顾艳锋文学院中文系,学号2013122232摘要:顾城那纤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纯真的孩子,我读顾城的诗感觉他像是一只自怨自艾的猫,孤独的活在自己勾画的梦境里,若有若无的炫耀着自己的骄傲和幻想。
顾城的诗是童话,是幻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而顾城之死却给这个恍若隔世的童话世界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顾城用斧头劈出一个惊叹号,也让我们不禁反复提起这位传奇诗人的作品,仔细品读其中韵味。
关键词:童话世界、顾城在中国当代诗坛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如同顾城一般,在他的每一个方面都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一.顾城前期作品特点1969年至1982年是其创作的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创作高峰——1970年到1972年以及1977年到1982年。
顾城在这个时期写出了许多天才之作,他专注于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此时的创作不是依靠社会经验,而是依仗其对万物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才华,当然,他也在用心思考和探索,诗中也流露出轻微的虚无和颓废的情绪。
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
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
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
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
“童话诗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色彩
导语: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顾城诗歌的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其梦幻与童真的色彩,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故而被称作“童话诗人”。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顾城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诗坛不可多得的灵魂人物。
顾城出生于1956年,文革期间开始创作。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顾城很少去关注现实人生,而是保持了自己纯洁的心灵,书写了纯净的篇章,展现了纯美的世界。
因此“朦胧”时代虽已过去,顾城的诗歌却被人们传诵至今。
一、顾城诗歌艺术特色顾城的诗歌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其不仅十分注重意象的选取,还极具童话色彩。
1.注重意象选取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对于意象的选取是十分关注的。
他善于通过敏锐的观察与捕捉发现自然事物的特征,挖掘自然事物的特点,选取真善美的一项。
比如,顾城喜欢选取“阳光”“云朵”“月光”“雨滴”“沙滩”“蜜蜂”“蝴蝶”“蟋蟀”“蒲公英”等意象,这些意象是真实的,未加修饰的,组合在一起,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
比如他的《睡莲》:在绿影的摇荡中/你梦着使最纯的云朵 /都显得陈旧不是雕栏 /不是晴空闪过的长窗不是蜜蜂的低语/或彩蝶礼貌的吻是颗晶亮的水珠吧 /它被石子溅起石子来自海岸/曾装在一个顽童的兜里这首诗歌是“云朵”“蜜蜂”“彩蝶”“水珠”等自然意象的随机排列,正是这些意象的选取使得顾城的诗歌纯净到与众不同。
2.极具童话色彩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舒婷《童话诗人》顾城诗歌极具童话色彩。
虽然顾城幼时在文革时期所目睹的事情难以理解,甚至为他的心灵留下了抚平的伤痕,但他并没有将其带进诗歌中,而是远离现实生活,以孩子般的稚嫩语言、孩童化的视角、纯净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理想世界。
毕业论文-童话诗人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朦胧诗创作-语言文学论文
毕业论文-童话诗人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朦胧诗创作-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童话诗人的童话世界—论顾城的朦胧诗创作 - 语言文学论文摘要顾城因其自然、纯净、优美的诗风而确立了自己诗歌和人格的特征,被人称为“童话诗人”。
其童话风格的形成,既有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也有自身特殊生活经历的原因。
