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体验 突出语言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情感体验突出语言感悟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下面以《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心得。
一、由问入境,触碰情感
通过问题引入:你知道《二泉映月》是什么?(板书:一首曲子一处风景)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了文本,在全课的学习中起过渡作用。
二、倾听心声,陶冶情感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体感知,而这种悟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主体的想象。
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和联想是主体感悟、体验课文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现实性,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跨越性、跳跃性、自由性。
它能使阅读主体在短时间内去搜寻记忆与阅读对象的契合点,从而达到领悟的境界。
它是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手段。
在了解阿炳《二泉映月》的内涵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友善用脑中6M策略(音乐、运动、调动多个感官、思维导图、冥想、以我自己的方式记忆)之一——冥想策略,感受阿炳的赞叹、怀念、思索、抗争、向往……
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与其说是描绘了二泉的风景,不如说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真实写照。
”阿炳生活的年代,历经清朝、民国、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期,是中国近千年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岁月。
这首曲子,是他辛酸一生的写照,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苦难史。
驾驭这样的教材,必须对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在宏观上把握准情感基调,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
再加上阿炳的一生富于戏剧性,有着冰火两重天的经历,所以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我下足了功夫。
我根据文本和曲子的特点,在教学中用了五分多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冥想中体会曲子的内涵,冥想的方式帮助学生听出曲子里蕴涵的诸多复杂的情感。
“阿炳的心灵和淙淙的流水产生了神奇的感应,他的心禁不住颤抖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从他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乐曲。
思考:你听出了阿炳的什么心情?”播放乐曲课件。
当乐曲行进到似断又续、似有若无之处时,师见缝插音:“听,说到伤心处,阿炳已经泣不成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乐曲结束时,师缓缓承接:“一曲终了,阿炳意犹未尽,我们仿佛听到他还在说,还在说……”
人们常说:“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这两句短短的音外话,仿佛穿越学生思
维夜空的一道闪光,让学生瞬间把握了阿炳倾注在《二泉映月》里的情感精髓,神思进入到乐曲深邃的意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千重浪。
歌德年轻时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
”在交流你“听出了什么”时,学生因为已被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深深吸引,理解都很到位,语言表达中充满了对阿炳的同情、怀念、敬佩,我听到同学们几乎哽咽的言语声,我看到班里一位一贯调皮又聪明的孩子眼里闪着泪花。
在对相关文本进行学习时,着重引导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冰天雪地中、受到欺凌时、病痛袭来时他卖艺度日的情景,体会阿炳度日的艰难。
让学生感受到阿炳所期待的安定幸福的生活,对他来说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感受到阿炳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进一步理解他“饱经风霜”的一生。
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讨论:阿炳有太多的感情要倾诉,他最想表达的是哪一种情感?概括:他爱人世间美好的一切。
想象有代表性的画面:饥饿时、寒冷时、饱受病痛折磨时、受到欺凌时……只要一想起他的音乐,一操起他的二胡,他就——从而理解“支撑”。
再进一步逐一追问:音乐、美丽富饶的家乡、惠山的清泉、照耀清泉的月光,给他带来安定幸福的生活了吗?没有!都没有!但是,他依然爱着这一切。
从而体会到他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博大,超越了物质利益的层面,超越了生与死,令天地动容。
体会到在那个年代,更多的人为了生计奔走于红尘之中,而阿炳却独自行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用他的二胡,创作出了许多乐曲,依然期待着美好生活的到来。
最后小结:阿炳的曲子还可以说是什么呢?(板书:一种情怀一段人生)
三、视听结合,内化情感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视听材料,借助音乐、图像等来渲染情境,加深理解和体验,尤能陶冶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智慧。
本课课件使用的原则奉行了特级教师薛法根“大道至简”的思想。
视频的运用原则:还原经典、穿越时空、浸润心灵。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经制作过有关阿炳的一档回忆性节目《阿炳1950年》,节目约一小时左右,浓缩了阿炳一生的经历和艺术成就。
经过反复权衡、遴选,我剪辑了阿炳当年录制《二泉映月》的历史瞬间,总共只有37秒。
就是这短短的37秒,让学生在一瞬间仿佛和阿炳同在,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感和厚重感,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文本,进入了乐曲的深邃意境。
老师深情引入:那是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的人为阿炳录音的情景。
当出现阿炳的特写镜头时,趁势解读人物形象:“阿炳一脸的沧桑,仿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写在了他的脸上。
”37秒的视频结束时,老师承接着画面娓娓道来:历史选择了阿炳,用手中的二胡,记录下了中国近千年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岁月。
那个永恒的夜晚,阿炳录下了获得“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的千古绝唱《二泉映月》。
同年12月,阿炳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音乐会,友人建议他身体不好,不要拉,他说:‘我为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
’他的《二泉映月》博得了会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天后,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
乐家走完了他57岁的悲惨人生。
他的生命,犹如昙花,在孕育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绽放出异彩,转瞬又凋零在风中。
”这震撼人心的画面、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平故事和凝练隽永、深沉大气的语言牢牢地把阿炳、学生、教师、课堂观摩者的情感在不同的时空里融合在了一起。
最后讨论: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这首曲子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样的曲子应该跪下来听!”你认为,他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阿炳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课后延伸,深化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索——面对逆境,我们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搜集有关阿炳的文字、图片、音响、视频等资料,进一步去认识这样一位饱经沧桑、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民间音乐家。
总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此可见,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感悟与真情的沐浴,是对本能、对直觉、对当下的呼唤,是和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相联系的。
在情感教育中,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