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分类和分级

合集下载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评定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评定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一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是指对国家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政治不安的事件。

评定标准如下:1.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2. 重大污染源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范围超过2个行政区域;3. 重大生物物种灭绝或严重受损;4.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5. 对国家战略资源、战略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二、重大环境事件(二级)重大环境事件是指对区域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引发社会不安的事件。

评定标准如下:1.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不足1000万元;2. 污染源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范围在1-2个行政区域;3. 对生物物种造成较大损害;4. 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局部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5. 对区域战略资源、战略设施造成较大破坏。

三、较大环境事件(三级)较大环境事件是指对地方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引发社会波动的事件。

评定标准如下:1.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不足100万元;2. 污染源事故,造成一定后果,影响范围在1个行政区域内;3. 对生物物种造成一定损害;4. 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局部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5. 对地方战略资源、战略设施造成一定破坏。

四、一般环境事件(四级)一般环境事件是指对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轻微影响,可能引发局部社会波动的事件。

评定标准如下:1. 直接经济损失不足10万元;2. 污染源事故,造成轻微后果,影响范围较小;3. 对生物物种造成轻微损害;4. 对生态平衡影响较小;5. 对战略资源、战略设施影响较小。

在环境应急预案级别评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社会关注度等因素。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事件级别进行调整。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定,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提供有力保障。

环保应急预案级别

环保应急预案级别

一、引言环保应急预案是针对企业或区域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响应措施。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环保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级别: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

以下将详细阐述各预案级别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二、一般级环保应急预案一般级环保应急预案主要针对轻微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个别污染源泄漏、设备故障等。

该级别预案的主要特点如下:1. 事件影响范围较小,主要涉及企业内部;2. 危害程度较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 应急响应力量相对较弱。

应对措施:(1)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3)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4)做好人员疏散、医疗救治等工作;(5)恢复环境质量,确保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三、较大级环保应急预案较大级环保应急预案主要针对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如多个污染源泄漏、事故性排放等。

该级别预案的主要特点如下:1. 事件影响范围较大,可能涉及周边区域;2. 危害程度较高,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3. 应急响应力量较强。

应对措施:(1)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2)启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区域协作;(3)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4)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5)做好人员疏散、医疗救治、物资供应等工作;(6)组织专家评估污染程度,制定环境恢复方案;(7)恢复环境质量,确保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四、重大级环保应急预案重大级环保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如跨区域污染、重大事故性排放等。

该级别预案的主要特点如下:1. 事件影响范围广,可能涉及多个省份;2. 危害程度极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 应急响应力量极为强大。

应对措施:(1)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2)启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国家协作;(3)采取紧急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4)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5)做好人员疏散、医疗救治、物资供应等工作;(6)组织专家评估污染程度,制定环境恢复方案;(7)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事故;(8)恢复环境质量,确保事故影响降至最低。

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将详细介绍环境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

二、环境应急预案等级划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环境应急预案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I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危害,可能导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全国性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例如,大规模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大型化工厂爆炸等。

2. 重大(II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的事件。

例如,较大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大型化工厂火灾等。

3. 较大(III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可能导致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的事件。

例如,一般性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小型化工厂事故等。

4. 一般(IV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对环境造成较小危害,可能导致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小威胁的事件。

例如,轻微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小型化工厂一般性事故等。

三、环境应急预案等级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I级)(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2)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3)采取紧急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4)全力抢救受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开展环境监测,评估污染范围和程度;(6)组织专家会商,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2. 重大(II级)(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2)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3)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4)全力抢救受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开展环境监测,评估污染范围和程度;(6)组织专家会商,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环境应急预案_响应等级

环境应急预案_响应等级

一、概述环境应急预案响应等级是指根据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对环境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便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以下是环境应急预案响应等级的具体内容:二、响应等级划分1. 一级响应(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一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事件;(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事件;(4)有可能产生跨省或者跨国影响的事件;(5)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

一级响应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二级响应(重大环境事件)二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事件;(3)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事件;(4)有可能产生跨市影响的事件;(5)因环境污染引发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

二级响应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3. 三级响应(较大环境事件)三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事件;(3)涉及一般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事件;(4)有可能产生跨县影响的事件;(5)因环境污染引发一般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事件。

三级响应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4. 四级响应(一般环境事件)四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轻微影响的事件;(2)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事件;(3)涉及轻微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事件;(4)有可能产生跨乡镇影响的事件;(5)因环境污染引发较小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小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级别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级别

一、预案级别划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预案通常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指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或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等情形的事件。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指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或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情形的事件。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指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或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等情形的事件。

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指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或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区域生态环境受到轻微破坏等情形的事件。

