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用无人机喷洒农药(2)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16.素材:学生说家乡的变化17.文本学习: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可以通过翻看老照片、走访长辈、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实地拍照等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18.文本学习:自己练习说一说大家好,我是小小播报员(),我发现家乡的()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我是通过()知道的。

教学环节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1..图片+文本学习:仿照下面的剪贴报,和你的伙伴设计一份家乡变化的剪贴报吧!2.图片展示:剪贴报大展示3.文本学习:儿歌诵读——赞家乡草儿绿油油,果儿挂枝头,处处像花园,桑枣换新颜。

修宽大马路,盖起新高楼,温泉酒店多,舒服又健康。

骑着自行车,锻炼好身体,修养好举止,时代新风尚。

4.文本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观看视频了解文本填写括号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独立完成检查反馈指名汇报补充汇报集体订正图片学习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诵读文本指名诵读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记等表达方式。

鼓励教学创新,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分享机会,及时帮助学生归类;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发现家乡的变化。

了解家乡的变化并不是本环节最终的目标。

在学生交流之后,应引导学生表达调查和交流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自然地表达为家乡发展而欣喜、自豪的情感;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生活,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Megan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不变的传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统的感情。

2.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让家乡更美好以及愿意参与家乡建设的责任意识。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学习的主题是“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

图文结合的学生日记“做糖画”展现了家乡的传统技艺,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通过风味小吃、历史建筑、家乡戏等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丰富性,认识家乡人创造的历史悠久的物产、人文,能为家乡的特色传统文化而骄傲。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向父母和身边人了解家乡各方面的情况,体会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学习观察以及动手能力,但是,还缺乏细致发掘生活细节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以教材“河流”“道路”“交通”为范例,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密切的生活,引导孩子发现家乡尚存的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同时,教师和家长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通过“我希望……”唤起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家乡的事物,尽情表达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愿望,激发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不变的传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统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发现家乡尚需改进的地方从而产生让家乡更美好的责任意识,并愿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变美”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回顾家乡变化1.播放家乡照片:景区,小区,高架等等。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家乡的新变化,让我们通过图片再来感受一下家乡的新变化吧。

3.看了刚才的图片,你觉得咱们的家乡怎么样?(或“能说说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吗?”)4.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为咱们的家乡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生活在这里感到幸福。

《家乡新变化》教案

《家乡新变化》教案
2分57秒
1.提问:同学们都发现了家乡的变化,也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家乡的变化还不完美,有些地方还让人很不舒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你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感受。
3.写一写: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家乡还有哪些希望呢?快点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4.出示学生绘制的未来家乡的美术作品。
5.提问:同学们,这几年,在你的家乡是不是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呢?课前同学们利用学习单,进行了小调查,谁来分享一下呢?
6.学生分享。
7.过渡:从这位同学的介绍中,老师感受到他语言里洋溢着的喜悦与自豪,是呀,随着家乡的发展,我们的学校真是旧貌换新颜!你们喜欢这种变化吗?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吧!
8.学生分享。
4.学生讨论互动。
5.播放《糖画》视频与学生感受
6.小结: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尝一尝、学一学、演一演、说一说、做一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同学们,传统的美德需要代代相传,传统的技艺凝聚着祖先的智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与视频互动,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
5.提问:大家看,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把未来的家乡画了出来,多美呀,要想家乡成为画中的样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6.学生讨论发言。
7.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的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但我们也发现了家乡的一些不足之处,作为家乡未来的建设者,让我们好好学习,为了家乡的美好未来一起努力吧!
《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2.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
4.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能力。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师资格小学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家乡的变化,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点滴中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如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实际、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如何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难点】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张本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都看到了我们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楼建设的更高更多了,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也丰富多样了,其实学校的变化只是我们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那么我们的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来共同探索家乡的新变化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1.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课前调查分享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的作业是调查家乡的变化,同学们都是用什么方式调查的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大家调查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啊,有询问长辈的,有查询网络的,还有走访邻居的,那么大家都调查到了哪些变化呢?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发现的变化真多啊,有的同学说到了道路的变化、广场的建设、房屋的变化,还有同学说到家乡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更有礼貌了,大家真是善于发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案

