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
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
腹泻(d i a r r h e a)一、简要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水中水量增加或答辩成分异常。
正常人大便频率为每日1-3次或每日2-3次。
每日大便含水量应100-200ml,为成形软便,不含异常成分。
正常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取水约2L,从消化道各段分泌的液体约7L,其中胃液、胰液各2L,唾液、胆汁、肠液各1L。
每天进入肠道的液体共约9L,这些液体大部分(85%)被小肠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55%-66%),进入结肠的水分约为1-1.5L,结肠将其大部分吸收,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仅有100-200ml水分。
小肠和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小肠每日可吸收水12-18L,结肠每日可吸收水4-5L,小肠病变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入结肠,当超过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时才会出现小肠性腹泻。
二、腹泻的分类(一)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类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大量吸收不完全的食物,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或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双糖酶缺乏,使双糖吸收产生障碍,在肠内引起渗透压升高,不能吸收的药物如山梨醇、甘露醇及盐类泻剂(如硫酸镁)也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其排出体外,出现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⑴大便量一般小于1000ml/d。
⑵禁食后腹泻明显好转或停止。
⑶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
正常人的血浆-粪便溶质差小于50mmol/LHO。
2⑷正常人pH约为7(接近中性),pH约为5时,大便酸度增高。
当糖类吸收不良时,未被吸收的糖经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可使大便变酸。
2、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指某些病因使小肠隐窝细胞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而引起腹泻。
分泌性腹泻的特点:⑴每日排水样便大于1000ml。
O。
⑵血浆-粪便溶质差一般小于50mmol/L H2⑶粪便pH碱性或中性,这是由于粪便中液体与血浆相似和伴随HCO大量分泌。
3⑷禁食24-48小时后腹泻无明显减轻。
腹泻鉴别诊断
病例特点
青年女性,慢性腹泻,病程半年。 低热、消瘦、易出汗、食欲减退。 大便3-6次/日,不成形,肉眼无明显脓 血,便前腹痛,便后稍缓解。 PE:T38.0C,消瘦,贫血貌,右下腹饱 满,有轻压痛。
肠结核?
既往史及结核接触史 有无肠外结核?CXR 实验室检查:可有中度贫血,WBC一般正常, ESR、CRP升高,粪便多为糊样,无粘液脓血, 镜下见少量脓细胞及RBC。PPD试验强阳性帮 助诊断。 X线检查:病变段激惹征,粘膜粗乱,肠腔变 窄,肠段缩短变形,回盲正常角度丧失等。 结肠镜检查:回盲部为主,粘膜充血水肿,环 形溃疡形成,活检干酪性肉芽肿可确诊。
腹泻的鉴别诊58岁,因腹泻1天于2004年8月20日 急诊就诊。起病后排稀水样便10余次, 每次量不多,有粘液脓血,伴下腹痛、 发热,无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冠 心病6年,药物治疗控制不满意。查体: 体温38.5度,血压140/90mmHg,心肺 (-),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 痛,肠鸣音活跃。
病例特点
夏秋季急性起病,病程1天
——急性腹泻:感染or食物中毒?
发热,T38.5C
——感染、恶性疾病、IBD、败血症?
——渗出性腹泻:肠道炎症? ——多次少量,直肠激惹?
稀水样便,有粘液脓血
10余次/日,每次量不多
下腹痛
——急性感染性?