二、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国家一级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负责协调和指挥,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应对。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国家二级应急响应,由环境保护部或其授权部门负责协调和指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应对。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省级应急响应,由省级政府或其授权部门负责协调和指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应对。

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市级或县级应急响应,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部门负责协调和指挥,相关部门协同应对。

三、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警。

2. 应急启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控制、污染物收集、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4. 后期处置: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善后处理,包括环境修复、损失评估、责任追究等。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

一、引言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危害性等因素,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

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Ⅰ级预案:特别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国家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国家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2. Ⅱ级预案:重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事故,严重影响地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事件;(2)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战略资源、重要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3. Ⅲ级预案:较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一般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4. Ⅳ级预案:一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涉及较小危险源,可能造成局部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小的事件;(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地方社会影响较小的事件;(3)涉及地方一般生态环境和敏感区域的环境风险事件。

三、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级判定依据1. 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扩散范围、持续时间等因素,评估事件的严重程度;2. 影响范围: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3. 危害性:根据事故的潜在风险、危害程度、后果严重性等因素,评估事件危害性;4. 应急响应需求:根据事故的应急响应需求,如救援力量、物资、技术等因素,评估应急响应的必要性。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管控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管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分级管控。

以下是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管控的具体内容:一、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分级1. 一级预案:针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破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环境事故,如重大污染事故、核事故等。

一级预案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

2. 二级预案:针对可能造成较大环境破坏、一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环境事故,如较大污染事故、一般核事故等。

二级预案应由事发地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

3. 三级预案:针对可能造成一定环境破坏、轻微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环境事故,如一般污染事故、轻微核事故等。

三级预案可由事发单位或企业自行制定。

二、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管控措施1. 事故预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一旦发现环境事故征兆,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发布预警信息。

2.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或企业应立即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政府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3. 应急响应: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一级预案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二级预案由政府分管领导指挥,三级预案由事发单位或企业负责人指挥。

4.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5. 事故处置:针对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危害。

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对受损财产进行赔偿。

6. 事故善后:事故处置完毕后,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7. 预案演练:定期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8. 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1. 加强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应急预案级别

环保应急预案级别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环保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本文将对环保应急预案级别进行详细阐述。

二、环保应急预案级别划分1. Ⅰ级响应Ⅰ级响应为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发生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2)发生跨境环境污染事故,对邻国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3)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生态环境的。

2. Ⅱ级响应Ⅱ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的;(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涉及重要生态环境和关键基础设施的;(3)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

3. Ⅲ级响应Ⅲ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局部地区环境的;(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3)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涉及一般生态环境和一般基础设施的。

4. Ⅳ级响应Ⅳ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发生一般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一定财产损失,影响局部环境质量的;(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轻微影响的;(3)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涉及一般生态环境和一般基础设施的。

三、环保应急预案级别响应措施1. Ⅰ级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处置工作;(2)立即启动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应急救援队伍;(3)组织专家进行事故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4)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5)加强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事故。

2. Ⅱ级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2)启动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应急救援队伍;(3)组织专家进行事故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4)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5)加强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办法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办法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分级办法。

二、分级原则1. 事件严重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2. 紧急程度: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分为紧急、较紧急、一般三个等级。

3. 影响范围: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三个等级。

三、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一级)(1)事件严重性: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2)紧急程度:紧急。

(3)影响范围:全国性。

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二级)(1)事件严重性: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威胁的。

(2)紧急程度:较紧急。

(3)影响范围:区域性。

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三级)(1)事件严重性: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局部生态功能受损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受到威胁的。

(2)紧急程度:一般。

(3)影响范围:地方性。

4.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四级)(1)事件严重性: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2)紧急程度:一般。

(3)影响范围:地方性。

四、分级程序1.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等级。

2. 确定事件等级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环境应急预案启动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启动分级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环境应急预案的启动分级及其相关内容。

二、环境应急预案启动分级环境应急预案启动分级是指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应急预案启动分为不同级别,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措施。

以下是环境应急预案启动的分级:1. Ⅰ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严重中毒的事件;(2)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事件;(3)造成或可能造成区域性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的事件;(4)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事件。

2. Ⅱ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轻伤或中毒的事件;(2)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的事件;(3)造成或可能造成局部环境质量下降的事件;(4)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社会影响的事件。

3. Ⅲ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害或中毒的事件;(2)造成或可能造成轻微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受到轻微破坏的事件;(3)造成或可能造成局部环境质量下降的事件;(4)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小社会影响的事件。

4. Ⅳ级响应:适用于以下情况:(1)造成或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害或中毒的事件;(2)造成或可能造成极轻微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受到极轻微破坏的事件;(3)造成或可能造成极小范围环境质量下降的事件;(4)造成或可能造成极小社会影响的事件。

