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中西医结合治疗)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中医四型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心房颤动中医四型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瓣 膜 置 换 或瓣 膜 修 补 术 后 引 发 的心 房 颤 动 。
病 因 、 重 程 度 及 疗 效 判 断标 准》 定 。显 效 : 发 性 房颤 完 严 制 阵
全 不 发 作 或偶 有 发 作 ( ≤1次/ 个 月 , l/ ) 持 续 性 房 颤 3 ≤ h次 ;
转 为 并 维 持 窦 性 心律 或变 为偶 有 发 作 的阵 发 性 房 颤 。有 效 :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5 R4.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87 (0 2 0 —6 6 0 1 0 — 1 4 2 1 )6 0 8 — 1
心 房 颤 动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 发 病 . 仅 可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多 不 活 质 量 , 至 可 导 致 猝 死 . 医学 界 研 究 的热 点 和 难 点 , 甚 是 目前 临 床 上 治 疗 以 口服 西 药 为 常 规 手 段 . 因 其 副 作 用 大 . 停 但 且 药 后 易 反 跳 复 发 .患 者 往往 难 以接 受 而 不 能长 久 服 用 . 中 故 医辩 证 治 疗 很 有 发 展前 景 本课 题 根 据 国家 “ 十一 五 ” 血 管 心 重点专科心悸( 房颤动 ) 心 诊疗 方案 的验 证 方 案 . 心 房 颤 动 将 分 为 心 脉 瘀 阻 证 、 湿 痹 阻 证 、 阴两 虚 证 、 虚 阳亢 证 , 痰 气 阴 开 展 临床 对 照 研 究 。报 告 如 下 :
检查。 l 观察指标 - 4 根 据 国家 十 一 五心 血 管 重 点 专科 心悸 ( 房 心
11 研 究 对 象 .
入 选 病 例 均 来 自我 院 心 血 管 内科 2 o 0 9年 3
颤 动 ) 疗 方 案 的 验 证 方 案 中 各 证 型 中 医症 状 积 分 表 , 治 诊 对 疗 前 后 的 积分 进 行 统 计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彭察安2016)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彭察安2016)
Go AS, et al. JAMA. 2001;285:2370-2375
房颤的危害
▪ 栓塞(卒中占80%,外周血栓栓塞占20%)
Framingham研究 年卒中率平均5% 50-69岁为1.5%, 80-89岁为23.5%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率 普通人群的2~7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率 普通人群的17倍 非瓣膜病房颤的5倍
华法林
2166/6022 28
RELY研究提示:
➢ 在房颤患者中应用达比加群酯(150mg bid po) 的疗效优于华法林,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华法 林治疗组相似。
➢ 达比加群酯剂量为110mg bid 时出血并发症有所 减少,而其疗效与华法林治疗组相似。
新抗凝药
凝血瀑布
启动
TF/VIIa
X
IX
积分≥3分,提示出血高风险!须警惕,并定期复查
积分0-2分,出血低风险
抗凝药种类
➢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Dabigatran(达比加群酯)、比伐卢定 ➢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 X因子抑制剂: Rivaroxaban(利伐沙班)、Apixaban(阿哌

II
• 口服、每日一次、无需监测 • 临床研究在全球纳入超过
纤维蛋白原
75,000 例受试者
IIa
纤维蛋白
Adapted from Weitz et al, 2005; 2008
利伐沙班 20 mg o.d
研究设计
房颤病人
危险因素
• 心衰
• 高血压病 • 年龄 75岁 • 糖尿病 或
停华法林;静滴VitK1(5mg),输注 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稳定后重 新评估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房颤的治疗与管理研究进展
马梁;王保福;王显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6)9
【摘要】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电生理学异常、结构和电重构、炎症、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患者心率和节律,性别、年龄、心力衰竭、外科手术等均可影响治疗效果,房颤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符合个体化要求。

心理社会因素也被证明对治疗有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穿戴式智能心电仪器可对房颤等异常心律实时精确检测,促进了房颤综合管理的进步。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颇具潜力,相较于基础治疗在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等方面更优。

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就房颤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综合管理等作一综述,旨在为房颤临床诊疗、综合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003-1008)
【作者】马梁;王保福;王显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心房颤动抗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2.关注不断更新的房颤管理理念——《2012年 ESC 房颤治疗指南》解读
3.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的研究进展
4.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三联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5.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文献分析