教课课题第 16 课:家乡新变化课型新授讲课时间教课课时二课时备课教师1.、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课目的2、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骄傲,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社会检查,认识家乡的变化,关怀家乡的发展教课要点、难点变化。

教课难点:经过检查活动,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课方法:议论法、研究式教课法、联系学生的实质生活经验和感觉、教课方法社会检查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自学议论1.经过网络或其余门路,收集一些对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教课准备及手段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检查方案,让学生依据当地实质和学生的兴趣确立,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明显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流程动向改正部分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现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 年月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现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 年月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否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赏识几幅今天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赏识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 和“石家庄的交通” 。

)老师:大家是否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明显变化做了社会检查,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都检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边分小组进行一下沟通。

(过渡)讲解新课一、社会检查沟通(板书)(同学们分组对社会检查进行沟通。

)老师:同学们,大家方才沟通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检查状况,大家都是如何检查的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尊长咨询的,有的是经过网络、图书资料等检查来的,有的同学经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检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检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走访等途径发现和总结南京近些年的新变化,从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美好期待。

2、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与变化的关系,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优良传统与促进家乡更好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家乡的变化。

2、引导学生尝试向长辈或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传统文化,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智慧性与艺术性。

3、联系生活实际对家乡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

三、教学过程1、预习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分别从家乡的建设、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的文明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寻访调查,并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布置学生在家人的指导下拍摄或绘画“家乡新变化”。

3、教师准备三块大展板,相应按照调查表的设计进行主题分类。

教学过程:活动一、校园变化知多少1.同学们,转眼间我们进入小学已经两年了,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预设:孩子说出喜欢校园的原因,校园越变越美了)2.这两年,我们的校园做了许多设计改造,环境越来越美了。

我们的学校建校已经4年了,你想知道四年前我们的学校什么样吗?(出示建校之前学校是一片长满野草的旷地、建校之出和两年前、现在的样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四年前学校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片旷地,后来建起了新的校园。

生2:我们学校刚建设好的时候花草都很少,教学楼里也没有装饰,现在有了小花坛、小广场,教学楼里还有很多装饰画。

生3:学校的报告厅和学校门口都装上了电子大屏幕,比以前更时尚了。

生4:学校进巷子的道路以前一到上学、放学时间就拥堵,现在路被拓宽铺平了,周边还安了围挡。

生5:同学们请看,我们学校周边的购物商场和高档住宅小区都正在建设中,再过几年,我们学校周边的环境也会越来越美。

……活动小结:是呀,学校的变化仅仅是我们生活周边发展变化的一处缩影,走出校园,像这样的变化在咱们生活的江北新区,咱们大南京还有很多呢。

(板书课题:家乡新变化)活动二小组内分享“家乡新变化”。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

16《家乡新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理解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内容;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3.能够就家乡的变化展开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懂和理解相关内容的能力;2.口语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家乡的新变化。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使用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和句子;2.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物或图片展示家乡的新变化;3.造句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乡,家乡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家乡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听力训练(15分钟)播放一段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并理解内容。

然后进行简单的提问,确保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

3.词汇学习(15分钟)呈现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词汇,比如建设、发展、环境、交通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这些词汇。

4.交流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家乡的新变化,并展开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5.句子造句(15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些造句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与家乡新变化相关的词汇,让学生组成句子,并用英语说出来。

6.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家乡新变化的相关知识,并鼓励他们反思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布置1.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家乡新变化的短文;2.收集一些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节课展示。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发学生对家乡新变化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Megan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4课。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家乡的蓬勃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悦纳和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内容比较丰富,思路也非常开阔。

要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物质层面的变化,也要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变化。

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好的方面,还要引导他们发现家乡不够完美,需要继续改变的地方。

这是教材的目标与期望,也是教师的挑战和机遇。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学习观察以及动手能力。

细致发掘生活细节,引导学生体验密切的生活联系。

在感受家乡变美之时,可以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介绍家乡。

在了解了家乡的发展之后,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产生自豪感,以家乡为傲。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教学难点: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衣食住行”变化的小调查。

