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宋之问《途中寒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翃《寒食》阅读答案附赏析
韩翃《寒食》阅读答案附赏析韩翃《寒食》阅读答案附赏析《寒食①》(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①寒食:每年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
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思考与练习](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的一首七言。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阅读理解及答案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3.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描写了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用、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7.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8.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10.《寒食》这首诗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度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请你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是一首讽刺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讽刺。
2.春城是什么意思?春城指的是春天的京城。
3.诗歌前两句用花、柳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汉宫、五侯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4.《寒食》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春天京城长安寒食节的景色,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用“传”、“散”二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赐新火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6.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寒食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寒食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寒食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⑴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
(3分)
⑵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
⑶全诗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作分析。
(3分)
试题答案:
⑴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1分):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
(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分)
⑵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
(2分)
⑶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之问阅读附答案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阅读附答案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
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
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作者触景生情,眼见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心生怜爱。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引出思归之情,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E.本诗前四句以乐景衬哀情,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平淡朴实,流露出遭贬南行的惆怅。
15.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以及郦道元《三峡》结尾一段,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
(6分)。
古代诗歌赏析宋之问《途中寒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便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B.诗歌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路途之中。
C.“北极”和“南溟”均为实写,前者指皇上的位置,后者指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1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8.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破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踏过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6.C项,“‘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是错误的。
“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17.①惨遭放逐的悲伤。
诗人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心中充满悲伤。
②难以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南行途中想到故乡的柳条吐露新芽,不禁肝肠寸断,无限乡愁难以排遣。
③伤春之痛。
寒食已至,暮春将去,时光易逝,诗人内心充满感伤。
寒食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
寒食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寒食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导语: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寒食阅读答案及试题解析,欢迎借鉴!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诗歌的前两句。
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景,以及诗人身居他乡,于寒食节思乡念亲的悲伤。
第一句写繁花似锦,第二句抒伤悲知情,以乐景衬哀情,使其情更哀﹙答出主要内容即可给满分﹚2.自嘲﹙幽默诙谐﹚:世人都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的贫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活,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
悲伤:独自漂泊在外,缺衣少食的生活着实令人心生悲伤啊。
﹙意思对即可给分﹚【试题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应根据对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前两句,可根据平时对情与景的积累,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等,抓住关键词,从诗歌表现的`特点,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角度组织答案。
“花满枝”属于乐景,“寒食”“悲”属于哀情,故采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
“他乡”表明诗人在寒食节这天思念家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根据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
由诗歌注释可知,诗人写作诗歌时,正值寒食节,远在他乡,看到满眼的繁花,触景生情,由结尾两句中的“贫”“不独”可知,诗人自嘲天天过“寒食节”的生活,一个人孤独漂泊在外,悲伤心情油然而生。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
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分)
9.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6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1)“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寒食泪”句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4)“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5)“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5分)
9.(1)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唐代:胡皓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译文: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注释: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chén)。
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
辰:1。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2。
用于记时。
3。
时日:4。
日、月、星的总称。
5。
古同“晨”,清早。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gèng)伴人。
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
寒灰:犹死灰。
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
赏析:胡皓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的艺术概括。
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2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译/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废除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一道:一条。
穿:穿过。
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〇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
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DE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
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
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答题关键词“感情”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古代诗歌阅读答案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本题抓住关键点“寒食”“暮春”“可怜”“作逐臣”“肠断处”分析情感。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的少”就是隐晦的。
含蓄隐晦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2、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诗人形象。
寒食节,山里的桃李盛开,山景清雅。
诗人远离京城的喧嚣,在山间的住处举杯独酌,度过迷人的春夜。
2、对比。
诗的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别业的不同来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衬托山中明月清辉、桃李花开的幽雅,表达了诗人对寂静山间的喜爱之情。
赏析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集中有不少以陆浑山庄为题的诗作,大多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武则天执政时期,多居于东都洛阳,其近臣文士,亦常随行左右,诗由洛阳起笔,说明这是宋之问任居洛阳,偶返山庄时所作。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
“花如雪”,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发”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
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
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
接着,“旦别”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夕卧”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词鉴赏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词鉴赏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唐代: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译文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
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
又长出来了!