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文献分析
疗慢性心房 颤动 的疗 效观察及其 机理研究 的关注度较 以往
性心房 颤动 ” 、 “ 心律不 齐” 、 “ 心律失 常” 、 “ 房颤 ” 等检索词进
行检索 , 并对 其论文 内容 中不含 “ 慢性 心房颤动 ” 或仅 以“ 心
有了进 一步提高 , 体现 了中医药在 治疗 慢性 心房颤动疾病中 的作用 正逐 步被 人们 所重 视与接受 。 2 .论文分布状况 纵 观近 1 O 年来 中医药 治疗慢性 心房 颤动文献 的 内容 ,
表1 2 0 0 3年- 2 0 1 2 年 9月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及探讨其机理论文数量
年发 文数 量及 其分 布
1 . 年发 文数量及 趋势
鉴 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维普全文 电子期 刊数 据库 ,
分 别是 目 前 世界上最 大的 中文期 刊数据库及 国内最大 的综
合性文献信 息数 据库 , 基本涵盖 了国内的学术 刊物。故本文 以上述 两个数据 库为统计平 台, 对2 0 0 3 年一 2 0 1 2 年9 月 份为 量, 在2 0 0 7 年 之前 始终处 于 1 9 篇 以下 , 近5 年来 除 2 0 0 9 年
疗慢性心房颤动的趋势, 及评估其疗效的主要方法。在用药方面, 中成药以稳心颗粒、 参松养心胶囊等为主, 汤药则
以炙甘草 汤多用。存在 问题 主要有研 究模 式较单一 、 研 究规模较 小、 部分论 文 内容质量 不高等 , 均有赖 于今后 逐步
提 高。 关键词 : 中 医 药 治疗 慢 性 房 颤 综 述 心悸 怔 忡 胸 痹
疗慢性心房颤动文献等的研究, 划入“ 基础研究” 项。由此
论文 占总论文数的7 7 . 4 6 %; 辨证论治的论文占1 2 . 6 8 %; 针灸

中医在心颤研究的意义

中医在心颤研究的意义

中医对心颤发病机制的研究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心颤的发病与机体整体功能状态有关,研究 心与脏腑、气血等整体关系,为心颤的发病机制提供 了新的视角。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运用八纲辨证、脏 腑辨证等方法,探求心颤的病机,为心颤的个体化治 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医对心颤治疗靶点的研究
调节心血管系统
中医治疗心颤的特色疗法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心颤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宜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中 药治疗心颤多采用复方治疗,针对不同的证型和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 ,以达到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调整机体气血、改善症 状的目的。针灸治疗心颤多采用毫针刺法,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 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的作用。
历史记载
中医古籍中早有对心颤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的“ 心惕惕然悸也,为眩仆”、“心中忄凶忄凶而动,不得眠” 等记载。
中医对心颤病因的认识
病因多样
中医认为心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体质 虚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 。
VS
脏腑失调
中医强调心与肝、脾、肾等脏腑的关系密 切,心颤的发生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对心颤高危人群的防治措施
针对病因
中医治疗心颤时注重整体观念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 身体、改善生活习惯等手段预
防心颤的发生。
综合治疗
中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 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
和预防心颤的目的。
中医在心颤康复中的运用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会导致心脏不规律地跳动,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的风险。

针对心脏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心脏房颤的症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电生理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通过对心脏传导系统进行电生理学检查,找到触发心脏房颤发作的异常传导途径,然后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焊接和隔离,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两种,通过手术方式来修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并复位心脏的正常节律。

