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 人类活动特点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水平
生物资源遭
以采集和狩猎 到一定的破 被动适应环境,
史前文
为主,对环境 坏,但环境 对人地关系认
极为低下
明时期
的影响极为有 问题对人类 识肤浅,崇拜、

的威胁并不 依赖自然
严重
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特点
生产力 人类对资源和
农业文 有了较 环境开发利用
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
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3.B 4.C
知识点(二)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2010 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 2014 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5 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 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 属于资源开发,F 表示产业活动, G 表示产品消费,H 表示废物排放。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
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 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 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 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 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 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 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 系的思想,据此回答 内容和要求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课件

活动探究2: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材料2: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天地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 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到的,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北魏末 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 功多。” 探究问题:
致生态环境恶化

再次使用
入侵,肥力下降
放弃耕种
农田

约20年
落 生态系统 难以恢复
砍伐和焚烧其他 地域的植被
植被破坏
荒漠化加剧
文明衰落
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生产力水平: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主要问题: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问题
出现,多为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开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
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自诞生之日 起就与环境休戚与共,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人地类的生存和 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 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 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经济、文化等。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 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
始改造周围环境,在生产实践中,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 的萌芽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 林、定期开禁、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 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 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材料中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体现了作者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何 种观点或态度?给你哪些启示?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体现:人类与自然保持 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4
1、采集渔猎时期——崇拜与依赖自然 图腾崇拜
5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原因:生产力有很大提 高,人口迅速增长。
体现:人与自然的对抗 性增强,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 有了科学的萌芽。
6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力,发达国家工业转移,问题较严
重-----主要是生态破坏
23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城市的环境污染
乡村的生态破坏
24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5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
26
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③共同性原则:爱护地球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 (强调的是义务)
31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小结
33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随环堂境练问习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 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6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75——79 2、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37
它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 呼吸器官,轻者使人眼睛红 肿,喉咙疼痛,重者呼吸困 难,手足抽搐,甚至死亡。
22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城乡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布 差 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 史前文明——人类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为主。

(2) 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只是被动地 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2、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 和 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 性大大减弱, 增强。

(3) 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 。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时期。

(1) 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 的主宰,人地关系 呈现,人地矛盾迅速 。

(3) 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 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 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发展要有 ,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 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 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

(3)内涵⎩⎪⎨⎪⎧⎭⎪⎬⎪⎫⑯ 持续发展是基础⑰ 持续发展是条件⑱ 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⑲ 原则⑳ 原则○21 原则(1) 原则:它包括 公平、 公平、 公平。

(2) 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很低,他们往往是被自然环境所支配的。

人们在采集、狩猎和捕鱼中过着与自然环境相依存的生活。

自然环境是原始人的重要生产力,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以获取食物和必要的物品。

因此,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尊重自然界的规律,遵循自然界的周期。

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了解自然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活动。

在农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渐渐掌握了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互动,建立了和自然环境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们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和农业工具,赋予农业以科学技术之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开拓了更多的生产区域,这些发展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进入工业社会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商品,这些机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全球化,各国之间发生了更多的经济联系,世界范围内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加激烈。

人们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冲突,并出现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当代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需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鼓励环保、生态旅游等活动,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了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举措,促进了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被支配到和谐共生的历史演变,如今,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采取既激进又科学的措施,共同推进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清单人地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

这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表现为崇拜自然。

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神奇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比如,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他们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只能祈求神灵的庇佑。

在农业社会,尽管人类开始有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农业生产仍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制约。

风调雨顺时,粮食丰收,人们生活相对安定;一旦遭遇天灾,就可能面临饥荒和贫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时,人地关系思想逐渐从崇拜自然转变为征服自然。

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被砍伐、矿产被开采、河流被污染。

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种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到了现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征服自然的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人地关系思想又有了新的转变,即谋求人地协调。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征服和破坏自然,而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谋求人地协调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 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自己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其发展历程漫长,大致可划 分为两个阶段: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近现代的环境决定论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高,认为自身生活的环境是 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在这一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他 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 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希腊各城邦的政 治制度和风俗习惯
全球合作与政策协同
时,智能化管理也将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
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将加强合作,
共同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在推动环保事业方
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
-
谢谢您的 ·观看·
BUSINESS TRIP PROJECT PLAN
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时期,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大陆腹地决定论"。他认为,一 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治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控制 了大陆腹地,就意味着它拥有了控制欧亚大陆的权力。这一理论在当 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 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个背景下,美国学者麦克哈根提出了生态 决定论。他认为,自然环境的演化决定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变。在自然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水文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才能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说课稿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说课稿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高中地理必修 2 第六章的内容。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通过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后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2)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影响。

(3)能够运用案例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和案例,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观点及演变历程。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人地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内涵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理解。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 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 或 “宿命论”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对人类制约 作用较强,人类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对环境的影响微 弱
人类对自然的依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赖性减弱,对抗 性增强
环境趋于恶化
人类改造自然能 人地关系全面不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力增强,试图成 协调,矛盾迅速 为自然的主宰 激化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 人相 关”和“因地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经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思考: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全人类。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些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05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06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01
02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矿山开采 修水坝 建设城市
P92
活动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两幅图所反应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07
的人,
08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09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10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创3: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地关系发展经历的哪几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二、直面环境问题(掌握)
影影