三、环境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 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并按照相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3. 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采取应急措施。

4. 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 及时发布应急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6.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调整应急预案启动级别。

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分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带来的损失,我国制定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该预案明确了应急响应分级,旨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处置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一、应急响应分级原则1.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进行分级。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3. 应急响应级别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二、应急响应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I级):(1)对国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范围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严重污染;(3)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引发社会不稳定。

2. 重大(II级):(1)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局部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污染;(3)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引发一定程度的社会不稳定。

3. 较大(III级):(1)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一定污染;(3)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

4. 一般(IV级):(1)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可能导致轻微生态破坏;(2)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造成轻微污染;(3)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4)对周边地区产生轻微影响。

三、应急响应措施1. 特别重大(I级):(1)启动国家应急响应机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实施全面应急响应,包括监测、处置、恢复、调查等;(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

2. 重大(II级):(1)启动省级应急响应机制,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2)实施全面应急响应,包括监测、处置、恢复、调查等;(3)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一、概述环境应急预案级别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有针对性地组织、协调和实施应急工作。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二、各级别应急响应的定义及特点1. 一级应急响应一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如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一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快,要求各级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大,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全面,包括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

2. 二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如较大环境污染事故、较大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全市、全省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二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较快,要求各级应急指挥部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较大,需要动员全市、全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较为全面,包括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

3. 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如一般环境污染事故、一般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部分地区、部分单位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三级应急响应的特点如下:(1)应急响应速度适中,要求相关地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应急资源调配力度适中,需要动员部分地区、部分单位的力量参与。

(3)应急措施较为集中,主要针对事故现场处置、环境监测、人员疏散、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等方面。

4. 四级应急响应四级应急响应是指针对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如较小环境污染事故、较小生态破坏事件等,需要调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情况。

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分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分级制度。

以下是环境应急预案的分级及分级依据。

一、环境应急预案分级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环境应急预案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一级)2. 重大环境事件(二级)3. 较大环境事件(三级)4. 一般环境事件(四级)二、分级依据1. 事件等级划分(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一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a. 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b. 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c.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d.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e.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f.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g.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发生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2)重大环境事件(二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事件:a. 发生1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b. 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c. 区域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污染;d.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e.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3类放射源失控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f.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g.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发生较大事故,造成较大环境污染。

(3)较大环境事件(三级):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事件:a. 发生3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b. 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100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c. 区域生态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污染;d.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一定影响;e.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4类放射源失控造成一定范围辐射污染后果;f.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g.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处置等环节发生事故,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分级

一、概述为了提高我国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环境事故的特点,特制定本预案分级。

二、分级原则1. 根据环境事故的性质、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环境事故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

2. 环境事故分级应当依据事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持续时间、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等。

三、环境事故分级标准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1)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10倍以上,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事故涉及饮用水源、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区域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3)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 重大环境事件(II级)(1)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5-10倍,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2)事故涉及饮用水源、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区域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3)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3. 较大环境事件(III级)(1)污染物排放量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2-5倍,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2)事故涉及一般区域,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3)事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 一般环境事件(IV级)(1)污染物排放量未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影响较小。

(2)事故涉及一般区域,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影响较小。

(3)事故造成轻微经济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小。

四、应急处置要求1. 环境事故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环境应急预案级别

一、环境应急预案级别的划分1. 特别重大(I级):指因环境污染导致以下情况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7)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8)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9)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II级):指因环境污染导致以下情况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类放射源丢失、被盗;(7)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8)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

3. 较大(III级):指因环境污染导致以下情况之一的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2)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少量死亡;(4)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6)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7)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小范围辐射污染。

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环境污染意外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环境污染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事故分级与响应1. 事故分级根据环境污染意外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2)重大环境事件(II级)(3)较大环境事件(III级)(4)一般环境事件(IV级)2. 响应措施(1)I级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

(2)II级事故:由事发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同时报告上级政府。

(3)III级事故:由事发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必要时报告上级政府。

(4)IV级事故:由事发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要求向上级政府报告。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成员单位及职责(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事故调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工作。

(2)公安部门: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3)卫生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4)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调配、人员培训等工作。

(5)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事发单位或个人发现环境污染意外事故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政府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现场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防止事态扩大。

(2)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3)人员疏散:对受污染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环境应急预案分类分级

环境应急预案分类分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环境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环境应急预案的分类和分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应急预案分类1. 按照事件性质分类(1)自然灾害类: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2)事故灾难类:如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类: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4)人为破坏类:如非法排污、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等人为破坏环境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2. 按照污染类型分类(1)水污染事件: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地下水污染等。