综合来看,对于心脏房颤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三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63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63例临床疗效分析
好 的疗效 , 现报 道如下 。
治疗 的基础上 , 同时使用 中药汤剂 ( 养心复律方 ) 进行治疗 。主 证: 心慌 、 气短 、 胸闷 、 头晕、 神疲乏力 、 面色无华 、 舌淡 、 脉结代 或数 、 。 促 治法 : 补气养心 、 温阳通络。 方药 : 党参 3 生地 5 、 0 0g 桂枝 1 、 5 干姜 1 、 g 0g 麦冬 1 g 肉苁蓉 1 、 0、 5g淫羊藿 1 、 5g 当归 1 、 0g黄芪 2 、 4g 白术 1 、 0g茯苓 1 、 5g 陈皮 1 、 0g丹参 1 、 5g 川芎 1 、 0g炙甘草 3 . 0g 阴虚内热者去肉苁蓉 、 淫羊藿、 干姜 、 桂枝 ; 阳 虚畏寒 , 腰膝酸软 , 可斟酌 加炮 附子 , 治疗 4 为 1 周 疗程 。2组 均治疗 3 个疗程 , 2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方法 。
为1 疗程 。 23 第 — 个疗程 0 d .g 维持 4 ②治疗组 : 2/ 周。 在对照组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 常见 的一种病症 , 出现心悸 、 闷、 常会 胸 气短等症状 。临床上常见 的抗 心律失常药 物有致心律失 常作
用 , 医常选择对症 治疗 , 易复发 , 西药有一定 的副作用 , 西 但 且 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 临床疗效不理想 , 可增加病 死率 。 中药抗心律失常正逐步受到人们 的重视 ,0 8年 1 20 月—2 1 年 01 1 , 月 我们采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 心律失常 6 , 得 了较 3例 取
9 , 陛 例 风湿.心脏病 6 , 例 心肌病 3 , 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 2 , 例 原因
不 明 3例 。对 照组 6 0例 , 4 男 0例 , 2 女 O例 , 龄 2 年 2岁 8 1岁 , 平均 年龄 ( 82±29 岁 ; 3. .) 病程 2年 1 7年 , 均 病程 平 (. .) ; 心律失常类型分为 : 发室上性早搏 2 6 6±1 年 按 9 频 3例 , 室 性早搏 2 , 0例 心房颤 动 1 ; 7例 按病变诱 因分为 : 冠心病 2 4例 ,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窦律
• 转复窦律药物—胺碘酮 —— PAF<48h,转复率不低于IC类药物 ——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障碍、AMI、HF、宽QRS波, 电复律不能转复,或转复窦律不持久,属I类C级推荐 —— 用法:150-300mg iv+20mg/kg/24h静滴 600mg/d口服一周 400mg/d口服2-3周 200mg/d口服维持 ——有效率可达55-95%
•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单形性VT 患者, 如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普鲁卡因胺或其它 药物后复发,建议静脉给予胺碘酮(证据级别: C)
• 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后反复发作的持续单形性VT,经静脉导管起搏 终止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应用非经典抗心律失常药物
-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抗栓、降脂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 对于反复的长间歇依赖的Tdp 患者,给予紧急 和长期的起搏治疗
• Tdp 患者,血钾应补至4.5~5.0 mmol/L
无休止的室性心动过速
• 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发作或无休止的 VT,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随后给予β阻 滞剂并血运重建
• 反复发作的或无休止的单形性VT,静脉 给予胺碘酮及消融治疗有效
二、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的中医认识 • 心悸的辨证证论治 • 抗心律失常的中药、中成药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房纤颤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房纤颤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房纤颤36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将多年治疗慢性心房纤颤36例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36例患者均给予内服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显性26例,有效7例,有效率9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房纤颤用药周期短,复发率低。

关键词:慢性;心房纤颤;结合治疗;中西医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的一种常见病,患病后主要引起心慌。

快速的房颤对血流动力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心脏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还可加重心力衰竭。

目前对房颤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而消融介入治疗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部分慢性房颤患者也难以用药物达到恢复正常心律的目的。

患者除感觉心慌外(久病之后可能不再感觉心慌),自摸脉搏会发现强弱、节律不规则,呈时隐时现的感觉。

心电图检查是确定房颤的主要手段,显示心律不规整,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房颤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36例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均为作者2008年2月~2013年2月跟踪治疗的病人,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34-67岁,平均50.5岁;病程2~6年(4.8±2.4)年。

服药5年以上者10例,4~5年10例,3~4年10例,2~3年6例。

跟踪治疗观察1~5年,平均2年,33例患者服药有效,3例患者因有合并症治疗失败。

1.2 方法(1)血塞通100mg每日三次、鲁南欣康20mg每日一次、华法林2.5mg每日两次。

盐酸胺碘酮0.2g每日三次。

(2)自拟活血解颤汤(当归10g、桃仁6g、红花6g、枳壳10g、牛膝10g、川芎10g、柴胡6g、赤芍10g、甘草6g、桔梗10g、人参10g、茯苓10g、泽泻10g、丹参10g、鸡血藤10g、郁金10g、全瓜蒌10g)一剂水煎服,250ml每日两次。

