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和思潮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187f7d1410a6f524ccbf85a4.png)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的发展摘要: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学派林立,大师辈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变革,理论渊源与发展,国家与市场由于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众多,而论文又是对一年所学知识的概括和体现。
本篇论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着手:第一是由查资料所得的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六次重大变革;第二是对本课程所学到的9大重要学派以及另外一门课程《新制度经济学》共十个学派的发展,内容,主张以及代表人物的精要概括;第三是依据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划分的三种主要的经济学关系。
第一,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一.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三.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四.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五.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六.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第二,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其主要理论派别及主要观点有:1.古典经济学派:是指从斯密到边际革命这一期间兴起的经济学理论派别。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把研究领域从重商主义的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重视对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的研究,初步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决定需求;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
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密;李嘉图、萨伊和马尔萨斯;穆勒等。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4)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e59e9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5.png)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ca70046443323968011c92d9.png)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65ffb1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2.png)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其由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依次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主要学派,并对其思想和贡献进行概括和评述。
一、古希腊哲学经济学古希腊哲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探讨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斯多亚派,该学派强调自然法则和个体自由,并提出了一种自由市场经济的概念。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理性经济行为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的选择应该基于推理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欲望的驱动。
这些理论为后来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经济思想流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于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其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贸易顺差。
他们强调外贸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主义政策。
代表性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有孙中山和奥斯丁·伯朗。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主导学派,它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相联系,并强调自由市场和分工的作用。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对斯密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为现代供求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打下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大卫·李嘉图和雷纳德·温斯洛·罗宾逊。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其思想的经济学家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利奥纳德·怀特。
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福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流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6d3a363a98271fe910ef9e0.png)
各经济学思想流派观点及评价(1)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
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
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
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a6c5fb76529647d272852a0.png)
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 和借鉴西方经济学。
在学习中具体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7
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 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 产生是近现
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4
5. 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 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 革命”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 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 “第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 主要思潮及流派
王志伟
1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
发展的历史渊源
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 至公元15世纪)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 至19世纪60年代)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 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 代中期以后)
5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 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划分标准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 意义
6
四、 学习本课程应有的
基本态度
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具体 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 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盲目照搬或简单 套用。
2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
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1. 1776年亚当 •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的出 版标志着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一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de1a0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a.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西方经济学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的观念。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这一学派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活动,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对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马歇尔、希克斯和瓦尔拉斯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强调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中叶的重要经济学思潮,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波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非完全有效,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四、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提出了供给决定需求的理论。
该学派强调供给的灵活性和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供给端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罗伯特·索洛、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菲利普斯·库尔斯基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五、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为代表。
奥地利学派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并强调市场信息的分散性和市场价格的重要性。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各具特点,对经济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解决办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543478de7f1922791688e833.png)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绪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
(一)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15世纪)经济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与古希腊。
在公元前4到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些学者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论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至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占主导地位。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前,怎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着国家如何才能发财致富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积极进行保护和干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