急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原因:摄入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 接触 血常规:WBC可达(10-20)*10^9/L, 中性粒细胞为主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WBC (>15/HP)、脓细胞、少数RBC,巨嗜细 胞有助诊断 菌培养:痢疾杆菌。
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餐后上腹痛 腹泻2-6次/日,量大,糊状,油食加重。 消瘦 长期大量饮酒史 PE:消瘦,皮肤干燥脱屑,中上腹压痛。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腹泻待查
Ⅰ 病史特点:
1. 8岁儿童,急性起病; 2. 发热+神志改变; 3. 早期休克; 4. WBC、N 最可能诊断: 中毒性痢疾 (休克型)
Ⅱ 进一步确诊:肛拭子,大便常规+培养 Ⅲ 治疗方案:
1. 护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鼻饲流质饮食;注意神志改变、生 命体征变化 2. 抗菌治疗:环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 3. 对症治疗: 4. 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药物降温; 5. 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 6.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强心剂、激素等。
1. 病史特点:
夏秋季节,年轻女性;
急起发热 + 腹泻暗红色血便 ,中毒症状不明显; 右下腹压痛;
大便常规以血为主。
诊断: 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 鉴别: 急性菌痢,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 2. 进一步检查:
大便培养+药敏,大便常规找阿米巴滋养体,纤维结肠镜检。
3. 治疗:
3. 粪便中脂肪的定性和定量检查。
特殊检查
• 1、小肠镜、结肠镜检查:纤维或电子结肠镜检 查可以清楚地观察直肠、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粘膜 情况并可作活组织检查加以定性,可发现直肠结 肠肿瘤、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病、 肠道特异性炎症等。 • 2、X线检查:全程钡粲或钡灌肠检查,可观察胃 肠道粘膜形态、小肠分布情况、胃肠蠕动功能, 并可发现胃肠道肿瘤。 • 3、腹部超声、CT、血管造影等检查:对发现原 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有帮助。
BACK
分泌性腹泻
是由于胃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 腹泻。特点为: 粪便量多,水样,无脓血,一般无腹痛; 粪便液体的离子含量与血浆类似,PH偏碱或中性; 禁食后腹泻仍持续, 1 细菌肠毒素:只促进肠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并不引起肠粘膜组 织的明显损伤。霍乱弧菌、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及沙门菌是其 代表。 2 内源性促分泌物:体内产生的某些肽、胺和前列腺素等物质均 具有促进肠道分泌的作用,如VIP瘤。 3 内源性或外源性导泻物质:如胆酸、脂肪酸、某些泻药等。 4 其它:如分泌性直肠或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先天性氯化物腹 泻、先天性钠腹泻,肠道淋巴引流障碍包括广泛小肠淋巴瘤、 肠结核、克隆氏病等。 BACK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腹泻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
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感受外邪,或乳食不当,调护不当。
久病久泻,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
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
2.西医病因病机可分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又分消化道内和消化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气候因素。
消化道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原虫感染。
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产毒性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其次为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菌群失调常引起白色念珠菌肠炎,病毒感染则以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为主要病因,其他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
原虫感染如肠滴虫及肠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肠炎。
消化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主要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气候因素,如寒冷使腹部受凉,肠蠕动亢进。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
一般仅有腹泻症状,一日数次或十余次。
2.中等型腹泻胃肠道症状较重,常伴轻至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3.重型腹泻腹泻频繁,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每次量多,常有呕吐,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腹泻的鉴别诊断
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因感染引起的腹泻需使用 抗生素治疗,因过敏引起的腹泻需避 免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
针对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 酒、调整饮食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 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腹 泻。
谢谢观看
寄生虫性腹泻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如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 虫等。症状包括粘液便、 腹痛、体重下降等。
非感染性腹泻
食物不耐受
功能性腹泻
由于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引起的 腹泻,如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等。
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可能 与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症状包括 腹痛、腹胀、腹泻等。
内镜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疑似肠 道器质性病变者,可进行结肠
镜检查或小肠镜检查。
04
腹泻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如稀饭、面条等。严重腹泻时,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 盐。
霍乱
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大便 呈粘液脓血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 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起病急骤,剧烈腹泻伴呕吐,大便呈米泔 水样,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常出现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肌肉痉挛。
慢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 便或脓血便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 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
。
体征表现
脱水
腹泻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大 量水分和电解质,表现为 皮肤干燥、口渴、尿少等 症状。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每日排便次数增多,通 常每日超过3次。
大便形状改变:稀便、 水样便、粘液便等。
伴有腹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通 常超过4周。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 的症状、病程、用药情况 等。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影像 学检查方法。
进行体格检查:检查腹部 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异常 体征。
腹泻的常见原因
感染
食物不耐受
药物副作用
其他疾病
细菌、病毒等感染是腹 泻的常见原因,如轮状
病毒、腺病毒等。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物 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 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腹泻 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某些疾病可能导致腹泻, 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
综合征等。
腹泻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
发病急,病程短,多由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水样便、腹 痛、恶心等。治疗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针对病原体进行治 疗。