2 结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含人参甙、皂甙、糖、蛋白质、脂肪、氨基酸、钙、铁、维生素b1、β-谷甾醇、生物碱、胡萝卜烃类、叶绿素、黄酮、伞花内脂、阿魏酸及各种挥发油。

三甲复脉汤加减辨治快速型心房颤动医案

三甲复脉汤加减辨治快速型心房颤动医案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参考文献[1]NAGHAVIM,WANGH,LOZANOR,etal.Global,re gional,andnationalage sexspecificall causeandcause spe cificmortalityfor240causesofdeath,1990—2013:asys 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3[J].Lancet,2015,385(9963):117 171.[2]ZHANGLX,WANGF,WANGL,etal.PrevalenceofchronickidneydiseaseinChina:across:sectionalsurvey[J].Lancet,2012,379(9818):815 822.[3]桂志红,黄刚,王华富,等.加味益肾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3):258 261.[4]李佳霖,王倩,赵海玲,等.慢性肾脏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17):2538 2543.[5]GON ALVESGL,COSTA PESSOAJM,THIEMEK,etal.Intracellularalbuminoverloadelicits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PKC delta/p38MAPKpathwayactivationtoinducepodocyteapoptosis[J].SciRep,2018,8(1):18012.[6]SGALHADOM,KEMPJA,AZEVEDOR,etal.Couldresis tantstarchsupplementationimproveinflammatoryandoxidativestressbiomarkersanduremictoxinslevelsinhemodialysispa tientsApilo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FoodFunct,2018,9(12):6508 6516.[7]张泽宇,尹良红.缺氧诱导因子调节铁调素在肾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1,37(3):558 564.[8]钱寒阳,任文凯,王宁宁.重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持续过低状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1,30(4):368 373.[9]陈胜男,李宁,申燕.2种风险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预测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6(9):966 973.[10]ORAYM,ABUSK,EBRAHIMIADIBN,etal.Long termsideeffectsofglucocorticoids[J].ExpertOpinDrugSaf,2016,15(4):457 465.[11]李燕,胡顺金,孙咏,等.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系统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98 106.[12]孙蓓蓓,何立群.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J].世界中医药,2019,14(5):1102 1105.[13]孙鲁英,孙卫卫,周少峰,等.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证据及效应机制[J].生物医学转化,2022,3(3):31 44,63.[14]田济,范玉强.国医大师张大宁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管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607 4609.[15]窦一田,杨洪涛,林燕,等.名老中医曹式丽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经验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978 4980.[16]张小娟,蒋珍秀,董娜.基于肠道微生态及“肠 肾轴”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机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6):14 17.[17]李雅纯,刘利飞,陈志强.化瘀及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TGF β1/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6):1286 1289.(收稿日期:2022 10 28)[编辑:周荣荣]※基金项目:2021年度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鲁卫函〔2021〕45号);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鲁卫函〔2021〕2号)通信作者:张蕴慧,E mail:1444575148@qq.com第一作者:刘华峥,E mail:1599623409@qq.com三甲复脉汤加减辨治快速型心房颤动医案※刘华峥1张蕴慧1,蔡兆明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 心房颤动属中医“心悸”范畴,张蕴慧教授认为“阴虚不能敛阳,阴阳无法续接”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滋阴潜阳,养血复脉”的治疗原则。

房颤的中医诊治进展

房颤的中医诊治进展

综述房颤的中医诊治进展刘强倪飞珍毛威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杭州310006摘要:中医治疗对缓解房颤的症状,控制心律和心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房颤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使用中药、中成药、针灸,既丰富了房颤治疗的手段,同时又提高了疗效。

关键词:心房颤动;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4062202Review on Atr ial Fibrillation TCM Dia g nosis a nd Tr e atment Liu Qiang,Ni Feizhe n,Mao Wei F ir st H ospital Af f ilia te d to Zhe j iang Chine se Me dical Unive r sity,H angzhou(310053)Abstract:T C M has definite function in relieving atr ial fibrilla t ion symptoms a nd controlling hear t r ate.In the same tim e of treating with WM,using T C M therapy based on dif fer entiation of signs not only r ichens the treating measur es,but also improves cur e effect.Ke y wor ds:atrial fibrilla t ion;types based on different iation of signs;TCM therapy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研计划资助课题(N G3)F j S j y Z j T M S(N G3)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其患病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等并发症。