这一时期大致是17-19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所代表的经济思想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
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
包括价值论、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片面性:对经济的生产和供给较为重视,而对消费和需求没有加以重视。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是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发生的“边际革命”为起点,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思想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7efc3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3.png)
非主流经济学派
02
货币主义学派
总结词
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引起经济 波动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因此货币政 策应该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该学派主张货币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对未来经 济走势做出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物价。
总结词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平衡。
详细描述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干预只会破坏市场 经济的自然平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因此,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 挥作用。
经济学思想史
04
重商主义思想
总结词
重商主义思想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最早的经济学派,它强 调国家应通过增加出口和限制进口来积累财富。
详细描述
重商主义思想认为,财富的源泉在于对外贸易,通过增加出 口和限制进口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 应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税保护、鼓励出口等。
古典经济学思想
现代经济学流派
03
演化经济学
总结词
演化经济学强调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和演化过程,研究经济现象的长期变化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演化经济学借鉴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经济主体在其中不 断适应环境变化而演化。该学派关注市场机制、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经济演化中的作用,试图解释长期 经济增长和产业演变的规律。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强调非价格粘性和不完全竞争。
详细描述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445c9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4.png)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要点:
1.古典经济学:早期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
卫·里卡多等经济学家。
他们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提倡自发性的经济秩序和比较优势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兴
起。
杰文斯、马歇尔、瓦尔拉斯等将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原理引入经济学理论框架中。
他们认为,个体的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带来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
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和提供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4.新古典合理预期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
期经济学崛起。
该理论强调市场参与者有足够信息和合理预期,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他们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持保守立场。
5.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和
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关注市场机制外的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合同等因素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主要流派和理论,其中还有许多分支和不同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变化,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ee5a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d.png)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观点文管2班修翔宇当代西方经济学应该说是从凯恩斯主义开始的,其他流派大多与凯恩斯主义有关,有的是从凯恩斯主义发展分化出来的,有的则是作为凯恩斯注意的对立面出现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一些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西德新自由主义、合理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瑞典学派。
其中影响最大是四个流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现代货币主义、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
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是为混合经济服务的经济理论。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汉森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提出了双重经济的概念: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与私人经济同时存在着日益增加的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为双重经济。
因此,经济学理论不仅应有反应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还应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正是适应于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有:一、IS-LM分析。
在IS-LM分析中,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需求与供给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
IS-LM分析把商品市场的供求一致,货币市场的供求一致以及国民收入水平和利息率水平同时用均衡分析方法解决。
在IS曲线上表示商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
二、对滞胀问题的解释。
微观部门供给异常。
个别部门供给变动异常及价格变化是微观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这是用微观理论补充宏观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
福利支出增加引起滞胀。
这是用围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滞胀问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5a2f551168884868762d6e1.png)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1篇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1、 凯恩斯的经济学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恰好满足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和政策上的实际需要,所以,《通论》出版之后,对西方经济学界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迅速为英美等国经济学界所接受。
西方经济学家均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K·加尔布雷斯称《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更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这本书比作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方面的贡献以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还有人把《通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认为“亚当·斯密的著作是对重商主义的声讨,马克思的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评,凯恩斯的著作是摒弃自由放任的基础”。
诚然,凯恩斯对西方经济学的这一变革,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确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革命性”的转变。
不过,像上述一类说法也有些言之过甚。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凯恩斯革命”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是:1、注意到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否定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的关于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假定。
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
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的重要意义。
4、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
5、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强调政府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客观地讲,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分析。
他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清醒地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
他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提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02303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a.png)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自18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和思潮。
这些流派和思潮在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浅谈一些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最早阶段,代表着18世纪到19世纪的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自由运作和供需关系的平衡,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能够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并实现经济的最大化效益。
这对中国经济学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市场机制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减少干预,给予市场更大的自主权。
边际主义经济学思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边际主义经济学思潮代表了经济学的新发展。
其代表人物包括斯坦利·杰文斯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边际主义经济学思潮强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并认为经济主体的决策是基于边际效用的最大化。