教学过程一、发现家乡的变化1.出示教材第62页图1图2:带领学生看图,知道图1图2的关系。

师:这个是改造前的街道,这是改造后的街道。

你觉得改造前后的街道有些什么变化?你感觉改造后的街道怎么样?预设1:我发现街道更干净了,感觉变漂亮了。

预设2:我发现街道更气派了,感觉变好看了。

师:大家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都能发现其中的变化。

这节课,咱们就来聊聊家乡的新变化。

板书:家乡新变化设计意图:照片最为直观,家乡美图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对比中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发现家乡的美丽1.出示第62页图片3:广场锻炼师:这是广场。

人们在干什么呢?预设1:人们在跳广场舞。

预设2:人们在锻炼身体。

师:是啊,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

你见到过人们健身的场景吗?预设1:我们小区里的阿姨、婆婆们也会跳广场舞。

预设2:晚饭后,妈妈会带我去健身步道散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乡变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家乡的发展。
(2)家乡的人文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等,以及这些人文因素如何塑造家乡的特色。
(3)家乡的经济建设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等,以及这些经济建设成果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白板或黑板
-教学挂图或海报
-纸张和书写工具
-学生分组合作的桌椅
课程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PPT或PDF教材资料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上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注意版权问题)
-地图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案(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案(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南泥湾》、《谁不说咱家乡好》,学校门口变化前后的照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变化,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视频入,引情入境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老师发现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没变的传统,你们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吧!(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2、师:这些都具有我们家乡的特色,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特色。

(板书家乡特色)我们可以把这些家乡特色分成4类,分别是工艺、美食、服饰和曲艺,我们来分一分吧!生分类3、师:你对哪个感兴趣?老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小牌子,现在请同学们把桌牌揭开,坐到你喜欢的小组中去吧!【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天津特色的传统文化视频引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特色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行分组,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用心自主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精】16.家乡新变化(教案)(第二课时)-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精】16.家乡新变化(教案)(第二课时)-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16.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的第二课时,本课教材以家乡的传统技艺为导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关注家乡有传统特色的文化,激发热爱、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

在“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一环节中,更是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家乡一员,关心家乡开展的意识。

课时教学目标:1.引学生体验家乡的特色传统,感受其中的经典与魅力,产生传承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

2.在描绘家乡未来美好的憧憬中,表达对家乡未来的期盼,产生一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前准备:老师:家乡话录音、“舌尖上的新塍〞纪录片、课前调查表学生:特色小吃、完成课前调查表课前调查表:要求:1.学生和家长共同寻访“家乡的特色传统〞。

2.通过采访大人、拍摄照片,了解家乡的开展哪些方面可以有所改良,变得更好。

教学过程预设:活动一:听听家乡话,感受传统代代传2.师:你听懂了吗?这是什么话?3.师:我们生活在新塍,刚刚这段正是我们的新塍话。

你会讲新塍话吗?谁会讲?4.师:谁教你的?爷爷奶奶又是谁教的呢?5.师:新塍话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

像这样由老祖宗传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传给你的,就是代代传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新塍话注音〞师生共同学习家乡话。

【设计意图:学生听家乡话,学家乡话,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什么是“传统代代传〞。

】活动二、了解家乡特色传统〔一〕特色美食1.师:在我们新塍,家乡的美食可以说是名声在外,很多人为了一尝新塍美味,不远万里而来。

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传统美食吗?学生说一说。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一一对应说名称。

3.师:你吃过新塍月饼吗?想吃吗?学生品尝新塍月饼,感受传统美味。

4.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新塍月饼是怎么制作的吗?〔播放“舌尖上的新塍〞〕5.师:现在你对“新塍月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结: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新塍月饼,却包含了我们家乡特有的手艺。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我家门前新事多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1.穿戴升级—衣从前衣服破旧,现在美美的衣服数不胜数。

2.尽享美味—食以前饿的饱饱的,现在大鱼大肉,有时候还浪费。

3.街道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住改造前,破旧的小路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改造后,宽敞干净的街道满载孩童的嬉闹欢笑。

改造是个大工程。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改造街道,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风景更美丽。

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于是每座城市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启航。

4.我们走在大路上—行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走路靠双腿,慢慢有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现在轿车都很普遍,地铁,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