(2)大气污染事件: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扬尘等。

(3)土壤污染事件:如工业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等。

(4)噪声污染事件:如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等。

二、环境应急预案分级1.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类(1)特别重大(I级):指造成人员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事件。

(2)重大(II级):指造成人员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环境污染事件。

(3)较大(III级):指造成人员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环境污染事件。

(4)一般(IV级):指造成人员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环境污染事件。

2. 按照事件紧急程度分类(1)特别紧急(Ⅰ级):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的事件。

(2)紧急(Ⅱ级):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事件。

(3)较紧急(Ⅲ级):指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一定影响,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事件。

2024年环境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2024年环境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2024年环境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及时应对这些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应急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事故类型和等级划分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等级,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划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大,污染物泄露严重,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二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较大,污染物泄露较严重,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三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较小,污染物泄露一般,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四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小,污染物泄露轻微,对环境影响较小。

三、应急预案原则1、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2、力争事故损失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3、强调科学决策、合理组织,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专业团队的作用。

4、社会合力参与,倡导公众共治。

5、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

6、依法处置,追究责任。

四、各级应急机构和职责1、国家环境保护应急指挥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指挥、协调和调度,决定事故应急级别。

2、地方环境保护应急指挥部门负责本地区范围内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指挥、协调和调度。

3、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意见,参与事故处置工作。

4、应急救援队伍由环境保护、公安、消防、救护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和处置工作。

5、宣传媒体负责及时发布事故相关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提高认识,增强公众对应急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五、应急预案内容1、预警和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和影响范围,发布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2、事故现场处置由环境保护部门、应急救援队伍等组成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置工作。

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环境应急预案等级

一、环境应急预案等级划分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我国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I级):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有可能产生跨省或者跨国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II级):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有可能产生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III级):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影响,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突发环境事件。

4. 一般(IV级):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轻微影响,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但未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二、环境应急预案等级要求1. 汇报时限:立即核实,初步认定(性质、类别),汇报一般(IV级)或者较大(III级)——四小时内;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两小时内。

省厅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上报生态环境部。

2. 事件响应:根据不同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救援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发布信息、采取处置措施等。

3. 事故调查: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5. 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总之,环境应急预案等级的划分和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都应充分认识环境应急预案等级的重要性,共同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等级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等级

一、引言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级进行划分,以便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预案等级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二、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环境事件:(1)对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的事件;(2)对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导致生态功能丧失的事件;(3)涉及核设施、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导致辐射污染和放射性危害的事件;(4)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2. 重大环境事件(II级)重大环境事件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环境事件:(1)对省级或跨地级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生态灾难的事件;(2)对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造成较大破坏,可能导致局部生态功能丧失的事件;(3)涉及核设施、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辐射污染和放射性危害的事件;(4)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3. 较大环境事件(III级)较大环境事件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环境事件:(1)对地市级或跨县(市、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局部生态灾难的事件;(2)对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造成一定破坏,可能导致局部生态功能受损的事件;(3)涉及核设施、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导致一定范围的辐射污染和放射性危害的事件;(4)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可能导致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4. 一般环境事件(IV级)一般环境事件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环境事件:(1)对县级或跨乡(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局部生态问题的事件;(2)对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造成轻微破坏,可能导致局部生态功能受损的事件;(3)涉及核设施、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导致一定范围的辐射污染和放射性危害的事件;(4)涉及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可能导致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分类和分级
2007-12-13
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类
2.1.1水环境污染事故
(1)生活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环境污染事故;
(2)线路板、印染、食品加工厂等企业因设备故障或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超标生产废水的大量对外排放事故。

2.1.2 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储存设备破损等原因致使氯气、氨气、光气(COCL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发生泄漏,大气环境受到污染。

2.1.3 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环境污染事故
(1)有毒气体爆炸、毒害品爆炸、其它有害物质爆炸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2)加油站等场所发生的溢油污染,油料运输过程中因交通意外等原因引发的溢油污染事故;
(3)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污染事故;
(4)农药污染事故;
(5)危险废物或其它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处置不当引发的危险品污染事故。

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
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Ⅰ级)、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Ⅲ级)和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Ⅳ级)四个等级并实行相应的预警级别:
2.2.1 特别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频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2.2.2 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
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区级以上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2.2.3 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Ⅲ级):
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的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2.4 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根据我区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多为一般突发性事故,为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处理此类事故,将Ⅳ级事故细分为Ⅳ.1级和Ⅳ.2级: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1级事故:
①发生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20人以上、50人以下;
②因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等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2)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2级事故:
①工矿企业等单位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出现人员受伤情况的事故;
②工矿企业等单位的生产废水对外部环境直接排放,对生活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的事故;
③交通意外等原因造成的较大规模的溢油事故(溢油面积200m2以上);
④造成人员中毒的较大规模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