心律失常紧急中西医结合处理

心律失常紧急中西医结合处理
• 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 药物
• 应用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疗效不满意,应先审查用药 是否规范、剂量是否足够。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或合用另 外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宜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 复律或食管调搏等
• 序贯或联合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及促 心律失常作用,仅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状态或其它 顽固性心律失常处理时才考虑
12导联 心电图
主诉 房颤危险度分级 伴发疾病 初始评估 口服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 无需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获益风险 评估
室率和节律控制
房颤 症状
室率控制 ±节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 消融术
ACEIs/ARBs 他汀/PUFAs 其它
基础疾病的治疗 上游疾病治疗
考虑转诊
引自2010年欧洲房颤处理指南
5.室性期前收缩
• 强调评价室早发生的基质,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肌 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者,首 先要按照相应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基础疾病,而不是首先 处理室早 • 除极少数情况外(可诱发其他恶性心律失常),不主张以 控制室早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 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预后一般良好,不支持常规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更不应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 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
–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
–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
–对快速心律失常应采用电复律,见效快又安全
–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
–心动过缓者需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置入临时起 搏治疗
• 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
–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心房颤动复发52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心房颤动复发52例观察
预 防作 用 及 逆 转 心 房 结 构 重 构 与 电 重 构 的 效 应 。
1 一 般 资 料
实验 ,2个月 随访期 间对 照组 4 1 2例有 1 3例房 颤复 发 , 占 3 , 1 观察组 5 0例有 9例 复发 , 1 , 占 8/ 两组 比较 有 9 6
显 著 性 差 异 ( < 0 0 ) P .5 。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O 0 。 . 1
左房 内径 ( AD 及基 础疾病 分 布等 方面无 显 著差 异 性 L )
(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 P> . 5 ,
2 治 疗 方 法
33 P . d检 测结果 : 组治 疗后 P 两 d水 平 均较 治疗 前 明 显 降低 ( P均 G 0 0 ) 且 观察 组 较 对 照 组 降低 更 明显 .1,
( PG 0. 1 0 )。
2 1 治 疗 方 法 : 照 组 予 胺 碘 酮 口服 , 用 方 法 : 1 . 对 服 第
周 每次 0 2 , 8小 时 1次 , 2 减至 0 2 , l .g 每 第 周 . g 每 2小
时 1 , 3周减 至 0 2 , 日 1次 。持续 至 实验结 束 次 第 .g 每 或 房颤 复发 。观 察组 予 缬沙 坦 8 mg口服 , 日 1次 ; 0 每 稳心 颗粒 9 , g 冲服 , 日 3 。两组 均对原 发病 进行 治 每 次 疗, 对照组 中 1 6例 合并 高血 压 患 者 , 给予 除 血 管 紧 张 素转化 酶抑 制 剂 ( E ) AR AC I及 B以 外 的 降压 药 , 观察 组 1 9例合 并 高 血 压 患者 如不 能 有效 控 制 血 压 , 用 合 AC I E 以外的降 压药 。

甲亢合并房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析

甲亢合并房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析
分析 ,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险I 生 , 且不能够有效降低 患者房颤的病 发率 。
卢戈 氏碘 液是由 5 %的碘与 1 0 %的碘化钾形成 的混合溶液 , 在1 8 3 5年 由让 ・ 卢戈发明 .其在手术治疗过 程 中是一种常规性
的口服液 。
该 院予 以患者卢戈氏碘液后 , 进行 中心静脉插 管、 导尿 管的 留置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 , 实施两侧 甲状腺上极动脉与下极
房颤病 人随着年龄 的增 长发病率也不 断升高 ,且 可以合并
甲状 腺功 能亢进 、 高血压 、 风 心病等多 种疾病 , 威 胁着患 者 的生
命, 因此 , 该研究 旨在探讨 甲亢并发房颤 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采取 有效 治疗 方案提高该 院患者的治愈率 , 改善患者 的生命质量 , 现 对该 院 2 0 1 2年 2月一 2 O 1 3年 2月收治 的 1 2 0例病 例资料 进行
口服卢戈 氏碘液方法 : 第 1 天予 以患者 3滴/ 次, 3次/ d , 第2
天 4滴/ 次, 3次/ d , 随着治疗 天数 的增 加而类 推 , 至 1 5 d后 实施
手术 , 并 观察患者服用效果 , 以防止患者术 中大量出血。
手术方法 : 对患者进行全 身麻醉 。 在 患者胸骨上 凹的方位 处 垂直 2 c m的地方切开弧状 的伤 口, 切 口两侧 至胸锁乳 突肌 的前
现心房颤动状态 , 患者均确诊为 甲亢合并房颤 。
1 . 2 方 法
防止患者 出现术后并发症等 , 进 而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 。
甲状腺上 动脉显示出来 .然后在上极邻 近位置将 2根 2号 丝线
置入血管 中 , 实施 甲状腺 上极动脉 的结扎手术 , 甲状腺下极 动脉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慢性房颤体会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慢性房颤体会