慢性腹泻
病程长,反复发作,病因复杂。常见症状包括稀便、腹胀、 体重下降等。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饮食、药物 治疗等。
其他病因导致的腹泻
肠道炎症性疾病
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治疗需使用抗炎 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体征
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02 腹泻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粪便常规、培养、免疫学 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因。
腹泻的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腹泻的鉴别诊断应对病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及病原检查进行教诊断;一、急性腹泻一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浒潜伏期多为1-2d,长可达7d;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争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10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烘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8-24h恶心,,可在短所致的腹泻;④粪便中可分离出轮状病毒;四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1、霍乱的临床特点①潜伏期一般为2-3d,也可短至数小时或6d之久;②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用,排便量大而无粪质;③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④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谜肠肌及腹肌为明显;2、诊断依据①流行病学特点;②典型的临床表现调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五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人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1、临床特点腹水样便,重症者混有假膜;每日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很少为脓血便;多有诱因,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等;2、诊断依据①有诱发因素;②粪便中有假膜;③肠镜活检或粪便培养可发现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或检出此菌的毒素;六血吸虫病;腹泻大;粪;腹痛与;镜检;标本越新鲜阳性率越高;粪便的性质与阳性率关系甚大,一般的规律是:脓血样便>血性部液便>税液便>成形便;与慢性阿米巴性痢疾鉴别,主要依靠粪便镜检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与其他慢性腹泻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和诊断性治疗;二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日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主要诊断依据:①有结核中毒症状;②肠镜活组织检查为干酪样坏死组织;③抗结核治疗有效;此外,肠外结核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三肠道菌群失调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 10%,芽胞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O%以上人则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诊断依据:①多有诱发因素,如体质衰弱,应用广谱抗生素等;②大便菌谱分析;③调节菌群治疗有效;四大肠癌大肠癌多在中年以上,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达10状,大;,为假息肉;,结合我1项;或③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活检证实;六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末端;青壮年好发,北京统计平均年龄为35岁,慢性发病,反复发作;1、常见的症状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有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有脓血;发热、体重减轻也常见;2、常见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瘦管形成,肠穿孔形成肠壁或肠管周围脓肿,肠梗阻等;3、线征有: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②可有裂隙状溃疡、肠管边缘有较深的毛刺;③假息肉呈颗粒状充盈缺损;④鹅卵石样改变;⑤肠管可有多发性狭窄;4、肠镜所见病变呈跳跃式,溃疡深而不规则或为纵行溃疡,可有假息肉形成;组织活检为非干酪样肉芽肿;5、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典型者均应考虑本病;②典型的X线表现;③肠镜有纵行溃疡及鹅卵石样改变;④病理组织学检查;Crohn病与肠结核鉴别较困难,特别是增殖型肠结核;如临床上不易鉴别,可通过肠镜进行活组织检查,也可进行试验治疗,必要时剖腹检查;七胰源性吸收不良胰源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晚期;五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吸收不良综合症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的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综合征;老年人吸收不良综合征症状往往不典型,以腹胀、腹泻、贫血或骨痛为主要表现;老年人容易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原因与老年人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化有关,变化较显著的是胃、小肠和胰腺;人到老年期后,小肠茸毛变短,吸收面积减小,胰腺逐渐萎缩,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些变化使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消化道憩室炎和憩室病显著增高,加之退行性变化所引起的热量摄取不足和营养失调,均可促成或加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疾病描述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由小肠对营养物质吸收受到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分为原发性。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8页】
完整编辑ppt
药物:蓖麻油、酚酞、芦荟、番泻叶 甲状腺制剂、前列腺素类等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砷等激素: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 血清素、降钙素等先天性:先天性氯泻
9
完整编辑ppt
VIP瘤:胰性霍乱,Verner-Morrison综合征或WDHA(watery diarrhea, hypokalemia, achlorhydria)综合征。临床特征:大量水泻,粪钾、粪碳酸氢根浓度高,因丢失引起严重低钾血症和酸中毒;低/无胃酸;还有血钙血糖升高和面红。
20
完整编辑ppt
消化系统疾病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肠道感染:结核、菌痢、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慢性阿米巴性痢疾肠道非感染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结、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结肠癌、结肠其它恶性肿瘤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胰腺广泛切除肝胆疾病: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24
完整编辑ppt
起病及病程:起病急,病程短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多为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或肠道肿瘤
25
完整编辑ppt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急性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细菌感染,则初为水样后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果酱样。
13
完整编辑ppt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品后,未消化的乳糖聚积在肠腔,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泻。特点: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粪中可含有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
14
完整编辑ppt
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吸收<分泌;分泌 ; 吸收特点禁食可减轻腹泻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它物质所组成
仔猪临床腹泻的鉴别诊断
关 键 词 :仔 猪 :腹 泻 ;诊 断 引 起 仔 猪 腹 泻 的 原 因 很 多 . 有 泌
急性 传染 病 ,呈 红色 腹 泻 ,发病 快 ,
病 程 短 ,死 亡 率 高 , 常 发 病 5 7天 死 ~
亡 。无 季 节 性 ,一 年 四季 都 可 发 生 。
1 ~ 0小 时 育 肥 猪 2天 开 始 腹 泻 .排 53
埃 希 氏 大 肠肝 菌 。
12 流 行 情 况 .