顾城是1位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生活,用心去观察世界,以童心来感知和描摹世界,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放飞生命和灵魂。
但是,童话最易虚构也最易破碎,顾城将童话世界作为追寻的目标,他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不可避免地被自己所构筑的虚幻图景所迷惑。
他追求纯粹而误入贫乏,向往自然却逃避现实,突出地表现自我,最终使自己走上了绝路。
关键词:顾城;朦胧诗;童话诗人ABSTRACTBecause of the nature, pure, exquisite of style by Gu Chengs's poem ,He has formed his own character of his poem and his personality , being called by "the fairy tale poet". The formation of his fairy tale style results from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and also results from his own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 Gu Cheng is a feeling supreme poet, he uses the soul to feel the life, observes the world attentively, comes the sensation and the description world by the childlike innocence. he immerses frequently in his own fairy tale world,and releases for flight the life and the soul. But, the fairy tale is easiest to fictionalize is also easiest broken, Gu Cheng use the fairy tale world achievement will track down the goal, his starting point was wrong, inevitablythe unreal prospect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oneself confuses. He pursues purely but goes into deficiently, yearned for nature the flight from reality, prominently displayed naturally, finally causes oneself to step onto the dead end.Key words: Gu Cheng; Hazy poetry; Fairy tale poet。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
“童话诗人”的悲剧——读《顾城的诗》有感顾城(1956-1993)是一个早熟的、神童型的诗人,是中国现代诗史上少有的天赋极高的诗人。
他是文革后崛起的一代中“朦胧诗人”的代表,但他并不同于其他朦胧诗人:不像北岛那样冷峻、深沉,具有长者的睿智和理想主义的英雄人格;也不像舒婷那般积极、自尊,充满浪漫情调与奉献精神;他显得纤弱、敏感、忧郁、纯粹,在众多的朦胧诗派诗人当中,他以童真的孩子形象确立了自己诗歌的和人格的独特性。
顾城沉醉于他的梦幻般远离尘嚣世俗的“生命幻想曲”中。
他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个悲哀的孩子”,“一个始终没有长大的孩子”;(《简历》) 他任性、倔强、执着,同样,他也令人崇敬。
因为他的任性,他的倔强,不是如小孩因为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没有吃到香甜的糖果,而放肆大声啼哭吵闹的任性与倔强,他的任性与倔强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他的童话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童话,他曾特意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的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纯真的本心,而不是儿童的幼稚的心。
”“他具有超乎寻常的敏锐的直觉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对宇宙世界的宏观把握能力”,以及诗歌给读者带来真善美的感动,这些因素使得他在那个年代脱颖而出。
也使得他的诗歌不乏成人的视角——敏锐、深刻、幽远且富于哲理, (甚至出现创作中后期近乎“玄学”般的晦涩难懂的诗)又具有儿童语言的外壳——倔强任性、简洁纯净。
这点在他的很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他的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简洁的两行,短短的十八个字,诗的意象也只有“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三个,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十分地博大堂皇,且耐人寻味。