这对中国经济学提出了启示: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应当注重边际效用的变化,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20世纪初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发展起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和总需求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当积极参与经济运行,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潮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潮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和不平等。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7700字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77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69d9a9fa8956bec0875e347.png)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7700字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两种学说分支,其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相互渗透的历史,是共同沐浴于日月光华之下、共同植根于地球土壤之上的两种植物、两大片森林之间互相争夺生存空间、展示活力魅力的竞争史。
它们共同沐浴的日月光华,乃是人类共有的理性和理想,为普遍性;它们分别植根的土壤,乃是不同的经济社会资源,为特殊性;两种不同学说的生存空间和展示的不同活力魅力,乃是存在于它们载入史册的种种流派与思潮,以及奉行者各自的经济社会实践和现实之中。
在历史的流转中,在各自的发展中,在对方给自己的冲击中,因为源于普遍性,立足特殊性,因而可以不断借鉴对方,补充自己,完善和发展自己。
作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学,应该拥有宽广的海纳百川、慎终追远、有容乃大的胸怀,始能洞察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给我们的战略思想性、策略性和技术性启示,研究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的目的,是要在普遍性基础上完成特殊性,完成对东西方实践和理论的“大综合”,最终以“中国经济学派”——“大综合”经济学独特的实践和理论魅力,赢得全世界。
一、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变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学派很多,从重商主义到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庸俗经济学到约翰·穆勒的综合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到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到凯恩斯革命,最后到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等。
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其主要理论派别及主要观点有:1.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把研究领域从重商主义的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初步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它运用抽象分析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
2.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适应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需要,通过研究生产要素在生产和分配中的作用,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它运用一般平衡理论、供求平衡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和帕累托最适度理论,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没有解决的价值的来源和分配问题、价值和价格问题。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想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af419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a.png)
府应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实
的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主要因素
现物价稳定
• 对后来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
• 提倡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 提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
响
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长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因素会影
• 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
响通货膨胀的走势
函数,描述了货币市场的基本规律
对后世经济学的影响
• 马歇尔的供需均衡理论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 对后来的微观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供需均衡理论
• 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 强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市场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供需
均衡
• 提倡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应尽量减少,以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
《经济学原理》中的观点
来缩小区域差异
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 提出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
• 提出了城市化、产业集聚与经济
• 对后来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
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因
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因素会
响
素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影响经济的空间分布
• 提倡政府采取措施来促进国际贸
• 提倡政府采取区域政策,以实现
易,实现经济的全球化
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减少贫困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福利经学
• 强调社会福利最大化是经济政策的目标
• 提倡政府采取措施来消除市场失灵,提高社会福利
• 提出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需要权衡
数理经济学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01e219a300a6c30c229f6a.png)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九章 新古典宏观学派 共55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第九章 新古典宏观学派 共5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f181127375a417876f8f03.png)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 这一命题首先是由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引出 的。
•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 即使在短期内也不存在。因为在理性预期条件 下人们已经估计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后可能发生 的实际后果,从而采取了预防性的措施(比如 预先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利息率)。这 样,一旦货币供应量增加,就只能导致通货膨 胀率的变化,而不能使工资和利息率下降。于 是,政策的变化连暂时的产量增加和失业率下 降的目的也达不到。
• 到20世纪80年代,理性预期的概念已被西方经济学界 所普遍接受。由于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与 其他坚持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大致相类似,而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和供应学派已经失去了最适宜 的“经济滞胀”的环境和土壤,于是,在实践中这些 学派便以原先的理性预期学派为主体逐渐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今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 因此,适应性预期在政府经济政策变化时,便 会失去其预期的准确性。
• 适应性预期会在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时,不断 地犯新错误,或者说,系统地犯错误。
理性预期的含义
• 理性预期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 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 信息进行了理智的整理。 在这种基础上,经济 主体对经济变化的预期是有充分根据的和明智 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不会轻 易为经济主体所改变。
• 卢卡斯的看法为从理论上统一解释经济周期提 供了可能性,而且这种统一的理论解释是以支 配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而不是基于规定特殊 国家或时期的政治或制度为特征的。
• 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完全 与上述的时间系列性质相符合。
• 一些早期的经济周期模型,比如,约翰·希克斯 在1937年所做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莫迪利安 尼在1944年所做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丁伯根 在其早期著作中基本是独立提出的理论所做的 经济计量模型,在质量上也都完全符合时间系 列的性质。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f2c2e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3.png)
浅谈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这些经济学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探讨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和思潮,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
二、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古典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主张经济自由化。
2、凯恩斯主义: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3、芝加哥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经济自由化,强调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罗伯特·巴罗、詹姆斯·赫克曼等为代表,将古典经济学与现代数理经济学相结合,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经济稳定性。
5、新凯恩斯主义:以乔治·阿克洛夫、格利高里·曼昆等为代表,将凯恩斯主义与现代数理经济学相结合,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稳定性。
三、西方经济学思潮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1、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
借鉴西方经济学思潮,中国应寻找市场与政府的最佳平衡点,既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又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