服或注射。
3 猪痢疾 ( 称血痢 ) 又
31 病 原体 .
水 样 灰 色 稀 粪 ,呕 吐 脱 水 、 以 冬 季 发
病 多 ,各 种 年 龄 的 猪 均 可感 染 。
哺 育 期 的 仔 猪 不 易 感 染 .8 1 ~ 4周
然 变 化 情 况 时 , 也 易 发 生 。 本 病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多 发 病 。 流 行 面 广 ,发 病 率 高 .但 死 亡 率 低 。
24 病 理 变 化 .
主 要 在 胃小 肠 和 肾 .特 别 肠 壁 变
薄 透 明 、绒 毛 萎 缩 ,肠 管 充 满 黄 色 含
有 凝 乳 块 , 肠 系膜 淋 巴 肿 大 ,母 猪 分 娩 前 接 种 疫 苗 ,做 好 隔 离 清 清 下 作 . 供 清 洁 饮 水 ,注 射 抗 生 素 。
猪 各 种 腹 泻 的 鉴别 诊 断分 述 如 下 : 1 仔 猪 大 肠肝 菌病
11 病 原 体 .
主 要 在 空肠 ,肠 壁 红 色 或 土 黄 色 ,
与 正 常 肠 段 界 限 分 明 .并 有 出 血 性 病
变 ,可 见 粘 膜 上 附 有 灰 黄 色 坏 死 假 膜 , 易 剥下 ,腥 腔 内液 体 增 多 ,呈 红 色 。
第三章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概述(一)概念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1.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④寄生虫感染2)肠道外感染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2)气候因素(三)临床表现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1)轻型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脱水失水量精神眼口尿量皮肤粘眼窝前卤四休克征程度%(ml/kg)泪渴膜肢轻度5%(50)稍差略烦躁有轻稍减少稍干燥略干稍凹陷稍下陷温无中度5%-10%(50-100)萎靡烦躁少明显减少干燥,苍白,弹性差干燥凹陷下陷稍凉不明显重度>10%(100-200)淡漠昏迷无烦渴极少无干燥,花纹,弹性极差极干明显凹陷显现下陷厥冷有,脉细,血压下降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③钾平衡紊乱正常血清钾:3.5~5.5mmol/L,<3.5mmol/L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腹泻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应对病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及病原检查进行教诊断。
一、急性腹泻(一)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主要在夏秋季发病。
可行成大、小浒潜伏期多为1-2d,长可达7d。
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争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10次。
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
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
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烘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间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
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素闻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
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二)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①常由于食物(肉类、蛋类、鱼类)污染而暴发;②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发病。
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潜伏期一般为8-24h;③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可有菌血症,可伴有腹绞痛、胀气、恶心。
呕吐等症状,偶有里急后重;④腹泻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每天数次至十数次。
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少量裁液,偶带脓血。
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沙门菌感染,患者均有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温初升高i随即下降。
常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内因周围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
与其他细菌感染性胃肠炎的鉴别主要是由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
〔三)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
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
慢性腹泻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临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 特点,结肠镜检查可见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鹅卵石征等。
肠道肿瘤性疾病鉴别
大肠癌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 现腹泻、便秘交替、便血、腹痛等症 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肿瘤组织,活检 可确诊。
肠息肉
多数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腹泻、便 血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息肉组织 ,活检可确诊。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多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便检可见白细 胞增多或病原体阳性。
非感染性腹泻
非病原体引起,如食物过敏、药物反应、肠道功能失调等,无发热等感染症状, 便检无白细胞增性结肠炎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结肠镜检查可 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腹痛、腹胀、消瘦、贫血 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慢性腹泻可分为炎症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和动力性 腹泻等类型。其中,炎症性腹泻以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渗透性腹泻与肠道内渗透压升