顾城以简洁的意象,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和心愿。
首先将诗题“一代人”与内容相结合,再联系它的写作背景1978年4月,不难得出:这“一代人”指的是经历文革并在脑海中存留有惨痛印象的那一代人。
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
寻梦者的歌唱——诗人顾城的“童话情节”分析口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中文系农为平摘要:在当代中I l l诗坛,顾城是一个很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浓郁的梦幻色彩和童话气息.由此被誉为“童话诗人”。
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童话情结”,这种“童话情结”既是顾城借以反抗现实的特殊方式.是他关照现实社会争人生理想的基本途径.同时。
也是导致顾城走向悲剧道路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顾城;童话诗人:悲厚J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恐怕没有哪位诗人能像顾城一样,其诗、其人都引起了人们的全面关注和争议。
从他幼年随父下放山东的经历、/L岁开始创作的诗歌、上世纪80年代令人瞩目的朦胧诗人头衔.到他远赴异域讲学、最终在新西兰荒僻的激流岛隐居、93年戕妻自杀、身后遗诗以及自传性质的小说《英儿》出版。
顾城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顾城极端的辞世方式.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也成为当代诗歌史上的一段传奇。
给世人留下永远难以泯灭的深刻印象。
顾城的诗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时代、人生反恩的诗歌.如被当作是颐城代表诗作的《一代人》、<远和近》等;另一类是具有探索倾向、受到的争议较多的诗作,如《弧线》、<感觉》等;第三类就是代表和反映顾城理想世界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诗歌,也是广受好评的一类诗歌。
这类诗表达了顾城对生命的体认、对价值的构建。
是他全部世界观的形象展现.为他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称誉。
借助这些诗歌.顾城很具体地向世人昭示了他的“童话”情结。
宣称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拒绝长大的孩子”。
而事实上.在其他类型的诗歌里。
也一样潜藏着顾城的“童话”情结.他打量时代、生命的视角无疑是与世俗相对立的。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想象奇特,意象丰富,色彩斑斓,语言和思维都是天真的孩童El吻,同时字里行同又不缮痕迹地展示了诗人思想的深刻。
这样.思想的哲理性、深邃性与语言的稚嫩、想象的天真,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神奇地融合在顾城的诗歌里.形成了顾诗特有的风格和打动人心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摘要顾城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而他本人又被同为朦胧诗代表的舒婷称为“童话诗人”,其诗以纯真明快、朴素自然见长,又以拳拳赤诚、浓浓诗情取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童话世界。
而“真”、“善”、“美”则是诗人用以化合精神世界的其三大元素,也是其童话世界的全部内涵。
关键词顾城、童话诗人、自然、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在中国诗坛的崛起使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走向了时代前列,自觉地肩负起民族启蒙的时代使命,比如北岛喊出了“我——不——相——信!”的时代强音,逐渐使人们在狂热中苏醒。
而同为朦胧诗代表的顾城则显得特立独行,他似乎远离了火热的社会生活而选择了自我“放逐”在那个另外的地方。
他的诗以纯真明快、朴素自然见长,又于拳拳赤诚、浓浓诗情取胜,并以此风神赢得了“童话诗人”的桂冠,用其一生去“抖落岁月的尘埃”,努力用“纯银一样的声音”[1]构筑自己的童话王国。
而由诗人诗情浸泡而成的童话王国亦非通俗所谓浅显稚拙之谓,这里的“童话”之“童”更多的是指李贽“童心说”的“童”,而非“稚童”的“童”,即指一颗“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芙蓉之心和一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混沌之态。
“我的所谓童话,并非完全生自自然状态。
实际上它源自文化革命给我带来的恐惧”[2],他的童话是开在波谲云诡的现实人生中的一朵奇葩,而通向这座唯美王国的唯一甬道只能是精神,甚至王国的光环也只是“神灵通过时放出的光芒”,而人“只是个导体”[3]。