[ y r s Ch o i til b iain I tgai eme iie Idvd a ea y Ke wo d I r ncara r lt ;ne rt dcn ;n iiu lh rp i f l o v t
慢 性 心 房 颤 动 是 心 脏 病 的一 大 顽 症 , 治 疗起 来 比较 棘 手 , 一 无 特 别 有 效 的 治 疗 办 法 ,病 人 往 往 多 处 求 医都 未 能取 得 满 意 的 效 果 ,成 为 一 大 临 床 医学 难 题 。本 人 遵 循 现 代 循 证 医 学 理 论 和
到 省 级 医 院 就 医 ,诊 断 为 “ 张 型 心 肌 病 ,心 房 颤 动 ,慢 性 心 扩 衰” 。但 治 疗 效 果 也 不 佳 , 病 情 没 有 什 么 大 的 起 色 。 而 后 靠 服 些 强 心 、 水 药等 减 轻 症 状 而 已 , 利 患者 对 治疗 几 乎 失 去 了信 心 。
同 ,能 控 制 住 病 情 ,症 状 体 征 明显 得 到 改善 。经 过 近 半 年 时 间
真让人感到很无奈 本组病例 ,以辨证与 辨病 相结合,随证 加
减个体化用药 ,取得 了很好 的治疗效果 。体会 是:应把病人 作 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考虑 ,依据健康就是人体功 能全面协 调
平 衡 的理 念 ,通 过 中 医 的气 血运 行 理 论来 疏通 条 达 人 体 经 脉 ,
维 生素 B 或 复 方 维 生 素 B,2 1金 维 他 等 ,依 据 病 人 的具 体 情
况选择应用 。
例显效 ,2例有效 ,取 得 了显著疗效 。总 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7例均为慢性持续性房 颤病 人,1 2例男性 ,5例女性 ,年 龄在 3 5岁~7 3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半年 以上至二十 多年不等 。

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摘要】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从中医学对心房颤动的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辨证论治及现代研究进展出发,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现状,认为中医药单独或结合西医治疗心房颤动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医药;心房纤颤;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151-03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老年人多见。

其特点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典型的房颤波。

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头晕、黑矇等症状,故现代中医多将房颤归属于心悸、怔忡、促脉、雀啄脉等范畴。

1 病因病机中医普遍认为,房颤的病位在心,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为心之气血阴阳偏虚,标实则与痰饮、瘀血、火热、寒邪等相关。

李丰涛等[1]认为房颤病机特点可总结为两个方面:(1)多因心之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痹阻心脉,或情志不调而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而发为房颤,此为其普遍性;(2)房颤属风象,感受外风或虚风内动,舍心滞络,发为房颤,此为其特异性。

前者是房颤初始的、间接的病机,是心系及其他脏腑系统病证共有的,后者则是房颤的直接病机。

其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病位在心,累及于脉,属本虚标实之证。

杨湖[2]认为,房颤的基本病机为心宫虚风内动。

其病位在心而累及于脉,病性属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是心之气血亏虚,或合阴阳之偏虚;标实主要是瘀血、痰饮、湿浊、火热、寒邪以及冲脉气逆撞心等。