高有关;分泌性腹泻与肠道分泌功能亢进有关;动力性腹泻则与肠道动力异常有关。
过敏性紫癜引起消化道症状认识
消化道症状
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依据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紫癜、关节症状、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伤等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等。
药物相关性慢性腹泻评估
01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慢性腹泻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发 病率较高,但具体数字因地区、人群 等因素而异。
腹泻
(二)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未彻 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 低下、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因素、肠道 菌群失调、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导致急性腹 泻迁延不愈、甚至转为慢性。人工喂养、 营养不良婴幼儿患病率高。 患儿多无全身中毒症状,脱水、代谢性酸 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也不明显,主要以消化 功能紊乱和慢性营养紊乱为特点。
(三)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物)。 突然改变食物的种类。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 活性降低,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造成腹泻。
2、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而喂养过多 则增加消化道负担,易诱发腹泻。
2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多发生在夏季;起病较急;无明显全身感 染中毒症状;腹泻和呕吐,大便呈水样或蛋花 样,含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常发生脱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预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 3~7 天。
3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多见于夏季,可引起细菌性
痢疾类似的症状 通常急性起病,伴有高热。 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镜检 可见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 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 性休克。 粪便培养可以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生机理
四、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按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2 周 迁延性腹泻:2周至2个月 慢性腹泻:>2个月 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羊腹泻是指羊在短时间内出现腹泻现象,主要表现为粪便稀烂、颜色呈黄色或糊状,甚至带有血。
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导致羊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鉴别诊断1.病史询问:通过询问羊的生长发育情况、饲养和管理方式等,可以初步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
2.临床症状观察:观察羊的粪便性状、体温、食欲和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下可初步确定羊是否患有腹泻。
3.病原学检查:可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4.实验诊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可以进行阳性对照实验和抗原抗体检测等,以进一步确定病因。
二、防治对策1.改善饲养和管理环境: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不堆积杂草和垃圾等,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源。
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合理安排饲料,增加饲喂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饥饿和饱食引起的消化系统问题。
注意饮水的卫生与安全,定期清洗饮水设备。
3.选用适宜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羊的需要,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营养成分,确保羊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抵抗力。
4.预防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对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可以采用消毒、隔离和接种疫苗等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
5.合理使用药物:对于重症病例,可以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但需注意合理使用和配合其他治疗措施,以避免药物滥用引起的抗药性问题。
6.加强免疫力:通过定期接种疫苗、补充营养和增强运动等,提高羊的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7.定期检查与观察:定期进行羊的健康检查,观察羊的体温、食欲和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防疫措施:饲养者应严格执行羊的防疫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加强消毒和清洁等措施,以预防病菌的传播。
2.安全饮水:保障羊的饮水安全,定期清洗饮水设备和更换水源,避免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4.及时处理发病羊:对于发生腹泻的羊,应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避免病菌传播和感染群体。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腹泻diarrhea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