可以说,诗人的一生都在精神之途中蹒跚,进而世人(后人)才得以领略其纯洁素净的童话世界的风采。
而在我们看来,诗人是以真善美三大元素来精心构筑自己的唯美王国的。
细论如下:一、自然哲学的心性把握这里我们拟从体验、愿望(梦想)、性情和自然哲学等方面里来展开论述:体验。
气象万千的大自然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神奇,而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若非身临其境决无与万物感同身受的可能。
生命的精彩只有在体验中才会饱满,如若自尊自大不肯以平等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微乎其微的存在势必抱残守缺乃至与无数稍纵即逝的光彩擦肩而过。
只有持自身与万物合二为一的态度去感受才会奏出唯美的生命协奏曲。
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
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
——《生命幻想曲》[4]当时诗人因社会动荡而随父下放到山东一个荒滩上去养猪,年仅十五岁。
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暴露在四下无人的荒野里,正常思维里无疑是个残缺,然而诗人在后来回首这段岁月时却有种“因祸得福”的感慨,他说“我在荒滩上走的时候就好像走在一排琴键上,每一步都有一个声音,忽然这个声音变成了一支歌曲,在那一刹那,我的生命就像白云一样展开,我可以用鸟的翅膀去抚摸天空,我可以像河水一样去推动河岸。
”诗人还说“最早的诗是自然教给我的,我想我永远感激自然。
”[5]。
而上面引到的这首诗就是那段岁月的完美结晶,外在环境的恶劣反到给诗人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绝好机缘,使他能在金秋岁月有闲情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捡拾那也许原本就没有的麦穗,且能在生活饥馑的煎熬里放飞梦想,也没让生活的艰辛拌住自己探索未知感悟生命的步伐。
在这里诗人完全与万物尤其是那些细小的存在携起了手约好去共同感悟那略显陌生而又神奇无限的世界。
而且这种二而一的体验在诗人看来具有某种第一性,它是任何艺术或者生命的先导,“在艺术中我觉得生活并不重要,在新鲜的生活中我又会感到诗并不重要。
”[6]。
这里所谓的新鲜生活即指这种体验式生活。
愿望(梦想)。
无始无终的宇宙和鸡鸣风雨的人世必然要求一份持之以恒的不懈愿望,尤其是在外在条件不尽如人意时。
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君子固穷,能够不随外界是好是坏的变化而夺移自己持身处世的心性。
这块岿然不动的磐石很大程度上是放飞地梦想在支撑着。
的确,只有心中有了永世不凋的梦想之花,才会让不管是坦途还是崎岖的生活有方向有目标而不致迷失津渡。
“人要是没有这最后的一点儿领域,最后的一点儿尊严和梦想,那还说它个什么劲儿?连最后的愿望都不要了,还说什么说?”[7]。
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溶进美好的春天。
——《无名的小花》[8]这首诗是动荡年代留下的痕迹,其背后“有一片浓重的乌云,有一块多么贫瘠的土地。
”[9]。
而这首诗蕴藏着四季(四种选择)生命的轮回,即:.在那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即文化荒漠的漫漫冬夜里,如果你没有波浪式金子般的实力(势力),那么属于收获季节的秋天就不属于你,要是你也没有夺目炫目的一技之长,那本该浓郁着生命激情的夏季你便无份儿。
不必讳言,此时弹性十足的生命之弦已然崩得很紧,我们不禁要问:一无所有就该死水一潭吗?一无是处就该坐以待毙吗?不,决不。
此时诗人喊出了时代生命的最强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的,不会也不愿屈服于“那片乌云”那块“贫瘠的土地”,因为上帝(宿命)把生机无限的春天留在了大地,“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儿你都在命运中。
”[10],此时我们感受到了那个超自然存在的仁慈与公允。
于是便倾其所有来放飞梦想好让生命的芬芳为美丽的春天添一抹绿色。
同时这种自身与外在人世环境立体的疏离之感也把虔诚的愿望送入了正途,因为“没有一个梦境,是睡在现代化的摩天楼里,它总是隐藏在云深雾浓处,冰山雪岭中。
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国。
”[11]而且这种接近天国的梦想必然要求一股虔诚的力量做支撑。
只有虔诚之力能使自身变得透明通达,能使梦想之光精神之念清澈的通过自身。
换言之,梦想是束光,自身是三棱镜,能否实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全在棱镜的透明与否,即“你做的其实只能是,让自己干净。
”[12]性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古人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是古人完美人格的经典概括。
而这两种指向不同的圭臬都源自对洁净性情的信仰与热爱。
并且在大观园内把这种追求极致化了。
在那里,女儿性成了芙蓉心混沌态的完美结晶。