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

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

年轻人更喜欢的是荧光跑,慢跑,现在喜欢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

勤劳的人们,将荒漠变绿洲,万丈高楼平地起。

以前的荒地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或是良田绿洲。

但是改变不仅仅是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工厂偷偷排放污水,造成沿河污染。

碧水青山变成了一滩污水。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家乡在风俗习惯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清明扫墓,从前是大量烧香,烟雾四起。

现在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经济环保。

过年庆祝,从前是过年的前几天每天放鞭炮真热闹,现在电子鞭炮成新宠,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空气污染了。

我们小组同学也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

这是我们一起制作的剪贴报。

你们有哪些发现呢?视频:喜迎十九大,说说家乡新变化也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家乡新变化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近几年的变化,从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认识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调查,培养观察家乡变化的能力,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家乡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并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家乡变化背后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准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主要包括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尤其是在交通、建筑、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2. 教学资料:收集本地近年来的建设项目和变化相关的资料,如地铁建设、公园改造、道路扩建等。

3. 讨论提纲:准备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提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家乡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8分钟)1. 情境导入:家乡照片对比教师展示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照片((可以是城市街道、交通工具、社区建筑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变化。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讨论:让学生简单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通过讨论引发他们对家乡的兴趣,建立初步印象。

教师总结:“家乡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新变化,看看它们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通过这个导入,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2.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家乡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原因。

(二)、新授环节(约30分钟)1. 家乡的基础设施变化(10分钟)展示材料: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新建的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

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第16课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新变化》教案修改后

《家乡新变化》教案修改后

第16 课:家乡新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家乡新变化》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

根据课时内容,应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当地建设等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今昔对比,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本课时旨在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传统特色文化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培养学生为家乡具有建设家乡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感受其中的魅力,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家乡的传统特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主动关心家乡的发展,发现家乡建设发展中的不完美之处,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通过调查活动和小组表现节目的形式,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与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激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家乡的传统特色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正渐渐地淡去,他们从小接触到的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鲜事物,对家乡的传统食品、手艺、戏曲等接触甚少,更谈不上了解和喜爱了。

家乡的传统特色蕴含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只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太多,孩子很少有机会能接触他们。

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们去接触、学习、感受这些传统特色,相信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必然会被这些传统特色所吸引,感受其魅力,并为之折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家乡还需要改变的地方,并表达自己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愿望之后,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感受家乡传统特色的魅力,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家乡的传统特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自我表达和表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家乡新变化》这课书的教学我将从门前新事多、家乡特色代代传和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本课是《家乡新变化》中的第二课时。

在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树立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觉得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哪些变化?2、你觉得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3、你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吗?47%的同学认为我们城市的高楼大厦变多了,有18%的同学是认为我们家乡的街道越来越美丽了,有20%的同学认为海河两岸的风景越来越美丽了,有5%的同学认为我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回答家乡变化时比较单一,视角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

对于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并没有提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

有7%的学生说出快板,有31%的学生说出杨柳青年画,有57%的学生说出狗不理包子,有5%的不知道。

有98%的学生只是见过但并不了解,仅有2%的学生能简单说出家乡特色的故事。

从问卷的结果上来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传统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

3、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培养对家乡特色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调查。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并介绍出来。

教师:课件、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视频入,引情入境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老师发现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没变的传统,你们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吧!(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2、师:这些都具有我们家乡的特色,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特色。

(板书家乡特色)我们可以把这些家乡特色分成4类,分别是工艺、美食、服饰和曲艺,我们来分一分吧!生分类3、师:你对哪个感兴趣?老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小牌子,现在请同学们把桌牌揭开,坐到你喜欢的小组中去吧!【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天津特色的传统文化视频引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特色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行分组,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色进行了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用心自主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二、走进特色,丰富认知1、教师出示老美华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师:老美华是一家创始于1911年的中华老字号,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老美华以专门制作经营绣花鞋、传统布鞋等而闻名于天津的大街小巷。

现在在我们的天津,老美华一共有56家分店。

2、出示关于老美华的采访视频。

师:请你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老美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3、总结老美华的传承师:老美华作为我们天津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发源于三寸金莲,它的传统制鞋技术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鞋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老美华在鞋的样子和功能上求新求变,而且服饰也逐渐成为老美华的另一个招牌产品。

老美华从一家鞋店,发展成经营各种服饰和鞋的百年老字号,就这样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老美华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板书:代代传)。