2.2 感染性腹泻infeetious diarrhea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3、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
3.2 临床表现3.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
3.2.2 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3.3 实验室检查3.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腹泻的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为了准确鉴别
腹泻的病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诊断工作。
以下是鉴别腹泻的一些
常见方法:
1. 病史采集: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以及任何可能的暴露风
险等。
这有助于初步了解病情的特点。
2. 腹部检查:通过观察和触诊患者的腹部,医生可以判断腹泻
是否伴有明显的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有助于判断腹泻
的类型。
3.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包
括大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腹泻的原因,如感染、炎症、消化不良等。
4. 影像学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超声波等,以进一步评估消化道的状况。
5. 病原体检测:针对感染性腹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细菌等。
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综上所述,通过仔细采集病史、进行腹部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病原体检测,医生可以鉴别腹泻的病因,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关于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羊腹泻是羊只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粪便稀薄或水样,并伴有相关症状,如食欲减退、发热、呕吐等。
及时地鉴别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羊的生产性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具体介绍羊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防治对策。
1. 病史询问和临床观察:详细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羊只的生活环境等情况,观察羊只是否有呕吐、腹胀、发热、消瘦等症状,检查羊只的粪便性状和气味。
2. 粪便检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如颜色、形状、气味、粘液和血液等情况,同时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
3. 血液检查:检测血清学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等,以判断羊只的感染程度和免疫功能。
4. 细菌培养和分离:将病羊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抗生素敏感性。
5. 其他进一步检查:如粪便涂片检查、血清学检测和病程观察等。
1. 营养与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羊只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定期清理牲畜舍和饮水设施,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平衡,注重饲养环境的卫生。
2. 预防接种:通过预防接种可以增强羊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常用的疫苗包括结核杆菌疫苗、羊疯疫苗、副嗜血杆菌疫苗等。
3. 定期驱虫:羊只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的侵袭,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驱虫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4. 抗菌药物治疗:如果羊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采用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指示和剂量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5. 防止交叉感染:要避免不同病群之间的交叉感染,对于患病的羊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饮水和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污染。
6. 养殖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牲畜舍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理排泄物,消除各种腐败物和致病因素,做好环境消杀工作。
7.加强免疫调理:增强羊只的免疫力,可以提高其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diarrhea)一、简要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水中水量增加或答辩成分异常。
正常人大便频率为每日1-3次或每日2-3次。
每日大便含水量应100-200ml,为成形软便,不含异常成分。
正常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取水约2L,从消化道各段分泌的液体约7L,其中胃液、胰液各2L,唾液、胆汁、肠液各1L。
每天进入肠道的液体共约9L,这些液体大部分(85%)被小肠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55%-66%),进入结肠的水分约为1-1.5L,结肠将其大部分吸收,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仅有100-200ml水分。
小肠和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小肠每日可吸收水12-18L,结肠每日可吸收水4-5L,小肠病变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入结肠,当超过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时才会出现小肠性腹泻。