心虚邪扰,心气虚泛成风,心风内旋窜动肆逆浮撼,心宫血脉受震而成心颤脉乱之病变。

2 辨证分型陈子晶等[3]通过对200例冠心病房颤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特征分析,发现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顺序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热蕴>肾虚>水停>阳虚;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顺序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痰火扰心>肝肾阴虚。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药物。 华法令是临床上公认且效果肯定的抗凝药物 , 适 用于多数的心房颤动患者 。 高龄的患者尤其应该应用 , 该药 的 药理作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个体差异较大, 故调整剂量较
为 困难 , 且 服 用过 程 中 , 要 定 期 多 次采 血 监 测 国 际标 准化 而 需 比值 , 监 测 不 当 还会 导 致 出 血 发生 率 增 高 或无 效 抗 凝 。 司 如 阿
能 不 全 或 合并 器质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 其 是 不 需 要 立 即恢 复窦 尤
心房颤动 的复发 ,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明显 , 净收益
十分 有 限 , 不 能 降 低 总病 死 率 。因 此 . 也 在选 择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时 , 先 评 估药 物 的 安 全性 、 性 和 耐 受性 , 如 , 于 心 首 有效 例 对
功能正常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可首选普罗帕酮复律 。 但需注意心动过缓 、 导阻滞或低血压等不 良反应 。有 心功 传
志 ,18 ,3 1 : 1 96 ( ) 4.
王本祥. 人参的临床应用 . 吉林医学 ,18 , 6 1 : 4 93 2 () 5. 医结合杂志.18 , ( 1 : 7 . 9 8 8 1 ) 6 5
6 高仁俊 . 人参 液下鼻 甲注射 治疗变态反应 性鼻炎 7 例. O 中西
7 赵熙灼. 人参芦皂苷治疗冠心病 的临床研究. 吉林医学 ,18 , 9 3
2( ) 5. 6 1: 6
本文对人参与西洋参 的性味 、 功效 、 所含化学成分 , 药理 作用的差异进 行了浅探 , 并对二 者在 临床 应用 的用法进行 了
总结 比较 . 于人 参 与西 洋 参 所 含 人 参皂 苷 的 不 同 而 决 定 了 由 二者 在 药 用 时 人参 主要 是补 气 固脱 ,西 洋 参 则 是 补 阴 生 津 。 这 不 仅 能 够 为 正确 择 药 提 供 指导 , 且 为深 入 研 究 中 医 基 础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
一、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国人平均患病率为8%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
之上升。

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主要涉及自律性增加和折返两个过程。

西医对房颤的治疗主要有三个策略1、预防性血栓栓塞,2、控
制心室率,3、纠正心律失常,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祖国医学将此病
归于“心悸”范畴。

二、西医诊断
一)病史: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
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一时无原发病可查。

病人多有突发或持续性的心悸、胸闷、气急、头晕乏力,症状随心率快慢不
致。

听诊特点,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规则,听诊心脏同时计数脉搏,脉率小于心率,称为拙脉。

二)心电图特征:1、P 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
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QRS波群为室上性,振幅可不等,R—R间期绝对不齐,QRS波常伴有室内差异性传
导。

未经治疗的病人,心室率大多为100—160次/分,预激综合征并
发房颤,心室率较快可达200—300 次/分,易致室颤而猝死。

(三)房颤的分类:无可逆原因的房颤,临床多采用3P分类法: 1、阵发性(Paroxysmal)房颤:持续时间小于2—7天,一般于24
小时内自动恢复窦性心律。

2、持续性(Persisten)房颤:持续时间
大于2—7天,多需药物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3、永久性(Permanen)
房颤:不可能恢复窦性心律。

继发性房颤:指发生于急性心梗、心脏手术、心包炎、心肌炎、甲亢、肺栓塞、肺炎或急性肺病等情况下的房颤。

一旦病因或诱因得到控制房颤很少再发。

孤立性房颤:(Lone
AF)是指年纪较轻(<60岁)无心肺疾病的临床或超声心动图证据的
患者,预后较好,发生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危险性较小。

三、辨证分型
心房颤动属中医学“ 心悸”范畴。

以脏腑虚损为发病基础, 常因久病或先天禀赋不足、劳欲过度、后天失养致使心气不足、血脉瘀阻, 而为心律失常。

一)心虚胆怯证
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结代。

二)心血不足证
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脉细弱、结代。

三)阴虚火旺证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
少苔或无苔,脉结代。

四)心阳不振证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结代。

五)水饮凌心证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
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结代。