这种思想倾向对诗人影响颇大。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3]诗中提到的爱情是诗人对洁净自心的一种特殊情感而非专指男女间灵犀的相通。
人类来到世上的一刻起就持续不断的遭受着人世积习的熏染,不可避免的使“生命之水”不断的漾溢,随着时间的推延直至“生命之水”干涸为止。
因此人类在面对这种“巨大而又无言的幽灵”[14]时必须逆流而上做最后一搏。
进而这种持续不断的圆周运动才会使生命回复本心成为可能。
接近并固守自己的真性情才是诗意人生的真谛所在,因为“天然天赐,已是至境。
”[15]诗中的爱人则是这种特殊情感外化成的形象,其背后是诗人“出于对生命,对自身和本性的信仰”。
[16]从诗中可知,这种形象具有两大特性。
一方面她是“无始无终的春天”能“永远在大地上旅行”[17],有着至纯至真的赤子之心,从未濡染过世间的黑暗面,因而具有最鲜活的生命。
另一方面,她蕴藏着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能够彻底淹没世间因海上扬尘而溅起的水沫。
总之她至始至终都是以洁净本心示人用饱满生命问世,真正达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完美境界。
自然哲学。
“一个人不会吃掉自己的舌头,却会吃掉一头牛。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发展史就是人类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较量史。
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两者力量的此消彼长演绎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兴衰更替,而且仍在进行着日益白热日趋残酷的斗争。
伴随这种血泪文明的演绎而来的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由畏惧自然、依附自然、征服自然不断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方式转变。
这种社会文明发展轨迹的转变也相应的在个体生存境遇中得到了表现。
这种表现在哲学上就是自然哲学的提倡在生活方面则是诗意栖居的理想。
而这些都是诗人建构自己童话王国的社会背景。
正是这种既深厚又过滤了的现实给以诗人童话追求的某种迫切感和必然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8]这首诗集中反映了诗人童话王国的旨趣。
人世间所有的不幸有着共同的出发点。
人们正是从这里出发,体验了世事沧桑的不可捉摸,体味了世态炎凉的冷暖人生,体悟了指日可待又万念俱灰的冰火世界。
所有这些口耳相传的切肤之痛使人们逐渐相信了人世的无常人间的无奈人生的无意义,进而,人们追求的目光从美丽的理想彼岸移向并牢牢固定在了黑暗无望的现实人生的此岸上,甚至造成了某种鼠目寸光的短视。
而这个出发点即从“人”自身出发,这种有目的有分别的价值起点是造成人生痛苦人生麻木的罪恶之薮。
换言之,“作为个体‘自’来讲,它始终存在着跟外界的关系。
寻找自我和放弃自我,都是对自性的背弃。
”“寻找自我者,有如镜上涂色,遮蔽自身,被称为住念;放弃自我者,有如镜中之象,只是外象的影子。
两者均无自性可言。
”[19]所以这种从“人”自身出发,无论何种情况,势必丧失自性也就必然导致一种价值失衡。
基于此,诗人才要重新建构一扇理想人性之“窗”即无目的的“我(观念和执着)”来抗拒这种积重难返的价值取向。
具言之,无目的的“我”即“没有预设目的,没有主客之分,存在和过程处在同一的状态”,[20]从而“取消了‘人’和‘天’观念上的分别,天人合一,人归于天,”[21]最终达到“一种没有预设目的的和顺状态”[22],用诗歌来说则是: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生命幻想曲》[23]只有秉持这种无目的的“真人”哲学才能永葆洁净的真性情,只有这种天赋的真性情才能使虔诚之愿真正接近“天国”,只有这种比照于天的真心之愿才能真正实现万物齐一的生命体验。
换言之,诗人自然生命的人性把握突出的是个“真”字。
“真”者何也,“自然”之谓也。
“自然”即“‘自’是本源,天生的状态,规则,我外无他之我。
‘然’是一个轻微的态度,同意、接受和这样的意思。
”[24]二、关于孤独与死亡的诗学追问这里我们拟从孤独和死亡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孤独。
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是古人对审美旨趣而言的。
不过,其中的玄机却在主体(人)“复归”的途中,那是段没有喧嚣与躁动的孤独之旅。
任何艺术创作的收官之战都是由创作主体发起的与自身灵魂的博弈,正是在这种无声的较量中才耸立起了一座座人类精神境界的丰碑。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艺术之碑很大程度上是块由孤独过滤而成的信仰之碑。
能否涅磐只在于能否独自面对自己独自享受这份孤独。
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到处爬着,被风吹着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25]审美活动其实是种心理距离的观照,只有走出现实人生实用考量的误区才能使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