二、腹泻的分类(一)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类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大量吸收不完全的食物,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或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双糖酶缺乏,使双糖吸收产生障碍,在肠内引起渗透压升高,不能吸收的药物如山梨醇、甘露醇及盐类泻剂(如硫酸镁)也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其排出体外,出现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⑴大便量一般小于1000ml/d。
⑵禁食后腹泻明显好转或停止。
⑶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
正常人的血浆-粪便溶质差小于50mmol/LHO。
2⑷正常人pH约为7(接近中性),pH约为5时,大便酸度增高。
当糖类吸收不良时,未被吸收的糖经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可使大便变酸。
2、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指某些病因使小肠隐窝细胞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而引起腹泻。
分泌性腹泻的特点:⑴每日排水样便大于1000ml。
O。
⑵血浆-粪便溶质差一般小于50mmol/L H2⑶粪便pH碱性或中性,这是由于粪便中液体与血浆相似和伴随HCO大量分3泌。
⑷禁食24-48小时后腹泻无明显减轻。
⑸便中无脓血,不伴有腹痛。
引起分泌性腹泻的因素:⑴细菌产生肠毒素肠毒素促使肠黏膜隐窝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同时抑制水的吸收。
肠毒素对肠黏膜无明显损伤作用。
⑵内源性活性肽及促分泌物质某些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胃泌素瘤可分泌胃泌素,类癌综合征可分泌5-羟色胺和降钙素。
血管活性肽瘤(VIP瘤)可产生大量的血管活性肠肽等。
上述促分泌物质可使肠黏膜细胞过度分泌和促进肠蠕动而导致腹泻。
⑶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导泻物质胆酸、脂肪酸和某些泻药可引起分泌性腹泻。
胆酸有刺激肠分泌的作用,大量胆酸进入结肠可引起分泌性腹泻。
胆酸在肝脏合成,随胆汁进入肠腔,大部分被回肠重吸收再进入肝脏,当回肠被切除、回肠癌变、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均可影响胆酸的重吸收而进入结肠随粪便排出体外。
此外,当脂肪吸收不良时,大量的脂肪酸进入结肠也可刺激结肠分泌增加而导致腹泻等。
⑷其他原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如分泌性直肠或乙状结肠腺瘤等。
3、渗出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是指由于炎症或溃疡等病变使肠黏膜破坏,大量液体渗出所致的腹泻。
渗出性腹泻常伴有脓血便,每日大便量少,大便pH 偏碱。
渗出性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⑴感染性腹泻常见肠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病原体仅附于肠黏膜表面,产生细胞毒素而引起肠黏膜炎症、溃疡坏死,造成大量蛋白质、黏液等渗出。
由于肠黏膜炎症的刺激而使肠蠕动增快,出现腹泻。
病原体侵入肠黏膜内并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破坏肠黏膜,形成坏死及溃疡。
如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轮状病毒等感染。
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性细胞浸润。
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起肠黏膜变性、坏死及渗出。
⑵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肠黏膜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放射性肠炎、嗜酸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等。
4、胃肠运动异常性腹泻胃肠蠕动过快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分的吸收导致腹泻。
常见原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肠易激综合征、回盲瓣切除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甲状腺髓样癌等。
(二)按病因和解剖部位分类1、胃源性腹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泌素瘤、晚期胃癌等。
2、肠源性腹泻⑴肠道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
⑵肠道肿瘤。
⑶肠道的过敏反应性疾病如对某些食物过敏。
⑷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⑸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三、腹泻的病因诊断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多,必须通过细致的鉴别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首先要分辨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
从病理生理方面分清是哪一类腹泻,这就需要认真地询问病史,认真地体检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
(一)腹泻时间、发病缓急急性腹泻者应注意流行病学调查,是否是集体或家人在短期内先后发病。
是否接触了化学或植物毒物,是否接触了有可能过敏的特殊食物,近期是否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而导致腹菌群失调,是否做了腹部手术而导致消化不良。
慢性腹泻者,应了解腹泻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否是进行性加重,有无腹泻、便秘交替,腹泻与精神、情绪、气候间的关系,饮食与腹泻的关系等。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慢性阿米巴痢疾、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可间断出现;腹泻影响患者睡眠或夜间被便意扰醒,常为器质性疾病;变态反应性腹泻与食用某些易过敏的异体蛋白有关;与情绪紧张受凉有关的腹泻多为结肠功能紊乱。
(二)大便量及性质小肠性腹泻大便量较多而次数相对较少,便中不易见到黏液、脓血,一般不伴有里急后重。
结肠性腹泻,每次大便量较少,但次数相对较多,可伴有直肠刺激症状,多数伴有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大便量大于5000ml多为分泌性腹泻,脓血便为渗出性腹泻,如脓血便与大便不混,常是直肠或乙状结肠的炎症。
果酱样大便见于阿米巴痢疾,蛋花样便见于伪膜性肠炎,大便有油脂光泽、有泡沫为脂肪吸收障碍,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