注释
寒食:寒食节。
可怜:可惜。
洛桥:今洛阳灞桥。
怀:惦念。
故园:家园。
日夜:日日夜夜。
柳条新:新的柳条。
创作背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
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韩翃《寒食》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问: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
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寒食二首》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寒食二首》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寒食二首(选一)李山甫①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注]①李山甫,晚唐诗人。
本诗为作者旅滞长安时在寒食节感怀而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的题目为“寒食”,通篇写寒食时节的景物与心情,不事点染,笔意自然生动。
B.首句写柳枝在春风中向-一个方向倾斜,形象地描绘出了早春时节春风的和畅与柳枝的轻柔。
C.“有时”二句写出清明时节的景物特色,稀疏春雨时有数点沾衣,花未繁盛而有几枝已绽放。
D.颈联写远望长安,千门万户,楼台锦绣如画,郊原烟霞似珠翠,一派奢侈繁华的自然景象。
15.诗的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与前三联写景形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4.D D项“郊原烟霞似珠翠”理解错误。
“九原珠翠似烟霞”是说郊原的道路上遍是踏青的盛装仕女,服饰绮丽,灿若云霞,不是描写自然景色。
珠翠:珍珠和翡翠,指妇女华贵的饰物。
15. (6分)第一问:①抒发诗人独处异地的孤独之情。
年年寒食节诗人都在长安度过,没有人来安慰。
(2 分)②感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客居长安多年,时光流逝仕途不顺,诗人伤心欲泣。
(2 分)第二问:前三联的景与尾联情形成了乐景衬哀情的关系。
前三联清新明丽的景物反衬了尾联的孤独哀伤之情,使哀情更哀。
(2 分)。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目录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1)原诗 (1)问答 (2)赏析 (2)注释 (2)译文 (2)赏 (2)答案 (4)原诗宋之问〔唐代〕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问答一、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诗前四句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明心境,语言的形象性及概括力极强。
B. 颈联描写了诗人远离京师,在热闹的别院欣赏繁花盛开的春天,举杯畅饮,无所拘束。
C. 尾联所写的山中野老实为诗人自己,道出了诗人愿作一名老人歌颂这太平盛世的心愿。
D. 本诗描写了纯朴幽雅的山野景色,情感怡然欢欣,似有田园牧歌风味,令人耳目一新二、颔联中的“杨柳风”和“桃李月”是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极有情致,请分析。
(6分)赏析注释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别业:即别墅。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
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
即“伊河”。
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译文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
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赏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
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
古代诗歌《寒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资阳2023届高三一模)
2023年四川资阳市高中2020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寒食①陈与义②草草随时事③,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①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
禁生火,吃冷食;到水边祓除不祥。
②陈与义:号简斋,洛阳人;宣和六年冬,因受牵连被贬陈留酒监,次年写下此诗。
③时事:时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以事起笔,寒食到来,诗人也随俗过节,将酒席摆在门外水边来祛灾消祸。
B. “草草”描写了诗人随性过节的悠闲形态,“萧萧”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冷瑟落寞。
C. 颈联写诗人客居他乡,佳节孤寂,倍感心酸;黄莺婉转,引发了故园之思。
D. 尾联化用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意蕴丰厚,含蓄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感情。
15. 本诗颔联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在抒情方式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两首诗都借景抒情,使诗人悲伤之情更为浓烈。
②陈诗以绿树艳丽、柳影围村、家家寒食等欢乐场景,流露出诗人被贬落寞不欢。
③杜诗感于时局,移情于物,花为之落泪,鸟为之惊心,凝聚着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每点相近即可。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草草’描写了诗人随性过节的悠闲形态”错误。
“草草”是草率,不细致,马虎,简陋从事的意思。
“草草随时事”是写作者顺时随俗,且草草置下凉餐冷盘,表达的是诗人被贬落寞不欢的心情。
故选B。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
本诗中,颔联“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作者描写了映照原野的浓浓的绿阴,鲜艳美丽的花、围绕村落的翩跹柳影等意象,营造了一幅寒食节的美丽图景。
但作者的情绪却是落寞不欢的。
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借景抒情。
《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高中古诗词阅读】《寒食江州满塘驿》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寒食江州满塘驿》阅读答案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去上巳洛桥边,今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满塘寒食江州满塘驿
宋志文
去上巳洛桥边,今寒食庐山曲。
遥远的悲悯——拱墅花开满了,梧州的草又绿了。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明朝的驿站是从哪里来的?今晚猿猴的声音会让我心碎。
【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8.这首诗的最后一副对联写了什么?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5分)
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
(3分)②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2分)
9.这首诗的对联中的“应”和“新”两个字非常有意义。
请结合这首诗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6分)
①“应”字有推测之意,富于想象。
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的留恋之情;②“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
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情。
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北宋)苏轼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北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
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
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
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
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便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B.诗歌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路途之中。
C.“北极”和“南溟”均为实写,前者指皇上的位置,后者指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1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8.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破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踏过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6.C项,“‘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是错误的。
“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17.①惨遭放逐的悲伤。
诗人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心中充满悲伤。
②难以排遣的乡愁。
诗人在南行途中想到故乡的柳条吐露新芽,不禁肝肠寸断,无限乡愁难以排遣。
③伤春之痛。
寒食已至,暮春将去,时光易逝,诗人内心充满感伤。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