六)心血瘀阻证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

四、治疗方案
一)根据症状轻重,采用休息、监护、适当镇静等措施。

心室率合适,症状不明显的人,也可以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

二)西医治疗
1、控制心室率
(1)可用p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两者可联合使用。

无预激及低血压、心衰患者,于紧急情况下可静脉应用(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合并心衰者可静脉用胺碘酮控制心率,如无预激则用西地兰静推,并以地高辛口服维持。

2)药物控制心室率无效或有副作用,可用房室结或旁路消融。

3)预激伴房颤,不能静脉使用洋地黄类及口服二氢吡啶类药物。

以防加快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心衰患者亦不能静脉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免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阵发性房颤一般不采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

4)心室率控制的标准:休息状态下心室率60-80 次/分。

轻、
中度运动时90-115 次/分为宜。

2、抗血栓治疗:
1)除孤立性房颤或有禁忌症,均应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2)有下列1 项以上中高危因素的患者用维生素K 拮抗剂华法
令抗凝治疗,有血栓栓塞史(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或全身性栓塞)风心二狭、年龄》75岁、高血压、心衰、糖尿病、并在首月,每周测一次INR,稳定后每月一次。

将其控制在2.0 —3.0之间。

机械瓣的房
颤患者控制在2.5—3.5 之间。

3)低危患者:如女性,年龄65—74 岁者,冠心病、甲亢等房
颤者,可服用阿司匹林81—325mg/日,也可口服华法令。

但华法令不用于<60岁的孤立性房颤患者。

3 、房颤的复律治疗:房颤在复律前须排除病窦,快慢综合症,否则应在
起搏器保护下复律。

1 )可用药物或直流电复律。

药物可选用心律平、胺碘酮等。


复律能量首次200J,逐步递增,最大可达360J,连续电击最多3次。

电复律前可适当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对于房颤一年以上,年龄60岁以上,左房50—55mn以上, 心功能NYHA3级以上,一般复律宜慎重考虑。

3)房颤持续时间>48 小时,应在复律前服用华法令抗凝3 周(INR2—3)。

复律后继续服用4周。

房颤<48小时,无需口服抗凝治疗,即可复律。

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需立即复律,复律前应静脉用肝
4 周。

素或低分子肝素,并在转律后由肝素过渡至华法令维持抗凝
三)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证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龙齿琥珀磁石朱砂茯神菖蒲远志人参等
2、心血不足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炙甘草汤加减
当归龙眼肉黄芪人参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桂枝阿胶生地黄麦冬火麻仁大枣等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辰砂等
4、心阳不振证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等
5、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
6、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丹参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五、应用策略:
引起老年人房颤的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其病理基础为心脏的退行性变,由于心肌、心瓣膜纤维化和钙化,使窦房结功能低下,左房扩大,左房压力增高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房异位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房颤。

房颤可使窦房结处于高频被动除极状态,如持续时间长,则窦房结功能易受损,且大多数房颤具自我促发性,导致心房电重构。

房颤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原则上应尽早药物或电复律,药物复律可选用1、3类抗心
律失常药,如心律平和胺碘酮等。

胺碘酮是目前唯一无负性肌力的抗心律失常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宜首选该药复律,该药极少引
起尖端扭转性室速,用药期间注意Q-T间期变化。

如左心房直径大
于55mm,房颤时间超过1年不宜复律。

高龄患者药物复律可致窦性静止及血栓栓塞,故以治疗原发病、控制心室率、抗凝为好。

对于房颤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则受体阻滞剂可提高疗效,但对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促发或加重心衰, 故应慎用。

如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则禁用异搏定和西地兰,选用胺碘酮或心律平。

本科五年多来对数十例房颤患者规范应用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论治。

对不同病人分别抗凝、控制心室率,或恢复窦性心律治疗。

配合中医药根据辨证给予宁心养神、补益心气、滋阴清火、温阳定悸、化气行水、活血通络等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接受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脑缺血性卒中事件, 心室率维持, 或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很理想,心功能多数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所以科室对房颤病人已全面推开上述规范治疗。

六、疗效评价:
一)控制房颤心室率者:休息状态下心室率在60-80 次/ 分,轻中
度运动时90-115 次/ 分。

(二)华法令抗凝者:一般病人将INR控制在2.0-3.0之间,机械瓣
及风心房颤者宜延长至2.5-3.5.
三)房颤复律成功的标准: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

七、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