大便恶臭为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而酸臭糊状便为糖吸收障碍。
(三)腹泻的伴随症状1、伴有下腹痛特别是痉挛性疼痛,多为结肠病变。
下腹痛伴有排便感,便后腹痛缓解,多见于IBS、溃疡性结肠炎等。
腹泻伴有脐周痛常为小肠病变。
腹泻伴有发作性腹部绞痛、胀痛应注意不全性肠梗阻,慢性腹泻伴有慢性腹痛多为肠道炎症。
慢性腹泻不伴有腹痛,常为非炎症性腹泻,如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2、与腹泻交替,可见于IBS、肠结核、结肠癌等。
3、伴有血便、脓血便者,应考虑肠道的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痢疾、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等,如为果酱样便应考虑阿米巴痢疾。
4、量多成糊状便,无黏液,伴有酸臭或恶臭味,见于消化吸收不良,除注意小肠疾病外还应注意胰、肝、胆的疾病。
5、伴有明显消瘦,应考虑良性、恶性的消化性疾病、吸收障碍性疾病。
如甲亢、肠结核、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胰脏或小肠疾病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
6、伴有发热,首先考虑感染,还应注意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淋巴瘤等。
7、腹泻伴有皮肤潮红,应注意类癌综合征、胰性霍乱。
8、龄腹泻患者伴有动脉硬化者应考虑缺血性肠病。
9、伴有体位性低血压和皮肤色素沉着者,应考虑肾上腺素机能减退。
(四)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了解腹泻的性质及病因十分重要。
便常规、便潜血、便培养等可初步确定是否是炎症性腹泻,大便中若发现未消化的肌肉纤维、淀粉颗粒及脂肪滴则提示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若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还可检出寄生虫卵。
X线腹平片、消化道造影检查、CT检查、消化道内窥镜及内镜下取活组织检查对明确病因也十分重要。
对某些病人还应检查肝、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等。
四、腹泻的诊断步骤(一)通过起病得急、缓、病史长短、复写的程度判断腹泻是急性或慢性1、急性腹泻应首先考虑:(1)急性肠道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性腹泻、急性肠道病毒或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2)急性中毒性腹泻包括化学药品、化学毒剂、植物中毒。
(3)全身性急症如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胃肠病、急性全身性感染、甲状腺危象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危象。
2、慢性腹泻应首先考虑:(1)慢性肠道感染性炎症如肠结核及各种非感染性炎症(如放射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2)肠道内的恶性肿瘤如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等。
(3)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4)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5)肠道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二)根据大便的频率和每次、每日大便的量、形状及伴随腹痛的部位来判断是小肠腹泻还是结肠腹泻如为结肠腹泻病因易明确,多见于感染及非感染炎症和结肠癌。
如反复查大便常规及潜血正常,且便前下腹痛应首先考虑肠易激综合征。
上述疾病可通过肠X线造影、结肠镜检查协助诊断。
小肠腹泻多见于消化吸收障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三)从腹泻的特征判断腹泻的发生机制1、渗透性腹泻(1)先天性疾病双糖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而出现的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症状在我国多见,其他包括先天性脂蛋白缺乏症、葡萄糖、半乳糖转运机制缺陷,肠激酶缺陷等。
(2)小肠粘膜病变各种原因所致小肠粘膜萎缩,刷状缘病变也可引起双糖酶缺乏,如小肠细菌、病毒感染后吸收不良,某些肠道寄生虫感染,成人乳糜泻,嗜酸性肠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whipple病等。
(3)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所致消化吸收不良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性纤维化等。
(4)小肠广泛病变如肠结核、淋巴瘤、短肠综合征、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等。
(5)其他高渗性导泻剂(如硫酸镁、甘露醇等),某些药物(如消胆胺、秋水仙碱等)的作用。
2、分泌性腹泻(1)各种细菌的肠毒素肠道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芽孢杆菌等)引起的肠炎,食物被某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真菌毒素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2)内源性促肠道分泌物质如血管活性肠肽瘤(VIP瘤)也称胰性霍乱,VIP瘤是由胰岛细胞产生大量血管活性肠肽而引起腹泻、低钾、低胃酸等特征的疾病。
此外,类癌综合征、胃泌素六、甲状腺髓样癌等均伴有分泌促肠道分比物质如5-羟色胺、胃泌素、前列腺素、P物质、降钙素、组胺等。
(3)直肠、乙状结肠的分泌性绒毛腺瘤。
(4)胆酸可促使结肠分泌增加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酸回吸收障碍均可引起分泌性腹泻,如各种广泛结肠病变、回肠切除、小肠瘘、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等。
(5)肠道淋巴回流障碍如先天性淋巴管扩张、小肠淋巴瘤、克罗恩病、肠结核等。
(6)其他某些药物(如胆碱能药物)、食物(如某些蘑菇、海鲜)、化学毒物(如有机磷)中毒,先天性疾病(先天性腹泻)等。
3、渗出性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的炎症所致的腹泻。
感染是导致粘膜炎症最主要的原因。
(1)感染性细菌性感染(痢疾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病毒性感染(轮状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寄生虫性感染(融组织性阿米巴等)、梅毒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白色念球菌、隐球菌等)。
(2)非感染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肠道肿瘤、嗜酸性为肠炎和食物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