老美华在近百年传承鞋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全社会传播者孝道,老美华需要代代传,传统的美德更需要代代传,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老美华给我们家里的老人买一双舒适又美观的鞋,表达我们的爱和感谢。

4、师:你想向大家介绍哪个家乡特色呢?请你先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图片和采访视频,拉近学生与家乡特色老美华间的距离,学生与老美华进行直接的交流。

然后教师总结老美华的传承,学生明白需要传承的不仅是家乡特色,还是家乡特色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本环节教师从历史、发展和传承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老美华,这就为学生的自由交流做了一个范例,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分享课前的调查成果。

三、分享交流,升华情感1、杨柳青年画A、学生汇报,互相补充B、师补充:播放杨柳青年画制作过程视频,学生谈感受。

C、师小结: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画做为春节的一种装饰物应运而生。

杨柳青年画中就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年画中的大胖娃娃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的寓意。

津娃是杨柳青年画的创新和传承。

杨柳青年画就是在这样专注、执着的传承人手中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板书:专注)2、狗不理包子A、学生汇报,互相补充B、师小结:狗不理的制作技术已经是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狗不理的创始人高贵友正是因为做包子全神贯注才有了狗不理的名字。

第六代传人李北制定了《狗不理包子的工艺标准》。

第八代传人刘秀娟坚持纯手工制作。

为了让狗不理在新的时代依旧充满活力,狗不理研发出品种和速冻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一代又一代人还要做的更好,这就是对品质的追究,这就需要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这就是精益求精。

(板书精益求精)具有我们家乡特色的狗不理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我们天津人总能把平平凡凡的食物做成极致的美味,这就是津味。

这些美食的传承者都需要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地钻研才能赋予食物生机与活力,让他能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3、快板A、学生汇报B、师小结:从快板到快板书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快板的传承。

快板仅仅是众多曲艺门类中的一种,曲艺艺术都是这样一代一代口耳相传。

曲艺大多都在我们天津诞生或兴盛,因此我们天津也被称为曲艺之乡。

就在前不久,第九届中国曲艺界还在我们的家乡天津举办呢!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呀!4、师:我们的家乡一直在变化,可这些家乡特色为什么没变呢?5、家乡特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师:我们的家乡有评剧、天津时调、津门法鼓等12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天津共有80项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学们可以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搜集了解更多的家乡特色。

在我们的天津机场还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基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亲身体验,走进非遗。

6、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师: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我们的国家在2011年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2011年我们天津也出台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7、总结师: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就是我们的工匠精神。

(板书: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大国工匠,正是这些手艺人,才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们爱家乡,就要把我们的家乡特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特色,并让它让家乡特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爱家乡,就要去学习和发扬这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调查、学习家乡传统文化后的成果与收获。

在分享中,激发了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传承家乡特色文化的使命感。

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家乡特色传统文化凝结着家乡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家乡人智慧与创作的结晶。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那些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四、总结延伸,落到实处1、师:我们发现了家乡越变越美丽,也感受到了家乡特色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我们的家乡还能更美好,你对我们的家乡天津有哪些期望呢?生回答2、总结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就是你们的中国梦,作为祖国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懂礼仪,我们的家乡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祖国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中国梦就能成为现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家乡未来的憧憬,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责任感,在师生交流中,更细致地指导了学生的当下行为,体现了由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家乡特色代代传工专注匠精益求精精创新神【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的内涵,同时吸引他们的视线,我在板书设计与书写时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那些优秀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认识家乡变化中的不变,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民族自豪感。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

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你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增强搜集、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分为四个板块:视频导入、走进特色、分享交流、总结延伸。

本节课,我始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家乡特色,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前,学生们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小组交流分享的环节,让学生继续以小主人的身份尽情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们展示着图片,实物,播放着视频,表演着快板,各小组都十分活跃,采用了不同的形式,生动活泼,让人赏心悦目。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各种资源间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思维对话。

在各小组的介绍中下,感受着独具一格的家乡特色,从欣赏到赞美,从赞美到自豪,从自豪到愿意去传承和发扬家乡特色,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存在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在控制课堂节奏方面要注意张弛有度、拿捏得当;同时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

在日后的不断学习与探索实践中,我会继续潜心思考,争取长足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