响响

环人

境类
环 境
获取物能 人类社会 排放废物



环境
1.资源短缺
滥伐森林
土 地 荒 漠 化
破生 坏态
沙尘暴
土壤次生盐碱化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读图说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环境问题
北欧的酸雨
东欧核泄漏污染
噪音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
沙漠化
水土流失
水俣:水、土污染
热带雨 林破坏
臭氧层空洞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产业政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经济结构)
还有那些原因?
2.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为?
图6.2弋射、收获
2.改造自然
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产力水 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局部出现环境 环境科学萌芽 问题

图 反映了?时代人对 “地”的?行为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发展速度惊人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 迅速激化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参考课件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段时期
生产力 水平
主要环境问 人地关系

思想
改造 自然
农业 文明
依附减弱,对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
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 萌芽
地理环 境决定 论
人定胜 天
天人相关论 和因地制宜 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下列说法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 ?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案例:玛雅文明的消失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深化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 平
发展速度惊人
主要环境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问题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 人类试图成 思想 为环境主宰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4.谋求人地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家严重, 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
以生态破 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
坏为主 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以环境污 染为主
过度消耗资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被动适应环境
阶段
崇拜自然
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公平性原则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性原则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 的历史回顾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 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解)对立统一 思想 直面环 我国 环境问题:概念、表现及成因 的演 境问题 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布:全球性与局 变 分析 域性的差异、城乡差异、 国家差异 可持续 发展 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和原则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现代文明时期
继续向前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 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的 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始社 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的 思想、环境 问题及成因
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哪一原则
(1)、只有一个地球—1974年 (2)、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3)、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5)、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经历了: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说课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

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与深化。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及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时,应多找一些身边的事例或典型的案例。

必要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科普著作。

教学重点 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发展的渐进过程。

�� 2.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と�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现代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初步认识其演变的条件、原因,学会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

2.认真阅读教材图及补充资料,归纳几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通过媒体(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书籍等)获得关于人地关系的新观点、新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第一节我们学习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了环境问题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针对由人类引发的环境问题,人类自身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也就是说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随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推进新课师我们首先探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历程。

板书: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师阅读教材P94~P95,自主学习,按表格中①~④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古代的四个阶段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A ②农业革命以后B ③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C 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生(归纳回答)A.肤浅,被动适应环境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定胜天 D.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师阅读下列图表,进而巩固提高,从工业文明时期就进入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大问题――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课件展示:��图表:时期时间阶段特点人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采集渔猎时期距今300万年↓ 公元前8 000年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约0.1亿人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生理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理环境农业文明时期↓公元18世纪初约6亿人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工业文明时期↓公元20世纪60年代末约30亿人新技术革命时期↓ 公元2001年61.3亿人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造成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板书: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师阅读教材P96~P97,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 3.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产生条件、后果各是什么?师结合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激励性评价并总结精讲) 1.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

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

板书:背景、主要理论 2.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3.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性质。

拉采尔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后来被其他人利用,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并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板书: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论――可持续发展论。

可持续发展论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

�お�课堂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

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等方面是不同的,进而产生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类型,这些思想又指导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选择。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过程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有什么不同?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组从有关媒体中收集古今中外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各种说法、观念或典型事例,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将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结果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追踪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答案:B 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答案:C3.“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要考虑区域差异答案:C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答案:B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 A.地球上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 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答案:C 6.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答案:B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长水草的沼泽),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管子》材料二: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及壅堤水。

不夏月(注:七月前),毋……毒鱼鳖,置井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 ――湖北云梦出土秦简《田律》材料三: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道路),弛山泽之禁……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四:初,(东汉)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而浚仪令乐俊上言:“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地名)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 ――《后汉书•王莽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2)材料二有何具体规定?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造成黄河水患的原因。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际行动。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已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反对过度利用或肆意破坏它们。

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

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周礼•地官》规定大司徒的职责是,除掌管天下舆图与户籍外,还要“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就是说大司徒的工作职责包括,考察动植物的生态状况,分析其同当地居民的关系,并对山林川泽和鸟兽等动物加以保护,使之正常繁衍,保持良好状态,最终使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管仲在齐国为相,他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山林川泽的管理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一整套保护思想。

他认为,山林川泽是“天财之所出”,是自然财富的产地。

政府应当把山林川泽管起来。

“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就是说,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家的领导人。

管仲在总结前代帝王处置山林川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实行了保护生物资源的政策。

他主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建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

他认为,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按照规定的季节开放,有计划地利用。

他说:“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体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使之正常增殖的思想认识。

他把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同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结合起来,成为富国强兵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采取的许多措施都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

材料二中的秦国以法律规定,实施了材料一的思想。

(2)秦王朝重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树木、水道、植被、鸟兽虫鱼等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田律》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环境保护法令之一,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规定:在一定的季节内不得砍伐树木、堵塞河堤、捕捉动物(直译:不得毒鱼鳖、设井网、捕野兽;百姓家犬入禁猎区追捕野兽就捕杀)。

(3)因发展经济而放松对山林河泽的保护;人口增加,导致过度垦殖;水利失修。

(4)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列入治国方针,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坚持,制度和观念只有内化成民众需要,才能切实保护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吸取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