2、经济增长与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不稳定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思潮中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派都强调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吸收这些理论的有益成分,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增长与稳定之路。
3、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自由贸易、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对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df7963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d.png)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发端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原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会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李嘉图则主张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自利和市场优化。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之一,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的理性和效用最大化。
他们将经济分为不同的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化。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为后续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凯恩斯主义流派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调节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通过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四、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流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
这一流派试图综合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观点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侧观点,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新古典合成流派强调市场在短期中可能存在失灵,但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平衡。
他们认为政府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由仍然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戈登·图洛克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 新古典综合派是在二次大战后新的经济历史条件下,在诠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
1、新古典综合派的由来 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其大加推崇。为了使凯恩斯主义更易为经济学界所接受,较好地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不少被成为“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发表研究、解释《通论》的论著,对它进行修订和理论扩展工作。对《通论》的拓展研究因二次开发大战后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变得日益迫切。新古典综合派正是战后经济发展变化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古典综合派虽然是在二次大战后形成的,但是,对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学说的综合起始于战前。
货币工资和价格
1、货币工资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另外,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指的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量对总收入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之比。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改变、收入、净收入的改变、资本价值的意外收益的改变、利率的改变、财政政策的改变和预期的改变。
2、价格理论 传统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量是价格水平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而凯恩斯的价格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按照凯恩斯的说法,货币数量增加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a)当货币数量增加时,只要存在失业价格就不会受任何影响。(b)当货币数量增加后,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弹性变小,另一些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弹性仍然很大,这时增加产量就会遇到一系列“瓶颈”现象。(c)当充分就业这一最后临界点已经达到时,增加货币供给就会直接影响货币工资和价格。在长期内货币数量的改变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这不是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结论问题。
乘数 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乘数理论。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问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认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 1、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所说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大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之一。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是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过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凯恩斯还认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赤字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的追随者,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罗宾逊、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萨缪尔森等人,坚持了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与政策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发展。这些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发展主要包括:第一,用IS-LM模型来解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用加速原理来补充乘数原理,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第三,用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来补充凯思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第四,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解释经济增长问题的各种增长模型。第五,投资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影响投资的多种因素。第六,货币理论的发展。第七,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第八,用总供给理论来补充总需求分析,建立了“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九,把凯恩斯的封闭经济分析扩大为开放经济分析。第十,经济政策的具体化与发展,等等。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凯恩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Keynes)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1、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面对着空前严重的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称后凯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和谐统一的新经济学殿堂。
3、产生的学术背景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而凡勃仑在1900年第一次用“新古典”一词来描述马歇尔经济学。后来西方经济学普遍接受“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经济学”这些固定含义的用语来称马歇尔、庇古等人和他们的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都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凯恩斯本人也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凯恩斯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里面的就业理论,继承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学、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学、孟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学说和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学说
经济周期 凯恩斯说,经济周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要对经济周期作出完全解释,他的就业通论中每一因素都是需要的,特别是,消费倾向的拨动、流动偏好状态的波动以及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全都发生作用。但是他认为,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凯恩斯从繁荣后期危机突然发生说起。他认为,在繁荣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当繁荣还在持续时,由于人们对未来收益的可靠性突然发生怀疑,或者由于新生产的耐用品存货不断增加使先行收益出现下降或怀疑的征兆,因而幻想破灭。在衰退其间,存货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变化趋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之,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资本、剩余存货和流动资本的减少,导致它们的稀缺性明显恢复,因而资本边际效率提高。在萧条其间,处于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减少,利率因而下降。利率下降又导致成本下降。这一切,促使投资资本增加。又由于收入下降时期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就业乘数大,所以产量、就业和收入增长快。经济在经历了萧条和复苏之后,又进入繁荣阶段。到了繁荣后期,当资本边际效率重新崩溃时,危机又会突然发生。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
经济学的二分法 传统经济学把经济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经济学原理和货币学原理。凯恩斯不同意这种二分法,在批评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二分法。他说:把经济学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方面是货币理论。我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分法。我想,正确的二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以及既定数量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和报酬理论,另外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凯恩斯的二分法实际上是主张把经济学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种二分法对后来的经济学的影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